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南京专用)-13酸和碱(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南京专用)-13酸和碱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南京·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取用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塞紧橡胶塞
2.(2023·江苏南京·统考二模)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下列反应中吸收热量的是
A.碳与氧气的反应 B.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C.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镁与盐酸的反应
3.(2023·江苏南京·统考二模)常温下,甲、乙、丙三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一步转化关系的是(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
甲 乙 丙
① Fe Cu Ag
② CuO CO2 H2O
③ H2SO4 HCl H2CO3
④ Ca(OH)2 NaOH Cu(OH)2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2023·江苏南京·统考二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的硫酸钡沉淀
D.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可观察到玻璃管里的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棕色
5.(2023·江苏南京·统考二模)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可用来裁玻璃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炼铁
C.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6.(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利用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完成实验的重要手段,以下各图装置气密性均良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红磷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
B. 图②加入氧化钙后,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减小,会导致玻璃弯管左侧液面降低
C.图③滴入浓硫酸后,气球胀大,说明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放热
D. 图④通入CO2后,碳酸钠溶液变浑浊,说明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发生
7.(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 受热后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 金刚石硬度很大,石墨却很软 构成两种物质的原子不同
C 蔗糖溶液不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D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
A.A B.B C.C D.D
8.(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将下列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A.NH3 B.N2 C.CO2 D.SO2
9.(2022·江苏南京·统考模拟预测)已知: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 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陈老师用图1所示装置研究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前关闭止水夹和气泵,实验后打开止水夹和气泵),控制浓氨水的温度在t1℃、t2℃时分别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曲线1、曲线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到一段时间后三颈烧瓶中的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三颈烧瓶中的溶液电导率不断增大,说明H+与浓度不断增大
C.曲线1对应的浓氨水的温度高于曲线2,且三颈烧瓶中的溶液先变红
D.实验后用气泵将装置中的氨气吹扫至稀硫酸里充分吸收,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10.(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甲、乙、丙、丁、戊是五种物质,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均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下列说法不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A.当甲为氧化铜时,戊可以为氢气,丁可以为氧化铁
B.当戊为氧气时,甲、乙、丙、丁可以为红磷、碳、甲烷、镁
C.当乙、丙、丁、戊分别为氧化物、碱、盐、酸时,甲可以为金属铁
D.当戊为铝时,甲、乙、丙、丁可以为氧气、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盐酸
11.(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氯化钠溶液可制作“叶脉书签”
B.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该实验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C.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均可用于自制酸碱指示剂
D.在三个玻璃杯中注入等体积的水,按如图方式静置一周,会观察到用保鲜膜包住杯口的玻璃杯中剩余的水最少
12.(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无色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变红
C.黄铜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留有划痕 D.硝酸铵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13.(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可以作铅笔芯 B.氮气可以作保护气
C.盐酸可以除铁锈 D.碳酸钾可以作复合肥
14.(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物质的使用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金属丝导电 B.盐酸除铁锈 C.活性炭除臭 D.木材制桌椅
15.(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编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除杂操作方法
A CuO C(木炭) 足量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B CaCl2溶液 HCl 过量CaCO3粉末 过滤
C CO2 CO O2 点燃
D NaNO3溶液 NaCl 过量AgNO3溶液 过滤
A.A B.B C.C D.D
16.(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丙+丁、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若甲、乙是化合物,则丙、丁也一定是化合物
B.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乙为稀硫酸,则丙、丁中一定有盐
D.若丙为氯化钠,则甲、乙中一定有碱
17.(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B.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
C.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D.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18.(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 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滴有几滴酚酞试液的 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同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逐滴滴加稀硫酸,另一份逐滴滴加 Na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 点表示的 Ba(OH)2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B.b 点时烧杯内溶液为红色
C.c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为
D.甲、乙曲线的差异可说明复分解反应中并非所有的离子都参与反应
19.(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志的方法
A NH3 H2O 通入足量的碱石灰
B CaCO3 CaO 高温煅烧
C Cu(NO3)2溶液 AgNO3 加入过量的铜,过滤
D Cu CuO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20.(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稀释浓硫酸
21.(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除杂所选用的除杂试剂与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操作方法
A CaO(CaCO3) 水 溶解、过滤
B CO2(HCl) NaOH溶液 洗气
C Cu(Fe) 过量CuCl2溶液 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Na2CO3) 足量稀硫酸 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22.(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实验中,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图 示
现象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吸入瓶内,瓶内水面上升约 1/5
结论 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 D
图 示
现象 ①中铁钉生锈, ②③中铁钉不生锈 滴加无色酚酞, 溶液呈红色,加入稀盐酸后红色变为无色
结论 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条件之一是要与水接触 反应后的溶液一定不呈碱性
A.A B.B C.C D.D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A错,不符合题意;
B、胶头滴管取用液体时不能倒放,B错,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酸入水,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对,符合题意;
D、塞紧橡胶塞不能将试管放置在桌面上,容易压碎试管,D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A、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C、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吸收热量,符合题意;
D、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①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正确;
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条件不都是常温下,选项错误;
③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即生成氯化钠和碳酸;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即生成硫酸钠和碳酸,正确;
④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钙,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正确。
故选C。
4.A
【详解】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出现的现象产生白雾,原因浓盐酸中的氯化氢挥发出来,在瓶口处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现象描述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描述错误;
C、描述现象中不能有生成物名称,可以描述为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的沉淀,现象描述错误;
D、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可观察到玻璃管里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成黑色,现象描述错误。
故选A。
5.C
【详解】A、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可用来裁玻璃,故A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炼铁,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故C错误;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故D正确。
故选:C。
6.C
【详解】A、图①红磷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实验中气体受热膨胀逸出装置,导致装置内的气体的体积偏小,测出的结果偏大,选项正确;
B、图②加入氧化钙后,氧化钙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水减少,溶液中的部分氢氧化钙结晶析出,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减小,氧化钙与水反应是放出热量,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会导致玻璃弯管左侧液面降低,选项正确;
C、图③滴入浓硫酸后,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不生成气体,气球胀大,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放热,也可能是浓硫酸溶解放热,选项错误;
D、图④通入CO2后,左侧试管中的气体增多,业主群增大,将左侧试管中的氯化钙溶液压入右侧试管中,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观察到碳酸钠溶液变浑浊,选项正确,故选C。
7.B
【详解】A. 微粒间有间隔,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正确。
B. 金刚石中碳原子以空间网状结构排列,硬度很大。石墨中碳原子以层状结构排列,所以很软。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相同。错误。
C. 蔗糖溶液不导电是因为蔗糖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所以不导电。正确。
D.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必然不变。正确。
故选:B。
8.A
【详解】A、氨气溶于得到氨水,氨水能解离氢氧根离子,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正确;
B、氮气难溶于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故错误;
D、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故错误。
故选A。
9.B
【详解】A、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三颈烧瓶中的溶液变红,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三颈烧瓶中与酚酞接触使其变红,选项正确;
B、三颈烧瓶中的溶液电导率不断增大,是因为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的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浓度增大,选项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曲线1的电导率大于曲线2,说明曲线1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氨分子会先运动到三颈烧瓶中与酚酞接触使其变红,选项正确;
D、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氨水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故可用硫酸吸收氨气,减少对空气的污染,选项正确;
答案为:B。
10.B
【详解】A、当甲为氧化铜时,戊可以为氢气,丁可以为氧化铁,氢气能还原金属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铁生成相应金属和水,反应为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B、当戊为氧气时,甲、乙、丙、丁可以为红磷、碳、甲烷、镁,氧气和红磷、碳、甲烷、镁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镁;但是甲烷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错误;
C、戊为酸时,酸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为置换反应,酸和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甲可以为金属铁,正确;
D、当戊为铝时,甲、乙、丙、丁可以为氧气、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盐酸,铝和氧气反应为化合反应;铝和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盐酸反应均为置换反应,正确;
故选B。
11.B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氯化钠溶液不具有腐蚀性,不能制作“叶脉书签”,不符合题意;
B、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说明蜡烛中含碳元素,符合题意;
C、有些植物的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有些植物的色素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颜色相同,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不符合题意;
D、分子在不断运动,静置一定时间后,水分子会挥发出去,报纸对水分子有一定的阻止作用,保鲜膜基本可阻止所有水分子通过,故按如图方式静置一周,会观察到用保鲜膜包住杯口的玻璃杯中剩余的水最多,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
B、酸性物质不能酚酞变色,无色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不变色,错误;
C、合金硬度大于成分金属,黄铜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留有划痕,正确;
D、硝酸铵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后,溶解过程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A、石墨质地柔软易削,书写方便,可以用作铅笔芯,故A说法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可以作保护气,故B说法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可以用盐酸除去铁锈,故C说法正确;
D、在 N、P、K 三种元素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称为复合肥料,碳酸钾只含有钾元素,因此属于钾肥,而非复合肥,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4.B
【详解】A、金属丝导电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盐酸除铁锈,两者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活性炭除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木材制桌椅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15.B
【详解】A、加入足量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木炭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木炭,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过滤,除去多余的碳酸钙,可得氯化钙溶液,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且带新杂质氧气,不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的硝酸银,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C
【详解】A、若甲、乙是化合物,丙、丁不一定也是化合物,例如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错误;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错误;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若乙为稀硫酸其中含有硫酸根,则生成丙、丁中一定有盐,正确;
D、若丙为氯化钠,甲、乙中不一定有碱,例如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错误。
故选C。
17.A
【详解】A、从图中可知,洗手液a的pH在3~4之间,pH小于7,呈酸性,用蒸馏水稀释后酸性减弱,pH增大,选项A错误;
B、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洗手液b的pH在5~6之间,洗手液a的pH在3~4之间,洗手液b的pH比洗手液a的pH大,因此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选项B正确;
C、洗手液c的pH在8~9之间,pH﹥7,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选项C正确;
D、洗手液d的pH在12~13之间,呈碱性,洗手液a呈酸性,洗手液d和a混合时,如果洗手液a中的酸性物质和洗手液d中的碱性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如果洗手液a中的酸性物质剩余则混合液的pH就小于7,如果洗手液d中的碱性物质剩余则混合液的pH就大于7,选项D正确。
故选A。
18.C
【分析】氢氧化钡和硫酸的离子反应实质为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以及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液体中无离子剩余,电导率为 0,甲曲线为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的电导率曲线;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的离子反应实质为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未参与离子反应,故乙曲线为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的电导率曲线。
【详解】A、a 点电导率为 0,代表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A 说法正确;
B、b 点时为乙曲线电导率最低点,代表氢氧化钡和硫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Na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未参与反应,溶液呈碱性,酚酞遇 NaOH 变红,故B 说法正确;
C、乙曲线,氢氧根离子未参与离子反应且 c 点代表硫酸钠过量,溶液中阴离子为氢氧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 C 说法错误;
D、甲、乙两曲线最大差别在于电导率在反应过程中是否变为 0,甲曲线最低点为 0,故甲曲线代表的反应中所有离子均参与反应;而乙曲线中最低点不为 0,故乙曲线代表的反应中并不是所有的离子均参与反应。故D 说法正确。
故选C。
19.B
【详解】A、碱石灰不与氨气反应,能吸收水,可用碱石灰干燥氨气,此选项正确;
B、高温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最终得不到碳酸钙,此选项错误;
C、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加入过量的铜可将硝酸银完全反应,过滤,滤出银、铜,得到硝酸铜溶液,此选项正确;
D、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洗涤滤出的铜,然后干燥,得到铜,此选项正确。
故选B。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二是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0.D
【详解】A、倾倒液体时,应将瓶口紧靠试管口,瓶塞倒放、标签对着手心,A项符合操作要求,正确;
B、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B项符合操作要求,正确;
C、用坩埚钳夹住铁丝,深入到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做成螺旋状,可以增大受热面积,使铁丝持续燃烧,集气瓶底部要加水,防止生成的高温物质炸裂瓶底,C项符合操作要求,正确;
D、在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加入水中,并不停搅拌,不能直接把水加入到浓硫酸中,因为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直接加入水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飞溅,D项不符合操作要求,错误;
故选D。
21.C
【详解】A 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要求;
B CO2和HCl都与 NaOH溶液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
C Fe和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洗涤、干燥后固体只有铜,符合除杂要求;
D Na2CO3和足量稀硫酸,生成硫酸钠,蒸发结晶所得固体是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不符合除杂要求。故选C。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2.D
【详解】A、样品中加入盐酸后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证明样品中有碳酸盐,但不能证明是碳酸钠。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瓶内水面上升约 1/5,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C、②中没有氧气,有水,不生锈,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条件之一是要与氧气接触。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加无色酚酞, 溶液呈红色,加入稀盐酸后红色变为无色,反应后的溶液一定不呈碱性。选D
点睛:实验探究过程中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即对照的一组实验,只有研究因素不同,其它所有影响因素都要相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南京专用)-10金属和金属矿物(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南京专用)-15中和反应(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