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酸与碱检测题(含解析)---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第11章酸与碱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C.酚酞溶液遇氨水变红 D.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2.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移走蒸发皿 B.量取9.5mL液体
C.测定溶液pH D.二氧化碳的验满
3.下列实验方案合理可行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
A 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颜色
B 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C 验证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铜片分别放入Zn(NO3)2溶液、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D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将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A.A B.B C.C D.D
4.下列化学实验中的现象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氢气还原氧化铁实验中,物质由黑色变成红色
B.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附着银白色物质
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了大量白色的烟雾
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6.如表中,除去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B Cu 粉 C 在空气中灼烧
C CuSO4 溶液 FeSO4 加足量锌粉,过滤
D CaCl2 溶液 HCl 加过量 CaCO3 粉末,过滤
A.A B.B C.C D.D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给液体加热 B.读取液体体积
C.稀释浓硫酸 D.检查装置气密性
8.下列物质中,没有气味的是
A.氮气 B.氨水 C.盐酸 D.二氧化硫
9.人们通常用海水中的溴化钠来制备溴单质,其反应原理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A.反应①中 Br 元素被氧化,MnO2是氧化剂
B.反应②进行过程中溶液 pH 逐渐变大
C.反应③是置换反应,说明 Cl2的活动性强于 Br2
D.已知溴的化学性质比碘(I2)活泼,则碘可以通过 来制备
10.黄铜渣中约含Zn 7%、ZnO 31%、Cu 50% 、CuO 5% ,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已知:ZnO + H2SO4 = ZnSO4 + H2O;CuO + H2SO4 = CuSO4 + 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II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
B.I、II中的现象均包含有无色气泡生成
C.I中发生2个化学反应
D.溶液B中只含硫酸锌和水
11.一些食物近似pH如下表
食物 番茄 牛奶 鸡蛋清 苹果汁
pH 4.0~4.4 6.3~6.6 7.6~8.0 2.9~3.3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B.番茄汁属于酸性食品
C.牛奶和鸡蛋清均为碱性食品 D.苹果汁酸性比牛奶强
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生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吸收大量的热
D.把铁钉放在稀硫酸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有氢气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二、填空题
13.氧气支持生命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氧气。
①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②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工业上有多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如:
方法一: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将空气液化。然后将温度升高至﹣196℃~﹣183℃之间,使液态氮气先蒸发,剩余液态氧气储存于钢瓶里。
方法二: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将得到的氧气干燥。在低温,加压条件下,使之转化为液态,储存于钢瓶里。
①从构成物质视角分析,方法一空气液化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②某工厂用方法二制取氧气,所得液氧中常有淡淡的鱼腥气味的臭氧(O3)。从微观角度分析,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3)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H2O2,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解离”时,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______(填化学式)。
(4)为探究双氧水的分解,进行以下两个实验:
①氯化物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
反应条件:6.0mL30%双氧水,0.1g氯化物,室温;实验时间:1.5h。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氯化物 NaCl MgCl2 CuCl2
放出氧气的体积/mL 2.0 4.0 420.0
双氧水的分解率/% 0.30 0.60 63.18
由上表可知,双氧水保存时应绝对避免引入的离子是______(写离子符号)。
②pH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
反应条件:6.0mL30%双氧水,60℃;用NaOH 溶液调pH;
实验时间:1.5h。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pH为_______(填数字)时,双氧水的分解率最高。
(5)用双氧水可制得“鱼浮灵”、“钙多宝”。
①”鱼浮灵”主要成分是 2Na2CO3 3H2O2,可迅速增加水体含氧量,其原因是_______。
②”钙多宝”主要成分是CaO2,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长时间存放的过氧化钙中含有主要杂质是Ca(OH)2、_______(填化学式)。
14.Ⅰ.用化学用语表示:
(1)自然界最硬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
(2)碘酒中的溶剂___________________ ;
(3)第13号元素形成的离子___________;
(4)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 __________ ;
Ⅱ.利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打开啤酒瓶塞,有泡沫溢出。这种现象说明气体溶解度与_______有关;
(2)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某些酸性气体,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
(3)洗涤剂去除餐具上油污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4)天然气可作为燃料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
(5)金属钠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它能够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碱和一种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
15.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肥皂洗衣服时,水盆里出现较多浮渣,说明该水属于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2)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其中一个重要的自我保护措施是佩戴好口罩。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有害气体,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性。
(3)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4)“自热火锅”的发热包中有生石灰,它与水反应时放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6.含钙很神奇。
(1)中老年人饮用加钙牛奶进行补钙,有利于防治的疾病是______。
A.骨质疏松 B.贫血 C.厌食症
(2)氧化钙可用作干燥剂,其原因是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三、实验题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时,将稀盐酸滴加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未变质),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酚酞溶液在酸和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可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图 1所示
(1)可说明试管中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二】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图2所示
(2)将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燃烧匙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U形管中右侧红墨水液面上升,该现象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_____
(3)小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了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时间--温度曲线如图3所示
①由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并______(填 “放出”或“吸收”)热量
② 400秒后,曲线开始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三】有同学提出还可利用 pH的变化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图 4所示是小组同学利用 pH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 pH变化曲线
(4)①图中能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填 “A”、“B”或“C”)
②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______(填离子符号)
18.根据下列装置图1,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选择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
(3)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除杂装置(如图2)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A.a→b→d→c B.b→a→c→d C.d→c→a→b D.c→d→b→a
(4)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在实验时若要能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
(5)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A.④②①③ B.④③①②③ C.④①③①
四、推断题
19.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B、C、D、F均为氧化物,A与D反应生成蓝色溶液。E中含有三种元素,G是最轻的气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物质的名称_______。
(2)写出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
(4)写出A和E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_。
20.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B的固体俗称干冰,C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溶剂,它们之间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1)若E可供给呼吸,则
①D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B的反应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 )是化合反应;
③B→D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反应。
(2)若D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
①E的俗称为____________;
②写出E→C的1个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物质一定不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a.H2CO3 b.Na2CO3 c.CH4
五、计算题
21.某石油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少量的硫酸和硫酸铜。工厂实验室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这批废水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从图示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最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在P点时,混合物的pH值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7。
(3)在P点时停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后,滤液的质量刚好为200 g,求滤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2.为了测定某石化厂的废液中硫酸的含量,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废液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的溶液密度为时恰好完全反应.废液中的其他成分不与溶液反应,求:
(1)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原废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D
【详解】A. 红磷在空气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B.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故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正确;C. 氨水溶液显碱性,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故酚酞溶液遇氨水变红 ,正确; D. 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故选D
2.D
【详解】A、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可用10mL量筒量取9.5mL液体,图中量筒选择不合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从长导管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短导管处,若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3.C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稀盐酸显酸性、蒸馏水显中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无法鉴别稀盐酸和蒸馏水,不符合题意;
B、加水溶解,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碳酸钙,可得氢氧化钙溶液,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将铜片分别放入硝酸锌、硝酸银溶液中,铜与硝酸锌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锌比铜活泼,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符合题意;
D、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A.在加热的条件下,氢气将氧化铁还原为金属铁,同时生成水,所以观察到物质由红色变成黑色,故不符合题意;
B.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观察到铁钉表面附着红色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氧化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故符合题意;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而不是白烟,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5.C
【分析】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错误,如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错误,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酸和碱反应;C、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正确;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错误,因为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也生成气体。
【详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错误,如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错误,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酸和碱反应;故选项错误;
C、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正确;故选项正确;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错误,因为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也生成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酸和碱的性质、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点睛】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6.D
【详解】A. 二氧化碳中含有杂质一氧化碳,通入氧气点燃可以使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但同时会引入新的杂质氧气,不符合题意;
B. 铜粉中含有杂质碳,在空气中灼烧,铜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C. 硫酸铜溶液中含有杂质硫酸亚铁,加入足量锌粉,硫酸铜会和锌粉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硫酸亚铁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不符合题意;
D. 氯化钙溶液中含有杂质盐酸,加过量CaCO3粉末,盐酸会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从而除去盐酸,再过滤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钙,符合题意。故选D。
7.D
【详解】A、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B、读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的注入水中,故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玻璃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观察水中是否有气泡冒出,故正确。故选D。
8.A
【详解】A、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A正确;
B、氨水会挥发出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故B错误;
C、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故C错误;
D、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9.B
【详解】A、反应①中,NaBr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Br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而Br2中Br的化合价为0,则Br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Mn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锰元素化合价为+4价,而MnSO4中,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则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MnO2是氧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B、随着反应②的进行,溶液由酸性相对较弱的亚硫酸转化为酸性较强的硫酸,则酸性增强,而酸性越强,溶液pH逐渐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③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且由于Cl2能将Br2置换出来,则说明 Cl2的活动性强于 Br2,该选项说法正确;
D、已知溴的化学性质比碘(I2)活泼,则Br2可将I2从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C
【详解】A、I、II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由于黄铜渣中含有铜,而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通过过滤将铜除去,说法正确;
B、I和II 中锌与硫酸反应会产生气泡,说法正确;
C、I中发生的反应有:锌与硫酸的反应、氧化锌与硫酸的反应和氧化铜与硫酸的反应,共发生了三个反应,说法错误;
D、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是硫酸锌和氢气,氧化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是硫酸锌和水,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是硫酸铜和水,生成的硫酸铜会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铜通过过滤除去,溶液B中只含硫酸锌和水,说法正确;
答案:C。
11.C
【详解】A、苹果汁pH<7,呈酸性,所以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故A正确;
B、番茄汁pH<7,呈酸性,属于酸性食品,故B正确;
C、牛奶呈pH<7,呈酸性,鸡蛋清pH>7,呈碱性,故C错误;
D、苹果汁的pH比牛奶pH小,且都小于7,所以苹果汁酸性比牛奶强,故D正确。
故选C。
12.B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钉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生成氢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3.(1) 集气瓶
(2) 物理 分子的构成不同
(3)H2
(4) Cu2+ 9
(5) 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促使双氧水分解 CaCO3
【解析】(1)①由图可知,仪器b的名称是集气瓶;
②锥形瓶内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①空气液化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②氧气和臭氧均是由氧元素组成,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3)由图可知,“解离”时,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氢分子,故填:H2。
(4)①由表可知,加入氯化铜以后,双氧水分解率特别大,比较加入氯化钠、氯化镁分解率可知,双氧水分解率特别大的原因是引入了铜离子,故双氧水保存时应绝对避免引入的离子是铜离子,故填:Cu2+;
②由图可知,pH为9时,双氧水的分解率最高;
(5)
①“鱼浮灵”主要成分是2Na2CO3·3H2O2,可迅速增加水体含氧量,其原因是“鱼浮灵”溶于水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
②“钙多宝”主要成分是CaO2,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氢氧化钙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故长时间存放的过氧化钙中含有主要杂质是生成的碳酸钙CaCO3、氢氧化钙Ca(OH)2。
14. C C2H6O/C2H5OH Al3+ 压强 吸水性 乳化作用 可燃性 置换
【详解】Ⅰ、(1)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属于碳单质,化学式为:C;
(2)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3)13号元素是铝元素,形成的离子是铝离子,铝离子是铝原子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后形成的,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为:Al3+;
(4)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表示为:;
Ⅱ、(1)打开啤酒瓶塞,压强减小,有泡沫溢出,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2)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某些酸性气体,是因为它具有吸水性;
(3)洗涤剂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
(4)天然气可作为燃料,是因为天然气具有可燃性;
(5)钠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和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Na、H、O,生成物中也应含Na、O、H,故生成的碱是氢氧化钠,可燃性气体是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5. 硬水 吸附 隔绝氧气
【详解】(1)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易起浮渣的是硬水,有很多泡沫的是软水;
(2)活性炭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较好的吸附有害气体,故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有害气体;
(3)油锅的油不慎着火时,应迅速用锅盖盖上,这样可以使油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4)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①硬水;②吸附;③隔绝氧气;④。
16. A CaO+H2O=Ca(OH)2
【详解】(1)A.缺钙易导致骨质疏松;B.缺铁易导致贫血; C.缺锌易患厌食症;中老年人饮用加钙牛奶进行补钙,有利于防治的疾病是骨质疏松,故选A;(2)氧化钙可用作干燥剂,其原因是氧化钙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17.(1)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NaOH+HCl=NaCl+H2O
(2) 不能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集气瓶内压强增大,也会使U形管中右侧红墨水液面上升
(3) 放出 反应结束,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
(4) B H+和 Na+
【解析】(1)
一开始滴有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为红色,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可说明试管中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
将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燃烧匙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U形管中右侧红墨水液面上升,该现象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集气瓶内压强增大,也会使U形管中右侧红墨水液面上升。
(3)
①由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曲线图中温度在上升,所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
② 400秒后,曲线开始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反应结束,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
(4)
①图中能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B点,因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显中性,此点对应pH恰好为7
②C点所示溶液中pH<7,说明溶液显酸性,那么溶液中有稀盐酸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所以含有的阳离子为Na+ 和 H+
18.(1) 锥形瓶 水槽
(2) F
(3) C
(4)C
(5)B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仪器②的名称是水槽,故填水槽。
(2)由图可知,装置A是固体受热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放有棉花,则选择装置A制取氧气的反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KMnO4K2MnO4+MnO2+O2↑;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还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择排水法,即装置F。
(3)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气体,原因是二氧化碳能够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Ca(OH)2=CaCO3↓+H2O;
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除去气体中的水分和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先将气体经长管进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气体经短管导出再经长管进入浓硫酸中干燥气体,即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正确的是d→c→a→b,故填C。
(4)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在实验时若要能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应选择带有多孔隔板和长颈漏斗的固液发生常温,即装置C,故填C。
(5)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实验步骤是: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然后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观察到纸花不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然后从b端通氮气,排出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再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观察到纸花不变红,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再从a端通二氧化碳,观察到纸花变红,说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不是水或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接触后生成的碳酸,即实验步骤为④③①②③,故填B。
19. 水 可用于灭火(合理即可) A中的氢离子与B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分析】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如下,A是胃液里含有的酸,故A是盐酸,D是氧化物,A与D反应生成蓝色溶液,则D是氧化铜。C是能与氧化铜反应的氧化物,故推断C是一氧化碳,B是能与C相互转化的氧化物,则B应该是二氧化碳。G是最轻的气体,则G应该是氢气,F是能与氢气相互转化的氧化物,则F应该是水。已知E中含有三种元素,又能与水相互转化,还能与盐酸反应,故推断E可能是氢氧化钙。将上述推断带入框图,经验证,推断正确。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F是水。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C是一氧化碳,D是氧化铜,故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盐酸,B是氢氧化钙,故A与B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本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20.(1) 冶炼金属 不一定 吸热
(2) 熟石灰 c
【解析】(1)
①根据题意分析,B的固体俗称干冰,B是二氧化碳,C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溶剂,C是水,若E可供给呼吸,则E是氧气,E能生成D,且B、D能相互转化,则D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②D→B可以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也可以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③B→D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
(2)
若D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D是碳酸钙,E能生成D ,C可以是氢氧化钙,带入验证,推断合理;
①E是氢氧化钙,俗称为熟石灰;
②E→C属于中和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A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B、C、D、E是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该元素是氧元素,A物质一定不是甲烷,故选:c。
21.(1)H2SO4+2NaOH═Na2SO4+2H2O(2)等于(3) 10.65%
【详解】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时,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完全反应后,硫酸铜再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1)从图示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最先发生反应是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H2SO4+2NaOH═Na2SO4+2H2O;(2)在P点时,硫酸铜、硫酸、氢氧化钠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混合物的pH值等于7;(3)在P点时停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后,滤液的质量刚好为200 g,设P点时滤液中Na2SO4的质量为x,H2SO4+2NaOH═Na2SO4+2H2O,2NaOH+CuSO4= Cu(OH)2↓+Na2SO4;由两个方程式可知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的关系式为:
2NaOH ~ Na2SO4
80 142
80g×15% x
80/80g×15%=142/x x=21.3g, 滤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为21.3g÷200g×100%=10.65%。
答:滤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为10.65%。
22.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测试题(答案)-2022-202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下一篇: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定时训练(含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