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题(二)(原卷版+解析版)

2023年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化学(二)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 -16 Na-23 C1-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 下列描述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是
A. 滴水成冰 B. 工业炼铁 C. 光合作用 D. 粮食酿酒
2. 根据我国生态环境部颁发《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A. CO2 B. N2 C. SO2 D. 稀有气体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 关于水变成冰的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 水分子的质量变小 B. 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C. 水分子静止不动 D. 水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5.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黑色固体 B.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6. 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 推广农业节水措施,发展绿色农业 B. 全面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C.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D. 对畜牧养殖场的废弃物直接丢弃
7.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固体 B.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高
C. 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 D. 金属在自然界都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8. 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B. 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 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9. 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的酸、碱溶液作用后,归纳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分别是两圈相交的部分,其中表示的颜色正确的是
A. 紫色 B. 蓝色 C. 无色 D. 红色
10. 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A. 碳酸钙作补钙剂 B. 盐酸除铁锈
C. 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 D. 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11.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盐。向少量草木灰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会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A. KCl B. K2CO3 C. KNO3 D. K2SO4
12.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下列早餐富含蛋白质的是
A. 稀饭 B. 面条 C. 牛奶 D. 蔬菜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会危害人体健康
B. 废弃塑料不仅会危害海洋生物,长期堆积还会污染地下水
C. 勤洗手、讲卫生是预防病毒传染的有效措施
D.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等食品以保鲜
14.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 CuO与H2SO4 B. AgCl与HCl
C. NaCl与KOH D. Na2SO4与BaCl2
15. 实验探究需要仔细观察。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把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B. 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的白雾
C. 把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一定量水中,溶液温度明显下降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2分。)
16.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尿素[CO(NH2)2]除了用作农业肥料外,也是制药和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全球年产量超过1亿吨。生产尿素的传统工业路线是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通过二氧化碳和氨反应。
我国科研团队制备出一种高效催化剂,在通常条件下以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和硝酸根离子的方法实现了尿素的高效合成。
(1)尿素[CO(NH2)2]是一种重要的化肥,尿素属于________肥(填“氮”、“磷”、“钾”或“复合”)。
(2)相对于传统工业路线,通过电化学还原合成尿素的优点有__________。
(3)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需要一种高效的催化剂。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C.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17.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_______。
(2)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________。
18. “天宫”空间站航天员生存所需的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请回答: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a管连接电源的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该实验能得出“水是由______组成的”结论。
19.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温度为______℃时,A物质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把A、B物质各6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至少需要向溶液中加入______g该溶质。
四、应用与推理(本大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3分。)
20. 用某废渣(含MgCO3、MgO和SiO2)制备碳酸镁晶体的流程如下。
(1)为加快“酸溶”时的反应速率,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填一种即可)。
(2)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烧杯、玻璃棒等。
(3)试剂X应选用______(填字母代号)。
A. Na2CO3溶液 B. NaOH溶液 C. Ca(OH)2悬浊液
(4)“洗涤”时如何检验晶体已洗净?试写出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__。
21. 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其中C、D、E、F、G分属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可以用来中和酸性土壤,各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C的化学式为______。
(2)请写出反应E一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2. 请结合如图实验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______。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如果从装置C和D中选取一个收集装置,应选择装置______来收集二氧化碳: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从______(填“a”或“b”)管进气。
23. 为了进一步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某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来到化学实验室进行了以下实验活动。
按如图1所示完成实验:小华在试管中加入2mL稀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2mL稀盐酸,观察到无明显现象。
【提出疑问】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之间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1】
(1)小娟在烧杯中加入5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2),观察到______(填写实验现象)。由此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另外,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看,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______(填写化学式),所以该反应也能发生。
【实验探究2】
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兴趣小组用电导率传感器测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电导率变化(如图3)。
【分析与讨论】
(2)上述图3中的反应在______(填“P”“M”或“N”)点停止。
(3)OM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4)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
【实验探究3】
(5)为了测定上述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组同学将50g氢氧化钠溶液与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混合至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发,最终得到白色固体5.85g,则上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1%)2023年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化学(二)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 -16 Na-23 C1-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 下列描述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滴水成冰 B. 工业炼铁 C. 光合作用 D. 粮食酿酒
【答案】A
【解析】
【详解】A、滴水成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无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工业炼铁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铁的矿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根据我国生态环境部颁发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A. CO2 B. N2 C. SO2 D. 稀有气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
【详解】A、CO2,不属于监测范围;
B、N2,不属于监测范围;
C、SO2,属于监测范围;
D、稀有气体,不属于监测范围。
综上所述:选择C。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以防污染试剂或腐蚀实验桌,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加热固体时,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该选项操作正确;
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C。
4. 关于水变成冰的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 水分子的质量变小 B. 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C. 水分子静止不动 D. 水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的质量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发生变化,分析错误;
B、分子的体积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发生变化,分析错误;
C、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析错误;
D、水变成冰的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分子之间有间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分析正确;
故选:D。
5.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黑色固体 B.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刚石为无色透明,石墨为深灰色,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单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该选项叙述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石墨和金刚石为不同的物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为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故选B。
6. 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 推广农业节水措施,发展绿色农业 B. 全面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C.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D. 对畜牧养殖场的废弃物直接丢弃
【答案】A
【解析】
【详解】A、推广农业节水措施,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故选项措施合理,符合题意;
B、为防止水污染,可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但不能禁止使用,否则会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故选项措施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选项措施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D、对畜牧养殖场的废弃物直接丢弃,会造成水体、土壤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措施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固体 B.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高
C. 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 D. 金属在自然界都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常温下金属不都是固体,金属汞是液体。A不正确;
B、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低。B不正确;
C、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所以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C正确;
D、金属在自然界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银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8. 关于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B. 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 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饱和溶液就是为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但能溶解其它溶剂,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只有一种,也可以有多种,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且溶液为混合物,则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为溶液,如蒸馏水长期放置也不分层,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D。
9. 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的酸、碱溶液作用后,归纳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分别是两圈相交的部分,其中表示的颜色正确的是
A. 紫色 B. 蓝色 C. 无色 D. 红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蕊试剂遇酸性溶液变红色,不符合题意;
B、石蕊试剂遇碱性溶液变蓝色,符合题意;
C、酚酞试剂遇碱性溶液变红色,不符合题意;
D、酚酞试剂遇酸性溶液不变色,仍为无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A. 碳酸钙作补钙剂 B. 盐酸除铁锈
C. 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 D. 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答案】C
【解析】
【分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详解】A、碳酸钙可作补钙剂,是因为碳酸钙能与胃酸中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氯化钙,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放热,因此生石灰可用于加热即热食品,发生的是化合反应,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盐。向少量草木灰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会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A. KCl B. K2CO3 C. KNO3 D. K2SO4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钾和稀盐酸不反应,不会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题意;
B、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会使其变混浊,符合题意;
C、硝酸钾和稀盐酸不反应,不会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题意;
D、硫酸钾和稀盐酸不反应,不会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题意;
故选:B。
12.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下列早餐富含蛋白质的是
A. 稀饭 B. 面条 C. 牛奶 D. 蔬菜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即稀饭中富含糖类,故A错误;
B、面条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即面条中富含糖类,故B错误;
C、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C正确;
D、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D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会危害人体健康
B 废弃塑料不仅会危害海洋生物,长期堆积还会污染地下水
C. 勤洗手、讲卫生是预防病毒传染的有效措施
D.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等食品以保鲜
【答案】B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A错误;
B、废弃塑料不仅会危害海洋生物,长期堆积还会污染地下水,故B正确;
C、勤洗手、讲卫生是预防病毒传染的有效措施,故C正确;
D、甲醛有毒,不能浸泡食品,故D错误。
故选BC。
14.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 CuO与H2SO4 B. AgCl与HCl
C. NaCl与KOH D. Na2SO4与BaCl2
【答案】AD
【解析】
【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气体或水,复分解反应才能够进行。
【详解】A、CuO与H2SO4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铜和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A符合题意;
B、AgCl是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沉淀,AgCl与HCl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B不符合题意;
C、NaCl与KOH互相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C不符合题意;
D、Na2SO4与BaCl2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D 。
15. 实验探究需要仔细观察。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把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B.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的白雾
C. 把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一定量水中,溶液温度明显下降
D. 铁丝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把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A不正确;
B、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挥发出其中的溶质氯化氢,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即白雾。B正确;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把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一定量水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C不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2分。)
16.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尿素[CO(NH2)2]除了用作农业肥料外,也是制药和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全球年产量超过1亿吨。生产尿素的传统工业路线是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通过二氧化碳和氨反应。
我国科研团队制备出一种高效催化剂,在通常条件下以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和硝酸根离子的方法实现了尿素的高效合成。
(1)尿素[CO(NH2)2]是一种重要的化肥,尿素属于________肥(填“氮”、“磷”、“钾”或“复合”)。
(2)相对于传统工业路线,通过电化学还原合成尿素的优点有__________。
(3)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需要一种高效的催化剂。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C.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1)氮 (2)便宜高效、环境友好、能耗低(答案合理即可) (3)CD
【解析】
【小问1详解】
含有N的肥料是氮肥,含有P的肥料是磷肥,含有K的肥料是钾肥,同时含有N、P、K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是复合肥。尿素中含有H、C、N、O四种元素,属于氮肥。
【小问2详解】
生产尿素的传统工业方法是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通过二氧化碳和氨反应,电化学还原合成尿素是利用高效催化剂,在通常条件下以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和硝酸根离子的方法实现了尿素的高效合成,所以相对于传统工业路线,电化学还原合成尿素的优点有便宜高效、环境友好、能耗低等。
【小问3详解】
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错误;
B、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也能发生,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正确。
故选CD。
17.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_______。
(2)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________。
【答案】(1)
(2)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18. “天宫”空间站航天员生存所需的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请回答: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a管连接电源的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该实验能得出“水是由______组成的”结论。
【答案】(1)负极 (2)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解水时,在电源的电极上产生气泡,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由图可知,a产生气体的体积是b产生气体的体积的2倍,所以a中产生的是氢气,a是负极;
【小问2详解】
水在通电的条件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不变,则能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9.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温度为______℃时,A物质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把A、B物质各6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至少需要向溶液中加入______g该溶质。
【答案】(1)t1 (2) ①. A ②. 20
【解析】
【小问1详解】
t1℃时,A 、C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所以该温度A物质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小问2详解】
t2℃时,A溶解度为80g,B溶解度为50g,则A、B物质各60g分别加到100g水中,A完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B只能溶解50g形成饱和溶液。
加入A的溶液,此时有100g水和60gA,而100g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为80g,所以至少需要向溶液中加入80g-60g=20gA,达到饱和。
四、应用与推理(本大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3分。)
20. 用某废渣(含MgCO3、MgO和SiO2)制备碳酸镁晶体的流程如下。
(1)为加快“酸溶”时的反应速率,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填一种即可)。
(2)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烧杯、玻璃棒等。
(3)试剂X应选用______(填字母代号)。
A. Na2CO3溶液 B. NaOH溶液 C. Ca(OH)2悬浊液
(4)“洗涤”时如何检验晶体已洗净?试写出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__。
【答案】(1)将废渣粉碎(合理即可) (2)漏斗 (3)A
(4)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晶体已洗净
【解析】
【小问1详解】
将废渣粉碎,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可加快“酸溶”时的反应速率,故填:将废渣粉碎(合理即可)。
【小问2详解】
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等,故填:漏斗。
【小问3详解】
用废渣(含MgCO3、MgO和SiO2)制备碳酸镁晶体,加入过量的硫酸,硫酸与碳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镁、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再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硫酸镁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碳酸镁沉淀,过滤得到碳酸镁沉淀;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过滤得到氢氧化镁;加入氢氧化钙悬浊液,氢氧化钙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钙,过滤得到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钙;故填:A。
【小问4详解】
洗涤时检验晶体已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先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已无碳酸钠,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已无硫酸钠,则晶体已洗净,故填: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晶体已洗净。
21. 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其中C、D、E、F、G分属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可以用来中和酸性土壤,各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C的化学式为______。
(2)请写出反应E一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Ca(OH)2
(2)
【解析】
【分析】C可以用来中和酸性土壤,则C是氢氧化钙,G和C可以相互转化,G可能是水,D和C能反应,D可能是盐酸,D和C都能转化成B,则B可能为氯化钙;D和B都能转化成A,则A为氯化钠;由于C、D、E、F、G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则E、F应该为盐或单质,E和F能反应且都能与盐酸反应,又因为E和A能反应,则E为硝酸银,F为铁等金属单质。
【小问1详解】
由分析知,C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
【小问2详解】
由分析知,E为硝酸银,F可能为铁,则E一F的反应是硝酸银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2. 请结合如图实验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______。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如果从装置C和D中选取一个收集装置,应选择装置______来收集二氧化碳: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从______(填“a”或“b”)管进气。
【答案】(1)试管 (2)AE##EA
(3) ①. C ②. a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是试管。
【小问2详解】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选择固体加热型装置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较干燥但不纯净,排水法收集气体较纯净但不干燥。所以收集装置选择E。装置组合为AE。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使用C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使用F收集应从a通入,先集中在下部,将空气从b排出。
23. 为了进一步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某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来到化学实验室进行了以下实验活动。
按如图1所示完成实验:小华在试管中加入2mL稀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2mL稀盐酸,观察到无明显现象。
【提出疑问】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之间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1】
(1)小娟在烧杯中加入5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2),观察到______(填写实验现象)。由此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另外,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看,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______(填写化学式),所以该反应也能发生。
【实验探究2】
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兴趣小组用电导率传感器测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电导率变化(如图3)。
【分析与讨论】
(2)上述图3中的反应在______(填“P”“M”或“N”)点停止。
(3)OM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4)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
【实验探究3】
(5)为了测定上述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组同学将50g氢氧化钠溶液与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混合至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发,最终得到白色固体5.85g,则上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1%)
【答案】(1) ①.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②. (2)M (3)离子浓度减小 (4)等于 (5)8%
【解析】
【小问1详解】
小娟在烧杯中加入5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再用滴管慢慢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反应后,不再有氢氧化钠存在,将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看,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水,所以该反应也能发生。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水以分子形式存在,即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减少,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最少时,反应完成,所以图3中的反应在M点停止。
【小问3详解】
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水以分子形式存在,即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减少(离子浓度减小),所以OM段曲线下降。
【小问4详解】
由图3可知,P点与N点电导率相同,所以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等于P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
【小问5详解】
设: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为。
答:上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模拟化学试题(三)(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宁夏银川市英才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