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江苏苏州专用)-20中和反应(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江苏苏州专用)-20中和反应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苏州·统考一模)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呈正比。将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滴入稀盐酸中,测定滴加过程中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P点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有Na+、H+
B.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P到M电导率减小是因为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少
D.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
2.(2023·江苏苏州·统考一模)实验小组借助传感器对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进行研究。三颈烧瓶中盛放溶液X,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并用磁力投拌器不断搅拌。实验装置和测定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溶液是稀NaOH溶液
B.0—40s溶液中H+数量不断增加
C.60s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Cl-、OH-
D.M点时氢氧化钠和盐酸一定恰好完全反应
3.(2023·江苏苏州·模拟预测)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了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向 20mL 0.4%的 NaOH 溶液(预先滴入3 滴石蕊试液)中逐滴滴入0.4%的稀盐酸。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绘制出溶液 pH随所滴入稀盐酸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在 a 点时烧杯中的溶液呈酸性
B.在 b 点时溶液中 H+和 OH-恰好完全反应
C.烧杯中的溶液在 c 点时显红色
D.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里 OH-逐渐减少
4.(2023·江苏苏州·模拟预测)小红同学用氢氧化钙和盐酸做酸碱中和反应后,对反应后的溶液成分进行探究,她向一定质量的反应后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和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含有HCl
B.图中BC段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C.图中C点处溶质的种类最少
D.图中CD段可知Na2CO3溶液显碱性
5.(2023·江苏苏州·模拟预测)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A.烧碱
B.熟石灰
C.氯化钾
D.碳酸水(溶入了二氧化碳的水)
6.(2023·江苏苏州·模拟预测)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既是中和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C.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D.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7.(2023·江苏苏州·模拟预测)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中和反应实验时,测得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溶液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是
A.b点和e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B.图中温度曲线从室温上升到e点,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c点和f点所示溶液pH>7,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D.该实验是将稀硫酸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8.(2023·江苏苏州·一模)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点时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9.(2023·江苏苏州·模拟预测)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中和反应
B.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
C.n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微粒只有Na+和C1-
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10.(2023·江苏苏州·模拟预测)某学习小组进行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实验时,在常温下,向一定量的某溶液中滴加X溶液,得到了如图所示的pH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是盐酸
B.向a点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C.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c点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OH-
11.(2023·江苏苏州·模拟预测)小莉同学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溶液的pH变化图象(如图二),同时用温度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温度变化图象(如图三),实验过程中保温良好,忽略热量散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据图三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C.图二中的A点反应程度与图三中的B点对应
D.C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成分是NaCl和NaOH
12.(2023·江苏苏州·模拟预测)室温下,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容器中,边滴边搅拌,用数字pH仪连接电脑实时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b点表示HCl与NaOH等质量反应 D.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13.(2023·江苏苏州·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收集氧气 B.测定溶液的pH
C.添加酒精 D.蒸发食盐水
14.(2023·江苏苏州·统考一模)下列是人体几种体液的正常pH范围,其中呈酸性的是
A.胰液7.5~8.0 B.胆汁7.1 ~7.3
C.血浆7.35~7.45 D.胃液0.9 ~1.5
15.(2023·江苏苏州·统考二模)小明同学在项目式学习中完成了“测定土壤酸碱性”的实验,以下操作不正确的是
A.装入土壤颗粒 B.加水溶解
C.玻璃棒蘸取清液 D.测pH值
16.(2023·江苏苏州·统考二模)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离子数)成正比。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用pH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的pH,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定上述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
C.M点之前溶液中离子的总数逐渐减少
D.M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M点电导率最小,则说明此时恰好反应,则P点时表示加入的氢氧化钠还未将盐酸完全反应,则P点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溶液中的阳离子为钠离子和氢离子,该选项分析正确;
B、由前面分析可知,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该选项分析正确;
C、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呈正比,M点电导率小于P,则说明P到M电导率减小是因为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少,该选项分析正确;
D、P点和N点电导率相等,则溶液中的离子数也应相等,该选项分析不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由pH图像可知溶液pH是小于7显酸性的,随时间逐渐增大的最后pH大于7,故是将稀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X溶液是稀盐酸,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0—40s时pH不断增大,说明随着不断滴入稀NaOH溶液,溶液中H+数量不断减少,选项错误;
C、60s时溶液pH大于10,说明碱已经过量,此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Cl-、OH-,选项正确;
D、M点时对应时间为40s,此时溶液pH还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还没完全反应,盐酸还有剩余,选项错误;
故选C。
3.A
【详解】A、a点时溶液的pH>7,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b点时溶液的pH=7,说明此时溶液中的H+和 OH-恰好完全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c点时溶液的pH<7,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D、刚开始时溶液显碱性,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中的 OH-逐渐减少,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A
【分析】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后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是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向一定质量的反应后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稀盐酸消耗完,溶液显中性,pH=7;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这一过程中pH=7;与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后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是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HCl,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这一过程中pH=7,图中BC段会有白色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C点处,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只有生成的溶质氯化钠,因此图中C点处溶质的种类最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中CD段,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可知Na2CO3溶液显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B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要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需要加入碱性物质将土壤调节成碱性土壤。
【详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不可以用烧碱来改良土壤,烧碱具有强腐蚀性,故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土壤,故符合题意;
C、氯化钾溶液呈中性,不可用氯化钾溶液来改良土壤,故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水呈酸性,不可用碳酸水来改良土壤,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即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的中和反应,也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改变,选项正确;
C、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选项错误,故选D。
7.D
【分析】由图可知,一开始pH小于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至大于7,故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详解】A、b点时,pH=7,e点时,温度最高,说明b点和e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图中温度曲线从室温上升到e点,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C、c点和f点所示溶液pH>7,说明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硫酸中,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开始时溶液pH>7,溶液呈碱性,反应结束时溶液溶液pH<7,溶液呈酸性,实验应为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A点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B点的pH为7,溶液呈中性,则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选项正确;
D、C点时,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的溶质除氯化钠外,应该还有剩余的氯化氢,选项错误。
故选C。
9.D
【详解】A、该反应是中和反应,但中和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故A错误;
B、P点所示溶液pH>7,观察曲线可知,盐酸已经被完全中和且氢氧化钠过量,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1和NaOH,故B错误;
C、n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n点的溶液中的微粒有Na+、C1-和H2O ,故C错误;
D、观察溶液pH变化可知,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故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A、由图可知,一开始pH小于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至大于7,故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稀盐酸中,故X是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B、a点时,pH小于7,盐酸还未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加入硫酸铜溶液,不会产生沉淀,不符合题意;
C、b点时,pH=7,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符合题意;
D、c点时,pH>7,此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A、图二可以看到初始pH小于7,所以烧杯内是盐酸,加入X为氢氧化钠溶液,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正确;
B、图三中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温度逐渐升高,说明酸碱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正确;
C、图三中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30g时温度达到最高点,然后温度下降,并且酸碱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因此温度达到最高点后下降,说明最高点是反应恰好完成,B点应对应图二的30g溶液的PH值,此时PH=7,错误;
D、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30g时,中和反应完毕,盐酸恰好被消耗完毕,继续滴加氢氧化钠,除了生成的氯化钠还有剩余的氢氧化钠,故C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成分是NaCl和NaOH,正确;
故选C。
12.C
【详解】A、氢氧化钠是一种碱,盐酸是一种酸,酸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a点所示溶液的,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选项说法正确;
C、b点所示溶液的,呈中性,说明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以及物质间的质量关系为:
由此可知,恰好反应时,HCl与NaOH质量并不相等,选项说法错误;
D、c点所示溶液的,溶液呈碱性,即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3.D
【详解】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利于空气的排出,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酸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中性溶液pH=7,胰液和胆汁以及血浆的pH>7显碱性,胃液pH<7显酸性,故选D。
15.D
【详解】A.土壤颗粒状态为粉末状固体,把土壤颗粒装入试管,先把试管倾斜,用纸槽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再把试管慢慢直立起来,使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故A正确;
B.加水溶解即倾倒液体,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稍稍倾斜,瓶塞倒放桌面,这些操作要点都无误,故B正确;
C.玻璃棒蘸取清液,将玻璃棒垂直伸入待测液,操作无误,故C正确;
D.测定溶液pH值时,pH试纸不可直接伸入待测液中,否则会污染试剂,故D错误。
故选:D。
16.C
【详解】A、由图1可知,溶液的pH由碱性(pH大于7)逐渐变化到酸性(pH小于7),所以可知该反应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1可知,D点溶液呈酸性,说明此时滴加的稀盐酸过量,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故B不符合题意;
C、M点之前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相当于消耗一个氢氧根离子则添加一个氯离子,则M点之前溶液中离子的总数不变,故C符合题意;
D、由C选项分析再结合图2可知,M点之前溶液中离子总数虽然不变,但是随着溶液体积增加,故离子浓度降低,电导率降低,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电导率最低;M点之后,随着稀盐酸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总数增加,溶液的导电性增加,电导率逐渐增大,则M点表示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江苏苏州专用)-1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江苏苏州专用)-22化学合成材料(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