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最后押题卷(天津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3年中考化学最后押题卷(天津卷)
全解全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C A C A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C BC A AC BD
1.C
【分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据此判断。
【详解】A、打磨生锈菜刀,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水垢中的钙镁化合物如碳酸钙、氢氧化镁等,能和白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相应的可溶性盐,用白醋清洗水壶底水垢,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铜丝用于制作导线,是铜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2.B
【详解】A、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符合题意;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符合题意;
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不符合题意;
D、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不符合题意。
3.C
【详解】A.水是由液态煮沸后变为气态,水分子本身大小不发生变化,选项错误;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选项错误;
C.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所以水蒸气的体积变大,选项正确;
D.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但是水分子的数目不变,选项错误;
4.A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验满氧气时,带火星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5.C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为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可在灯泡中充入氮气,选项正确;
B、根据合金性质,合金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强度和硬度更大、抗腐蚀性能更好,选项正确;
C、酸除锈发生化学变化,洗洁精去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将青菜放入着火的油锅以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
6.A
【详解】A、石榴中钙、磷、钾是指元素,不是指单质,选项错误;
B、维生素C 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丰富。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选项正确;
C、 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盐、浓硝酸、高温等会失去生理活性,选项正确;
D、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直接供能物质,油脂是主要的备用供能物质,选项正确。
7.B
【详解】A、将酚酞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溶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说明氢氧化钾显碱性,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酚酞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溶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说明氢氧化钾显碱性,并没有验证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红色逐渐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酚酞发生颜色变化,是因为与氢氧化钾发生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8.D
【详解】A、图①中为锡元素,锡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由锡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故A说法正确;
B、图②中质子数为6,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即为碳元素,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4=6,故其为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故B说法正确;
C、图③不确定该图为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所以当X=7时,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表示的是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当X=8时,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2+8+8=18,表示的是氯离子结构示意图,故C说法正确;
D、图④中甲和乙对应的元素为氦元素和氩元素,均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化学性质稳定,氩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说图④中甲和乙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D说法错误;
9.A
【详解】A、合金比组成该合金的各金属的硬度更大,黄铜是铜锌合金,黄铜的硬度比铜大,黄铜和铜互相刻画时,铜表面会出现划痕,故正确;
B、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均不变,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所以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黑色固体不会消失,故错误;
C、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无法燃烧,故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固体小颗粒,其表现形式为白烟,雾是小液滴,故错误。
10.B
【详解】A、由图可知,硝酸铵、硫酸铵等无机颗粒物会形成雾霾,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氨气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氨气是作为反应物而不是催化剂,选项错误;
C、过度施用铵态氮肥会导致大气中氨气浓度上升,选项正确;
D、上述反应中NOx被O2氧化为N2O5,该反应中氧元素由0价变为-2价;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中氮元素由+5价变为-3价。选项正确;
11.C
【详解】A. 催化剂不但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错误;
B.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但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水分子,故错误;
C. 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是氢气,其体积大于正极产生的氧气,故气泡的速率比正极快,故正确;
D.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错误。
12.BC
【详解】A、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催化剂是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故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正确;
D、分解反应反应物是一种,但有一种物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例如氧气转化为臭氧,错误。
13.A
【详解】A、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B、Fe、Fe2+、Fe3+都是铁元素,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含有相同的水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6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14.AC
【详解】A、反应NaCl(饱和)+NH4HCO3=NH4Cl+NaHCO3↓,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正确;
B、在③反应过程中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是+4价,不变,故B错误;
C、由反应可知H2O和CO2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被循环使用,故C正确;
D、反应结束后,得到两种产物Na2CO3和NH4Cl,故D错误。
15.BD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沉淀N的质量为100g+100g-190.2g=9.8g。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则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9.8g,根据氢氧化铜的质量及通过化学方程式得出的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得出参加反应氯化铜的质量、氢氧化钠的质量、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则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0g×20%-8.0g=12g
则根据和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及通过化学方程式得出的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得出参加反应氯化氢的质量、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为:
【详解】A、根据分析,沉淀N的质量为9.8g,错误;
B、根据分析,原混合溶液中CuCl2的质量为 13.5g,正确;
C、根据分析,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5.4g。错误;
D、根据分析原混合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为,正确;
故选BD。
16.(1)④ (2)⑤ (3)① (4)② (5)③ (6)⑥
【解析】(1)大理石常作用建筑材料,故填④。(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故填⑤。(3)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故填①。(4)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具有还原性,用作冶炼金属,故填②。(5)硫酸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故填③。(6)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用于制作糕点可是糕点更蓬松,故填⑥。
17.(1) 28.09 8 O2- (2) 1:4:1 CO2+3H2==H2O+CH3OH(催化剂)
【分析】(1)①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②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2+6=8;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氧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负电荷,形成O2-;
(2)①由图可知,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4:1;
②根据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方程式为CO2+3H2==H2O+CH3OH(催化剂)。
18. A SO2 < Ca(OH)2+H2SO4=CaSO4+2H2O C CaO+H2O=Ca(OH)2 氧化钙、氢氧化钠
【详解】(1)A、塑料难于降解,任意丢弃会引起白色污染,而不是白色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选项错误;
B、“绿色化学”主要是指对环境无污染、无负面影响的化学,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甲烷含量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引起气温升高,选项正确;故选A;
(2)煤燃烧会释放出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酸雨的pH<5.6(正常雨水的pH为5.6);
(3)①熟石灰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②测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用pH试纸,溶液显酸性时,pH值越小,酸性越强;溶液显碱性时,pH越大,碱性越强,故选C;
(4)①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②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又是捕捉室中的反应物,所以可以循环利用;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观察图示,氧化钙还可循环利用,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可以循环利用。
19. (1)CO2+Ca(OH)2=CaCO3↓+H2O (2)NaHCO3+HCl=NaCl+H2O+CO2 ↑
(3)
【详解】解:(1)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
(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0. t1 降低温度(合理即可) > 13.0%
【详解】由图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在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所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由甲的溶解度曲线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即溶解度大,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甲降温后,溶解度变小,仍然饱和,乙物质降温后溶解度变大,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t2℃时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两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乙物质,故在50g水中加入10g乙固体,充分搅拌后恰好是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解度变小,有乙物质析出,仍是饱和溶液,故此时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即≈13.0%。
21.(1) a (2) 600℃ 1:9 (3)化学 (4)CuMg2/Mg2Cu
【解析】(1)水在催化剂及光的作用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为2:1,所以a表示氢气。
(2)从图中可知,600℃时,各反应时间下氢气产率最高,所以裂解乙醇制氢的最佳温度是600℃。从图中可知,Mo:Fe=1:9时,各反应时间下氢气产率最高,所以催化剂中最佳的钼(Mo)铁用量比是1:9。
(3)Mg17Al12和氢气反应得到MgH2和Al,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8.0gCuO中铜的质量与X中铜的质量相同,为。8.0gMgO中镁的质量与X中镁的质量相同,为,设X的化学式为CuaMgbOc,
64a:24b:16c=6.4g:4.8g:(11.2g-6.4g-4.8g)
a:b:c=1:2:0,
则X为CuMg2。
22. (1)集气瓶 (2) 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3) 装置内的空气加热时体积膨胀,也能使小气球膨胀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紫色石蕊溶液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的目的是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故填:2KMnO4K2MnO4+MnO2+O2↑;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3)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由于空气受热膨胀也会使气球膨胀,所以只观察到小气球膨胀,不能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在Ⅹ处预先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也可将澄清石灰水换作紫色石蕊试液,故填:装置内的空气加热时体积膨胀,也能使小气球膨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紫色石蕊试液。
23.Cu (NO3)2 Na2SO4 Ba(NO3)2 稀硝酸 CaCO3 CaCO3+2HCl=CaCl2+H2O+CO2 ↑
【详解】(1)取样,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粉末中一定没有Cu (NO3)2,因为硝酸铜溶液是蓝色的,且形成蓝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CaCO3、BaCO3及BaSO4中的一种或多种;
(2)在A中加足量稀HNO3,白色固体A部分溶解,说明A中一定含有BaSO4,而CaCO3、BaCO3中至少有一种或二种,则此粉末中一定含的杂质是Na2SO4、Ba(NO3)2;
(3)取适量无色滤液B,先加入过量稀硝酸溶液酸化,排除碳酸根离子对氯离子鉴定的干扰,再加入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可判断此粉末中含NaCl,否则不含NaCl;
(4)假设21.2g粉末为纯的碳酸钠,故,由于固体中一定含杂质硫酸钠、硝酸钡,故碳酸钠实际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 8.8g,说明还含有能产生二氧化碳的杂质,且21.2g该杂质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8.8g;
假设21.2g粉末为纯的碳酸钙,
假设21.2g粉末为纯的碳酸钾
故原粉末中一定含CaCO3。
25.(1) 该实验中,酸的种类和金属的种类均不相同,变量不唯一 铝的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2) 可行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
【详解】(1)该实验中,酸的种类和金属的种类均不相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铝与稀盐酸刚接触时无现象,可能是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无现象;
(2)该实验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可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该方案可行;
a、试管①中发生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试管②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金属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a、H、O,生成物中含Ca、H、O,故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应为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6.(1) 5:16 (2)碳/C (3)9
【详解】(1)黄酮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0):(16×2)=5:16。
(2)元素的质量分数=,而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碳元素的质量比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3)11.1g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27.(1)设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 消耗硝酸银的质量为。
原混合物中NaNO3的质量为
(2)硝酸银溶液的质量为
AgNO3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1)原混合物中NaNO3的质量为17 g;(2)AgNO3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8.3%。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保密★启用前
2023年中考化学最后押题卷(天津卷)
化 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家务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打磨生锈菜刀 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用白醋清洗水壶底水垢 D.铜丝用于制作导线
2.下列“化学之最”错误的是
A.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B.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D.钠元素是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一定压强下,一定量的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后所占体积变大,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水分子体积增大 B.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C.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水分子的数目增多
4.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过滤 C.氧气验满 D.滴加液体
5.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可在灯泡中充入氮气
B.许多合金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强度和硬度更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C.“酸除锈”“洗洁精去油污”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D.将青菜放入着火的油锅以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
6.石榴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糖类、脂肪,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榴中钙、磷、钾是指单质
B.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C.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盐会失去生理活性
D.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7.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酚酞滴入KOH 溶液中,观察到液滴周围立即变红,并逐渐扩散开来。下列与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验证了KOH的碱性 B.实验验证了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C.红色扩散说明了分子在运动 D.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8.“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中为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
B.图②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核电荷数为6
C.图③中X可能为7,也可能为8
D.图④中甲和乙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9.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黄铜和铜互相刻画时,铜表面会出现划痕
B.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黑色固体逐渐消失
C.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10.研究表明,氮氧化物NOx(NOx为NO和NO2的混合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B.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C.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铵态氮肥有关
D.上述反应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过变化
评卷人得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不但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还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B.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则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C.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气泡的速率比正极快
D.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同时都释放热量
1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推理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故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D.分解反应反应物是一种,故有一种物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13.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B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核外数不同
C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冰和水都含有相同分子
D 6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加压时氧气分子间隔变小
1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的“联合制碱法”工艺简洁效率高。其主要反应如下:①NH3+H2O+CO2═NH4HCO3②NaCl(饱和)+NH4HCO3═NH4C1+NaHCO3↓ ③2NaHCO3Na2CO3+H2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③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③反应后的H2O和CO2可以被循环使用
D.反应结束后,只得到一种产物Na2CO3
15.向 100g 含有HCl 和CuCl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 NaOH 溶液并振荡,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 190.2g 不饱和溶液M 和沉淀N。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沉淀N 的质量为 9.9g B.原混合溶液中CuCl2的质量为 13.5g
C.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9g D.原混合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为 17.75g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评卷人得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
16.(6分)请用给定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氮气 ②一氧化碳 ③硫酸 ④大理石 ⑤金刚石 ⑥碳酸氢钠
(1)重要的建筑材料是______;
(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_;
(3)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
(4)具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是______;
(5)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的是______;
(6)常用于制作糕点的发酵粉的是______。
17.(6分)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1)①如图1为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②如图2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氧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_______(填离子符号)。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
①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
②图3所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9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过不少“金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其中之一。在“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化学学科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
A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B “绿色化学”是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化学
C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
(2)煤燃烧的过程会释放出______(填化学式)、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酸雨的pH______(填“>”、“=”或“<”)5.6。
(3)某电镀厂处理含硫酸废水过程如图所示。
①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下列物质中,能用于检验废水酸碱度的是_____(填字母)
A 铁粉 B 酚酞试液 C 试纸
(4)近来有科学家提出利用“碳捕捉技术”来降低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足量的溶液来“捕捉”,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①把放入反应分离室中与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
评卷人得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7分)
19.(6分)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1)久置的石灰水瓶壁上附着一层白色固体,形成的原因:_____
(2)碳酸氢钠和盐酸混合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___________。
20.(4分)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______℃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填写一种方法)
(3)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_乙(填 “<”、“=”或“>”)。
(4)t1℃时,在50g水中加入10g乙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升温至t2℃,此时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1.(7分)氢能是未来的理想能源。
I.氢气制备
(1)有研究表明,在某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光解海水制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光解水生成的两种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表示H2生成的是______(填“a”或“b”)。
(2)一定温度下,用钼铁(Mo—Fe)作催化剂,可以裂解乙醇(C2H5OH)制备H2。研究数据如图2所示,分析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裂解乙醇制氢的最佳温度是_______,催化剂中最佳的钼(Mo)铁用量比是_______。
Ⅱ.氢气储存
(3)Mg17Al12是一种储氢材料,完全吸氢后得MgH2和Al,储氢过程属于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X也是一种储氢材料,11.2gX在O2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0gCuO和8.0gMgO,则化合物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22.(7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
(3)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为验证碳酸氢钠加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他认为只要观察到小气球膨胀,就能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明依据不充分,原因是______。小红认为在X处预先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______,就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也可将澄清石灰水换作______同样能证明。
24.(7分)有一包不纯的Na2CO3粉末,其中的杂质可能是Cu(NO3)2、K2CO3、Na2SO4、Ba(NO3)2、NaCl、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1)取样,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
(2)在A中加足量稀HNO3,白色固体A部分溶解,则此粉末中一定含的杂质是______和______。
(3)AgC1难溶于水也难溶于酸,取适量无色滤液B,先加入过量______溶液,再加入AgNO3溶液,可根据此过程的现象判断粉末中是否含NaCl。
(4)取21.2g粉末,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气体8.8g。则原粉末中一定含______(填“K2CO3”或“CaCO3”),化学方程式为 。
25.(8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金属的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一:小明按图 1 所示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铝、铁的活动性强弱,小伟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铝与稀盐酸刚接触时无现象,一段时间后剧烈反应,铝与稀盐酸刚接触时无现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小红认为按图 2 所示进行实验,即可证明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你认为其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a.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b.试管②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小薇对金属钙能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取一粒金属钙投入盛有 50mL 的烧杯中,钙粒与水剧烈反应,溶液变浑浊,烧杯外壁发热。已知:金属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请写出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6.(3分)我国民间在端午节有一些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已知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其药用价值非常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酮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2)黄酮素组成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
(3)11.1g黄酮素中含________g碳元素。
27.(7分)化学小组为测定某不纯氯化钠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和数据整理,请你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计算:
(1)原混合物中NaNO3的质量。
(2)Ag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最后押题卷(广州卷)(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自测题---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