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各地九年级化学中考一轮模拟试题分类选编:溶液
一、单选题
1.(2023·安徽阜阳·统考一模)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无磷洗衣粉洗衣服 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B 用洗洁精清洗有油污的碗筷 洗洁精能乳化油污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降低油的着火点
D 向冰箱中放入活性炭除去异味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A.A B.B C.C D.D
2.(2023·安徽蚌埠·统考一模)生姜中含有的姜油酮(C11H14O3),有辛辣刺激的味道,可溶于乙醇,具有镇痛、解热等作用。下列关于姜油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姜油酮中含有臭氧分子 B.姜油酮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1:14
C.姜油酮属于氧化物 D.姜油酮溶于乙醇不能形成溶液
3.(2023·安徽芜湖·统考一模)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0g水
B.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可燃物在有限空间燃烧能发生爆炸,面粉粉尘在仓库内遇明火也可能发生爆炸
4.(2023·安徽淮北·校考一模)王亚平在太空做了油和水 “难分难舍”的神奇实验:她用力摇晃装有油和水的瓶子,让油水充分混合、静置,发现油水不分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空中水不能作溶剂
B.在地面油水混合物会产生分层现象
C.在不同环境中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
D.在地面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会产生乳化现象
5.(2023·安徽宿州·统考一模)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A B C D
X 金属 溶液 纯净物 化石燃料
Y 单质 乳浊液 化合物 石油
A.A B.B C.C D.D
6.(2023·安徽蚌埠·校联考一模)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t1℃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等于20%
C.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t2℃时的NaCl溶液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7.(2023·安徽滁州·统考一模)碘几乎不溶于水,但却能溶于酒精。医疗上常用10g碘、6g碘化钾和460mL乙醇配比制成溶液,用于给患者伤口消毒。对上述信息理解和配制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B.称量碘时若天平指针偏右,应向左移动游码
C.量取乙醇时若仰视读数,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D.配制时用玻璃棒搅拌,可加快固体溶解
8.(2023·安徽合肥·校考模拟预测)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结合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KNO3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A.①③中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溶液的质量:③>②
C.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D.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9.9 g
9.(2023·安徽芜湖·统考一模)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b的溶解度比a的大
B.将t2℃时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
C.t2℃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配成饱和溶液,溶液质量a>b
D.若a中混有少量的b,常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10.(2023·安徽亳州·统考模拟预测)t1℃时,将等质量的和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图Ⅱ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中混有少量,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B.甲烧杯中的溶质为
C.将温度升高到t2℃时,乙烧杯中仍然有固体剩余
D.若将t3℃时等质量的和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11.(2023·安徽黄山·校考一模)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8.6%
B.t1℃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能析出晶体的是丙
C.t1℃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5g
D.t3℃时,将20g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5g乙未溶解
12.(2023·安徽蚌埠·校联考一模)为了探究溶质质量分数与溶剂的质量的关系, 某同学在20℃时向硝酸钾固体中分批次加入水。充分搅拌。现象如下图所示,对图示中第三个烧杯里的液体进行加热蒸发。一段时间后并未发现有晶体析出。则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描点可能是
A.B.C. D.
13.(2023·安徽合肥·模拟预测)20°C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60gZnSO4进行实验(忽略水的蒸发)。依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和Zn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酸锌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B.升温到40°C时,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从60°C升温到80°C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D.100°C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14.(2023·安徽蚌埠·统考一模)氯化钠和硝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大
B.硝酸钠溶液比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高
C.在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会有硝酸钠析出
D.将4g氯化钠放入10g水中,溶液质量分数为40﹪
15.(2023·安徽六安·校考一模)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中KNO3的质量分数50%
B.Ⅱ中溶液是60℃时KNO3的饱和溶液
C.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
D.Ⅱ和Ⅲ中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
16.(2023·安徽滁州·统考一模)如图所示,室温下将120gNaOH固体加入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后,析出11g固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右图中的曲线a相似
B.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为109g
C.乙和丙中的溶液都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D.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7.(2023·安徽黄山·统考一模)向盛有40g氯化铵的烧杯中加入40g水,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此时溶液温度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g
C.若加水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D.若升温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18.(2023·安徽滁州·统考一模)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 3 49.0 54.1 51.1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降低温度一定可以使硫酸镁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30℃时,饱和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3%
D.90°C时,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为51.1:100
19.(2023·安徽亳州·统考一模)天宫课堂“点水成冰”实验中用到了醋酸钠。已知:20℃时醋酸钠的溶解度为124g,60℃时,醋酸钠的溶解度为140g。20℃时按下表配制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醋酸钠的质量/g 100 120 140 16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A.①中溶液质量为200g B.所得溶液中为饱和溶液的是③④
C.③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7:5 D.④中溶液升温至60℃过程中浓度增大
20.(2023·安徽合肥·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时,若装置漏气,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B.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过程中,若蒸发时液体溅出,会导致产率偏低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不采用密闭装置,一定会导致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相等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若装瓶时洒出一部分,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21.(2023·安徽滁州·校考一模)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情况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所用的NaCl不干燥
B.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D.配好的溶液装瓶后,烧杯内有溶液残留
二、填空题
22.(2023·安徽宿州·统考一模)生产、生活中常需配制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一瓶如图1所示溶液需氯化钠___________g
(2)概念图能清晰地反应概念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说明图中“?”是指___________。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哪些操作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填序号)___________从中选出一例说明偏小的原因___________
①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
③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
23.(2023·安徽宿州·统考一模)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3)使30℃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
(4)使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_________。
(5)向100g 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流程题
24.(2023·安徽滁州·统考一模)某厂从废旧电子产品中回收贵重金属同时制备CuSO4·5H2O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流程中步骤③回收的贵重金属为_______________。
(3)流程中操作a表示一系列的操作,包括:蒸发浓缩、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等。
(4)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下端应轻靠在______________一边,以防捅破滤纸。
(5)请设计一个比较铜和铁的金属活动性的方案(包括实验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5.(2023·安徽合肥·一模)某兴趣小组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发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没有变成浅绿色的异常现象,请你和兴趣小组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1.硫酸亚铁与氧气和水能发生反应,使得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加
2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
(1)探究一:铁钉表面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做出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硫;猜想二:氧气;猜想三:氢气。
做出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小芳用手在冒气泡的试管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 _______。 猜想一不正确
②小刚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该气体的试管中 木条不复燃 猜想二不正确
③小明将收集该气体的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 ________。 猜想三正确
【实验分析】
硫酸铜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该气体可看成由稀硫酸与铁钉反应产生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气体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
(2)探究二: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最佳条件是什么?
【实验探究】
分别用蒸馏水配置4%和2%的硫酸铜的冷、热溶液,各取5ml分别加入4支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过的相同铁钉,比较反应现象,记录如下表:
实验编号 硫酸铜溶液 变为浅绿色 有红色固体 无气泡 符合标准现象
1 2%硫酸铜冷溶液 √较慢 √ √ √
2 2%硫酸铜热溶液 √较快 √ √ √
3 4%硫酸铜冷溶液 √缓慢 √ √ √
4 4%硫酸铜热溶液 √较快 √ × ×
①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实验的影响,可选择实验___________进行对照(填实验编号)
②结合表格数据分析,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最佳条件是___________。
(3)探究三:反应中溶液pH值为什么减小?
结合探究一中氢气产生的原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推测,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应该减小,pH值应该逐渐增大,于是利用如图1装置,用pH传感器测量溶液pH值的变化,同时测定了该装置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2、图3所示,试分析溶液pH值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4)结合以上探究综合分析
①探究二中配置硫酸铜溶液的蒸馏水应该___________。
②利用铁与硫酸铜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6.(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校考一模)医用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一般为2.5%-3%,为判断某品牌医用双氧水是否合格,某同学取该双氧水100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二氧化锰,记录反应过程中装置(烧杯+药品)的质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时间/s 0 30 60 90 120 150
总质量/s 226.6 225.9 225.5 225.2 225.0 225.0
(1)由表格可知,反应产生氧气的速率越来越慢,说明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是______。
(2)通过计算分析该医用双氧水是否合格。
27.(2023·安徽宿州·统考一模)某化学活动小组需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和锌粒反应来制取氢气,但实验室现有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试计算:
(1)将10g浓硫酸配制成所需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多少?
(2)取上述配制好的稀硫酸20g与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能制得氢气质量为多少?
28.(2023·安徽芜湖·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校考模拟预测)某氯碱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原理为∶2H2O+2NaCl2NaOH+H2↑+Cl2↑,另将生成的H2与Cl2恰好完全化合生成HCl制取浓盐酸。现将22.1t饱和食盐水电解完全(忽略水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共收集到H2为0.1t。试计算:
(1)NaOH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______。
(2)电解后所得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3)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的质量。
六、科普阅读题
29.(2023·安徽亳州·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政府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就是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采取各种方式全部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实现“碳中和”可以通过森林碳汇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CO2.目前,CO2捕集技术的关键是将CO2从排放物中分离出来。分离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中的一种是用甲醇作溶剂进行吸收;另一种是用活性炭、沸石等对CO2进行吸附性吸收。化学吸收法中的吸收剂有钙基吸收剂等。用钙基吸收剂时,先将吸收剂热解成CaO。CaO可在较高温度下捕集CO2。CaC2O4·H2O热分解可制备CaO,CaC2O4·H2O加热升温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变化见图。
已知400~600℃范围内发生的分解反应为:CaC2O4CaCO3+CO↑
(1)下列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人工手段捕集CO2 B.植树造林
C.封存CO2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2)用甲醇作溶剂吸收CO2为提高吸收率应采用的温度和压强条件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3)活性炭、沸石等可作吸附剂,则其可能具备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_。
(4)写出图中800-1000℃范围内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低碳生活(lowcarbonliving),正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请针对“低碳”生活,提出你的建议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含磷洗衣粉能使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赤潮或水华现象,所以用无磷洗衣粉洗衣服,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故A说法正确;
B、用洗洁精清洗有油污的碗筷,是利用了洗洁精能乳化油污,故B说法正确;
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变的,故C说法错误;
D、向冰箱中放入活性炭除去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2.B
【详解】A、根据姜油酮的化学式可知,姜油酮是由姜油酮分子构成的,所以姜油酮中只含有姜油酮分子,不含有臭氧分子,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姜油酮的化学式可知,每个姜油酮分子中含有11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所以姜油酮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1:14,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根据姜油酮的化学式可知,姜油酮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属于化合物,虽然姜油酮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元素的种类多于两种,所以姜油酮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姜油酮可溶于乙醇,即姜油酮能分散到乙醇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姜油酮溶于乙醇能形成溶液,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恰好完全反应时,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1:8,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最多生成9g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B、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推理错误;
C、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但汽油去油污是利用了溶解的原理,故选项推理错误;
D、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引起的,面粉粉尘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4.A
【详解】A、溶解性是物质的属性,与所处的地方没有关系,在太空中水也能溶解一些物质,可以做溶剂,此选项说法不正确;
B、油是不溶于水的,在地面上物体受到重力,由于水的密度大于油,所以当把两种液体混合之后,油会浮在水的上面,形成稳定的分层现象,此选项说法正确;
C、在太空中油水混合、静置后不分层,在地面上油水混合、静置后分层,说明在不同环境中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此选项说法正确;
D、在地面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滴,形成相对较为稳定的乳浊液,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此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A
【详解】试题分析:A选项金属与单质属于从属关系;B选项溶液与乳浊液属于并列关系;C选项纯净物和化合物属于包含与被包含关系;D选项化石燃料与石油属于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故答案选择A
考点:基本概念及原理
6.D
【详解】A、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t1℃时,KNO3的溶解度是20g,那么该温度时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6.7%,故B错误;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错误;
D、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那么t2℃时的NaCl的饱和溶液与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A、碘在水中和在乙醇中溶解能力不同,故A正确;
B、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应先放好砝码,调好游码,然后在左盘添加药品,指针偏右,应继续向左盘添加碘至天平平衡,故B错误;
C、仰视读数量取乙醇的体积偏大,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C正确;
D、搅拌可加速固体溶解,故D正确。
故选B。
8.D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 g,说明在2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 g KNO3,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8 g KNO3,而①中只加入了10 g KNO3,可以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0 g,同理可知,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55.0 g KNO3,而③中共加入了20 g KNO3,可以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也为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中实验可知,②中溶液有不溶解的硝酸钾,升温后③中溶液硝酸钾全部溶解,所以溶液质量②<③,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中实验可知,②④的溶液中都有KNO3剩余,所以②是20°C时KNO3的饱和溶液、④是10°C时KNO3的饱和溶液;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即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由于20°C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10°C时KNO3的溶解度,所以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④;由图中实验可知,②③中溶剂的质量相等,但③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多,则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②,所以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由表中数据可知,10°C时KNO3的溶解度为20.9 g,则10°C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10.45 g,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10 g+10 g-10.45 g=9.55 g,不是9.9 g,说法不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A、未指明温度,无法判断物质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t2℃时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不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t2℃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等质量的a、b两物质配成饱和溶液,溶液质量:a>b,故选项说法正确;
D、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a中混有少量的b,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所以若中混有少量,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此选项错误;
B.由图1可知t1℃时甲烧杯中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烧杯中物质的溶解度,由图2可知,t1℃时的溶解度大于,所以甲烧杯中的溶质为,此选项错误;
C. 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且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则将温度升高到t2℃时,乙烧杯中也没有固体剩余,此选项错误;
D.降温时,溶解度减少的比大,所以将t3℃时等质量的和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晶体较多的是,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1.A
【详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溶解度增大,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20%,错误;
B.t1℃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能析出晶体的是丙,正确;
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此时两者溶解度都是25g,正确;
D.t3℃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将20g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15g的晶体,剩余5g乙未溶解,正确。
故选A。
12.B
【详解】由图像可知,第一个烧杯和第二个烧杯的底部均有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所以二者均为该温度下的KNO3的饱和溶液,二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第三个烧杯底部没有晶体存在,可能恰好是该温度下的KNO3的饱和溶液,也可能是该温度下的KNO3的不饱和溶液,由”对第三个烧杯里的液体进行加热蒸发,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原来温度并未发现晶体析出”可知,第三个烧杯中原溶液为该温度下的KNO3的不饱和溶液,所以第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第一个烧杯和第二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第四个烧杯中又加入了25g水,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第三个烧杯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四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第一个烧杯=第二个烧杯>第三个烧杯>第四个烧杯。
故选:B。
13.B
【详解】A、由硫酸锌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锌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说法正确;
B、由硫酸锌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升温到40°C时,硫酸锌的溶解度约是70g,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60g,为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C、由硫酸锌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从60°C升温到80°C,80℃时,硫酸锌的溶解度约是70g,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为60g,没有晶体析出,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说法正确;
D、由硫酸锌的溶解度曲线可知,100°C时,硫酸锌的溶解度是60g,溶液为饱和溶液,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7.5%,说法正确;
故选:B。
14.A
【详解】A、由图可知,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大,符合题意;
B、溶液的状态未知,无法比较硝酸钠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C、在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会继续溶解,不会析出硝酸钠,不符合题意;
D、将4g氯化钠放入10g水中,氯化钠是否完全溶解未知,如果氯化钠完全溶解,则得到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可能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C
【详解】A、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可溶解溶质的质量为,则向水中加入5g硝酸钾,硝酸钾能全部溶解,则I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Ⅱ中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共有5g+5g=10g<11g,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则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前面分析可知,Ⅱ和Ⅲ中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6.C
【详解】A、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固体全部溶解,但恢复至室温时,有固体析出,则说明温度升高,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增大,则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右图中的曲线a相似,该选项说法正确;
B、室温时,丙中溶解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20g-11g=109g,则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为109g,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丙中有未溶解的固体,属于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于乙中溶解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丙中溶解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大,而溶剂质量相同,则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7.C
【详解】A、题文中缺少剩余固体的质量数据,不能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项错误;
B、题文中缺少剩余固体的质量数据,不能计算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选项错误;
C、若加水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且得到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如果加水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选项正确;
D、若升温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增加,溶剂水的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加,选项错误。
故选C。
18.D
【详解】A、硫酸镁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增大,故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降低温度不一定可以使硫酸镁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30°C时,饱和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小于39.3%,故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90°C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51.1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为51.1:100,故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9.C
【详解】A、2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24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①中100g醋酸钠能完全溶解在100g水里,溶液质量为200g,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2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24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醋酸钠的质量为124g,①中醋酸钠为100g<124g,形成不饱和溶液;②中醋酸钠为120g<124g,形成不饱和溶液;③中醋酸钠为140g>124g,形成饱和溶液;④中醋酸钠160g>124g,形成饱和溶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③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为100g,溶质质量为124g,则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124g:100g=31:25。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2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24g,6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40g。④中加160g醋酸钠,所以④中溶液升温至60℃,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B
【详解】A、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时,若装置漏气,会导致冷却过程中外界空气会进入,使反应前后压强差减小,测定结果偏低,A错误;
B、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过程中,若蒸发时液体溅出,液体中含有溶解的溶质,故会导致产率偏低,B正确;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不采用密闭装置,不一定会导致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相等,无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反应,不采用密闭装置,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也相等,C错误;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好的溶液具有均一性,若装瓶时洒出一部分,不会改变溶质质量分数,D错误;
故选B。
21.C
【详解】A、所用的NaCI不干燥,氯化钠的实际质量偏小,导致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
B、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水的实际体积偏大,导致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B错误;
C、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水的实际体积偏小,导致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故C正确;
D、配好的溶液装瓶后,烧杯内有溶液残留,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D错误。故选C。
22.(1)0.9
(2)溶剂
(3) ①③/③① ①中取水时仰视读数,实际取水量大于读数,水增多使质量分数偏小/③中氯化钠中含不溶性杂质,实际溶液中溶质氯化钠质量减少,使质量分数偏小
【详解】(1)根据瓶中信息,可知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mL×1.0g/cm3×0.9%=0.9g。
(2)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则图中“?”是指溶剂。
(3)①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实际称量的水偏多,则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②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使溶剂质量偏少,则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
③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会使溶质质量偏小,则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不会影响溶液的质量分数。
故填①③。
23. 1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加溶质甲至不再溶解(或加溶质、加甲物质、蒸发溶剂也可。改变温度不得分) 丙 甲溶解时放热
【详解】(1)图中P点是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1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使30℃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加溶质甲至不再溶解(或加溶质、加甲物质、蒸发溶剂)。
(4)降温时丙的溶解度增大,可以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使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丙。
(5)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向100g 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开始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故“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甲溶解时放热。
24.(1)完全除去粗铜中的铁
(2)金和银(或Au和Ag)
(3)降温结晶
(4)三层滤纸
(5)将打磨过的铁丝插入盛有适量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或将打磨过的铜丝插入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合理即可)
【详解】(1)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步骤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完全除去粗铜中的铁;
(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氧气和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流程中步骤③回收的贵重金属为金、银;
(3)流程中操作a表示一系列的操作,包括: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
(4)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下端应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以防捅破滤纸;
(5)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比较铜和铁的金属活动性的方案:将打磨过的铁丝插入盛有适量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或将打磨过的铜丝插入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合理即可)
25.(1)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无刺激性气味 气体燃烧,试管口出现淡蓝色火焰
(2) 1、3或2、4 2%硫酸铜热溶液
(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与氧气和水能发生反应,使得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加,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故溶液pH值下降
(4) 先煮沸冷却后使用 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Fe、Cu、S、O、H,故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氧气、也可能是二氧化硫;
进行实验:①用手在冒气泡的试管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故无刺激性气味,说明不是二氧化硫,故猜想一不正确;
③结论为猜想三正确,故该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故将收集该气体的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气体燃烧,试管口出现淡蓝色火焰,说明该气体是氢气;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①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实验的影响,则根据控制变量法,除了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故选择实验1、3或2、4;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最佳条件是2%硫酸铜热溶液,此时反应速率较快,且符合标准现象;
(3)由图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含量逐渐降低,说明氧气参与了反应,由于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与氧气和水能发生反应,使得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加,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故溶液pH值下降;
(4)①由以上分析可知,硫酸亚铁与氧气和水能发生反应,使得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加,从而影响反应,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为了防止水中的溶解氧影响实验,配置硫酸铜溶液的蒸馏水应该先煮沸冷却后使用;
②分析探究二:由实验2和实验4可知,在均是热溶液的条件下,硫酸铜的浓度较大时,会产生气泡,不能出现标准现象,故利用铁与硫酸铜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
26.(1)反应物的浓度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26.6g-225.0g=1.6g
设消耗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不在2.5%~3%之间,所以不合格。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时间分别为30、60、90、120、150s时,每间隔30s生成气体的质量分别为0.7、0.4、0.3、0.2、0,可见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在减小,反应速率在降低;
(2)解析见答案。
27.(1)解:设加水后溶液的质量为x。
10g×98%=x×19.6%
x=50g
需要水的质量=50g-l0g=40g
答:需要水的质量为需要水的质量为40g。
(2)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y=0.08g
答:制取的氢气的质量是0.08g。
【详解】(1)详解见答案。
(2)详解见答案。
28.(1)Na;
(2)解:设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气的质量为y
x=4t
y=3.55t
电解后所得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解:设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质量为z
z=3.65t
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的质量:3.65t÷36.5%=10t。
答:(2)电解后所得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7%;
(3)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的质量为10t。
【详解】(1)氢氧化钠中Na、O、H元素的质量比为:23:16:1,故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填:Na;
(2)见答案;
(3)见答案。
29.(1)ABC
(2)C
(3)疏松多孔
(4)CaCO3CaO+CO2↑
(5)开发新能源
【详解】(1)由题干可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可以通过森林碳汇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故答案选:ABC;
(2)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随着压强增大而增大,用甲醇作溶剂吸收CO2为提高吸收率应采用的温度和压强条件是低温、高压,故选:C;
(3)活性炭、沸石等可以作吸附剂,是因为它们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故答案为:疏松多孔;
(4)CaC2O4·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6,氧化钙相对分子质量是56,图中800~1000℃范围内,剩余固体质量和原固体质量比是56:146,说明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就要做到节能减排,或者开发新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来减低碳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