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专题复习训练-- 溶液(含解析) 人教版

2023年中考专题复习训练-- 溶液 人教版
一、单选题
1.KC1和KNO3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的溶解度比KNO3的溶解度小
B.KNO3中混有少量KCl时,可通过蒸发结晶提纯KNO3
C.t2℃时,等质量硝酸钾、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KNO3>KCl
D.将t1℃时二者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KNO3>KCl
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
3.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
B.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将带火星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种集气瓶中,观察
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点燃
D.证明溶剂能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相同条件下,将碘分别加入水和酒精中比较
4.下列有关溶解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40℃时,若将40g乙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C.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m(甲)=m(乙)
D.20℃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碘 C.植物油 D.硝酸钾
6.在20℃时,标号为①②③④的四个烧杯分别盛有50g水,依次加入27g、9g、36g、18g的氯化钠,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②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D.④中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7.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制作叶脉书签 B.比较合金的硬度
C.冷却硝酸钾饱和溶液 D.沐浴露的乳化作用
8.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只对极少数物质合适的方法是
A.增加溶质 B.增加溶剂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9.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水的电解
B.木炭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某温度下,向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为70 B.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t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将t2℃的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变化
11.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A.生理盐水 B.冰水混合物 C.液态氧 D.泥水
12.下列过程中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乙炔燃烧形成高温氧炔焰 B.液氮作制冷剂
C.酒精洗掉沾在试管壁上的碘 D.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13.NaCl 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将31.6 gKNO3溶于50 g水中,可得到81.6 g溶液
B.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大
C.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
D.将60℃时210 g 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KNO3晶体78.4 g
14.2020 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生活中用含洗洁精的水清洗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
C.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
D.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二、填空题
1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升温,溶液将变为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t2℃时,甲、乙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16.如图为“配制如图1所示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实验操作。
(1)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
(2)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3)下列错误操作中,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
a.配制溶液的氯化钠固体不纯
b.称量时砝码端忘垫相同质量的纸片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500g图1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g。
17.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g。
②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 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③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左盘放砝码 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④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氢氧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E.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三、实验题
18.(1)实验操作必须按一定的规范进行,否则易造成实验的失败,甚至会造成事故.下列实验操作中你认为符合规范的有________。
A.实验桌上,易燃、易爆药品与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要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B.实验过程中剩余的废酸、废碱溶液应倒入水池中.
C.使用浓酸、浓碱要特别注意安全.可以用稀酸、稀碱,就不用浓酸、浓碱.
D.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
E.试管内壁被油脂玷污,先加入热的纯碱溶液洗涤,再用水冲洗
F.为证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火焰熄灭与否
(2)量取和稀释的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滴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需要用溶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密度:1.84g/mL)稀释成10%的稀硫酸(密度:1.07g/mL)1000mL.计算需要浓硫酸多少毫升________,水多少毫升________?
四、计算题
19.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的操作:(已知: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且不溶于水)
(1)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向烧杯中再加入5.4g水,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向160g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反应原理为:)
(1)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五、综合应用题
21.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控制 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______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 CO2,是 因为压强增大时 CO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石灰石循环法可用于捕集烟气中的 CO2,该方法以 CaO 捕集 CO2,将所得产 物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 CaO 和 CO2,高温煅烧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为______,生成的 CaO 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其在 捕集过程中对 CO2具有良好的______性。
(3)对 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 程主要改变的是______。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______。
(4)CO2可用于食品保鲜,实验测得气体中 CO2的体积分数增加,其溶液的酸性 也随之增加,推测:
①气体中 CO2体积分数增大时,造成酸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______浓度 增大(填化学式)。
②智能化食品包装通过颜色变化显示包装内 CO2气体含量的变化,举出一种可通 过颜色变化用于该智能化包装的物质______。
(5)为研究某公园中植物与大气间的碳交换,对该公园一年内每天的气温及光 合有效辐射进行测量,结果见图1 和图2。通过测量其一年内每天空气中 CO2含量等数据,分析所得碳交换的结果见图3。碳交换以每月每平方米植物吸收或 释放 CO2的质量表示,正值为净吸收 CO2,负值为净释放 CO2。
①由上图可推测,影响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因素有______。
②为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影响,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出发,还需测量的重要因素是其一年内每天______的变化。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不知道温度范围,不能比较溶解度大小,故A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KCl时,应通过降温结晶提纯硝酸钾,故B错误;
C、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氯化钾的溶解度,即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等质量硝酸钾、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KNO3>KCl,故C错误;
D、t1℃时,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两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将t1℃时二者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解度增大,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KNO3=KCl,故D正确;
故选C。
2.D
【详解】A. 由图可知,在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正确;
B.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
C. 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他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D. 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故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3.1%,故错误。故选D.
3.D
【详解】A、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此选项错误;
B、带火星的小木条在空气中和呼出气体中均不能复燃,所以不能比较空气中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此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燃烧,所以将混合气体点燃不能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此选项错误;
D、实验要求控制变量,相同条件下,将碘分别加入水和酒精中比较,唯一变量为溶剂的类型,因此可证明溶剂能影响物质的溶解性,此选项正确。
故选D。
4.C
【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若将40g乙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将完全溶解,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m(甲)>m(乙),故C错误,符合题意;
D、20℃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解度增大,所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选项错误;
B、碘不溶于水的程度很小,不能形成溶液,选项错误;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选项错误;
D、硝酸钾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6.C
【详解】A. 20℃时,①③中均有未溶解的氯化钠,说明溶液均为饱和溶液,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B. 分别盛有50g水,④中溶解溶质比②中溶解溶质更多,故②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正确;
C. 盛有50g水,④溶解溶质质量为18g,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错误;
D. ④中所得溶液中没有剩余固体,可能恰好是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C。
7.A
【详解】A、制作叶脉书签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比较合金的硬度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冷却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沐浴露的乳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
8.C
【详解】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由于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通常可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质、减少溶剂,升高温度。而少数固体物质(如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可以是降低温度。故选C。
【点睛】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就是由“不能再溶”变为“能再溶”,是增大溶解能力。
9.D
【详解】试题分析: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不是质量比,故A不正确.
B、木炭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立刻生成二氧化碳并且随着木炭的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多直到木炭燃尽,从图中看二氧化碳质量不变应该不断增加,故B不正确.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加热一会才能产生氧气,从图象看不应该开始就生成氧气,高锰酸钾反应完毕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而不是一直增加,故C不正确.
D、某温度下,向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当达到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再增加,所以开始溶液质量不断增加,当达到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再增加,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对应一致,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电解水实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0.C
【详解】A、溶解度的单位是“g”,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70g,此选项错误;
B、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受温度影响,且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相交,当温度低于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当温度等于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当温度高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此选项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两条曲线相交于一点,即在该温度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度相等,此选项正确;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t2℃的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物质的溶解度降低,溶液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根据可知,甲物质在t1℃的溶解度小于t2℃的溶解度,故降温的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A、生理盐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溶液,该选项符合题意;
B、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液态氧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泥水不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不属于溶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详解】A. 乙炔燃烧形成高温氧炔焰是利用乙炔的可燃性和氧气的助燃性,利用的是化学性质;
B. 液氮作制冷剂利用的是液氮气化吸热,利用的是物理性质;
C. 酒精洗掉沾在试管壁上的碘,利用酒精可以溶解碘的性质,利用的是物理性质;
D. 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是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将油污分散为小液滴,利用的是物理性质;
故选:A。
13.D
【详解】A. 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31.6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5.8gKNO3,得到65.8 g溶液,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像可知,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小,不符合题意;
C. 40℃时,KNO3的溶解度为63.9g,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9.0%,不符合题意;
D. 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0g,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则210 g 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KNO3晶体110.0g -31.6g =78.4 g,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详解】A、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说法正确;
B、生活中用含洗洁精的水清洗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将大分子团油滴分成小分子团,说法正确;
C、根据可知,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说法正确;
D、选项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温度等信息,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说法错误。
故选:D。
15.(1)饱和溶液
(2)相等
【解析】(1)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升温,因溶解度降低而使溶液将变为饱和溶液;
(2)
甲、乙在t2℃时溶解度相等,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相等,则甲、乙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16. ④⑤①②③ 搅拌,加速溶解 ab 470
【详解】(1)配制已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如图所示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④⑤①②③。
(2)操作③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3)a、配制溶液的氯化钠固体不纯,溶液中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小于实际需要的氯化钠的质量,造成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b、称量时砝码端忘垫相同质量的纸片,氯化钠质量+纸片质量=砝码质量,造成称取的氯化钠质量小于计算值,造成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实际水面在刻度线以下,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总质量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偏高;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已经配置好,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无影响;综上所述,会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ab。
(4)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500g0.9%的氯化钠溶液,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解得x=470g,故需要加水的质量为470g。
17. 5 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细口瓶) D ADE
【详解】①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50g×10%=5g;
②配制溶液时需要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细口瓶),其中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细口瓶);
③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砝码放在右盘,氢氧化钠放在左边,错误;、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会腐蚀纸,应该放在小烧杯中称量,错误;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溶解,而不能在量筒内溶解,错误; 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正确。故选D。
④A、氢氧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B、用生锈砝码称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C、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E、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造成量取的水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故选ADE。
18. ACE 量筒 烧杯 玻璃棒 59.3mL 960.9mL
【详解】(1)A、为了安全,实验桌上,易燃、易爆药品与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要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操作规范;B、实验过程中剩余的废酸、废碱溶液应倒入指定容器中,故操作不规范;C、使用浓酸、浓碱要特别注意安全,可以用稀酸、稀碱,就不用浓酸、浓碱,故操作规范;D、浓硫酸具有较强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会灼伤皮肤,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清水冲洗,故操作不规范;E、试管内壁被油脂玷污,先加入热的纯碱溶液洗涤,再用水冲洗,操作规范;F、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的木条要放在瓶口,而不是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火焰熄灭与否,故不规范;
(2)量取过程要用到的仪器有滴管和量筒;稀释过程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3)解: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x,
x×1.84g∕mL×98%=1000mL×1.07g/mL×10%,x=59.3mL,加水的体积为:(1000mL×1.07g/mL-59.3mL×1.84g/mL)÷1g/mL=960.9mL;
答:需要59.3mL浓硫酸,需要加水960.9mL。
19.(1)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20g-115.6g=4.4g
设生成 4.4g 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 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 y,
x=10g
y=11.1g
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5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
【解析】(1)
见答案;
(2)
见答案。
20.(1)4.9 (2)3.6%
【详解】(1)由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9g。
(2)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
故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点睛】
21.(1) 温室 增大
(2)
吸附
(3) 分子间隔 干冰升华吸收热量
(4) H2CO3 石蕊试液
(5) 气温、光照强度 水分含量
【分析】(1)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2)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为:,生成的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其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
(3)
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分子间隔,干冰升华吸收热量,所以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4)
①气体中CO2体积分数增大时,pH变小,溶液的酸性增强,即溶液中碳酸的浓度增大;故填:H2CO3;
②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可使用石蕊试液;
(5)
①由如图可推测,影响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因素有气温、光照强度;
②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为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影响,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出发,还需测量的重要因素是其一年内每天水分含量的变化。
【点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题(九)(无答案)

下一篇:2023河南省中招第三次适应性诊断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