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南京专用)-04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南京专用)-04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B.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灭火也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MnO2能让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快速反应产生氧气,说明反应速率加快一定是使用了催化剂
2.(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馏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均能导电
B.金刚石、石墨、C60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由相同数目的原子聚集成的镁、铝、铁中,镁的质量最大
D.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
3.(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如图所示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甲、乙质量之和等于丙、丁质量之和
C.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32
4.(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表中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 受热后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C 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D 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不能混用 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5.(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A.Ne——表示氖气 B.C60——表示60个碳原子
C.Fe3+——表示亚铁离子 D.2N——表示2个氮分子
6.(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符号,它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对数字“3”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 ②3CO2 ③SO3 ④Fe3+ ⑤3He ⑥NH3 ⑦3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⑦
B.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的是③⑥
C.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
D.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⑤
7.(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我国科学家提出由二氧化碳和甲烷转化为乙酸(CH3COOH)的能化反应历程,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模型中的短线仅代表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分子数目均改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体积发生了改变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子构成不同
D.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9.(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分子、原子和离子均可以构成物质。下列物质中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葡萄糖 B.氨气 C.金刚石 D.C60
10.(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3个氨分子:3NH3 B.氧化钾:KO
C.1个铝离子:Al+3 D.2个氢原子:H2
11.(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燃烧是否需要O2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12.(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Ag2S+2H2O。下列化学用语或意义表示正确的是
A.硫离子:S﹣2 B.4个银原子:4Ag
C.O2中数字“2”:表示2个氧原子 D.硫酸银的化学式:Ag2S
13.(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蒸气冷凝变成液态水,体积减小——温度降低,分子变小
B.气体容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隔较大
C.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化学性质相似——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D.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14.(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镁 B.水 C.氯化钠 D.硫酸铜
15.(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酸中存在的微粒有水分子和氯化氢分子
B.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C.Na+和Cl-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被消耗
D.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
16.(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 B.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多
C.该图可示意SO2与O2的反应 D.反应后分子的数目增多
17.(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 受热后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 金刚石硬度很大,石墨却很软 构成两种物质的原子不同
C 蔗糖溶液不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D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
A.A B.B C.C D.D
18.(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
B.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变红,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C.向NaOH 固体中加入稀HCl,温度升高,说明中和反应放热
D.某化肥与熟石灰研磨,无刺激性气味,该化肥一定不是含氮化肥
19.(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已知: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 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陈老师用图1所示装置研究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前关闭止水夹和气泵,实验后打开止水夹和气泵),控制浓氨水的温度在t1℃、t2℃时分别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曲线1、曲线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到一段时间后三颈烧瓶中的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三颈烧瓶中的溶液电导率不断增大,说明H+与浓度不断增大
C.曲线1对应的浓氨水的温度高于曲线2,且三颈烧瓶中的溶液先变红
D.实验后用气泵将装置中的氨气吹扫至稀硫酸里充分吸收,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20.(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焊锡和伍德合金的熔点不同,可能是因为它们的组成不同
B.氖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是因为氖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是相对稳定的结构
C.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如果测定结果偏高,可能是因为红磷的量不足
D.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现象,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21.(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物质甲、乙均可灭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图1是其灭杀过程中的反应示意图,转化Ⅱ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I属于复分解反应 B.转化Ⅱ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C.相同条件下戊的酸性比乙强 D.物质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22.(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观点对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
B.元素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转化观: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守恒观:2g镁条在2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g氧化镁
23.(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了解化学符号含义,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进行“宏微”辨识,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氦气:He2 B.3个氧原子:O3
C.二氧化碳分子:CO2 D.2个亚铁离子:Fe2+
24.(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家用燃气中常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一旦泄漏就能嗅到气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硫醇由9个原子构成 B.乙硫醇的分子在不停运动
C.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乙醇、乙硫醇分别燃烧后的产物不完全相同
二、多选题
25.(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建构模型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甲和反应生成的丁质量比为7:8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不是所有的离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如:Li+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不符合题意;
B、物质的构成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符合题意;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只需破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不一定是使用了催化剂,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升高反应温度都能加快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A、蒸馏水中存在水分子,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故A错误;
B、金刚石、石墨、C60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单质,故B正确;
C、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故相同数目的原子聚集成的镁、铝、铁中,铁的质量最大,故C错误;
D、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中,都含有铵根离子,铵根离子的符号为:,铵根离子显+1价,氢元素显+1价,故氮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故D错误。
故选B。
3.C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丙、丁质量之和,故B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C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40,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水银为金属汞,由原子直接构成,故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是因为受热后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酸是解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故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C正确,符合题意;
D、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不能混用是因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发生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A、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符号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Ne应表示氖气,故选项A正确;
B、 C60表示1个C60分子,故选项B错误;
C、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Fe3+应表示一个铁离子,故选项C错误;
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2N应表示2个氮原子,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6.A
【详解】A、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②3CO2表示分子个数,⑦表示离子个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则③SO3、⑥NH3均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该选项说法正确;
C、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则 ④Fe3+中的“3”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该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⑤3He表示原子个数,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7.B
【详解】A、二氧化碳和甲烷反应能转化为乙酸,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气体的排放,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但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甲烷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以看出,该反应中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1个甲烷分子反应生成1个乙酸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分子数目都改变了,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C选项解析看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A、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该选项解释正确;
B、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但分子间的间隔改变,该选项解释错误;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中均含有氢氧根,溶液均显碱性,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9.C
【详解】A、葡萄糖由葡萄糖分子构成;
B、氨气由氨气分子构成;
C、金刚石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D、C60由C60分子构成;
故选C。
10.A
【详解】A、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氨分子表示为:3NH3,符合题意;
B、氧化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K2O,不符合题意;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1个铝离子表示为:Al3+,不符合题意;
D、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详解】A、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热水里的白磷也不燃烧,无法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木炭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不会造成压强差,水不能倒流,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该图中长颈漏斗与外界连通,没有形成密封体系,加热试管后,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无法检查装置气密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浓氨水具有碱性,不断运动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2.B
【详解】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硫离子:S2-,选项错误;
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个数为1时,1省略,故4个银原子:4Ag,选项正确;
C、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O2中数字“2”:表示1个氧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选项错误;
D、硫酸根离子为,故硫酸银的化学式:Ag2SO4,选项错误。
故选B。
13.A
【详解】A、水蒸气冷凝变成液态水,体积减小由于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分子体积是不变的,选项错误;
B、气体容易被压缩由于气体分子间隔较大,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化学性质相似由于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选项正确;
D、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由于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
故选A。
14.B
【详解】A、镁为金属,由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除铵盐外)由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C、氯化钠属于盐,由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属于盐,由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A
【详解】A、如图可知,盐酸中的微观粒子是氢离子和氯离子和水分子,选项错误;
B、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而钠离子和氯离子未发生变化,选项正确;
C、如图可知,钠离子和氯离子未发生变化,选项正确;
D、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显酸性,含有氢氧根离子显碱性,而恰好完全反应时,只含有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故溶液显中性,选项正确;
答案为:A。
16.D
【详解】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的一种分子经过变化产生了两种新的分子,因此该反应涉及三种分子,共有3种物质,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由微粒的变化话可知,反应后原子的个数没有变化,错误;
C、由微粒的构成及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图表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不可示意SO2与O2的反应,错误;
D、由图可知,该反应由2个分子生成了3个分子,反应后分子的数目增多,正确;
故选D。
17.B
【详解】A. 微粒间有间隔,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正确。
B. 金刚石中碳原子以空间网状结构排列,硬度很大。石墨中碳原子以层状结构排列,所以很软。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相同。错误。
C. 蔗糖溶液不导电是因为蔗糖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所以不导电。正确。
D.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必然不变。正确。
故选:B。
18.A
【详解】A、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变为离子,离子可通过失得电子形成原子,符合题意;
B、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变红,该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是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能放出大量的热,故向NaOH 固体中加入稀HCl,温度升高,不能说明中和反应放热,不符合题意;
D、某化肥与熟石灰研磨,无刺激性气味,说明该化肥一定不是铵态氮肥,但是可能含氮元素,如尿素中含氮元素,但是尿素与熟石灰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B
【详解】A、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三颈烧瓶中的溶液变红,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三颈烧瓶中与酚酞接触使其变红,选项正确;
B、三颈烧瓶中的溶液电导率不断增大,是因为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的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浓度增大,选项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曲线1的电导率大于曲线2,说明曲线1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氨分子会先运动到三颈烧瓶中与酚酞接触使其变红,选项正确;
D、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氨水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故可用硫酸吸收氨气,减少对空气的污染,选项正确;
答案为:B。
20.C
【详解】A、合金的性质与其组成和内部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焊锡和伍德合金的熔点不同,可能是因为它们的组成不同,故A选项正确;
B、氖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是因为氖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是相对稳定的结构,故B选项正确;
C、测量氧气含量时,若红磷量不足,会使氧气有剩余,最终进入集气瓶内的水会小于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测定结果会偏低,故C选项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组成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是指当溶剂量不减少,温度不改变时,生理盐水中的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21.C
【详解】A、由图可知,转化I为二氧化氯和水反应生成HClO2和HCl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转化Ⅱ中氧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C、由图2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减小,说明相同条件下戊的酸性比乙强,符合题意;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物质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D
【详解】A、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正确;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正确;
C、氧气和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2g镁条在2g氧气中充分燃烧,氧气过量,不能生成4g氧化镁,错误;
故选D。
23.C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详解】A、氦气由原子直接构成,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相同,表示为He,故选项错误;
B、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氧原子表示为:3O,故选项错误;
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二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CO2,故选项正确;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2Fe2+,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4.A
【详解】A、乙硫醇是由乙硫醇分子构成,一个乙硫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的,A错误;
B、乙硫醇的分子在不停运动,这是分子的共性,B正确;
C、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正确;
D、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硫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故乙醇、乙硫醇分别燃烧后的产物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A。
25.CD
【分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则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
B、氧元素反应前化合价为-2,反应后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B正确;
C、甲、乙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均属于氧化物,丙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C不正确;
D、参加反应的甲和反应生成的丁质量比为,故D错误。
故选C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南京专用)-10金属和金属矿物(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