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Cl 35.5 Ca 40 Fe 56 Zn 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1~8题每小题3分,9~12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A. 大力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B. 大量开采和使用煤和石油,快速发展经济
C. 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酸雨的形成
D. 研发使用可充电电池汽车,减少燃油尾气污染
2. 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过滤 D. 蒸发食盐水
3. 2023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 如果遭遇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
C. 电器电线老化短路,引起火灾,先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再切断电源
D.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4.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冬季用煤取暖,注意排气通风 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会导致中毒
B 服用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C 白磷保存在水中,红磷不需保存在水中 白磷着火点比红磷的高,易自燃
D 施肥时,草木灰不能与氯化铵混合使用 二者会发生反应,降低肥效
A. A B. B C. C D. D
5. 如图1是电解水装置,量筒甲中收集到A气体、量筒乙中收集到B气体。如图2是生成气体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气体能燃烧
B. a处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b处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
C. 电解前,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pH增大
D. 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6.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待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A 硬水、软水 取样加等量肥皂水,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B 碳酸氢铵、尿素 取样加少量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棉线、羊毛线 取样点燃,闻气味,观察灰烬
D 硝酸银溶液、硫酸钠溶液 取样加少量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7. 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反应为置换反应
B. 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 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F3+3Si3SiF4+N2
8. 用洁净无锈铁钉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一周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煮沸并迅速冷却蒸馏水实验,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B. 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C. 观察到甲中铁钉生锈明显,乙中铁钉生锈,丙、丁中铁钉均无明显变化
D. 乙和丙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乙和丁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
9. 某干燥剂含有CaO、NaOH和CaCl2中的两种物质,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溶液一定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 N溶液中一定有NaOH和Na2CO3
C. M、N溶液一定只含两种溶质 D. 干燥剂一定由NaOH和CaCl2组成
10. 将等质量且形状大小相同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加入等质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乙
B. 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弱
C. 甲可能是铁,乙可能是锌
D. 反应结束时,甲可能有剩余,乙一定无剩余
11. 按如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已知碳酸氢钠受热能够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三种化合物。则X、Y不可能是
A. CH4和碳酸氢钠 B. CO和氧化铜
C. H2和氧化铁 D. H2和碳酸氢钠
12. 某长久暴露在空气中的生石灰固体,测得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取8g该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固体可能变质为CaO和Ca(OH)2 B. 该固体可能变质为Ca(OH)2和CaCO3
C. 生成CaCl2质量为11.1g D. 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有气泡产生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3. 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标号)。
A. 图中x=7,碘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
B. 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
C. 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g
D. 人体缺碘或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2)下图中A~E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_种元素,其中与碘元素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填标号)元素。
(3)碘化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碘化钾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4.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人们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水银温度计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水银温度计中玻璃管中的物质是水和银单质
B. 若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C. 若温度降低,单个汞原子质量变小,体积变小
D. 汞原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2)医用酒精用时应注意远离火源。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医用酒精与“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不能混合使用。因二者混合能发生复杂的反应,其中之一:,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
(3)过氧乙酸(CH3COOOH)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它对热不稳定,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乙酸(CH3COOH)和一种气态单质,这种气态单质为双原子分子,推测其化学式为_____。
(4)“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式为C8H9NO2)可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对乙酰氨基酚”是由3种元素组成的
B. 每个“对乙酰氨基酚”分子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C. “对乙酰氨基酚”中C、H、N、O元素的质量比为8∶9∶14∶32
D. “对乙酰氨基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
15. 10℃时,将KNO3、KCl各25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60℃时现象如图2。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 (填“KNO3”或“KCl”) 。
(2)图3中表示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 (填“m”或“n”) 。
(3)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 ____(填“蒸发溶剂”或“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KNO3。
(4)60℃时,两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10℃,析出固体质量较大的是_____(填“KNO3”或“KCl”)的溶液。
(5)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若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有晶体析出。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填标号)。
A. 氢氧化钠固体
B. 生石灰固体
C. 冰块
D. 硝酸铵固体
E. 浓硫酸
(6)60℃时,将21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溶液,需加水_____g。
16. A~G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氧化物,A、F含有相同的元素种类,E是常见金属,D为蓝色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在①②③④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3)某种非金属单质能与C反应生成E和一种氧化物,写出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欲使得G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______或_______的方法。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7. 如图实验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混有MnO2的KClO3固体制取O2,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填标号),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过程中,MnO2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在加入反应物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若想测量产生氧气的体积,应将装置D中 ______(填“a”或“b”)端与E中量筒连接。
(3)下列反应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中,既可应用装置B,也可应用装置C的是______(填标号)。
①用铝片与稀硫酸混合制备氢气
②用无水硫酸铜粉末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制备氧气
③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④用大理石与稀盐酸混合制备二氧化碳
⑤用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制备氧气
18. 在实验室里,配制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KMnO4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溶液时,需称取KMnO4_____g。
(2)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______(填仪器名称)。
(3)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_______(填步骤名称);⑤装瓶贴签。
(4)量取所需水时,在如图ABCD中正确的读数方式是______(填标号)。若其他操作都正确,读数视线如图E所示,则所配溶液中KMnO4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5%。(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lg/cm3)。
(5)若将2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KMnO4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的质量小于1g,原因可能是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19. 取NaCl和MgCl2的固体混合物19.8g放入烧杯中,加入126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逐步滴加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1)求原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1~8题每小题3分,9~12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A. 大力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B. 大量开采和使用煤和石油,快速发展经济
C. 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酸雨的形成
D. 研发使用可充电电池汽车,减少燃油尾气污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大力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有利于“蓝天工程”建设,故A不符合题意;
B、大量开采和使用煤和石油,快速发展经济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影响空气质量,故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故B符合题意;
C、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的产生,减少酸雨的形成,有利于保护空气,有利于“蓝天工程”建设,故C不符合题意;
D、研发使用可充电电池汽车,减少燃油尾气污染,有利于“蓝天工程”建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过滤 D. 蒸发食盐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能直接闻气体气味,应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该选项设计不正确;
B、铁丝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底部应留少量水或细沙,该选项设计不正确;
C、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该选项设计不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引起液滴飞溅,该选项设计合理。
故选D。
3. 2023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 如果遭遇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
C. 电器电线老化短路,引起火灾,先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再切断电源
D.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答案】C
【解析】
【详解】A、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降低煤气的浓度,以防遇明火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烟尘以及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所以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电器电线老化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扑灭,防止发生触电,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冬季用煤取暖,注意排气通风 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会导致中毒
B 服用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C 白磷保存在水中,红磷不需保存在水中 白磷着火点比红磷的高,易自燃
D 施肥时,草木灰不能与氯化铵混合使用 二者会发生反应,降低肥效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冬季用煤取暖,注意排气通风,煤燃烧产生一氧化碳,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会导致中毒,正确;
B、服用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时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正确;
C、白磷保存在水中,红磷不需保存在水中,因为白磷着火点比红磷的低,易自燃,错误;
D、施肥时,草木灰不能与氯化铵混合使用,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碳酸钾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正确。
故选C。
5. 如图1是电解水的装置,量筒甲中收集到A气体、量筒乙中收集到B气体。如图2是生成气体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气体能燃烧
B. a处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b处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
C. 电解前,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pH增大
D. 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答案】B
【解析】
【分析】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A气体为氧气,B气体为氢气。
【详解】A、根据分析,A气体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气体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正确;
B、根据分析,A气体为氧气,B气体为氢气,a处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b处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错误;
C、电解前,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电解后,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溶剂水的质量减小,故溶液的pH增大,正确;
D、由分析知,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正确。
故选B。
6.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待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A 硬水、软水 取样加等量肥皂水,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B 碳酸氢铵、尿素 取样加少量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棉线、羊毛线 取样点燃,闻气味,观察灰烬
D 硝酸银溶液、硫酸钠溶液 取样加少量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沬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 碳酸氢铵属于铵态氮肥,取样加少量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碳酸氢铵,无明显现象的是尿素,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取样点燃,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是羊毛线,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取样加少量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硝酸银溶液、硫酸钠溶液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7. 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反应为置换反应
B. 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 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F3+3Si3SiF4+N2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甲为NF3,乙为Si,丙为SiF4,丁为N2,该反应方程式为。
【详解】A、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甲为NF3,乙为Si,丙为SiF4,丁为N2,其中乙是硅,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故B说法错误;
C、由图可知,丁为氮气,空气中物质丁(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 ,故C说法错误;
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8. 用洁净无锈的铁钉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一周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实验,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B. 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C. 观察到甲中铁钉生锈明显,乙中铁钉生锈,丙、丁中铁钉均无明显变化
D. 乙和丙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乙和丁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蒸馏水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氧气,排除水中溶解的氧气对实验的影响,故选项说法正确;
B、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氯化钙可以吸收水分,可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甲、乙中铁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但甲中通入氧气,因此甲中铁钉生锈明显,乙中铁钉生锈;而丙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丁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因此丙、丁中铁钉均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乙中铁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铁钉生锈,丙中铁钉只与水接触,铁钉没有生锈,乙和丙对比可以得出铁的生锈的条件之一是铁生锈需要氧气;乙中铁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铁钉生锈,丁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乙和丁对比可以得出铁的生锈的条件之一是铁生锈需要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9. 某干燥剂含有CaO、NaOH和CaCl2中的两种物质,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溶液一定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 N溶液中一定有NaOH和Na2CO3
C. M、N溶液一定只含两种溶质 D. 干燥剂一定由NaOH和CaCl2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于水都呈碱性,M溶液一定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中一种或两种,而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因此M溶液一定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如果干燥剂中是NaOH和CaCl2时,b溶液中一定有没有反应的NaOH和过量的Na2CO3;如果干燥剂中是NaOH和CaO时,氢氧化钠不能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b溶液中一定有NaOH和过量的Na2CO3;如果干燥剂中是CaO和CaCl2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b溶液中也一定有NaOH和过量的Na2CO3,因此无论干燥剂中含有哪两种物质,b溶液中一定有NaOH和Na2CO3,故选项说法正确;
C、如果干燥剂中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钙时,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b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碳酸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实验现象可知,干燥剂可以是CaO、NaOH和CaCl2中的任意两种物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0. 将等质量且形状大小相同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加入等质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乙
B. 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弱
C. 甲可能是铁,乙可能是锌
D. 反应结束时,甲可能有剩余,乙一定无剩余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相对原子质量和金属的化合价有关,由于金属的化合价不确定,不能比较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从图像中不难看出,金属乙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说明金属乙的反应速率快,即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弱,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即等质量的金属,锌产生的气体比铁少,但锌比铁活泼,锌产生的气体速率比铁快,故甲、乙两种金属可能分别为铁、锌,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甲产生的氢气更多,所以消耗的盐酸更多,而两实验盐酸的量相同,由于乙产生的氢气质量小,与乙反应的盐酸一定剩余,则乙一定完全反应,即反应结束时,甲可能有剩余,乙一定无剩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1. 按如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已知碳酸氢钠受热能够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三种化合物。则X、Y不可能是
A. CH4和碳酸氢钠 B. CO和氧化铜
C. H2和氧化铁 D. H2和碳酸氢钠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示意图可知,X与Y反应或者固体Y分解后可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其产物之一为二氧化碳,并且产物或者X是可燃性气体,碳酸氢钠受热能够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三种化合物为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A、甲烷具有可燃性,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A可能,不符合题意;
B、CO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单质与二氧化碳,CO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可能,不符合题意;
C、氢气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水,无法生成二氧化碳,故C不可能,符合题意;
D、氢气具有可燃性,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可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某长久暴露在空气中的生石灰固体,测得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取8g该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固体可能变质为CaO和Ca(OH)2 B. 该固体可能变质为Ca(OH)2和CaCO3
C. 生成CaCl2质量为11.1g D. 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有气泡产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该固体可能变质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符合题意;
B、由A可知,该固体可能变质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不符合题意;
C、该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为:8g×50%=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固体中的钙元素完全转化到了氯化钙中,则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氢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该固体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故该固体中一定含碳酸钙,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一定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3. 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标号)。
A. 图中x=7,碘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
B. 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
C. 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g
D. 人体缺碘或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2)下图中A~E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_种元素,其中与碘元素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填标号)元素。
(3)碘化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碘化钾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C (2) ①. 4 ②. AB
(3) ①. -1 ②. KI + AgNO3=AgI↓+ KNO3
【解析】
【小问1详解】
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53-2-8-18-18=7,碘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故A正确;
B、原子的电子层数=周期数,所以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故B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而不是“g”,故C错误;
D、人体缺乏碘元素或碘元素摄入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D正确。
【小问2详解】
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A~E所示粒子共表示4种元素,C和D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A和B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和碘元素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小问3详解】
碘化钾中钾元素显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碘化钾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碘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I + AgNO3=AgI↓+ KNO3。
14.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人们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水银温度计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水银温度计中玻璃管中的物质是水和银单质
B. 若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C. 若温度降低,单个汞原子质量变小,体积变小
D. 汞原子总在不断运动着
(2)医用酒精用时应注意远离火源。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医用酒精与“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不能混合使用。因二者混合能发生复杂的反应,其中之一:,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
(3)过氧乙酸(CH3COOOH)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它对热不稳定,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乙酸(CH3COOH)和一种气态单质,这种气态单质为双原子分子,推测其化学式为_____。
(4)“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式为C8H9NO2)可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对乙酰氨基酚”是由3种元素组成的
B. 每个“对乙酰氨基酚”分子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C. “对乙酰氨基酚”中C、H、N、O元素的质量比为8∶9∶14∶32
D. “对乙酰氨基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
【答案】(1)AC (2) ①. ②. NaHCO3
(3)O2 (4)B
【解析】
【小问1详解】
A. 水银温度计中玻璃管中的物质是汞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 原子间有间隔,若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 若温度降低,单个汞原子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 微粒总是不断运动的,汞原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说法正确;
故选AC;
【小问2详解】
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C、6H、7Na、7Cl、8O,反应后有:4H、5Na、7Cl、2O,还缺少2C、2H、2Na、6O,R的系数为2,所以R应该是NaHCO3;
【小问3详解】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根据过氧乙酸和乙酸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情况可以推测是氧气,故填:O2;
【小问4详解】
A. “对乙酰氨基酚”是由碳氢氧氮4种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B. 每个“对乙酰氨基酚”分子是由8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对乙酰氨基酚”分子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C. “对乙酰氨基酚”中C、H、N、O元素的质量比为,选项说法错误;
D. “对乙酰氨基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5. 10℃时,将KNO3、KCl各25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60℃时现象如图2。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 (填“KNO3”或“KCl”) 。
(2)图3中表示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 (填“m”或“n”) 。
(3)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 ____(填“蒸发溶剂”或“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KNO3。
(4)60℃时,两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10℃,析出固体质量较大的是_____(填“KNO3”或“KCl”)的溶液。
(5)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若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有晶体析出。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填标号)。
A. 氢氧化钠固体
B. 生石灰固体
C. 冰块
D. 硝酸铵固体
E. 浓硫酸
(6)60℃时,将21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溶液,需加水_____g。
【答案】(1)KNO3
(2)n (3)降温结晶
(4)KNO3 (5)CD
(6)10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图1中盛KNO3的烧杯中固体未完全溶解,由此说明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KNO3,故填:KNO3;
【小问2详解】
根据图1中信息可知,10℃时,KNO3的溶解度小于KCl的溶解度,而图3中,10℃时,m曲线的溶解度小于n曲线的溶解度,故n表示的是KCl的溶解度曲线,故填:n;
【小问3详解】
由(2)的分析可知,m为KNO3,n为KCl,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KNO3,故填:降温结晶;
【小问4详解】
6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KCl,60℃时,两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KCl>KNO3,而10℃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将60℃时,两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10℃,水的质量不变,所得溶液的质量:KCl>KNO3,所以析出固体质量较大的是KNO3,故填:KNO3;
【小问5详解】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要使20℃时KNO3的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应给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冰块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符合题意;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符合题意;
E、浓硫酸稀释时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D;
【小问6详解】
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则21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210g××100%=110g,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加的水的质量为m,则110g=(210g+m)×50%,得m=10g,故填:10。
16. A~G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氧化物,A、F含有相同的元素种类,E是常见金属,D为蓝色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在①②③④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是______(填序号)。
(3)某种非金属单质能与C反应生成E和一种氧化物,写出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欲使得G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______或_______的方法。
【答案】(1)
(2)②④ (3)
(4) ①. 增加溶剂 ②. 降低温度
【解析】
【分析】已知A是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氧化物,可推出A为过氧化氢,A、F含有相同的元素种类,A能在D的作用下反应生成B和F,可推出F为水,B为氧气,E是常见金属,B能与E反应生成C,C能与硫酸反应生成D和F,D为蓝色溶液,可推出D为硫酸铜,C为氧化铜,E为铜,F能与生石灰反应生成G,可推出G为氢氧化钙,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小问1详解】
反应①为过氧化氢在硫酸铜溶液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反应①为过氧化氢在硫酸铜溶液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反应②为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反应③为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④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故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②④;
【小问3详解】
C为氧化铜,E为铜,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非金属单质,碳能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G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欲使得G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增加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方法。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7. 如图实验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混有MnO2的KClO3固体制取O2,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填标号),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过程中,MnO2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在加入反应物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若想测量产生氧气的体积,应将装置D中 ______(填“a”或“b”)端与E中量筒连接。
(3)下列反应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中,既可应用装置B,也可应用装置C的是______(填标号)。
①用铝片与稀硫酸混合制备氢气
②用无水硫酸铜粉末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制备氧气
③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④用大理石与稀盐酸混合制备二氧化碳
⑤用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制备氧气
【答案】(1) ①. A ②. 2KClO32KCl+3O2↑ ③. 增大
(2) ①. 塞紧带长颈漏斗和导管的橡胶塞,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然后向长颈漏斗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停止加水一段时间后,若水柱高度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②. a
(3)①③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实验室用混有MnO2的KClO3固体制取O2,故反应原理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加热,故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故选:A;
②、反应原理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减小,二氧化锰为催化剂,故质量不变,故MnO2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增大。
【小问2详解】
①、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在加入反应物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塞紧带长颈漏斗和导管的橡胶塞,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然后向长颈漏斗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停止加水一段时间后,若水柱高度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②、若想测量产生氧气的体积,需要让生成的气体挤压集气瓶内的水到量筒中,故D装置万能瓶短进长出,故应将装置D中a端与E中量筒连接。
【小问3详解】
C装置原理为关闭弹簧夹,试管内的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内,试管内液面下降,当液面下降到多孔隔板以下,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既可应用装置B,也可应用装置C的是条件是反应物为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①、反应物为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故符合题意;
②、硫酸铜粉末不可以,故不符合题意;
③、反应物为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故符合题意;
④、反应物为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故符合题意;
⑤、二氧化锰为粉末状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①③④。
18. 在实验室里,配制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KMnO4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溶液时,需称取KMnO4_____g。
(2)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______(填仪器名称)。
(3)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_______(填步骤名称);⑤装瓶贴签。
(4)量取所需水时,在如图ABCD中正确的读数方式是______(填标号)。若其他操作都正确,读数视线如图E所示,则所配溶液中KMnO4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5%。(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lg/cm3)。
(5)若将2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KMnO4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的质量小于1g,原因可能是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5 (2)长颈漏斗和球形冷凝管
(3)溶解 (4) ①. B ②. 大于
(5) ①. KMnO4受热,部分分解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配制该溶液时,需称取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00g×5%=5g;
【小问2详解】
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及所需仪器为:计算、称量(托盘天平、药匙)、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溶解(烧杯、玻璃棒)、装瓶贴标签,故不需要的是长颈漏斗和球形冷凝管;
【小问3详解】
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装瓶贴签;
【小问4详解】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正确的是B;
若其他操作都正确,读数视线如图E所示,读数偏大,则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中高锰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
【小问5详解】
若将2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KMnO4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的质量小于1g,原因可能是高锰酸钾受热,部分分解;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19. 取NaCl和MgCl2的固体混合物19.8g放入烧杯中,加入126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逐步滴加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1)求原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解: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产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设反应过程中参与反应的MgCl2的质量为x
故原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19.8g-9.5g=10.3g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10.3g。
(2)解:设反应过程中生成的NaCl质量为y
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9.8g-9.5g+11.7g=22g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9.8g+126g+80g-5.8g=220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解析】
【小问1详解】
略,详见答案。
【小问2详解】
略,详见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天津市河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