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1. 年月,第届冬奥会在北京举办,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速滑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
B. 冬奥会“飞扬”火炬选用氢气作燃料燃烧
C. 多个场馆用“空气能”为比赛场馆供暖
D. 冰壶比赛所用的冰壶用苏格兰花岗岩打磨制成
2. 年世界环旭日中国主题为“共建清洁美剧巨界”,旨在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效 B.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
C. 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D. 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 检测溶液的
C. 稀释浓硫酸 D. 加热液体
4.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薄膜电池用到了铟。如图是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铟原子的核内电子数是 B. 铟原子质量是
C. 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D. 氧化铟的化学式是
5. 我市盛产茶叶,“雪青”“清润茗芽”等绿茶享誉省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单宁酸分子由个碳原子、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
C. 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D. 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个氢分子
6. 某同学配制质量分数为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食盐时,砝码放在左盘 B. 转移食盐时,纸上有少量残留
C.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 D. 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
7. 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可降低氢能源的制取成本,原理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Ⅰ中碘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B. 反应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
C. 该体系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D. 该过程得到氢能,氢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8. 如图是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关系图横坐标表示物质类别,纵坐标表示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质所属物质类别是单质
B. 物质的化学式为
C. 可以用和物质在高温下生成物质
D. 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颜色为黄色
9.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错误的是( )
A.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B. 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则汽油除油污利用的也是乳化作用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D. 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10.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
B. 时,将甲放入水中充分溶解可形成的甲溶液
C. 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 时,可通过加溶剂的方法将点的甲溶液变成点的甲溶液
11.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鉴别硬水和蒸馏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除去溶液中的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除去溶液中的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鉴别和两种固体 取样,分别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
A. B. C. D.
12. 向和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克锌粉,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向点对应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B. 点对应的固体一定有,可能有
C. 点对应的溶液为无色,此时溶液的溶质无,只有
D. 加入克锌粉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3. 铝和铝合金是一类重要的金属材料、工业上用铝土矿含有和,不考虑其它杂质制取金属铝的基本流程如下:
已知:是一种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硫酸反应的物质.
铝盐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铵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
滤液Ⅱ中溶质的用途之一是______.
电解熔融的,除得到金属铝之外,还可得到的气体产物是______填化学式.
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时,还加入了冰晶石作熔剂,其作用是降低的熔点,冰晶石在物质中的分类属于______填字母.
A.酸碱盐氧化物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4.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的作用。
Ⅰ年月日,我国自主研发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正式启用,列车的时速高达公里。
制造列车使用了多种材料。下列列车的部件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______。
A.有机玻璃车窗
B.碳纤维车体
C.钇铋镁合金超导材料
D.涤纶座套
车身表面烤漆的目的是 ______。
铜用于制作列车刹车系统中的铜圈导线,是利用铜的延展性和 ______性。
Ⅱ年月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开启中国首次自主探测火星任务。
火星北极土壤呈弱碱性。若火星具备作物生长条件,下表所列作物较适宜在火星北极种植的是______。
作物 水稻 苹果 茶树 甘草
适宜生长的
火星土壤中的水在时仍保持液态,是由于土壤中的高氯酸盐溶于水,使溶液的凝固点 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的缘故。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5. 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装置如图,请回答:
写出编号Ⅰ仪器的名称: ______ ;
实验室制取用装置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实验室利用装置制取的优点为 ______ ;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 ______ 填“”或“”端,如果熄灭则满了;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非常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装置编号,若用来收集氨气,应从 ______ 端通入气体。填“”或“”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6. 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设计实验】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图: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 ______ 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 ______ 填“能”或“不能”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为了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是显中性还是显酸性,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过量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______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 ______ 。
【实验延伸】
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 ______ 填一种即可,实验现象及结论是 ______ 。
同学们又从数据表达的形式上进行创新,对“溶液和稀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再探究,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的反应溶液温度和的变化曲线如图和图。请你思考:
Ⅰ、由图可知,此反应是一个 ______ 反应;
Ⅱ、图曲线表示 ______ 填编号;
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至过量;
将稀硫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至过量。
Ⅲ、图曲线上点所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是 ______ 填离子符号。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
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速滑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氢气作燃料,氢气燃烧生成水,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用“空气能”为比赛场馆供暖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花岗岩打磨制成冰壶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
【解析】解:、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效,但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故A正确。
B、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利于环境保护,故B错。
C、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尾气污染,利于环境保护,故C错。
D、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利于环境保护,故D错。
故选:。
根据保护环境的方法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较简单,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完成此题。
3.【答案】
【解析】解:、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试纸测定溶液的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试纸测定溶液的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而不是铟原子质量是,故选项说法错误。
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铟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铟元素位于第五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个电子而形成带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氧元素显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D、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个单宁酸分子是由个碳原子、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个单宁酸分子是由个碳原子、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单宁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个单宁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个单宁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
【解析】解:、用托盘天平称食盐时,砝码放在左盘,砝码和食盐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B、转移食盐时,纸上有少量残留,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高,故选项正确。
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
溶质质量分数偏高,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答本题可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入手,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有关,分析操作中的错误操作,判断错误操作对溶质、溶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反应中碘化氢变为碘,碘元素的化合价从价变为价,化合价升高,氧元素存在二氧化硫、水和硫酸中,氧元素均为价,化合价没有改变,故A错误;
B.整个过程中消耗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的体积比为:,质量比为:,故B错误;
C.体系中碘单质和二氧化硫处在中间的循环部位,可循环,故C正确;
D.氢能可以被生产出,属于可再生资源,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化合价的变化进行分析;
B、根据整个过程中消耗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C、根据体系中碘单质和二氧化硫处在中间的循环部位进行分析;
D、根据氢能可以被生产出,属于可再生资源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8.【答案】
【解析】解:、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由图示可知,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说明物质是单质,故A正确;
B、物质是一种氧化物,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所以该物质是氧化亚铁,故B正确;
C、和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能与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铁,故C正确;
D、是一种盐,其中铁元素显价,即物质中含有亚铁离子,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是浅绿色的,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种类以及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种类以及元素的化合价确定物质的名称,再根据溶液的颜色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铁及其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产物的分析判断、化学反应的原理等,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9.【答案】
【解析】解:、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比如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该选项正确。
B、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但汽油除油污利用的是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该选项不正确。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该选项正确。
D、质子数相同的原子肯定是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互为同位素,但也是同一种元素。例如氕和氘和氚。该选项正确。
故选:。
A、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
B、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汽油能够溶解油污。
C、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
D、质子数相同的原子肯定是同一种元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
【解析】解:、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溶解度都变大,都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相等,故A错;
B、时,甲的溶解度是,即在该温度下,水中最多溶解,则水中最多溶解,所以时,将甲放入水中充分溶解可形成的甲溶液,故B错;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C错;
D、将点的甲溶液变成点的甲溶液,是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且温度不变,所以可采用加溶剂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分株;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
【解析】解:、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产生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B、过量铁粉能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C、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
【解析】解:向和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克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A、向点含有过量的硝酸银对应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有白色沉淀产生,该选项说法正确;
B、点对应的固体一定有,也一定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点对应的溶液为无色,此时溶液的溶质无,只有,该选项说法正确;
D、加入克锌粉后,锌过量,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3.【答案】;
过滤;
氮肥;


【解析】
【分析】
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
操作Ⅱ是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操作;
根据反应产物的性质来分析;
在通电的条件下,氧化铝分解为铝和氧气;
根据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以及物质的分类,难度不大。
【解答】
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故填:;
操作Ⅱ是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操作,是过滤操作;故填:过滤;
硫酸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铵,硫酸铵是一种含氮元素的化合物,可以做氮肥;故填:氮肥;
在通电的条件下,氧化铝分解为铝和氧气,故填:;
酸和碱中都含有氢元素,而冰晶石中不含氢元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而冰晶石中含有三种元素,故不属于氧化物;故填:。
14.【答案】 隔绝水和氧气,从而防止铁生锈 导电 苹果、甘草 降低
【解析】解:有机玻璃是一种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碳纤维车体属于复合材料、钇铋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涤纶是合成纤维的一种,属于合成材料,故选B;
车身表面烤漆的目的是为了隔绝水和氧气,从而防止铁生锈;
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铜用于制作列车刹车系统中的铜圈导线,是利用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性;
火星北极的土壤呈弱碱性,则其略大于;根据表中数据作物适宜生长的,甘草、苹果可在弱碱性土壤中生长,而水稻、茶树只能在弱酸性的环境下生长;因此,甘草、苹果适宜在火星北极种植;
土壤中的高氯酸盐溶于水,形成了高氯酸盐的溶液,使得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因此,火星土壤中的水在时仍保持液态。
故答案为:;隔绝水和氧气,从而防止铁生锈;导电;苹果、甘草;降低。
根据复合材料的概念分析;
根据防锈措施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分析;
略大于为弱碱性,为酸性,为中性;根据植物适宜生成的范围,判断能在弱碱性土壤中生成的作物;
一些固体物质溶于水形成的稀溶液,稀溶液凝固点降低.
此类问题多为几处知识点的集中考查,每个问题之间多不相关,属于基本化学知识的简单应用.需学生仔细分析题给信息才能解答此题.
15.【答案】锥形瓶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析】解:仪器是锥形瓶;
实验室利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得氢气和硫酸锌,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有多孔隔板,能够通过开关活塞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活塞打开,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活塞关闭,生成的气体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至多孔隔板以下,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即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收集二氧化碳需要用向上排空气法,从进气,将空气从排出,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处,观察现象即可;
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选择固体加热型装置,即选择装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需要选择向下排空气法,从进气,将空气从排出。
故答案为:锥形瓶;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熟记仪器的名称;
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来方向;
根据装置的特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验满方法来分析;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6.【答案】红 不能 方案二 和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锌粒或碳酸钠等 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放热 、、
【解析】解: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会使酚酞试液变红;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溶液中碱性消失,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化学方程式为:;
酚酞试液在中性和酸性环境下均为无色,不能说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可能稀硫酸过量;
方案一滴加氯化钡,硫酸和硫酸钠都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得出稀硫酸过量的结论;稀硫酸过量会使溶液呈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方案二的现象得出结论使科学的;
证明硫酸过量,需要选择能够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明显现象的物质,可已选择活泼金属,碳酸盐等,以锌粒为例,取样,向溶液中加入锌粒,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图中温度上升,说明反应是放热的;图中起始溶液小于,说明开始是酸性溶液,向酸性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碱性溶液;点时溶液呈碱性,说明溶液中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还有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钠离子、硫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
故答案为:红;;
不能;
方案二;和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锌粒或碳酸钠等;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放热;;、、。
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会使酚酞试液变红;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溶液中碱性消失,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进行分析;
根据酚酞试液在中性和酸性环境下均为无色,进行分析;
根据硫酸和硫酸钠都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得出稀硫酸过量的结论;稀硫酸过量会使溶液呈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进行分析;
根据证明硫酸过量,需要选择能够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明显现象的物质,可已选择活泼金属,碳酸盐等进行分析;
根据图中温度上升,说明反应是放热的;图中起始溶液小于,说明开始是酸性溶液,向酸性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碱性溶液;点时溶液呈碱性,说明溶液中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还有过量的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7.【答案】;

【解析】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故填:。
设过氧化氢质量为,





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答: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质量可以计算过氧化氢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浮力》章节练习(含解析)

下一篇: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Unit5 Revealing nature Using language能力提升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