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夯实基础训练试题2(含解析)

化学九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夯实基础训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食物富含糖类的是
A.清蒸平鱼 B.馒头 C.素炒白菜 D.红烧牛肉
2.化学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垃圾分类有利于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
B.氢氧燃料电池可用作汽车的驱动电源
C.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
D.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废旧塑料袋进行焚烧处理
3.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A.硫酸铵(NH4)2SO4
B.磷酸钙Ca3(PO4)2
C.硝酸钾KNO3
D.尿素CO(NH2)2
4.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青菜 B.面条 C.牛肉 D.苹果
5.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甲烷
6.下列说法中,全部正确的是
A.缺钙可能会导致佝偻病;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婴儿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
B.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木材的着火点;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用洗洁精乳化试管壁上的油脂;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复分解反应
D.用铁质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
A.铜粉(铁粉):用磁铁吸引 B.食盐(蔗糖):加水溶解、过滤
C.NaCl固体(沙子):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 D.CO2(CO):将混合气体点燃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
B.凡是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液体是溶液
D.无色透明的液体是溶液
9.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类物质的相互关系,甲包含全部乙、部分丙及其他物质,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A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B 含金属元素的盐 碳酸盐 钙盐
C 含氢元素的化合物 碱 盐
D 纯净物 化合物 单质
A.A B.B C.C D.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中都含有氢元素,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1.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选择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用R表示)按如图2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丙 B.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R是甲物质 D.①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12.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以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电解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将稀盐酸加入到某固体中,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固体是碳酸盐
C.拉弹簧,弹簧伸长,压弹簧,弹簧缩短,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D.人面镜时,“镜中的人”看起来变得越来越大,说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越近,镜子所成的像越大
13.下列清除物质方法错误的是
A.用活性炭清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C.用煮沸的方法除去水中过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D.用稀盐酸清除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瓶子内壁的白色物质
14.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运动
B 氯化钠溶液具有导电性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 夏天湿衣服晾干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 气体受热体积膨胀 分子体积增大
A.A B.B C.C D.D
15.NaCl和KNO3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35.0gKNO3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KNO3和H2O的质量比为7:10
B.KNO3中混有少量NaCl,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C.a点对应的KNO3溶液,加一定量的KNO3固体或恒温蒸发水,均可形成b点对应的溶液
D.等质量的NaCl和KNO3两种固体,分别配制T1℃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
16.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Fe2O3Fe(OH)3
B.CuOCuSO4CuCl2
C.SSO2H2SO4
D.CO2Na2CO3NaOH
17.对于化学反应xA+yB=mC+nD,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A、B为盐和碱,则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
B.若A、B为单质和化合物,则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x与y的和不一定等于m与n的和
D.若取A、B各ag充分反应,则反应后生成的C和D质量总和一定等于2ag
18.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到溶质为Mg(NO3)2、Cu(NO3)2、AgNO3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蓝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Ag、Cu
B.滤液中可能有AgNO3
C.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没有Zn
D.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Cu(NO3)2、Mg(NO3)2
19.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单质和化合物,则反应物A和B一定也是单质和化合物
B.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立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
20.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试剂
A 稀盐酸和稀硫酸 BaCl2溶液
B 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水
C 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酚酞试液
D 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燃着的木条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1.取食用的鸡爪做如图实验,说明氢氧化钠具有__性.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采取措施是__
22.小明用传感器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属于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写出61s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3)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现有一包碳酸钠粉末,其中可能混有氢氧化钠。请设计实验确定该粉末的成分。__________
23.我省是农业大省,化肥、农药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享誉全国的“稻花香”。在春季种植水稻时由于我省气温低,需要施加______肥(填化肥种类),该化肥不仅能促进作物生长,还可以增强作物_______能力;请写出磷矿粉的化学式_______。
(2)我省也种植小麦,小麦磨成面粉可加工各种面食,传统纯碱馒头制作是在面团发酵后加入面碱,而生产这种碱的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家______发明的。“机智”馒头是将面粉、水、发酵粉用机器制作混合,发酵粉中的_______(填化学式)和有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面团中产生许多小气室,使其松软可口。
24.防范新冠疫情,需要我们“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
(1)医用口罩的核心材料是聚丙烯制成的熔喷布,聚丙烯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教室进行消杀后室内充满消毒液气味的原因____________;
(3)某消毒液稀释后pH=6,则稀释前其pH_____________(填“>”、“=”或“<”)6;
(4)在疫情期间要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沾有油污的手,可使用洗洁精清洗,洗洁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制取NaClO的原理是,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6)某校要配制100kg溶质质量分数为0.2%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要10%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_____kg,所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kg。
25.中国老百姓有句俗话“酒是陈的香”,因为酒中含有乙酸乙酯(CH3COOCH2CH3),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因为酒中含有少量乙酸,和乙醇进行反应生成乙酸乙酯,这是个可逆反应并且反应缓慢,所以要需要很长时间,才会积累导致陈酒香气的乙酸乙酯。
①在一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共有_____个氢原子,其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②乙酸乙酯属于_____(填无机物、有机物、化合物、混合物中的两项)。
③下列有关食品安全问题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用甲醛溶液来浸泡海鲜制品,味道鲜美
b.俗话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所以生活中青少年可以大量饮酒
c.不能食用腐败变质、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d.可以用硫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来漂白馒头
三、实验题
26.如图为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备和进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某校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欲用这组仪器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小组的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①制取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要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
③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第二小组的同学探究碱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如图甲、乙所示,分别向盛满二氧化碳的两个塑料瓶中,倒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盖紧瓶塞,充分振荡,发现两个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甲>乙。
①同学们发现乙瓶内液体出现白色浑浊,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同学们看到甲瓶内的液体没有明显变化,小明同学想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他所想到的下列试剂中,不能得到结果的是_____。
A.稀盐酸
B.氯化钡溶液
C.石蕊试液
D.硝酸钙溶液
27.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观察到薄铜片上的______先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
(2)B实验的目的是______,实验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通过分析此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3)C做对比实验
①若要探究铜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则X为铜片,Y为______。
②若要探究酸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X为锌片,Y为______。
28.如图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装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实验中,一段时间后可根据观察到______的现象,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
(2)B实验中,观察到薄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
(3)C实验中红磷量不足,会使测量结果______。(填“偏低、偏高或不影响”)
(4)D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四、推断题
29.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分别代表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其中,甲乙丁元素种类依次增多;乙丙丁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且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物质分类,戊属于_____(填“酸”、“碱”或“盐”)。
(2)甲和戊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3)乙的化学式是_____。
(4)戊与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下列有关乙丙丁的转化关系,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五、流程题
30.高氯酸钾(KClO4)是一种性能稳定的物质,主要用作发烟剂、引火剂、氧化剂和化学分析试剂,工业上以氯酸钾(KClO3)为原料生产高氯酸钾的工艺流程如图。
(1)K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2)溶解过程要用玻璃棒搅拌,其作用是___________。
(3)流程中的分离操作相当于实验室中的 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4)电解过程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31.兴趣小组借助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及相关试剂粗略测量空气中O2的体积百分数。
(1)该实验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试管剩余空间和导管的容积共20mL,导管横截面积约为1cm2。充分反应后,形成稳定液柱时,测量液柱高度为4.1cm.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发现上述测量过程因反应较慢耗时较长,现对影响铁钉生锈速率的因素作如下分析。
[提出假设]假设一:溶液的酸碱度;
假设二:NaCl溶液的浓度;
请你再提出一种影响铁钉生锈快慢的因素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借助上述实验装置,通过控制铁钉用量等其他条件均相同时,调节溶液的pH获得了如下实验数据:
pH 2.0 5.5 6.0 6.5 7.0 8.0
液柱高度(cm) 0 0.6 4.1 4.1 4.1 4.1
形成稳定液柱时间(min) 3.0 3.0 5.1 5.3 15.6 17.5
[实验结论]为了缩短实验时间,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该实验的pH的最佳值是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采取何种方法进一步缩短实验时间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实验反思]当pH=2时,没有观察到稳定液柱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七、计算题
32.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研究某公共场所铁制护栏锈蚀的程度,将12.8g已生锈的铁片,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铁片除有Fe2O3外,不含其他杂质)。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该铁片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八、科普阅读题
33.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在地壳中,钠元素的含量位居金属元素中的第四位。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约为0.97g·cm-3,熔点约为97.7℃。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钠曝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Na2O);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钠一般保存在煤油中,它的单质和合金等用途广泛。如钠和钾形成的合金熔点低,常温下呈液态,可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取一大块冰,在其表面挖一个较深的坑(如图)。用遥控车将钠放入冰坑底部,“冰火两重天”的壮美奇观瞬时产生,钠变成了一个大火球,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火光四射,火花飞溅。燃烧后,观察到冰块上的裂纹纵横交错。
(1)钠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钠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防止钠与空气中的________反应而变质。
(3)冰块上裂纹纵横交错,说明反应过程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钠与冰相遇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它可能是____________。
(4)钠钾合金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利用了钠钾合金良好的________。(填序号)。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试卷第12页,共12页
试卷第11页,共12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鱼中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B.馒头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符合题意;
C.白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牛肉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
【详解】A、垃圾分类有利于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此选项表述正确;
B、氢氧燃料电池可用作汽车的驱动电源,此选项表述正确;
C、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场所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必须严禁烟火,此选项表述正确;
D、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此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D。
3.C
【详解】A、硫酸铵(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磷酸钙[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C、硝酸钾(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D、尿素[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选C。
4.C
【详解】A、青菜富含维生素,故A不符合题意;
B、面条富含糖类,故B不符合题意;
C、牛肉富含蛋白质,故C符合题意;
D、苹果富含维生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固态的二氧化碳(即干冰)可用来制造舞台云雾;并且,干冰升华时会吸收环境中的燃料,使环境温度降低;一般情况下,CO2气体不可燃,也不助燃,因此可用它来灭火;CO2气体还是植物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大气中没有了CO2也就没有充足的O2,也就不可能有动植物生成,故而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
故选:C。
6.C
【详解】A.前一段话正确;若减少蛋白质含量则影响婴儿生长发育,是违法的,A选项错误
B.水浇灭火是使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特定物质固有属性,不能降低;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B选项错误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清除油污;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也生成盐与水,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C选项正确
D.波尔多液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的水溶液,用铁罐配置会导致失效;合金的熔点都低于其组分金属。D选项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铜粉不能被磁铁吸引,铁粉能够被磁铁吸引,所以用磁铁吸引能够除去铁粉中的铁粉,选项正确;
B、食盐与蔗糖都能够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过滤不能除去食盐中的蔗糖,选项错误;
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沙子不溶于水,除去氯化钠中的沙子的步骤是溶于水、过滤、蒸发,最终得到食盐固体,选项错误;
D、混合气体中,如果一氧化碳的含量较低,则一氧化碳不会发生燃烧,选项错误,故选A。
8.B
【详解】A、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液体不一定是均一的、稳定的,故不一定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9.C
【详解】A、氧化物包括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是并列关系,图示不符,选项错误;
B、含金属元素的盐有些是碳酸盐,有些不是碳酸盐,甲和乙属于交叉关系,钙盐一定是含金属元素的盐,甲和丙属于包含关系,图示不符,选项错误;
C、含氢元素的化合物包括碱类物质,甲和乙属于包含关系,有些盐类物质含有氢元素,有些盐类物质不含氢元素,甲和丙属于交叉关系,图示相符,选项正确;
D、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和单质是并列关系,图示不符,选项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A、碱中都含有氢元素,但是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如HCl含氢元素,属于酸,此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碳酸钙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此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此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但是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有单质生成,它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A、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50g,乙的溶解度为50g,丙的溶解度小于50g,t2℃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R,R全部溶解,R不可能是丙,降温至t1℃,无晶体析出,t1℃时,甲的溶解度为50g,乙的溶解度小于50g,故R是甲物质,符合题意;
D、由C的分析可知,R是甲物质,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50g,故该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50gR,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即①烧杯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A.电解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将稀盐酸加入到某固体中,发现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故B错误;
C.拉弹簧,弹簧伸长,压弹簧,弹簧缩短,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故C正确;
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和像大小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是一道跨学科试题,考查了水的组成、盐酸的化学性质、力的三要素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难度较小,掌握相应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B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或异味物质,所以可用活性炭清除冰箱中的异味,故A正确;
B、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被点燃,所以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故B错误;
C、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钙镁化合物转化为碳酸钙、氢氧化镁等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所以可用煮沸的方法除去水中过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C正确;
D、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瓶子内壁的白色物质为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的碳酸钙,碳酸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所以可用稀盐酸清除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瓶子内壁的白色物质,故D正确;
故选B。
14.D
【详解】A、由于分子不断地运动,酒精分子通过不断运动,分散到周围空气中,使人们闻到酒香,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故A正确;
B、溶液具有导电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氯化钠溶液具有导电性,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B正确;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夏天湿衣服晾干快,故C正确;
D、气体受热,体积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本身体积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15.C
【详解】A、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2.0g,说明该温度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62.0g硝酸钾,则50g水中最多溶解31g硝酸钾,因此35.0gKNO3固体加入到50g水中,会有4g硝酸钾未溶解,所得溶液中硝酸钾和水的质量比为,选项错误;
B、如图所示,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选项错误;
C、如图所示,a点对应的硝酸钾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b点对应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可采用加一定量的硝酸钾固体或恒温蒸发水,使其逐渐变为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D、如图所示,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大,等质量的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分别配制T1℃时的饱和溶液,此时氯化钠所需要的水的质量较小,则所得溶液的质量:,选项错误;
答案为:C。
16.D
【详解】A、铁和氧气能反应生成氧化铁,氧化铁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铁,错误;
B、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错误;
C、硫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是亚硫酸,错误;
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正确;
故选D。
17.C
【详解】A、若A和B为盐和碱,则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生成物应有水或气体或沉淀,则若A和B为盐和水,但生成物中比一定有沉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则若A和B为单质和化合物,但它们的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如甲烷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化学方程式中,x与y的和不一定等于m与n的和,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若取A、B各ag充分反应,A、B中有一个完全反应时,生成的C和D质量总和不等于2a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8.C
【分析】金属活动性:Mg>Zn>Cu>Ag,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到溶质为硝酸镁、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锌与硝酸镁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含硝酸铜,则锌已经完全反应,硝酸铜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部分参与反应,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不含硝酸银,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
【详解】A、锌一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银,则滤渣中一定含银,锌已经完全反应,硝酸镁没有参与反应,故滤渣中一定不含锌、镁,硝酸铜可能部分参与反应,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故滤渣中可能含铜,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不含硝酸银,不符合题意;
C、由A可知,滤液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一定没有锌,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锌、硝酸镁、硝酸铜,一定不含硝酸银,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C
【详解】A、若C是单质、D为化合物,则A和B中不一定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例如Fe2O3+3CO2Fe+3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虽然都是化合物,但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如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但A、B不一定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生成C、D质量之和不一定为20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0.D
【详解】A、使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盐酸和硫酸,样品中滴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的原溶液为硫酸,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为盐酸,可以鉴别;
B、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由于两者都溶解于水,但是溶解现象不同,向样品中滴加水感觉明显烫手的原固体为氢氧化钠,而明显温度降低的原固体是硝酸铵,可以鉴别;
C、用酚酞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向样品分别滴加酚酞试液,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溶液为碳酸钠溶液,而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可以鉴别;
D、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将燃烧的木条插入集气瓶,能够使木条燃烧更剧烈的原气体为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使木条熄灭,无法鉴别;
故选D。
21. 腐蚀 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详解】氢氧化钠溶液浸泡过的鸡爪被腐蚀严重,说明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采取措施是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如果严重及时就医。
22. 放热 NaCl、NaOH 取适量样品加水溶解,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证明含有NaOH;若溶液不变红,证明不含有NaOH。
【详解】(1)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可知,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使温度升高,所以是放热反应;
(2)61s时,溶液的pH>7,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已完全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并且氢氧化钠过量,使溶液呈碱性,所以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
(3)碳酸钠粉末中可能混有氢氧化钠,要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首先现将碳酸钠除去,再用酚酞溶液检验,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氢氧化钠,若不变红,则不含氢氧化钠,具体实验步骤为:取适量样品加水溶解,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证明含有NaOH;若溶液不变红,证明不含有NaOH。
23.(1) 磷 抗寒抗旱
(2) 侯德榜 NaHCO3
【详解】(1)由于种植地的气温低,故需要植株具备抗寒抗旱的能力,而磷肥主要是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寒抗旱能力。磷矿粉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化学式为 ,故填磷;抗寒抗旱;;
(2)联合制碱法有中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故填侯德榜;
发酵粉中用于中和有机酸的物质为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
24. 有机合成材料 分子在不断运动 < 乳化 +1 NaCl 2 98
【详解】(1)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成,不含有金属元素,丙烯属于有机物,丙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聚丙烯,所以聚丙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故答案为:有机合成材料。
(2)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特点,所以经过分子的不断运动,使消毒液中分子分布满了整个房间,充满了味道;
故答案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3)酸性溶液稀释后,酸性变弱,pH会增大,某消毒液稀释后pH=6,则稀释前其 pH<6;
故答案为:<。
(4)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乳化的原理,将油污去除,因此洗洁精起到乳化作用;
故答案为:乳化。
(5)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其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以求得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还应有1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正好满足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所以X的化学式为NaCl;
故答案为:+1;NaCl。
(6)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10%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m,则m×10%=100kg×0.2%,m=2kg,加入水的质量为n,则n=100kg-20kg=98kg;
故答案为:2;98。
【点睛】由浓溶液稀释成为稀溶液时,溶液稀释前后所含有的溶质质量不变。
25. 8 3:2 有机物、化合物 c
【详解】①在一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共有8个氢原子,其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2)=3:2,故填:8;3:2。
②乙酸乙酯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化合物。
③a.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来浸泡海鲜制品,a错误。
b.大量饮酒有害健康,青少年不可以大量饮酒,b错误。
c.不能食用腐败变质、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因为其含有黄曲霉素等有毒物质,c正确。
d.二氧化硫有毒,不可以用硫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来漂白馒头,d错误。
故选:c。
26. 2H2O22H2O+O2↑ A、B、C 检查装置气密性 Ca(OH)2+CO2═CaCO3↓+H2O C
【详解】(1)
①由题可知发生装置时固液混合不加热装置,所以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2H2O22H2O+O2↑;
②要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B、C,即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利用浓硫酸干燥氧气,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故填A、B、C;
③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
(2)
①乙瓶内液体出现白色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Ca(OH)2+CO2═CaCO3↓+H2O;

A、加入足量稀盐酸时,如果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故不符合题意;
B、加入氯化钡溶液时,如果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加入石蕊试液时,溶液都变蓝色,因此无法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故符合题意;
D、加入硝酸钙溶液时,如果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和硝酸钠,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故不符合题意;故填C。
27.(1) 乒乓球碎片 温度达到着火点
(2) 探究CO2能否与NaOH反应 加NaOH溶液的软塑料瓶变瘪程度更大
(3) 5 mL5%稀硫酸 5 mL5%稀盐酸(合理即可)
【详解】(1)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但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的着火点低,所以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CO2能溶于水、能与NaOH反应,均能使软塑料瓶变瘪,为了探究CO2能与NaOH反应,需排除NaOH溶液中水的影响,故需等体积的纯净水来做对比实验,故B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O2能否与NaOH反应;
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也可溶于水,故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更多,气体减少的多,压强减少的多,故实验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加NaOH溶液的软塑料瓶变瘪程度更大。
(3)①、根据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锌能与稀酸反应而铜不与稀酸反应,需控制酸的种类、用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若要探究铜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则X为铜片,Y为5 mL5%稀硫酸;
②、探究酸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控制酸的种类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故若要探究酸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X为锌片,Y为5 mL5%稀盐酸。
28.(1)①中铁钉生锈,②中铁钉不生锈
(2)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偏低
(4)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其它合理说法也可)
【解析】(1)
A实验中,一段时间后可根据观察到①中铁钉生锈,②中铁钉不生锈,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
(2)
B实验中,观察到薄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
C实验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红磷量不足,没法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会使测量结果偏低。
(4)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其它合理说法也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9. 酸 置换反应 CaO (合理即可) b
【分析】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可推出丙为氢氧化钙,乙丙丁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且甲乙丁元素种类依次增多,可推出乙为氧化钙,丁为碳酸钙,戊能与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反应,可推出戊为酸,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故甲为活泼金属。
【详解】(1)由分析可知,按物质分类,戊属于酸;
(2)甲为活泼金属,如铁,戊为酸,如稀硫酸,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由分析可知,乙为氧化钙,化学式为:CaO;
(4)丁为碳酸钙,戊为酸,如稀盐酸,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乙为氧化钙,丙为氢氧化钙,丁为碳酸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乙转化为丙,丙转化为丁,丁转化为乙。
故选b。
【点睛】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30.(1)+7
(2)加速溶解
(3)过滤
(4)
(5)高氯酸钠/NaClO4
【解析】(1)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K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7。
(2)
溶解过程要用玻璃棒搅拌,其作用是搅拌可以加速溶解,进而使反应变得更充分。
(3)
流程中的分离操作也就是进行固液分离的操作,相当于实验室中的过滤。
(4)
电解过程也就是氯酸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高氯酸钠和氢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高氯酸钠,因为高氯酸钠既做反应物又做生成物。
31. 铁钉生锈消耗装置内氧气,试管内压强减小,进入试管内水的体积即试管内氧气的体积 20.5% 温度(或铁钉的形状等,合理即可) 6.0~6.5 增加氯化钠溶液的浓度 pH=2时酸性较强,铁会与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使装置内压强没有明显变化
【详解】(1)该实验的原理为铁钉生锈消耗装置内氧气,试管内压强减小,进入试管内水的体积即试管内氧气的体积;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1cm2×4.1cm=4.1cm3=4.1mL,氧气的体积分数=;
(3)假设三:温度(或铁钉的形状等,合理即可);
[实验结论]
为了缩短实验时间,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该实验的pH的最佳数值是6.0~6.5;还可以采取何种方法进一步缩短实验时间方法:增加氯化钠溶液的浓度;
[实验反思]
当pH=2时,没有观察到稳定液柱形成的原因是pH=2时酸性较强,铁会与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使装置内压强没有明显变化。
32.(1)0.4
(2)解:设该铁片中Fe的质量分数为x
x=87.5%
答:该铁片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为87.5%。
【分析】(1)
由图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g;
(2)
见答案。
33.(1)密度约为0.97g·cm-3(合理即可)
(2)氧气和水
(3) 放热 氢气/H2
(4)b
【解析】(1)
物质的颜色、硬度、熔点和密度等都属于物理性质,因此钠的物理性质有呈银白色、质软、密度约为0.97g·cm-3,熔点约为97.7℃等;
(2)
钠与水(由钠与冰反应现象推测)、氧气易发生化学反应,故保存在煤油中;
(3)
冰块受热会膨胀而形成裂纹,所以冰块上裂纹纵横交错,说明钠与水反应放热;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Na、O、H,故生成物中也应含Na、O、H,故生成的可燃性气体为氢气;
(4)
钠钾合金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利用了钠钾合金良好的导热性。
故选b。
答案第8页,共13页
答案第1页,共13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南充中考三模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复习诊断卷(含解析)---2022-2023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