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2-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1.《医学入门》中记载我国传统中医提纯铜绿的方法:“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其中未涉及的操作是 ( )
A.洗涤 B.粉碎 C.萃取 D.蒸发
2.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干净无污染的纸袋应投入的垃圾箱上所印标识是( )
A. B.
C. D.
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B 在适量淀粉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在水浴加热5min,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完全水解
C 将牛油和烧碱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加入食盐固体,溶液分层 油脂发生皂化反应,盐析上层得到硬脂酸钠
D 向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乙醇溶液和饱和(NH4)2SO4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 蛋白质均发生了变性
A.A B.B C.C D.D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空间填充模型: B.丙烯的结构简式:CH2CHCH3
C.NH4Cl的电子式: D.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
5.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往Na2SiO3溶液中加入盐酸:2Na++SiO32-+2H+=H2SiO3↓+2Na+
B.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Cl2+2OH =Cl +ClO +H2O
C.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2AlO2-+CO2+3H2O=2Al(OH)3↓+CO32-
D.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6.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8 g CH4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2.5NA
B.2.4 g Mg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2NA
C.标准状况下,11.2 L 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标准状况下,5.6 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氯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7.下列叙述或数据正确的是( )
A.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B.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必须用待测液润洗
C.用托盘天平称5.6克NaCl固体
D.用25mL滴定管进行中和滴定时,用去标准液的体积为21.7mL
8.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晶体二氧化硅 B.常温下可以用铁桶装浓硫酸
C.自来水可以用氯气来杀菌、消毒 D.SO2有毒,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9.下列转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10.下列反应既是吸热反应,又是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和(固体)混合 B.灼热的木炭与反应
C.干冰气化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机物沸点的大小关系为:正戊烷>新戊烷>甲烷
B.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烷烃则不能,说明苯环活化了甲基
C.C2H4和C3H6一定互为同系物
D.稠环芳香烃蒽( )的二氯代物有15种
12.已知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如下:2KMnO4+16HCl(浓)=2KCl+5Cl2↑+2MnCl2+8H2O 。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
A.1:5 B.1:8 C.8:1 D.5:1
13.下列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的电离方程式:
B.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碳酸银溶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4.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往Na2Si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有透明凝胶生成 非金属性:C>Si
B 向两支均盛有10mL0.1mol L-1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3滴0.05mol L-1的Fe2(SO4)3溶液和0.1mol L-1CuCl2溶液 前者产生气泡较快 催化能力:Fe3+>Cu2+
C 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火焰上灼烧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 该无色溶液中阳离子只含K+
D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盐酸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淡黄色沉淀 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2O
A.A B.B C.C D.D
15.离子方程式表示的反应可以是( )
A.所有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B.所有可溶性酸和可溶性碱之间的反应
C.氢氧化铜和稀硝酸的反应
D.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16.有关原电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原电池的负极上一定发生氧化反应
B.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C.从理论上讲,任何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D.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附近移动
17.对下列中学化学常见实验装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装置可用来探究碳酸氢钠受热是否发生分解反应
B.乙装置中一段时间后,铁钉被腐蚀,红墨水向右移动
C.丙装置中溶液a为溴水或Na2S溶液,均可验证SO2具有还原性
D.丁装置在圆底烧瓶中加入苯、铁粉、溴水,用于制备溴苯
18.科学家指出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它对人体是无毒的,但吃饭时一定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As2O3,剧毒)”。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维生素C能将+5价砷还原成+3价
C.+5价砷生成的砒霜是该反应的氧化产物
D.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在反应中失电子
19.下列实验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氨水混合溶液显弱酸性
B.向20mL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红褐色胶体
C.1mol·L-1的醋酸加水稀释,溶液的pH增大,导电能力减弱
D.氮肥NH4HCO3与钾肥K2CO3混施可能会降低肥效
2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测定中和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纸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B.若用0.010mo1·L—1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偏小
C.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标准液润洗,再加进标准液
D.进行中和滴定操作时,左手振荡锥形瓶,右手转动活塞控制液滴流速,眼睛要始终注视滴定管内溶液液面的变化
二、填空题
21.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7种物质:O2、KMnO4、MnSO4、H2SO4、H2O、H2O2、K2SO4。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
(3)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4)若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
三、工业流程题
22.聚合硫酸铁(PFS)也称碱式硫酸铁或羟基硫酸铁,是新型、优质、高效铁盐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FS固体为淡黄色无定型粉状固体,极易溶于水,高于130℃发生分解,有较强的吸湿性。下图是以回收废铁屑为原料制备PFS的一种工艺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粉碎过筛的目的是_______。
(2)酸浸没时最合适的酸是_______。
(3)反应釜中加入的氧化剂是双氧水,其作用是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聚合釜中溶液的pH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原因是_______。
(5)相对于常压蒸发,减压蒸发的优点是_______。
(6)盐基度B是衡量絮凝剂絮凝效果的重要指标,定义式为(n为物质的量)。为测量样品的B值,取样品mg,准确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再加入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以酚酞为指示剂,用cmol/L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中和滴定(部分操作略去,已排除铁离子干扰)。到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VmL。按照上述步骤做空白对照试验,消耗NaOH溶液mL,已知该样品中Fe的质量分数ω,则B的表达式_______。
四、实验题
23.某实验小组为制取纯净干燥的并检验的性质,设计了如图装置。
资料表明装置D中硬质玻璃管内产物有以下性质:①受热易升华,冷却后易凝华;②遇水蒸气剧烈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前,先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写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
(3)实验中有两处酒精灯需要点燃,则应先点燃装置___________(填“A”或“D”)中的酒精灯,目的是___________。
(4)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装置D中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五、原理综合题
24.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以及二氧化碳的研发利用,可有效降低碳排放,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I.利用反应:可减少的排放。
(1)的结构式为_______,分子中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个数比为_______。
(2)图甲是298K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则上述反应的_______kJ/mol。
(3)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在恒容绝热的条件下,温度不再改变,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B.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充入稀有气体氦气,平衡不移动
C.平衡向右移动,平衡常数K一定增大
D.该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自发
(4)该反应的净反应速率方程:(、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催化剂、接触面积有关,与浓度无关)。温度为℃时,,温度为℃时,,则_______(填“>”、“<”或“=”)。
II.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准。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乙烷裂解制乙烯的大型生产装置建成。已知该项目中乙烷制乙烯的反应原理为:
主反应:
副反应:
在一定温度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7mol。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和的体积分数均为20%,则
(5)乙烷的总转化率为_______(保留4位有效数字)。
(6)该温度下主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______mol/L。
试卷第11页,共33页
试卷第11页,共3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水洗净是指洗去固体表面的可溶性污渍、泥沙等,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洗涤;细研水飞是指将固体研成粉末后加水溶解,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溶解;去石澄清是指倾倒出澄清液,去除未溶解的固体,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倾倒;慢火熬干是指用小火将溶液蒸发至有少量水剩余,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发;因此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萃取,答案选C。
2.A
【详解】干净无污染的纸袋是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属于可回收物,故合理选项是A。
3.C
【详解】A.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Cl具有酸性,而氯甲烷为中性,故A错误;
B. 要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实际上是检验淀粉,应该用碘水检验淀粉,故B错误;
C.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皂化反应,饱和食盐水能降低硬脂酸钠的溶解性而发生盐析,故C正确;
D. 铵盐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乙醇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A.图示为甲烷的球棍模型,不是空间填充模型,A错误;
B.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B错误;
C.NH4Cl的电子式为:,C错误;
D.次氯酸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H-O-Cl,D正确;
答案选D。
5.B
【详解】A.硅酸钠属于可溶性盐,写成离子形式,往Na2SiO3溶液中加入盐酸,正确的离子方程式:SiO32-+2H+=H2SiO3↓,A错误;
B.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Cl2+2OH =Cl +ClO +H2O,B正确;
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生成Al(OH)3和NaHCO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C错误;
D.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银和硝酸铜,正确的离子方程式:Cu+2Ag+=Cu2++2Ag,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内容。在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先判断各物质是否能够拆成离子,能拆的不拆,不该拆的拆了,这就不符合要求;第二观察一下生成物是否书写正确;第三观察一下该离子反应电荷或电子或原子是否守恒;第四判断该反应是否满足反应发生的规律。只要做到这些,还是能够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的。
6.A
【详解】A.常温常压下,8gCH4的物质的量是8g÷16g/mol=0.5mol,含有2.5mol原子,则其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2.5NA,A正确;
B.2.4gMg2+的物质的量是2.4g÷24g/mol=0.1mol,1个镁离子含有10个电子,其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B错误;
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11.2 L 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不是0.5NA,C错误;
D.标准状况下,5.6 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氯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是5.6L÷22.4L/mol=0.25mol,氯气和氧气均是双原子分子,因此所含的原子数为0.5NA,D错误;
答案选A。
7.C
【详解】A.广泛pH试纸测出的pH是整数,没有小数,故A错误;
B.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会造成待测液的量偏大,带来实验误差,故B错误;
C.托盘天平称量的固体质量保留一位小数,故C正确;
D.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mL,所以用去标准液的体积应为21.70mL,故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A.二氧化硅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是二氧化硅,故A正确;
B.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可以用铁桶装浓硫酸,故B正确;
C.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自来水可以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故C正确;
D.葡萄酒中添加少量二氧化硫杀菌、抗氧化,故D错误;
选D。
9.B
【详解】①KCl→KClO3,Cl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
②CO→CO2,C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
③FeCl3→FeCl2,Fe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
④CuO→Cu,Cu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
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③④,故选B。
10.A
【详解】A.和(固体)混合是吸热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符合题意;
B.灼热的木炭与反应是吸热反应,但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干冰气化是吸热过程,不是吸热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1.C
【详解】A.烷烃中碳原子个数越多,其熔沸点越高,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支链越多其熔沸点越低,故有机物沸点的大小关系为:正戊烷>新戊烷>甲烷,A正确;
B.甲苯中甲基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不含苯环的烷烃不行,说明苯环活化了甲基,B正确;
C.C2H4为乙烯,而C3H6可能是丙烯,也可能是环丙烷,乙烯和环丙烷不是同系物,C错误;
D.蒽有三种H,如图,分别定为α、β、r位,移动另一个氯,分别得到二氯代物有9+5+1=15种,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2.A
【详解】在反应中,KMnO4中Mn的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反应后MnCl2中的+2价,KMnO4做氧化剂;HCl中Cl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部分升高到0价,生成Cl2,若有2molKMnO4参加反应,则消耗16molHCl,但16molHCl中只有10molHCl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只有10molHCl做还原剂,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故选A。
13.B
【详解】A.氢氧化钙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成Ca2+和OH-,A正确;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属于强酸,HClO属于弱酸:,B错误;
C.碳酸银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银难溶于水,应以化学式保留,C正确;
D.无论铁是否过量,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D正确;
答案选B。
14.A
【详解】A.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有凝胶生成,即发生CO2+Na2SiO3+H2O=H2SiO3↓+Na2CO3,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推出C的非金属性强于Si,故A正确;
B.验证某因素对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变量法,探究Fe3+、Cu2+催化能力,要求阴离子相同,故B错误;
C.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钾元素,不能证明没有其他元素,故C错误;
D.无色溶液中滴入盐酸,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淡黄色沉淀,气体为SO2,淡黄色沉淀为S,无色溶液可能是S2-、SO的混合溶液,也可能含有S2O,故D错误;
答案为A。
15.D
【详解】A.如果是弱酸、弱碱反应,弱酸、弱碱应该写化学式,如果酸碱中和生成难溶性盐,难溶性盐应该写化学式,也不能用上述离子方程式表示,A错误;
B.可溶性弱酸或弱碱应该写化学式,不能写成H+或OH-,就不能使用上述离子方程式表示,B错误;
C.Cu(OH)2是难溶性碱,应该写化学式,不能写成OH-,因此不能使用上述离子方程式表示,C错误;
D.KOH、H2SO4都是可溶性强电解质,二者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所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用:H++OH-=H2O表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6.B
【详解】A.原电池的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
B.原电池两极可以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也可以是金属和非金属,可以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等,故B错误;
C.构成原电池的内在条件是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故C正确;
D.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附近移动,阴离子向负极附近移动,故D正确;
答案选B。
17.B
【详解】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时会生成水,为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试管口应微向下,A错误;
B.酸雨的pH较小,铁钉发生析氢腐蚀,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铁钉被腐蚀,红墨水向右移动,B正确;
C.SO2可以和Na2S溶液反应生成S单质,体现了SO2的氧化性,C错误;
D.苯和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才能反应,与溴水不反应,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8.C
【分析】人体中的As元素为+5价,As2O3中As元素为+3价,吃饭时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容易中毒的原因是生成+3价As,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与+5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价As。
【详解】A.人体中的As元素为+5价,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后生成+3价As,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As2O3),其中所以As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3价,维生素C能将+5价砷还原成+3价,故B正确;
C.砒霜为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故C错误;
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与+5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价As,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容易中毒,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故D正确。
答案选C。
19.C
【详解】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氨水混合反应生成氯化铵,铵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弱酸性,与盐类水解有关,A不符合题意;
B.向20mL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红褐色胶体,是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与盐类水解有关,B不符合题意;
C.醋酸加水稀释,溶液的pH增大,导电能力减弱是因为溶液浓度减小,溶液在氢离子浓度减小、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导致,与盐类水解无关,C符合题意;
D.铵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相互促进水解生成氨气导致氮元素流失,与盐类水解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C
【详解】A、碎纸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损失,A错误;
B、根据,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说明消耗的NaOH的体积偏大,即c(HCl)将会偏大,B错误;
C、滴定管使用: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待盛液润洗,最后加进待盛液,C正确;
D、右手振荡锥形瓶,左手控制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液面颜色的变化,D错误。
答案选C。
21. KMnO4 KMnO4→MnSO4 5∶2 3.36L
【详解】O2、KMnO4、MnSO4、H2SO4、H2O、H2O2、K2SO4,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H2O2→O2,则发生H2O2与KMnO4的氧化还原反应;则七种物质发生5H2O2+2KMnO4+3H2SO4→2MnSO4+K2SO4+5O2+8H2O,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1)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KMnO4为氧化剂,故答案为KMnO4;
(2)由信息可知,高锰酸钾能氧化H2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nSO4,则发生的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的过程是KMnO4→MnSO4,故答案为KMnO4→MnSO4;
(3)发生5H2O2+2KMnO4+3H2SO4→2MnSO4+K2SO4+5O2+8H2O,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生成MnSO4为还原产物,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生成氧气为氧化产物,每生成1 molO2失去2mol电子,每生成1molMnSO4,得到5mol电子,故n(O2)∶n(MnSO4)=5∶2,答案为:5∶2;
(4)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生成氧气为氧化产物,1mol氧气生成转移1mol×2=2mol电子,所以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3mol÷2×22.4L·mol-1=3.36L,故答案为3.36L;
22.(1)选取细小颗粒,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酸浸”反应速率
(2)
(3) 使Fe从+2价变成+3价
(4)pH偏小时水解程度弱,pH偏大时形成氢氧化铁沉淀
(5)降低蒸发温度防止产物分解
(6)
【分析】废铁屑酸浸得到亚铁离子,加入氧化剂转化为铁离子,加入水、硫酸减压蒸发得到产品;
【详解】(1)粉碎过筛的目的是选取细小颗粒,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酸浸”反应速率;
(2)反应得到聚合硫酸铁,含有硫酸根离子,故需要加入硫酸;
(3)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反应釜中加入的氧化剂是双氧水,其作用是使Fe从+2价变成+3价且不引入杂质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溶液中pH偏小时水解程度弱,pH偏大时形成氢氧化铁沉淀,故聚合釜中溶液的pH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5)减压蒸发的优点是降低蒸发温度防止产物分解;
(6)与氢氧化钠反应的HCl为,则样品中=,该样品中Fe的质量分数ω,则B的表达式=。
23.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往装置F中烧杯内加水,微热装置A中的圆底烧瓶,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冷却后装置F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 A 排尽空气,防止铁被空气氧化 干燥气体 产生棕黄或棕红或棕褐色的烟
【分析】由装置图可知,A中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B中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C中用浓硫酸干燥氯气,D中铁在氯气中燃烧反应,E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F为尾气吸收装置。
【详解】(1)实验室是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根据该装置特点,检查装置气密性要先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往装置F中烧杯内加水构成封闭体系,然后微热装置A中的圆底烧瓶,依据改变体系压强时产生的现象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故答案为: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往装置F中烧杯内加水,微热装置A中的圆底烧瓶,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冷却后装置F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
(3)装置中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能够与铁发生反应,为防止空气中氧气氧化铁,应先制备氯气,用氯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所以应先点燃A处酒精灯,故答案为:A;目的是排尽空气,防止铁被空气氧化;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起干燥作用,故答案为:干燥气体;
(5)D中Fe在Cl2中燃烧产生棕黄或棕红或棕褐色的烟,生成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产生棕黄或棕红或棕褐色的烟;。
24.(1) O=C=O 6:1
(2)+430
(3)BC
(4)<
(5)57.14%
(6)1
【详解】(1)中存在碳氧双键,结构式为O=C=O;分子中极性键为碳氢键、非极性键为碳碳键,两者个数比为6:1;
(2)图甲是298K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反应焓变等于生成物的能量和减去反应物的能量和,则的+430 kJ/mol;
(3)A.反应中存在能量的变化,在恒容绝热的条件下,温度不再改变,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A正确;
B.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充入稀有气体氦气,体积变大,平衡正向移动,B错误;
C.K只受温度影响,若温度不变,即使平衡向右移动,平衡常数K也不变,C错误;
D.反应为吸热的熵增反应,该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自发,D正确;
故选BC;
(4)反应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温度为℃时,,则,同理,温度为℃时,,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变大,故<;
(5)在一定温度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7mol,达到平衡时和的体积分数均为20%:
反应后乙烷、乙烯、氢气、甲烷分别为7mol-2a、1.5a、a、a,则总的物质的量为7mol+1.5a,,a=2mol;乙烷的总转化率为;
(6)反应后乙烷、乙烯、氢气、甲烷分别为3mol、3mol、2mol,该温度下主反应的平衡常数K= mol/L。
答案第11页,共22页
答案第11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