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复习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模拟试卷(内蒙古通辽卷)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NaClO B.O2 C.SiO2 D.KOH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验氢气纯度 B. 滴加液体药品
C. 读取液体体积 D. 闻气体的气味
4.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性质与用途 氧气有助燃性 做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B.安全常识 皮肤沾上浓硫酸 (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炒菜时油锅起火 (用锅盖盖灭)
C.日常生活经验 衣服上的圆珠笔油 (用汽油或酒精搓洗)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 (观察颜色)
D.物质与微粒构成 氧气 (由氧气分子构成) 氯化钠 (由Na+和Cl-构成)
A.A B.B C.C D.D
5.空气中含量较少,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是(  )
A.氮气 B.氩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6.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B.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
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7.下列四个图像对应的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
A.浓硫酸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
B.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在密闭容器中将一定质量的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8.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碳粉中的铁粉 磁铁吸引
B 检验某固体为碳酸盐 取样,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 干燥氧气 将气体通入浓硫酸
D 鉴别水和双氧水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A.A B.B C.C D.D
9.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  )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白醋
D.用稀盐酸鉴别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粉末
10.下列图象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①表示一定质量红热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B.图②表示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图③表示用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图④表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二、科普阅读题
1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味精,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增鲜调味品之一,为白色柱状结晶体,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C5H8NO4Na)和食盐。味精被摄入人体中,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很快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并参与人体中的多种新陈代谢。
最初的味精是水解蛋白质然后纯化得到的。现代工业生产采用某种擅长分泌谷氨酸的细菌发酵得到,发酵的原料可以用淀粉、甜菜、甘蔗等,使得生产成本大为降低。这个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是类似的。
味精的使用浓度占食品重量的0.2% ~ 0.8%能最大程度增进食品的天然风味。
味精的鲜味受什么因素影响呢?经实验测定发现,当加热至100℃以上时,会引起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性。下表是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关系。
加热时间 (小时) 焦谷氨酸钠含量(%)
100℃ 107℃ 115℃
0.5 0.3 0.4 0.7
1.0 0.6 0.9 1.4
2.0 1.1 1.9 2.8
4.0 2.1 3.6 5.7
实验表明,味精的鲜味与水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值在5.5-8.0时,鲜味最强;当pH值小于4.0时鲜味较弱;当pH值大于8.0时由于形成二钠盐而鲜味消失。
实验研究还表明,味精对婴幼儿,特别是几周以内的婴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它能使婴幼儿血中的锌转变为谷氨酸锌随尿排出,造成体内缺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并产生智力减退和厌食等不良后果。因此产后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有   。
(2)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   。
(3)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下列关于味精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炒菜时加入味精后生成焦谷氨酸钠的含量只与加热时间有关
B.烹饪时加入味精的最佳时间是大火翻炒时
C.婴幼儿的食品中不应该加入味精
D.味精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
(5)请你为饭店的厨师们提一条使用味精的建议:   。
三、填空题
12.A、B和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丙图所示,在t1℃时,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烧杯甲和烧杯乙所示。
(1)图中P点的含义:   。
(2)烧杯乙中的溶质是   (填“A”或“B”),为使烧杯乙中固体完全溶解可采取的方法为   。
(3)将t2℃时,A、B和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时,A、B和C三种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四、综合题
13.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来杰出贡献.某实验小组取仅含有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14.4g,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烧杯内各物质的总质量为110g.试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克
(2)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1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个步骤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从C到D液体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4)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15.某化学小组选用下图装置制取常见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a   ,b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选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观察到导管口   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要获得平稳的气流,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   ;若用E装置收集,验满方法是   。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   ;所选发生装置C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为   ;收集二氧化碳常用F装置,原因是   。
(5)为保证潜艇在水下长时间航行,潜艇里常配备氧气再生装置,为艇员供氧。现有四种制取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②水通电制取氧气;③氧化汞加热制取氧气;④过氧化钠在常温下和二氧化碳反应制取氧气。你认为在潜水艇里最简单的供氧方法是   (填序号)
16.实验室有一瓶已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某同学不小心洒入了一些稀硫酸,实验小组同学们对此废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提出问题]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硫酸钠、碳酸钠
猜想二:   
猜想三:硫酸钠
猜想四:硫酸钠、硫酸
(2)[探究实验1]为了探究溶质的成分,第一小组同学先做了如下实验: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继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观察到溶液A中产生气泡。
[交流讨论]废液中一定不含的溶质是   ,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他们得出结论:认为猜想一正确。
(3)[探究实验2]第二小组同学不同意第一小组的实验设计和结论。于是改进了第一小组的实验:如图,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继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由于观察到了   现象,因此证明了第一小组的结论错误的。
(4)[继续实验]最后老师将溶液A和溶液B倒入同一个烧杯,观察到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滤液中的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不考虑酚酞)
(5)[总结规律]经讨论我们能够总结出,在探究溶质成分时,主要是依据各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选取合适药品,通过   来加以判断的。同时还可以归纳出,在分析两种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成分时,   的离子是一定存在的。
五、计算题
17.现有50g氯化钙溶液与100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40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g。
(2)求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 NaClO是由Na、Cl、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B.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硅是由Si、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钾是由K、O、H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2.【答案】C
【解析】【解答】A. 由图可知,为干冰升华,此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为蔗糖溶解,此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为炸药爆炸,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为铜水浇铸铜锭,此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3.【答案】D
【解析】【解答】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收集好的氢气试管口要朝下放置,A不符合题意;
B、胶头滴管的使用要注意,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以免污染试剂,使用完以后也不能横放或倒置以免腐蚀橡胶帽,B不符合题意;
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C不符合题意;
D、闻气体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应用手把气体轻轻的扇过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气体验纯的方法及气体的密度解答
B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是“垂直悬空”
C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D闻气体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应用手把气体轻轻的扇过来
4.【答案】D
【解析】【解答】A.氧气有助燃性但不能燃烧,所以不能做燃料;熟石灰呈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A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用弱碱性溶液冲洗,不能用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也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
C.汽油和酒精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圆珠笔油能溶解于汽油和酒精;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的颜色都是黄色的,不能根据颜色鉴别,C不符合题意;
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大部分盐、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是由离子直接构成;其余物质,都有分子直接构成。
5.【答案】B
【解析】【解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A. N2占78%,空气中含量最多,不符合题意。
B. 稀有气体占0.94%,空气中含量较少,其中的氩气含量更少,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符合题意。
C. O2占21%,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符合题意。
D. CO2占0.03%,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
A、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故A错误;
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故B错误;
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6:28=4:7,故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在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D错误.
答案:C.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7.【答案】B
【解析】【解答】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水分使得溶液质量变大,故A不符合题意;
B. 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方程式,则56份质量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24份质量的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大,且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反应速率比铁快,故B符合题意;
C.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结果,所以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最终氧气质量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密闭空间内将一定质量的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图像应该水平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8.【答案】B
【解析】【解答】A. 用磁铁除去碳粉中的铁粉,铁粉能被磁铁吸引,碳粉不能,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 加入稀盐酸,如果产生气泡,也不能确定固体是碳酸盐,是因为比较活泼的金属单质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等物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除去气体中混杂的水分子,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气泡的是过氧化氢,无明显现象的是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B。
【分析】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9.【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取样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会出现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氮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闻气味,具有芳香味的是白酒,有酸味的是白醋,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加入稀盐酸,都会出现气泡,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B、根据肥皂水在硬水和软水中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白酒具有芳香味,白醋有酸味进行分析;
D、根据盐酸和碳酸钠、碳酸钙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10.【答案】A
【解析】【解答】A. 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当木炭反应完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图象反应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
B. 一定量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两种固体,所以最终质量不能为零,图象反应不符合题意,故B不符合题意;
C. 氯酸钾制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不会改变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图象反映不符合题意,故C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应该不变,图象反映不符合题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开始二氧化碳,反应开始就会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结束,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
B、根据高锰酸钾的分解反应进行分析。
C、二氧化锰是氯酸钾的催化剂,会加快反应速度。
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应该不变。
11.【答案】(1)白色柱状结晶体
(2)谷氨酸和氯化钠
(3)15:2
(4)C;D
(5)适量加入
【解析】【解答】(1)根据题给信息知道谷氨酸钠是白色柱状晶体(2)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谷氨酸和氯化钠(3)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5:2(4)根据题给信息知道焦谷氨酸钠含量受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影响,味精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另外味精的鲜味与水溶液的酸碱度有关,故选CD(5)味精的使用浓度占食品重量的0.2%~0.8%能最大程度增进食品的天然风味。
故答案为:(1)白色柱状结晶体(2)谷氨酸和氯化钠;(3)15:2;(4)CD;(5)适量加入。
【分析】理解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定义,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12.【答案】(1)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2)B;加水(或升高温度)
(3)A>B>C
【解析】【解答】(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图中P点的含义:t2℃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烧杯乙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烧杯乙中的溶质是B;为使烧杯乙中固体完全溶解可采取的方法为:加水(或升高温度);(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时,A、B的溶解度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A、B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所以0℃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故答案为:(1)t2℃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B;加水(或升高温度);(3)A>B>C。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交点含义分析
(2)根据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3)根据根据三种物质溶解度变化后的饱和情况分析
13.【答案】(1)4.4
(2)设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x 4.4g
解得:x=7.3g
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7.3%
【解析】【解答】(1)由于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方程了二氧化碳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烧杯内各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4.4g+100g﹣110g=4.4g;
(2)设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x 4.4g
解得:x=7.3g
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7.3%
【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分析,然后计算.
14.【答案】(1)Na2CO3+Ba(NO3)2=BaCO3↓+2NaNO3
(2)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减小
(3)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
(4)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解析】【解答】(1)碳酸钠和硝酸钡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NO3)2=BaCO3↓+2NaNO3;
(2)由上述分析可知,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从C到D液体的酸性增强,液体的pH减小;
(3)由上述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钾;
(4)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碳酸钠、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钡(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过量的)。
【分析】(1)根据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碳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2)根据固体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3)根据几种物质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
15.【答案】(1)锥形瓶;集气瓶
(2)A;或;有连续均匀的气泡
(3)B;或;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满
(4)或;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
(5)④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a为锥形瓶,仪器b为集气瓶。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应选固体加热装置A;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需要等到导管口出现连续且均匀的气泡时再开始收集。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选固液常温装置,若向获得平稳的气流,装置B可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则发生装置选B;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若用E装置收集,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应从c口通入氧气,则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口,木条复燃,则说明已验满。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发生装置C与装置B相比,该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收集二氧化碳常用F装置。
(5)由于方法①③都需要加热,方法②需要通电,而反应④在常温下就可反应,
故答案为:④。
【分析】(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固加热性反应,选择反应装置;
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根据反应的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反应装置。
根据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根据用E装置收集氧气,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4)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发生装置C与装置B特点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选择收集二氧化碳装置。
(5)根据题目中制取方法,是否节能、操作是否方便分析。
16.【答案】(1)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2)硫酸;硫酸钠、碳酸钠
(3)溶液仍然红色(有白色沉淀生成)
(4)钠离子、硝酸根离子
(5)实验现象;不发生反应
【解析】【解答】(1)[猜想与假设]根据题意可知硫酸钠一定存在,可能存在的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当猜想一:硫酸钠、碳酸钠,猜想三:硫酸钠,猜想四:硫酸钠、硫酸,可推知猜想二是: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2)[交流讨论]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证明废液显碱性,所以废液中一定不含硫酸,继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观察到溶液A中产生气泡,证明一定含有碳酸钠,故废液中一定不含硫酸,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所以猜想一正确;
(3)[探究实验2]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证明废液显碱性,所以废液中一定不含硫酸,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继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有碳酸钠或硫酸钠;所以第一小组的结论错误的;
(4)[继续实验]将溶液A和溶液B倒入同一个烧杯,观察到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硫酸钡,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会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过滤后,所以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硝酸钠,硝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
(5)[总结规律]通过上述探究活动同学们获得的启示是:探究固体或溶质成分时主要是依据各物质性质的不同,设计实验,选取合适的药品,通过实验现象来加以判断的;同时还可以归纳出,在分析两种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成分时,不发生反应的离子是一定存在的。
【分析】(1)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2)酸性溶液不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3)硝酸钡与硫酸钠、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或者碳酸钡沉淀。
(4)硝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硝酸钠能溶于水。
(5)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17.【答案】(1)10
(2)10.6%
【解析】【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则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

(2)设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x
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g,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6%。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生成沉淀的质量,利用沉淀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届高考化学《有机化学》大题专练13(含解析)

下一篇:2023届高考化学《有机化学》大题专练2(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