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模拟化学试题(三)(含解析)

2023年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试卷
化学(三)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Mg-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过程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 B. 硅胶浆料在模具中冷却成型
C. “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 D.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 试管是实验中常用的一种仪器。下列使用试管进行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B. C. D.
3.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下列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能供给呼吸,与体内的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C. 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重要的燃料
D.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4. 下列现象或事实中,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C.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说明不同种分子物理性质不同
D. 当温度降低到0℃以下,水结成冰不能流动,说明分子不再运动
5. 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 过滤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B. 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可以将海水转为淡水
C. 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 D. 大力砍伐江河沿岸森林
6. 下列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正确的是
A. CO2是温室气体也是空气污染物 B. 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C. 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CO2全部吸收 D. 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7. 天然气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天然气燃烧比煤燃烧产生的污染少 B. 天然气燃烧时放出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C. 天然气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 D.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8. 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很高
C. 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
D. 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较弱
9. 下列厨房中的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A. 食盐 B. 面粉 C. 花生油 D. 辣椒粉
10. 下列物质中,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
A NaCl溶液 B. 铜丝 C. CO2气体 D. Cu(OH)2固体
11. 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 B. 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C. 澄清的石灰水和稀硫酸 D. 碳酸钾溶液和稀硫酸
12.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醛溶液可大量用于海鲜的防腐 B. 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C. 霉变大米洗净、煮熟后可以食用 D. 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大量摄取碘元素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3.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A. 碳的单质都是黑色固体
B.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能相互转化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
D. 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各不相同
14. 为强化安全意识,某学校开学第一课是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 高层楼房着火,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C. 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 可以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
15. 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下列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陶瓷 B. 合成纤维 C. 合成橡胶 D. 不锈钢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2分。)
16.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燃烧过程中既有物质的变化,又伴随着能量变化。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以燃烧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
(1)可燃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
(2)甲烷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要_______。
(3)点燃甲烷与空气混合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甲烷前,应该先_______。
17. 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
(2)两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
(3)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不同。
18. 现有C、Fe、CO2、O2,稀盐酸,NaOH溶液六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按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每种物质只能选用一次)。
(1)中和反应:_______。
(2)化合反应:_______。
19.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g。
(2)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四、应用与推理(本大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5分。)
20. 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l2、Na2SO4杂质,为了得到纯净的NaCl溶液,小曹同学设计的实验流程如下:
(1)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_。
(2)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3)步骤②中过量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4)能否将步骤③和步骤④的顺序颠倒,请简述理由:_______。
(5)如果加入的过量NaOH溶液中有4gNaOH与所含的MgCl2杂质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沉淀是_______g。
21. 某校科技节主题为“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学校化学组推出“我推断,我做主”的命题大赛活动,特等奖得主小长同学的参赛作品请你来挑战。已知A~F为初中常见物质,其中A物质是胃酸的主要成分,A、C、D不含相同元素,B、E、F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
(2)“C—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2. 某化学兴趣小组研究氧气的制取,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从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所用药品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且要求添加过氧化氢无需拆开装置,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填序号)。
(3)收集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
23. 学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后,某学校化学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
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1)试管①中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
(2)图②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酚酞除外)是_______(填化学式),b,c,d三点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填序号)。
A.b=c>d B.d=c>b C.d>e>b
【探究实验二】
(3)可以通过比较试管③和试管⑤,观察到____现象,证明试管④中的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4)要证明试管④中的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还可以选用的物质是 (填序号)。
A. AgNO3溶液 B. 石蕊试液 C. 铁粉
(5)总结得出结论:通过证明_______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2023年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试卷
化学(三)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Mg-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过程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 B. 硅胶浆料在模具中冷却成型
C. “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 D.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属于碱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使得土壤酸性下降,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 试管是实验中常用的一种仪器。下列使用试管进行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应用镊子夹取,操作要领:一横二放三慢竖,横:将试管横放;放:把药品放在试管口;慢竖: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目的:以免打破容器;本操作中,没有使用镊子夹取药品,没有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在试管口,操作错误;
B、酒精灯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时,试管夹应夹持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试管要倾斜,倾斜角度应为与桌面成45°角为适宜,应先上下移动试管均匀受热,试管底部不要与灯芯接触,否则试管可能破裂,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操作正确;
C、仪器的气密性检查 ,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若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水回升到导管中并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 ;
D、试管一般左右振荡,防止液体溅出,操作正确;
故选:A。
3.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下列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能供给呼吸,与体内的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C. 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重要的燃料
D.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氧气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与体内的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选项正确;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故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选项错误;
C、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重要的助燃剂,选项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错误。
故选A。
4. 下列现象或事实中,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说明不同种分子物理性质不同
D. 当温度降低到0℃以下,水结成冰不能流动,说明分子不再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解释错误;
B、因为酒中含有酒精,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在远处就能闻到酒精的香味,所以这种现象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运动,解释正确;
C、一氧化碳有剧毒,它的毒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所以属于化学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解释错误;
D、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水结成冰水分子仍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解释错误;
故选:B
5. 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 过滤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B. 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可以将海水转为淡水
C. 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 D. 大力砍伐江河沿岸森林
【答案】C
【解析】
【详解】A 、过滤不可去除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可吸附水中的可溶性离子,不符合题意;
C、处理后工业用水符合用水标准,即可循环使用,符合题意;
D、沿岸森林可以净化水源、固土防沙,不应该大力砍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下列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正确的是
A. CO2是温室气体也是空气污染物 B. 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C. 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CO2全部吸收 D. 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答案】B
【解析】
【详解】A、CO2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温室气体,但二氧化碳可参与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氧气的主要来源,不是空气污染物,说法错误;
B、CO有剧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引起中毒,说法正确;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CO2吸收,释放氧气,但不能全部吸收,空气成分中含有0.03%的二氧化碳,说法错误;
D、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具有可燃性,可以燃烧,说法错误。
故选B。
7. 天然气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天然气燃烧比煤燃烧产生的污染少 B. 天然气燃烧时放出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C. 天然气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 D.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答案】C
【解析】
【详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只含有碳、氢元素,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A、煤燃烧会产生烟尘及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则天然气燃烧比煤燃烧产生的污染少,说法正确;
B、天然气燃烧时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说法正确;
C、天然气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说法不正确;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说法正确。
故选C。
8. 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很高
C. 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
D. 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较弱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属汞在常温下是液态,说法错误;
B、“真金不怕火炼”意思是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说法错误;
C、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 0.03%~2%,说法正确;
D、铝是活泼金属,其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被氧化,因此金属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说法错误;
故选:C。
9. 下列厨房中的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A. 食盐 B. 面粉 C. 花生油 D. 辣椒粉
【答案】A
【解析】
【详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选项正确;
B、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形成溶液,选项错误;
C、花生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形成溶液,选项错误;
D、辣椒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形成溶液,选项错误;
故选:A。
10. 下列物质中,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
A. NaCl溶液 B. 铜丝 C. CO2气体 D. Cu(OH)2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钠与硫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和硫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硫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符合题意。
故选D。
11. 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 B. 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C. 澄清的石灰水和稀硫酸 D. 碳酸钾溶液和稀硫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根据两物质交换成分后是否产生沉淀、气体或水来分析判断。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钾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水或气体生成,不能发生反应,符合题意;
B、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铜和硫酸钡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和硫酸生成硫酸钙和水,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钾和硫酸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醛溶液可大量用于海鲜的防腐 B. 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C. 霉变大米洗净、煮熟后可以食用 D. 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大量摄取碘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醛有毒,不可用于食品防腐,不符合题意;
B、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符合题意;
C、霉变大米煮熟后依然对人体有毒性,不应该食用,不符合题意;
D、人体摄入过多的碘,会诱发甲状腺功能衰退、可能引起甲亢、碘中毒等,不能大量食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3.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A. 碳的单质都是黑色固体
B.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能相互转化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
D. 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各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的单质不都是黑色的,如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与一氧化碳相互转化,如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对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为强化安全意识,某学校开学第一课是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 高层楼房着火,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C. 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 可以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
B、高层楼房着火,可能会断电,不能立即乘坐电梯逃离,不安全,且电梯为密闭空间容易聚集浓烟,说法不正确;
C、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说法正确;
D、不可以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否则会引起火灾甚至爆炸,说法不正确。
故选AC。
15. 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下列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陶瓷 B. 合成纤维 C. 合成橡胶 D. 不锈钢
【答案】AD
【解析】
【详解】A、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B、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C、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D、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故选A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2分。)
16.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燃烧过程中既有物质的变化,又伴随着能量变化。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以燃烧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
(1)可燃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
(2)甲烷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要_______。
(3)点燃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甲烷前,应该先_______。
【答案】(1)CH4 (2)小
(3)验纯
【解析】
【小问1详解】
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化学式为:CH4;
【小问2详解】
气体密度可以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来比较,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密度大,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而甲烷为16,故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小问3详解】
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要先验纯,因此点燃甲烷前,应该先验纯。
17. 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
(2)两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
(3)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不同。
【答案】(1)17 (2)钠元素
(3)质子数##核电荷数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氯的核电荷数为17;
【小问2详解】
由“金”字旁可知, 钠属于金属元素,由“气”字旁可知,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小问3详解】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18. 现有C、Fe、CO2、O2,稀盐酸,NaOH溶液六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按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每种物质只能选用一次)。
(1)中和反应:_______。
(2)化合反应:_______。
【答案】(1)
(2)####
【解析】
【小问1详解】
中和反应指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稀盐酸是酸,NaOH是碱,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的有: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填一种即可。
19.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g。
(2)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1)85 (2)增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知,在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5g。
【小问2详解】
由图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四、应用与推理(本大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5分。)
20. 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l2、Na2SO4杂质,为了得到纯净的NaCl溶液,小曹同学设计的实验流程如下:
(1)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_。
(2)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3)步骤②中过量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4)能否将步骤③和步骤④的顺序颠倒,请简述理由:_______。
(5)如果加入的过量NaOH溶液中有4gNaOH与所含的MgCl2杂质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沉淀是_______g。
【答案】(1)过滤 (2)加速粗盐溶解
(3)除去杂质MgCl2
(4)不能,过量的氯化钡无法除去,所得的精盐水中含有氯化钡杂质
(5)2.9
【解析】
【小问1详解】
操作b后得到沉淀和滤液,实现固液分离,确定操作b为过滤;
【小问2详解】
粗盐经过操作a得到粗盐水,确定操作a为溶解,则玻璃棒的作用为加速粗盐溶解;
【小问3详解】
步骤②中过量NaOH溶液,氢氧化钠与Mg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MgCl2转化为沉淀被除去,则步骤②中过量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杂质MgCl2;
【小问4详解】
步骤③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目的是除去硫酸钠;步骤④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则步骤④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杂质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故顺序不能颠倒,理由是过量的氯化钡无法除去,所得的精盐水中含有氯化钡杂质;
【小问5详解】
解:设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
x=2.9g
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9g。
21. 某校科技节主题为“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学校化学组推出“我的推断,我做主”的命题大赛活动,特等奖得主小长同学的参赛作品请你来挑战。已知A~F为初中常见物质,其中A物质是胃酸的主要成分,A、C、D不含相同元素,B、E、F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
(2)“C—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答案】(1)HCl (2)Fe+2AgNO3=Fe(NO3)2+2Ag
【解析】
【分析】已知A~F为初中常见物质,其中A物质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A为盐酸,A、C、D不含相同元素,盐酸与C反应,盐酸与D反应,C与D反应,则C、D为铁和硝酸银其中一种;盐酸生成B,B、E、F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B转化为E,E转化为F,F转化为B,则B为二氧化碳,E为碳酸钠、F为碳酸钙。
【小问1详解】
由分析知,A为盐酸,化学式为HCl。
【小问2详解】
由分析知,“C—D”的反应为铁和硝酸银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化学方程式是Fe+2AgNO3=Fe(NO3)2+2Ag。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2. 某化学兴趣小组研究氧气的制取,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从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所用药品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且要求添加过氧化氢无需拆开装置,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填序号)。
(3)收集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ABD
(3)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添加过氧化氢无需拆开装置,需要用到的仪器有ABD,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药品。
【小问3详解】
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23. 学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后,某学校化学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
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1)试管①中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
(2)图②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酚酞除外)是_______(填化学式),b,c,d三点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填序号)。
A.b=c>d B.d=c>b C.d>e>b
【探究实验二】
(3)可以通过比较试管③和试管⑤,观察到____现象,证明试管④中的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4)要证明试管④中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还可以选用的物质是 (填序号)。
A. AgNO3溶液 B. 石蕊试液 C. 铁粉
(5)总结得出结论:通过证明_______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1)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2) ①. NaOH、NaCl ②. B
(3)试管③有气泡产生,试管⑤无明显现象 (4)BC
(5)反应物消失
【解析】
【小问1详解】
试管①初始时溶液颜色为红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逐渐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碱性逐渐减弱,直到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无色,故试管①中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小问2详解】
图②中b点pH大于7,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图②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酚酞除外)是NaOH、NaCl;由于酸碱中和恰好完全反应时pH =7,所以图②中c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b、c、d三点,在b点时,氢氧化钠还有剩余,可与盐酸继续反应生成氯化钠,到c点时完全反应,氯化钠质量达到最大,随后由于无氢氧化钠,所以加入盐酸不再生成氯化钠,氯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所以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d = c > b;
【小问3详解】
试管③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以观察到有气泡生成,试管⑤滴加碳酸钠溶液,盐酸已经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所以无明显现象;
【小问4详解】
A、硝酸银可以和氯化钠或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无法验证试管④中是否含有盐酸;
B、石蕊试液遇酸变红,可以验证试管④中是否含有盐酸;
C、铁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气泡生成,铁和氯化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验证试管④中是否含有盐酸;
故选:BC;
【小问5详解】
本实验通过验证盐酸是否存在来证明是否发生中和反应,故得出结论:通过证明反应物消失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2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山东地区)

下一篇: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题(二)(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