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江苏南通专用)-06空气、氧气(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江苏南通专用)-06空气、氧气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小,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B.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21%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分解反应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 SO2 、CO2、 NO2 以及臭氧等
2.(2023·江苏南通·三模)2023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动污染减排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A.SO2 B.CO2 C.N2 D.O2
3.(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下列科学实验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A. ①区分铁和硫化亚铁
B. ②验证铁钉生锈需要氧气
C. ③干燥并收集一瓶氧气
D. 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2023·江苏南通·二模)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氧气易溶于水,供给水生生物呼吸 D.锈蚀后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5.(2023·江苏南通·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可以做食品保护气 B.拒绝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C.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生成黑色固体
6.(2023·江苏南通·二模)通过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图1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B.图2粗略测定瓶中氧气的体积
C.图3比较铁、铜、银活动性的强弱
D.图4探究CO2的密度和石蕊花变红的原因
7.(2023·江苏南通·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中一定不含有非金属元素
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C.维生素是为人类机体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
D.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
8.(2023·江苏南通·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H+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会升高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SO2、NO2、 CO2、 CO等
9.(2023·江苏南通·一模)为落实“双减”工作精神,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家庭小实验的作业。在塑料饮料瓶中加入酵母粉(催化剂)和双氧水溶液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触摸瓶身明显发烫,说明该反应吸热
B.塑料瓶膨胀,只是因为反应产生气体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检验有氧气生成
D.加入酵母粉会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多
10.(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通过下列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氧气并检验是否集满 B.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C.检验醋酸是否具有酸性
D.验证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
11.(2023·江苏南通·二模)下列图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液体的倾倒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检验H2的纯度 D.引燃镁条
12.(2023·江苏南通·二模)下列关于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常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B.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铝的抗氧化能力比铁强
13.(2023·江苏南通·二模)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检验溶液酸碱性
14.(2023·江苏南通·二模)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
B.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C.验证Al、Cu、Ag的活动性依次减弱
D.验证H2SO4与NaOH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15.(2023·江苏南通·二模)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检验装置气密性 B.倾倒液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镁条和稀盐酸反应
16.(2023·江苏南通·二模)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KMnO4制 O2的发生装置
C.稀释浓硫酸 D.过滤
17.(2023·江苏南通·二模)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滴加液体
C.倾倒液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8.(2023·江苏南通·二模)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些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下图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
B.
C. D.
19.(2023·江苏南通·三模)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探究目的能实现的是
A.用甲装置验证CO2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B.用乙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用丙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用丁装置验证CO2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二、多选题
20.(2023·江苏南通·二模)采用惰性电极,以氮气和水为原料通过电解法制备氨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B.电解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原子和氢原子
D.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极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氧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小,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质量,不符合题意;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 SO2 、CO、 NO2 以及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分析】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
【详解】A、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氮气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A、铁能被磁铁吸引,硫酸亚铁不能被磁铁吸引,可以用磁铁吸引区分,符合题意;
B、左边试管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不符合题意;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万用瓶收集,应“长进短出”,不符合题意;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压强的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详解】A、人体中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此选项正确;
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而不是质量分数为78%,此选项错误;
C、氧气不易溶于水,溶解的少量氧气可供给水生生物呼吸,此选项错误;
D、锈蚀后的铁制品回收能节约金属资源、保护环境,具有回收的价值,此选项错误。
故选A。
5.A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食品保护气,正确;
B、拒绝塑料目前不能做到,应该减少使用塑料,防止白色污染,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下降,错误;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生成氧化铁为红色固体,错误;
故选A。
6.A
【详解】A、酚酞遇酸不变色,不能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错误;
B、可通过注射器中反应前后水的体积变化,测定瓶中氧气的体积,正确;
C、铜丝在硝酸银溶液中表面会有白色物质生成,说明铜比银活泼,10分钟后放入铁丝,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铁比铜活泼,能比较铁、铜、银活动性的强弱,正确;
D、玻璃管中下面的湿润石蕊花先变色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而干燥的花不变色,说明变色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能探究CO2的密度和石蕊花变红的原因,正确。故选A。
7.D
【详解】A. 合金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如铁合金为铁碳合金,其中含有非金属元素-碳元素,选项错误;
B.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选项错误;
C. 维生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不能为人类机体活动提供能量,选项错误;
D. 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选项正确,故选D。
8.A
【详解】A、稀盐酸和稀硫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故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B、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是不是中和反应,错误;
C、硝酸铵固体溶液水温度降低,错误;
D、二氧化碳气体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错误。故选A。
9.C
【详解】A、触摸瓶身明显发烫,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故A错误;
B、在酵母粉的催化作用下,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反应时有热量放出,都能使气体膨胀,故B错误;
C、检验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故C正确;
D、酵母粉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氧气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A、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物为固体,需要加热,选用固体加热型装置,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验满: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故A错误;
B、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B正确;
C、酚酞在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中均不变色,不能用酚酞检验溶液是否显酸性,故C错误;
D 、应将酒精灯放在白磷、红磷的中间位置的下面,观察到白磷先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故D错误。
选择B。
11.D
【详解】A、倾倒液体时,试管口与试剂瓶口要紧挨着,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手心,故A选项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B选项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氢气验纯的方法为:用拇指堵住装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慢慢移开拇指,故C选项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引燃镁条时,要用坩埚钳夹住镁条,不能用手拿着镁条,故D选项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详解】A、实验室通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电解水价格昂贵,一般不选择电解水制取氧气,不符合题意;
B、食物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而铁锈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会加速铁的锈蚀,故铝的抗氧化能力比铁强,符合题意。
故选D。
13.B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盛少量的水,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B、注射器活塞向右移,锥形瓶内压强减少,若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图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D、检验溶液酸碱性,应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能向试剂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故选B。
14.B
【详解】A、图中实验,红磷不能燃烧,不能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银与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Al>Ag,Cu>Ag,无法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不能验证H2SO4与NaOH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5.A
【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正确;
B、倾倒液体,标签要向着手心,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为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要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沙,错误;
D、滴加液体,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错误。
故选A。
16.C
【详解】A、检查气密性是在试管一头塞上胶管,插上导管,再用手握住试管,另一头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而图中在试管中插上了长颈漏斗,试管内部与大气直接接触,不能检查气密性,不符合题意;
、KMnO4制取O2的发生装置,要在试管口塞上棉花,并向下倾斜,而图中没有,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是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符合题意;
D、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三靠”要求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要紧靠在滤纸的三层面上,图中没有用玻璃棒,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化学试验基本操作和装置。
17.C
【详解】A、该装置没有形成密封的体系,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看不到气泡出现,不可用此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图示实验操作错误;
B、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悬空垂直于试管上方,如果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会造成药品的污染。图示实验操作错误;
C、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示实验操作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的温度较高,集气瓶底部应物少量的水或沙子,以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引起集气瓶炸裂,图示实验操作错误。故选C。
18.D
【详解】试题分析: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分解产生氧气进入到第一个试管中将第一个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挤入第二个试管中并和硫酸铜发生反应,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D现象描述正确。
考点:考查实验现象表述、实验装置的有关知识。
19.A
【详解】A、碳酸钠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故蜡烛熄灭,可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故可用甲装置验证CO2不支持蜡烛的燃烧,故A正确,符合题意;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会造成压强差,故烧杯中的水无法进入集气瓶中,故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能用木炭燃烧进行实验,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丁装置气球膨胀,只能说明二氧化碳减少了,不一定是与氢氧化钠反应,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解在了水里,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BC
【详解】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正确;
B、由图可知,电解一段时间后,b极生成氧气,导致附近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气分子,错误;
D、氧气具有可燃性,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极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氧气,正确。
故选B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中考物理微专题练习:简单机械(答案)

下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江苏南通专用)-11酸和碱(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