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中考化学复习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模拟试卷(河北卷)
一、单选题
1.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足够的营养显得尤为重要。则关于下列饮食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维生素和水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 ②豆浆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③锌、硒等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应大量服用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④骨头汤中含有钙元素,青少年可经常食用以防患佝偻病
⑤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单质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⑤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药品
B.闻气体气味
C.加热液体
D.量取液体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状态下,氧气都是无色的
B.在空气的成分中,氧气质量分数为21%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为燃料
D.氮气不如氧气化学性质活泼
4.甲和乙反应可制备燃料丙,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C.甲、丙是有机物,乙是氧化物
D.甲、丙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B.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C.氨水挥发——分子在不断运动
D.蜡烛在纯氧中燃烧更旺盛——单位体积内氧分子个数越多,反应越剧烈
6.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表示反应可以一步实现(反应条件已省略),下表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CuCl2 Cu CuO
B CO2 Na2CO3 CaCO3
C CaO Ca(OH)2 CaCl2
D Fe Fe2(SO4)3 Fe(OH)3
A.A B.B C.C D.D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呈碱性
B.2.3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等质量的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
D.足量的镁和锌分别与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8.下列对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中,有错误的是(  )
A.认识元素 人类生产和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铝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钙 B.生活常识 防止铁栏杆生锈——刷油漆 软化硬水——煮沸 锅里的油着火——盖上锅盖
C.先后顺序的认识 燃气泄漏——先开排气扇,再关闭阀门 制取气体——先加药品,再查气密性 掏沼气池——先做灯火实验,再进入 D.环保与物质利用 防止水污染——使用无磷洗衣粉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乙醇汽油 减缓温室效应——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A.A B.B C.C D.D
9.《天工开物》记载的以竹子为原料的古法制纸工艺中,包含了以下四个步骤,其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步骤是(  )
A.斩竹浸泡 B.煮碱成浆 C.捞浆制膜 D.膜干得纸
10.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书馆着火能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B.深夜家中煤气泄漏要先开灯寻找漏气源
C.进入干涸的深井,要先用手电筒做灯火实验
D.严禁在加油站、煤气站等处吸烟和拨打移动电话
11.小明设计了下图装置探究“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色,则物质N是()
A.浓氨水 B.浓硫酸 C.生石灰 D.浓盐酸
1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
A.用试管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B.用量筒做反应容器
C.用温度计搅拌液体 D.用烧杯盛固体直接加热
13.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 B.空气、二氧化硫、液态氧
C.稀有气体、水银、铜 D.冰水共存物、食盐水、氢气
14.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微粒在不断运动
B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 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O2比较活泼 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A.A B.B C.C D.D
二、计算题
15.环境、健康、材料和能源等都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2)人们吃进的米饭在消化系统中,经各种酶的催化作用最终变为   ,被人体所吸收,为人体提供能量。
(3)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所造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关键物质是二氧化氮,请写出二氧化氮的化学式并标注出氮元素的化合价   。
16.小明同学取14%的硫酸溶液70g于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慢慢加入10g氧化铜粉末并不断搅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氧化铜粉末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求:
(1)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氧化铜的质量为   g;
(2)配制14%的硫酸溶液70g,需要98%的硫酸溶液   g;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三、填空题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2)挤压左滴管后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如在燃烧管中仅加入镁条,挤压右滴管并引燃,反应现象是    。再挤压左滴管 后,镁条继续燃烧。请通过这一现象谈谈你对燃烧条件或灭火方法的新认识    。
18.氟化钠是某些牙膏的添加剂,能有效预防龋齿。
(1)如图Ⅰ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关信息,则氟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如图Ⅱ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获取的一条信息是   。
(2)氟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氟离子,钠离子与氟离子结合成氟化钠。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钠单质    ;②氟离子    ; ③氟化钠    。
(3)氟化钠是由氟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氟元素与钠元素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
(4)下列关于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过量补钙以预防骨质疏松
b. 食用合格“碘盐”,可预防某种甲状腺疾病
c. 缺少铁元素不会引起缺贫血
d.为防止龋齿,应在牙膏中添加大量的氟元素
19.某同学进行下图实验,充分反应后,将试管①②内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中混合,再次充分反应后过滤,结果得到滤渣A和无色滤液B。
(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   。
(2)无色滤液B中含有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3)设计实验探究滤渣A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渣A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银、铜、铁、铝四种金属中,只有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提出猜想】滤渣A的成分为:
猜想一:银、铜 猜想二:银、铜、铁 猜想三:银、铜、铁、   .
【分析思考】猜想一   (填“是”或“否”)合理,理由是   .
【进行实验】区两份滤渣A样品进行以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样品 加入试剂 实验现象
第一份样品 足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   
第二份样品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b
【做出判断】①如果现象b为“产生气泡,固体部分溶解”,则猜想   成立;
②如果现象b为“   ”,则猜想   成立;
20.物质A、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D、E对维持自然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A、B为黑色固体,.C是红色金属单质,H为气体。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
(2)反应①②③④⑤中属于置换反应的为   (填序号)。
(3)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4)C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
21.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两支相同的木条,将其中一支的一端浸入酒精中约10秒,将另一支的一端浸入水中约10秒,然后将两支木条的浸入端分别靠近酒精灯火焰片刻.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的燃烧与    的关系.
(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g固体碘,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酒精,振荡,观察现象.据此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
(3)用图A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本实验中,放置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是    .
(4)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B所示.曲线上a点所表示的意义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①维生素和水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①符合题意;
②豆浆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②符合题意;
③锌、硒等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不应大量服用,应适量服用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大量服用有可能引起中毒,③不符合题意;
④骨头汤中含有钙元素,青少年可经常食用以防患佝偻病,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④符合题意;
⑤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的碘盐,不应添加大量的碘单质,碘单质有毒,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营养素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解答
2.【答案】A
【解析】【解答】A.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要略微倾斜,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B. 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 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造成烫伤。
D、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液态氧是淡蓝色的,故A说法不正确;
B、在空气的成分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1%,故B说法不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为助燃剂,不能作燃料,故C说法不正确;
D、氮气不如氧气化学性质活泼,氮气性质稳定,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A、根据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H2O═C2H6O,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说法正确;
B、由微观示意图看出,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而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B说法错误;
C、根据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甲和丙物质是有机物,乙物质是氧化物;故C说法正确;
D、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与氧气充分反应,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故D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B.
【分析】由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判断分子构成,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利用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完成对所得结论的评价.
5.【答案】B
【解析】【解答】A. 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用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不能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氨水挥发,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氨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蜡烛在纯氧中燃烧更旺盛,是因为单位体积内氧分子个数越多,氧气的浓度越大,氧气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分析。
B、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
C、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分析。
D、单位体积内氧分子个数越多,氧气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
6.【答案】A
【解析】【解答】A、和铁发生置换反应可以生成,和氧气反应生成,和碳等还原剂反应生成,和盐酸反应生成,A都可以一步实现转化,符合题意;
B、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和氯化钙或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但是无法生成,B无法都实现一步转化,不符合题意;
C、和水反应生成,和盐酸等反应生成,但无法生成,C无法都实现一步转化,不符合题意;
D、Fe在初中阶段无法转化成,故D无法都实现一步转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B.碳酸钙无法转化为碳酸钠;
C.氯化钙无法转化为氢氧化钙;
D.铁不能直接转化为硫酸铁。
7.【答案】B
【解析】【解答】A、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中,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相等.反应中消耗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关系如下:H2SO4+2NaOH=Na2SO4+2H2O
   98   80
可以看出98份质量的硫酸与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等质量的硫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故正确;
B、先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确定: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来确定氧元素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中碳的质量为:4.4g× ×100%=1.2g;水中氢的质量为:2.7g× ×100%=0.3g;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之和为1.2g+0.3g=1.5g;
由于1.5g<2.3g,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且含有氧的质量为2.3g﹣1.5g=0.8g.故可判断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C、H、O元素,故错误;
C、设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质量为1,则有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5:4,故正确;
D、足量的镁和锌分别与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盐酸被消耗,因为产生氢气的是盐酸中的氢离子,故参与反应的HCl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就相等.故正确.
答案:B.
【分析】A、根据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和氢氧化钠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B、根据二氧化碳中C的质量分数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算出二氧化碳中含有碳的质量;同理根据水中H的质量分数和水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水中含有氢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计算出该物质中含有氧的质量,据此判断、计算;C、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解答;D、根据足量的镁和锌分别与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盐酸被消耗解答.本题主要考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8.【答案】C
【解析】【解答】A、人类生产和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A不符合题意;
B、刷油漆可以防止铁栏杆生锈,可以软化硬水,锅里的油着火盖上锅盖灭火,B不符合题意;
C、燃气泄漏不能先开排气扇,C符合题意;
D、磷元素可以使水体富营养化,故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防止水污染,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可以减缓温室效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从四个方面体现了对知识的归纳,知道元素的含量,防锈的措施,硬水软化的措施、灭火的措施;知道事故的先后处理顺序,以及环保的有关知识。据此解答
9.【答案】B
【解析】【解答】斩竹浸泡、捞浆制膜 、膜干得纸这些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煮碱成浆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也就是化学反应。
10.【答案】D
【解析】【解答】A、图书馆有重要的资料,不可使用泡沫灭火器,应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不符合题意;
B、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深夜家中煤气泄漏先开灯寻找漏气源,容易因打火而引起火灾或爆炸,不符合题意;
C、手电筒不会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熄灭,不能用手电筒做灯火实验,应用火把做灯火实验,不符合题意;
D、在加油站、煤气站等处吸烟和拨打移动电话,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严禁在该场所吸烟和拨打移动电话是正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干粉灭火器: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水基型灭火器: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
11.【答案】D
【解析】【解答】A、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会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此项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没有挥发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此项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没有挥发性,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此项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使紫色石蕊变红,此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能使石蕊变红的是酸性物质,并且石蕊遇酸性物质没有接触,个酸性物质需要有挥发性;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有挥发性,浓盐酸是酸;
12.【答案】A
【解析】【解答】A、可以用试管组装气体发生装置,可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也可以用于固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使用符合题意;
B、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使用不符合题意;
C、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液体,以防损坏,应用玻璃棒,使用不符合题意;
D、烧杯加热时应垫上石棉网,一般烧杯盛放液体间接加热,使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可以用试管加热药品;
B、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C、只能用玻璃棒搅拌;
D、烧杯加热时应垫上石棉网。
13.【答案】B
【解析】【解答】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空气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硫属于化合物,液态氧属于单质,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等几种气体的总称,属于混合物,水银和铜是金属单质,不符合题意;
D、冰是水的固体,冰水共存物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化合物;食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氢气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14.【答案】C
【解析】【解答】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球内气体受热分子间间隔变大,而不是微粒大小发生改变,C解释不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5.【答案】(1)石油;甲烷
(2)葡萄糖
(3)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2)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最终变成葡萄糖,被人体所吸收,为人体提供能量。(3)二氧化氮化学式为NO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 , ,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氮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
【分析】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16.【答案】(1)8
(2)10
(3)解:设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x。
CuO + H2SO4 = CuSO4+H2O
80 98 160
8g
x
x = 16g
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6g÷78g×100% =20.5%
答: 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5%。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1)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氧化铜的质量为78g-70g=8g. (2)配制14%的硫酸溶液70g,需要98%的硫酸溶液质量为x
70g×14%=98%×x,x=10g.(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解:设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x。
CuO + H2SO4 = CuSO4+H2O
80 98 160
8g
x
= ,x=16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5%.
答∶(1)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氧化铜的质量为8g.(2)配制14%的硫酸溶液70g,需要98%的硫酸溶液是10g.⑶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分析】(1)由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这个反应可知,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的量就是氧化铜的质量
(2)利用氧化铜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可计算硫酸铜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17.【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
(2)CaCO3+2HCl=CaCl2+H2O+CO2↑
(3)双球管中产生气泡,燃烧管中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 镁条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解析】【解答】(1)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都有可燃物,都接触氧气,但是由于着火点不同,所以现象不同,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2)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挤压右滴管时,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接触,生成水和氧气,所以有气泡冒出,燃烧管中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再挤压左滴管后,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镁条继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镁条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故答案为:(1)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2)CaCO3+2HCl=CaCl2+H2O+CO2↑(3)双球管中产生气泡,燃烧管中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白色固体;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 镁条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分析】(1)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挤压右滴管时,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接触,生成水和氧气,所以有气泡冒出,燃烧管中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再挤压左滴管后,镁条继续燃烧,因此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8.【答案】(1)9;核电荷数为11(或核外电子数是11、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1等)
(2)Na;F—;NaF
(3)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4)b
【解析】【解答】(1)依据元素周期表中相关信息可知氟元素的原子序数是9;从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获得信息有核电荷数为11(或核外电子数是11、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1等);(2)由于钠的单质是金属单质,所以其化学式为Na,氟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所以其离子符号为F-,所以氟元素通常为-1价,而钠元素通常为+1价,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NaF;(3)氟元素与钠元素的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4)a、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患骨质疏松,适量补钙以预防骨质疏松,错误;
b、根据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所以食用合格“碘盐”,可预防某种甲状腺疾病,正确;
c、缺少铁元素会引起缺贫血,错误;
d、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病和氟骨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从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19.【答案】(1)Fe+2AgNO3=Fe(NO3)2+2Ag;由蓝色变无色
(2)Al(NO3)3
(3)铝;否;由无色滤液可知,铁已被置换出来;浅绿色;三;无明显现象;二
【解析】【解答】(1)试管①中为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试管②中铝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和硝酸铝,所以会看到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铝的活动性最强,所以硝酸铝不能与其他金属发生反应,无色滤液B中含有的溶质为硝酸铝;(3)【提出猜想】固体中铝也可能有剩余,所以滤渣A可能是银铜铁铝四种金属;【分析思考】因硝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反应后得到无色滤液,说明铁已被置换出来,所以固体中一定有铁;【进行实验】因固体中一定有铁,所以加入盐酸后固体会有部分溶解,产生气泡,且溶液成浅绿色;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若现象b为“产生气泡,固体部分溶解”则猜想三成立,若b没有明显现象,则说明不含铝,猜想二成立。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铜离子、亚铁离子溶液有颜色进行分析。
20.【答案】(1)CuO
(2)①③
(3)CO2+Ca(OH)2=CaCO3↓+H2O
(4)可作导线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B是CuO;(2)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故反应①②③④⑤中属于置换反应的为①③。(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4)C是铜,在日常生活中可作导线。
【分析】D、E对维持自然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D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J,则D是CO2,J是CaCO3,反应⑤是:CO2+Ca(OH)2=CaCO3↓+H2O;E是O2,A、B为黑色固体,A、E在点燃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则A是碳,B是CuO,C是红色金属单质,故C是铜,故反应①是:C+2CuO 2Cu+CO2↑。反应④是:CO2+C 2CO,F是CO,反应②是:Fe2O3+3CO 2Fe+3CO2,G是Fe,反应③是:Fe+H2SO4=FeSO4+H2↑,H为气体,则H为H2。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推断正确。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分析】物质推断题的关键在于找到题干中的突破口。本题突破口在于(1) D、E对维持自然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则D、E应该是CO2、O2、H2O中的两种种;(2)C是红色金属单质,则C是Cu;(3) A、B为黑色固体 ,则A、B可能为炭粉、MnO2、CuO、Fe粉、Fe3O4中的两种,且A、B在高温下能生成Cu和D,则说明C为Cu,D为CO2,A、B应是炭粉 和CuO。以此为突破口,再根据转化关系推出其他物质。
21.【答案】(1)物质是否具有可燃性
(2)溶剂的种类
(3)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4)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
【解析】【解答】(1)浸有酒精的木条燃烧而浸有水的木条没有燃烧,说明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故填:物质是否具有可燃性;
(2)相同质量的碘,放入等体积的水和酒精中,在水中不溶解而在酒精中溶解,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故填:溶剂的种类;
(3)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4)a点的pH=7,说明溶液呈中性,也就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故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
【分析】(1)了解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即物质具有可燃性、有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在试验中会根据现象写结论.本题可迎刃而解;
(2)根据实验中,溶质相同而溶剂不同来分析;
(3)根据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来分析;
(4)根据a点的pH来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综合测试题5(含解析)

下一篇: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综合测试题4(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