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四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四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1. 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2. 下列做法或认识不科学的是( )
A. 重金属中毒,可饮用大量牛奶、蛋清等缓解毒性
B. 缺铁易患骨质疏松症
C. 我们应关爱健康、珍惜生命,远离霉变食品,香烟和毒品
D. 积极开发新能源
3. 构成冰的分子和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
A. 不同的性质 B. 相同的性质 C. 不同的化学性质 D. 相同的化学性质
4.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铁比铜活泼的是( )
A. 神农书记载用湿法炼铜法:胆矾水可浸铁为铜
B. 电导线多为铜丝,而少用铁丝
C. 含有硫酸铜溶液的波尔多液不能盛放铁瓶中
D. 实验室制取氢气,可以用铁粒代替锌粒,但不能用铜粒代替
5. 下列课本图示实验既探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又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 木炭吸附实验
C. 倾倒二氧化碳
D. 酸与指示剂作用
6. “塑化剂”是一种工业原料,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对人体会造成严重危害已知“塑化剂”的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有关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说法错误的是( )
A. 它是一种化合物
B. 它是由、、三种元素组成
C. 一个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分子中共有个原子
D.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由个碳原子、个氢原子、个氧原子构成
7. 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俗称“脑黄金”,具有增强记忆与思维能力、提高智力等作用。下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由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B. 分子中含有个原子
C. 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D. 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8.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又鼓起,是因为分子间空隙变大
B. 氧气供呼吸,氮气不能供呼吸,是由于分子的构成不同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铁制品比铝制品更容易锈蚀,是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9.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C. 铁钉和硫酸铜反应:
D. 硫在氧气中燃烧:
10.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B.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温度越高,氧气的溶解度越小
C. 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所以实验室可以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D.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1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推理正确的是( )
A. 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变小
B. 扫描隧道显微镜能看到苯分子,是因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C. 蔗糖放入水中能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分解了
D.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
12. 在点燃条件下,甲与乙反应生成丙与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 只有物质丁属于氧化物
C.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 反应消耗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3. 验证空气组成的两个实验如图,实验中铜粉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氧化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磷熄灭不需要冷却就能打开弹簧夹
B. 加热铜粉,可观察到铜粉由黑色变成红色
C. 实验中取用铜粉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 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体积的氧气
14. 现有由和组成的混合物,其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取该混合物,将其投入适量的稀硫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A. B. C. D.
15. 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如图是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 ______ ;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______ 周期。
16. 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的灭火原理为 ______ ;在点燃条件下,丙烷和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和。则生成的的质量为 ______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17. 空气成分中,常充入食品包装袋用来防腐的是 ______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______ 。
18. 某同学配制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量取蒸馏水,他应该选用 ______ 选填“”、“”或“”的量筒;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9. 如图是室温下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变化曲线。
该图象中是 ______ ;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 ;若将稀盐酸换成等质量且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则点将向 ______ 移动填“左”或“右”。
20. 如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装置图。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该变化过程的实质是 ______ ;反应后检验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方法是 ______ 。
21. 我们知道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锈蚀,为了研究这一现象,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能证明铁生锈一定有氧气参加的是填序号______。
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______。
22. 年月日潍坊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持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突出抓好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四大污染源治理,全面提升大气环境质量。环境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煤、 ______ 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为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人类进一步开发新能源,如地热能、核能、 ______ 填一种即可等。
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其目的是 ______ 。
23. 化学使人类能够物尽其用,如图是石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
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______。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氯化钠溶液、的盐酸三种溶液.
配制的盐酸的步骤有:稀释 计算 装瓶并贴标签 量取浓盐酸和水.
其正确的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时,看到试剂瓶口发生的现象是______.
他们忘记了给配制的三瓶溶液贴上标签,想对未贴标签的三瓶溶液进行鉴别,可以选用______溶液经一次鉴别即可达到目的.
25. 年月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亮相春晚舞台,同时出土的还有黄金面具、青铜艺术品、象牙、残存丝织品等重要文物。
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有 ______ 填字母。
A.象牙
B.黄金
C.丝织品
D.青铜
青铜是铜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铜 ______ 填“大”或“小”。
铜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和 ______ 化合生成铜锈主要成分是。
生铁和钢同属于铁的合金,两者区别是 ______ 。
铜制品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图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装置玻璃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若用此装置还原氧化铁,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把石灰石样品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生成气体的质量为。则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氧气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A错误;
B、二氧化硫是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氯化钾由钾、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是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氧化物必须含有两种元素,因此氢氧化钠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
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
2.【答案】
【解析】解:、蛋白质在高温、甲醛、酒精、重金属盐、射线等条件下,易破坏结构,失去生理功能,饮用大量牛奶、蛋清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可防止体内蛋白质被破坏,所以正确。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所以错误。
C、霉变食品、香烟、毒品中含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所以正确。
D、现在化石燃料面临耗尽,开发新能源可以缓解能源危机,所以正确。
故选:。
A、根据蛋白质变性的条件和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判断.
B、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判断.
C、根据霉变食品、香烟、毒品的危害判断.
D、根据能源危机的现状判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成了现代入愈来愈重视的问题之一,这种社会热点也必是中考热点,特别是营养素或化学元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存在形式、食品中毒原理等,在历年中考中都会有所涉及.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
3.【答案】
【解析】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因固体冰和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同一种物质,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故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分子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定义方面的问题,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4.【答案】
【解析】解:、明矾溶于水形成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铜离子为单质,说明金属活动性强于铜,不符合题意;
B、铜的电导率比铁高,可以有效减小电阻,用于制作导线,与化学性质无关,符合题意;
C、波尔多液含有硫酸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铜离子为单质,说明金属活动性强于铜,不符合题意;
D、铁可以置换出氢气,说明铁活动性强于氢,而铜不能置换出氢气,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氢,从而可以得出铁的活动性强于氢强于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
A、胆矾为,溶于水形成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
B、铜电导率比铁高,用于导线的制作;
C、波尔多溶液中含有硫酸铜,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
D、锌、铁可以置换出酸中氢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置换出氢气。
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还原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5.【答案】
【解析】解:、根据选项实验得出结论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木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将二氧化碳倒入装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则能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该性质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与不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还能得出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该性质为二氧化的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根据选项实验可以得出酚酞遇到盐酸、硫酸不变色,石蕊试剂遇到盐酸、硫酸能变红色,酸遇到指示剂变色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此题探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本题探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6.【答案】
【解析】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化学式为,是一种含碳、氢、氧种元素的化合物,故A正确;
B.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化学式为,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C.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化学式为,一个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分子中含有个碳原子、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共有个原子,故C正确;
D.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由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化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
D、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及化合物的辨识,注意理解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7.【答案】
【解析】解:、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没有指明分子的个数,无法确定所含原子的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没有指明分子的个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
【解析】解:、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又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空隙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供呼吸,氮气不能供呼吸,是由于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制品比铝制品更容易锈蚀,不是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碳单质的微观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
A、镁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而非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是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而非错误;
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正确;
D、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硫,由于氧气为气体,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硫不能标注气体符号,当然氧气作为反应物也不能标注气体符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错误。
故选:。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0.【答案】
【解析】解:、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但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越高,氧气的溶解度越小,故选项推理正确。
C、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但实验室不能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故选项推理错误。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
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1.【答案】
【解析】解:、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隙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用扫描显微镜能看到苯分子,是因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C、蔗糖放入水中能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不是因为蔗糖分子分解了,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即同一种物质,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但它们的物理性质不一定相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
【解析】解:、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该选项正确。
B、丙、丁分别是二氧化碳、水,都是氧化物,该选项不正确。
C、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D、乙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消耗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D、乙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
【解析】解:、红磷熄灭需要冷却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热铜粉生成氧化铜,可观察到铜粉由红色变成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中取用铜粉质量的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铜粉必须足量,以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水面以上容积的五分之一;实验,冷却至室温后,压强减小,注射器的活塞最终向左移动,根据气体减少的体积,可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体积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或加热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装置的气密性好;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或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且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或加热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
【解析】解:现有由和组成的混合物,其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该混合物,将其投入适量的稀硫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溶质是硫酸镁,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故选:。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 四
【解析】解: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镓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故答案为:
;四。
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清除可燃物
【解析】解: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的灭火原理为清除可燃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与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设生成水的质量为,则:,;已知丙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水,设丙烷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根据丙烷与氧气的质量比,可得出,则,即丙烷的化学计量数为,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为,根据反应前后氢原子的个数相等,可得出水的化学计量数为,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个数相等,设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计量数分别为、,则,,,。则可得出一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为,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为,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清除可燃物;;。
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质量守恒定律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保持不变来分析解答,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反应条件和气体符号及沉淀符号的标注。
17.【答案】氮气或 氧化钙或
【解析】解:空气中的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常充入食品包装袋用来防腐,氮气的化学式为;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钙,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氮气或;氧化钙或。
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人体内和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氮气的性质与用途、人体和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 偏大
【解析】解: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蒸馏水,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
;偏大。
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根据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氢氧化钠 、 左
【解析】解:图象中的变化是从小于逐渐增大到大于,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该图象中是氢氧化钠。
点时溶液的小于,显酸性,说明稀盐酸有剩余,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可知,份质量的氯化氢与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可知,份质量的硫酸与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则若将稀盐酸换成等质量且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与稀盐酸反应时少,则点将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
氢氧化钠;、;左。
根据图像中的变化是从小于逐渐增大到大于;点时溶液的小于,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 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解析】解: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该变化过程的实质是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故答案为:
;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 刷漆
【解析】解:实验中,试管中铁钉只与蒸馏水接触,中的铁钉能与空气、水接触,中的铁钉生锈,中的不生锈,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为了防止钢铁的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刷漆、涂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够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故答案为:

刷漆。
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石油 太阳能合理即可 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解析】解:煤、石油、天然气是常见的三大化石燃料;地热能、核能、潮汐能属于新能源;
将煤粉碎后燃烧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故答案为:石油;太阳能合理即可;
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根据煤、石油、天然气是常见的三大化石燃料;地热能、核能、潮汐能属于新能源进行分析;
根据将煤粉碎后燃烧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3.【答案】沸点 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 清除可燃物
【解析】解: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故填:沸点;
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空气不足造成的,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填: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清除可燃物;
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
根据石油分馏的原理来分析;
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以及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石燃料,难度不大,属于识记型知识,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24.【答案】;有白雾产生;石蕊
【解析】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出现瓶口白雾;
稀盐酸显酸性,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食盐水呈中性,所以使用石蕊试液可以将这三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取样,分别滴加石蕊试液,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是稀盐酸,能使石蕊变蓝的溶液是氢氧化钠,石蕊仍为紫色的是食盐水;
故答案为:

有白雾产生;
石蕊.
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步骤分析;
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解答;
要鉴别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稀盐酸三种溶液,可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不同分析.
通过解题可使学生了解溶液配制的具体步骤,浓盐酸瓶口出现白雾的原因及鉴别物质的方法: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试剂,出现不同现象即可鉴别.
25.【答案】 大 二氧化碳或 含碳量不同 黑色固体变红
【解析】解:、象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黄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C、丝织品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D、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故选BD;
青铜是铜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反应物中含、、,故反应物中还应含碳元素,空气中含碳元素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铜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化合生成铜锈;
生铁和钢同属于铁的合金,但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为,钢的含碳量为;
装置玻璃管内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装置中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此装置还原氧化铁,则发生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石灰石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则: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根据生铁与钢的区别来分析;
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安徽省安师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