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冲关:压轴10 化学实验-备战2023高考化学压轴题攻关专练(通用版)(教师版+学生版)


压轴冲关:压轴10 化学实验
【高考命题】
化学实验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通过近几年的高考实验研究发现,以物质的制备流程、物质的性质探究为载体,考查化学实验的设计及评价能力已成为高考实验的首选。近年高考综合实验试题往往是在教材实验、演示实验或考生已有实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设新情镜,提出新问题,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对实验过程的评价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题干给予的新信息,预测实验现象等。(2)药品使用创新、仪器功能拓展、实验操作改变创新和实验操作新途径开辟等。(3)面对新情境,能够正确提取并处理信息(准确提炼规律、严密推理分析、做出合理解释等)。(4)面对新问题,能够全面深入思考,合理优化结构,准确深刻评价等。
【增分攻略】
1.解答分析型实验题的思维模型
2.“五查法”速解装置图评价题
(1)查实验装置中的仪器使用和连接是否正确;
(2)查所用反应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
(3)查气体收集方法是否正确;
(4)查尾气吸收装置、安全装置是否正确;
(5)查实验目的与相应操作是否相符,现象、结论是否统一。
3.物质制备与提纯的思维流程
4.物质制备思维流程
5.九字诀”突破离子检验问题
(1)一注意
注意离子检验所要求的环境,如酸碱性;一定要注意避免离子间的相互干扰,如检验CO时,HCO、SO、HSO可能会产生干扰;尽可能选择特征反应以减少干扰,如检验Fe3+常选用KSCN溶液等。
(2)三原则
物质检验的三个原则,即一看(颜色、状态)、二嗅(气味)、三实验(加试剂)。
(3)四方法
根据实验时生成物所表现的现象不同,检验离子的方法如下:①生成气体,如NH、CO的检验;②生成沉淀,如Cl-、SO的检验;③显现特殊颜色,如Fe3+的检验;④焰色反应,检验金属单质或金属离子。
6.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7.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巧审题,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境(或题中所给实
验目的),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
(2)想过程,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由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操作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3)看准图,分析各实验装置的作用。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实验中的作用。
(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或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在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功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等。
【限时特训】
1.(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及操作正确的是
A.装置甲气体干燥 B.装置乙固液分离 C.装置丙Cl2制备 D.装置丁pH测试
【答案】A
【解析】A.由图可知,装置甲可用于干燥反应生成的氢气,故A正确;
B.由图可知,装置乙固液分离的过滤操作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B错误;
C.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备氯气,由图可知,装置丙中缺少酒精灯加热,不能用于制备氯气,故C错误;
D.测定溶液pH时,应将溶液滴在pH试纸中央,不能插入溶液中,则装置丁不能用于pH测试,故D错误;
故选A。
2.(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或现象错误的是
A.滴入酚酞溶液 B.吸氧腐蚀 C.钠的燃烧 D.石蜡油的热分解
【答案】C
【解析】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会因水解而使溶液显碱性,碳酸钠的碱性强于碳酸氢钠,滴入酚酞溶液后,碳酸钠溶液呈现红色,碳酸氢钠的溶液呈现浅红色,A正确;
B.食盐水为中性,铁钉发生吸氧腐蚀,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导管口形成一段水柱,B正确;
C.钠燃烧温度在400℃以上,玻璃表面皿不耐高温,故钠燃烧通常载体为坩埚或者燃烧匙,C错误;
D.石蜡油发生热分解,产生不饱和烃,不饱和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试管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正确;
故答案选C。
3.(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酸碱中和滴定的同时,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的温度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量取同体积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对比现象
C 判断反应后是否沉淀完全 将溶液与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1滴溶液
D 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答案】C
【解析】A.酸碱中和滴定操作中没有很好的保温措施,热量损失较多,不能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A错误;
B.和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根据现象进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B错误;
C.将溶液与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1滴溶液,若有浑浊产生,则说明没有沉淀完全,反之,则沉淀完全,C正确;
D.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应检验是否有淀粉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存在,可选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碘水是用来检验淀粉的试剂,可用于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D错误。
故答案选C。
4.(2022.1·浙江卷)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有不正确的是( )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硫酸厂周边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 用注射器多次抽取空气,慢慢注入盛有酸性KMnO4稀溶液的同一试管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硫
B 鉴定某涂改液中是否存在含氯化合物 取涂改液与K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取上层清液,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涂改液中存在含氯化合物
C 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甘油 将适量牙膏样品与蒸馏水混合,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加入新制的Cu(OH)2,振荡,观察现象 溶液出现绛蓝色,说明牙膏中含有甘油
D 鉴别食盐与亚硝酸钠 各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分别滴加含淀粉的KI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变蓝色的为亚硝酸钠;溶液不变蓝的为食盐
【答案】D
【解析】A项,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酸性KMnO4稀溶液具有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色的Mn2+,若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硫,A正确;B项,涂改液与KOH溶液混合加热可得KCl于溶液中,取上层清液,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氯元素存在,B正确;C项,甘油能够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绛蓝色溶液,所以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甘油,C正确;D项,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滴加含淀粉的酸性KI溶液,生成了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I-+4H+═2NO+I2+2H2O,该实验没有酸化,D错误;故选D。
5.(2021·福建卷)利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比较Zn与Cu的金属性强弱 除去Cl2中的HCl并干燥 制取乙酸乙酯(必要时可加沸石) 实验室制取氯气
【答案】D
【解析】A项,该装置中,若Zn比Cu活泼,则总反应为Zn与硫酸的反应,此时Zn为负极,Cu为正极;若Cu比Zn活泼,则总反应为Cu与硫酸锌的反应,此时Cu为负极,Zn为正极,所以可以比较Zn与Cu的金属性强弱,A正确;B项,稀硫酸中含有大量氢离子,可以抑制氯气的溶解,而稀硫酸中的水可以吸收HCl,洗气后再用浓硫酸干燥,B正确;C项,乙酸、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制取乙酸乙酯,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同时吸收乙酸和乙醇,便于分液分离得到乙酸乙酯,沸石可以防止暴沸,C正确;D项,制取氯气应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稀盐酸不与二氧化锰反应,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
6.下列实验仪器或装置的选择正确的是( )
配制50.00mL0.1000mol.L-1Na2CO3溶液 除去Cl2中的HCl 蒸馏用冷凝管 盛装Na2SiO3溶液的试剂瓶
A B C D
【答案】B
【解析】A项,配制50.00mL0.1000mol.L-1Na2CO3溶液需要用容量瓶,不能使用量筒配置溶液,故A错误;B项,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使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气体,根据氯气在水中的反应:Cl2+H2OH++Cl-+HClO,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使氯气溶于水的平衡逆向移动,降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洗气瓶长进短出,利于除杂,故B正确;C项,蒸馏要使用直形冷凝管,接水口下口进上口出,球形冷凝管一般作反应装置,故C错误;D项,硅酸钠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是一种矿物胶,能将玻璃塞与试剂瓶的瓶口粘在一起,盛装Na2SiO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使用玻璃塞,应使用橡胶塞,故D错误。故选B。
7.用如图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a、b表示加入的试剂),能实现的是( )
选项 气体 a b
A H2S 稀H2SO4 FeS
B O2 H2O2溶液 MnO2
C NO2 浓HNO3 铁片
D NH3 浓氨水 CaO
【答案】B
【解析】A项,H2S与浓硫酸反应,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A错误;B项,发生反应2H2O22H2O+O2,浓硫酸干燥氧气,故B正确;C项,铁片和浓硝酸常温下发生钝化,故不能制取二氧化氮气体,故C错误;D项,氨气与浓硫酸反应,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D错误;故选B。
8.一次性鉴别等浓度的KNO3、NH4Cl、Na2CO3三种溶液,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测定 B.焰色试验
C.滴加AlCl3溶液 D.滴加饱和Ca(OH)2溶液,微热
【答案】C
【解析】A项,KNO3溶液显中性,NH4Cl溶液显酸性,Na2CO3溶液显碱性,故可以用测定pH的方法鉴别,故A正确;B项,KNO3的焰色试验中现象为透过蓝色钴玻璃为紫色,NH4Cl的焰色试验中无现象,Na2CO3的焰色试验中现象为黄色,故可以用焰色试验的方法鉴别,故B正确;C项,KNO3、NH4Cl、Na2CO3中只有Na2CO3能与AlCl3反应有现象,故KNO3和NH4Cl不能鉴别,故C错误;D项,2 NH4Cl + Ca(OH)2CaCl2+2NH3+2H2O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Na2CO3+Ca(OH)2=CaCO3+2NaOH有白色沉淀产生,而KNO3不反应无现象,故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C。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纸层析法分离Fe3+和Cu2+,将滤纸上的试样点完全浸入展开剂可提高分离效果
B.将CoCl2·6H2O晶体溶于95%乙醇,加水稀释,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转变为粉红色
C.乙酰水杨酸粗产品中加入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聚合物杂质
D.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高锰酸钾)及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可能引起爆炸
【答案】A
【解析】A项,用纸层析法分离Fe3+和Cu2+时,滤纸上的试样点不能浸入展开剂中,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会溶解在展开剂中无法分离,A错误;B项,CoCl2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Co(H2O)6]2+(粉红色)+4Cl-[CoCl4]2-(蓝色)+6H2O,95%乙醇中水很少,CoCl2·6H2O晶体溶于95%乙醇得到的溶液中主要含[CoCl4]2-,溶液呈蓝色,加水稀释,平衡逆向移动,得到主要含[Co(H2O)6]2+的粉红色溶液,B正确;C项,用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结构简式为)、同时生成副产物聚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结构中含羧基和酯基,向其粗产品中加入足量NaHCO3溶液,乙酰水杨酸转化成可溶于水的乙酰水杨酸钠,聚水杨酸难溶于水,过滤后可除去聚合物杂质,向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盐酸可将乙酰水杨酸钠转化为乙酰水杨酸,C正确;D项,KClO3、KMnO4等强氧化剂及其混合物研磨时会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引起爆炸,D正确;故选A。
10.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氧化性:Cl2>Br2>I2
B 在火焰上灼烧搅拌过某无色溶液的玻璃棒 火焰出现黄色 溶液中含Na元素
C 用pH计测定pH:①NaH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 pH:①>② H2CO3酸性弱于CH3COOH
D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 木条复燃 反应生成了O2
【答案】D
【解析】A项,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说明反应产生I2,发生反应:2KI+Cl2=2KCl+I2,证明氧化性:Cl2>I2,Br2>I2,但不能比较Br2与Cl2的氧化性强弱,A错误;B项,玻璃中含有Na元素,因此灼烧时使火焰呈黄色,不能证明溶液中含Na元素,B错误;C项,应该采用对照方法进行实验,但两种溶液的浓度未知,盐的种类也不同,因此不能通过测定溶液的pH来判断H2CO3、CH3COOH的酸性强弱,C错误;D项,氧气有助燃性,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可以证明Na2O2与水反应产生了O2,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11.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 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B 向盛有少量Mg(OH)2沉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饱和NH4Cl溶液,振荡 白色沉淀溶解
C 向盛有3.0mL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人一小块金属钠 有气泡产生
D 向盛有2.0mL甲苯的试管中加人3滴酸性KMnO4,溶液,用力振荡 紫色不变
【答案】D
【解析】氢氧化铁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A项正确;饱和氯化铵溶液呈酸性,NH4++H2ONH3·H2O+H,Mg(OH)2+2H=Mg2++H2O,B项正确;乙醇中羟基上活泼氢与钠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2,2CH3CH2OH+2Na→2CH3CH2ONa+H2↑,钠的密度小于乙醇,可观察到乙醇中产生气泡,C项正确;甲苯中苯环使甲基上氢变活泼,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D项错误。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苯与液溴制备溴苯的实验中,溴苯提纯步骤:水洗、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水洗、用干燥剂干燥、蒸馏
B.蒸馏实验时,若温度计水银球高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则收集到的馏分沸点偏低
C.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外加电流的阳极保护法都可以用来保护金属
D.向铜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水,可以判断有无铜离子生成
【答案】A
【解析】A项,粗溴苯中含有溴、水及溶于水的 HBr,选用水洗可除去水溶性杂质,如 HBr 、然后用10%NaOH溶液洗、可把溴转化成水溶性的 NaBrO 和 NaBr ,再用水洗一次可以除去残余的 NaOH ,接着用干燥剂除去水,最后蒸馏得到纯溴苯,故A正确;B项,蒸馏实验时,若温度计水银球高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则收集到的馏分沸点偏高,故B错;C项,在原电池中正极被保护,负极被腐蚀,故利用原电池原理的防护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在电解池中阴极被保护,阳极被腐蚀,故利用电解池原理的防护方法为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故C错误;D项,硫酸铜在水溶液中呈蓝色,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浓硫酸,加入水后可能产生暴沸现象,正确的操作为应将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混合物缓缓的倒入水中,故D错;故选A。
1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5mL0.1mol L-1KI溶液,加入1mL0.1mol L-1FeCl3溶液,萃取分离出碘单质后,向溶液中滴加5~6滴15%KSCN溶液变红,说明Fe3+并未完全转化为Fe2+
B.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并加热4~5min得到水解液,冷却后加入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未观察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C.氯气和甲烷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瓶壁上有油状液滴附着
D.实验时不慎受溴腐蚀致伤应先用苯或甘油洗伤口,再用水洗
【答案】B
【解析】A项,结合5mL 0.1mol/LKI溶液和1mL 0.1mol/LFeCl3溶液知n(KI)=5×10-4mol,n(FeCl3)=1×10-4mol,又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根据化学计量数得:若反应完全发生,Fe3+反应完,但萃取分液后,向水层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Fe3+,说明Fe3+并未完全转化为Fe2+,故A正确;B项,水解后检验葡萄糖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后没有加碱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不能检验,故B错误;C项,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甲烷中H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三氯甲烷,其中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余三种为液体,一段时间后发现瓶壁上有油状液滴附着,故C正确;D项,苯、甘油都是有机溶剂,可以迅速溶解溴,使危害降到最低,所以受溴腐蚀致伤时,应先用苯和甘油洗伤口,再用水洗,故D正确;故选B。
14.乌洛托品(分子式味C16H12N4)在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263℃,高于此温度即升华或分解。如图是实验室用过量氨气与甲醛水溶液反应制乌洛托品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氨气与甲醛生成乌洛托品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B.B装置内的长导管不能插入甲醛溶液中,是防倒吸
C.C装置中CaCl2的作用是吸收氨气
D.反应一段时间后不能把B中的溶液转移到坩埚中蒸发结晶得到产
【答案】A
【解析】A项,根据元素周恒,甲醛中的氧没有到乌洛托品中,说明氨气与甲醛生成乌洛托品的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故A错误;B项,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B装置内的长导管不能插入甲醛溶液中,是防倒吸,故B正确;C项,氨气会污染环境,因此C装置中CaCl2的作用是吸收氨气,故C正确;D项,坩埚常用于固体加热的反应容器,因此反应一段时间后不能把B中的溶液转移到坩埚中蒸发结晶得到产品,一般放在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故D正确。故选A。
15.硫酰氯(SO2Cl2)常用于制造医药品、染料等,某实验小组拟用干燥的氯气和二氧化硫在活性炭催化下制取硫酰氯,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SO2Cl2的沸点为69℃,遇水能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白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①中,为了提高浓盐酸的利用率,可控制分液漏斗缓慢逐滴滴加
B.装置②中试剂是饱和食盐水,装置③中试剂是浓硫酸
C.装置④需要热水浴,控制温度不超69℃,装置⑤需要冰水浴
D.“尾气处理”时需在装置⑤后接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答案】C
【解析】利用纯净干燥的氯气和二氧化硫反应制取硫酰氯,由实验装置可知,装置①中制备氯气,装置②中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装置③中浓硫酸干燥氯气,装置④中发生SO2(g)+Cl2(g)=SO2Cl2(l),装置⑤中吸收产物,最后吸收尾气。A项,装置①中,为了提高浓盐酸的利用率,可控制分液漏斗缓慢逐滴滴加,以便控制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A正确;B项,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则装置②中试剂是饱和食盐水,装置③中试剂是浓硫酸,B正确;C项,SO2Cl2的沸点为69℃,因此装置④需要热水浴,控制温度超高69℃,使生成的硫酰氯进入装置⑤吸收,其中装置⑤需要冰水浴,C错误;D项,为吸收尾气氯气和二氧化硫,同时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④中,则“尾气处理”时需在装置⑤后接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D正确;故选C。
16.某同学探究Fe2+还原性的实验记录如下:
① ② ③
溶液变红,大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经检验有丁达尔效应。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经检验无丁达尔效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比①②,可以判定酸性越强,H2O2的氧化能力越强
B.①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只有两种
C.②中红色溶液中含有Fe(OH)3胶体
D.③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
【答案】B
【解析】A项,实验①比实验②酸性强以外其他均相同,但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双氧水氧化硫氰根的氧化程度不一样,前者能将硫氰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而后者不能,则说明酸性越强双氧水的氧化性越强,故A正确;B项,①中双氧水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双氧水能将硫氰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还有生成氧气的反应,所以①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应该有三个,故B错误;C项,②中双氧水或者氧气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所以②中红色溶液中含有Fe(OH)3胶体,故C正确;D项,③中在酸性条件下氧气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则其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故D正确;故选B。
17.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探究氢氧化铝的性质 将2~3mL氯化铝溶液注入洁净的试管中,逐滴加入氨水 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不溶解,则氢氧化铝不溶于碱
B 探究苯酚与溴水的反应 取2mL10%苯酚的水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稀溴水 未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苯酚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
C 探究Na2CO3、NaHCO3溶液碱性强弱 25℃时,分别取一定量饱和Na2CO3与饱和NaHCO3溶液,测定溶液的pH pH(Na2CO3)>pH(NaHCO3),说明Na2CO3碱性强于NaHCO3
D 检验火柴头中是否含有氯元素 取少量火柴头的浸取液,依次滴加AgNO3、稀HNO3、NaNO2于试管中,振荡 生成白色沉淀,则火柴头里含有氯元素
【答案】D
【解析】A项,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而一水合氨属于弱碱,氢氧化铝不溶于一水合氨,并不能说明氢氧化铝不溶于碱,故A错误;B项,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稀溴水,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于过量的苯酚中,所以未出现白色沉淀,不能说明苯酚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故B错误;C项,相同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所以25℃时,分别取一定量饱和Na2CO3与饱和NaHCO3溶液,两种溶液的浓度不同,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浓度较大,溶液的碱性较强,测定出溶液的pH较大,由于两种盐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说明Na2CO3碱性强于NaHCO3,故C错误;D项,火柴头中含有氯酸钾,检验氯元素,应该把氯酸根离子还原为氯离子,酸性条件下,亚硝酸根离子具有还原性,向少量的火柴头浸泡液中滴加硝酸银,稀硝酸和亚硝酸钠,发生反应:ClO30+3NO2-+Ag+=AgCl↓+3NO3-,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氯元素,故D正确;故选D。
18.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NaHCO溶液中加入Na[Al(OH)4]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Al(OH)4]-结合H+的能力比CO32-弱
B 用pH试纸测定NaCl和NaF溶液的pH pH(NaCl)C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显红色 Fe(NO3)2晶体已氧化变质
D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部分溶解 部分Na2SO3氧化变质
【答案】A
【解析】A项,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Al(OH)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H)4]-+ HCO3-= Al(OH)3↓+ CO32-+H2O ,说明[Al(OH)4]-结合H+的能力比CO32-强,故A正确;B项,用pH试纸测定NaCl和NaF溶液的pH,没有给定浓度,故不能说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故B错误;C项,Fe( NO3)2样品已氧化变质,因为Fe( 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溶液中含有硝酸根离子和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Fe2+氧化为Fe3+,即便样品不变质,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也变红,故C错误;D项,碳酸根会影响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部分Na2SO3氧化变质为硫酸钠,故D错误;故选A。
19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某有机物A中是否含有氯原子 取2mL有机物A于试管中加入5mL20%KOH醇溶液混合后加热,再滴加AgNO3溶液 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有机物A中不含有氯原子: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有机物A中含有氯原子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2mL0.01mol·L-1KMnO4溶液分别加入2支试管中,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0.1mol·L-1H2C2O4溶液和2mL0.2mol·L-1H2C2O4溶液 加入2mL0.2mol·L-1H2C2O4溶液的试管褪色快,则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C 检测一定量H2还原Fe2O3的产物 将剩余固体产物溶解在稀盐酸中,分别滴加亚铁氰化钾溶液和铁氰化钾溶液 若滴加亚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产物含Fe3O4;若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产物含FeO
D 检验麦芽糖是否发生了水解 向麦芽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后。取适量水解液于另一试管中,先加入足量NaOH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 生成砖红色沉淀,则麦芽糖发生了水解
【答案】B
【解析】A项,硝酸银和氢氧化钾会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无法检测出氯离子,A错误;B项,高锰酸钾发生反应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所用高锰酸钾溶液浓度和体积相同,所用草酸溶液的体积相同,浓度不同,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草酸溶液的浓度,B正确;C项,Fe3O4中含有二价铁,溶于盐酸后,会产生二价铁离子,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故无法证明是不是FeO,C错误;D项,麦芽糖有个醛基,不水解也可以和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错误;故选B。
20.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探究镀锌铁皮的锌镀层是否已反应完全 将镀锌铁皮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硫酸,用玻璃棒小心翻动镀锌铁皮,使其充分反应 若产生氢气的速率突然减小,则锌镀层已反应完全
B 探究某牙膏中是否含有甘油 取少量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适量新制 若有绛蓝色沉淀生成,则该产品中含有甘油
C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KSCN溶液,再滴加过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若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变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D 探究和HClO的酸性 取等浓度的和NaClO溶液,用玻璃棒蘸取后点于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若溶液测得的蓝色更深,说明的酸性比HClO弱
【答案】A
【解析】A项,将镀锌铁皮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存在原电池,原电池反应速率快。当锌消耗完,原电池不复存在,则反应速率迅速变慢,故A正确;B项,含多羟基的物质例如甘油能和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绛蓝色溶液,故若有绛蓝色溶液生成,则该产品中含有甘油,故B错误;C项,滴加过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必定有(紫)红色,难以证明铁离子产生,难以证明亚铁离子存在,故C错误;D项,NaClO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pH,故D错误;故选A。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压轴冲关:压轴10 化学实验
【高考命题】
化学实验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通过近几年的高考实验研究发现,以物质的制备流程、物质的性质探究为载体,考查化学实验的设计及评价能力已成为高考实验的首选。近年高考综合实验试题往往是在教材实验、演示实验或考生已有实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设新情镜,提出新问题,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对实验过程的评价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题干给予的新信息,预测实验现象等。(2)药品使用创新、仪器功能拓展、实验操作改变创新和实验操作新途径开辟等。(3)面对新情境,能够正确提取并处理信息(准确提炼规律、严密推理分析、做出合理解释等)。(4)面对新问题,能够全面深入思考,合理优化结构,准确深刻评价等。
【增分攻略】
1.解答分析型实验题的思维模型
2.“五查法”速解装置图评价题
(1)查实验装置中的仪器使用和连接是否正确;
(2)查所用反应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
(3)查气体收集方法是否正确;
(4)查尾气吸收装置、安全装置是否正确;
(5)查实验目的与相应操作是否相符,现象、结论是否统一。
3.物质制备与提纯的思维流程
4.物质制备思维流程
5.九字诀”突破离子检验问题
(1)一注意
注意离子检验所要求的环境,如酸碱性;一定要注意避免离子间的相互干扰,如检验CO时,HCO、SO、HSO可能会产生干扰;尽可能选择特征反应以减少干扰,如检验Fe3+常选用KSCN溶液等。
(2)三原则
物质检验的三个原则,即一看(颜色、状态)、二嗅(气味)、三实验(加试剂)。
(3)四方法
根据实验时生成物所表现的现象不同,检验离子的方法如下:①生成气体,如NH、CO的检验;②生成沉淀,如Cl-、SO的检验;③显现特殊颜色,如Fe3+的检验;④焰色反应,检验金属单质或金属离子。
6.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7.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巧审题,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境(或题中所给实
验目的),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
(2)想过程,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由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操作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3)看准图,分析各实验装置的作用。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实验中的作用。
(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或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在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功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等。
【限时特训】
1.(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及操作正确的是
A.装置甲气体干燥 B.装置乙固液分离 C.装置丙Cl2制备 D.装置丁pH测试
2.(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或现象错误的是
A.滴入酚酞溶液 B.吸氧腐蚀 C.钠的燃烧 D.石蜡油的热分解
3.(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酸碱中和滴定的同时,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的温度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量取同体积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对比现象
C 判断反应后是否沉淀完全 将溶液与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1滴溶液
D 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4.(2022.1·浙江卷)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有不正确的是( )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硫酸厂周边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 用注射器多次抽取空气,慢慢注入盛有酸性KMnO4稀溶液的同一试管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硫
B 鉴定某涂改液中是否存在含氯化合物 取涂改液与K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取上层清液,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涂改液中存在含氯化合物
C 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甘油 将适量牙膏样品与蒸馏水混合,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加入新制的Cu(OH)2,振荡,观察现象 溶液出现绛蓝色,说明牙膏中含有甘油
D 鉴别食盐与亚硝酸钠 各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分别滴加含淀粉的KI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变蓝色的为亚硝酸钠;溶液不变蓝的为食盐
5.(2021·福建卷)利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比较Zn与Cu的金属性强弱 除去Cl2中的HCl并干燥 制取乙酸乙酯(必要时可加沸石) 实验室制取氯气
6.下列实验仪器或装置的选择正确的是( )
配制50.00mL0.1000mol.L-1Na2CO3溶液 除去Cl2中的HCl 蒸馏用冷凝管 盛装Na2SiO3溶液的试剂瓶
A B C D
7.用如图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a、b表示加入的试剂),能实现的是( )
选项 气体 a b
A H2S 稀H2SO4 FeS
B O2 H2O2溶液 MnO2
C NO2 浓HNO3 铁片
D NH3 浓氨水 CaO
8.一次性鉴别等浓度的KNO3、NH4Cl、Na2CO3三种溶液,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测定 B.焰色试验
C.滴加AlCl3溶液 D.滴加饱和Ca(OH)2溶液,微热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纸层析法分离Fe3+和Cu2+,将滤纸上的试样点完全浸入展开剂可提高分离效果
B.将CoCl2·6H2O晶体溶于95%乙醇,加水稀释,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转变为粉红色
C.乙酰水杨酸粗产品中加入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聚合物杂质
D.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高锰酸钾)及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可能引起爆炸
10.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氧化性:Cl2>Br2>I2
B 在火焰上灼烧搅拌过某无色溶液的玻璃棒 火焰出现黄色 溶液中含Na元素
C 用pH计测定pH:①NaH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 pH:①>② H2CO3酸性弱于CH3COOH
D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 木条复燃 反应生成了O2
11.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 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B 向盛有少量Mg(OH)2沉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饱和NH4Cl溶液,振荡 白色沉淀溶解
C 向盛有3.0mL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人一小块金属钠 有气泡产生
D 向盛有2.0mL甲苯的试管中加人3滴酸性KMnO4,溶液,用力振荡 紫色不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苯与液溴制备溴苯的实验中,溴苯提纯步骤:水洗、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水洗、用干燥剂干燥、蒸馏
B.蒸馏实验时,若温度计水银球高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则收集到的馏分沸点偏低
C.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外加电流的阳极保护法都可以用来保护金属
D.向铜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水,可以判断有无铜离子生成
1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5mL0.1mol L-1KI溶液,加入1mL0.1mol L-1FeCl3溶液,萃取分离出碘单质后,向溶液中滴加5~6滴15%KSCN溶液变红,说明Fe3+并未完全转化为Fe2+
B.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并加热4~5min得到水解液,冷却后加入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未观察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C.氯气和甲烷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瓶壁上有油状液滴附着
D.实验时不慎受溴腐蚀致伤应先用苯或甘油洗伤口,再用水洗
14.乌洛托品(分子式味C16H12N4)在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263℃,高于此温度即升华或分解。如图是实验室用过量氨气与甲醛水溶液反应制乌洛托品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氨气与甲醛生成乌洛托品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B.B装置内的长导管不能插入甲醛溶液中,是防倒吸
C.C装置中CaCl2的作用是吸收氨气
D.反应一段时间后不能把B中的溶液转移到坩埚中蒸发结晶得到产
15.硫酰氯(SO2Cl2)常用于制造医药品、染料等,某实验小组拟用干燥的氯气和二氧化硫在活性炭催化下制取硫酰氯,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SO2Cl2的沸点为69℃,遇水能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白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①中,为了提高浓盐酸的利用率,可控制分液漏斗缓慢逐滴滴加
B.装置②中试剂是饱和食盐水,装置③中试剂是浓硫酸
C.装置④需要热水浴,控制温度不超69℃,装置⑤需要冰水浴
D.“尾气处理”时需在装置⑤后接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16.某同学探究Fe2+还原性的实验记录如下:
① ② ③
溶液变红,大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经检验有丁达尔效应。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经检验无丁达尔效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比①②,可以判定酸性越强,H2O2的氧化能力越强
B.①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只有两种
C.②中红色溶液中含有Fe(OH)3胶体
D.③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
17.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探究氢氧化铝的性质 将2~3mL氯化铝溶液注入洁净的试管中,逐滴加入氨水 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不溶解,则氢氧化铝不溶于碱
B 探究苯酚与溴水的反应 取2mL10%苯酚的水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稀溴水 未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苯酚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
C 探究Na2CO3、NaHCO3溶液碱性强弱 25℃时,分别取一定量饱和Na2CO3与饱和NaHCO3溶液,测定溶液的pH pH(Na2CO3)>pH(NaHCO3),说明Na2CO3碱性强于NaHCO3
D 检验火柴头中是否含有氯元素 取少量火柴头的浸取液,依次滴加AgNO3、稀HNO3、NaNO2于试管中,振荡 生成白色沉淀,则火柴头里含有氯元素
18.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NaHCO溶液中加入Na[Al(OH)4]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Al(OH)4]-结合H+的能力比CO32-弱
B 用pH试纸测定NaCl和NaF溶液的pH pH(NaCl)C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显红色 Fe(NO3)2晶体已氧化变质
D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部分溶解 部分Na2SO3氧化变质
19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某有机物A中是否含有氯原子 取2mL有机物A于试管中加入5mL20%KOH醇溶液混合后加热,再滴加AgNO3溶液 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有机物A中不含有氯原子: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有机物A中含有氯原子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2mL0.01mol·L-1KMnO4溶液分别加入2支试管中,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0.1mol·L-1H2C2O4溶液和2mL0.2mol·L-1H2C2O4溶液 加入2mL0.2mol·L-1H2C2O4溶液的试管褪色快,则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C 检测一定量H2还原Fe2O3的产物 将剩余固体产物溶解在稀盐酸中,分别滴加亚铁氰化钾溶液和铁氰化钾溶液 若滴加亚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产物含Fe3O4;若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产物含FeO
D 检验麦芽糖是否发生了水解 向麦芽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后。取适量水解液于另一试管中,先加入足量NaOH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 生成砖红色沉淀,则麦芽糖发生了水解
20.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探究镀锌铁皮的锌镀层是否已反应完全 将镀锌铁皮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硫酸,用玻璃棒小心翻动镀锌铁皮,使其充分反应 若产生氢气的速率突然减小,则锌镀层已反应完全
B 探究某牙膏中是否含有甘油 取少量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适量新制 若有绛蓝色沉淀生成,则该产品中含有甘油
C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KSCN溶液,再滴加过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若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变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D 探究和HClO的酸性 取等浓度的和NaClO溶液,用玻璃棒蘸取后点于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若溶液测得的蓝色更深,说明的酸性比HClO弱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二模物理试卷(无答案)

下一篇: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