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人教化学一轮素质养成题: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答案)

2023年中考人教化学一轮素质养成题: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附答案
人教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微粒是(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中子
2、明代诗人于谦在其诗中写道:“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诗中所写的“乌金”主要成分是( )
A.金  B.二氧化锰  C.碳  D.氧化铜
3、关于四个转化:CO2→CO,H2→H2O,CO→CO2,C→CO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通过置换反应都能实现
B.有转化过程发生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C.上述四个转化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都很难实现
D.都可以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一定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
A.长颈漏斗 B.集气瓶 C.酒精灯 D.橡胶塞
5、某同学用底部有小洞的试管组装如图简易的气体发生器,以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下列宜使用该装置制取气体的是(  )
A.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氧气 B.用锌粒与稀硫酸常温下制氢气
C.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D.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6、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密度越小。下列气体中密度最小的是 ( )
A.N2   B.CO   C.SO2   D.CH4
7、“我是碳族的大女儿,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小朋友喝了直打嗝。”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8、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2C+O22CO C+O2CO2 2CO+O22CO2
A.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
B.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作燃料
C.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C→CO→CO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
B.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C.“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中,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时应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
D.“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中,点燃的红磷缓慢的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
10、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的操作及现象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A.A B.B C.C D.D
11、如下图为三种碳单质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C60、石墨、金刚石
B.由上图可知,三种物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用墨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说明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1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推理错误的是( )
A.6000L氧气经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变小
B.氢气与氧气属于不同物质,是因为它们由不同分子构成
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D.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13、某同学设计了制取并检验CO2性质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拉动铜丝,把布袋浸入醋酸后有气泡产生,则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色
B.该装置可以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C.可以用铝丝代替铜丝
D.该实验充分体现废物利用,节约资源的理念
1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无色有毒气体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一般情况,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反应生成碳酸
15、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一次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人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二、填空题。
16、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吸烟者常给周围的人带来被动吸烟的危害。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3)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有哪些?

17、科学思维是在化学学习中基于事实与逻辑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主要包括比较、分类,归纳科学方法。经过半期化学学可,小金同学归纳了下列有关化学知识。请你帮他完善下列空白:
(1)空气中所含有的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__。
(2)量取16mL液体,应选用_______,若量取过程中俯视刻度线,则使所量体积_______(选“小于”“等于”“大于”)16mL。
A.10mL量筒 B.20mL量筒 C.50mL量筒 D.胶头滴管
(3)小金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她称取的烧杯实际质量为_______g。
(4)少量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______ 。
(5)如图甲所示是某市近三年(从左至右为2017-2019年)除夕夜和正月初五的PM2.5峰值浓度,从图中可知,从2017年到2019年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填“变差”或“变好”)。如图乙是该市现阶段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_______。
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
B.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C.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18、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是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1)在A处能观察到两支蜡烛______(填序号)熄灭.
A、从下而上 B、从上而下 C、同时
(2)根据实验A的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的什么物理性质:______ ;还可得出______ 的化学性质.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可用CO2来作______ 。
(3)在B处能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同时,还能观察到____ 的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_____ 反应,请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
______ 。
20、全球首条大规模石墨烯薄膜生产线正式启动量产,我国国内首批石墨烯触屏手机将实现重庆造。则回答:
(1)纳米材料石墨烯可能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构想。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请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为_____________;
(2)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目前已知石墨烯的导电性能和光学透明性最出色,则请设想出石墨烯可运用于哪些科学领域:
____________ (至少两点)。
21、如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参加反应的氧气为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作用;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式是_______ ;
(3)反应③完全分解后试管内的剩余固体是_______ ;
(4)证明有④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 ;
(5)上述6个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有_______(填序号)。
22、现有A和B组成的黑色混合物,按以下图示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 ,
D. 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 。
三、实验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分组进行探究CO2的性质实验,他们分别发挥自己的智慧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分组实验】甲组:如图1,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软质塑料瓶中倒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质塑料瓶变瘪 ,从而得出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结论。随后又向反应后的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从而又得出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的结论。再将水换成浓NaOH溶液重复实验,发现瓶子变得更瘪,对比之后可得出结论: 2NaOH+CO2=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乙组:如图2甲所示,用注射器将水压入装满CO2气体并连接有压强传感器的集气瓶中,通过测定瓶内压强变化探究CO2的性质;再将水换成浓NaOH溶液重复实验。两次实验中的压强变化如图2乙所示。
作图2甲实验时,小明先堵住导管,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后活塞回到原位,其目的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交流讨论】乙组同学通过实验得出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你对以下走势做出合理说明。
(1)AB段:实验中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集气瓶中,造成集气瓶内的压强迅速增大,即AB段压强上升 ;
(2)BC段:图中BC段气压的变化是由于充分振荡烧瓶导致的 ;
(3)乙组同学通过分析加水前后压强几乎不变,于是得出CO2难溶于水的结论。你同意吗?并说明理由: 不同意,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约一体积的水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所以加水前后压强几乎不变

(4)乙组同学用浓NaOH溶液进行实验时,也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实验时压强没有下降到零,原因可能是 二氧化碳不纯、装置漏气等;
(5)甲、乙两组同学都证实了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24、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能用到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1)写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小聪同学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现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查找原因得知,制取二氧化碳时所用盐酸浓度过大。为除去二氧化碳中混入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小聪设计了除杂实验已知:。请你完成装置连接: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①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
②bc段压强基本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d段压强变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计算题。
25、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取40g碳和氧化铜的粉末在高温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31.2g,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列出求解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x)的比例式 。
(3)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为 。
(4)若碳完全反应了,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
2023年中考人教化学一轮素质养成题: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附答案
人教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微粒是(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中子
【答案】B
2、明代诗人于谦在其诗中写道:“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诗中所写的“乌金”主要成分是( )
A.金  B.二氧化锰  C.碳  D.氧化铜
【答案】C
3、关于四个转化:CO2→CO,H2→H2O,CO→CO2,C→CO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通过置换反应都能实现
B.有转化过程发生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C.上述四个转化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都很难实现
D.都可以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
【答案】A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一定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
A.长颈漏斗 B.集气瓶 C.酒精灯 D.橡胶塞
【答案】C 
5、某同学用底部有小洞的试管组装如图简易的气体发生器,以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下列宜使用该装置制取气体的是(  )
A.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氧气 B.用锌粒与稀硫酸常温下制氢气
C.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D.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答案】B 
6、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密度越小。下列气体中密度最小的是 ( )
A.N2   B.CO   C.SO2   D.CH4
【答案】B
7、“我是碳族的大女儿,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小朋友喝了直打嗝。”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答案】A
8、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2C+O22CO C+O2CO2 2CO+O22CO2
A.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
B.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作燃料
C.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C→CO→CO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
【答案】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
B.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C.“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中,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时应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
D.“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中,点燃的红磷缓慢的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
【答案】C
10、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的操作及现象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A.A B.B C.C D.D
【答案】C
11、如下图为三种碳单质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C60、石墨、金刚石
B.由上图可知,三种物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用墨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说明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B
*1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推理错误的是( )
A.6000L氧气经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变小
B.氢气与氧气属于不同物质,是因为它们由不同分子构成
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D.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答案】A
13、某同学设计了制取并检验CO2性质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拉动铜丝,把布袋浸入醋酸后有气泡产生,则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色
B.该装置可以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C.可以用铝丝代替铜丝
D.该实验充分体现废物利用,节约资源的理念
【答案】C
1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无色有毒气体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一般情况,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反应生成碳酸
【答案】A
15、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一次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人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答案】B
二、填空题。
16、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吸烟者常给周围的人带来被动吸烟的危害。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3)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有哪些?

【答案】(1)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氢原子和氧原子。
17、科学思维是在化学学习中基于事实与逻辑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主要包括比较、分类,归纳科学方法。经过半期化学学可,小金同学归纳了下列有关化学知识。请你帮他完善下列空白:
(1)空气中所含有的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__。
(2)量取16mL液体,应选用_______,若量取过程中俯视刻度线,则使所量体积_______(选“小于”“等于”“大于”)16mL。
A.10mL量筒 B.20mL量筒 C.50mL量筒 D.胶头滴管
(3)小金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她称取的烧杯实际质量为_______g。
(4)少量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______ 。
(5)如图甲所示是某市近三年(从左至右为2017-2019年)除夕夜和正月初五的PM2.5峰值浓度,从图中可知,从2017年到2019年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填“变差”或“变好”)。如图乙是该市现阶段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_______。
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
B.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C.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答案】(1)二氧化碳(CO2)
(2) BD 小于 (3)28.9 (4)用湿抹布盖灭 (5) 变好 C
18、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让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19、如图所示是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1)在A处能观察到两支蜡烛______(填序号)熄灭.
A、从下而上 B、从上而下 C、同时
(2)根据实验A的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的什么物理性质:______ ;还可得出______ 的化学性质.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可用CO2来作______ 。
(3)在B处能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同时,还能观察到____ 的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_____ 反应,请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
______ 。
【答案】(1)A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灭火剂
(3)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CO2+Ca(OH)2=CaCO3↓+H2O
20、全球首条大规模石墨烯薄膜生产线正式启动量产,我国国内首批石墨烯触屏手机将实现重庆造。则回答:
(1)纳米材料石墨烯可能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构想。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请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为_____________;
(2)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目前已知石墨烯的导电性能和光学透明性最出色,则请设想出石墨烯可运用于哪些科学领域:
____________ (至少两点)。
【答案】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燃性或还原性 制造柔性的手机触摸屏、用于电池电极、微型晶体管、防弹衣、飞机材料、用来制造太空电梯缆线等
21、如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参加反应的氧气为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作用;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式是_______ ;
(3)反应③完全分解后试管内的剩余固体是_______ ;
(4)证明有④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 ;
(5)上述6个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有_______(填序号)。
【答案】(1)催化
(2) 2KMnO4K2MnO4+MnO2+O2↑
(3)二氧化锰、氯化钾
(4)向装置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有二氧化碳生成
(5)①②③
22、现有A和B组成的黑色混合物,按以下图示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 ,
D. 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 。
【答案】C CuO CO2 Cu CO
三、实验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分组进行探究CO2的性质实验,他们分别发挥自己的智慧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分组实验】甲组:如图1,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软质塑料瓶中倒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质塑料瓶变瘪 ,从而得出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结论。随后又向反应后的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从而又得出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的结论。再将水换成浓NaOH溶液重复实验,发现瓶子变得更瘪,对比之后可得出结论: 2NaOH+CO2=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乙组:如图2甲所示,用注射器将水压入装满CO2气体并连接有压强传感器的集气瓶中,通过测定瓶内压强变化探究CO2的性质;再将水换成浓NaOH溶液重复实验。两次实验中的压强变化如图2乙所示。
作图2甲实验时,小明先堵住导管,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后活塞回到原位,其目的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交流讨论】乙组同学通过实验得出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你对以下走势做出合理说明。
(1)AB段:实验中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集气瓶中,造成集气瓶内的压强迅速增大,即AB段压强上升 ;
(2)BC段:图中BC段气压的变化是由于充分振荡烧瓶导致的 ;
(3)乙组同学通过分析加水前后压强几乎不变,于是得出CO2难溶于水的结论。你同意吗?并说明理由: 不同意,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约一体积的水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所以加水前后压强几乎不变

(4)乙组同学用浓NaOH溶液进行实验时,也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实验时压强没有下降到零,原因可能是 二氧化碳不纯、装置漏气等;
(5)甲、乙两组同学都证实了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答案】【分组实验】甲组:软质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2NaOH+CO2=Na2CO3+H2O;
乙组: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实验中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集气瓶中,造成集气瓶内的压强迅速增大,即AB段压强上升;
(2)图中BC段气压的变化是由于充分振荡烧瓶导致的;
(3)不同意,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约一体积的水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所以加水前后压强几乎不变;
(4)二氧化碳不纯、装置漏气等;
(5)取样,向试液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有气泡冒出,则原溶液中含有Na2CO3,即已发生了反应。
24、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能用到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1)写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小聪同学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现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查找原因得知,制取二氧化碳时所用盐酸浓度过大。为除去二氧化碳中混入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小聪设计了除杂实验已知:。请你完成装置连接: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①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
②bc段压强基本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d段压强变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 (2)F→D→B
(3)①NaOH溶液
②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四、计算题。
25、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取40g碳和氧化铜的粉末在高温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31.2g,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列出求解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x)的比例式 。
(3)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为 。
(4)若碳完全反应了,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C+2CuO2Cu+CO2↑;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40g-31.2g=8.8g,
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3)设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为y,
y=25.6g;
(4)设碳质量为z,
z=2.4g,
若碳完全反应了,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100%=94%。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福建省福州立志中学2022-2023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化学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下一篇: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一模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