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学情评估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正确估测物理量,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15 ℃
C.洗澡时淋浴水的温度约为70 ℃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
2.若用如图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
INCLUDEPICTURE"1+1.tif" INCLUDEPICTURE "D:\\邵雪花\\23秋\\物理\\8年级\\BS\\word\\1+1.tif" \* MERGEFORMATINET
A.37.0 ℃ B.37.5 ℃ C.38.0 ℃ D.38.5 ℃
3.哈尔滨的冰雕,在零度以下的环境中也会变小,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凝固 D.熔化
4.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下列选项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
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
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C.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D.寒冬时节,树上出现美丽的“雾凇”
5.有些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一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如图所示),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下列关于该过程中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正确且全面的是( )
INCLUDEPICTURE"加+1.tif" INCLUDEPICTURE "D:\\邵雪花\\23秋\\物理\\8年级\\BS\\word\\加+1.tif" \* MERGEFORMATINET
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6.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使用干冰来营造“白气”效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白气”是水蒸气发生的液化现象
B.“白气”实质是小水珠
C.干冰发生了凝华现象
D.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吸热
7.“糖画”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造型。如图所示,制作时先把糖加热成糖汁,用汤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各种造型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在竹签上即可。关于“糖画”制作过程中糖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直在吸热 B.一直在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先吸热,后放热
8.如图所示为一种夏季使用的汽车冰凉坐垫,坐垫内物质通常情况下为固态,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就会慢慢变为液态,但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可持续数小时,人坐在上面会感觉凉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温度不变时不需要吸热
B.坐垫内的物质是晶体
C.坐垫内的物质没有熔点
D.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发生了液化现象
9.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关于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
10.对甲、乙两种物体同时持续加热,各自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加热前其中一物体是固体、另一物体是液体,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JZ1-3.tif" INCLUDEPICTURE "D:\\邵雪花\\23秋\\物理\\8年级\\BS\\word\\JZ1-3.tif" \* MERGEFORMATINET
A.加热前甲是液体 B.加热前甲是固体
C.乙物体为非晶体 D.液体的沸点是60 ℃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1.实施人工降雨时用炮弹向高空云层里抛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过程)为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小冰粒,小冰粒遇到暖气流再________(填物态变化过程)成水珠,水珠落到地上,这就是人工降雨的过程。
12.如图甲所示,压缩乙醚蒸气,在针管中可以观察到液态的乙醚,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使气体液化的;图乙中水蒸气遇到凉铁板会液化成水,这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使水蒸气液化的。
13.像霜的形成那样,物质从________态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凝华是________的逆过程,所以凝华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14.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________的性质来工作的。中国南极长城站最低气温可达-88.3 ℃。表中列出了1标准大气压下两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有关信息填空: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8.8 357
(1)水银的凝固点是________℃,-200 ℃的酒精为________态。
(2)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________(填“酒精”和“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寒冬时节,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INCLUDEPICTURE"1+4.tif" INCLUDEPICTURE "D:\\邵雪花\\23秋\\物理\\8年级\\BS\\word\\1+4.tif" \* MERGEFORMATINET
16.INCLUDEPICTURE"原创题.tif" INCLUDEPICTURE "D:\\邵雪花\\23秋\\物理\\8年级\\BS\\word\\原创题.tif" \* MERGEFORMATINET 亚里士多德曾经写道:“通过蒸馏,先使水变成蒸汽继而使之变成液体状,可使海水变成可饮用水”。若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蒸馏海水,海水在蒸馏烧瓶内发生________,继而在冷凝管内发生________,形成了可饮用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INCLUDEPICTURE"1+5.tif" INCLUDEPICTURE "D:\\邵雪花\\23秋\\物理\\8年级\\BS\\word\\1+5.tif" \* MERGEFORMATINET
三、实验探究题(17题10分, 18题12分,19题8分,共30分)
17.图甲是小明“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卷二改+1.tif" INCLUDEPICTURE "D:\\邵雪花\\23秋\\物理\\8年级\\BS\\word\\卷二改+1.tif" \* MERGEFORMATINET
(1)某时刻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________℃。
(2)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到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主要目的是使碎冰块__________。
(3)图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可知冰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 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小明又继续加热了一段时间,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填“试管”“烧杯”或“试管和烧杯”)中的水出现了沸腾现象,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发生变化。
18.物理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老师将等量的温水和热水分别倒入三个相同的锥形瓶中,又找来常温下3张完全相同的湿巾,把其中的一张对折,将它们分别贴在三个锥形瓶的外壁,标记为1、2、3,并将锥形瓶放在电子秤上,三台电子秤的示数相同。一段时间后(外界环境相同),电子秤的示数如图甲所示。
INCLUDEPICTURE"JZ1-5.tif" INCLUDEPICTURE "D:\\邵雪花\\23秋\\物理\\8年级\\BS\\word\\JZ1-5.tif" \* MERGEFORMATINET
(1)通过对比A、B两图,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
(2)通过对比____________两图,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3)实验中利用________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
(4)老师还想测定液体蒸发时吸放热的情况,他将湿巾平铺在薄铁片上,用电子温度计实时监测图乙中薄铁片底部的温度变化情况,下列各选项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________,说明了液体蒸发时要____________(填“吸”或“放”)热。
INCLUDEPICTURE"JZ1-6.tif" INCLUDEPICTURE "D:\\邵雪花\\23秋\\物理\\8年级\\BS\\word\\JZ1-6.tif" \* MERGEFORMATINET
19.“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为98 ℃。完成该实验后,小组同学们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继续探究。当盐水温度接近 90 ℃时,开始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 88 91 94 97 100 102 102 102 102 102
(1)实验时,当看到盐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到液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示盐水沸腾了。由表中数据可知盐水的沸点为______℃。继续给沸腾的盐水加热,盐水的温度会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老师认为“创新”小组的实验发现很有价值,还可以继续深入探究,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运用题(共10分)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的形成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通常是水蒸气在低于-10 ℃的云层里先形成晶核,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蒸气;三是云层下面的气温低于0 ℃,靠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高于4 ℃。当靠近地面的空气的温度在0 ℃以上时,会使一部分雪熔化成水,这叫作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冬季降雪来临时,为了应对下雪可能对交通的影响,有关部门会提前布局,做好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的准备。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
(2)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云层中气温较低
B.云层中水蒸气充足
C.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D.云层下气温较高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撒盐使雪的熔点__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
(4)形成“雨夹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D 2.D 3.B 4.C 5.C 6.C 7.D 8.B 9.A
10.A
二、11.升华;吸收;熔化
12.压缩体积;降低温度
13.气;直接;升华;放热
14.热胀冷缩
(1)-38.8;固 (2)酒精;酒精的凝固点低于-88.3 ℃
15.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
16.汽化;液化 点拨:蒸馏烧瓶内的海水,被酒精灯加热至沸腾,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当高温水蒸气在冷凝管内遇到凉的外壁时,会发生液化,形成可饮用水,通过接收器,流入锥形瓶。
三、17. (1)-4 (2)受热均匀
(3)晶体;固液共存态 (4)烧杯
18.(1)温度 (2)B、C
(3)电子秤示数;转换法
(4)A;吸
19.(1)变大;102;不变
(2)盐水的沸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吗(合理即可)
四、20.(1)凝华 (2)D (3)降低
(4)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高于0 ℃,部分雪熔化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