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地区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燃料及其利用
一、单选题
1.(2023·广西贵港·统考三模)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炒菜时油锅起火,可以迅速用锅盖盖灭,防止火灾发生
B.可以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防止火势蔓延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可以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D.家中天然气泄漏时,应该迅速打开排气扇排净可燃性气体
2.(2023·广西南宁·统考二模)下列有关用火与安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燃气泄漏时点火检验
B.用煤炭取暖时紧闭门窗
C.高层楼房着火,乘坐电梯逃离
D.火灾逃生时,蹲下靠近地面撤离着火区域
3.(2023·广西防城港·二模)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室内起火时,不能打开门窗通风
B.室内天然气泄漏后,必须先关闭阀门
C.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当燃气灶出现黄色火焰,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时,应该增大灶具进风口
4.(2023·广西梧州·统考一模)下列有关燃烧、灭火与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降低着火点 B.家用电器起火,立即用水扑灭
C.加油站、矿井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D.高楼起火可以乘电梯逃生
5.(2023·广西崇左·统考一模)下列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正确的是
A.屋内着火时,应立即打开房门,开窗通风
B.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换气扇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山洞时,应先做灯火试验
D.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着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6.(2023·广西贵港·统考一模)在工业上,通过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提高燃料利用率,下列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中与其他有别的是
A.工厂炼钢时常充入氧气 B.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C.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
7.(2023·广西桂林·统考一模)2022年我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夜间发现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遭遇火灾时,尽量贴近地面弯腰撤离
8.(2023·广西贵港·统考三模)2022 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有关能源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B.火力发电厂需进行燃煤脱硫处理
C.防治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SO2、CO、NO2等
9.(2023·广西贵港·统考一模)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骑共享单车出行 B.垃圾分类处理
C.参与植树造林 D.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10.(2023·广西南宁·统考一模)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容易引起酸雨的是
A.SO2 B.CO2 C.N2 D.CO
11.(2023·广西贵港·统考一模)已知白磷的着火点约为40℃,红磷的着火点约为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水浴加热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于水浴加热
C.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D.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着火点未必燃烧
12.(2023·广西桂林·统考一模)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B.现象③说明物质不可能在水中燃烧
C.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现象②③说明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都高于80°C
13.(2023·广西玉林·统考一模)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两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a处的白磷会燃烧,c处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B.b处的红磷不会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外界空气进入Y形试管而影响实验
D.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源和隔绝空气
二、填空题
14.(2023·广西防城港·二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2)汽车燃料所用的乙醇汽油是将乙醇与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在密闭容器中,将少量乙醇(C2H5OH)置于一定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质X,现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X
反应前的质量/g 46 88 0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8 44 54 y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表中y的值为______。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确定未知物X中所含元素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15.(2023·广西梧州·统考一模)近年来,我国科技力量日益强大。
(1)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祝融号”火星车开始火星表面的巡视探测,“祝融号”上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该电池将______转化为电能。(CH3)3Ga和AsH3在700℃的条件下反应,可制得砷化镓并生成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6.(2023·广西梧州·统考一模)环境与化学关系非常密切。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雾霾天气导致呼吸系统病人增多,是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______(填字母序号)。
A.CO2 B.CO C.NO D.可吸入颗粒物
(2)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天然气和______等。煤燃烧产生的______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用天然气作燃料可以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产生,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美丽的蓝色天空。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焚烧落叶和垃圾 B.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
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D.工业废气任意排放
17.(2023·广西玉林·统考一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分别取1kg天然气和煤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1所示,图中更清洁的燃料是______。
(2)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火炬“飞扬”以液氢为燃料,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是______(填一条即可)。
(3)古诗“投泥泼水愈光明”中隐含的化学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炭与水蒸气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画出方框丁中微粒结构的图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8.(2023·广西柳州·统考模拟预测)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______。
(2)食品包装内填充氮气可延长食品保质期,是因为______。
(3)气体比液体容易压缩,从微观角度解释,主要是因为______。
(4)H2O和H2O2都是含氢元素的氧化物,因为______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5)氢气被称为最清洁的能源,是因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流程题
19.(2023·广西钦州·统考一模)钛(Ti)被称为“航空金属”。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化学式为FeTiO3)制备钛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
(1)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钛厂在“氯化”过程中,利用了焦炭的_______性。
(3)由TiCl4制备T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该反应在氩气(Ar)氛围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
(4)如该流程图所示,将钛厂、氯碱厂和甲醇(CH3OH)厂组成产业链的好处是_____(写一点)。
四、实验题
20.(2023·广西南宁·统考一模)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用B装置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用E装置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5)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6)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请将集气瓶内的导管补画完整。
(7)如图G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
五、科普阅读题
21.(2023·广西钦州·统考一模)阅读下列科普知识,回答问题。
火柴是人们日常取火工具之一、17世纪人们发现了白磷,并发明了“摩擦火柴”(如图一),但白磷极易自燃,且有剧毒;1845年奥地利化学家施勒特尔发现了红磷(无毒),因红磷在240℃能转变成白磷继续燃烧,从而发明了“安全火柴”(如图二),只需将火柴头快速从火柴盒侧面划过,便可引燃火柴杆,且保存和使用比“摩擦火柴”更加方便和安全。
(1)红磷转化成白磷的过程属于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已知白磷的一个分子由4个磷原子构成的,则白磷的化学式为_______。
(3)安全火柴刚刚划着时,燃烧比正常燃烧时更剧烈,是因为火柴头的物质摩擦产生的热量并反应生成了氧气,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
(4)从燃烧的角度,火柴梗属于“燃烧条件”中的_______。
(5)用嘴吹灭燃着的火柴,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炒菜时油锅起火,可以迅速用锅盖盖灭,隔离可燃物与空中氧气,防止火灾发生,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可以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达到清楚可燃物的目的,以防止火势蔓延,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可以迅速用湿抹布扑盖,隔绝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从而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发现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应立即切断气源,迅速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打开排风扇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A、燃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燃气泄漏时,不能点火检验,不符合题意;
B、用煤炭取暖时,紧闭门窗,会导致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不符合题意;
C、高层楼房着火,可能会断电,乘坐电梯逃离,会引发更大的危险,不符合题意;
D、火灾逃生时,蹲下靠近地面撤离着火区域,因为二氧化碳受热后密度变小,高处二氧化碳含量高,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A、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通,从而使燃烧更旺,该选项说法正确;
B、天然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然后打开门窗,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防止发生爆炸,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用水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该选项说法错误;
D、当燃气灶出现黄色火焰,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时,说明燃料没有充分燃烧,应该增大灶具进风口,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其充分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C
【详解】A、用水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物质的着火点不能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水能导电,家用电器起火时,不能用水灭火,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加油站、矿井等场所周围空气中可燃物含量较高,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则要严禁烟火,该选项说法正确;
D、高楼起火时不能乘电梯逃生,因为高楼起火,可能会断电,乘坐电梯会引发更大的危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5.C
【详解】A、屋内着火时,若打开房门、开窗通风,会加速空气的流通,使火势更旺,该选项处理不正确;
B、煤气泄漏时,打开换气扇可能会产生电火花,从而引起爆炸,该选项处理不正确;
C、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山洞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进入之前应先做灯火试验,该选项处理正确;
D、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着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器扑灭,以免损坏仪器,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该选项处理不正确。
故选C。
6.C
【详解】A、工厂炼钢时充入氧气,是通过增大氧气的浓度,来提高燃料利用率,使反应充分,符合题意;
B、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的供给量,来提高燃料利用率,使反应充分,符合题意;
C、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来提高燃料利用率,使反应充分,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造成反应物之间是否反应,与提高燃料利用率不同,符合题意;
故选C。
7.D
【分析】A、根据电器着火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氧气有助燃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火灾的正确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用水浇灭容易导致触电,故A选项做法不正确;
B、煤气是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夜间发现燃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应先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故B选项做法不正确;
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C选项做法不正确;
D、气体受热密度变小,遭遇火灾时,有毒害的热气流上升,尽量贴近地面弯腰撤离,可防止中毒,故D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D。
【点睛】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对于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正确解答本题有着重要意义。
8.C
【详解】A、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有助于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火力发电厂需进行燃煤脱硫处理,会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燃料,目前还不能做到禁止使用,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SO2、CO、NO2等,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详解】A、骑共享单车出行能够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减缓空气污染,选项正确;
B、垃圾分类处理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减缓环境污染,选项正确;
C、参与植树造林能够增强植物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与烟尘的能力,能够减缓空气污染,选项正确;
D、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会耗费电能,造成资源浪费,选项错误;
故选D。
10.A
【详解】大气中SO2含量增多,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会形成硫酸,造成酸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气,不是造成酸雨的物质。
故选A。
11.B
【详解】A.①试管中充满氮气,②③试管中注入足量的氧气,且升温至60℃,白磷达到了着火点,而红磷没有,则只有②中的白磷燃烧,正确;
B.若继续水浴升温,由于水浴加热温度不能超过100℃,而③中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故水浴升温,③中红磷不会燃烧,错误;
C.刚开始时试管中为氮气,三个试管都不燃烧,但注入氧气后,试管②中白磷燃烧,对比注入前后②中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对比注入氧气后的②③中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正确;
D.①②中均为白磷,温度均达到了着火点以上,但①没有与氧气接触,则不会燃烧,对比说明可燃物达着火点未必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A、实验中现象②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红磷属于可燃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实验中现象③不能说明物质不可能在水中燃烧,因为此时水中没有氧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①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③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③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水中的白磷无法和氧气接触的缘故,而不能说明着火点高于80°C,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3.C
【详解】A、a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c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隔绝氧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B、b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不符合题意;
C、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D、a处白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此时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a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此时热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1) 石油 CH4 +2O2CO2+ 2H2O
(2) 28 C:O= 3:4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反应为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方程式为:CH4 +2O2CO2+ 2H2O。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故46+88=8+44+54+y,y=28;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看出,乙醇和氧气为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和X为生成物,乙醇消耗了46g,故乙醇的化学计量数==1,氧气消耗了88g-8g=80g,故氧气的化学计量数==2.5,二氧化碳生成了44g,故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1,水生成了54g,故水的化学计量数==3,故方程式中4种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2:6,故方程式为:2C2H5OH+5O22CO2+6H2O+a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0个氧原子,故X要提供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应为2个一氧化碳分子,故X物质为一氧化碳,故X中所含元素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
15.(1)
(2) 化学能
【详解】(1)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乙酸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祝融号”上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该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所以是(CH3)3Ga和AsH3在70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砷化镓和甲烷,化学方程式为:。
16.(1)D
(2) 石油 SO2/二氧化硫
(3)AD
【详解】(1)A、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氮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会导致酸雨,不符合题意;
D、可吸入颗粒物增多,会导致雾霾,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符合题意;
故选D;
(2)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煤中含硫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溶于水形成亚硫酸,导致酸雨;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焚烧落叶和垃圾,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B、积极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气任意排放,会导致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故选AD。
17.(1)天然气
(2)在制造、贮存和运输等方面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没有完全突破
(3) H2O+CH2+CO
【详解】(1)如图所示,二氧化硫是污染物,而天然气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比煤少,因此更清洁的燃料是天然气;
(2)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是在制造、贮存和运输等方面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没有完全突破
(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改变,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而反应后只有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因此还差两个氢原子,故填: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1)加速悬浮物的沉降
(2)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3)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比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更大
(4)分子构成不同
(5)
【详解】(1)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故填:加速悬浮物的沉降;
(2)食品包装内填充氮气可延长食品保质期,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3)气体比液体容易压缩,从微观角度解释,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比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更大;
(4)水和过氧化氢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5)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故氢气被称为最清洁的能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1)+4价
(2)还原
(3) 防止高温下Mg、Ti跟空气中的O2、CO2等反应
(4)综合利用资源/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节约成本等
【详解】(1)钛酸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2)+x+(-2)×3=0,x=+4,故填+4价。
(2)由图可知,焦炭参加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得到的氧,表现了焦炭的还原性,故填还原。
(3)由图可知,由TiCl4制备Ti的反应是镁和四氯化钛在氩气作保护气和温度为80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金属钛,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Mg+TiCl4 2MgCl2+Ti;
氩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该流程中,反应在氩气(Ar)氛围中进行能够防止高温下Mg、Ti跟空气中的O2、CO2等反应,起保护作用,故填防止高温下Mg、Ti跟空气中的O2、CO2等反应。
(4)将钛厂、氯碱厂和甲醇厂组成产业链,能够综合利用资源,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节约成本,故填综合利用资源或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或节约成本等。
20.(1)酒精灯
(2)AD/DA
(3)
(4)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或导气管口一有气泡立即收集
(5)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6)
(7)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发生装置可用固、液混合不加热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D;
(3)B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由于试管口没有棉花,制氧气所用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化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用B装置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4)用E装置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有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集气瓶中有空气)或导气管口一有气泡立即收集(收集到开始排出的空气导致气体不纯);
(5)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原因是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6)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应从短管通入,集气瓶内的导管补画完整如图:;
(7)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如图G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21.(1)化学
(2)P4
(3)
(4)可燃物
(5)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详解】(1)红磷和白磷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红磷转化成白磷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已知白磷的一个分子由4个磷原子构成的,则白磷的化学式为P4;
(3)火柴头中含氯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从燃烧的角度,火柴梗具有可燃性,火柴梗属于“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
(5)用嘴吹灭燃着的火柴,其灭火原理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