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必刷】浙江地区化学中考模拟卷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实验室用CO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前要先通入CO,再加热
B.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玻璃管内红色粉末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实验结束后要先停止通入CO,再停止加热
D.CO具有还原性,H2、C也具有还原性
2.化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氮肥NH4NO3在重力撞击下可能发生爆炸
B.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
C.SO2可以用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增白食品等
D.碳酸氢钠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3.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3,一定含有CaCO3
B.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OH)2,一定不含有Na2SO4
C.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中至少有3种固体
D.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的组成可有5种情况
4.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 。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量 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A.生成 CO2的体积 B.生成 CaO 的质量
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5.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
B.a、c两点时,NaOH溶解度相同
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d点时,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6.去年永康市创文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营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以下不符合创文工作的做法是
A.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车辆、行人不乱穿马路
B.使用健康公筷,文明用餐
C.公共场合随意吸烟
D.不乱扔杂物,实行垃圾分类
7.小科取10g 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和10g 26.5%的碳酸钠溶液分别倒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向两试管中分别缓慢滴入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并振荡。待反应完全后依次将试管中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静置一段时间后废液缸中
A.最终有三种溶质
B.底部有白色沉淀
C.若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D.若滴加碳酸钠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8.工业上一般使用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一种新的物质,如图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A.化学反应后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质量比为7:1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9.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d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C.ab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D.整个变化过程溶液中镁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10.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美丽家园,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大量使用农药,让蔬菜水果远离虫害
B.加大工地扬尘处理,净化环境空气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使垃圾资源化
D.加快城市轻轨建设,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二、填空题
11.某未知溶液X,溶质可能是硫酸、碳酸钠、硝酸镁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溶质成分,小乐进行图示操作:
(1)写出生成B中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乐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溶液X的溶质有硫酸、没有碳酸钠。若要确定是否有硝酸镁,可对C中溶液进行检验,其方法是_____。
12.拔罐是中医的一种治病方法,它的操作是把燃烧的酒精棉伸入罐中再撤出,然后迅速把罐倒扣在皮肤上,过一会儿罐就被“吸”在了皮肤上,如图所示。将罐取掉后,可观察到皮肤上被拔的部位会留下圆形的红印。
(1)罐被“吸”在皮肤上的原因是 _____ 。
(2)上述现象说明 _____ (选填“只有大气有压强”“只有人体内部有压强”或“大气和人体内部都有压强”)。
13.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_____;
(2)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
14.SO2和SO3是硫的氧化物家庭中的两名成员.
(1)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SO3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2)要使SO2和SO3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SO2和SO3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
(3)2013年冬,“雾霾”笼罩中国.其中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成SO3,使空气中的酸度增加,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则飘尘所起的作用是_____.
15.一座城市的“垃圾革命”正在嘉兴各地兴起。莉莉最近发现居住小区楼道下放着三只垃圾桶。莉莉家有垃圾:废旧报纸,剩饭,铝制易拉罐,废电池和过期药品。其中应投入可回收垃圾桶的垃圾有_____。
16.一款名为“史莱姆”的水晶泥玩具,其主要成分是普通胶水、硼砂晶体和水。硼砂晶体(Na2B4O7 H2O)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用作清洁剂、杀虫剂。
(1)硼砂(Na2B4O7)中硼(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1,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6,则核外电子数为_____。
三、简答题
17.用含有少量氯化钙的氯化钠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设计如图所示操作方案,根据图回答:
(1)过滤时,如果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则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加入过量盐酸的作用是______。(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实验题
1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一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关闭K2、打开K1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再关闭K1;
步骤Ⅱ:点燃装置B、D两处的酒精灯;
步骤Ⅲ:打开K2,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
步骤Ⅳ:待装置B玻璃管中固体全部变色时,停止加热;
步骤Ⅴ:……
(1)步骤Ⅴ的相关操作是____。
(2)装置A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B中有红色物质生成,而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现象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
(3)实验结束,称得铜12.8g,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是_____g。
五、计算题
19.镁条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取4g表面被氧化成氧化镁的镁条于烧杯中,取质量分数为19.6%的硫酸100g,分五次等质量逐滴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稀硫酸用量/g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烧杯内物质质量/g 24.00 43.92 63.84 a 103.80
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a的值为___________。
(2)该镁条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利用该镁条和该稀硫酸,能否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硫酸镁溶液(不考虑溶剂蒸发)?请通过计算说明情况。(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有时候可以方便我们计算,若第五次实验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得到固体质量___________g.
20.工业生产制得的Na2CO3中常伴有NaOH(没有其他杂质)。为测定其纯度,某同学取14.6克样品加水配成100克溶液,慢慢滴入某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与滴加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
(1)反应过程中共生成CO2的质量是______克。
(2)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3)在图2中画出生成CO2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
(4)根据题给条件,能否求出稀盐酸的浓度,请简要说明(不需要具体的求解过程)______。
六、综合应用题
21.碱式碳酸镁[Mg2(OH)2CO3]和过氧化镁(MgO2)都是重要化工原料.
Ⅰ.以Mg2(OH)2CO3为原料,制备产品MgO2的步骤如下:
(1)煅烧:煅烧Mg2(OH)2CO3得到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常温下是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转化:向所得固体中加双氧水充分搅拌,发生反应MgO+H2O2=MgO2+H2O,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其他条件相同,煅烧温度、煅烧时间不同,所得MgO对MgO2产率(产率=×100%)的影响分别如图所示,则最佳的煅烧温度为_____℃.
(3)分离:得到产品.
(4)测定:假设产品中仅少量MgO,某小组设计如图装置,通过测定生成O2体积,计算MgO2的质量分数.
已知:a.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 b.MgO2+2HCl=MgCl2+H2O2
c.2MgO22MgO+O2↑ d.MgO+CMg+CO↑
①相同条件下,_____能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填如图中“装置A”或“装置B”)
②经讨论,该小组又设计了下列3种方案,分别取5.0g产品进行实验,能确定MgO2质量分数的是_____.(填序号)
a.加热,使MgO2完全分解,测出剩余固体的质量
b.与足量炭粉在高温下充分反应,测出生成Mg的质量
c.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测出Mg(OH)2质量
Ⅱ.MgCl2是制备Mg2(OH)2CO3的原料,现用含碳酸镁84%的菱镁矿制备MgCl2,反应如下:MgCO3+Cl2+COMgCl2+2CO2(设杂质不参加反应).生产19吨MgCl2需要这样的菱镁矿多少吨?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2.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_____。
(2)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_____(填化学式)。
(3)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_____。
(4)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
(5)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_____。
(6)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①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g
②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纯时点燃或加热会产生爆炸,故实验开始前要先通入CO,再加热,选项正确;
B、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玻璃管内红色粉末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项正确;
C、实验结束后要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入CO直到玻璃管冷却,避免生成的铁在较高温度下被进入的空气氧化,选项错误;
D、CO具有还原性,H2、C也具有还原性,三者都可以还原氧化铁生成铁,选项正确。
故选C。
2.C
【详解】A、氮肥NH4NO3在重力撞击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可能发生爆炸,故说法正确;
B、硅胶可吸收水分,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故说法正确;
C、SO2具有漂白性,可以用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但有毒,不能增白食品等,故说法错误;
D、碳酸氢钠可以与胃酸反应,因此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故说法正确。
故选C。
3.D
【详解】由于含Fe3+溶液呈黄色,其沉淀为红褐色,根据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可确定白色固体中不含FeCl3;
白色固体若只含两种物质,则根据(2)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得到白色固沉淀,而在几种物质的溶液中,能与气体CO2反应形成沉淀的只有Ba(OH)2,也可以是NaOH、BaCl2或者NaOH、Ba(OH)2、BaCl2. 根据(3)中白色沉淀B全部溶于稀硝酸,可判断白色沉淀为碳酸钡;确定不能存在硫酸钠。
白色固体若只含两种物质,则根据分析可以知道,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Ba(OH)2,所以,若白色固体中只含二种物质,它们是CaCO3、Ba(OH)2;
白色固体是由三种物质组成的,则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Ba(OH)2或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FeCl3、Na2SO4,则白色固体含有三种物质,则可能的组成为:①CaCO3、Ba(OH)2、NaOH;②CaCO3、Ba(OH)2、BaCl2;③CaCO3、NaOH、BaCl2;
白色固体是由四种物质组成的,则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Ba(OH)2、NaOH、BaCl2。
故选D。
4.C
【详解】A. 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固体中不含二氧化碳,应从零开始,故选项错误;
B. 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固体中不含氧化钙,应从零开始,故选项错误;
C. 高温煅烧碳酸钙达到分解温度才开始分解,反应开始后,碳酸钙的质量减少,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固体总质量减少,但杂质不变,所以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当碳酸钙完全分解后,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选项正确;
D. 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反应后,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由图象可知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其他条件相同时固体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a、c两点时,温度相同,则溶解度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b点时温度最高,氢氧化钠完全溶解,不能确定是否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c点时溶液中有固体,则c点时为饱和溶液,c-d过程中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度降低,则d点时一定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C
【详解】A、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车辆、行人不乱穿马路,属于创文工作的做法;
B、使用健康公筷,文明用餐,属于创文工作的做法;
C、公共场合随意吸烟,不属于创文工作的做法;
D、不乱扔杂物,实行垃圾分类,属于创文工作的做法。
故选C
7.A
【分析】10g 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和10g 26.5%的碳酸钠溶液分别倒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向两试管中分别缓慢滴入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分别为Ba(OH)2+2HCl=BaCl2+2H2O;Na2CO3+2HCl=2NaCl+H2O+CO2↑,它们反应时的质量关系为
10g 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含有的氢氧化钡的质量为1.71g,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1.46g
因此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后的试管内盐酸有剩余,且剩余的盐酸中溶质HCl的质量为1.46g-0.73g=0.73g;
10g 26.5%的碳酸钠溶液含有的碳酸钠的质量为2.65g,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1.46g
因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的试管内碳酸钠有剩余,且剩余的碳酸钠的质量为2.65g-2.12g=0.53g;
当反应后,将两试管内的溶液混合后,剩余的盐酸与剩余的碳酸钠先反应,两者的质量关系为:
可看出混合反应后碳酸钠反应完,盐酸仍然有剩余;
【详解】A、根据分析过程,将两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废液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剩余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氯化钡三种溶质,故选项正确;
B、根据分析过程,将两试管内的溶液混合后,剩余的盐酸与剩余的碳酸钠先反应,且反应后碳酸钠反应完,盐酸有剩余,故不会产生沉淀,故选项错误;
C、根据分析过程,将两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废液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剩余的盐酸,溶液呈酸性,滴入酚酞,溶液不变色,故选项错误;
D、根据分析过程,将两试管内的溶液混合后,剩余的盐酸与剩余的碳酸钠先反应,不会产生沉淀,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A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N2+3H22NH3。
【详解】A、氮气是单质氮元素0价,氨气中氢元素+1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氮元素-3价,氮元素由0价变为﹣3价,化学反应后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A正确;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该反应中每4个分子变成了2个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质量比为28:(2×3)=14:3,故C错误;
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至b点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a点时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
B、d点时,d点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d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故选项错误;
C、ab段(不含b点)发生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整个变化过程中镁离子数目发生了改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A.大量使用农药会造成水污染,可能导致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较高,不可取;
B.加大工地扬尘处理,降低空气中粉尘含量,可以净化环境空气,可取;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使垃圾资源化,有利于环境保护,可取;
D.加快城市轻轨建设,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可取。
故选:A。
11. Ba(OH)2+H2SO4=BaSO4↓+2H2O 取C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镁
【分析】某未知溶液X,溶质可能是硫酸、碳酸钠、硝酸镁中的一种或两种。向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过滤,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无变化,说明沉淀是硫酸钡;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硫酸与碳酸钠不能共存,则一定不含碳酸钠。
【详解】(1)B中白色沉淀,是因为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
(2)若要确定是否有硝酸镁,可取C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镁。
12. 酒精燃烧消耗了罐内的氧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罐子压在皮肤上 大气和人体内部都有压强
【详解】(1)当酒精燃烧放热时,由于热膨胀一部分空气跑出罐外,且酒精燃烧耗尽了氧气,把罐子扣在皮肤上,罐内空气被封闭,当温度降低后,罐内气压随之减小,变得小于大气压,由于罐外气压大于罐内气压,就将罐子压在皮肤上;
(2)罐子会吸附在皮肤上,是因为罐内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故是说明大气有压强;皮肤上的圆形血印是向外凸起,说明人体内也有压强,体内压强比罐内压强大,导致皮肤向外凸起。
【点睛】本题很多学生只记住了拔火罐是利用了大气压强,而对人体内也有压强往往会忽略掉。
13. 原子 汞 氯化钠
【详解】(1)甲能构成分子,能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甲是原子。
(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故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汞,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氯化钠。
14. +4 2:3 3:2 催化剂
【详解】(1)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SO3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2:16×3=2:3;故填:+4;2:3.
(2)要使SO2与SO3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氧原子个数也相等;一个SO2和SO3分子中氧原子个数比为2:3,要氧原子个数相等,所需SO2与SO3分子个数比为3:2.故填:3:2.
(3)SO2会部分转化成SO3的过程中,SO2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飘尘只是起到了加快反应的作用,其自身的性质和性质都未发生改变,因此,飘尘在变化中起催化作用并不改变反应的实质为反应的催化剂;故填:催化剂.
15.废旧报纸和铝制易拉罐
【详解】废旧报纸和铝制易拉罐投入可回收垃圾桶;剩饭剩菜投到厨余桶;废电池和过期的药品投入有害垃圾桶中,故填废旧报纸和铝制易拉罐。
16. +3 5
【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解答;
(2)根据原子结构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来分析。
【详解】(1)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硼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4x+(﹣2)×7=0,则x=+3价。故填:+3。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硼原子的质子数为:11﹣6=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硼原子的核外有5个电子;故填:5。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7. 重新制作过滤器过滤 Na2CO3+2HCl=2NaCl+H2O+CO2↑
【详解】(1)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滤纸破损或滤液高于滤纸边缘,所以要重新制作过滤器过滤;
(2)过量盐酸是除去混在氯化钠中的碳酸钠,反应物是碳酸钠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
【点睛】检验钙离子是否被除尽,要从碳酸钠是否过量考虑,碳酸钠过量说明钙离子被除尽。
18.(1)关闭K2,打开K1,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为止(或者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为止)
(2)还原性
(3)16
【解析】(1)
分析实验步骤可知,停止加热后,为了防止石灰水倒流、还原出的铜重新被氧化,步骤V应为:关闭K2,打开K1,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为止(或者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为止);
(2)
装置A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了通入的气体中不含有二氧化碳,B中有红色物质生成,而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现象说明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是由于在加热时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性质是还原性;
(3)
设氧化铜的质量为x
x=16g
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是16g。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探究能力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力,要学会利用题目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9.(1)83.8g
(2)由表中数据分析,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100.00g+4g﹣103.8g=0.2g
设镁的质量为x
解得:x=2.4g
该镁条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是
答:该镁条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是60%;
(3)若硫酸与氧化镁恰好反应,设所需硫酸溶液的质量为y,生成硫酸镁的质量为z
y=20g
z=4.8g
此时所得硫酸镁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2.2%
若硫酸与镁恰好反应,设所需硫酸溶液的质量为m,生成硫酸镁的质量为n
m=50g
n=12g
此时所得硫酸镁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2.8%
因所得硫酸镁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小于25%,所以得不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硫酸镁溶液;
答:得不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硫酸镁溶液;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MgO+H2SO4=MgSO4+H2O,Mg+H2SO4=MgSO4+H2↑ ,MgSO4+2NaOH=Na2SO4+Mg(OH)2↓得,最终沉淀固体为氢氧化镁,设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a
a=8.12g
故填:8.12g。
【详解】(1)4g表面被氧化成氧化镁的镁条与硫酸反应,开始是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然后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次加入20.00g硫酸,烧杯内物质质量为24g,说明第一次硫酸只与氧化镁反应,第二次再加入硫酸20g,生成氢气的质量为40.00g+4g﹣43.92g=0.08g,第二次再加入硫酸20g,生成氢气的质量为40.00g+4g﹣43.92g=0.08g,第三次再加入硫酸20g,生成氢气的质量为60.00g+4g﹣63.84g=0.16g,因此第三次加入的20g硫酸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16g﹣0.08g=0.08g,由此说明20g的硫酸可生成氢气0.08g,又因第五次再加入硫酸20g,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0.00g+4g﹣103.8g=0.2g,说明生成氢气总质量为0.2g,所以第四次加入20g硫酸只生成了0.2g﹣0.16g=0.04g氢气,因此第四次硫酸过量,所以烧杯内物质质量=63.84g+20g﹣0.04g=83.8g;故填:83.8g;
(2)见答案;
(3)见答案;
(4)见答案。
20.(1)4.4
(2)设碳酸钠质量为,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
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72.6%。
(3)
(4)根据题给条件,能求出稀盐酸的浓度,例如加入100g稀盐酸,产生4.4g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氯化氢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盐酸质量分数
【详解】解:(1)反应过程中共生成CO2的质量是:100g+150g﹣245.6g=4.4g。
故填:4.4。
(2)答案见解析。
(3)生成CO2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
(4)根据题给条件,能求出稀盐酸的浓度,例如加入100g稀盐酸,产生4.4g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氯化氢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盐酸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根据题给条件,能求出稀盐酸的浓度,例如加入100g稀盐酸,产生4.4g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氯化氢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盐酸质量分数。
21. Mg2(OH)2CO32MgO+H2O+CO2↑ 放出 650 装置A a 20t
【详解】Ⅰ.(1)煅烧:煅烧Mg2(OH)2CO3得到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常温下是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二氧化碳,其余分别为氧化镁和水,煅烧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OH)2CO32MgO+H2O+CO2↑;
(2)转化:向所得固体中加双氧水充分搅拌,发生反应MgO+H2O2=MgO2+H2O,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所得MgO对MgO2产率的影响分别如图1所示,由图可以看出最佳的煅烧温度为 650℃、煅烧时间为 2小时;
①相同条件下,装置A中盐酸的体积是在体系之内的,所以加入盐酸时不会影响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测定,而装置B盐酸的加入会导致量气筒内液面明显下降,所以影响结果,所以装置A能使测定结果更准确;
②a、加热,使MgO2完全分解,测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可以根据质量差为生成的氧气求算MgO2质量,进而确定MgO2质量分数,故正确;
b、与足量炭粉在高温下充分反应,由于氧化镁和过氧化镁分解得到的氧化镁都能和碳反应,所以没法确定多少是过氧化镁得到的.无法求算过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故错误;
c、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足量NaOH溶液,氧化镁和过氧化镁都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所以无法确定过氧化镁的质量,无法求算起质量分数,故错误;
Ⅱ. 设生产19吨MgCl2需要这样的菱镁矿的质量为x,
x=20t。
22. 加速溶解 CaCO3 BaCO3 引入了新的杂质KCl 除去溶液中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4.4g 16.3%
【详解】本题考查了氯化钠与粗盐提纯,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综合性较强,认真审题,理清反应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
(2)第②步中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第③步中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第④步中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CaCO3、BaCO3;
(3)氢氧化钾会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氯化钾对氯化钠来说就是杂质。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会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
(4)在第④、⑤步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5)在第②③④步中均有氯化钠生成。在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6)根据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可知(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4.4g,
(2)设:碳酸钠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g
,
x=10.6g,y=11.7g,
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16.3%,
答: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3%。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