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 22 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染料(R)涂覆在 TiO 纳米晶体表面制成,
2
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料敏化 TiO 电极为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2
B.正极电极反应式是:I -+2e-=3I-
3
C.电池总反应是:2R++3I-=I -+2R
3
D.电池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向 FeBr 溶液中通入过量 Cl :2Fe2++Cl =2Fe3++2Cl-
2 2 2
B.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CO :CO 2-+2CO +H O=2HCO -
2 3 2 2 3
C.向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双氧水:3H O +I-=IO -+3H O
2 2 3 2
D.向 CuSO 溶液中通入 H S:H S+Cu2+=CuS↓+2H+
4 2 2
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 KI 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再通
A 蓝色褪去 还原性:I->SO 2
入 SO
2
B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 无白色沉淀 苯酚浓度小
向 NaI、NaCl 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
C 有黄色沉淀生成 K (AgI)<K (AgCl) sp sp
AgNO
3溶液
HNO
2电离出H+的能
用 pH 试纸测浓度均为 0.1mol·L-1的 CH COONa3 溶
D 力比 CH COOH3 的
CH COONa溶液和 NaNO pH pH3 2溶液的 液的 大
强
A.A B.B C.C D.D
4、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5、下列所示的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分别在 MgCl2和 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直至过量,观
A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察现象
B 比较 Cl 、Br2 2的氧化性强弱 将少量氯水滴入 FeBr2溶液中,观察现象
C 证明 SO2具有漂白性 将 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D 证明电离常数K :HSO ->HCO - a 3 3 测得同浓度的 Na CO 溶液的 pH 大于 Na SO2 3 2 3溶液
A.A B.B C.C D.D
6、在使用下列各实验装置时,不合理的是
A.装置①用于分离 CCl 和 H O4 2 的混合物
B.装置②用于收集 H 、CO 、Cl2 2 2等气体
C.装置③用于吸收 NH 或 HCl3 ,并防止倒吸
D.装置④用于收集 NH ,并吸收多余的 NH 3 3
7、我国成功研制的新型可充电 AGDIB 电池(铝-石墨双离子电池)采用石墨、铝锂合金作为电极材料,以常规锂盐和碳
酸酯溶剂为电解液。电池反应为:C PF +Li Al=C +LiPE +Li Alx 6 y x 6 y 1 。放电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为负极,放电时铝失电子
B.充电时,与外加电源负极相连一端电极反应为:Li Al-e-=Li++Li Al y y-1
C.充电时 A 电极反应式为 C +PF -﹣e-=C PF x 6 x 6
D.废旧 AGDIB 电池进行“放电处理”时,若转移 lmol 电子,石墨电极上可回收 7gLi
8、根据下表(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A B C D E
原子半径/nm 0.186 0.143 0.089 0.102 0.074
主要化合价 +1 +3 +2 +6、-2 -2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C>A
B.氢化物的沸点 H E H D 2 > 2
C.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A<B
D.C2+与 A+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9、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n、r 为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0.1 mol·L-1 m
溶液的 pH=13,组成 n 的两种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差 1。p、q 为其中两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X<Y<Z<W
B.X、Z既不同周期也不同主族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W
D.Y、Z、W 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具有漂白性
10、已知 A、B 为单质,C 为化合物。能实现上述转化关系的是( )
A+B C C 溶液 A+B
①若 C 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 A 可能是 Na
②若 C 溶液遇 Na CO CO2 3放出 2气体,则 A 可能是 H 2
③若 C 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显血红色,则 B 可能为 Fe
④若 C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 B 可能为 Cu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能确定为丙烯的化学用语是( )
A. B.C H C D CH =CH-CH 3 6 . . 2 3
12、SBP 电解法能大幅度提高电解槽的生产能力,如图为 SBP 电解法制备 MoO 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
A.a 极为电源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路中转移 4mol 电子,则石墨电极上产生标准状况下 22.4LO 2
C.钛基钛锰合金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3H O+Mo4+-2e-=MoO +6H+ 2 3
D.电路中电子流向为:a 极 导 线 石墨,钛基钛锰电极 导 线 b 极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mol葡萄糖能水解生成 2molCH CH OH和 2molCO
3 2 2
B.苯的结构简式为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相同物质的量的乙烯与乙醇分别在足量的 O 中完全燃烧,消耗 O 的物质的量相同
2 2
D.乙烯和植物油都能使溴水褪色,其褪色原理不同
14、铋(B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VA族,其价态为+3时较稳定,铋酸钠(NaBiO )溶液呈无色。现取一定量的硫酸锰(MnSO )
3 4
溶液,向其中依次滴加下列溶液,对应的现象如表所示:
加入溶液 ①适量铋酸钠溶液 ②过量双氧水 ③适量 KI 淀粉溶液
实验现象 溶液呈紫红色 溶液紫红色消失,产生气泡 溶液缓慢变成蓝色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BiO -的氧化性强于 MnO -
3 4
B.H O 可被高锰酸根离子氧化成 O
2 2 2
C.向铋酸钠溶液中滴加 KI 淀粉溶液,溶液一定变蓝色
D.H O 具有氧化性,能把 KI 氧化成 I
2 2 2
15、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液氨作制冷剂 B.合成氨 C.大气固氮 D.生物固氮
16、将 1mol 过氧化钠与 2mol 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在密闭容器中,120℃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有固体残留.下
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残留固体是 2mol Na CO
2 3
B.残留固体是 Na CO 和 NaOH的混合物
2 3
C.反应中转移 2mol 电子
D.排出的气体是 1.5mol 氧气
17、 “地沟油”可与醇加工制成生物柴油变废为宝。关于“地沟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烃类 B.由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
C.密度比水大 D.不能发生皂化反应
18、实验室处理含 FeBr 废催化剂的溶液,可得到溴的苯溶液和无水 FeCl 。下列做法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3 3
A. 制取 Cl
2
B. 使 Br-转化为 Br
2
C. 分液,先放出水层,再倒出溴的苯溶液
D. 将分液后的水层蒸干获得无水 FeCl
3
19、下列有关物质的描述及其应用均正确的是( )
A.Al、Al O 、Al(OH) 、NaAlO 均能和 NaOH 溶液发生反应
2 3 3 2
B.Na O 中含有 O ,所以过氧化钠可为潜水艇舱提供氧气
2 2 2
C.FeCl 具有氧化性,用 FeCl 溶液刻蚀印刷铜电路板
3 3
D.Na、Al、Cu 可以分别用电解冶炼法、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得到
20、2019 年化学诺贝尔奖授予拓展锂离子电池应用的三位科学家。如图是某锂—空气充电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质溶液可选用可溶性锂盐的水溶液
B.电池放电时间越长,Li O 含量越少
2 2
C.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 Li++O -e- = LiO
2 2
D.充电时,b 端应接负极
21、下列对图像的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图甲可表示压强对反应: N (g) 3H (g) 2NH (g) H 92.4 kJ mol 1的影响
2 2 3
B.图乙中, t 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了催化剂
1
C.若图丙表示反应:A(g)+B(g) xC(g) ,则T T 、 x 2
1 2
D.图丁表示水中 c H 和 c OH 的关系,ABC 所在区域总有 c H c OH
22、某有机物的结构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该有机物最多可以与 7 mol H 发生加成反应
2
B.该有机物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氧化、水解等反应
C.0.1 mol 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最多可以生成 3.36L H
2
D.与该有机物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8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二、非选择题(共 84 分)
23、(14 分)有两种新型的应用于液晶和医药的材料 W 和 Z,可用以下路线合成。
已知以下信息:
① (R 、R 、R 、R 为氢原子或烷烃基)
1 2 3 4
②1molB经上述反应可生成 2molC,且 C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 (易被氧化)
④ +CH -CH=CH
3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 A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化合物 B 中所有碳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B.化合物 W 的分子式为 C H N
11 16
C.化合物 Z的合成过程中,D→E步骤为了保护氨基
D.1mol 的 F 最多可以和 4 molH 反应
2
(3)C+D→W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 Z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遇 FeCl 溶液显紫色;
3
②红外光谱检测表明分子中含有 结构;
③1H-NMR 谱显示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设计 →D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乙烯原料必用,其它无机过剂及溶剂任选)______________。
示例:CH CHO CH COOH CH COOCH CH
3 3 3 2 3
24、(12 分)某新型药物 G 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Ⅰ.RCHO H CN (R 为烃基);
Ⅱ.RCOOH P B r3 ;
Ⅲ. +RNH
2
一 定 条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名称为 ___,合成路线图中反应③所加的试剂和反应条件分别是______。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填字母代号)。
A.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B.C 可以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取代、加成、消去、加聚
C.D 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一定条件下 1 mol G 可以和 2 mol NaOH 或者 9 mol H 反应
2
(3)F 的结构简式为____。
(4)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5)D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___种。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分子中含有的环只有苯环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6)参照 G 的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由乙醛和 H NCH(CH ) 为起始原料制备医药中间体 CH CONHCH(CH )
2 3 2 3 3
的合成路线______。
2
25、(12 分)硝酸亚铁可用作媒染剂、分析试剂、催化剂等。
(1)硝酸亚铁可用铁屑在低温下溶于稀硝酸制得,还原产物为 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某小组为探究硝酸亚铁晶体的热分解产物,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仪器 B 的名称是____,实验中无水 CuSO 变蓝,由此可知硝酸亚铁晶体含有___。
4
②实验中观察到 A 装置的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检验热分解后固体为氧化铁的实验方案为:
实验步骤 现象
取少量固体加适量稀硫酸,振荡,将溶液分成两份 固体溶解得黄色溶液
一份滴入____ 溶液变成红色
另一份滴入 1~2 滴 K [Fe(CN) ]3 6 溶液 ___________
A 中硝酸亚铁晶体[Fe(NO ) ·xH 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 2 2 。
(3)继续探究 mg 硝酸亚铁晶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①取 A 中热分解后的固体放入锥形瓶,用稀硫酸溶解,加入过量的 KI 溶液,滴入 2 滴___作指示剂。
②用 a mol/LNa S O 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已知:I +2S O 2-=2I-+S O 2-)2 2 3 2 2 3 4 6 ,滴定至终点时用去 bmLNa S O2 2 3溶
液,则硝酸亚铁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6、(10 分)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大于 10%就可能发生爆炸,
在工业上常用作水处理剂、漂白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处理废水时,ClO 可将废水中的 CN-氧化成 CO 和 N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2 2 2 。
(2)某小组通过 NaClO 法制备 ClO3 2,其实验装置如下图。
①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二是______________;
②装置 B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③装置 A 用于生成 ClO 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2 ;
④当看到装置 C 中导管液面上升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3)测定装置 C 中 ClO 溶液的浓度:用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取 10.00 mLC2 中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
的 KI 溶液和 H SO 酸化,用 0.1000 mol·L-12 4 的 Na S O2 2 3标准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发生反应:I +2S O 2-=2I-+S O 2-2 2 3 4 6 ,
再加入__________作指示剂,继续滴定,当溶液_______,即为终点。平行滴定 3 次,标准液的平均用量为 20.00 mL,
则 C 中 ClO2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L-1。
27、(12 分)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CuCl 难溶于乙醇和水,可溶于氯离子浓度较大的
体系,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
(制备)方法一:
(资料查阅)
(1)仪器 X 的名称是______,在实验过程中,B 中试纸的颜色变化是______。
(2)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a ______ e (填操作的编号)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 b.熄灭酒精灯,冷却 c.在气体入口处通入干燥 HCl
d.点燃酒精灯,加热 e.停止通入 HCI,然后通入 N
2
(3)反应结束后发现含有少量 CuO 杂质,产生的原因是______。
方法二:
(4)向CuSO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Cl 和 Na SO 可生成自色沉淀 CuCl 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过滤,沉淀用
4 2 3
2 x 3 m的酸洗,水洗,乙醇洗三步操作,酸洗采用的酸是______(写名称),用乙醇洗涤的原因是______(任写一
点)。
(含量测定)
(5)准确称取所制备的氯化亚铜样品 m g,将其置于过量的FeCl 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用 a
3
mol/L 的K Cr O 溶液滴定Fe2 到终点,消耗K Cr O 溶液 b mL,反应中Cr O2 被还原为Cr3+ ,样品中 CuCl 的
2 2 7 2 2 7 2 7
质量分数为______(CuCl 分子量:99.5g/mol )
(应用)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高炉煤气中 CO、CO 、 N 和O )的百分组成。
2 2 2
(6)已知:
i.CuCl 的盐酸溶液能吸收 CO 形成Cu CO Cl H O。
2
ii.保险粉 (Na S O )和 KOH 的混合溶液能吸收氧气。
2 2 4
①出保险粉和 KOH 混合溶液吸收O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
②D、F 洗气瓶中宜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
28、(14 分)NO 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x
(1)汽车尾气中的 NO 来自于反应:N (g)+ O (g) 2NO(g)。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时,一定量 NO 分解过程中 N
2 2 2
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则 N (g)+ O (g) 2NO(g)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000℃时,向容
2 2
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0mol N 和 5mol O ,发生上述反应,10min 达到平衡,产生 2mol NO,则 10min 内的平均
2 2
反应速率 υ(O )=____mol·L-1·min-1。
2
(2)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装置可减少 NO 的排放。研究表明,NO 的脱除率除与还原剂、催化剂相关外,还
x x
取决于催化剂表面氧缺位的密集程度。以 La A BCoO (A、B 均为过渡元素)为催化剂,用H 还原 NO 的机理如下:
0.8 0.2 3+X 2
第一阶段:B4+(不稳定)+H →低价态的金属离子(还原前后催化剂中金属原子的个数不变)
2
第二阶段:NO(g)+□→NO(a) ΔH 、K
1 1
2NO(a)→2N(a)+O (g) ΔH 、K
2 2 2
2N(a)→N (g)+2□ ΔH 、K
2 3 3
2NO(a)→N (g)+2O(a) ΔH 、K
2 4 4
2O(a)→O (g)+2□ ΔH 、K
2 5 5
注:□表示催化剂表面的氧缺位,g 表示气态,a表示吸附态
第一阶段用氢气还原 B4+得到低价态的金属离子越多,第二阶段反应的速率越快,原因是_____。第二阶段中各反应焓
变间的关系:2ΔH +ΔH +ΔH =________;该温度下,NO 脱除反应 2NO(g) N (g)+O (g)的平衡常数 K=
1 2 3 2 2
_______(用 K 、K 、K 的表达式表示)。
1 2 3
(3)工业废气中的 NO 和 NO 可用 NaOH 溶液吸收。向 20mL0.1mo1·L-1NaOH溶液中通入含 NO 和 NO 的废气,溶液 pH
2 2
随气体体积 V的变化如图所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B 点对应的溶液中 c(HNO )=c(NO -),则 A 点对应溶液中
2 2
c(NO )/c(HNO )=________。
2 2
(4)氨催化还原法也可以消除 NO,原理如图所示,NO 最终转化为 H O 和________(填电子式);当消耗 1 molNH 和 0.5
2 3
molO 时,理论上可消除____________L(标准状况)NO。
2
29、(10 分)研究 CO2的综合利用对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工业上以 CO 、NH 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 ) ]2 3 2 2 ,反应实际为两步进行:
I:2NH (g)+CO (g) H NCOONH (s) △H =-272kJ·mol-1 3 2 2 4 1
II:H NCOONH (s) CO(NH ) (s)+H O(g) △H =+138kJ·mol-1 2 4 2 2 2 2
已知:H O(l)==H O(g) △H =+44kJ·mol-1 2 2 3
①请写出以 NH 、CO 为原料,合成尿素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3 2 。
②T ℃时,在 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CO 和 NH 模拟工业生产,n(NH )/n(CO )=x1 2 3 3 2 ,如图是 CO2平衡转化率(
)与 x
的关系。求图中 A 点 NH3的平衡转化率
=________%。
③当 x=1.0 时,若起始的压强为 p kPa0 ,水为液态,平衡时压强变为起始的 1/2。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_______(kPa)-3(K
p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2)用 CO 和 H 合成甲醇:3H (g)+CO (g) CH OH(g)+H O(g) H= 49 0kJ·mol-1 T2 2 2 2 3 2 △ - . 。在 ℃时,甲、乙、丙三个
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测得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
①甲容器 10s 达到平衡时测得 x=39.2,则甲中 CO 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2 。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2c
(3)用 NaOH 溶液做碳捕捉剂可获得化工产品 Na CO2 3。常温下若某次捕捉后得到 pH=10 的溶液,则溶液中 c(CO 2-)3 :
c(HCO -)=_____[K (H CO )=4.4×10-7、K (H CO )=5×10-11],溶液中 c(Na+)_____c(HCO -)+2c(CO 2-)(填“>”“=”3 1 2 3 2 2 3 3 3 或“<”)。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共包括 22 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C
【答案解析】
根据图示装置可以知道:染料敏化 TiO2电极为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R﹣e﹣=R+,正极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
反应式是:I ﹣+2e﹣═3I﹣3 ,总反应为:2R+3I﹣═I ﹣+2R+3 ,据此回答。
【题目详解】
A.根据图示装置可以知道染料敏化 TiO 电极为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R﹣e﹣=R+2 ,故 A 正确;
B.正极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是:I ﹣+2e﹣═3I﹣3 ,故 B 正确;
C.正极和负极反应相加可以得到总反应:2R+3I﹣═I ﹣+2R+3 ,故 C 错误;
D.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 D 正确。
故选 C。
2、D
【答案解析】
A. 向 FeBr 溶液中通入过量 Cl 4Br +2Fe2++3Cl = 2 2,溴离子和亚铁离子都被氧化,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
2Fe3++2Br +6Cl ,故 A2 错误;
B. 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 +CO +H O = 2HCO -3 2 2 3 ,故 B
错误;
C. 向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双氧水,反应生成碘单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 H O + 2I-= I +2H O2 2 2 2 ,故 C
错误;
D. 向 CuSO 溶液中通入 H S,生成 CuS 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S+Cu2+=CuS↓+2H+4 2 2 ,故 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 D。
3、D
【答案解析】
A.KI 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生成碘单质,再通入 SO ,碘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I-2 ,二氧化硫为还
原剂,I-为还原产物,证明还原性 SO2>I-,选项 A 错误;
B.苯酚能和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三溴苯酚能溶于苯酚,所以得不到白色沉淀,该实验结论
错误,选项 B 错误;
C.因为 I-、Cl-浓度大小不知,虽然黄色沉淀为 AgI,但无法通过物质溶度积比较,则无法证明 K (AgI)<K (AgCl)sp sp ,
选项 C 错误;
D.在相同条件下,酸性越弱其盐溶液的水解程度越大,则用 pH 试纸测浓度均为 0.1mol·L-1的 CH COONa3 溶液和
NaNO 溶液的 pH,CH COONa 溶液的 pH 大,证明 HNO 电离出 H+的能力比 CH COOH2 3 2 3 的强,选项 D 正确。
答案选 D。
4、C
【答案解析】
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
B.根据示意图分析;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题目详解】
A. 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固体颗粒。因此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A 正确;
B. 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转化为铵盐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B 正确;
C. NH3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为铵盐,因此氨气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C 错误;
D. 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由于氮肥会释放出氨气,因此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
有关,D 正确。答案选 C。
【答案点睛】
结合示意图的转化关系明确雾霾的形成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氨气作用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本题情境真实,应用导向,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
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
5、D
【答案解析】
A.分别在 MgCl 和 AlCl2 3溶液中滴加氨水直至过量,均生成白色沉淀,无法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故 A 错误;
B.Fe2+的还原性大于 Br-,将少量氯水滴入 FeBr 溶液中,首先氧化 Fe2+,则无法比较 Cl 、Br2 2 2的氧化性强弱,故 B
错误;
C.将 SO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体现 SO2 2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故 C 错误;
D.测得同浓度的 Na CO 溶液的 pH 大于 Na SO 溶液,说明 CO 2-的水解能力大于 SO 2-,则电离能力 HSO ->HCO -2 3 2 3 3 3 3 3 ,
即电离常数 K :HSO ->HCO -,故 Da 3 3 正确;
故答案为 D。
6、D
【答案解析】
A.CCl H O4和 2 的混合物分层,则图中分液装置可分离,选项 A 正确;
B.短导管进入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长导管进入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则图中装置可收集 H 、CO2 2、
Cl
2等气体,选项 B 正确;
C.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在下层,可使气体与水不能直接接触,则装置用于吸收 NH HCl3或 ,并防止倒吸,选项
C 正确;
D.不能利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氨气,应选碱石灰干燥,选项 D 错误;
答案选 D。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混合物分离提纯、气体的收集、防止倒吸等,把握图中装置的作用
及实验基本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
7、C
【答案解析】
电池反应为 C PF +Li Al=C +LiPE +Li Al ,x 6 y x 6 y 1 根据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 A 是正极, B 是负极,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
答。
【题目详解】
A、根据装置图可知放电时锂离子定向移动到 A 极,则 A 极为正极,B 极为负极,放电时 Al 失电子,选项 A 错误;
B、充电时,与外加电源负极相连一端为阴极,电极反应为:Li++Li Al+e-= Li Al, y 1 y 选项 B 错误; -
C、充电时 A 电极为阳极,反应式为 C +PF -﹣e-=C PF , x 6 x 6 选项 C 正确;
D、废旧 AGDIB 电池进行放电处理”时,若转移 1mol 电子,消耗 1molLi ,即 7gLi 失电子,铝电极减少 7g , 选项 D 错误。
答案选 C。
【答案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为高频考点,明确正负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即可解答,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8、B
【答案解析】
元素的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绝对值的和为 8,D、E 两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6,故为第 VIA
元素,而 D 的半径大于 E,故在周期表中 E 元素在上面,D 在下面,故 E 为 O,D 为 S,B 元素最最外层电子数为 3,
为 B 或 Al,但是半径比氧和硫均大,故位于氧元素和硫元素的中间,应为 Al,A 的半径比铝大,最外层电子数为 1,
应为 Na,C 的半径最小,最外层两个电子,故为 Be,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题目详解】
A.A、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 NaOH 和 Be(OH)2,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
属性 Na>B,故碱性 NaOH > Be(OH)2,A 选项错误;
B.H O2 含有氢键,分子间作用力较强,氢化物的沸点较高,则 H D< H E,B2 2 选项正确;
C.金属钠的活泼性强于铝,故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Na > A1,C 选项错误;
D.Be2+与 Na+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 2、10,二者核外电子数不等,D 选项错误;
答案选 B。
【答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有关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难度一般,解答关键在于准确掌握原子半径和化合价的关系,
熟记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学以致用。
9、D
【答案解析】
0.1mol·L-1m 溶液的 pH=13,则 m 为一元强碱,应该为 NaOH,组成 n 的两种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差 1,根据图示可知,
n 为 NaCl,电解 NaCl 溶液得到 NaOH、H 和 Cl ,p、q 为其中两种元素形成的单质,则 p、q 为 H 和 Cl2 2 2 2,结合短
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X 为 H 元素、Y 为 O 元素、Z为 Na 元素、W 为 Cl 元素,据
此答题。
【题目详解】
由分析可知:X 为 H 元素、Y 为 O 元素、Z为 Na 元素、W 为 Cl 元素。
A.电子层数越多,则原子的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原子,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
子半径:X<Y<W<Z,故 A 错误;
B.由分析可知:X 为 H 元素、Z为 Na 元素,X、Z 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1,属于同一主族,故 B 错误;
C.Y、W 形成的氢化物分别为 H O 和 HCl,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键,含有氢键的物质熔沸点较高,所以简单氢化物的
2
沸点:Y>W,故 C 错误;
D.Y、Z、W 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为 NaClO,NaClO 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具有漂白性,故 D 正确。
故选 D。
10、D
【答案解析】
从 A+B C C 溶液 A+B 的转化关系可知,电解 C 溶液时,是电解电解质本身,因此 C 溶液中
的溶质可以为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或无氧酸;据此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①若 A 为钠,则 B 为氧气,则 C 为过氧化钠,C 的水溶液为氢氧化钠,电解氢氧化钠得到氢气和氧气,不符合转化关
系,故①错误;
②若 C 的溶液遇 Na CO ,放出 CO 气体,则 C 可以为 HCl、HBr、HI 等,电解这些酸的水溶液实际上是电解溶质本
2 3 2
身,在阴极得到氢气,故 A 可能是 H ,B 可能为卤素单质,故②符号上述转化关系,故②正确;
2
③若 C 的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显红色,则 C 中含铁离子,电解铁盐不会得到铁单质,不符合转化关系,故③错误;
④由 C 的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 C 为铜盐,C 可以为卤化铜,如氯化铜、溴化铜等,电解他们的
水溶液都会得到铜和卤素单质,故 B 可以为铜,故④正确;
故选 D。
11、D
【答案解析】
A.球棍模型 中不一定由 C、H 两种元素组成,所以不一定为丙烯,A 不合题意;
B.C H 可能为丙烯,也可能为环丙烷,所以不一定为丙烯,B 不合题意;
3 6
C. 中少了 1 个 H 原子,丙烯的电子式为: ,C 不合题意;
D.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 =CH-CH ,D 符合题意;
2 3
故选 D。
12、B
【答案解析】
根据图像电流方向,可知 a 为负极,b 为正极,石墨为阴极,钛基钛锰合金为阳极。
【题目详解】
A 选项,根据上面分析得出 a 极为电源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 A 正确;
B 选项,石墨是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因此电路中转移 4mol 电子,则石墨电极上产生标准状况下 44.8L 氢气,故
B 错误;
C 选项,钛基钛锰合金电极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3H O+Mo4+-2e-=MoO +6H+,故 C 正确;
2 3
D 选项,电路中电子流向为:负极 a 极 导 线 阴极石墨,阳极钛基钛锰电极 导 线 正极 b 极,故 D 正
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 B。
【答案点睛】
电解质中电子移动方向:电源负极 导 线 电解质阴极,电解质阳极 导 线 电源正极;电解质中离子移动
方向:阳离子移向阴极,阳离子移向阳极。
13、C
【答案解析】
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lmol葡萄糖能分解生成2molCH CH OH和2molCO ,故A错误;B.苯的结构简式为
3 2 2
,但分子结构中无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C.乙醇分子式可以变式为C H ·H O
2 4 2
,故乙醇燃烧相当于乙烯燃烧,耗氧量相同,
故C正确;D.乙烯和植物油均含有碳碳双键,都能使溴水褪色,其褪色原理均为加成反应,故D错误;答案为C。
14、C
【答案解析】
向一定量的硫酸锰(MnSO )溶液中滴入适量铋酸钠溶液,溶液呈紫红色说明 Mn2+被 BiO -氧化为 MnO -;再滴入过量
4 3 4
双氧水,溶液紫红色消失,产生气泡,说明 MnO -把 H O 氧化为 O ;最后滴入适量 KI 淀粉溶液,溶液缓慢变成蓝
4 2 2 2
色,说明 H O 把 KI 氧化为 I ;
2 2 2
【题目详解】
A. 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Mn2+被 BiO -氧化为 MnO -,BiO -的氧化性强于 MnO -,故 A 正确;
3 4 3 4
B. 滴入过量双氧水,溶液紫红色消失,产生气泡,说明 MnO -把 H O 氧化为 O ,故 B 正确;
4 2 2 2
C.铋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向铋酸钠溶液中滴加KI 溶液,I-可能被氧化为 IO -,所以溶液不一定变蓝色,故 C 错误;
3
D. 由③中现象可知:碘离子被双氧水氧化成单质碘,故 D 正确;
故选 C。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方法,掌握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是关键,注意 I-被
强氧化剂氧化的产物不一定是 I 。
2
15、A
【答案解析】
A.液氨作制冷剂,液态氨变为气态氨,是物理变化,不存在电子转移,故 A 错误;
B.合成氨是氢气与氮气反应生成氨气,是氧化还原反应,存在电子转移,故 B 正确;
C.大气固氮是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存在电子转移,故 C 正确;
D.生物固氮是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存在电子转移,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A。
16、A
【答案解析】
过氧化钠受热不分解,但是 NaHCO 受热分解2NaHCO Na CO +CO +H O ,产生 1mol 二氧化碳和 1mol 水,
3 3 2 3 2 2
二氧化碳和水都能和过氧化钠发生反应,但是此处过氧化钠是少量的,因此要优先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2Na O +2CO =2Na CO +O ,得到 1mol 碳酸钠和 0.5mol 氧气,此时我们一共有 2mol 碳酸钠、1mol 水和 0.5mol
2 2 2 2 3 2
氧气。整个反应中只有过氧化钠中-1 价的氧发生了歧化反应,因此一共转移了 1mol 电子,答案选 A。
17、B
【答案解析】
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油脂,含有氧元素,不属于烃类,选项 A 错误;
B.“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由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选项 B 正确;
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油脂,油脂的密度比水小,选项 C 错误;
D.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油脂,能发生皂化反应,选项 D错误。
答案选 B。
【答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油脂的性质与用途,熟悉油脂结构及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皂化反应的实质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水
解反应,“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密度比水小,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为皂化反应。
18、C
【答案解析】
A. 实验室制备氯气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不能制备氯气,A 项错误;
B. 用氯气氧化溴离子时,导气管应该采用“长进短出”原则,所以该装置错误,不能实现实验目的,B 项错误;
C. 分液时先从下口放出水相,再从上口倒出有机相,C 项正确;
D. 蒸发时应该,蒸发至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另外 FeCl 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直接蒸发,得
3
不到无水 FeCl ,D 项错误;
3
答案选 C。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物质制备、实验操作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物质性质、实验操作规范是解本题
的关键,易错点是选项 D,加热氯化铁溶液时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氢,升高温度促进水解,为防止水解,
应在氯化氢氛围中加热蒸干氯化铁溶液。
19、C
【答案解析】
A、NaAlO 与 NaOH 不反应,故 A 不正确;
2
B、Na O 为离子化合物,含 O 元素,不含 O ,但用过氧化钠可为潜水艇舱提供氧气,故 B 不正确;
2 2 2
C、Cu 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亚铁,利用氧化铁的氧化性,用 FeCl 溶液刻蚀印刷电路板,故 C 正确;
3
D、Al 活泼性很强,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式制备,所以 Na、Al、Cu 可以分别用电解冶炼法、电解冶炼法热分解法
得到,故 D 不正确;
故选 C。
20、D
【答案解析】
根据电子的流向可知 b 极为负极,锂单质失电子被氧化,a 极为正极,氧气得电子被还原。
【题目详解】
A.负极单质锂与水反应,所以电解溶液不能用水溶液,故 A 错误;
B.电池放电过程中锂单质被氧化成锂离子,锂离子移动到正极发生 xLi++O +xe-=Li O ,所以时间越长正极产生的 Li O
2 x 2 2 2
越多,而不是越少,故 B 错误;
C.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当 x=1 时发生:Li++O +e-=LiO ,故 C 错误;
2 2
D.充电时,b 极锂离子转化为锂,发生还原反应,即为电解池的阴极,则充电时,b 端应接负极,故 D 正确;
故选 D。
21、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及沉淀溶解平衡,意在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题目详解】
A.合成氨反应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合成氨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 的转
2
化率增大,故 A 错误;
B.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平衡后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不移动,故 B 错误;
C.分析曲线 a、b 可知,曲线 b 先出现拐点,则 p p T p C% T p2> 1, 1、 2条件下平衡时 比 1、 1时的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
正向移动,则 x<2,分析曲线 b、c 可知,b 曲线先出现拐点,则 T >T1 2,故 C 正确;
D.BC 线上任意点都有 c(H+)=c(OH-),ABC 区域位于直线 BC 的左上方的区域内任意点均有 c(H+)>c(OH-),故 D 错误;
答案: C
22、A
【答案解析】
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碳碳双键和羧基,具有酚、烯烃、羧酸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显色反应、加聚反
应、酯化反应等。
【题目详解】
A.苯环和碳碳双键都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 1mol 该有机物最多可与 7mol H2发生加成反应,选项 A 正确;
B.该分子不含酯基或卤原子,所以不能发生水解反应,酚羟基和羧基能发生取代反应,苯环及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
反应,碳碳双键和酚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选项 B 错误;
C.虽然分子中含有二个酚羟基和一个羧基,但没有说明标准状况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无法计算,选项 C 错误;
D.分子中含有戊基-C H5 11,戊基有 8 种,且其他基团在苯环上的位置还有多种,故该有机物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
构体一定超过 8 种,选项 D 错误;
答案选 A。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烯烃、羧酸和酚的性质,
题目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共 84 分)
23、 (CH ) CH-CCl(CH ) 3 2 3 2 消去反应 C
、
【答案解析】
A 的分子式为 C H Cl6 13 ,为己烷的一氯代物,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 B 为烯烃,1mol B 发
生信息①中氧化反应生成 2molC,且 C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 为对称结构烯烃,且不饱和 C 原子没有 H 原子,故 B
为(CH ) C=C(CH ) ,C 为 ,逆推可知 A 为(CH ) CH-CCl(CH ) 。由 W 进行
3 2 3 2 3 2 3 2
逆推,可推知 D 为 ,由 E 后产物结构,可知 D 与乙酸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E,故 E 为 ,
然后 E 发生氧化反应。对、比 F 前后物质结构,可知生成 F 的反应发生取代反应,而后酰胺发生水解反应又重新引入
氨基,则 F 为 ,D→E 步骤为了保护氨基,防止被氧化。
【题目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为(CH ) CH-CCl(CH ) ,B为(CH ) C=C(CH ) ,C为 ,D为 ,
3 2 3 2 3 2 3 2
E 为 ,F 为 。则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化合物 A 的结构简式为:(CH ) CH-CCl(CH ) ,A 与 NaOH的乙醇溶液在加热时发生消去
3 2 3 2
反应,产生 B:(CH ) C=C(CH ) ,乙醇 A→B 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3 2 3 2
(2)A.化合物 B 为(CH ) C=C(CH ) ,可看作是乙烯分子中 4 个 H 原子分别被 4 个-CH 取代产生的物质,由于乙烯
3 2 3 2 3
分子是平面分子,4 个甲基 C 原子取代 4 个 H 原子的位置,在乙烯分子的平面上,因此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个平面,
A 错误;
B.由 W 的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 W 的分子式为 C H N,B 错误;
11 15
C.氨基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氧化,开始反应消耗,最后又重新引入氨基,可知 D→E 步骤为了保护氨基,防止被氧化,
C 正确;
D.物质 F 为 ,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mol 的 F 最多可以和 3molH 反应,D 错误,故合理选项是
2
C;
(3)C+D→W 的化学方程式是: ;
(4)Z的同分异构体满足:①遇 FeCl 溶液显紫色,说明含有酚羟基;②红外光谱检测表明分子中含有 结
3
构;③1HNMR 谱显示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说明分子结构对称,则对应的同分
异构体可为 、 ;
(5)由信息④可知,苯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得到乙苯 ,然后 与浓硝酸、浓硫酸在加热
50℃~60℃条件下得到对硝基乙苯 ,最后 与 Fe 在 HCl 中发生还原反应得到
对氨基乙苯 ,故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
【答案点睛】
要充分利用题干信息,结合已经学习过的各种官能团的性质及转化进行合理推断。在合成推断时要注意有机物的分子
式、反应条件、物质的结构的变化,采取正、逆推法相结合进行推断。
24、苯乙醛 浓硫酸,加热 C
n +(n-1)H O 5
2
CH CHO CH COOH P B3 r CH COBr CH CONHCH(CH ) 3 3 3 3 3 2
【答案解析】
根据合成路线,A 结构中含有苯环结构,A→B发生信息 I 的反应,则 A 为 ,B 为 ,
B 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 C;根据 D 的分子式,结合 C 的分子式 C H O 可知,C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D,D 为
9 10 3
,D 发生信息 II 的反应生成 E,E 为 ,结合 G 的结构简式可知,E
和 F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G,则 F 为 ,据此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A 为 ,名称为苯乙醛,合成路线图中反应③为醇羟基的消去反应,所加的试剂和
反应条件分别是浓硫酸,加热,故答案为:苯乙醛;浓硫酸,加热;
(2)A. 根据上述分析,反应①为加成反应,故 A 错误;B. C 中含有羟基、羧基和苯环,羟基可以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羧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苯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加聚,故 B 错误;C. D 为
,苯环、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都是平面结构,因此 D 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 C
正确;D. 一定条件下 1 mol G( )可以和 2 mol NaOH 发生水解反应,能够
和 7 mol H 发生加成反应,故 D 错误;故答案为:C;
2
(3)根据上述分析,F 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
(4)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 +(n-1)H O,故答案为:
2
n +(n-1)H O;
2
(5)D(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分子中含有的环只有苯环,②能发生银镜
反应和水解反应,说明结构中含有醛基和酯基,则属于甲酸酯类物质,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①苯环上含有 2 个
侧链的,一个侧链为 HCOO-,一个为-CH=CH ,有 3 种结构;②苯环上含有 1 个侧链的,HCOO-可以分别连接在
2
-CH=CH-两端,有两种结构,共有 5 种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5;
(6)由乙醛和 H NCH(CH ) 为起始原料制备医药中间体 CH CONHCH(CH ) ,根据信息 III,可以首先合成 CH COBr,
2 3 2 3 3 2 3
然后与 H NCH(CH ) 发生取代反应即可,根据 G 的合成路线,可以由 CH CHO,先氧化生成 CH COOH,然后发生
2 3 2 3 3
信息 II 的反应即可得到 CH COBr,合成路线为 CH CHO CH COOH P Br3 CH COBr 3 3 3 3
CH CONHCH(CH ) ,故答案为:CH CHO CH COOH P B r3 CH COBr 3 3 2 3 3 3
CH CONHCH(CH ) 。
3 3 2
25、3Fe+8HNO (稀)=3Fe(NO ) +2NO↑+4H O 干燥管(或球形干燥管) 结晶水 l~2 滴 KSCN 溶液 无蓝色
3 3 2 2
5.6ab
沉淀生成 4Fe(NO ) xH O 2Fe O +8NO ↑+O ↑+4xH O 淀粉溶液 %
3 2 2 2 3 2 2 2 m
【答案解析】
(1) 铁在低温下溶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 NO,据此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①无水 CuSO 变蓝,说明生成了水,据此解答;②实验中观察到 A 装置的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该气体为二
4
氧化氮,同时生成氧化铁,据此书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将少量氧化铁溶于稀硫酸,得到含有铁离子的溶液,铁离子
遇到 KSCN 变红色, K [Fe(CN) ]溶液是检验亚铁离子的试剂,据此分析解答;
3 6
(3)①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加入过量的 KI 溶液,能够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据此选择指示剂;②根据发生的反应
2Fe3++2I-=2Fe2++I ,I +2S O 2-=2I-+S O 2-分析解答。
2 2 2 3 4 6
【题目详解】
(1) 铁在低温下溶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 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8HNO (稀)=3Fe(NO ) +2NO↑+4H O,
3 3 2 2
故答案为 3Fe+8HNO (稀)=3Fe(NO ) +2NO↑+4H O;
3 3 2 2
(2)①根据装置图,仪器 B 为干燥管,实验中无水 CuSO 变蓝,说明生成了水,由此可知硝酸亚铁晶体含有结晶水,
4
故答案为干燥管;结晶水;
②实验中观察到 A 装置的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该气体为二氧化氮,同时生成氧化铁,则硝酸亚铁晶体
[Fe(NO ) ·xH 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NO ) xH O 2Fe O +8NO ↑+O ↑+4xH O;根据检验氧化铁的实验步
3 2 2 3 2 2 2 3 2 2 2
骤:将少量氧化铁溶于稀硫酸,得到含有铁离子的溶液,铁离子遇到 KSCN 变红色, K [Fe(CN) ]溶液是检验亚铁离
3 6
子的试剂,因此滴入 1~2 滴 K [Fe(CN) ]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故答案为 l~2 滴 KSCN 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
3 6
4Fe(NO ) xH O 2Fe O +8NO ↑+O ↑+4xH O;
3 2 2 2 3 2 2 2
(3)①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加入过量的 KI 溶液,能够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因此可以选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故
答案为淀粉溶液;
②发生的反应有 2Fe3++2I-=2Fe2++I ,I +2S O 2-=2I-+S O 2-,有关系式 2Fe3+~I ~2S O 2-,因此硝酸亚铁晶体中铁的
2 2 2 3 4 6 2 2 3
a mol / L b 10-3 L 56g / mol 5.6ab 5.6ab
质量分数为 ×100%= %,故答案为 %。
mg m m
【答案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2)②,要注意 K [Fe(CN) ]溶液的作用是检验亚铁离子,如果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则会生成蓝色沉
3 6
淀。
26、2ClO +2CN-=2CO +N +2Cl- 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 防止倒吸(或作
2 2 2
安全瓶) 2NaClO +H O +H SO =2ClO ↑+Na SO +O ↑+2H O 加大氮气的通入量 酸式滴定管(或移
3 2 2 2 4 2 2 4 2 2
液管) 淀粉溶液 溶液蓝色退去 0.04000
【答案解析】
(3) ClO 有强氧化性,容易氧化乳胶,量取 ClO 溶液时,不可用碱式滴定管,可用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标定 ClO
2 2 2
浓度的思路为:ClO 将 I-氧化成 I ,再用 Na S O 标准液滴定生成的 I ,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原子守恒有:2ClO ~2Cl-~
2 2 2 2 3 2 2
10e-~10I-~5I ~10Na S O ,据此计算解答。
2 2 2 3
【题目详解】
(1) ClO 将 CN-氧化成 CO 和 N ,自身被还原为 Cl-,结合电子得失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2ClO
2 2 2 2
+2CN-=2CO +N +2Cl-,故答案为:2ClO +2CN-=2CO +N +2Cl-;
2 2 2 2 2
(2)①二氧化氯体积分数大于 10%即可能发生爆炸,通入氮气除起到搅拌作用外,还可以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
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故答案为: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
②ClO 极易溶于水,如果没有 B,极易引起倒吸,所以 B 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或作安全瓶),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2
(或作安全瓶);
③NaClO 作氧化剂、H O 作还原剂,结合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可得方程式为:2NaClO +H O +H SO =2ClO ↑
3 2 2 3 2 2 2 4 2
+Na SO +O ↑+2H O,故答案为:2NaClO +H O +H SO =2ClO ↑+Na SO +O ↑+2H O;
2 4 2 2 3 2 2 2 4 2 2 4 2 2
④当看到装置 C 中导管液面上升,说明 ClO 的含量偏高了,要加大氮气的通入量,以免爆炸,故答案为:加大氮气
2
的通入量;
(3)ClO 有强氧化性,量取 ClO 溶液时,可用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ClO 将 KI 氧化成 I ,再用 Na S O 标准液滴定
2 2 2 2 2 2 3
生成的 I ,反应涉及碘单质,可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I 遇淀粉溶液呈蓝色,当 I 反应完时,溶液蓝色褪去。根据电
2 2 2
子得失守恒、原子守恒有:2ClO ~2Cl-~10e-~10I-~5I ~10Na S O ,消耗 0.1000 mol·L-1的 Na S O 标准液 20.00mL,
2 2 2 2 3 2 2 3
即消耗 Na S O 物质的量=0.1000 mol·L-1×20.00mL×10-3=2×10-3mol,由 2ClO ~2Cl-~10e-~10I-~5I ~10Na S O 可
2 2 3 2 2 2 2 3
n(Na S O ) 2 10-3mol 4 10-4mol
知,n(ClO )= 2 2 3 = =4×10-4mol,c(ClO )= = 0.04000mol/L,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
2 5 5 2 10mL 10-3
(或移液管);淀粉溶液;溶液蓝色退去;0.04000。
27、干燥管 先变红后褪色 cdb 通入的 HCl 的量不足 2Cu2++SO 2-+2Cl-+H O=2CuCl+SO 2-+2H+ 硫
3 2 4
0.597ab
酸 醇洗有利于加快去除 CuCl 表面水分防止其水解氧化 ×100%
m
2S O 2-+3O +4OH-= 4SO 2-+2H O NaOH 溶液 CuCl 的盐酸溶液
2 4 2 4 2
【答案解析】
CuCl ·2H O 晶体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失水得到 CuCl ,温度高于 300℃分解生成 CuCl 和 Cl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
2 2 2 2
一定量 NaCl 和 Na S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uCl,得到的 CuCl 经硫酸酸洗,水洗后再用乙醇洗涤,可快速除去固
2 3
体表面的水分,防止水解、氧化;氯化亚铜与氯化铁发生 Fe3++CuCl═Fe2++Cu2++Cl-,加入 K Cr O 溶液,发生
2 2 7
6Fe2++Cr O 2-+14H+=6Fe3++2Cr3++7H O,结合关系式解答该题;保险粉和 KOH 的混合溶液吸收 O ,发生氧化还原反
2 7 2 2
应;CuCl 易被氧化,因此吸收 CO 前,要先吸收 O ;NaOH2 溶液能吸收 CO ,则吸收 O 前,要先吸收 CO ;N2 2 2 2的
体积可用排水法测定,据此解答。
【题目详解】
(1)根据仪器 X 的构造,其名称是干燥管;由制备 CuCl 的原理可知,反应生成了 Cl2,故 B 中湿润的石蕊试纸试纸先
变红后褪色,
故答案为干燥管;先变红后褪色;
(2)实验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后,要先在气体入口处通入干燥 HCl,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实验结束时要先
熄灭酒精灯,冷却,再停止通入 HCl,然后通入 N ,所以操作的先后顺序是a cdb e,
2
故答案为 cdb;
(3)根据以上分析,若实验中通入的 HCl 的量不足,则氯化铜晶体加热时发生水解,最后生成少量 CuO,
故答案为通入的 HCl 的量不足;
(4)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NaCl 和 Na SO2 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uCl,离子方程式为
2Cu2++SO 2-+2Cl-+H O=2CuCl+SO 2-+2H+
3 2 4 ;
由制备反应可知,有硫酸钠生成,则应加入硫酸,为防止 CuCl 溶解,不能加入硝酸等氧化性酸,也不能加入盐酸,
防止引入新杂质;
因乙醇沸点低,易挥发,则用乙醇洗涤,可快速除去固体表面的水分,防止水解、氧化;
故答案为 2Cu2++SO 2-+2Cl-+H O=2CuCl+SO 2-+2H+3 2 4 ;硫酸;醇洗有利于加快去除 CuCl 表面水分防止其水解氧化;
(5)氯化亚铜与氯化铁发生 Fe3++CuCl═Fe2++Cu2++Cl-,加入 K Cr O2 2 7溶液,发生
6Fe2++Cr O 2-+14H+=6Fe3++2Cr3++7H O
2 7 2 ,
反应的关系式为 6CuCl~6Fe2+~Cr O 2- 2 7 ,
6 1
n ab×10-3mol
n=6ab×10-3mol,
m(CuCl)=99.5g/mol×6ab×10-3mol=0.597abg,
0.597ab
则样品中 CuCl 的质量分数为 ×100%,
m
0.597ab
故答案为 ×100%;
m
(6) ①保险粉和 KOH 的混合溶液吸收 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S O 2-+3O +4OH-= 4SO 2-+2H O2 2 4 2 4 2 ,
②CuCl 易被氧化,因此吸收 CO 前,要先吸收 O ;NaOH2 溶液能吸收 CO2,则吸收 O2前,要先吸收 CO2;故吸收顺
序为 CO 、O 、CO,N 的体积可用排水法测定。故 D 用来吸收 CO ,试剂为 NaOH2 2 2 2 溶液。F 用来吸收 CO,试剂为
CuCl 的盐酸溶液。
故答案为 2S O 2-+3O +4OH-= 4SO 2-+2H O2 4 2 4 2 ;NaOH 溶液;CuCl 的盐酸溶液。
【答案点睛】
本题侧重于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反应流程,注意(5)中利用关系式的计
算。
28、吸热 0.05 还原后催化剂中金属原子的个数不变,价态降低,氧缺位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2ΔH ΔH1+ 4
+ΔH K 2×K ×K 103.7 11.2 5 1 2 3
【答案解析】
(1)根据图像,T2曲线先到达平衡,反应速率大,温度较高,结合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分析判断;根据 N (g)2 +
O (g) 2NO(g)
2 ,计算出反应消耗的氧气,再计算 10min 内的氧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2)还原后催化剂中金属原子的个数不变,价态降低,氧缺位增多;根据盖斯定律分析解答;
(3)NO 和 NO 可用 NaOH 溶液,吸收发生的反应为 NO+NO +2NaOH═2NaNO +H O2 2 2 2 ,根据亚硝酸钠的水解平衡常数
c(HNO )c OH
K = 2
h 结合温度不变,Kh不变计算; c(NO -)
2
(4)由图 2 知,该原理中的中 NO 最终转化为 H O2 和氮气;根据氨气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 NO 和氧气得到的电子
总物质的量计算。
【题目详解】
(1)根据图像,T2曲线先到达平衡,反应速率大,温度较高,而温度升高,氮气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根据 N (g) O (g) 2NO(g) 10min 2mol NO2 + 2 , 达到平衡,产生 ,则反应
1mol
的氧气为 1mol,10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υ(O )= 2L =0.05 mol·L-1·min-12 ,故答案为吸热;0.05;
10min
(2)还原后催化剂中金属原子的个数不变,价态降低,氧缺位增多,第二阶段反应速率加快;第二阶段:①NO(g)+
□→NO(a) ΔH 、K ,②2NO(a)→2N(a)+O (g) ΔH 、K ,③2N(a)→N (g)+2□ ΔH 、K ,④2NO(a)→N (g)+2O(a) ΔH1 1 2 2 2 2 3 3 2 4、
K
4,⑤2O(a)→O (g)+2□ ΔH2 5、K ,根据盖斯定律,将①×2+②+③得到 2NO(g)→O (g)+ N (g)5 2 2 ,将①×2+④+⑤得到
2NO(g)→N (g)+ O (g),即 2ΔH +ΔH +ΔH =2ΔH +ΔH +ΔH ;因此 2NO(g) N (g)+O (g)2 2 1 2 3 1 4 5 2 2 的平衡常数 K=
K 2×K ×K
1 2 3,故答案为还原后催化剂中金属原子的个数不变,价态降低,氧缺位增多,反应速率加快;2ΔH +ΔH +ΔH1 4 5;
K 2×K ×K
1 2 3;
(3)20mL0.1mo1·L-1NaOH 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0.002mol,NO 和 NO 可用 NaOH2 溶液吸收,发生的反应为
c(HNO )c OH
NO+NO +2NaOH═2NaNO +H O K = 2 B c(HNO )
2 2 2 ,亚硝酸钠的水解平衡常数 h , 点对应的溶液中 2 =c(NO -)
2
10-14 c(HNO )c
OH
c(NO -),K = c(OH-)= =10-10.7,温度不变,K 不变,A K = 22 h h 点 h ,10-3.3 c(NO -)
2
c(NO -) c OH 10 7
2 = = =103.7,故答案为 103.7;
c(HNO ) K 10 10.7
2 h
(4)由图 2 可知反应物为氧气、一氧化氮和氨气最终生成物为氮气和水,所以 NO 最终转化为 N 和 H O2 2 ,氮气的电子
式为 ;氧气、一氧化氮和氨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中氨气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 NO 和氧气得到的电
子总物质的量,1mol NH3转化为 N2失去 3mol 电子,0.5mol O2得到 2mol 电子,则 NO 转化为 N2得到的电子为 1mol,
所以 NO 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1.2L,故答案为 ;11.2。
【答案点睛】
本题的难点为 (3),要注意水解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等是温度的函数,易错点为(2),要注意根据盖斯定律处理方程
式时,焓变与平衡常数的处理方式不同。
29、2NH (g)+CO (g) H O(l)+CO(NH ) (s) ΔH=-178 kJ mol-1 33.3 K =108/p 3 0.04 mol L-1 s-1 AB 3 2 2 2 2 p 0
1︰2 或 0.5 >
【答案解析】
本题研究 CO 的综合利用对促进“2 低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实际以 CO2的性质为载体考查了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
知识,难度适中。
【题目详解】
(1) ①NH3、CO2为原料,合成尿素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NH (g)+CO (g) CO(NH ) (s)+H O(l) △ H3 2 2 2 2 ,根据
盖斯定律可知△ H=△H +△H -△H =-178 kJ mol-1,因而有 2NH (g)+CO (g) H O(l)+CO(NH ) (s) ΔH=1 2 3 3 2 2 2 2 -178
kJ mol-1;
②A 点时,n(NH )/n(CO )=3.0,设 n(CO )=1mol,n(NH )=3mol,CO 平衡转化率为 0.50,则转化的 CO3 2 2 3 2 2的量为
1mol×0.50=0.5mol,那么根据 2NH (g)+CO (g) CO(NH ) (s)+H O(l)可知转化的 NH 为 0.5mol×2=1mol,NH3 2 2 2 2 3 3的
平衡转化率 =1mol/3mol×100%=33.3%;
③当 x=1.0 时,设 n(NH )=n(CO )=1mol3 2 ,根据三段式可知:
2NH (g)+CO (g) CO(NH ) (s)+H O(l)
3 2 2 2 2
起 1 1
转 2x x
平 1-2x 1-x
1-2x+1-x 1 1
又若起始的压强为 p kPa0 ,水为液态,平衡时压强变为起始的 1/2,可知 = ,解得 x= mol,则 n1+1 2 3 平
1 2
1 2 p 3 p p 3 p
(NH )= mol,n (CO )= mol,那么 p (NH )= 0 × = 0 kPa p (CO )= 0 × = 0 kPa3 2 3 , 2 ,因而3 平 3 平 2 1 2 平+ 6 2
1 2
+ 3
3 3 3 3
1 108
K = = (kPa)-3;
p p (NH )2p (CO ) p3
平 3 平 2 0
39.2
(2)①根据 3H (g)+CO (g) CH OH(g)+H O(g)△ H=-49.0kJ·mol-1,可知消耗的 CO 的量为 1mol× =0.8mol2 2 3 2 2 ,49
0.8mol
v(CO )= =0.04mol·L-1·s-1
2 ; 2L 10s
②A.已知甲和乙为全等等效平衡,平衡时 c =c1 2,乙和丙的投料比相等,若处于恒压时,c =c *2 3 ,c *3 为恒压时丙中甲醇
浓度,此时,丙是乙体积的两倍,但题目要求恒容,因而可将丙压缩一半体积,瞬间浓度为 2c *3 ,由于压缩体积相当
于加压,根据气体计量数可知,平衡向右移动,则甲醇浓度变大,因而 c >2c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 c >2c ,A3 3 3 1 正确;
B.乙和丙的投料比相等,假设在恒压时,c =c *,c *2 3 3 为恒压时丙中甲醇浓度,由于丙是乙体积的两倍,丙中甲醇的消耗
量是乙的两倍,可推出吸收的热量关系为 z*=2y(注意乙和丙为逆反应,为吸热反应),z*为恒压时丙中热量变化,但
题目要求恒容,因而可将丙压缩一半体积,由于压缩体积相当于加压,根据气体计量数可知,平衡向右移动,则甲醇
的量变多,即吸收的热量减少,即 z< z*,故 z<2y,B 正确;
C.根据 B 中分析可知平衡时,丙中甲醇的消耗量是小于乙中甲醇的消耗量的两倍,由于恒温恒容时压强之比等于物质
的量之比,因而可推知丙中气体压强是小于乙中气体的两倍,即 p <2p ,C3 2 错误;
D.已知甲和乙为全等等效平衡,平衡时 c =c ,甲中 α =2c /1=2c ,乙中 α =(1-2c )/1=1-2c ,因而 α +α =2c +1-2c =11 2 1 1 1 2 2 2 1 2 1 2 ,
根据 C 可知平衡时,丙中甲醇的消耗量是小于乙中甲醇的消耗量的两倍,因而 α 小于 α ,所以 α +α <1,D3 2 1 3 错误。
故答案选 AB。
c CO 2 c H +
(3) pH=10,c(H+)=10 3-10mol/L,又 K (H CO )= ,因而 c(CO 2-):c(HCO -)= K (H CO )/c(H+)=1 22 2 3 c HCO 3 3 2 2 3 ︰ ,
3
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式为 c(Na+)+ c(H+)=c(HCO -)+2c(CO 2-)+ c(OH-),又溶液 pH=10,则 c(OH-)> c(H+),所以3 3
c(Na+)>c(HCO -)+2c(CO 2-)。
3 3
【答案点睛】
注意平衡等效,转化率不一定相同:①若是从不同方向建立的等效平衡,物质的转化率一定不同。如在某温度下的密
闭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 2M(g)+ N(g) 2E(g),若起始时充入 2molE,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 20%,则
E 的转化率是 40%;若开始时充入 2molM 和 1molN,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是 60%。②若是从一个方向建立的等
效平衡,物质的转化率相同。如恒温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 2E(g) 2M(g)+ N(g),若起始时充入 2molE,达到平衡时 M
的物质的量为 0.8mol,则 E 的转化率是 40%;若开始时充入 4molE,达到平衡后M 的物质的量为 1.6mol,则 E 的转
化率仍为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