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二模素质检测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两部分,共17小题,总分不超过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的视觉效果令人印象深刻。下列精彩瞬间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折柳送别 B.烟花表演 C.运动员入场 D.编织中国结
2.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安全关系密切。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冬季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要注意通风,防止CO中毒
B.青少年因缺钙会患佝偻病,可食用奶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
C.给农田施化肥时将氯化铵与草木灰一起使用可增加肥效
D.改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化学式为C3H8)为天然气作燃料,燃烧时应减小进空气量或增大进天然气量
3.化学实验操作要注重规范性和安全性,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B. 量取液体体积
C. 验满二氧化碳 D. 稀释浓硫酸
4.钪是种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的金属,主要用于国防、军工、航天、核能和超导体等尖端技术领域。如图是钪(S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及粒子结构示意图的信息。下列有关X的说法正确的是
A.X属于非金属元素
B.X原子的质量为44.96g
C.X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1
D.X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5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或方法
A 利用活性炭做冰箱里的除味剂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可供给呼吸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隔绝氧气可以灭火
D 用炉具清洁剂清洗油烟机 炉具清洁剂含有氢氧化钠,能溶解油脂
6.2022年,首届完全实现“碳中和”的绿色冬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除了可再生能源、材料的使用,现代绿色制冷技术的应用。其中各种“黑科技”也大放异彩。其中速滑竞赛服使用了蜂窝样式的聚氨酯材料,以求最大限度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下列有关聚氨酯【(C16H22N2O5)n】说法正确的是
A.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5 B.聚氨酯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聚氨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2 D.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只有CO2和H2O
7.在“宏观一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不变 B.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4:1
C.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转化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8.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红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红磷质量偏小会影响实验结果
B.电解水时,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会导致负极与正极的气体体积比小于2:1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未夹紧弹簧夹,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偏小
D.粗盐提纯时,若溶解时加水量不足,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低
9.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下列有关硫元素价类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物质化学式为H2S
B.B点对应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C点对应的物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会形成酸雨
D.D点对应的物质只能与碱反应生成E点对应的物质
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
B.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来提纯甲
C.t1℃时,将2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形成70g的甲溶液
D.t2℃时,可通过增加溶剂的方法将N点的甲溶液变成P点的甲溶液
11.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 C.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D.区分硬水和软水
12.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创新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蜡烛熄灭,将反应后的装置密封放置数天后,发现铁钉表面出现了锈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容器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当铁钉不再锈蚀时,容器内气体均为二氧化碳
C.实验说明只要有氧气,蜡烛就可被点燃
D.由实验现象可知蜡烛燃烧会生成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填“吸收”或“释放”)CO2。化石燃料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碳循环
B.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C.由图2可知,随着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增强
D.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大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
(4)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对CO2脱除效果最好的吸收剂是 。
14.(6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装置A中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明同学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欲使反应平稳进行,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4)若用装置D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填序号)。
①H2 ②O2 ③CH4 ④NH3 ⑤CO2
15.(6分)中国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民用客机C919飞机上钛合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制备钛的流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钛铁矿粉碎后再用盐酸浸泡的目的是 ,图中操作a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流程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条件为高温),反应③的基本类型 。
(3)该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 (写出一种物质名称即可)
16.(6分)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且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化学小组的同学经过询问老师后了解可能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判断其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提出猜想】猜想Ⅰ:原溶液的溶质是NaCl;
猜想Ⅱ:原溶液的溶质是NaOH;
猜想Ⅲ:原溶液的溶质是Na2CO3;
猜想Ⅳ:原溶液的溶质是NaHCO3。
[查阅资料]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7.0 12.8 11.0 8.6
从上表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 。
【活动二】【继续探究】(1)取少量样品测得其pH>7,则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 。
(2)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获得结论](3)实验完成后,同学们最终得到结论:原瓶中的溶质是一种碱,且已变质。请写出该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活动三】【深度探究】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
[查阅资料]①将二氧化碳持续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先后发生两个反应:a.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b.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化合生成碳酸氢钠。
②本实验条件下,Na2CO3和NaHCO3溶液的pH见上表。
为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同学们向盛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同时用离子浓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分别测得溶液的离子浓度及pH的变化如图1、图2所示。
(4)图1中曲线2上“▲”代表OH-,则“●”代表的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曲线1和曲线2的交点M、N处溶液中共同含有的溶质是 。
【注意:若答对以下(5)、(6)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5)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200s后溶液的pH不再变化,则此时烧杯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
(6)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 g,并在图1曲线1上标出B点对应的位置。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
17.(5分)将15g表面氧化的铝片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完全反应后收集到氢气质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0~t时刻没有产生气体的原因是 。
(2)求该铝片中铝单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