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 溶解现象 单元自测题
一、单选题
1.家庭生活中烧开水时,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冒出,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时( )
A.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B.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C.水与壶发生了化学反应 D.空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增强
2.下列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葡萄糖 C.山茶油 D.汽油
3.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植物油 B.蔗糖 C.食盐 D.酒精
4.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A.漏斗 B.烧杯 C.胶头滴管 D.玻璃棒
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泥土 C.花生油 D.氯化钠
6.小明自制了一杯蔗糖水(无固体剩余),用于缓解运动后出现的低血糖症状,之后他结合下表蔗糖的溶解度数据,归纳出以下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82 191 204 238 287 362 487
A.配制的蔗糖溶液下层比上层甜 B.降温,糖水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C.20℃时,蔗糖饱和溶液质量一定为304g D.升温,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不变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含溶质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多
8.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B.欲除去硝酸钾溶液中有少量的氯化钾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C.把20℃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60℃时,50克的KNO3放入50克的水中,完全溶解后可形成饱和溶液
9.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若液体X是水,则固体y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二氧化锰
10.用氯化钠固体配置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10g氯化钠固体放入盛有90mL水的量筒中混合均匀
B.实验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量筒、烧杯、蒸发皿
C.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量筒读数,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0%
D.转移配置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1.蒸馏水中不能养鱼,是因为其中不含( )
A.氧原子 B.氧元素
C.水分子 D.氧分子
12.下图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B.100g水最多能溶解30g硝酸钾
C.降温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
二、填空题
13.现有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往甲装置中的试管内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过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按图乙进行实验时,发现小球胀鼓起来,如果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液体X和固体Y可能的组合是
(3)在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首先将液体A滴入盛有气体B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发现水倒吸入试管①中,则液体A和气体B的可能是 .
三、科普阅读题
1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因新冠疫情,全球曾出现了“口罩荒”,其中熔喷布更是成为制约口罩产能增长的关键因素。“熔喷布”俗称口罩的“心脏”,是生产医用外科口罩与N95口罩的重要原料。熔喷布由于使用易加工、性能好、耐药性能优异的聚丙烯 (C3H6)n作为原料,所以空隙率更高,比表面积更多、过滤效率更好、绝缘性能也十分优异。口罩合不合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熔喷布是否合格,质量检测是熔喷布从采购、生产、销售到使用的重要环节。
检测一 熔喷布的内在质量指标应符合图1
检测二熔喷布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1
项目 要求
细菌菌落总数/(CFU/g)≤ 200
真菌菌落总数/(CFU/g)≤ 100
大肠菌群 不得检出
致病性化脓菌 不得检出
熔喷布作为医疗卫生用布,主要用来制造医用防护服、手术衣、医用口罩、尿片、消毒包布、卫生巾等产品。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聚丙烯 (C3H6)n由 种元素组成;
(2)依据图1可知,熔喷布的质量与透气性的关系是 ;
(3)熔喷布的细菌菌落总数需控制在 (CFU/g)以下。
四、综合题
15.工业盐酸中常混有少量的FeCl3而呈黄色.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FeCl3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该工业盐酸100g,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FeCl3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
请计算:
(1)与FeCl3反应消耗的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g.
(2)该工业盐酸中FeCl3的质量分数.
五、实验探究题
16.
(1)用下图仪器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碳酸氢钠溶液。
需要称量碳酸氢钠固体的质量为 g。
(2)量取水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B和 (填字母序号)。
(3)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标签。在图的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 。
(4)利用下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以上实验中,白磷能燃烧的是 (填序号)。
(5)对比甲和乙中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6)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实验现象是 。
六、计算题
17.某纯碱样品中含有杂质NaCl,为测定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纯碱样品15g,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如图是产生的气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图.
(1)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 ;
(2)恰好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当加入稀盐酸80.0g时,所得溶液中Na+的质量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家庭生活中烧开水时,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冒出,故选B.
【分析】根据已有的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答案】B
【解析】【解答】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葡萄糖易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葡萄糖溶液,故B符合题意;
C、山茶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汽油是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3.【答案】A
【解析】【解答】A、植物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符合题意;
B、蔗糖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C、食盐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D、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大于100纳米不溶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乳浊液是指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4.【答案】A
【解析】【解答】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不需要用漏斗,
故答案为:A。
【分析】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据此分析所需仪器。
5.【答案】D
【解析】【解答】A. 面粉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B. 泥土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C. 花生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D. 氯化钠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形成溶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6.【答案】D
【解析】【解答】A. 配制的蔗糖溶液下层比上层一样甜,故A不符合题意
B.降温后,若没有达到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故B不符合题意
C. 20℃时, 只有溶剂质量为100g时,蔗糖饱和溶液的质量才是304g,故C不符合题意
D.升高温度,蔗糖的溶解度增大,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分析
B、根据溶液结晶的方法分析
C、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
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
7.【答案】B
【解析】【解答】A、将饱和溶液升温后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解度减小,仍然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符合题意;
C、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不符合题意;
D、要比较溶质的多少,溶液的量必须固定,饱和溶液含溶质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钙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分析
B、根据溶液的概念分析
C、根据稀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没有直接关系分析
D、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
8.【答案】C
【解析】【解答】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小于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温度大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若除去硝酸钾溶液中有少量的氯化钾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C、把20℃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硝酸钾,50g水中最多溶解55g的KNO3,若将50g KNO3放入50克的水中,能够完全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溶解度与温度有关进行分析
B、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
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9.【答案】A
【解析】【解答】A. 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放出大量热量,大试管内气压增大,会使U型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故符合题意。
B. 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U型管内液面无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固体硝酸铵溶于水要吸收大量热量,大试管内气压减小,会使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右侧下降,故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水温度变化不大,U型管内液面无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液体与固体接触会放热,或者生成气体,造成试管里的压强变大,进行分析。
10.【答案】D
【解析】【解答】A. 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溶解操作,故不符合题意;
B. 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无需使用蒸发皿,故不符合题意;
C.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溶质质量不变,则会使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故不符合题意;
D. 溶液具有均一性,转移配置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配制溶液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1.【答案】D
【解析】【解答】因为生物的呼吸作用离不开氧气,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气,即没有氧分子。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气体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即蒸馏水是水变为水蒸气;冷凝后得到的,即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极少,则含有的氧分子很少或不含氧分子。
12.【答案】C
【解析】【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进而可以确定降温能否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比较20℃时和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
【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由于未指明温度,故无法判断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降温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40℃时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a端液面升高,b端液面下降;稀盐酸和碳酸钠,稀盐酸和碳酸钙;水和氧化钙(或水和氢氧化钠);A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B气体是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解:(1)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瓶中气温降低,气体收缩体积变小,瓶内压强减小,故a端液面升高,b端液面下降;
(2)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气体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
②氧化钙和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气温升高气体膨胀体积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
③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气体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解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气温升高气体膨胀体积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
(3)将液体A滴入盛有气体B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发现水倒吸入试管①中,说明①试管中液体A滴入与气体B接触时发生了化学反应,气体减少.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消耗了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是:(1)a端液面升高,b端液面下降;(2)稀盐酸和碳酸钠,稀盐酸和碳酸钙;水和氧化钙(或水和氢氧化钠);(3)A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B气体是二氧化碳.
【分析】(1)根据图甲瓶中的压强的变化来分析a、b液面的变化;
(2)要使图示的小气球鼓起来,就要使瓶内压强增大,要使瓶内压强增大可通过升温或放出气体实现.即要使小气球鼓起来,所加入的液体与瓶中固体要么放出大量的热要么生成气体;
(3)可以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1)2
(2)在研究范围内,透气性随着熔喷布质量的增大而减小
(3)200
【解析】【解答】(1)由化学式可知,聚丙烯 (C3H6)n由C、H两种元素组成;
(2)由图可知,在研究范围内,透气性随着熔喷布质量的增大而减小;
(3)由图可知,熔喷布的细菌菌落总数需控制在200(CFU/g)以下。
【分析】根据给出的资料,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
15.【答案】(1)2.4
(2)解:由图可以看出和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82g﹣170g=12g,其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2g×20%=2.4g
设与2.4g氢氧化钠反应的氯化铁的质量为x
FeCl3+ 3NaOH═Fe(OH)3↓+3NaCl
162.5 120
x 2.4g
=
x=3.25g
该工业盐酸中FeCl3的质量分数为 ×100%=3.25%
答:该工业盐酸中FeCl3的质量分数为3.25%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以看出和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82g﹣170g=12g,其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2g×20%=2.4g
设与2.4g氢氧化钠反应的氯化铁的质量为x
FeCl3+ 3NaOH═Fe(OH)3↓+3NaCl
162.5 120
x 2.4g
=
x=3.25g
该工业盐酸中FeCl3的质量分数为 ×100%=3.25%
答:(1)与FeCl3反应消耗的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2.4g.(2)该工业盐酸中FeCl3的质量分数为3.25%.
【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和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82g﹣170g=12g,可以根据消耗的12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氯化铁的质量,进而求算其质量分数.
16.【答案】(1)3
(2)C
(3)
(4)甲
(5)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6)甲中白磷燃烧,丙中白磷不燃烧
【解析】【解答】(1)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碳酸氢钠溶液,需要称量碳酸氢钠固体的质量为100g×3%=3g;
(2)量取水所用仪器为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C;
(3)溶液的名称是碳酸氢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则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如图: 。
(4)甲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发生燃烧;乙中的白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没有燃烧;丙中的白磷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也没有燃烧;故填:甲;
(5)甲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发生燃烧;乙中的白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没有燃烧。对比可知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6)甲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发生燃烧;丙中的白磷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也没有燃烧;
故填:甲中白磷燃烧,丙中白磷不燃烧。
【分析】熟悉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和燃烧条件的探究。
17.【答案】(1)707%
(2)解: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 2NaCl+H2O+ CO2↑
106 117 44
x y 4.4g
= =
x=10.6g
y=11.7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70.7%
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15g﹣10.6g)=16.1g
其中含有的钠离子的质量为16.1g× ×100%≈6.3g
恰好反应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22.8%
(3)6.3g
【解析】【解答】解: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 2NaCl+H2O+ CO2↑
106 117 44
x y 4.4g
= =
x=10.6g
y=11.7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70.7%
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15g﹣10.6g)=16.1g
其中含有的钠离子的质量为16.1g× ×100%≈6.3g
恰好反应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22.8%
答:(1)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 707%;(2)恰好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8%;(3)当加入稀盐酸80.0g时,所得溶液中Na+的质量为6.3g.
【分析】根据图可以看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求算碳酸钠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进而确定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总质量,最后求算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最后求算钠离子其实在盐酸加入到60.0g已经确定钠离子的多少,后期对钠离子多少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