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3年北京路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3·东明模拟)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开播,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展示了一些在“神舟十四号”里的生活细节。下列细节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吸管吸出密封袋里的水,密封袋变瘪
B.天宫二号里栽培的生菜进行光合作用一天天长大
C.穿上镶有特制织物的衣服,吸附有异味的气体
D.压缩吃剩下的食物,使食物的体积变小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用吸管吸出密封袋里的水,密封袋变瘪,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葡萄糖生成,则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衣服吸附有异味的气体,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压缩吃剩下的食物,使食物的体积变小,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据此分析。
2.(2023·日照模拟)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食盐
B.向试管中加锌粒
C.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
D.加热液体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遵循“左物右码”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B. 向试管中加入固体锌粒时,要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或药匙将固体放在试管口,之后将试管缓缓竖立起来,故不符合题意;
C. 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用研钵研磨可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氯化钾不能,故符合题意;
D. 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遵循“左物右码”原则分析。
B、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一横、二放、三慢竖。
C、根据铵盐与熟石灰混合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分析。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造成烫伤。
3.(2019九上·定州期中)有些年轻人喜欢染发,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
B.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D.对苯二胺能被皮肤少量吸收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 从图中可知,一个对苯二胺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所以是C6H8N2,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所以其相对分子质量=12×6+8+14×2=108,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4×2)≠3:4:1,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对苯二胺能被人体少量吸收,因为有致癌性,所以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题目中对苯二胺分子结构 ,进行分析。
B、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C、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D、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
4.(2023·日照模拟)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①NaOH固体和水 ②硝酸铵固体和水 ③锌和稀硫酸 ④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⑤生石灰和水 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⑤⑥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
【解析】【解答】①NaOH固体和水混合,会放出热量,导致A中温度升高,会使A中压强增大B中会出现喷泉;
②硝酸铵和水混合,硝酸铵会吸收热量,导致A中温度降低,会使A中压强减小B中不会出现喷泉;
③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同时放出热量,导致A中压强增大,会使B中产生喷泉;
④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A中压强增大,会使B中产生喷泉;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导致A中温度升高,会使A中压强增大B中会出现喷泉;
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会产生氧气,导致A中压强增大,会使B中产生喷泉。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反应会生成气体,或者两者接触放出热量分析。
5.(2023·日照模拟)下列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变化与守恒:根据铁生锈后质量增加,可得出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宏观与微观: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C.模型与推理;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则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探究与创新:制气体实验中可用医用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因为二者均可控制滴加药品的速率
【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氧气和水参与,不能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B.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则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反应前后铜元素、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但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医用注射器和分液漏斗二者都可控制滴加药品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
B、根据升高温度,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分析。
C、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
D、根据医用注射器和分液漏斗二者都可控制滴加药品的速率分析。
6.(2022·通辽)下列各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KCl、MnO2固体混合物 溶解,过滤
B 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加水溶解
C 检验氯化钙溶液中是否混有盐酸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
D 除去铜粉中的碳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溶解、过滤后,洗涤、干燥可以得到二氧化锰,蒸发结晶可以得到氯化钾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B. 加水溶解,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可以鉴别。故符合题意。
C. 氯化钙溶液为中性,盐酸为酸性,酚酞溶液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均为无色,无论是否混有盐酸均不会变色,故不符合题意。
D.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要保留的物质被除去,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分析。
B、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C、酚酞溶液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均为无色。
D、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7.(2023·日照模拟)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用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改变
C.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微粒数之比为4∶3
【答案】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 乙为硅,硅由硅原子构成,其它三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中,NF3中氟元素显-1价,氮元素显+3价,硅单质中硅元素化合价为0,SiF4中氟元素显-1价,硅元素显+4价,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故硅元素和氮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C. 丁为氮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不是质量分数,故不符合题意;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生成物中含4个N,故反应物中也应含4个N,故x=4,故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微粒数之比为4∶3,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8.(2022·科尔沁左翼中旗模拟)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甲转化为乙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若乙属于碱,则丁一定属于活泼金属
C.若乙是活泼金属,则丙、丁、甲分别属于酸、碱、盐
D.若甲、乙、丙都是氧化物,则丁可为单质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若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乙是碳酸钙,若甲是二氧化碳,则丁可以是碳,丙为氧气,则甲转化为乙,即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可以通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达到目的,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若乙为碱,乙为氢氧化钠时,甲可以为碳酸钠,丙为二氧化碳,丁为氢氧化钙,满足图中的转化有关系,则丁不一定属于活泼金属,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若乙为活泼金属Fe,则甲可以为氧化铁,丙为氧气,丁为CO、C或H2,丙、丁、甲不能满足分别是酸、碱、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若乙为一氧化碳,甲为二氧化碳,丙为氧气,丁为碳,满足图中转化关系,而丁为单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所给物质间转化关系,结合各选项中物质的性质依次判断。
9.(2022·衡阳)向一定质量的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反应过程中溶质Cu(NO3)2的质量随加入锌粉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时,溶液的总质量与反应前相比减小
B.b点时,溶液为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
C.c点时,溶液呈无色
D.d点时,过滤所得滤渣为Cu和Ag的混合物
【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a点表示的是锌粉与AgNO3溶液正在反应,由Z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A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可知,65份的Zn能置换出108份的Ag,溶液质量在减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b点之后随着锌粉的加入,Cu(NO3)2溶液质量开始减小,说明b点时Zn与Cu(NO3)2发生反应,且b点时AgNO3已被反应完,故溶液中不再含有AgNO3,则此时,溶液为Zn与AgNO3反应生成的Zn(NO3)2和还没有开始参与反应的Cu(NO3)2的混合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c点表示溶液中Cu(NO3)2还没有反应完,则此时溶液中仍然存在铜离子,溶液的颜色仍为蓝色,故错误,符合题意;
D. d点时Cu(NO3)2质量为0,说明此时Cu(NO3)2全部反应完,且此时Zn和Cu(NO3)2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时Zn的质量也为0,过滤得到的滤渣为Zn与AgNO3和Zn与Cu(NO3)2反应得到的Ag和Cu,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锌、铜、银。
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我反应后,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10.(2019·娄底)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图1,电解水
B. 图2,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C. 图3,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D. 图4,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答案】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电解水电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值为1:2,则图纵坐标应为气体的体积,故A不符合题意;
B、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开始质量减少,反应完全,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只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而生成氧气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溶液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恰好反应时,pH=7,碱过量时,溶液的pH>7,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电解水实验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应为1:8,而不为1:2。
B、加热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单质,随着实验的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小至一固定的质量后不变,而不会为0.
C、催化剂只会改变反应速率,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刚开始时稀盐酸为酸性,pH<7,当逐渐加入氢氧化钙时,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pH逐渐变大,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当继续加入氢氧化钙时,溶液显碱性,pH>7,并逐渐接近14.
11.(2023·日照模拟)镍氢充电电池有着广泛应用,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①Ni +2HCl=NiCl2+H2↑;②NiO+2HCl=NiCl2+H2O;③NiO+4HCl=NiCl2+Cl2↑+2H2O。Ni(OH)2不溶于水,对上述反应的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镍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B.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C.NiCl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物中有沉淀
D.反应①②中Ni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D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根据反应①可知,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镍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说明了镍比铜活泼,镍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 反应①是Ni+2HCl═NiCl2+H2↑,该反应是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 NiCl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镍沉淀和氯化钠,故C不符合题意;
D. ①中镍由单质状态变成了化合物状态,化合价一定改变;②中根据化学方程式NiO+2HCl=NiCl2+H2O ,反应中镍的化合价是+2,没有发生改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反应①可知,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镍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分析。
B、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
C、NiCl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镍沉淀和氯化钠。
D、在单质中盐酸的化合价规定为零。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12.(2023·日照模拟)硫酸钠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占6.4%。向100g该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消耗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为100g,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
A.46.6g B.46g C.30g D.6.9g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解析】【解答】设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x,根据、,可知
解得x=46.6g。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找出硫、氢氧化钡、硫酸钡的关系式计算。
二、填空题
13.(2023·日照模拟)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中考期间,某学校食堂为学生早餐定做的食谱:馒头、米饭、红烧排骨、清蒸鱼、牛奶。为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你建议食谱中补充____(填字母序号)。
A.水煮豆腐 B.红烧牛肉 C.清炒白菜 D.煎鸡蛋
(2)食堂做饭时用的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丙烷(C3H8),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即将毕业的我们,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的灭火方法是 ;购买衣服时,区分蚕丝面料和纯棉面料。通常是取样品用 的方法鉴别。
(4)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①下列物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填字母)。
a.塑料油桶 b.纯棉帽子 c.碳纳米管
②C919飞机机身蒙皮使用了铝锂合金材料。下列不属于铝锂合金性质的是 (填字母)。
a.密度大 b.硬度高 c.抗腐蚀
【答案】(1)C
(2)
(3)盖上锅盖;灼烧闻气味
(4)a;a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馒头和米饭富含糖类,红烧排骨富含蛋白质、油脂、无机盐,清蒸鱼富含蛋白质,牛奶富含蛋白质与水等,还缺乏维生素。
A、水煮豆腐富含蛋白质,故不合题意;
B、红烧牛肉富含油脂与蛋白质,故不合题意;
C、清炒白菜富含维生素,故正确;
D、煎鸡蛋富含蛋白质,故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的灭火方法是盖上锅盖,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购买衣服时,区分蚕丝面料和纯棉面料,蚕丝面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通常是取样品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蚕丝面料。
(4)①a、塑料油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正确;
b、纯棉帽子属于天然材料,故不正确;
c、碳纳米管属于无机材料,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a。
②a、铝锂合金密度比较小,故正确;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金属大,铝锂合金硬度大,故不正确;
c、铝具有抗腐蚀性(常温下,铝在空气中易氧化,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组成金属更好,铝锂合金抗腐蚀好,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根据食物中六大营养素分析。
(2)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根据灭火方法、原理分析;
根据蚕丝面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分析。
(4)① 合成材料: 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② 根据合金的性质分析。
三、综合题
14.(2023·日照模拟)制作电脑芯片的材料为高纯硅。工业上制造高纯硅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某些反应过程中的部分物质没有在图中标出):
(1)SiHCl3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Si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硅原子质子数为 ,该元素位于第 周期、跟我们熟悉的 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3)第①步至第④步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第 步。
(4)第④步反应。需在1084℃时进行。除生成纯硅以外,还有HCl生成。写出第④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2
(2)14;三/3;碳
(3)③
(4)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SiHCl3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所以Si元素的化合价为+2;
(2)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硅原子的质子数为2+8+4=14;电子的层数代表了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硅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碳原子与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第①步至第④步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第③步;
(4)SiHCl3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硅,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电子的核外层数=元素周期数;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4)SiHCl3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硅。
15.(2023·日照模拟)图1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M、N物质的溶解度均为 g。
(2)t2℃时,向80g水中加入50gM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降到t1℃时析出晶体质量为 g。
(3)t2℃时。N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不变”)。
(4)如图2所示。甲、乙两试管中分别盛有一定温度时M、N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分别有少量各自的固体存在)。若向试管外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浓硫酸。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a.甲试管中固体增多 b.乙试管中固体减少
c.甲试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乙试管中溶液仍饱和
(5)当M固体中含有少量N时,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M。
【答案】(1)36
(2)120;11.2
(3)不变
(4)abc
(5)降温结晶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t1℃时,M、N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溶解度均为36g。
(2)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M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50g固体M,因此8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40gM,故有10g M不溶,因此溶液中溶质为40g,水的质量是80g,溶液质量是:40g+80g=120g;
t1℃时M的溶解度是36g,因此8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M的质量为=28.8g,故降到t1℃时析出晶体质量为40g-28.8g=11.2g。
(3)由N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N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该过程中N物质的溶解度会变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是没有新溶质的加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都没有变化,因此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4)a.加入浓硫酸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会使温度升高,M物质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因此甲试管中的固体会溶解,固体减少,不正确;
b.N物质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因此乙试管中会有固体析出,固体增多,不正确;
c.温度升高使物质M溶解,甲试管溶液中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不正确;
d. 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乙中析出固体溶质,溶液仍饱和,正确。
故答案为:abc。
(5)M物质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N物质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所以M物质中混有少量N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M。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6.(2023·日照模拟)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的浓溶液常用作干燥剂,G是最清洁的燃料,H是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F的名称为 ,D的俗称 (写一个即可)。
(2)E的一种用途是 。
(3)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H2;硫酸亚铁(合理即可);烧碱(合理即可)
(2)作导线(合理即可)
(3)复分解反应
(4)CuSO4+2NaOH=Cu(OH)2↓+Na2SO4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G的化学式为H2,F的名称可能为硫酸亚铁等,D可以是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等;
(2)E的一种用途是作导线;
(3)反应④可以是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4)反应③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分析】根据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的浓溶液常用作干燥剂,G是最清洁的燃料,H是蓝色沉淀,所以推断B是硫酸,G是氢气,H 是氢氧化铜;
根据硫酸与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推断A是硫酸铜,C是铁,E是铜,F 是硫酸亚铁;
根据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所以推断D是氢氧化钠,I 是硫酸钠;
根据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推断J是水。
17.(2023·日照模拟)化学实践活动课上,老师拿来一包粉末。它是由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铁粉和久置的碱石灰干燥剂混合而成。让同学们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干燥剂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②BaCl2溶液显中性。
[猜想与假设]
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NaOH、Ca(OH)2、Na2CO3和 等七种物质。
[进行实验]
甲组同学对滤渣B的成分进行探究,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①滤渣完全溶解,溶液变为黄色② 结论:滤渣B中有Fe2O3、CaCO3.实验操作中Fe2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组同学对滤液C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②酚酞试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滤液C中有
[解释与结论]乙组同学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
【答案】CaCO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e2O3+6HCl=2FeCl3+3H2O;Na2CO3、NaOH;使碳酸钠反应完全,排出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猜想与假设]
铁粉在空气中会生锈生成氧化铁,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NaOH、Ca(OH)2、Na2CO3和CaCO3等七种物质;
[进行实验]
因实验结论是滤渣B中有Fe2O3、CaCO3,故加入盐酸会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观察到实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加入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过量氯化钡把碳酸钠反应完全,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由无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仍然为碱性,故滤液C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解释与结论]
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使碳酸钠反应完全,排出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
【分析】[猜想与假设]
铁粉在空气中会生锈生成氧化铁,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进行实验]
盐酸会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
[解释与结论]
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使碳酸钠反应完全分析。
18.(2023·日照模拟)下图为初中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装置,请问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NO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能与水发生反应;还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实验室制取少量NO2气体的方法是废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NO2气体。
①制取NO2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用D装置来收集NO2气体应从接口 (填标号)处进入集气瓶。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在制取NO2时若在装置D后连接的装置是E,你认为要将E中的浓硫酸换成 (填具体的溶液)。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装置A和装置B的气密性检查的操作方法相同
b.装置B发生反应时,仪器②下端需要浸没在液体中
c.E装置可用于干燥气体,气流方向为c进d出
d.若挤压F中试管上方的滴管,可以观察到U型管左边液面上升
【答案】(1)
(2)B;Cu+4HNO3(浓)=Cu(NO3)2+2NO2↑+2H2O;a;氢氧化钠溶液(合理即可)
(3)cd/dc
【知识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B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故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NO2,属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选用B;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二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NO2的密度比空气大,用D装置来收集应从a进气,b排气;二氧化氮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将E中的浓硫酸换成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
(3)a、装置A气密性检查的操作方法是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的气密性检查的操作方法是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然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往锥形瓶中加入水,若导管口产生气泡,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操作方法不相同,故不正确;
b、装置B发生反应时,分液漏斗下端不需要浸没在液体中,因为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或盖上盖子,以防止气体逸出,故不正确;
c、E装置可用于干燥气体,为了使气体通过浓硫酸,气流方向为c进d出,故正确;
d、挤压F中试管上方的滴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故观察到U型管左边液面上升,故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1)根据B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① 根据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NO2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发生装置;
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二氧化氮。
② 根据NO2的密度比空气大,用D装置来收集应从a进气,b排气;
二氧化氮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3)a、根据大气压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
b、根据装置B中分液漏斗有活塞分析;
c、根据E装置可用于干燥气体,为了使气体通过浓硫酸,气流方向为c进d出分析;
d、根据挤压F中试管上方的滴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水,二氧化碳气体减少分析。
四、计算题
19.(2023·日照模拟)工业盐酸中通常溶有少量的FeCl3而呈黄色,小红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100g,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测得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g。
(2)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14
(2)由图可知,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72g-160g=12g;设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则:
FeCl3+ 3NaOH= Fe(OH)3↓+3NaCl
120 107
x 2.14g
X=2.4g
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0g×20%=32g,设参加反应氯化氢的质量为y,则:
HCl+ NaOH= NaCl+H2O
36.5 40
y 32g
y=29.2g
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100%=29.2%,
答: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29.2%。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14g;
【分析】(1)根据图像,找出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
(2)先根据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氢氧化钠的质量;再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盐酸的质量。
山东省日照市2023年北京路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3·东明模拟)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开播,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展示了一些在“神舟十四号”里的生活细节。下列细节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吸管吸出密封袋里的水,密封袋变瘪
B.天宫二号里栽培的生菜进行光合作用一天天长大
C.穿上镶有特制织物的衣服,吸附有异味的气体
D.压缩吃剩下的食物,使食物的体积变小
2.(2023·日照模拟)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食盐
B.向试管中加锌粒
C.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
D.加热液体
3.(2019九上·定州期中)有些年轻人喜欢染发,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
B.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D.对苯二胺能被皮肤少量吸收
4.(2023·日照模拟)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①NaOH固体和水 ②硝酸铵固体和水 ③锌和稀硫酸 ④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⑤生石灰和水 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⑤⑥
5.(2023·日照模拟)下列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变化与守恒:根据铁生锈后质量增加,可得出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宏观与微观: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C.模型与推理;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则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探究与创新:制气体实验中可用医用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因为二者均可控制滴加药品的速率
6.(2022·通辽)下列各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KCl、MnO2固体混合物 溶解,过滤
B 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加水溶解
C 检验氯化钙溶液中是否混有盐酸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
D 除去铜粉中的碳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A.A B.B C.C D.D
7.(2023·日照模拟)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用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改变
C.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微粒数之比为4∶3
8.(2022·科尔沁左翼中旗模拟)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甲转化为乙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若乙属于碱,则丁一定属于活泼金属
C.若乙是活泼金属,则丙、丁、甲分别属于酸、碱、盐
D.若甲、乙、丙都是氧化物,则丁可为单质
9.(2022·衡阳)向一定质量的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反应过程中溶质Cu(NO3)2的质量随加入锌粉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时,溶液的总质量与反应前相比减小
B.b点时,溶液为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
C.c点时,溶液呈无色
D.d点时,过滤所得滤渣为Cu和Ag的混合物
10.(2019·娄底)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图1,电解水
B. 图2,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C. 图3,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D. 图4,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11.(2023·日照模拟)镍氢充电电池有着广泛应用,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①Ni +2HCl=NiCl2+H2↑;②NiO+2HCl=NiCl2+H2O;③NiO+4HCl=NiCl2+Cl2↑+2H2O。Ni(OH)2不溶于水,对上述反应的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镍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B.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C.NiCl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物中有沉淀
D.反应①②中Ni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12.(2023·日照模拟)硫酸钠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占6.4%。向100g该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消耗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为100g,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
A.46.6g B.46g C.30g D.6.9g
二、填空题
13.(2023·日照模拟)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中考期间,某学校食堂为学生早餐定做的食谱:馒头、米饭、红烧排骨、清蒸鱼、牛奶。为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你建议食谱中补充____(填字母序号)。
A.水煮豆腐 B.红烧牛肉 C.清炒白菜 D.煎鸡蛋
(2)食堂做饭时用的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丙烷(C3H8),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即将毕业的我们,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的灭火方法是 ;购买衣服时,区分蚕丝面料和纯棉面料。通常是取样品用 的方法鉴别。
(4)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①下列物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填字母)。
a.塑料油桶 b.纯棉帽子 c.碳纳米管
②C919飞机机身蒙皮使用了铝锂合金材料。下列不属于铝锂合金性质的是 (填字母)。
a.密度大 b.硬度高 c.抗腐蚀
三、综合题
14.(2023·日照模拟)制作电脑芯片的材料为高纯硅。工业上制造高纯硅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某些反应过程中的部分物质没有在图中标出):
(1)SiHCl3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Si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硅原子质子数为 ,该元素位于第 周期、跟我们熟悉的 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3)第①步至第④步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第 步。
(4)第④步反应。需在1084℃时进行。除生成纯硅以外,还有HCl生成。写出第④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2023·日照模拟)图1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M、N物质的溶解度均为 g。
(2)t2℃时,向80g水中加入50gM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降到t1℃时析出晶体质量为 g。
(3)t2℃时。N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不变”)。
(4)如图2所示。甲、乙两试管中分别盛有一定温度时M、N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分别有少量各自的固体存在)。若向试管外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浓硫酸。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a.甲试管中固体增多 b.乙试管中固体减少
c.甲试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乙试管中溶液仍饱和
(5)当M固体中含有少量N时,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M。
16.(2023·日照模拟)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的浓溶液常用作干燥剂,G是最清洁的燃料,H是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F的名称为 ,D的俗称 (写一个即可)。
(2)E的一种用途是 。
(3)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2023·日照模拟)化学实践活动课上,老师拿来一包粉末。它是由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铁粉和久置的碱石灰干燥剂混合而成。让同学们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干燥剂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②BaCl2溶液显中性。
[猜想与假设]
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NaOH、Ca(OH)2、Na2CO3和 等七种物质。
[进行实验]
甲组同学对滤渣B的成分进行探究,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①滤渣完全溶解,溶液变为黄色② 结论:滤渣B中有Fe2O3、CaCO3.实验操作中Fe2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组同学对滤液C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②酚酞试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滤液C中有
[解释与结论]乙组同学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
18.(2023·日照模拟)下图为初中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装置,请问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NO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能与水发生反应;还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实验室制取少量NO2气体的方法是废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NO2气体。
①制取NO2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用D装置来收集NO2气体应从接口 (填标号)处进入集气瓶。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在制取NO2时若在装置D后连接的装置是E,你认为要将E中的浓硫酸换成 (填具体的溶液)。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装置A和装置B的气密性检查的操作方法相同
b.装置B发生反应时,仪器②下端需要浸没在液体中
c.E装置可用于干燥气体,气流方向为c进d出
d.若挤压F中试管上方的滴管,可以观察到U型管左边液面上升
四、计算题
19.(2023·日照模拟)工业盐酸中通常溶有少量的FeCl3而呈黄色,小红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100g,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测得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g。
(2)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用吸管吸出密封袋里的水,密封袋变瘪,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葡萄糖生成,则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衣服吸附有异味的气体,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压缩吃剩下的食物,使食物的体积变小,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据此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遵循“左物右码”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B. 向试管中加入固体锌粒时,要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或药匙将固体放在试管口,之后将试管缓缓竖立起来,故不符合题意;
C. 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用研钵研磨可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氯化钾不能,故符合题意;
D. 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遵循“左物右码”原则分析。
B、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一横、二放、三慢竖。
C、根据铵盐与熟石灰混合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分析。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造成烫伤。
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 从图中可知,一个对苯二胺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所以是C6H8N2,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所以其相对分子质量=12×6+8+14×2=108,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4×2)≠3:4:1,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对苯二胺能被人体少量吸收,因为有致癌性,所以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题目中对苯二胺分子结构 ,进行分析。
B、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C、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D、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
【解析】【解答】①NaOH固体和水混合,会放出热量,导致A中温度升高,会使A中压强增大B中会出现喷泉;
②硝酸铵和水混合,硝酸铵会吸收热量,导致A中温度降低,会使A中压强减小B中不会出现喷泉;
③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同时放出热量,导致A中压强增大,会使B中产生喷泉;
④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A中压强增大,会使B中产生喷泉;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导致A中温度升高,会使A中压强增大B中会出现喷泉;
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会产生氧气,导致A中压强增大,会使B中产生喷泉。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反应会生成气体,或者两者接触放出热量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氧气和水参与,不能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B.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则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反应前后铜元素、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但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医用注射器和分液漏斗二者都可控制滴加药品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
B、根据升高温度,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分析。
C、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
D、根据医用注射器和分液漏斗二者都可控制滴加药品的速率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溶解、过滤后,洗涤、干燥可以得到二氧化锰,蒸发结晶可以得到氯化钾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B. 加水溶解,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可以鉴别。故符合题意。
C. 氯化钙溶液为中性,盐酸为酸性,酚酞溶液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均为无色,无论是否混有盐酸均不会变色,故不符合题意。
D.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要保留的物质被除去,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分析。
B、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C、酚酞溶液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均为无色。
D、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7.【答案】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 乙为硅,硅由硅原子构成,其它三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中,NF3中氟元素显-1价,氮元素显+3价,硅单质中硅元素化合价为0,SiF4中氟元素显-1价,硅元素显+4价,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故硅元素和氮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C. 丁为氮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不是质量分数,故不符合题意;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生成物中含4个N,故反应物中也应含4个N,故x=4,故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微粒数之比为4∶3,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8.【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若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乙是碳酸钙,若甲是二氧化碳,则丁可以是碳,丙为氧气,则甲转化为乙,即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可以通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达到目的,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若乙为碱,乙为氢氧化钠时,甲可以为碳酸钠,丙为二氧化碳,丁为氢氧化钙,满足图中的转化有关系,则丁不一定属于活泼金属,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若乙为活泼金属Fe,则甲可以为氧化铁,丙为氧气,丁为CO、C或H2,丙、丁、甲不能满足分别是酸、碱、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若乙为一氧化碳,甲为二氧化碳,丙为氧气,丁为碳,满足图中转化关系,而丁为单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所给物质间转化关系,结合各选项中物质的性质依次判断。
9.【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a点表示的是锌粉与AgNO3溶液正在反应,由Z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A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可知,65份的Zn能置换出108份的Ag,溶液质量在减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b点之后随着锌粉的加入,Cu(NO3)2溶液质量开始减小,说明b点时Zn与Cu(NO3)2发生反应,且b点时AgNO3已被反应完,故溶液中不再含有AgNO3,则此时,溶液为Zn与AgNO3反应生成的Zn(NO3)2和还没有开始参与反应的Cu(NO3)2的混合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c点表示溶液中Cu(NO3)2还没有反应完,则此时溶液中仍然存在铜离子,溶液的颜色仍为蓝色,故错误,符合题意;
D. d点时Cu(NO3)2质量为0,说明此时Cu(NO3)2全部反应完,且此时Zn和Cu(NO3)2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时Zn的质量也为0,过滤得到的滤渣为Zn与AgNO3和Zn与Cu(NO3)2反应得到的Ag和Cu,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锌、铜、银。
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我反应后,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10.【答案】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电解水电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值为1:2,则图纵坐标应为气体的体积,故A不符合题意;
B、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开始质量减少,反应完全,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只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而生成氧气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溶液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恰好反应时,pH=7,碱过量时,溶液的pH>7,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电解水实验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应为1:8,而不为1:2。
B、加热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单质,随着实验的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小至一固定的质量后不变,而不会为0.
C、催化剂只会改变反应速率,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刚开始时稀盐酸为酸性,pH<7,当逐渐加入氢氧化钙时,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pH逐渐变大,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当继续加入氢氧化钙时,溶液显碱性,pH>7,并逐渐接近14.
11.【答案】D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根据反应①可知,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镍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说明了镍比铜活泼,镍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 反应①是Ni+2HCl═NiCl2+H2↑,该反应是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 NiCl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镍沉淀和氯化钠,故C不符合题意;
D. ①中镍由单质状态变成了化合物状态,化合价一定改变;②中根据化学方程式NiO+2HCl=NiCl2+H2O ,反应中镍的化合价是+2,没有发生改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反应①可知,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镍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分析。
B、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
C、NiCl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镍沉淀和氯化钠。
D、在单质中盐酸的化合价规定为零。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12.【答案】A
【知识点】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解析】【解答】设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x,根据、,可知
解得x=46.6g。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找出硫、氢氧化钡、硫酸钡的关系式计算。
13.【答案】(1)C
(2)
(3)盖上锅盖;灼烧闻气味
(4)a;a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馒头和米饭富含糖类,红烧排骨富含蛋白质、油脂、无机盐,清蒸鱼富含蛋白质,牛奶富含蛋白质与水等,还缺乏维生素。
A、水煮豆腐富含蛋白质,故不合题意;
B、红烧牛肉富含油脂与蛋白质,故不合题意;
C、清炒白菜富含维生素,故正确;
D、煎鸡蛋富含蛋白质,故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的灭火方法是盖上锅盖,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购买衣服时,区分蚕丝面料和纯棉面料,蚕丝面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通常是取样品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蚕丝面料。
(4)①a、塑料油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正确;
b、纯棉帽子属于天然材料,故不正确;
c、碳纳米管属于无机材料,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a。
②a、铝锂合金密度比较小,故正确;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金属大,铝锂合金硬度大,故不正确;
c、铝具有抗腐蚀性(常温下,铝在空气中易氧化,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组成金属更好,铝锂合金抗腐蚀好,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根据食物中六大营养素分析。
(2)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根据灭火方法、原理分析;
根据蚕丝面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分析。
(4)① 合成材料: 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② 根据合金的性质分析。
14.【答案】(1)+2
(2)14;三/3;碳
(3)③
(4)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SiHCl3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所以Si元素的化合价为+2;
(2)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硅原子的质子数为2+8+4=14;电子的层数代表了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硅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碳原子与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第①步至第④步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第③步;
(4)SiHCl3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硅,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电子的核外层数=元素周期数;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4)SiHCl3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硅。
15.【答案】(1)36
(2)120;11.2
(3)不变
(4)abc
(5)降温结晶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t1℃时,M、N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溶解度均为36g。
(2)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M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50g固体M,因此8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40gM,故有10g M不溶,因此溶液中溶质为40g,水的质量是80g,溶液质量是:40g+80g=120g;
t1℃时M的溶解度是36g,因此8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M的质量为=28.8g,故降到t1℃时析出晶体质量为40g-28.8g=11.2g。
(3)由N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N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该过程中N物质的溶解度会变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是没有新溶质的加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都没有变化,因此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4)a.加入浓硫酸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会使温度升高,M物质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因此甲试管中的固体会溶解,固体减少,不正确;
b.N物质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因此乙试管中会有固体析出,固体增多,不正确;
c.温度升高使物质M溶解,甲试管溶液中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不正确;
d. 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乙中析出固体溶质,溶液仍饱和,正确。
故答案为:abc。
(5)M物质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N物质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所以M物质中混有少量N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M。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6.【答案】(1)H2;硫酸亚铁(合理即可);烧碱(合理即可)
(2)作导线(合理即可)
(3)复分解反应
(4)CuSO4+2NaOH=Cu(OH)2↓+Na2SO4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G的化学式为H2,F的名称可能为硫酸亚铁等,D可以是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等;
(2)E的一种用途是作导线;
(3)反应④可以是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4)反应③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分析】根据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的浓溶液常用作干燥剂,G是最清洁的燃料,H是蓝色沉淀,所以推断B是硫酸,G是氢气,H 是氢氧化铜;
根据硫酸与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推断A是硫酸铜,C是铁,E是铜,F 是硫酸亚铁;
根据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所以推断D是氢氧化钠,I 是硫酸钠;
根据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推断J是水。
17.【答案】CaCO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e2O3+6HCl=2FeCl3+3H2O;Na2CO3、NaOH;使碳酸钠反应完全,排出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猜想与假设]
铁粉在空气中会生锈生成氧化铁,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NaOH、Ca(OH)2、Na2CO3和CaCO3等七种物质;
[进行实验]
因实验结论是滤渣B中有Fe2O3、CaCO3,故加入盐酸会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观察到实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加入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过量氯化钡把碳酸钠反应完全,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由无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仍然为碱性,故滤液C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解释与结论]
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使碳酸钠反应完全,排出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
【分析】[猜想与假设]
铁粉在空气中会生锈生成氧化铁,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进行实验]
盐酸会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
[解释与结论]
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使碳酸钠反应完全分析。
18.【答案】(1)
(2)B;Cu+4HNO3(浓)=Cu(NO3)2+2NO2↑+2H2O;a;氢氧化钠溶液(合理即可)
(3)cd/dc
【知识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B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故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NO2,属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选用B;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二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NO2的密度比空气大,用D装置来收集应从a进气,b排气;二氧化氮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将E中的浓硫酸换成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
(3)a、装置A气密性检查的操作方法是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的气密性检查的操作方法是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然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往锥形瓶中加入水,若导管口产生气泡,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操作方法不相同,故不正确;
b、装置B发生反应时,分液漏斗下端不需要浸没在液体中,因为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或盖上盖子,以防止气体逸出,故不正确;
c、E装置可用于干燥气体,为了使气体通过浓硫酸,气流方向为c进d出,故正确;
d、挤压F中试管上方的滴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故观察到U型管左边液面上升,故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1)根据B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① 根据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NO2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发生装置;
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二氧化氮。
② 根据NO2的密度比空气大,用D装置来收集应从a进气,b排气;
二氧化氮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3)a、根据大气压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
b、根据装置B中分液漏斗有活塞分析;
c、根据E装置可用于干燥气体,为了使气体通过浓硫酸,气流方向为c进d出分析;
d、根据挤压F中试管上方的滴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水,二氧化碳气体减少分析。
19.【答案】(1)2.14
(2)由图可知,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72g-160g=12g;设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则:
FeCl3+ 3NaOH= Fe(OH)3↓+3NaCl
120 107
x 2.14g
X=2.4g
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0g×20%=32g,设参加反应氯化氢的质量为y,则:
HCl+ NaOH= NaCl+H2O
36.5 40
y 32g
y=29.2g
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100%=29.2%,
答: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29.2%。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14g;
【分析】(1)根据图像,找出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
(2)先根据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氢氧化钠的质量;再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盐酸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