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科粤版(2012)化学第5章 燃料一轮基础练习(答案)

2023年中考科粤版(2012)化学第5章 燃料一轮基础练习含答案
科粤版(2012)第5章 燃料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B.在空气中加热汞:银白色液体变成红色粉末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D.氢气燃烧:无色气体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
2、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两种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B.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C.CO可作燃料,CO2不能燃烧但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3、将充满下列气体的四支试管分别倒立在水槽中,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
A.CO B. C. D.
4、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科技紧密相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其中“碳”指的是二氧化碳
B.“西气东输”是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这里的“气”指的是天然气
C.高铁电网通过石墨电刷给动车供电,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明矾可以净水,原因是明矾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5、下列有关氢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水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点燃排水法收集到的氢气,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
6、如图所示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8、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知识归纳都正确的是( )
A.清洁能源 B事实与解释
①太阳能②煤 ①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②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C.物质与分类 D.安全常识
①冰和干冰都属于氧化物②氧气和臭氧混合后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①夜间发现家里燃气泄漏—关闭阀门,轻开门窗②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人
A.A B.B C.C D.D
9、2020年5月5日,配置有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五号B火箭,搭载我国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顺利升空,飞船成功返回。从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认识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氧气混合生成水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合价改变
C.2g氢气和1g氧气反应生成3g水
D.氢气和氧气反应吸收热量
10、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我们每个人了都参与碳循环和氧循环
B.两种循环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无联系
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1、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和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制干冰 B.制化肥 C.作制冷剂 D.灭火
1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检验纯度,则点燃甲烷气体前需要验纯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13、2021年6月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火箭用的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液氢和液氧反应吸收热量
B.液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C.液氢贮存、运输都容易
D.氢气液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距不变
14、下列物质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氨气
15、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蜡烛火焰很快熄 灭,是因为金属丝圈 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C.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是因为乒乓球的着火点比滤纸低 D.蜡烛熄灭,是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______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______生成,用手触摸烧杯壁感觉很烫,说明反应放出了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这个实验说明了氢气具有______性。
17、如图所示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写出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④    。
18、CO2是如何被发现的?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1)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研究发现,木炭燃烧后,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另外他还在地窖、洞穴等地发现过这种气体。“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和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这种气体具有:__________ 的性质。
(2)1755年,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实验:煅烧白垩(石灰石),将煅烧生成的固体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煅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他将这种固定在白垩中的气体叫作“固定气体”。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3)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实验测得: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能溶解比1体积稍多的“固定气体”。1774年,德国化学家伯格曼将石蕊溶液滴到溶有CO2的水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微红色。当时已经发现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卡文迪许和伯格曼两位化学家的实验说明CO2不仅能溶于水,还可与水反应。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19、周末时,萧同学和家人一起踏青、烧烤。
(1)他们使用了如图的迷你燃气炉,其中的燃料是天然气,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2)烧烤时,为使木柴燃烧更旺,可将木柴架空,写出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_______ 。
(3)离开时,他们用沙土覆盖在余火和灰烬上以防引起火灾,写出利用的灭火原理:_______ 。
20、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1)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以水为原料生产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方法Ⅰ:电解水法。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
(2)正极生成气体与负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
(3)用________ 检验正极生成的气体,现象为________ ,证明有________生成。
(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个反应________ 。
方法Ⅱ:光解水法。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5)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________ 。
【答案】(1) 2H2 + O22H2O (2)1:2
(3) 带火星的木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O2)
(4) 2H2O 2H2↑+O2↑ (5) ①④②⑤③ 氢原子、氧原子
2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主要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如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
(1)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化石燃料都属于   。
②下面是化石燃料的几种主要加工方法,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填字母编号)   。
A.煤的粉碎 B.煤的气化 C.煤的液化 D.煤的焦化 E.石油的分馏
③汽油是石油分馏所得的产物之一,其成分之一为C5H12,写出该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相对量多于释放量,原因之一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植树造林能有效减缓温室效应,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和有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用下图实验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一段时间后,两只烧杯中蜡烛均熄灭。能证明“CO2密度大于空气”的烧杯是:_____(填烧杯序号)。
(2)观察到试纸变红,由此不能得出“CO2与水发生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_____ 。
(3)实验后小心烘烤试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
三、综合应用题。
23、观察甲、乙两幅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用分子原子的知识分析比较甲、乙装置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
________ ;
(2)在图乙电解水的装置中,导线A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____极,小明推测“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填序号,下同)环节,还需要________来进行验证.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并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E.反思与评价 F.表达与交流
(3)要验证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可用________ ,现象是________ ,说明a气体具有的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是________。若试管a内集到的气体为5mL,则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________mL.若氢原子模型用 表示,氧原子模型用 表示,则构成a试管中气体微粒的模型可表示为________ 。
(4)写出乙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这一反应是将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能.
(5)水通电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因为燃烧易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________,这一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四、流程题。
24、工业上常以CH4为原料生产工业原料气H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高温下,转化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变换塔中,H2O变成H2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洗涤塔中,除去混合气中的CO2利用的CO2性质有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2023年中考科粤版(2012)化学第5章 燃料一轮基础练习含答案
科粤版(2012)第5章 燃料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B.在空气中加热汞:银白色液体变成红色粉末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D.氢气燃烧:无色气体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
【答案】A
2、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两种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B.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C.CO可作燃料,CO2不能燃烧但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B
3、将充满下列气体的四支试管分别倒立在水槽中,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
A.CO B. C. D.
【答案】B
4、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科技紧密相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其中“碳”指的是二氧化碳
B.“西气东输”是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这里的“气”指的是天然气
C.高铁电网通过石墨电刷给动车供电,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明矾可以净水,原因是明矾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答案】D
5、下列有关氢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水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点燃排水法收集到的氢气,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
【答案】C
6、如图所示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答案】D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A
8、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知识归纳都正确的是( )
A.清洁能源 B事实与解释
①太阳能②煤 ①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②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C.物质与分类 D.安全常识
①冰和干冰都属于氧化物②氧气和臭氧混合后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①夜间发现家里燃气泄漏—关闭阀门,轻开门窗②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人
A.A B.B C.C D.D
【答案】D
9、2020年5月5日,配置有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五号B火箭,搭载我国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顺利升空,飞船成功返回。从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认识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氧气混合生成水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合价改变
C.2g氢气和1g氧气反应生成3g水
D.氢气和氧气反应吸收热量
【答案】B
10、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我们每个人了都参与碳循环和氧循环
B.两种循环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无联系
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B
11、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和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制干冰 B.制化肥 C.作制冷剂 D.灭火
【答案】D
1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检验纯度,则点燃甲烷气体前需要验纯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答案】C
13、2021年6月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火箭用的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液氢和液氧反应吸收热量
B.液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C.液氢贮存、运输都容易
D.氢气液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距不变
【答案】B
14、下列物质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氨气
【答案】C
15、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蜡烛火焰很快熄 灭,是因为金属丝圈 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C.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是因为乒乓球的着火点比滤纸低 D.蜡烛熄灭,是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A.A B.B C.C D.D
【答案】A
二、填空题。
16、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______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______生成,用手触摸烧杯壁感觉很烫,说明反应放出了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这个实验说明了氢气具有______性。
【答案】淡蓝 水雾 热量 2H2 + O22H2O 可燃
17、如图所示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写出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④    。
【答案】①2C+O2 (不充足)2CO;
②C+O2CO2(合理即可);
③C+CO22CO;
④2CO+O22CO2(合理即可)。
18、CO2是如何被发现的?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1)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研究发现,木炭燃烧后,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另外他还在地窖、洞穴等地发现过这种气体。“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和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这种气体具有:__________ 的性质。
(2)1755年,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实验:煅烧白垩(石灰石),将煅烧生成的固体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煅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他将这种固定在白垩中的气体叫作“固定气体”。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3)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实验测得: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能溶解比1体积稍多的“固定气体”。1774年,德国化学家伯格曼将石蕊溶液滴到溶有CO2的水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微红色。当时已经发现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卡文迪许和伯格曼两位化学家的实验说明CO2不仅能溶于水,还可与水反应。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答案】(1)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
(3)
19、周末时,萧同学和家人一起踏青、烧烤。
(1)他们使用了如图的迷你燃气炉,其中的燃料是天然气,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2)烧烤时,为使木柴燃烧更旺,可将木柴架空,写出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_______ 。
(3)离开时,他们用沙土覆盖在余火和灰烬上以防引起火灾,写出利用的灭火原理:_______ 。
【答案】(1)
(2)可增大木柴和氧气间的接触面积
(3)隔绝氧气(或空气)
20、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1)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以水为原料生产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方法Ⅰ:电解水法。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
(2)正极生成气体与负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
(3)用________ 检验正极生成的气体,现象为________ ,证明有________生成。
(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个反应________ 。
方法Ⅱ:光解水法。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5)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________ 。
【答案】(1) 2H2 + O22H2O (2)1:2
(3) 带火星的木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O2)
(4) 2H2O 2H2↑+O2↑ (5) ①④②⑤③ 氢原子、氧原子
2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主要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如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
(1)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化石燃料都属于   。
②下面是化石燃料的几种主要加工方法,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填字母编号)   。
A.煤的粉碎 B.煤的气化 C.煤的液化 D.煤的焦化 E.石油的分馏
③汽油是石油分馏所得的产物之一,其成分之一为C5H12,写出该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相对量多于释放量,原因之一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植树造林能有效减缓温室效应,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和有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①混合物 ②BCD;
③C5H12+8O25CO2+6H2O;
(2)CO2+H2O=H2CO3;
(3)6CO2+6H2OC6H12O6+6O2。
22、用下图实验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一段时间后,两只烧杯中蜡烛均熄灭。能证明“CO2密度大于空气”的烧杯是:_____(填烧杯序号)。
(2)观察到试纸变红,由此不能得出“CO2与水发生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_____ 。
(3)实验后小心烘烤试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
【答案】(1)A
(2)没有排除仅有二氧化碳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
(3) 红色的石蕊试纸变成紫色
三、综合应用题。
23、观察甲、乙两幅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用分子原子的知识分析比较甲、乙装置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
________ ;
(2)在图乙电解水的装置中,导线A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____极,小明推测“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填序号,下同)环节,还需要________来进行验证.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并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E.反思与评价 F.表达与交流
(3)要验证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可用________ ,现象是________ ,说明a气体具有的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是________。若试管a内集到的气体为5mL,则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________mL.若氢原子模型用 表示,氧原子模型用 表示,则构成a试管中气体微粒的模型可表示为________ 。
(4)写出乙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这一反应是将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能.
(5)水通电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因为燃烧易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________,这一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答案】(1)A中水分子没有改变,B中水分子改变
(2)负 (3)B C
(3)燃着的木条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化学性质
可燃性 2.5 B
(4)2H2O 2H2↑+O2↑ 分解反应 电 化学
(5)检验纯度 2H2 + O22H2O
四、流程题。
24、工业上常以CH4为原料生产工业原料气H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高温下,转化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变换塔中,H2O变成H2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洗涤塔中,除去混合气中的CO2利用的CO2性质有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答案】 化学 能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答案)---2022-2023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下一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学校初中部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4月学科素养测评物理试卷(PDF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