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南京专用)-10金属和金属矿物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向盛有CuO和Cu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一段时间后再逐滴加入BaCl2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段溶液质量逐渐减小
B.Y、Z两点溶液中溶质种类相同
C.将铁丝放入Z点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D.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W点小于Z点
2.(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随意排放生活污水
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
C.就地焚烧废弃塑料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3.(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铁生锈条件 探究燃烧条件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硝酸铵溶解吸热
A.A B.B C.C D.D
4.(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生铁 B.羊毛 C.塑料 D.棉花
5.(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采用的相应除杂质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固体,过滤
D.除去铁粉中的少量Fe2O3固体:通入足量的CO气体并加热
6.(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某同学将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铝与稀硫酸反应放热
B.曲线AB段压强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铝片表面有氧化膜
C.反应在E点停止
D.曲线BC段内压强增大是生成气体和放热双重原因
7.(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科学的实验方案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探究Mg、Al的活动性顺序 取等量的Mg条Al粉与等量的酸反应,观察反应速率
B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若变红,则变质
C 除去CO2中的HCl 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D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可溶性杂质MgCl2、Na2SO4和CaCl2 依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8.(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实验室有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锌片(表面只含氧化锌,不含其他杂质),取27.6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A.0.3g B.0.4g C.0.5g D.0.6g
9.(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比较、分类、分析、归纳等都是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下列相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比较:铝比铁化学性质活泼,所以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生锈
B.分类:碱溶液的pH大于7,因为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所以碳酸钠属于碱
C.分析: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汽油除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归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保持不变
10.(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根据下列证据,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推理,错误的是
证据 推理
A 把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后,在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B 打开一瓶汽水的瓶盖,汽水中有较多气体冒出 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C 用 pH 试纸测得某品牌洗涤剂的 pH=12 该洗涤剂含 NaOH
D 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雾出现 浓盐酸易挥发
A.A B.B C.C D.D
11.(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实验课上,小刚同学把一包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溶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镁和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镁
12.(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原理,已知:甲酸和98%的浓硫酸加热可以产生一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应先挤压盛放甲酸的胶头滴管,再点燃酒精灯
B.充分反应后B处留下黑色物质
C.W型管中间凸起比两端高,可防止因A处产生的气体过多,导致A处液体溢出到B处
D.该装置还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13.(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整体建构。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铁与其他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请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反应①可以得到浅绿色溶液
B.转化②可通过Fe2O3与CO发生还原反应实现
C.能实现转化③的金属,也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
D.反应④只能通过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现
14.(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有关金属或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和铝都有得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二者的化学性质都很稳定
B.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C.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
D.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15.(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或现象记录中正确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0.4%氢氧化钠溶液的pH
B.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有大量白烟
C.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D.加热蒸发皿中的食盐水进行结晶时,待水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16.(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17.(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石墨用作电源电极 B.汽油用作汽车燃料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武德合金做保险丝
18.(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
A.汞 B.铁 C.铬 D.金
19.(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某食物中加入加碘盐,没有变蓝 该食物中不含淀粉
B 常温时向盛有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投入铁片与铜片后,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片无变化 金属性:Fe>Cu
C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D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某无色气体,石蕊试液变红 该气体一定是CO2
A.A B.B C.C D.D
20.(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各组数据比较,其中正确的是
A.熔点:锡>钨 B.地壳中元素含量:铝<硅
C.硬度:纯铁>生铁 D.人体中元素含量:氧<碳
21.(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活性炭可将硬水软化 B.沙漠地区的铁制品绣蚀较慢
C.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D.汽油可作除去油污的乳化剂
22.(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CH4中混有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B 分离MnO2和KC1两种固体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烘干
C 鉴别NH4Cl和NH4NO3两种固体 取样,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 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将洁净的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23.(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某同学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①将Fe、Cu、Ag三种金属分别插入到稀硫酸中 ②将Cu片分别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③将Ag片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将铜片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 ④将Fe、Ag分别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其中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4.(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用如图装置模拟炼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管中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玻璃管中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黑
C.该实验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D.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
25.(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金可制成金箔,拉成金丝,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 B.延展性 C.导热性 D.抗腐蚀性
26.(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NaCl溶液(NaOH) 加适量稀硫酸
B KCl固体(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Fe粉(Cu粉)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CO2(H2O) 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
A.A B.B C.C D.D
27.(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足量) 操作方法
A CO2(HCl)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烧碱溶液的洗气瓶
B NaCl(Na2CO3) 盐酸 加入足量盐酸、蒸发、结晶
C NaCl(MnO2) 水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Cu(CuO) 氧气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A.A B.B C.C D.D
28.(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碳 C.钙 D.铁
29.(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金属M的样品中含有不跟盐酸反应的杂质,取样品20克投入适量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Cl3和2克H2,测知MCl3中含有Cl的质量分数为79.8%,则样品中M的质量分数约为
A.90% B.10% C.45% D.54%
30.(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CO2(HCl):通过NaOH溶液后用浓硫酸干燥
B 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MnO2(KC1):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KNO3溶液(KCl):加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31.(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在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向盛有CuO和Cu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铜不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一段时间后再逐滴加入BaCl2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硫酸钡和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BaCl2+CuSO4=BaSO4↓+CuC12,图示中 XY段表示稀硫酸开始和氧化铜反应,固体质量减少, Y点表示氧化铜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固体质量不再减少,YW段表示氯化钡开始和硫酸铜反应,W点表示氯化钡和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固体质量不再增加。
【详解】A、XY段是加入的稀硫酸开始和氧化铜发生反应,随着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增加,氧化铜固体质量逐渐减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溶液质量应该增加,故选项A说法错误;
B、Y点表示稀硫酸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铜,Z点表示滴加的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此时沉淀质量增加,溶液中的溶质有未反应完的硫酸铜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铜,因此Y、Z两点溶液中溶质种类不相同,故选项B说法错误;
C、Z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铜和氯化铜,由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因此可以把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红色固体为铜,故选项C说法正确;
D、氧化铜中的铜元素在Y点已全部转化为硫酸铜,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Z点溶液中含铜的溶质有硫酸铜、氯化铜,W点溶液中含铜的溶质为氯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Z点和W点溶液中的铜元素均来自氧化铜,氧化铜的质量是一定的,即铜元素质量也是一定的,则W点和Z点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相等,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2.D
【详解】A、随意排放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体污染,故A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会损害土壤、大气和水体,故B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就地焚烧废弃塑料会造成空气污染,故C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有效防止废旧金属垃圾带来的污染问题,故D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A、左侧试管中铁钉与水、氧气接触,中间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右侧试管中铁钉只与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左侧试管中铁钉生锈,中间与右侧试管中铁钉不生锈,则对比得出结论铁钉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项实验设计可以达到目的;
B、该实验中对比铜片上红磷与白磷可知,两物质温度相同,且都与氧气接触,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则对比得出结论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对比烧杯中白磷与铜片上白磷可知,两物质的温度相同,烧杯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观察到铜片上白磷燃烧,烧杯中白磷不燃烧,则对比得出结论燃烧时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则实验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故选项实验可以达到目的;
C、红磷与氧气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装置不密闭,燃烧过程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无法称量,则实验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D、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锥形瓶中的空气遇冷收缩,体积减小,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U形管中液位左侧升高右侧降低,则该实验可以探究硝酸铵溶于水后的热量变化,故选项实验可以达到目的。
故选C。
4.C
【详解】A.生铁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故错误;
B.羊毛属于天然材料,非人工合成,不属于合成材料;故错误;
C.塑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属于合成材料;故正确;
D.棉花属于天然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故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铜和氧气加热反应生成氧化铜,铜和氮气不反应,可以除去氧气,该选项正确;
B、泥沙不溶于水,加水溶解,氯化钠溶解,泥沙不溶,过滤,将泥沙过滤出去,再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可以得到氯化钠固体,该选项正确;
C、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氯化钡,但又引入新杂质氯化钠,该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以除去氧化铁,该选项正确。
故选C。
6.C
【详解】A、由压强与时间的曲线可知:BC段压强迅速升高、CD段压强降低,一般情况下,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BC段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降低,但反应速率升高,说明该实验证明铝与稀硫酸反应放热,说法正确;
B、曲线AB段压强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铝片表面有氧化膜,氧化铝先和稀硫酸反应,没有气体生成,压强变化不明显,说法正确;
C、DE段压强不变,说明反应在D点停止,说法错误;
D、由A可知:曲线BC段内压强增大是生成气体和放热双重原因,说法正确;
答案:C。
7.D
【详解】A、探究Mg、Al的活动性顺序,取等量的Mg条和Al粉与等量的酸反应,观察反应速率,金属的状态不一样不能通过观察对比反应速率,故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钠变质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反应,不仅能除去杂质,也能除去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8.D
【详解】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锌和稀硫酸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硫酸中的硫酸根完全转化到了硫酸锌中,锌片中的锌元素完全转化到了硫酸锌中,设锌元素的质量为x,则x:=65:96,x=26g,则锌片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6g-26g=1.6g,则锌片中氧化锌的质量为:,则锌片中锌的质量为:27.6g-8.1g=19.5g,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故选D。
9.D
【详解】A、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故选项A说法错误;
B、碳酸钠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而不是碱,故选项B说法错误;
C、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汽油除去油污是利用了溶解原理,故选项C说法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保持不变,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A、把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后,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在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说明铁比铜活泼,故A正确;
B、打开一瓶汽水的瓶盖,压强减小,汽水中有较多气体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故B正确;
C、用pH试纸测得某品牌洗涤剂的pH=12,说明该洗涤剂显碱性,不能说明该洗涤剂中含氢氧化钠,可能是碳酸钠,故C错误;
D、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雾出现,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盐酸小液滴,故形成白雾,故D正确。
故选C。
11.A
【分析】由题干可知,把一包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溶液,溶液呈蓝色,则溶液中含有硝酸铜,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镁大于铜大于银,镁先与硝酸挏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镁完全反应,铜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铜是否完全反应不能判断。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选项正确;
B、滤出固体中一定不含镁,铜是否完全反应,根据已知条件无法判断,选项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镁,是否含有硝酸银无法判断,选项错误;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硝酸铜,是否含有硝酸银无法判断,选项错误;
故选:A。
12.D
【详解】A、实验中需要先挤压盛放甲酸的胶头滴管,甲酸与浓硫酸反应后产生CO,CO将装置中空气除尽,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后点燃酒精灯加热氧化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B、CO能与B处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铁,铁粉为黑色,则反应后B处留下黑色的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W型管中甲酸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O与水,且甲酸具有挥发性,如果中间的凸起部分与两端一样高,A处产生的气体过多,压强增大,会使液体溢出到B处,所以W型管的中间凸起部分要比两端高,防止因A处产生的气体过多,导致A处液体溢出到B处,故选项说法正确;
D、CO不易溶于水,D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既能验证CO2,也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CO,则装置中已经含有尾气处理装置,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D
【详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硫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通过反应①可以得到浅绿色溶液,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转化②可通过Fe2O3与CO发生还原反应实现,说法正确;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能实现转化③的金属,能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则活动性强于铁,一定排在氢之前,也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法正确;
D、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④可以通过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现,也可以通过铁与稀盐酸反应实现,说法错误。
故选D。
14.D
【详解】A、金和铝都有得好的抗腐蚀性,金是因为化学性质稳定,铝是因为其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并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错误;
B、常温下,大部分金属都是固体,但汞是液体,错误;
C、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错误;
D、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正确;
故选D。
15.C
【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pH时,不能将试纸润湿,润湿后相当于稀释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减弱,pH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会在瓶口看见白雾,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相遇,形成盐酸的小液滴,所以会看见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现象为: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使用蒸发皿进行蒸发结晶时,待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6.D
【分析】金属活动性:Zn>Cu>Ag,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说明锌已经完全反应,硝酸铜没有参与反应,或部分参与反应。
【详解】A、锌一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银,锌完全反应,故滤渣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一定没有锌,不符合题意;
B、由A可知,滤渣中一定含银,一定不含锌,可能含铜,不符合题意;
C、锌一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没有反应,或部分参与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锌、硝酸铜,可能含硝酸银,不符合题意;
D、由C可知,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符合题意。
故选D。
17.B
【详解】A、石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B、汽油用作汽车燃料,利用了汽油可燃烧的化学性质;正确;
C、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用于制作舞台云雾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D、合金的熔点比其组成的金属的低,则武德合金制作电路保险丝是利用其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故选B。
18.C
【详解】铬是硬度最大的金属,故选C。
19.B
【详解】A、淀粉遇碘单质变蓝,碘盐中添加的是碘酸钾,碘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A错误;
B、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说明铁的活动性在氢之前,铜加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的活动性在氢之后,金属性:Fe>Cu,故B正确;
C、鸡蛋清中富含蛋白质,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是因为加入硫酸铵后鸡蛋清的溶解度降低,发生了盐析,蛋白质的生理活性没有改变,故C错误;
D、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某无色气体,石蕊试液变红,说明该气体溶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有可能是CO2,也可能是SO2等其他酸性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20.B
【详解】A、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钨的熔点高于锡,故A错误;
B、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铝的含量小于硅的含量,故B正确;
C 、合金的硬度高于组成合金的各组分金属的硬度,生铁是铁的合金,故生铁的硬度大于纯铁的,故C错误;
D 、人身中含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氧、碳、氢、氮,故D错误。
故选 B。
21.B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颜色和气味,不可以将硬水软化,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是煮沸,此选项错误;
B.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同时具备,沙漠地区天气干燥,铁制品绣蚀较慢,此选项正确;
C.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此选项错误;
D.汽油除油污,是汽油溶解油污,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此选项错诶;
故选B
22.D
【详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烧杯内壁都出现水珠,不能区分两种物质,故该实验设计不合理;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水溶解,由于未过滤,因此蒸发、结晶、烘干后无法分离MnO2和KCl两种固体,故该实验设计不合理;
C、NH4Cl和NH4NO3都能与熟石灰反应释放出氨气,因此无法鉴别,故该实验设计不合理;
D、将洁净的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中,铜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证明活动性铜大于银,铜不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证明铜活动性弱于铁,由此证明活动性:铁>铜>银,故该实验设计合理。
故选D。
23.B
【详解】①将Fe、Cu、Ag三种金属分别插入到稀硫酸中,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氢前,铜、银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银排在氢后,说明铁比铜、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②将Cu片分别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③将Ag片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银与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将铜片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④将Fe、Ag分别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银与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故能达到目的的是②③④。
故选B。
24.D
【详解】A、置换反应是单质+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铁是红棕色,被还原为铁粉后是黑色,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装置集气瓶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多余的一氧化碳则在集气瓶内收集,故装置已经对尾气进行处理,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5.B
【详解】金子被压成薄薄的金箔、被拉成几十上百倍长度的金丝,这些都表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B。
26.B
【详解】A、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此选项错误;
B、KCl固体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滤出MnO2,蒸发KCl溶液、结晶析出KCl固体,此选项正确;
C、Cu粉不能与稀硫酸反应,Fe粉能与稀硫酸反应,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得到的是Fe粉,不能得到Cu粉,此选项错误;
D、生石灰虽然能吸收水,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最终得不到二氧化碳,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二是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7.B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既能够与杂质氯化氢气体反应,也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会将欲保留的物质反应掉,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B、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将杂质转化为了欲保留的物质,且经过蒸发、结晶能够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选项正确;
C、氯化钠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是二氧化锰固体,而氯化钠留在了溶液中,没有得到氯化钠晶体,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D、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将欲保留的物质转化为了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故选B。
28.C
【详解】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故选C。
29.A
【分析】已知样品的质量,要计算样品中金属M的质量分数,需要计算出金属M的质量,根据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MCl3和2克H2,氢元素与氯元素来自于氯化氢,由氢元素质量计算出氯元素的质量,再利用已知条件MCl3中含有Cl的质量分数为79.8%,由氯元素的质量计算M的质量即可。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在氯化氢中,氢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35.5,已知反应生成2克H2,则氯元素的质量为,MCl3中含有Cl的质量分数为79.8%,则MCl3的质量为;则金属M 的质量为;则样品中M的质量分数为;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注意应用元素守恒法。
30.A
【详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铜能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且不与N2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正确;D、KCl与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故选A。
点睛: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是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1.A
【详解】A、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时,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氧化镁完全反应后,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因此氯化镁的质量一直在增加,当镁完全反应后,氯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故A选项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
B、因为氧化镁在镁的外面,盐酸先和氧化镁反应,因此开始时不能产生氢气,故B选项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描述不正确;
C、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加,当氧化镁、镁和盐酸完全反应后,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质量仍然增加,故C选项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描述不正确;
D、盐酸显酸性,pH小于7,当氧化镁、镁恰好和盐酸完全时,溶液显中性,pH等于7,继续加入盐酸时,溶液显酸性,pH小于7,不可能大于7,故D选项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描述不正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