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江苏南通专用)-11酸和碱(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江苏南通专用)-11酸和碱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南通·统考一模)用浓硫酸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进行相关实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浓硫酸 B.稀释浓硫酸
C.测酸碱度 D.制氢气
2.(2023·江苏南通·二模)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并制取氢气,有关实验操作或设计正确的是
A.量取水
B.稀释浓H2SO4
C.加入锌粒
D.制取H2
3.(2023·江苏南通·二模)稀释浓硫酸并进行硫酸性质实验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测稀硫酸的pH
C.倾倒稀硫酸
D.滴加稀硫酸
4.(2023·江苏南通·二模)某同学演示酸碱中和并利用反应后的溶液制得Na2SO4固体.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溶解 B.稀释
C.中和 D.蒸发
5.(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烧杯中有200g质量分数7.3%的稀盐酸,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投入其中,充分反应后从溶液中取出干燥光亮的铁钉,称量烧杯中剩余溶液的质量为m。(假设铁锈成分只有Fe2O3)已知:2FeCl3+Fe=3FeCl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中一定会发生3种基本反应
B.剩余溶液的溶质是FeCl2
C.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D.反应过程中可能有气泡产生
6.(2023·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在15gCuO、Fe2O3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300g,反应完全后无固体剩余;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的金属恰好完全转化为沉淀,共耗去了24%的NaOH溶液100g,则原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4.9% B.9.8% C.19.6% D.20%
7.(2023·江苏南通·三模)过氧化氢不稳定,易被某些含铜化合物催化分解。某兴趣小组进行下列探究实验:
步骤一:向盛有5L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步骤二:向蓝色沉淀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直至过量,发现蓝色沉淀变为黄褐色沉淀[发生的反应为H2O2+Cu(OH)2=CuO2+2H2O],随后黄褐色沉淀迅速变为黑色沉淀,产生气泡越来越快,最终试管中得到黑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一中,产生的蓝色沉淀为Cu(OH) 2
B.步骤二中,生成黄褐色沉淀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黄褐色沉淀变为黑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CuO2=CuO+2H2O+O2
D.实验中产生气泡越来越快的原因,可能是CuO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8.(2023·江苏南通·三模)常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CaCO3的性质:
步骤一:向试管中加入少量CaCO3粉末,然后加入l0mL蒸馏水,振荡后摇匀制成CaCO3悬浊液。
步骤二: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得蒸馏水的电导率是8.5,CaCO3悬浊液电导率为74。
步骤三:向CaCO3悬浊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酚酞呈红色。加热该液体,红色变浅,测定溶液的pH变小。
注:一定体积的溶液中,离子数目越多,其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二中CaCO3悬浊液的电导率比蒸馏水大,说明有部分CaCO3溶于水
B.步骤三中CaCO3悬浊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CaCO3的物质类别属于碱
C.步骤三中加热后,溶液红色变浅说明CaC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步骤三中加热时,部分碳酸钙发生了分解反应
9.(2023·江苏南通·二模)化学实验中常有颜色的变化,下列实验现象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CO通入灼热的Fe2O3,黑色固体变红
B.盐酸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硫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氧气中,会看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光亮的铁钉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成蓝色
10.(2023·江苏南通·二模)化学中有很多“一定”“不一定”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②金属一定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③取样,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样品中一定含
④合金一定是由金属与金属熔合而成
⑤盐不一定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也可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
⑥碱溶液一定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⑦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1.(2023·江苏南通·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紫色石蕊试液可以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B.用适量BaCl2溶液可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K2SO4
C.将铁钉分别置于干燥、潮湿的空气中,可探究水对铁生锈的影响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时,应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稀释
12.(2023·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已知KMnO4与浓HCl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氯气有毒性,并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用图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存在明显错误的是:(不考虑①单元装置)

A.只有④处 B.只有②处 C.只有②和③处 D.②、③、④处
二、选择题组
(2023·江苏南通·统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成功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制碱所需的氨气极易溶于水,联合制碱法工业生产简单流程如图所示,涉及的反应有:“碳化”:NaCl+CO2+NH3+H2O=NaHCO3↓+NH4Cl;“煅烧”:2NaHCO3Na2CO3+CO2↑+H2O

13.实验室中制取少量Na2CO3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取CO2 B. 除去CO2中HCl
C. 制取NaHCO3 D. 制取Na2CO3
14.关于“联合制碱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纯碱按照物质类别分类应属于碱
B.由NaHCO3悬浊液中得到NaHCO3固体的操作为蒸发结晶
C.向“母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可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饱和食盐水中通入NH3和CO2的顺序如果调换,对于NaHCO3的产生无影响
15.图2为NaCl、NaHCO3、NH4Cl溶解度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水能使NaCl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
B.NaCl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4%
C.15℃时NaCl、NH4Cl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母液2”一定是10℃以下某温度时NH4Cl的饱和溶液
16.取制得的16.8 g NaHCO3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3.7g,将剩余固体分成3等份,分别取3份固体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一: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二: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消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三:加入稍过量的盐酸,产生气体,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获得固体
A.实验一说明溶液的pH>7
B.实验二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有Na2CO3+Ca(OH)2=2NaOH+CaCO3↓
C.实验三中获得的固体的质量为3.9g
D.13.7g剩余固体中含有的NaHCO3质量为5.3g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而不能仰视,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而不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测定溶液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锌和硫酸的反应为固液常温装置,且锌为固体颗粒,则可选该装置,该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D。
2.B
【详解】A、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故B正确;
C、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锌粒放在试管口,缓慢将试管直立,故C错误;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4.A
【详解】A、溶解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
5.A
【分析】盐酸先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由于氯化铁具有氧化性,铁接着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若盐酸有剩余,最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详解】A、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但若盐酸与氧化铁恰好反应完全,此反应可能没有发生,故选项符合题意;
B、由选项分析可知,由于铁过量,则剩余溶液的溶质是FeCl2,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反应过程中氯元素守恒,设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为x,
则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选项A分析可知,因此反应过程中可能有气泡产生,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分析】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硫酸钠。
【详解】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30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则原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选B。
7.C
【详解】A、步骤一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产生的蓝色沉淀为Cu(OH)2,故A正确;
B、步骤二中,生成黄褐色沉淀的反应为,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
C、黄褐色沉淀变为黑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
D、反应生成CuO,可能是CuO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所以实验中产生气泡越来越快,故D正确。
故选C。
8.A
【详解】A、电导率越大说明离子浓度越大,步骤二中CaCO3悬浊液的电导率比蒸馏水大,说明碳酸钙悬浊液中离子浓度大,说明有部分CaCO3溶于水,故A说法正确;
B、步骤三中CaCO3悬浊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CaCO3悬浊液显碱性,但是碳酸钙属于盐,故B说法错误;
C、步骤三中加热后,溶液红色变浅,说明溶液碱性减弱,溶液中碳酸钙减少,所以说CaC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C说法错误;
D、若步骤三中加热时,部分碳酸钙发生了分解反应,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碱性增强,酚酞红色变深,与题干中红色变浅不符,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现象为红色固体变黑,错误;
B、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故错误;
C、硫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氧气中,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充分,会看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正确;
D、光亮的铁钉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②活泼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铜等不活泼金属不行,错误;
③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都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取样,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样品中不一定含碳酸根离子,也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错误;
④合金是由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错误;
⑤盐不一定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也可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例如氯化铵,正确;
⑥碱溶液一定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正确;
⑦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正确。
故选B。
11.C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都是碱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法区分,故选项A错误;
B、BaCl2与K2SO4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KCl,在除去原有杂质的同时,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B错误;
C、在干燥、潮湿空气中,铁钉都与氧气接触,但与水分接触情况不同,因此,通过观察铁钉是否生锈或生锈的快慢即可得出水对铁生锈的影响,故选项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以免发生危险,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
12.D
【详解】若用图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图②中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②处错误;
图③中,浓硫酸可以干燥氯气,但应该长进短出,故③处错误;
图④中,氯气与金属反应时,应该把导管伸到试管的底部,使氯气与金属充分接触,且试管密闭,可能因气压过大弹开橡胶塞,故④处错误。
故选D。
13.C 14.C 15.D 16.D
【解析】13.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可用该装置,但是长颈漏斗下端应在液面以下,防止反应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低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可结晶析出,可制取碳酸氢钠,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B、由NaHCO3悬浊液中得到NaHCO3固体的操作为过滤,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不符合题意;
C、“母液”中含氯化铵,向“母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可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D、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是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形成碱性溶液,碱性溶液更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如果将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的顺序调换,会影响碳酸氢钠的产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A、加水,溶剂质量增加,不能使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不符合题意;
B、未指明温度,无法计算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C、15℃时,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NaCl、NH4Cl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但是溶液状态未知,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不符合题意;
D、“母液1”中析出氯化铵晶体后,得到“母液2”,故“母液2”一定是10℃以下某温度时NH4Cl的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16.A、实验一中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pH>7,不符合题意;
B、实验二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加入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蒸发,氯化氢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去,故最后得到的固体是氯化钠,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的3倍与原碳酸氢钠中钠元素的质量相同,原碳酸氢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则氯化钠的质量为:,不符合题意;
D、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x=8.4g
则13.7g剩余固体中含有的NaHCO3质量为:16.8g-8.4g=8.4g,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江苏南通专用)-06空气、氧气(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江苏南通专用)-18计算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