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江苏南通专用)-07碳和碳的氧化物(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江苏南通专用)-07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即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下列有关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B.CO2可用作绿色植物的气体肥料,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颜色不变
D.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2.(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儿童缺钙会导致智力低下——钙属于微量元素
B.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牛奶属于混合物
C.缺铁易得贫血——铁丝在空气中易发生缓慢氧化反应
D.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该过程利用活性炭的物理性质
3.(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定是有机物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4.(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探究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证明碳能和氧化铜反应
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5.(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H2气体 鉴别 点燃,火焰上方罩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观察现象
B NaOH(Na2CO3)溶液 检验 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C Na2CO3(NaHCO3)固体 除杂 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
D 不纯食盐固体(含泥沙) 提纯 溶解、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6.(2023·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氯化镁 先加水溶解,然后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最后将滤液蒸发结晶
B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碳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鉴别O2和CO2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
D 区别四种白色固体:碳酸钙、氢氧化钠、硝酸按、氯化钠 分别取样,加适量水,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7.(2023·江苏南通·二模)除去下表中各物质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与操作
A KNO3 NaCl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B CO 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Na2SO4溶液 MgSO4 加氢氧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D NaCl Na2C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8.(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形管设计了以下几个创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1,可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的结论
B.实验2,慢慢倾斜Y形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人左侧,可得出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C.实验3,a、c处的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实验3,管口小气球的使用体现了实验绿色化学
9.(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通过下列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氧化铜样品中的铜粉
B.鉴别NH4NO3、CuSO4和NaCl三种白色粉末
C.检验醋酸是否具有酸性
D.通过紫色石蕊变红验证CO2和H2O反应生成了酸
10.(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
B.验证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有关
C.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
D.验证铁生锈与氧气有关
11.(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A 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CuO Cu 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后,过滤
C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CuO
D Cu(NO3)2溶液 AgNO3 加入过量的Cu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12.(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结果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测定某溶液的pH值 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得pH=3.5
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木炭粉 隔绝空气加热混合物
鉴别氮气、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鉴别硫酸铜和氯化钠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13.(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利用如图装置研究NH4HCO3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持续加热,①试管中的粉末会全部消失
B.③变蓝,说明有NH3生成
C.碱石灰增加的质量即为生成CO2的质量
D.若用浓硫酸吸收装置更换碱石灰,③变红
14.(2023·江苏南通·二模)通过观察下列实验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图1观察木条能否熄灭,检验是否为二氧化碳
B. 图2观察反应有无气泡产生,判断是否为碳酸钠
C. 图3观察反应剧烈程度,比较镁与锌的活动性
D. 图4观察燃烧先后顺序,比较可燃物的着火点
15.(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线老化着火,马上用水浇灭
B.家用汽车引擎失火时,立刻打开车前盖
C.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CO中毒
D.误食重金属盐后,应立即喝牛奶、蛋清
16.(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区别物质、除去杂质、制备气体的方法多种多样,下列实验方法合理可行的是
A.用点燃法除去中的少量 B.用澄清石灰水区别和CO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和 D.实验室常用水电解的方法来制
17.(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归纳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和OH-能结合成,故H2O由H+和OH-构成
B.可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的物质有活性炭、明矾等物质
C.碳、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故二者均能还原氧化铁
D.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单质
18.(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CO2水溶液呈酸性
B.验证面粉粉尘能发生爆炸
C.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少量氢气
19.(2023·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碘的溶解性是否与溶剂种类有关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探究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A.A B.B C.C D.D
20.(2023·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方法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u CuO 通入足量CO,加热
B NaCl固体 Mg(OH)2 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 CO2 CO 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干燥
D FeCl2溶液 CuSO4 加足量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21.(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除杂试剂和主要操作
A Cu(Fe) 加适量稀硫酸、过滤
B CO2(CO) 通氧气点燃
C 水(泥沙) 过滤
D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22.(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2(HCl) 检验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B H2、CO气体 鉴别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C KNO3(CuSO4)溶液 除杂 加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
D CaCl2(NaCl)溶液 分离 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23.(2023·江苏南通·二模)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B.可利用CaO或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
C.一定条件下,将CO2转化为CH3OH,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
D.研发新型催化剂将CO2分解成碳和O2,同时放出热量
24.(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物质的鉴定、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CO中的CO2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B 鉴别CO2、N2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C 鉴定某种气体是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D 验证铁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 将Fe丝插入AgNO3溶液中
A.A B.B C.C D.D
25.(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称取14.4g仅含Cu、O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下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4.4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2O和CO2
B.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
C.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该固体为Cu2O
D.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金刚石是网状结构,石墨是层状结构,因此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作绿色植物的气体肥料,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因此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2.A
【详解】A、儿童缺钙会导致佝偻病,钙属于常量元素,错误;
B、牛奶含有水、蛋白质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正确;
C、缺铁易得缺铁性贫血,铁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和水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生成铁锈,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活性炭来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该过程利用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吸附性,正确;
故选A。
3.D
【详解】A、有机物是指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除外,故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具有稳定性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还有可能是纯净物,故错误;
C、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故错误;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正确。故选D。
4.B
【详解】A、如果蜡烛火焰使冷碟子底部有未燃烧的黑色物质,可得蜡烛中有碳元素,A正确;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但烧杯不是密闭的,二氧化碳逸散导致天平反应前后不平衡,故该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错误;
C、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即可得出碳和氧化铜反应,C正确;
D、烧杯中二氧化碳自下而上熄灭可得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和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D正确;
故选B。
5.B
【详解】A、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点燃,火焰上方罩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一氧化碳,不变浑浊的是氢气,能达到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此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故B符合题意;
C、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碳酸氢钠完全分解生成碳酸钠,能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故C不符合题意;
D、食盐固体中含泥沙,将混合物加足量的水食盐完全溶解,过滤除去泥沙,蒸发得到食盐晶体,能达到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A、氯化镁和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最后将滤液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除去铜粉中的少量碳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碳粉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不仅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
C、氧气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向碳酸钙、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四种白色固体,分别加水,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B
7.D
【详解】A、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钡,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过滤,除去硫酸钡、氢氧化镁,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过程中,氯化氢会挥发出去,从而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A、实验1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变红,干燥的紫色石蕊滤纸条不变色,对比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故A正确;
B、实验2,Cu与稀硫酸不反应,慢慢倾斜Y形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可观察到Zn和稀硫酸发生反应产生气泡,说明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故B正确;
C、实验3中,a处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c处白磷与氧气不接触不燃烧,两处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C错误;
D、实验3中,管口小气球的使用可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体现了实验绿色化,故D正确。
故选C。
9.B
【详解】A、氧化铜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除去了氧化铜,而不是铜,该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三种物质均易溶于水,但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硫酸铜溶解后溶液为蓝色,氯化钠溶解时溶液温度几乎不变,则能鉴别,该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均不变色,则不能用酚酞鉴别醋酸是否具有酸性,该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则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是否发生反应生成酸,该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下降,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左侧红墨水上升,能验证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故A正确;
B、相同的溶质,不同的溶剂,可以验证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有关,故B正确;
C、右侧试管内液面上升的比左侧试管内高,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C正确;
D、左侧试管内铁钉只和氧气接触不生锈,右侧试管内铁钉只和水接触不生锈,无法验证铁生锈与氧气有关,故D错误。
故选D。
11.B
【详解】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故A正确;
B、氧化铜和硫酸能发生反应,铜和硫酸不反应,将原有物质除去,故B错误;
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以除去一氧化碳,故C正确;
D、铜和硝酸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将过量的铜和生成的银过滤后,可得到硝酸铜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12.D
【详解】A、pH试纸测得的pH值为整数,故无法用pH试纸测得pH=3.5,不符合题意;
B、隔绝空气加热混合物,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D、取样,加水溶解,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分析】根据NH4HCO3分析的产物及产物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详解】A、NH4HCO3加热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因此持续加热,①试管中的粉末会全部消失,故选项正确;
B、NH4HCO3加热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若③变蓝,说明有NH3生成,故选项正确;
C、碱石灰既能吸收水,又能吸收二氧化碳,碱石灰增加的质量即为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故选项不正确;
D、若用浓硫酸吸收装置更换碱石灰,浓硫酸可以吸收氨气和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③后,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正确。
故选C。
14.D
【详解】A、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因为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如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应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不一定是碳酸钠,如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C、比较镁、锌的活动性,除了金属种类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该实验中,酸的种类不同,无法比较镁和锌的活动性,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符合题意。
故选D。
15.D
【详解】A、电线老化着火,要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用水浇灭,防止发生触电事故,说法错误;
B、家用汽车引擎失火时,不能立刻打开车前盖,会增大氧气的进入量使燃烧更旺,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不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说法错误;
D、误食重金属盐后,应立即喝牛奶、蛋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送医院就医,说法正确;
答案:D。
16.B
【详解】A、甲烷也能燃烧,点燃后需要保留的甲烷也反应了,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鉴别,正确;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错误;
D、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来制 H2,电解水制取氢气不简便且成本高,错误;
故选B。
17.C
【详解】A、H+和OH-能结合生成水,但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明矾溶于水作为胶体不能吸附色素和异味,说法错误;
C、碳、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具有还原性,二者均能还原氧化铁,说法正确;
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比如:甲烷,说法错误;
答案:C。
18.B
【详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面粉粉尘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就会听到“砰”的一声响,伴随一团火光,塑料盖被掀起,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C、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是锌和稀硫酸,属于固液常温型,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9.A
【详解】A、图中溶剂种类不同,其它因素相同,可以探究碘的溶解性是否与溶剂种类有关,符合题意;
B、在燃着的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含氧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不符合题意;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还应设计对照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A
【详解】A、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条件下生成铜,能除去杂质且不带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正确;
B、盐酸和氢氧化镁生成氯化镁和水,引入新杂质氯化镁,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错误;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引入新杂质硫酸亚铁,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错误。
故选A。
21.B
【详解】A、铁和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铜不反应,过滤分离出固体铜,正确;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然,故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错误;
C、泥沙不溶于水,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正确;
D、碳酸钠和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正确。
故选B。
22.A
【详解】A、CO2和HCl溶于水,溶液都呈酸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现象相同,该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H2燃烧生成水,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观察到有水珠生成,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CuSO4 与Ba(OH)2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和BaSO4白色沉淀,加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可以除去KNO3中的CuSO4,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CaCl2 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碳酸钙转化为氯化钙,可以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钙,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23.D
【详解】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故A正确;
B.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所以可利用CaO或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故B正确;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生成有用物质,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分解生成碳和氧气为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24.B
【详解】A、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与其中的Ca(OH)2反应,CO不与之反应,从而达到除去CO2的目的,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把燃着的木条放入CO2和N2中,均会熄灭,鉴别不出来两种气体,错误,符合题意;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能复燃的就是氧气,能达到鉴定的目的,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Fe丝插入AgNO3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与AgNO3发生了反应,说明Fe比Ag的金属活动性强,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B
【详解】A、装置A中的反应是CuO+COCu+CO2,Cu2O+CO2Cu+CO2,反应中没有生成水,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CO2,错误;B、一氧化碳是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排尽玻璃管中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正确。C、由题意可知装置B增重4.4g,是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铜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4.4g××100%× =1.6g,铜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2:1,所以确定该固体为Cu2O或Cu和CuO的混合物或Cu2O、Cu和CuO的混合物,错误;D、若缺少装置C,装置B增重的质量偏大,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低,错误。故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高三三模物理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山东省日照市金海岸中学2022-2023九年级中考三模物理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