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单元自测题(含解析)---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自测题
一、单选题
1.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溶液中,溶质是单质的是(  )
A.碘酒 B.汽水 C.食用醋 D.生理盐水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⑤稳定;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点表示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B.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M点表示t1℃时,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时变成饱和溶液
4.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
A.碳酸钙 B.水 C.氧化钙 D.氢氧化钙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鱼缸中通空气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 B.鱼池中向空中喷水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
C.自制白糖晶体时加糖越多结晶越多 D.晃动有助于开盖的香槟更有力的喷出
6.KNO3、Na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种物质均为易溶物质
B.20℃时,100 g NaCl饱和溶液中含36 g NaCl
C.分别将60℃的KNO3、NaNO3、NaCl饱和溶液降温至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NaNO3>NaCl>KNO3
D.KNO3中混有少量NaCl固体,可以用冷却KNO3的热饱和溶液来提纯KNO3
7.如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60℃时,取100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至30℃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A.130g B.140g C.160g D.180g
8.20℃时,向50 g氯化钾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稍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稍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9.常温下,在15 g氯化钠中加入60 g水,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A.15% B.20% C.25% D.33.3%
10.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二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实验二后,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实验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11.如图是甲、乙、两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在t2℃时,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 量为78g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
D.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 Z>丙
12.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二、综合题
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将25 g 甲物质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溶解剩余固体至少还需加水   mL。
(2)把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序为   。
三、实验探究题
14.同学们在实验室用 5%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性质实验。
(1)上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
(2)溶液配制:用50g30%的 H2O2溶液(密度 1.13/cm3)配制5%的 H2O2溶液(密度约1g/cm3).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外,还需用到下列仪器中的    。
a.托盘天平 b.烧杯 c.漏斗 d.量筒 e.胶头滴管
(3)气体制备:①用配制好的 5%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该反应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②在该实验中,若要制取并收集较为干燥的氧气应选用下图中的装置是:    ;用此收集方法如何检验氧气已收满?    。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后移除导管会导致的后果是    。
15.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   (选填“甲”、“乙”或“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b”或“c”,下同)。
(3)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蒸发5 g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氧化钠的质量为   克,该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的示数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   克。
四、计算题
16.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锌投入93.7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多少g。
(2)求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A、碘酒中溶质是碘属于单质,所以A正确;B、汽水中溶质有二氧化碳、碳酸都属于化合物,所以B不正确;C、食醋中溶质是乙酸属于有机化合物,所以C不正确;D、生理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属于盐类化合物,所以D不正确.
所以选A.
【分析】本题关键是根据溶质的判断方法(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判断出溶质,再根据单质的定义来做题.
2.【答案】B
【解析】【解答】首先要了解溶液的三大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和属于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有的溶液有颜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有的溶液没有颜色.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稳定性是指当外界条件不变是,溶质和溶剂会长期共存不分离。
所以选B.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溶液的三大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答案】C
【解析】【解答】A、在曲线上的点或曲线上面的点都是饱和状态,在曲线下面的点都是不饱和状态,所以N点表示不饱和状态,故A错;
B、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规定好温度,否则不能比较,故B错;
C、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C正确;
D、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解度增大,仍然是不饱和,故D错.
故选C.
【分析】A、根据点在曲线上的位置考虑;B、溶解度大小比较的注意事项;C、根据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考虑;D、根据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知道了溶解度如何比较大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4.【答案】D
【解析】【解答】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故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中是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进行分析。
5.【答案】C
【解析】【解答】A、鱼缸中通空气,让更多的氧气溶解在水中,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故A不符合题意;
B、鱼池中向空中喷水,增大氧气与水的接触面,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故B不符合题意;
C、自制白糖晶体时,并不是加糖越多结晶越多,因为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白糖是有限的,故C 符合题意;
D、晃动时,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逸出,有助于开盖的香槟更有力的喷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B、根据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溶氧量进行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
D、根据气体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进行分析。
6.【答案】B
【解析】【解答】A. 20℃时,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属于易溶物质,如图所示三种物质20℃时,溶解度大于10g,均为易溶物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如图所示,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6g,说明100 g 水中最多溶解36 g NaCl,而100g饱和溶液中的溶剂不足100g则所溶解的氯化钠小于36g,选项符合题意;
C. 分别将60℃的KNO3、NaNO3、NaCl饱和溶液降温至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析出溶质后仍为饱和,此时三种溶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NaNO3>NaCl>KNO3,则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为NaNO3>NaCl>KNO3;
D. KNO3中混有少量NaCl固体,如图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来提纯KNO3;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7.【答案】B
【解析】【解答】 60℃时溶解度为80克,30℃时溶解度为40克,取100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为80克,当温度降至30℃时,会析出40克物质,所得溶液质量为140克;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解度确定100克水中在30℃时最多溶解的物质质量,再计算所得溶液质量分析。
8.【答案】A
【解析】【解答】 20℃时,向50 g氯化钾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此时一定是饱和溶液,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此时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形成不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剩余的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分析。
9.【答案】B
【解析】【解答】15 g氯化钠中加入60 g水,完全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75g ,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20%,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10.【答案】B
【解析】【解答】A、溶液具有均一性,不论分成几份,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实验一后甲乙中溶质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A不符合题意;
B、实验二乙烧杯中饱和溶液加入5g氯化钠,溶质不再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B符合题意;
C、实验二甲烧杯中饱和溶液加入5g水,溶剂质量增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不符合题意;
D、实验二后,甲烧杯溶质质量不变,乙烧杯加入的5g氯化钠不再溶解,溶质的质量也不变,故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特征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是解题关键。①溶液具有均一性;②向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这种溶质,不再溶解。
11.【答案】C
【解析】【解答】由题中信息知,A、在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
B、在t2℃时,甲物质溶解度是40g,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 量为50g +20g=70g,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故C符合题意;
D、甲和乙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 甲>丙,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据此分析
12.【答案】C
【解析】【解答】A.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转移,故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故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相当于将配制的溶液进行了稀释,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故选项C错误,符合题意;
D.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5g=42.5g,即42.5mL(水的密度为1g/cm3),应选用50mL的量筒,故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进行分析。
B、溶解溶质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试剂瓶中有一部分水,相当于稀释了溶液。
D、选取量筒时,根据需要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体积,选择越接近液体体积的量筒越好。
13.【答案】(1)16.7 %;25
(2)甲>乙>丙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则t1℃时,将25 g 甲物质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0g甲,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16.7%,故填16.7%;
由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20g:100g=1:5,上述溶液底部未溶解的甲的质量=25g 20g=5g,则溶解剩余固体至少还需加水的质量为25g,其体积=25g÷1g/mL=25mL,故填25。
(2)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则此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大,把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甲、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即甲>乙,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t2℃时丙的溶解度小于t1℃时乙的溶解度,把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丙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有晶体结晶析出,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且小于且t℃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把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序为甲>乙>丙,故填甲>乙>丙。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降温后析出晶体的多少;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计算形成饱和溶液的质量。
14.【答案】(1)分液漏斗
(2)bde
(3);be;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氧气已集满;水槽中的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图中仪器①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配制该溶液的步骤为:计算、量取、溶解。量取时需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溶解时需要用到烧杯。故答案为:bde;
(3)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答案为: ;
②使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该反应的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固液不加热装置。收集较为干燥的氧气,则应该选择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应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是否集满,应该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若复燃,则证明集气瓶内收集满氧气。在使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法。若使用该装置,先熄灭了酒精灯,然后移出导管,则会导致发生装置的试管压强减小,从而导致右侧水槽中的水回流,从而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故答案为: 、be、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氧气已集满、水槽中的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配制溶液所需仪器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氧气的验满方法及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分析。
15.【答案】(1)甲、丙
(2)c
(3)甲
(4)7.5;AB;加快氯化钠的溶解;2.5
【解析】【解答】(1)甲、丙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而乙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室温时,甲、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2)根据升温到80℃时,发现乙固体析出,所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c;(3)升温到80℃时,甲全部溶解,说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a,升高温度,丙固体没有明显的变化,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b,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c。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丙,所以t2℃时,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15%×50g=7.5g;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该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量取水的时候应该平视,所以操作错误的步骤是AB;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5g-2.5g=2.5g。
【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
(2)根据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析
(3)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4)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分析
16.【答案】(1)解:由图象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2)解: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y。
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1%。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生成氢气的质量;
(2)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氢气的质量分别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和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用锌的质量+酸的质量-氢气质量得到反应后的溶液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八单元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自测题(含解析)---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下一篇:教科版九年级下第十一章物理学与能源技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