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同步训练-2022-2023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同步训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
一、单选题
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A.27: 24:51 B.27:16:43 C.4:3:2 D.27:32:59
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克 40 50 10 30
反应后的质量/克 待测 90 10 0
A.反应后甲的质量为零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化学反应中甲:乙:丁的质量比为10:90:30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H2+O22H2O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物质
B.2g氢气与1g氧气可以恰好反应生成2g水
C.氢气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等于水
D.2个氢分子完全反应要消耗1个氧分子
4.在密闭容器中有以下四种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4 36 20 11
反应后质量/g 25 20 16 待测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乙一定是氧化物
C.待测值是20 D.反应生成的甲、丁质量之比是l:1
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N5:5个氮原子 B.2O:2个氧分子
C.Zn2+:正二价的锌元素 D.FeO:氧化亚铁
6.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某同学整理了如下的课堂笔记,错误的一项是 。
A.书写化学方程式要符合实验事实
B.在等式两边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所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都要注明反应条件
D.某些生成物需要用“↑”或“↓”注明状态
7.甲和乙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甲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B.各元素存在形态均发生变化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物质的量的比4:3 D.属于化合物的是甲和丁
8.在A+B=C+2D的反应中,已知4gA和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gC,且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6 B.20 C.28 D.30
9.煅烧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与主要成分所含元素不相同)可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中钙、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4,则发生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A.33.3% B.40% C.50% D.66.7%
10.如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1:1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只有属于氧化物
11.由化学方程式CxHyOz + 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A.1、2、3 B.2、4、1 C.4、8、2 D.4、4、1
1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化学反应的快慢
13.在一密闭容器中 ,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 2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2 待测 32 26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克
D.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14.下面是一些学生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凡是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分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
二、填空题
15.“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法。如图是几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或元素的信息,请回答:
(1)图E为硫原子结构示意图,x=______,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氦-1、氦-2、氦-3,它们都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取回土壤含有丰富的氦-3,它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中______。(选A、B、C、D中一项)
(3)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补全图2横线处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
16.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
(2)工业上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废水:______。
17.汽车尾气是当今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科研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缓解汽车尾气污染的研究。
(1)在发动机上安装颗粒捕捉器,可使尾气中的碳颗粒在高温下充分燃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X能与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发生反应:,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8.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①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试验:
I.将3.0gKClO3与1.0gMnO2均匀混合加热
II.将xgKClO3与1.0gCuO均匀混合加热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II中x的值为________.
②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MnO2的质量 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
I 50.0g 1% 0.1g 9mL
II 50.0g 2% 0.1g 16mL
III 50.0g 4% 0.1g 31mL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双氧水分解得快.丙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③某兴趣小组按照课本设计的实验(甲)探究分子的性质时,闻到了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于是对原装置进行了改进。请回答:
(1)实验(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兴趣小组改进的实验(乙),与实验(甲)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
四、计算题
19.为测定某钢样中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的操作(不考虑钢样中其它成分与稀硫酸的反应)。
(1)产生氢气的质量是______g。
(2)计算此钢样中铁的质量分数(精确至0.1%)。
20.马英同学组织同班同学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取12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滴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称量最终溶液的质量为107.6g。
试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到0.1%)
五、综合应用题
21.气体制取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活动。
①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相对于发生装置B,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
②实验室也使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中试管口如装置A所示,其原因是_______,在搭建该装置时,应先控制______(填写“试管”或“酒精灯”)的高度。
③在上述装置中,通常我们使用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下列甲乙丙丁中也能收集氧气的装置是______,如果还需要测量收集氧气的体积,请你改进选择的仪器达到实验效果并说明测量依据_______
④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制取0.3mol氧气需要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是多少?_____
⑤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实验小组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曲线如图:
根据如图信息可知,推测实验小组探究的是_________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____和_____或____和_____的对比,得到该因素影响是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书写相关的方程式分别计算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然后得到结论.
4×27:6×16:2×(2×27+3×16)
则三物质的质量比是:108:96:204=27: 24:51。
故选A
2.B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待测=40+50+10+30-90-10=30,甲的质量由反应前的40变成30,是反应物,乙由反应前的50变成反应后的90,是生成物,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或者不反应,丁由反应前的30变成反应后的0,是反应物。
【详解】A、反应后甲的质量为30,故错误;
B、由分析可知,甲和丁反应生成乙,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
C、由分析可知,丙可能是催化剂或者是不反应的物质,故错误;
D、化学反应中甲:乙:丁的质量比为(40-30):(90-50):(30-0)=10:40:30,故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氧气是一种具有支持燃烧的物质,但氧气不能燃烧,错误;
B、根据方程式可知,2g氢气与16g氧气可以恰好反应生成20g水,错误;
C、该反应方程式可以读成: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错误;
D、根据方程式可知2个氢分子完全反应要消耗1个氧分子,正确。
故选D。
4.C
【分析】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共减小了20g,甲的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增大了11g,由此可知,丁是生成物,生成了9g丁。
【详解】A、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因为乙的组成无法确定,不能确定乙的种类,故选项错误;
C、待测值是:9g+11g=20g.故选项正确;
D、反应生成的甲、丁质量之比是:11g:9g=11:9,故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该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不变”。
5.D
【详解】A、5个氮原子应表示为5N,选项错误;B、2O表示两个氧原子,选项错误;C、Zn2+表示一个锌离子,选项错误;D、FeO可表示氧化亚铁这种物质,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
6.C
【详解】A、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科学实验的事实为根据,二是以质量守恒定律为根据,A正确;
B、在等式两边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正确;
C、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都要注明反应条件,例如常温下能反应且不需要催化剂的,不用注明反应条件,C错误;
D、反应物没有气体或固体时,生成物的气体用“↑”注明状态或固体用“↓”注明状态,D正确。故选C。
7.D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点燃时生成了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详解】A、甲为氨气,一个氨气分子中含有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故一个氮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选项错误;
B、反应前后氮元素、反应前在化合物中,反应后在单质中,氧元素反应前在氧气中,反应后在化合物中,氢元素在化合物中,反应后仍在化合物中,故氮、氧元素存在形态均发生变化,选项错误;
C、根据分析由化学方程式得,参加反应甲和乙即氨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7:24,选项错误;
D、根据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甲即氨气和丁即水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
答案为:D。
8.A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为4g+8g-6g=6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B=C+2D
x 24
4g 6g
=,解得x=16,故选A。
9.C
【详解】设碳酸钙质量为a,其中钙元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为
设分解的碳酸钙质量为b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剩余氧元素的质量为0.48a-0.32b,由剩余固体中钙、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4,有0.4a:(0.48a-0.32b)=5:4,解得b=a,因此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故选C。
10.C
【详解】A. 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错误。
B. 参加反应的 和 的微粒个数比是2:(2-1)=2:1,错误。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正确。
D.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MgO)、 (CO2)都是氧化物,有2种氧化物。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该用的是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个数守恒,即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是不发生改变的,根据观察,反应后共有4个碳原子,所以x的值就应该是4,反应后的氧原子个数为8+4=12,所以反应前也应该有12个,由于氧气中已经有10个,所以y的值应该为2,反应后氢原子一共是8个,所以z的数值应该是8,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12.D
【详解】A、在化学方程式中,“="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所以根据方程式能够明确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故A不符题意;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反应条件一般标写在“=”上(常温常压下的无特殊反应条件的,反应条件可省略),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的快慢,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详解】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反应前后减少18g,是反应物;乙的质量为:65g-60g=5g,质量不变,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丙的质量增加12g,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增加6g,是生成物,该反应的生成物为丙和丁,反应物是甲,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所以乙可能是催化剂,故B错误;
C、待测质量一定为5克,故C错误;
D、根据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知,甲为反应物,丙和丁为生成物,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20g-2g):(32g-20g):(26g-20g)=3:2:1,故D错误。
故选A。
14.C
【详解】A、跟氧气发生的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反应,如甲烷与氧气发生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两种生成物,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B、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还可能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稳定结构的离子,选项错误;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选项正确;
D、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原子的种类也没有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了改变,选项错误;
故选C。
15. 6 32.06 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 A
【详解】(1)图E中,为硫原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x=16-2-8=6,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2)氦-1、氦-2、氦-3,它们都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因是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
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取回土壤含有丰富的氦-3,它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氦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中A。
(3)①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甲烷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2、2,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0、2,所以图2横线处填写内容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分子:。
16.(1)
(2)
【详解】(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2)熟石灰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钙和水,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17.(1) (反应条件写“点燃”“高温”均可)
(2)NH3
【详解】(1)碳在高温下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N、H、O的个数分别是6、0、3,生成物中含N、H、O的个数分别是8、6、3,故反应物中还应含2个N、6个H,故X的化学式为:NH3。
18. 2KClO32KCl + 3O2↑ 3.0 过氧化氢的浓度越大 在相同的时间内天平的读数差值的大小 试管C中的酚酞变红 环保,节约药品
【详解】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ClO32KCl + 3O2↑。根据控制变量法,氯酸钾的质量为3.0g,故x=3.0。
②由实验数据可知,在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得快.丙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天平的读数差值的大小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③(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故试管C中的酚酞变红。
(2)改进后的装置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氨气分子不会运动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同时,在试管中进行试验,能节约药品。故优点是环保,节约药品。
19.(1)0.4
(2)解:设此钢样中铁的质量为x,
此钢样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答:此钢样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8.2%。
【详解】(1)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减少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质量为100g+11.4g-111g=0.4g,故填:0.4。
(2)见答案(2)
20.4.4;83.3%
【详解】(1)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2g-107.6g=4.4g,
(2)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0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3.3%。
【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比反应前减少的质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1.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酒精灯 D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集满 丙 在通入氧气的另一端放一个量筒测量排出水的体积,测量依据是排出水的体积与收集氧气的体积相等 解:设需要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x
答:需要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是0.2mol。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a c a e 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
【详解】①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活塞,调节液体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②加热固体药品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组装仪器由下到上,所以应先控制酒精灯高度。
③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集满。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先集中在下部,应从长管通入,所以甲、乙错误。如装满水,氧气密度比水小,先集中在上部,应从短管通入,水从长管排出,所以丙、丁中丙可以收集氧气。排出水的体积是收集氧气的体积,所以可以在万能瓶另一端放一个量筒,用于测量排出水的体积。
④见答案。
⑤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所以探究的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可以对比相同时间内气体体积的变化(ac对比)或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用的时间(ae对比)得出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的结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答案)

下一篇: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二模化学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