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冲刺精准预测卷(六)(含解析)

机密★启用前
广东中考模摸拟冲刺精准预测卷(六)
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u—64 As—7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诗词是古人为后人留下的珍贵的精神财富。以下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运输汽油的车辆必须张贴的警示图标是( )
A B C D
3、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A.二氧化碳 B.高锰酸钾 C.硫 D.氯化氢
4.材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下列物品与所用材料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汽车轮胎一塑料 B.棉衬杉—天然纤维
C.食品保鲜膜—有机合成材料 D.不锈钢餐具—铁合金
5.火星探测器“好奇号”发现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tāng)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OS。已知硫化羰中氧元素和硫元素均为-2价,则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6.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阿伏加德罗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B.卢瑟福发现了电子
C.汤姆孙发现了质子 D.拉瓦锡提出了“燃烧学说”
7.下列物质名称与化学式相符合的是( )
A.氮气(N) B.二氧化硫(SO2)
C.氢氧化钠(NaHO) D.氯酸钾(KCl)
8.下图是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n等于6 B.S属于非金属元素
C.S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D.SS在反应中易失去两个电子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移走蒸发皿 B熄灭酒精灯 C加入大理石 D.溶解固体
10.糖类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下列食物富含糖类的是( )
A菜籽油 B.鸡蛋 C.西红柿 D.五色精米饭
11.20世纪20年代,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的科学家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
C.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O4和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12.“绿色环保”的理念已成社会共识,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用共享单车出行 B.在水源地用网箱养鱼
C.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 D.使用太阳能路灯
13:烧杯内原有某物质,向其中加人物质X,X的质量与变量Y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中一定能正确反应X、Y对应关系的是( )
选项 烧杯内原有物质 X Y
A NaCl溶液 NaCl固体 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 水 NH4NO3固体 溶液的温度
C 硫酸锌溶液 镁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 稀硫酸 氧化镁 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
14.下列鉴别方案正确的是( )
A.NH4NO3和(NH4)2SO4固体:加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闻气味
B.稀硫酸和稀盐酸:加入Na2CO3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气体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固体:加水后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D.黄铜片(铜锌合金)与纯铜:相互刻划比较硬度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B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 加入足量的铜粉
C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 加入稀盐酸
D 鉴别化肥KNO3和NH4Cl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下图所示。
(1)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_______种元素,分别为________,有_______种单质分子。
(2)该反应过程中:
①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变化。
②金原子对_______(选填“CO”或“H2”)起吸附催化作用。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年央视“3·15”晚会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谣言进行了破解。
(1)专家批驳了“可燃面条是问题食品”的谣言。面条由面粉制得,面粉不仅能燃烧,而且分散在空气中遇明火还可能发生爆炸。
①根据面粉能燃烧的事实,推知面粉具有___________;
②面粉厂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条)。
(2)科研人员模拟人体内部环境,使用西红柿和蟹肉进行实验,发现蟹肉中微量的有机砷(C3H11AsO2)没有转化为有毒的砒霜(As2O3),证实“食物相克:西红柿和螃蟹一起吃会产生砒霜”是谣言。
①在西红柿和蟹肉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__________,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
②若有机砷转化为砒霜,该转化属于______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As2O3中砷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列计算式即可)。
18.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都可以选用__________(填字母)作为发生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选用D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到了__________收集方法。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__________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G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等,用该装置能完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氢气
b.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c.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d.瓶内装有浓疏酸,气体从b端通入,吸收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19.某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需要改进的是___________。
(2)装置A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氧化亚铜(Cu2O)和铜均为红色固体,且Cu2O能和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他们对反应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红色固体只有Cu
猜想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
猜想三:红色固体可能含有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_____________ 红色固体含有Cu2O
【思考与分析】甲同学认为猜想三正确,同学们分析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为此,同学们补充进行了以下实验:称取m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ng固体。当n>________(含m的代数式)时,可以得出猜想三的结论正确。
20.以某矿山酸性废水(主要含硫酸、硫酸铁、硫酸铜和硫酸锌等)为原料,通过下述流程可将废水中的铁、铜和锌分步沉淀,实现回收利用。
(1)步骤①中,加入Ca(OH)2有两个作用。
一是中和废水中的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二是将硫酸铁转化为Fe(OH)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步骤②进行了_________操作得到溶液2。
(3)步骤③中,锌泥中最主要的含锌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4)为分步回收铁、铜、锌等金属资源且直接得到铜单质,只需改变上述流程中的某步骤加入的试剂即可。该步骤为_________,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1.实验技能训练中,小亮同学向氧化铜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无明显现象。小亮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氧化铜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的废液进行了实验:他分别取50g废液,并向其中逐渐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三组实验的数据与图像如下:
实验组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50 100 80
产生沉淀的质量/g 0.98 2.94 2.94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铜粉末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废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计算废液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若三组数据中,只有一组加人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废液恰好完全反应,则上图中的数值为____________。
广东中考模摸拟冲刺精准预测卷答案(六)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 本题A、B、D三个进项中均涉及了有关焚烧的知识,焚烧是化学变化,所以答案为C。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健。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斯物质。一般来说,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 C解析 汽油属于易燃液体,所以应该张贴易燃液体的标签。故选C。
3.C 解析 二氧化碳是一种氧化物,属于纯净物,A项错误;高锰酸钾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B项错误;硫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C项正确;氯化氢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D项错误。故选C。
4:A 解析 材料一般分为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要根据分类的实质及材料的组成进行判断。轮胎是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A项不正确:棉衬衫是由棉线制成的,棉线属于天然纤维,B项正确;食品保鲜膜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项正确:不锈钢是一种铁的合金,D项正确,故选A。
5.D 解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硫化羰中氧元素和硫元素均为-2价,所以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选D。
6.D 解析 道尔顿是近代原子理论的创立者,卢瑟福发现了质子,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拉瓦锡提出了“燃烧学说”,故选D。
7.B 解析 根据单质和化合物(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氨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A项化学式书写错误;由氧化物的名称方法以及化学式的写法可知,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B项化学式书写正确:氢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所以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C项化学式书写错误;氯酸钾中,钾元素显十1价,氯酸根显-1价,所以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D项化学式书写错误。故选B。
8.D 解析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n=6,A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根据元素名称可知S属于非金属元素,B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S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C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易得到2个电予,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9.B 解析 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A项错误;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B项正确;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C项错误;配制氯化钠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D项错误。故选B。
10.D解析 莱籽油中富含油脂,A项错误:鸡蛋中富含蛋白质,B项错误;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C项错误:糯米饭中富含糖类,D项正确。故选D。
11.D
12.B 解析 用共享单车出行,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在水源地用网箱养鱼会造成水体的污染,B符合题意;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C不符合题意:使用太阳能路灯,节能环保,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D 解析 如果氯化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当溶液达到饱和之后,再加入氯化钠固体,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如果氯化钠溶液是饱和溶液,加入氯化钠固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A项错误;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之后,溶质的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溶质的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热量,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所以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之后溶液的温度降低,B项错误;Mg+ZnSO4=MgSO4+Zn,反应前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钟,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溶质逐渐变为MgSO4,MgSO4的化学式量为120,ZnSO4的化学式量为161,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在减小,C项错误:稀硫酸和氧化镁的反应为H2SO4+MgO==MgSO4+H2O,氧化镁中的氧元素转化到水中,水是溶剂,是溶液的一部分,所以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增加,D项正确。故选D。
14.D解析 加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都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因此不能区分硝酸铵和硫酸铵,A项错误:加入Na2CO3溶液时,都能够产生气泡,因此不能区分稀硫酸和稀盐酸,B项错误,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的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不能区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C项错误;黄铜片(钢锌合金)与纯铜相互刻划时,两种物质的痕迹不同,痕迹明显的硬度小,因此可以比较两种物质的硬度,D项正确。故选D。
15.D解析 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A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加入足量的铜粉时,铜不能和硫酸亚铁反应,因此不能除去硫酸亚铁,B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时都无明显现象,无法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C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氣化铵,另一种是硝酸钾,D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
催化剂
) (
120℃
) (
催化剂
)16.解析 (1)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除钼外还有C、H、O、Au四种元素,有一种单质分子。(2)①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②金原子对CO起吸附催化作用。③一氧化碳和水在12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CO+H2O====CO2+H2。
(
120℃
)答案 ①4 (1分) ②C、H、O、Au(1分) ③1(1分) ④没有(1分) ⑤CO(1分)⑥CO+H2O====CO2+H2(2分)
17.解析(1)①根据面粉能燃烧的事实,推知面粉具有可燃性,②面粉厂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严禁烟火等,(2)①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蟹肉中富含蛋白质,②若有机种转化为砒霜,有新物质砒霜生成,该转化属于化学变化,③As2O3中砷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2/(75x2+16×3)×100%.
答案 ①可燃性 ②~③禁止抽烟、严禁明火、安全演练等(合理即可) ④西红柿 ⑤蟹肉 ⑥化学变化⑦75×2/(75x2+16×3)×100%.
(

)18.解析(1)仪器X是集气瓶。(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选择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择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氢气可以选择锌和稀硫酸,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所以都可以选择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4)G装置用来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从短导管进,长导管出;瓶内装满水,氧气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检验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吸收水蒸气,应该长导管进,短导管出。
(

)答案 ①集气瓶 ②A ③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 ④向上排空气法 ⑤B ⑥催化 ⑦2KClO32KCl+3O2↑ ⑧a、c
(

)解析(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物中的一氧化碳有毒,对环境有污染,需要进行尾气处理。(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Cu+CO2。(3)氧化亚铜(Cu2O)和铜均为红色固体,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可能是铜、氧化亚铜、铜和氧化亚铜;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溶液,则证明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但是实验
中结论不合理,原因是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Cu2O+H2SO4==CuSO4+Cu+H2O
144 64
mg n g
n=4/9m
(

)所以当n大于4/9m时,可以得出猜卷三的结论行正确。
答案 ①将尾气点燃 ②CO+CuO===Cu+CO2 ③CO2+Ca(OH)2==CaCO3↓+H2O ④Cu和Cu2O ⑤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 ⑥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 ⑦4/9m
20.解析(1)①根据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②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a(OH)2+Fe2(SO4)3==3CaSO4+2Fe(OH)3↓可知,根据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且生成物中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步骤②进行了过滤操作得到铜泥和溶液2。
(3)根据硫酸锌与氨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故锌泥中最主要的含锌化合物的化学式为Zn(OH)2。(4)根据锌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故在步骤②中加入锌即可,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 ①Ca(OH)2+H2SO4==CaSO4+2H2O ②3Ca(OH)2+Fe2(SO4)3==3CaSO4+2Fe(OH)3↓ ③复分解反应 ④过滤 ⑤Zn(OH)2 ⑥步骤② ⑦锌 ⑧置换反应
解析 (1)氧化铜为黑色国体,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所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由于加入50g氧化钠溶液得到0.98g沉淀,加入80g氢氧化钠溶液得到2.94g沉淀,说明30g的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2.94g-0.98g=1.96g,第一组加入50g氢氧化钠时,只生成了0.98g氢氧化铜,说明只有15g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再加入35g氢氧化钠溶液时才生成沉淀,废液中溶质为CuSO4、H2SO4。
(3)设: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98
X 2.94g
160/98==x/2.94g 解得x=4.8g 硫酸铜的游质质量分教=4.8g/50g×100%=9.6%。
(4)若三组数据中,只有一组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废液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为第三组,前35g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后45g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a的数值是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与硫酸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的数值,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上图中a的数值为50g十35g=85g。
答案 ①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或消失)②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③CuSO4、H2SO4 ④9.6%(见解析)⑤85g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蒙城县三模化学试题(图片版 无答案)

下一篇:202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九年级化学二模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