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精准押题模拟卷(四)(广东卷)
化 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东特色】下列广东传统工艺或美食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远烟熏碌鹅 B.烧制潮州泥塑 C.湛江草编花席 D.酿制客家米酒
2.生活和工作场所常贴有一些警示图标。下列图标张贴位置错误的是( )
A.运输液化石油气的罐车 B.厕所的水龙头旁 C.森林公园的入口处 D.装烧碱的药品柜
3.【传统文化】国画起源于汉代,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以下现代国画用具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笔搁 B.生宣纸和熟宣纸 C.竹制笔帘 D.塑料调色盘
4.正确理解和使用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2个氧原子——02 B.氨分子——NH4 C.铁离子——Fe+3 D.钙元素——Ca
5.【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分类是认识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
A.铁、锌、碘都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B.医用酒精、食醋、84消毒液都是混合物
C.人体、大地、石墨都是导体 D.糖类、蛋白质、维生素都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6.【科普知识·元素】科学家用含有97个质子和152个中子的锫-249轰击含有20个质子和28个中子的钙-48,得到了拥有117个质子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为金属元素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7
C.“”元素为人工合成元素 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
7.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化肥一直充当着重要角色。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KNO是一种复合肥 B.超量施用化肥,可能会导致环境问题
C.可采用加水溶解的方法鉴别氮肥和钾肥 D.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可区分尿素和铵态氮肥
8.下图是某饮用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饮用矿泉水中含有的钾、钠、钙、镁等元素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B.5O0mL该饮用矿泉水中至少含Cl-30mg
C.该饮用矿泉水呈中性或碱性
D.将该矿泉水煮沸可降低水中Ca2+和Mg2+的含量
9.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CO2及CO2的性质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备CO2的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
C.CO2的验满方法 D.通入CO2后较高的蜡烛先熄灭
10.“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中,最后气泡充满整个水球。泡腾片中含有维生素C、柠檬酸
(化学式为C6H8O7)、碳酸氢钠等物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柠檬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实验中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C.失重环境下,气体和水不会自动分离 D.泡腾片应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11.对下列实验操作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异常现象 可能原因
A 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 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
B 蒸发结晶得到的晶体产率偏低 滤液没有完全蒸干
C 在氧气中点燃铁丝时集气瓶底炸裂 瓶底没有预先放少量水或细沙
D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时实际体积偏小 俯视读数
12.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安全、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A.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以防腐 B.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C.减少使用一次性餐盒 D.长江流域十年禁渔
13.【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化学知识,对这些传统文化隐含的化学原理的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出处 阐述 隐含的化学原理
A 《山亭夏日》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天工开物》 “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 “经火焚炼”涉及高温煅烧石灰石
C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绞取汁”的原理是过滤
D 《梦溪笔谈》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该反应的原理是复分解反应
14.【回归教材·教材图片】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B.该实验体现了氧化铜具有还原性
C.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D.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15.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洗涤剂清洗含油污的碗筷 碗筷上的油污发生了乳化
B 将自行车的链条涂油以防锈 使链条的金属与空气和水隔绝
C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
D 用食醋去除水壶内壁的水垢 食醋能与水垢的成分发生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CO2对人类生存、生活有着重大影响,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写出1条干冰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CO2的排放,用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科学家受光合作用启发,利用阳光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和异丙醇(C3H8O),构建了一个安全、高效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统称为“人工树叶”,下列关于“人工树叶”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人工树叶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人工树叶的仿生学原理是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人工树叶的使用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4)目前我国科学家已实现由CO2和H2为原料到淀粉[(C6H10O5)n]的全人工合成,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图如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淀粉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到0.1%)。
17.【趣味实验】在学校的科技节上,化学社团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化学趣味实验。
(1)“化学密信”:用棉签蘸取酚酞试剂在白纸上写下“密信”并晾干,将“密信”放在盛有_______(填“浓盐酸”或“浓氨水”)的瓶口来回移动,密信上就显现出如图1所示的字。
(2)“泡沫喷泉”:往玻璃容器中加入30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洗涤剂用于产生泡沫,再迅速向其中倒入10mL碘化钾溶液,就可以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大量泡沫从玻璃容器中喷出。碘化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_______和_______不变。
(3)“魔棒点灯”:用玻璃棒先后蘸取少量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粉末后,再接触酒精灯的灯芯,发现酒精灯被点燃了(如图3所示)。下列对酒精灯被点燃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魔棒”的魔力使酒精灯被点燃 B.“魔棒”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C.几种物质接触发生反应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4)“吹气生火”:用脱脂棉包裹少量过氧化钠(Na2O2)固体,放置于陶土网上,用玻璃管对准脱脂棉吹气,脱脂棉很快燃烧起来了(如图4所示)。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18.【跨学科实践】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如医疗急救、航天航空、炼钢、气焊、化工等。
(1)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如图1所示。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选用装置A制取气体时,对药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填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在高原地区容易因缺氧而引起高原反应。这里的“氧”指的是_______(填“氧分子”或“氧元素”)。为满足生产生活对氧气的需求,市场上出现多种类型制氧机。
①分子筛制氧机。分子筛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空气经过分子筛时,分子筛吸附掉部分_________,制得高浓度氧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②化学药剂制氧机。图3是某品牌制氧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在反应仓中依次加入水、粉末状过碳酸钠(2Na2CO3·3H2O2)、粉末状二氧化锰(MnO2),即产生氧气。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有两步:
第一步: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某家庭制氧机上有湿化瓶装置,装置类似图4所示。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填标号)。
A.a导管连接制氧机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19.在完成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到接通电源后氢氧化钙溶液能够使小灯泡发光,两个石墨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同时电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出现了大量白色浑浊物,同学们对白色浑浊物的成分及出现的原因进行了以下探究。
I.探究白色浑浊物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1】
猜想①:白色浑浊物为Ca(OH)2固体。
猜想②:白色浑浊物为CaCO3固体。
猜想③:白色浑浊物为_______。
【进行实验】将分离出的白色浑浊物倒入密闭容器,用注射器缓慢注入稀盐酸,并用CO传感器来测定装置中CO2含量的变化情况绘制图像如图1所示。
【实验结论】分析图1,猜想_______成立。
Ⅱ.白色浑浊物产生的原因
【查阅资料】
①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②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通电后温度变化如图3所示,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通电后温度约上升4℃。
【猜想与假设2】
猜想①:通电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导致Ca(OH)析出。
猜想②:通电过程中因水的消耗,导致Ca(OH)2析出。
猜想③:电极材料石墨在通电时产生了CO2,与石灰水反应形成了CaCO3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取100mL饱和Ca(OH),溶液于大烧杯中,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约4℃ 溶液中出现极少量白色浑浊物
实验2 将饱和Ca(OH),溶液加热蒸发掉部分水,再冷却到室温 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
实验3 将石墨电极更换为惰性铂电极,重新电解饱和Ca(OH),溶液,并向反应后的白色浑浊物中加入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
(1)给Ca(OH)2饱和溶液加热,温度上升4C后得到的溶液为Ca(OH)2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结合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分析,通电时Ca(OH)2的析出,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3可知,用石墨作电极进行实验时,_______(填“正”或“负”)极产生的氧气与石墨发生反应,导致出现了大量白色浑浊物,产生白色浑浊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同学们在实验室中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I.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相关实验如下图。
(1)写出实验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④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换为稀盐酸,实验_______(填标号)无法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Ⅱ.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相关实验如下图。
(4)实验②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选择与NaOH溶液等体积的水与CO2反应做对比实验是因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反应后实验④试管中的物质加热,可以观察到试管内固体颜色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根据上述I、I实验,同学们将NaOH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整理如下(“——”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反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①代表的物质可以是CO
b.②代表的物质类别是盐
c.③代表的物质可以是Na
(7)写出I、Ⅱ实验中用到的两种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纯碱和烧碱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以侯氏制碱法制备烧碱,并以烧碱为原料制备纯碱的工业流程。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和已知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NaCl+CO2+H2O+NH3=NaHCO3↓+NH4
(1)“侯氏制碱法”的反应温度一般控制为30~35℃,因为此温度范围内NaHCO,的溶解度较_______(填“大”或“小”)。
(2)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是_______(写离子符号)。
(3)要生产16t烧碱,理论上需要纯碱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实验室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已知二氧化碳过量时,氢氧化钠全部转化成碳酸钠后,还会发生以下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现在实验室用含氢氧化钠4g的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请在下图中画出加入CO2质量与产生NaHCO3质量的关系图,并标出必要的数据。产生NaHCO3质量的关系图,并标出必要的数据。2023年中考精准押题模拟卷(四)(广东卷)
化学·全解全析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东特色】下列广东传统工艺或美食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远烟熏碌鹅 B.烧制潮州泥塑 C.湛江草编花席 D.酿制客家米酒
【答案】C
【解析】“清远烟熏碌鹅”中“烟熏”涉及燃烧,“烧制潮州泥塑”中“烧制”涉及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酿制客家米酒”中“酿制”及发酵,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湛江草编花席”中编席过程只是物质形态的改变,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生活和工作场所常贴有一些警示图标。下列图标张贴位置错误的是( )
A.运输液化石油气的罐车 B.厕所的水龙头旁 C.森林公园的入口处 D.装烧碱的药品柜
【答案】A
【解析】运输液化石油气的罐车应张贴“易燃气体”图标,A错误。厕所的水龙头旁应张贴“国家节水”图标,B正确。森林公园的入口处应张贴“禁止烟火”图标,C正确。装烧碱的药品柜应张贴“腐蚀品”图标,D正确。
3.【传统文化】国画起源于汉代,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以下现代国画用具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笔搁 B.生宣纸和熟宣纸 C.竹制笔帘 D.塑料调色盘
【答案】D
【解析】A项“陶瓷笔搁”中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生宣纸和熟宣纸”中纸属于天然纤维,C项“竹制笔帘”中竹子属于天然纤维,D项“塑料调色盘”中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4.正确理解和使用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2个氧原子——02 B.氨分子——NH4 C.铁离子——Fe+3 D.钙元素——Ca
【答案】D
【解析】2个氧原子应表示为20,氨分子应表示为NH3,铁离子应表示为Fe3+。
5.【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分类是认识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
A.铁、锌、碘都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B.医用酒精、食醋、84消毒液都是混合物
C.人体、大地、石墨都是导体 D.糖类、蛋白质、维生素都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答案】D
【解析】糖类、蛋白质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维生素起着调节新陈代谢,维持人体健康的作用,不能为人体供能。
6.【科普知识·元素】科学家用含有97个质子和152个中子的锫-249轰击含有20个质子和28个中子的钙-48,得到了拥有117个质子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为金属元素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7
C.“”元素为人工合成元素 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
【答案】A
【解析】
带有“石”字旁,因此是非金属元素,A错误。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7,B正确。分析题意可知,元素是科学家用锫-249轰击钙-48得到的,因此是人工合成元素,C正确。由题图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D正确。
7.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化肥一直充当着重要角色。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KNO是一种复合肥 B.超量施用化肥,可能会导致环境问题
C.可采用加水溶解的方法鉴别氮肥和钾肥 D.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可区分尿素和铵态氮肥
【答案】C
【解析】KNO3中含有营养元素氮、钾,是复合肥,A正确。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超量施用可能会造成土壤退化和水、大气环境的污染,因此化肥应合理施用,B正确。氮肥和钾肥均能溶于水,因此不能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区分,C错误。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可产生刺激性气味,而尿素没有此现象,可以区分二者,D正确。
8.下图是某饮用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饮用矿泉水中含有的钾、钠、钙、镁等元素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B.5O0mL该饮用矿泉水中至少含Cl-30mg
C.该饮用矿泉水呈中性或碱性
D.将该矿泉水煮沸可降低水中Ca2+和Mg2+的含量
【答案】B
【解析】该饮用矿泉水中含有的钾、钠、钙、镁等元素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A正确。由标签可知,每升该饮用矿泉水中含Cl-30~60mg,因此500mL该饮用矿泉水中至少含Cl-15mg,B错误。pH=7的溶液显中性,pH>7的溶液显碱性,由标签可知,该饮用矿泉水的pH为7.0~8.5,因此呈中性或碱性,C正确。将该饮用矿泉水煮沸可使水中部分Ca2+和Mg2+转化为水垢,从而降低水中Ca2+和Mg2+的含量,D正确。
9.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CO2及CO2的性质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备CO2的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
C.CO2的验满方法 D.通入CO2后较高的蜡烛先熄灭
【答案】B
【解析】制备CO2的固体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而不是CaCO3,A错误。图中发生装置可以通过打开或关闭止水夹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正确。检验CO是否收集满,应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瓶中,C错误。由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左端通入CO2后右边较低的蜡烛先熄灭,D错误。
10.“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中,最后气泡充满整个水球。泡腾片中含有维生素C、柠檬酸
(化学式为C6H8O7)、碳酸氢钠等物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柠檬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实验中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C.失重环境下,气体和水不会自动分离 D.泡腾片应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答案】A
【解析】柠檬酸是由柠檬酸分子构成的,A错误。泡腾片放入水中后,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失重环境下,没有浮力,因此气体和水不会自动分离,C正确。泡腾片遇水(水蒸气)会使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且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因此应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D正确。
11.对下列实验操作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异常现象 可能原因
A 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 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
B 蒸发结晶得到的晶体产率偏低 滤液没有完全蒸干
C 在氧气中点燃铁丝时集气瓶底炸裂 瓶底没有预先放少量水或细沙
D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时实际体积偏小 俯视读数
【答案】B
【解析】蒸发结晶得到的晶体产率偏低,可能是蒸发时液滴飞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溶质损失导致,滤液没有完全蒸干,得到的晶体中含有水,会使产率偏高。
12.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安全、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A.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以防腐 B.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C.减少使用一次性餐盒 D.长江流域十年禁渔
【答案】A
【解析】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甲醛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因此甲醛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但利用甲醛的这个性质,可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期保存。
13.【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化学知识,对这些传统文化隐含的化学原理的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出处 阐述 隐含的化学原理
A 《山亭夏日》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天工开物》 “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 “经火焚炼”涉及高温煅烧石灰石
C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绞取汁”的原理是过滤
D 《梦溪笔谈》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该反应的原理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其原理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D错误。
14.【回归教材·教材图片】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B.该实验体现了氧化铜具有还原性
C.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D.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答案】B
【解析】反应后天平不平衡,是由于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A正确。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中,木炭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B错误。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正确。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温度都达到其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接触了氧气,因此可以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因此不能燃烧,二者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D正确。
15.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洗涤剂清洗含油污的碗筷 碗筷上的油污发生了乳化
B 将自行车的链条涂油以防锈 使链条的金属与空气和水隔绝
C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
D 用食醋去除水壶内壁的水垢 食醋能与水垢的成分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氧气不易溶于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 CO2对人类生存、生活有着重大影响,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写出1条干冰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CO2的排放,用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科学家受光合作用启发,利用阳光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和异丙醇(C3H8O),构建了一个安全、高效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统称为“人工树叶”,下列关于“人工树叶”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人工树叶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人工树叶的仿生学原理是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人工树叶的使用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4)目前我国科学家已实现由CO2和H2为原料到淀粉[(C6H10O5)n]的全人工合成,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图如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淀粉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到0.1%)。
【答案】【参考答案】(7分)
(1)人工降雨(或舞台烟雾或作制冷剂等)(1分)
(2)增大(1分)
(3)ABC(2分)
(4)CO+3H2CH4O+H2O(2分) 44.4%(1分)
【解析】
(1)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舞台烟雾或作制冷剂等。
(2)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而变化,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3)“人工树叶”的仿生学原理是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有助于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减缓温室效应。
(4)由微观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CO2和H2,生成物为CH4O和H2O,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由此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CH4O+H2O。淀粉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4.4%。
17.【趣味实验】在学校的科技节上,化学社团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化学趣味实验。
(1)“化学密信”:用棉签蘸取酚酞试剂在白纸上写下“密信”并晾干,将“密信”放在盛有_______(填“浓盐酸”或“浓氨水”)的瓶口来回移动,密信上就显现出如图1所示的字。
(2)“泡沫喷泉”:往玻璃容器中加入30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洗涤剂用于产生泡沫,再迅速向其中倒入10mL碘化钾溶液,就可以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大量泡沫从玻璃容器中喷出。碘化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_______和_______不变。
(3)“魔棒点灯”:用玻璃棒先后蘸取少量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粉末后,再接触酒精灯的灯芯,发现酒精灯被点燃了(如图3所示)。下列对酒精灯被点燃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魔棒”的魔力使酒精灯被点燃 B.“魔棒”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C.几种物质接触发生反应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4)“吹气生火”:用脱脂棉包裹少量过氧化钠(Na2O2)固体,放置于陶土网上,用玻璃管对准脱脂棉吹气,脱脂棉很快燃烧起来了(如图4所示)。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答案】【参考答案】(8分)
(1)浓氨水(1分)
(2)质量(1分) 化学性质(两空不分先后)(1分)
(3)C(1分)
(4)2Na2O2+2CO2=2Na2CO3+O2↑(2分) -1(2分)
【解析】
(1)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浓氨水呈碱性且具有挥发性,因此是将“密信”放在盛有浓氨水的瓶口来回移动。
(2)该实验的原理是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碘化钾溶液作为催化剂,过氧化氢迅速分解,产生的气体带着泡沫喷出,形成泡沫喷泉。碘化钾作为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且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魔棒点灯”的实验原理是高锰酸钾与浓硫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酒精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可知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盐为碳酸钠,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在Na2O2中钠元素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计算得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18.【跨学科实践】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如医疗急救、航天航空、炼钢、气焊、化工等。
(1)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如图1所示。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选用装置A制取气体时,对药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填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在高原地区容易因缺氧而引起高原反应。这里的“氧”指的是_______(填“氧分子”或“氧元素”)。为满足生产生活对氧气的需求,市场上出现多种类型制氧机。
①分子筛制氧机。分子筛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空气经过分子筛时,分子筛吸附掉部分_________,制得高浓度氧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②化学药剂制氧机。图3是某品牌制氧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在反应仓中依次加入水、粉末状过碳酸钠(2Na2CO3·3H2O2)、粉末状二氧化锰(MnO2),即产生氧气。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有两步:
第一步: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某家庭制氧机上有湿化瓶装置,装置类似图4所示。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填标号)。
A.a导管连接制氧机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答案】【参考答案】(10分)
(1)①锥形瓶(1分) 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1分)
②AC(1分) 2KClO32KCl+3O2↑(2分)
(2)氧分子(1分)①氮气(或N2)(1分) ②2H2O22H2O+O2↑(2分) ③ABC(1分)
【解析】
(1)②要制取纯净的氧气,应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结合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AC组合。
(2)人在高原缺氧,宏观上是缺乏氧气,从微观角度分析是缺乏氧分子。这里体现了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①由图2可知,空气通过分子筛后,大部分的氮气被吸附,从而得到浓度较高的氧气。②结合第一步反应的生成物过氧化氢,可知第二步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从而产生大量的氧气。③由图4中a导管伸入水中,可知a导管连接氧气,b导管连接病人,通过a导管下端气泡的速率可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19.在完成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到接通电源后氢氧化钙溶液能够使小灯泡发光,两个石墨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同时电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出现了大量白色浑浊物,同学们对白色浑浊物的成分及出现的原因进行了以下探究。
I.探究白色浑浊物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1】
猜想①:白色浑浊物为Ca(OH)2固体。
猜想②:白色浑浊物为CaCO3固体。
猜想③:白色浑浊物为_______。
【进行实验】将分离出的白色浑浊物倒入密闭容器,用注射器缓慢注入稀盐酸,并用CO传感器来测定装置中CO2含量的变化情况绘制图像如图1所示。
【实验结论】分析图1,猜想_______成立。
Ⅱ.白色浑浊物产生的原因
【查阅资料】
①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②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通电后温度变化如图3所示,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通电后温度约上升4℃。
【猜想与假设2】
猜想①:通电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导致Ca(OH)析出。
猜想②:通电过程中因水的消耗,导致Ca(OH)2析出。
猜想③:电极材料石墨在通电时产生了CO2,与石灰水反应形成了CaCO3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取100mL饱和Ca(OH),溶液于大烧杯中,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约4℃ 溶液中出现极少量白色浑浊物
实验2 将饱和Ca(OH),溶液加热蒸发掉部分水,再冷却到室温 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
实验3 将石墨电极更换为惰性铂电极,重新电解饱和Ca(OH),溶液,并向反应后的白色浑浊物中加入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
(1)给Ca(OH)2饱和溶液加热,温度上升4C后得到的溶液为Ca(OH)2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结合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分析,通电时Ca(OH)2的析出,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3可知,用石墨作电极进行实验时,_______(填“正”或“负”)极产生的氧气与石墨发生反应,导致出现了大量白色浑浊物,产生白色浑浊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答案】(10分)
【猜想与假设1】Ca(OH)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1分)
【实验结论】③(2分)
【解释与结论】
(1)饱和(2分) 水的消耗(2分)
(2)正(1分) CO2+Ca(OH)2=CaCO3↓+H2O(2分)
【解析】【猜想与假设1】Ca(OH)2微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根据猜想①和②,可得出猜想③为Ca(OH),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实验结论】分析图1可知,刚加入稀盐酸时,没有气体产生,此时稀盐酸与Ca(OH)2反应,当Ca(OH)2消耗完,继续加入的稀盐酸与CaCO3反应,就会产生CO2,随着CaCO3消耗完,CO2便不再增加,因此猜想③成立。
【解释与结论】
(1)结合Ca(OH)2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越高,Ca(OH)2的溶解度越小,因此升高4℃后,溶液仍然是Ca(OH)2的饱和溶液。由于Ca(OH)2的溶解度很小,因此升高温度,析出的固体非常少,导致浑浊现象不明显。结合实验现象,Ca(OH)2的析出主要是由于水的消耗。
(2)大量的白色浑浊物主要是CaCO3,而CaCO3产生的原因是石墨电极与电解饱和Ca(OH)2溶液时产生的氧气反应生成了CO2,CO2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了CaCO3
20.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同学们在实验室中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I.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相关实验如下图。
(1)写出实验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④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换为稀盐酸,实验_______(填标号)无法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Ⅱ.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相关实验如下图。
(4)实验②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选择与NaOH溶液等体积的水与CO2反应做对比实验是因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反应后实验④试管中的物质加热,可以观察到试管内固体颜色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根据上述I、I实验,同学们将NaOH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整理如下(“——”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反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①代表的物质可以是CO
b.②代表的物质类别是盐
c.③代表的物质可以是Na
(7)写出I、Ⅱ实验中用到的两种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答案】(10分)
(1)Fe2O3+3H2SO4=Fe2(SO4)3+3H2O(2分)
(2)蓝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蓝色溶液(1分)
(3)⑤(1分)
(4)CO2能溶于水且CO2能与水反应(1分)
(5)由蓝色变为黑色(1分)
(6)be(2分)
(7)BaCl2+CuSO4=BaSO4↓+CuCl2(2分)
【解析】
(2)氢氧化铜为蓝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后,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蓝色固体逐渐溶解,生成硫酸铜,溶于水中形成蓝色溶液。
(3)实验①~④体现的都是H*的性质,而实验⑤体现的是SO42-的性质。实验⑤中的氯化钡不与稀盐酸反应,因此不会看到相同实验现象。
(4)由于CO2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因此要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反应,就要排除水的干扰,因此需要做对比实验。
(5)氢氧化铜加热后,蓝色固体会变为黑色,是因为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人教教材上册21页实验1-6)。
(6)①可以为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等;②为盐类;③可以为金属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单质。CO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①代表的物质不可以是CO。N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因此能与稀硫酸反应。
(7)实验中共涉及两种盐,分别是BaCl2、CuSO4,BaCl2和CuSO4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CuCl2
21.纯碱和烧碱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以侯氏制碱法制备烧碱,并以烧碱为原料制备纯碱的工业流程。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和已知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NaCl+CO2+H2O+NH3=NaHCO3↓+NH4
(1)“侯氏制碱法”的反应温度一般控制为30~35℃,因为此温度范围内NaHCO,的溶解度较_______(填“大”或“小”)。
(2)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是_______(写离子符号)。
(3)要生产16t烧碱,理论上需要纯碱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实验室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已知二氧化碳过量时,氢氧化钠全部转化成碳酸钠后,还会发生以下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现在实验室用含氢氧化钠4g的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请在下图中画出加入CO2质量与产生NaHCO3质量的关系图,并标出必要的数据。产生NaHCO3质量的关系图,并标出必要的数据。
【答案】【参考答案】(10分)
(1)小(1分) (2)Na+、NH4+(2分)
(3)解:设理论上需要纯碱的质量为x。
Na2CO3 + Ca(OH)2= CaCO3 ↓ + 2NaOH(1分)
106 80
x 16 t(1分)
= (1分)
x=21.2 t(1分)
答:理论上需要纯碱的质量为21.2t。
(4)如图所示(3分)
【解析】(1)分析流程图可知,反应后NaHCO3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说明该温度下其溶解度较小。(2)根据题给已知信息,可知溶液A中含有生成物氯化铵,因此含有大量的NH,析出碳酸氢钠后的溶液必然是其饱和溶液,因此溶液中还含Na+。(4)用NaOH溶液吸收CO2的过程分析如下:
第一阶段 发生反应:CO2+2NaOH=Na2CO3+H2O,4gNaOH可吸收CO2的质量为2.2g,同时生成Na2CO3的质量为5.3g,这个阶段没有NaHCO3生成
第二阶段 发生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5.3g的Na2CO3可吸收CO2的质量为2.2g,同时生成NaHCO3的质量为8.4g
第三阶段 当 Na2CO3消耗完,生成 NaHCO3的质量不再变化绝密★启用前|
2023年中考精准押题模拟卷(四)(广东卷)
化 学
(试卷共8页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东特色】下列广东传统工艺或美食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远烟熏碌鹅 B.烧制潮州泥塑 C.湛江草编花席 D.酿制客家米酒
2.生活和工作场所常贴有一些警示图标。下列图标张贴位置错误的是( )
A.运输液化石油气的罐车 B.厕所的水龙头旁
C.森林公园的入口处 D.装烧碱的药品柜
3.【传统文化】国画起源于汉代,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以下现代国画用具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笔搁 B.生宣纸和熟宣纸 C.竹制笔帘 D.塑料调色盘
4.正确理解和使用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2个氧原子——02 B.氨分子——NH4 C.铁离子——Fe+3 D.钙元素——Ca
5.【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分类是认识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
A.铁、锌、碘都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B.医用酒精、食醋、84消毒液都是混合物
C.人体、大地、石墨都是导体 D.糖类、蛋白质、维生素都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6.【科普知识·元素】科学家用含有97个质子和152个中子的锫-249轰击含有20个质子和28个中子的钙-48,得到了拥有117个质子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为金属元素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7
C.“”元素为人工合成元素 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
7.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化肥一直充当着重要角色。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KNO是一种复合肥
B.超量施用化肥,可能会导致环境问题
C.可采用加水溶解的方法鉴别氮肥和钾肥
D.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可区分尿素和铵态氮肥
8.下图是某饮用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饮用矿泉水中含有的钾、钠、钙、镁等元素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B.5O0mL该饮用矿泉水中至少含Cl-30mg
C.该饮用矿泉水呈中性或碱性
D.将该矿泉水煮沸可降低水中Ca2+和Mg2+的含量
9.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CO2及CO2的性质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备CO2的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
C.CO2的验满方法
D.通入CO2后较高的蜡烛先熄灭
10.“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中,最后气泡充满整个水球。泡腾片中含有维生素C、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碳酸氢钠等物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柠檬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实验中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C.失重环境下,气体和水不会自动分离 D.泡腾片应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11.对下列实验操作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异常现象 可能原因
A 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 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
B 蒸发结晶得到的晶体产率偏低 滤液没有完全蒸干
C 在氧气中点燃铁丝时集气瓶底炸裂 瓶底没有预先放少量水或细沙
D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时实际体积偏小 俯视读数
12.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安全、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A.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以防腐 B.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C.减少使用一次性餐盒 D.长江流域十年禁渔
13.【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化学知识,对这些传统文化隐含的化学原理的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出处 阐述 隐含的化学原理
A 《山亭夏日》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天工开物》 “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 “经火焚炼”涉及高温煅烧石灰石
C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绞取汁”的原理是过滤
D 《梦溪笔谈》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该反应的原理是复分解反应
14.【回归教材·教材图片】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B.该实验体现了氧化铜具有还原性
C.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D.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15.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洗涤剂清洗含油污的碗筷 碗筷上的油污发生了乳化
B 将自行车的链条涂油以防锈 使链条的金属与空气和水隔绝
C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
D 用食醋去除水壶内壁的水垢 食醋能与水垢的成分发生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CO2对人类生存、生活有着重大影响,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写出1条干冰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CO2的排放,用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科学家受光合作用启发,利用阳光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和异丙醇(C3H8O),构建了一个安全、高效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统称为“人工树叶”,下列关于“人工树叶”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人工树叶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人工树叶的仿生学原理是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人工树叶的使用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4)目前我国科学家已实现由CO2和H2为原料到淀粉[(C6H10O5)n]的全人工合成,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图如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淀粉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到0.1%)。
17.【趣味实验】在学校的科技节上,化学社团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化学趣味实验。
(1)“化学密信”:用棉签蘸取酚酞试剂在白纸上写下“密信”并晾干,将“密信”放在盛有_______(填“浓盐酸”或“浓氨水”)的瓶口来回移动,密信上就显现出如图1所示的字。
(2)“泡沫喷泉”:往玻璃容器中加入30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洗涤剂用于产生泡沫,再迅速向其中倒入10mL碘化钾溶液,就可以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大量泡沫从玻璃容器中喷出。碘化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_______和_______不变。
(3)“魔棒点灯”:用玻璃棒先后蘸取少量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粉末后,再接触酒精灯的灯芯,发现酒精灯被点燃了(如图3所示)。下列对酒精灯被点燃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魔棒”的魔力使酒精灯被点燃
B.“魔棒”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C.几种物质接触发生反应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4)“吹气生火”:用脱脂棉包裹少量过氧化钠(Na2O2)固体,放置于陶土网上,用玻璃管对准脱脂棉吹气,脱脂棉很快燃烧起来了(如图4所示)。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18.【跨学科实践】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如医疗急救、航天航空、炼钢、气焊、化工等。
(1)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如图1所示。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选用装置A制取气体时,对药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填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在高原地区容易因缺氧而引起高原反应。这里的“氧”指的是_______(填“氧分子”或“氧元素”)。为满足生产生活对氧气的需求,市场上出现多种类型制氧机。
①分子筛制氧机。分子筛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空气经过分子筛时,分子筛吸附掉部分_________,制得高浓度氧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②化学药剂制氧机。图3是某品牌制氧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在反应仓中依次加入水、粉末状过碳酸钠(2Na2CO3·3H2O2)、粉末状二氧化锰(MnO2),即产生氧气。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有两步:
第一步: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某家庭制氧机上有湿化瓶装置,装置类似图4所示。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填标号)。
A.a导管连接制氧机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19.在完成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到接通电源后氢氧化钙溶液能够使小灯泡发光,两个石墨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同时电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出现了大量白色浑浊物,同学们对白色浑浊物的成分及出现的原因进行了以下探究。
I.探究白色浑浊物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1】
猜想①:白色浑浊物为Ca(OH)2固体。
猜想②:白色浑浊物为CaCO3固体。
猜想③:白色浑浊物为_______。
【进行实验】将分离出的白色浑浊物倒入密闭容器,用注射器缓慢注入稀盐酸,并用CO传感器来测定装置中CO2含量的变化情况绘制图像如图1所示。
【实验结论】分析图1,猜想_______成立。
Ⅱ.白色浑浊物产生的原因
【查阅资料】
①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②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通电后温度变化如图3所示,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通电后温度约上升4℃。
【猜想与假设2】
猜想①:通电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导致Ca(OH)析出。
猜想②:通电过程中因水的消耗,导致Ca(OH)2析出。
猜想③:电极材料石墨在通电时产生了CO2,与石灰水反应形成了CaCO3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取100mL饱和Ca(OH),溶液于大烧杯中,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约4℃ 溶液中出现极少量白色浑浊物
实验2 将饱和Ca(OH),溶液加热蒸发掉部分水,再冷却到室温 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
实验3 将石墨电极更换为惰性铂电极,重新电解饱和Ca(OH),溶液,并向反应后的白色浑浊物中加入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
(1)给Ca(OH)2饱和溶液加热,温度上升4C后得到的溶液为Ca(OH)2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结合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分析,通电时Ca(OH)2的析出,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3可知,用石墨作电极进行实验时,_______(填“正”或“负”)极产生的氧气与石墨发生反应,导致出现了大量白色浑浊物,产生白色浑浊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同学们在实验室中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I.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相关实验如下图。
(1)写出实验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④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换为稀盐酸,实验_______(填标号)无法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Ⅱ.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相关实验如下图。
(4)实验②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选择与NaOH溶液等体积的水与CO2反应做对比实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反应后实验④试管中的物质加热,可以观察到试管内固体颜色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根据上述I、I实验,同学们将NaOH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整理如下(“——”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反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①代表的物质可以是CO
b.②代表的物质类别是盐
c.③代表的物质可以是Na
(7)写出I、Ⅱ实验中用到的两种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纯碱和烧碱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以侯氏制碱法制备烧碱,并以烧碱为原料制备纯碱的工业流程。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和已知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NaCl+CO2+H2O+NH3=NaHCO3↓+NH4
(1)“侯氏制碱法”的反应温度一般控制为30~35℃,因为此温度范围内NaHCO,的溶解度较_______(填“大”或“小”)。
(2)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是_______(写离子符号)。
(3)要生产16t烧碱,理论上需要纯碱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实验室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已知二氧化碳过量时,氢氧化钠全部转化成碳酸钠后,还会发生以下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现在实验室用含氢氧化钠4g的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请在下图中画出加入CO2质量与产生NaHCO3质量的关系图,并标出必要的数据。产生NaHCO3质量的关系图,并标出必要的数据。2023年中考精准押题模拟卷(四)(广东卷)
化学·参考答案
1-5 CADDD 6-10 ACBBA 11-15 BADBC
16.【参考答案】(7分)
(1)人工降雨(或舞台烟雾或作制冷剂等)(1分)
(2)增大(1分)
(3)ABC(2分)
(4)CO+3H2CH4O+H2O(2分) 44.4%(1分)
17.【参考答案】(8分)
(1)浓氨水(1分)
(2)质量(1分) 化学性质(两空不分先后)(1分)
(3)C(1分)
(4)2Na2O2+2CO2=2Na2CO3+O2↑(2分) -1(2分)
18.【参考答案】(10分)
(1)①锥形瓶(1分) 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1分)
②AC(1分) 2KClO32KCl+3O2↑(2分)
(2)氧分子(1分)①氮气(或N2)(1分) ②2H2O22H2O+O2↑(2分) ③ABC(1分)
19.【参考答案】(10分)
【猜想与假设1】Ca(OH)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1分)
【实验结论】③(2分)
【解释与结论】
(1)饱和(2分) 水的消耗(2分)
(2)正(1分) CO2+Ca(OH)2=CaCO3↓+H2O(2分)
20.【参考答案】(10分)
(1)Fe2O3+3H2SO4=Fe2(SO4)3+3H2O(2分)
(2)蓝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蓝色溶液(1分)
(3)⑤(1分)
(4)CO2能溶于水且CO2能与水反应(1分)
(5)由蓝色变为黑色(1分)
(6)be(2分)
(7)BaCl2+CuSO4=BaSO4↓+CuCl2(2分)
21.【参考答案】
(10分)(1)小(1分) (2)Na+、NH4+(2分)
(3)解:设理论上需要纯碱的质量为x。
Na2CO3 + Ca(OH)2= CaCO3 ↓ + 2NaOH(1分)
106 80
x 16 t(1分)
= (1分)
x=21.2 t(1分)
答:理论上需要纯碱的质量为21.2t。
(4)如图所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