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鲁教版一轮复习--海水中的化学
一、单选题
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B.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丙<甲=乙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30克
2.现有一定温度的氯化钠饱和溶液300克,欲改变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用的方法是
A.温度不变,蒸发掉30克水 B.温度不变,加入15克氯化钠固体
C.温度不变,取出15克原溶液 D.温度不变,加入30克水
3.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铵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30℃时,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相同
C.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
D.在30℃到6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4.下列除杂实验方案中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溶液的:用溶液除去
B.铁粉中的:用稀除去
C.中少量的: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D.中的:用稀盐酸除去
5.如图表示的是物质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时,甲溶液的浓度等于乙溶液的浓度
C.冷却甲的热饱和溶液可获得甲的晶体
D.t℃时,在50g水里加入25g固体乙,充分溶解,可得到75g溶液
6.某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Na+、Cl﹣、Ca2+、Ba2+、SO、CO,现取两份等质量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第二份加足量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一定存在Na+
B.一定存在CO,可能存在Ba2+
C.一定存在Cl﹣
D.一定存在SO,可能存在Ca2+
7.烧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
x y
A NaOH溶液 稀HCl(过量)
B Ca(OH)2 CO2(适量)
C 稀H2SO4 Ba(NO3)2(适量)
D 稀HCl H2O
A.A B.B C.C D.D
8.不用其他试剂鉴别碳酸钠溶液、石灰水、石蕊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五种溶液,第三个被鉴别出来的是
A.盐酸 B.氢氧化钙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
9.某固体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OH中的两种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取适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溶液呈蓝色,烧杯底部有固体,再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固体中可能没有NaOH B.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有两种
C.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有气泡产生 D.c点对应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10.某同学对下列4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一 、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炭粉中少量的氧化铜 证明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证明稀醋酸溶液呈酸性
方案一 加稀硫酸 加足量稀盐酸 看外观 加无色酚酞试液
方案二 高温灼烧 加澄清石灰水 加热 加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11.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仅用组内物质相互反应就能区别开来的是
A.NaCl,Na2CO3,KNO3,HCl
B.MgCl2,H2SO4,NaOH,Ba(NO3)2
C.CuSO4,NaOH,NaCl,Ba(NO3)2
D.FeCl3,NaOH,KCl,Na2SO4
12.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Cl、Na2SO4、H2SO4 B.FeCl3、KNO3、NaOH
C.CaCl2、NaCl、K2CO3 D.H2SO4、NH4Cl、Na2CO3
二、填空题
13.右图是硝酸钾溶解度曲线。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________ 。
(2)从右图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______ (写一条即可)。
(3)欲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4)小明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 。
A.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②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中没有固体存在 D.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14.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
(2)t2℃时,向50g水中加入30g a物质,可得到_______g溶液;
(3)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c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__。
15.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任意一种钠盐______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
(3)红褐色沉淀__________。
16.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常温下是一种常见的气体,E是世界年产量最大的金属,F是一种红色单质。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物质E是 _______;
(2)转化 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若A、D是单质,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
(4)若A是气体,C是常见的建筑材料,D物质类别属于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三、推断题
17.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将学过的物质用箭头或横线连成网状。这样能凸显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有利于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如图是小明同学将常见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知识画成的网状图。已知B物质存在于胃酸中,能帮助消化。请你仔细看图(“→”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端物质可以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8.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品溶于足量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现象如所示(ABC表示沉淀变化,OBC表示气体变化)。
(1)由此推断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什么___________?
(2)在C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什么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还需验证此白色固体中是否还含有另一种物质,请你写出所需的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9.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AC装置组合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若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3)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有学生对此反应后的溶液感兴趣,他取适量反应后过滤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传感器连续监测,得到如图曲线图。(纵坐标为pH,横坐标为时间)
①请分析上图,写出AB段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②图中CD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已知:二氧化碳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
(1)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制得的CO2中通常含有少量的HCl气体和水蒸气,若要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依次是B→______(填字母组合)→C.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五、计算题
21.12.5g含杂质20%的石灰石(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稀盐酸的质量是 ;
(2)求石灰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2.为了测定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0g该样品于烧杯中,加入l00g水使其充分溶解,再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氧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故A错误;
B、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中,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则溶剂最少,甲、乙物质的溶剂质量相等,所以升温到 T2℃,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丙<甲=乙,故B正确;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
D、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100g 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30克,故D正确。
故选A。
2.D
【详解】A、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蒸发掉30克水后仍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温度不变,加入15克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不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温度不变,取出15克原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温度不变,加入30g水,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由图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说法正确;
B、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所以30℃时,氯化 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故说法正确;
C、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的过程中,硫酸钠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状态变成不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故说法错误;
D、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在30℃ ~6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解度最大,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说法正确;
故选C。
4.A
【详解】A、用AgNO3 溶液,能够除去氯化钠,硝酸钠不与硝酸银反应,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加入稀硫酸时,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铁也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氢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加入稀盐酸,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和盐酸反应了,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5.C
【详解】A.没有指明温度范围,无法比较溶解度大小,故A错误;
B.t℃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饱和溶液的浓度等于乙饱和溶液的浓度,若是不饱和溶液,甲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等于乙溶液的浓度,故B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冷却甲的热饱和溶液可获得甲的晶体,故C正确;
D.t℃时,乙的溶解度为22g,t℃时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2g乙物质,那么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1g乙物质,在50g水里加入25g固体乙,充分溶解,可得到61g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由于银离子能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Cl﹣或是碳酸根离子或者硫酸根离子;第二份加足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硫酸钡和碳酸钡,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时,硫酸钡不能溶解,而碳酸钡溶解,因此溶液中含有SO42 、CO32 ;溶液中含有SO42-、CO32-,则一定不含有Ca2+、Ba2+,因为钙离子、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不能共存;由于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故氯离子不一定存在;根据溶液不显电性,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离子。根据上述实验,溶液中一定没有Ca2+、Ba2+,可能含有Cl﹣,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是CO32-、SO42-、Na+,故选:A。
7.B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当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至小于7,与图不符合;
B、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当加入适量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的pH逐渐减小至等于7,与图符合;
C、稀硫酸显酸性,pH小于7,x不是稀硫酸,与图不符合;
D、盐酸溶液显酸性,pH小于7,当加入水时,盐酸被稀释,酸性变弱,但溶液始终呈酸性,即使溶液的pH增大,也不会增大到7,与图不符合。
综上所述:选择B。
8.D
【详解】首先观察颜色,第一个被鉴别出来的是紫色的石蕊溶液,剩余的无色溶液中盐酸为酸性,石灰水、氢氧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为碱性;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的性质,向少许剩余的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溶液,变红的是盐酸,所以第二个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盐酸;再将盐酸滴分别入少许剩余的三种溶液中,根据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体生成,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溶液,所以第三个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碳酸钠溶液。
故选:D。
9.C
【分析】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铜,烧杯底部有固体,说明有沉淀,加入盐酸,从图可知固体全部反应,所以没有氯化钡,因为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所以固体粉末一定有硫酸铜,可能有氢氧化钠或者碳酸钙。
【详解】A、原固体中可能没有NaOH,可能是硫酸铜和碳酸钙,故说法正确;
B、若固体是硫酸铜和碳酸钙或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则b点时烧杯中的溶质可能有2种,要么是硫酸铜和氯化铜,要么是硫酸铜和氯化钙,故说法正确;
C、加入稀盐酸后不一定有气泡产生,如果固体是氢氧化铜,就没有气泡生成,故说法错误;
D、c点对应溶液的 pH一定小于7,c点相当于向溶液中加入酸,会使溶液呈酸性,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A、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碳不与稀硫酸反应;高温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方案一合理,方案二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欲证明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如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就能证明已变质,如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证明其已变质,符合题意;
C、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白色固体,看外观无法判断,故与题干要求不符,不符合题意;
D、显酸性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醋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无法判断稀醋酸溶液呈酸性,方案一和方案二都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分析】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反应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产物中有沉淀、气体或者水中的一种生成。
【详解】A、只有Na2CO3与HCl反应有气泡生成,其余各物质之间都不反应,故无法鉴别。故错。
B、MgCl2与NaOH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Ba(NO3)2 与H2SO4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与H2SO4反应无现象,故无法鉴别。故错。
C、CuSO4呈现蓝色,其与NaOH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其与Ba(NO3)2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与NaCl不反应,故可以鉴别。故对。
D、FeCl3呈现黄色,其与NaOH反应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其余各物质之间都不反应,故无法鉴别。故错。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仅用组内物质相互反应鉴别。从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条件入手分析,结合常见有色溶液解题。本题难点是利用复分解反应条件判断各物质间是否反应及其现象。
12.A
【分析】根据物质能反应则无法共存,由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可知反应后若生成水、气体或沉淀,则无法共存。
【详解】A、三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正确;
B、FeCl3和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C、CaCl2和K2CO3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D、H2SO4和Na2C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3. 水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降温(或加入硝酸钾固体等) ABC
【详解】(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2)从图中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有: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在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等;
(3)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者降低温度的方法;
(4)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在20℃时,往10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固体,固体全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①;再加入30g硝酸钾固体,只能再继续溶解11.6g,形成饱和溶液②且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在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将②饱和溶液加热至50℃时,②中未溶解的固体全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③,继续加入30g硝酸钾固体,固体仍然全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④;降温至20℃时,形成饱和溶液⑤,且析出大量硝酸钾晶体;
A、④中溶解的固体质量最多,因为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的溶质质量成正比,所以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A正确;
B、②⑤分别为20℃时的饱和溶液,因此二者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正确;
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存在,C正确;
D、②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④为不饱和溶液,D错误;
故选ABC。
14. t1℃时,物质a与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为20g 75 b>a>c
【详解】(1)由图可知,P点是物质a与物质c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t1℃时,物质a与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为20g。
(2)由图可知,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物质a,则t2℃时,50g水中最多溶解25g物质a,t2℃时,向50g水中加入30g a物质,可得到75g溶液。
(3)由图可知,物质a、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t1℃时物质b的溶解度大于物质a的溶解度,t2℃时,将a、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减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且得到的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图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t2℃时c的溶解度小于t1℃时a的溶解度,t2℃时,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且得到的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t1℃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c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
15. NaCl、Na2CO3、 Na2SO4、 NaNO3等均可 CH4 Fe(OH)3
【详解】(1)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氯化钠、碳酸钠等都属于钠盐。故填:NaCl、Na2CO3、 Na2SO4、NaNO3等均可;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3)氢氧化铁为红褐色沉淀,化学式为Fe(OH)3。故填:Fe(OH)3。
16. Fe Fe+CuSO4==Cu+FeSO4 等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酸
【详解】B常温下是一种常见的气体,E是世界年产量最大的金属,F是一种红色单质。E是铁,F是铜。(1)物质E是Fe。(2)转化 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Fe+CuSO4==Cu+FeSO4。(3)若A、D是单质,反应④的化学反应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4). 若A是气体,C是常见的建筑材料,D物质类别属于酸。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
17.(1)HCl
(2)
【分析】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可知B是盐酸,盐酸能与碱、盐、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假设:A是氢氧化钠,C是碳酸钠,E是二氧化碳,D是碳酸钙,F是水,因为盐酸(B)和氢氧化钠(A)发生中和反应,氢氧化钠(A)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B)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钠(A)和碳酸钠(C)可以相互转化;碳酸钠(C)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E),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C)和二氧化碳(E)可以相互转化;二氧化碳(E)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D)沉淀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E)和碳酸钙(D)可以相互转化,碳酸钙(D)和盐酸(B)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F是水,因为酸、碱、盐、氧化物都可以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水,因此上述假设成立。
(1)
根据分析可知,物质B是盐酸,化学式为HCl;
(2)
根据分析可知,物质E为二氧化碳,物质F为水,则E→F的反应可以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Na2SO4 Na2CO3 BaCl2 HCl BaCl2 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剂,若溶液变红色,说明含NaOH,若溶液不变红色,说明不含NaOH。
【详解】(1)将固体溶解于水,硫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盐酸;碳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会溶于盐酸,据图可以看出,加入盐酸,沉淀减少,然后不变,且有气体生成,故一定含有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
(2)因为硫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沉淀会溶于盐酸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钡、水,盐酸时过量的,故在C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钡、氯化氢;
(3)为了验证此白色固体中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由于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所以要先除去碳酸钠再验证氢氧化钠,则: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剂,若溶液变红色,说明含NaOH,若溶液不变红色,说明不含NaOH。
19. 酒精灯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气管 集气瓶未装满水(合理即可) B Na2CO3+2HCl=2NaCl+CO2↑+H2O 碳酸钠过量
【详解】(1)由图可知a为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2)实验室用AC装置组合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气管,若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集气瓶未装满水,故填: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气管;集气瓶未装满水。
(3)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故填:B。
①AB段pH上升原因是碳酸钠和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盐酸被消耗,溶液的酸性减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
②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图中CD段上升的原因是碳酸钠过量,故填:碳酸钠过量。
20.(1)长颈漏斗
(2) A
(3)
【解析】(1)
根据图示以及仪器用途可判断a是长颈漏斗;
(2)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根据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都是固体条件是加热,故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即装置A;
(3)
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制得的CO2中通常含有少量的HCl气体和水蒸气,若要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根据图中所给装置,分析应该先出去氯化氢气体,将气体通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氯化氢会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将气体通入浓硫酸,浓硫酸能吸水,故起到干燥作用,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故填:,碳酸氢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1.(1)94.4;
(2)解:设石灰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
x=11.1g
石灰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1%。
【详解】(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变化,故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稀盐酸的质量是:94.4g;
(2)见答案。
22.(1)4.4
(2)解: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则:样品中氧氧化钠的质量为:;
则:该样品中氧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样品中氧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8%。
【解析】(1)
通过坐标图可知: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质量减少部分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故填:4.4g;
(2)
详解见答案部分。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学生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