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各地九年级化学中考一轮模拟试题分类选编:物质构成的奥秘(含解析)

2023年安徽省各地九年级化学中考一轮模拟试题分类选编: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单选题
1.(2023·安徽六安·校考一模)下图为某种分子筛型家用制氧机工作时气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分子数目前后发生了改变 B.该过程中分子停止了运动
C.制氧过程中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D.该过程中氧分子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2.(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一模)四十五中桐城路校区组织了以“漫画微观”为主题的绘画活动,下列实验与该漫画所体现的微粒的性质无关的是
A. B.
C. D.
3.(2023·安徽滁州·统考一模)如图为某种分子筛型家用制氧机工作时气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氧过程中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B.该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该过程分子间隔前后发生了改变 D.分子施是一种实心的片状物质
4.(2023·安徽马鞍山·统考一模)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人类任应用分子上的又一次进步
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看不见的
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5.(2023·安徽芜湖·统考一模)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进行解释,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1L 芝麻和 1L 绿豆混匀后,体积小于 2L,说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小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6.(2023·安徽马鞍山·校考一模)甲醇(CH3OH)制氢具有工艺简单、节能环保等优点,其中一种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3种分子 B.属于化合反应 C.丙为CO D.催化剂不断减少
7.(2023·安徽蚌埠·统考一模)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从静止变成运动状态
8.(2023·安徽芜湖·模拟预测)如图为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粒子核内有38个质子 B.该粒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
C.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形成阴离子 D.该粒子呈电中性
9.(2023·安徽合肥·校考一模)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NaCl 可以表示1个氯化钠分子
B.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结构观:镁原子和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变化观: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
10.(2023·安徽宿州·校考模拟预测)有研究发现,在营养方面缺乏钙、铬元素是造成近视眼的原因之一。如图是钙、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钙原子和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5:6
B.铬原子比钙原子的核电荷数多4
C.铬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00
D.钙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Ca2-
11.(2023·安徽合肥·模拟预测)钿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铟属于金属元素
B.铟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C.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
D.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12.(2023·安徽蚌埠·统考一模)铂铑合金是化工中重要的催化剂,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有关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金属元素 B.铂原子的质子数是195
C.铑原子的中子数是58 D.铑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3
13.(2023·安徽蚌埠·统考一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过氧化氢中都含有氧元素 B.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C.氧气、空气中都含有氧分子 D.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和氢分子
14.(2023·安徽合肥·校考模拟预测)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卫星天线金属丝的主要成分有高纯度钼元素,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钼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的质子数为42 B.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95.94g
C.钼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图中x为12 D.钼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15.(2023·安徽六安·校考一模)钯是我国探月工程和载人航天工程中所研发的新型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钯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钯的原子质量为106.4
C.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6 D.Pd既表示宏观意义也表示微观意义
16.(2023·安徽亳州·统考一模)高钙牛奶的图标如图所示,这里的“钙”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离子
17.(2023·安徽亳州·统考一模)钾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如图是钾元素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9
C.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g D.以钾原子的形式在人体中存在
18.(2023·安徽黄山·校考模拟预测)硒是人体内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被誉为“抗癌大王”,可以改善免疫功能,增加机体抵抗力,根据如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x=4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78.96g
C.硒属于金属元素,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D.硒原子的质子数是34 ,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19.(2023·安徽阜阳·校联考一模)铒原子首次集成到硅晶体内有望成为未来量子网络的理想元件。硅、铒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元素均属于金属元素
B.硅原子的核外有14个电子
C.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D.铒原子的质量为167.3g
20.(2023·安徽淮北·校考一模)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和科技办奥交汇的创新点。下图是碲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碲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碲是金属元素 B.碲的核电荷数为52
C.碲元素位于第六周期 D.碲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1.(2023·安徽宣城·校联考一模)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这三种关系
以下关系界定正确的是
A.化合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属于并列关系
C.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D.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属于包含关系
22.(2023·安徽淮北·淮北市西园中学校考模拟预测)硒被誉为抗癌元素,如图是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x=18 B.硒的化学性质与氧相似
C.硒离子符号是Se2- D.硒位于元素周期表第6周期
23.(2023·安徽芜湖·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锌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新标准由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如图是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锌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B.锌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 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24.(2023·安徽芜湖·统考一模)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元素的质子数是6
B.X表示N2
C.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g
D.质子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X>O
25.(2023·安徽安庆·校考模拟预测)铼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铼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75 B.元素符号为Re
C.核外电子数为186.2 D.元素名称为铼
二、科普阅读题
26.(2023·安徽芜湖·芜湖市第二十九中学校考一模)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简称“冻干技术”)作为一种先进高效的食品加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其原理是将食物先冷冻,再在真空条件下加热,使其中的水分直接升华而脱水。
经冻干的食物又称干物料,体积小、质量轻且不易变质。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能保持食物的外观和颜色,还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其营养成分。冻干食品内部具有海绵多孔性结构,有很好的速溶性和很高的复水比(复水后的质量与干物料的质量之比),加水后可快速恢复成新鲜美味的食物。
影响冻干效果的因素很多,包括冷冻温度、降温速率、真空度等。如图为真空度对某食品冻干效果的影响(压强越小,真空度越大)。
(1)冻干食品的优点有______(填序号)。
A.保持食物的颜色 B.减少食物的营养流失
C.不易变质 D.便于携带、储存和运输
(2)冻干食品具有很好的速溶性和复水比的原因是______。
(3)除真空度外,影响冻干效果的因素有_____(答1条即可)。
(4)依据真空度对某食品冻干效果的影响图分析,若要达到最大复水比,压强应为______Pa。
(5)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运用冻干技术加工食品过程中水的变化:_______。
27.(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一模)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有关问题。碳14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通过宇宙射线撞击空气中的氮原子所产生。宇宙射线由宇宙天体发出的高能粒子组成,它们在撞击地球大气层时,跟空气中氮原子发生碰撞,氮原子就会“捕捉”一个中子,“释放”一个质子,变成了碳14原子。碳14具有放射性,经过约5730年,碳14会减少一半。再经过约5730年,又会减少一半,这个时间就是碳14的半衰期。
科学家利用碳14来测定古代遗存物的“年龄”。大气中的碳14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先被植物吸收,后被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伴随新陈代谢,碳14就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余放射性碳14的含量。再结合其半衰期,就可推断出年代。
(1)氮原子核内有_______个质子,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
(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相比,它们结构上的不同是_______。
(3)碳14被植物吸收的途径是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14属于碳元素
B.碳14比普通碳原子质量大
C.只要测出碳14的半衰期就可推断古代遗存物的“年龄”
参考答案:
1.A
【详解】A 、由于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高,所以该过程氮分子数目前后发生了改变,即该过程氮分子数目减少,氧分子数目不变。A正确;
B、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B不正确;
C、制氧过程中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任何时候分子的大小不会发生改变。C不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该过程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氧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所以该过程中氧分子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2.D
【分析】如图可知,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详解】A、如图,氢氧化钠溶于水使为温度升高,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使气压变大,与漫画所示相符,故不符合题意;
B、如图,颠倒后,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变小,与漫画所示相符,故不符合题意;
C、如图,推动活塞使管内气体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变小,与漫画所示相符,故不符合题意;
D、如图,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浓盐酸会发出的氯化氢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与漫画所示不相符,故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A、通过图示,可以发现该过程是物理变化,前后分子大小未变,故A错误;
B、通过图示,可以发现该过程是物理变化,前后无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故B错误;
C、通过图示,可以发现分子间隔前后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
D、分子筛可以让氧分子和部分氮分子通过,故不是实心的,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说明人类在应用分子上的又一次进步,故A说法正确;
B、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B说法错误;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故C说法正确;
D、“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在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说明了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5.D
【详解】A.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故A不正确;
B. 1L 芝麻和 1L 绿豆混匀后,体积小于 2L,绿豆和芝麻是宏观物质,只能证明宏观物质有间隔,不能说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B不正确;
C. 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故C不正确;
D.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从墙外到墙内,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生成乙、丙2种分子,此选项错误;
B、该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错误;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丙为CO,此选项正确;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C。
7.C
【详解】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发生了变化;
A、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选项正确;
D、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而不是分子从静止变成运动状态,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则该粒子核内有38个质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弧线表示电子层,由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该选项说法错误;
D、该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显电中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B
【详解】A、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NaCl 不能表示1个氯化钠分子,故A不正确;
B、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B正确;
C、镁原子和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镁是金属元素,氦是稀有气体元素,镁原子和氦原子化学性质不相同,故C不正确;
D、蜡烛燃烧的时候,蜡烛会熔化,则蜡烛燃烧既发生化学变化,也发生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B。
10.D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钙、铬元素的格信息可知:钙的原子序数为20、铬的原子序数为2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钙原子和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说法正确;
B、铬原子比钙原子的核电荷数多:,说法正确;
C、由铬元素的格信息可知: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下方数字)是52.00,说法正确;
D、根据电子排布规律“2、8、8”: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一层不超过2个电子)。钙的核外电子数为20,则钙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2”,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为获取相对稳定结构,化学反应中钙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1.A
【详解】A、铟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49=2+8+x+18+3,解得x=18,故B说法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铟的相等原子质量为114.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C说法错误;
D、由铟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12.B
【详解】A、由“金”字旁可知,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78,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45,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03-45=58,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铑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3,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D
【详解】、氧气和过氧化氢都含有氧元素,此选项正确;
B、分子都由原子构成,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此选项正确;
C、氧气、空气中都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所以氧气、空气中都含有氧分子,此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过氧化氢中不含有氧分子和氢分子,此选项错误。
故选
14.B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95. 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2=2+8+18+x+2,x=12,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B
【详解】A、钯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而不是实际质量,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电子数,钯的原子序数为46,故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6,正确;
D、Pd表示两种宏观意义:钯元素、钯这种物质,还表示微观意义:一个钯原子,正确。
故选B。
16.C
【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高钙牛奶的图标如图所示,这里的“钙”是指元素。
故选C。
17.B
【详解】A、“钾”是“钅”汉字,其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对于钾原子而言,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9,符合题意;
C、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其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D、钾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电子,钾原子在人体中不能稳定存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D
【详解】A、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34-2-8-18=6,不符合题意;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单位是“1”,不是“g” ,不符合题意;
C、硒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8电子相对稳定结构,不符合题意;
D、硒原子的质子数 =原子序数=34 ,硒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4层电子,位于第四周期,符合题意;
故选D。
19.B
【详解】A、根据元素中文名称的偏旁能判断元素的种类,“硅”为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铒”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选项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硅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4,所以其核外电子数为14,故B选项正确;
C、地壳中含量占前五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为氧,故C选项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所以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故D选项选项错误;
故选B。
20.B
【详解】A、由“石”字旁可知,碲是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故碲的核电荷数为52,符合题意;
C、碲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故碲元素位于第五周期,不符合题意;
D、碲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B
【详解】A、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所以化合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选项错误;
B、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属于并列关系,选项正确;
C、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化合反应是多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有些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例如铁丝燃烧,有些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例如蜡烛燃烧,故二者属于交叉关系,选项错误;
D、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选项错误。
关系B。
22.D
【详解】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图中34=2+8+x+6,所以x=18,选项正确。
B.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硒和氧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所以硒的的化学性质与氧相似,选项正确。
C.硒最外层6个电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所以硒离子符号是Se2-选项正确。
D.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所以硒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选项错误。
故选:D。
23.A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标签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即锌原子的质子数为30,中子数不等于30,选项错误;
B、锌是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标签最下面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如图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选项正确;
D、根据锌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由于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易失电子,故锌原子化学反应时易失去电子,选项正确;
答案为:A。
24.A
【详解】A、原子序数=质子数,碳元素的质子数是6,正确;
B、X是第七号元素的元素符号N,错误;
C、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错误;
D、原子序数=质子数,质子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错误。
故选A。
25.C
【详解】分析:题目图片信息所示,75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Re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铼是该元素的名称,186.2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质子数=原子序数,故质子数为75,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元素符号为Re,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故核外电子数为75,选项C不正确,符合题意;
D、元素名称为铼,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6.(1)ABCD
(2)冻干食品内部具有海绵多孔性结构
(3)冷冻温度或降温速率等
(4)65Pa(62Pa~65Pa均可)
(5)开始水分子间隔变小,后水分子间隔快速变大
【详解】(1)根据文中“经冻干的食物又称干物料,体积小、质量轻且不易变质。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能保持食物的外观和颜色,还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其营养成分。”可直接看出冻干食品的优点有保持食物的颜色、减少食物的营养流失、不易变质。根据“体积小、质量轻且不易变质”可推断出便于携带、储存和运输。故选ABCD。
(2)根据“冻干食品内部具有海绵多孔性结构,有很好的速溶性和很高的复水比”可知,冻干食品具有很好的速溶性和复水比的原因是冻干食品内部具有海绵多孔性结构。
(3)根据“影响冻干效果的因素很多,包括冷冻温度、降温速率、真空度等。”可知除真空度外,影响冻干效果的因素有冷冻温度、降温速率等。
(4)从图像可知,复水比最高的点对应的压强为65Pa,所以若要达到最大复水比,压强应为65Pa(62Pa~65Pa均可)。
(5)根据“其原理是将食物先冷冻,再在真空条件下加热,使其中的水分直接升华而脱水。”可知,运用冻干技术加工食品过程中水的变化是开始水分子间隔变小,后水分子间隔快速变大。
27.(1) 7/七
(2)中子数不同
(3)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
(4)AB
【详解】(1)由于宇宙射线由宇宙天体发出的高能粒子组成,它们在撞击地球大气层时,跟空气中氮原子发生碰撞,氮原子就会“捕捉”一个中子,“释放”一个质子,变成了碳14原子,碳14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因此氮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在同一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因此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相比,它们结构上的不同是中子数不同。
(3)大气中的碳14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二氧化碳先被植物吸收,因此碳14被植物吸收的途径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
(4)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碳14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属于碳元素,故A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也就是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因此碳14比普通碳原子质量大,故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余放射性碳14的含量,再结合其半衰期,就可推断出年代,故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安徽省各地九年级化学中考一轮模拟试题分类选编:溶液(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中考沪教版(全国)化学第6章 溶解现象一轮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