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01实验设计与评价⑦(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01实验设计与评价⑦
一、单选题
1.(2023·河南鹤壁·统考三模)有关下列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2 D. 该简易净水器可将硬水变为软水
2.(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一模)下列是韩梅梅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及操作
A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B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C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除去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销 加水充分溶解后,聂发结晶
A.A B.B C.C D.D
3.(2023·辽宁沈阳·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
A 鉴别食盐和小苏打 加食醋,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B 鉴别棉纱线和羊毛线 闻气味
C 鉴别稀硫酸和浓硫酸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黄铜) 观察颜色是否相同
A.A B.B C.C D.D
4.(2023·天津南开·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方案及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项目 A B C D
方案
现象 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 点燃某气体后,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紫色石蕊溶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a中的铁钉生锈,b中的铁钉没生锈
结论 氢气较纯 该气体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
A.A B.B C.C D.D
5.(2023·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 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B. 将某物质加入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沉淀 该白色沉淀中一定含钙元素
C. 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出现气泡 该固体一定是碳酸钙
D. 向某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有红色出现 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A.A B.B C.C D.D
6.(2023·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实验方案。他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铵 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B 验证盐酸中的H+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滴入蒸馏水、稀盐酸、氯化钠溶液中
C 鉴别Na2SO4、Na2CO3两种无色溶液 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
D 除去氯化钾中的氯酸钾 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再加热
A.A B.B C.C D.D
7.(2023·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CO和CH4气体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B 除去O2中混有的少量N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碳层
C 分离NaCl和MgCl2的固体混和合物 NaOH溶液,过滤,分别向所得固体溶解加过量和滤液中加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D 检验NaOH的变质程度 加足量CaCl2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8.(2023·江苏无锡·模拟预测)下列验证实验能成功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证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C.验证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D.探究分子运动
9.(2023·重庆·模拟预测)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都涉及了磷。对以下涉磷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②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③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实验①②③中都有白烟生成且都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B.实验①和实验②中水的作用相同
C.实验②中a与c处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实验③红热玻璃管插入后立即称量装置质量
10.(2023·江苏徐州·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 加入适量的水
B 比较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镁条和铜丝分别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C 验证稀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D 除去氯化钾固体中的少量二氧化锰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A.A B.B C.C D.D
11.(2023·江苏无锡·模拟预测)下列课外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淬火后的缝衣针做鱼钩
B.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
C.用柠檬酸、果汁、小苏打、白糖、水等制汽水
D.用空塑料瓶子、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制作简易净水器
12.(2023·云南·模拟预测)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镁 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C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D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13.(2023·广东广州·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CO2的含量 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鉴别 CO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各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 鉴别黄金与黄铜(铜锌合金) 在空气中灼烧
D 除去硝酸钾固体中少量的氯化钠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14.(2023·云南·模拟预测)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将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C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MgSO4 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A.A B.B C.C D.D
15.(2023·云南·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粗盐水中的Mg2+、Ca2+、,得到精盐水 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Na2CO3溶液、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CaCO3、NaOH、NH4NO3固体 分别取样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观察现象
D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CO3 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6.(2023·云南·模拟预测)下列各项改变后的实验方案,仍然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 工业炼铁
实验方案
选项 A.将红磷改为木炭 B.将水改为硫酸铜溶液 C.将适量Ca(OH)2改为过量Ca(OH)2 D.将一氧化碳改为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17.(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燃烧是否需要O2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18.(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铁钉生锈时氧气是否参与反应 实验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A.A B.B C.C D.D
19.(2023·全国·模拟预测)小西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进行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①、②号试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接触氧气
B.对比⑤、⑥号试管中的现象,说明铁生锈需要接触水
C.实验一、二都会发光放热
D.若将实验二中的弹簧夹打开,也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20.(2023·重庆·模拟预测)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探究合金及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的熔点高低
C.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探究得到铁生锈的条件
21.(2023·安徽亳州·统考一模)兴趣小组对课本中实验方案及结论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镁条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结果偏小:氧气的质量没有称量
B.拉瓦锡用汞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缺点是汞有毒且用时过长
C.测定盐酸pH偏大:玻璃棒或pH试纸不干燥
D.配置6%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偏小: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红磷在密闭空间中燃烧消耗氧气,使得密闭空间中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进入的水体积等于被消耗的氧气体积,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说法正确;
B、浓氨水和浓盐酸没有接触却能发生反应生成白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
C、电解水过程中,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2 ,说法正确;
D、该简易净水器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变为软水,说法错误。
故选D。
2.B
【详解】A、氢氧化钠与吸收空气中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无论是否变质都不会产生白色沉淀,错误;
B、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混合会产生水和氧气,与水混合无明显变化,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取样,分别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产生气泡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水,正确;
C、盐酸能与铁反应,不能与铜反应,铁粉、铜粉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铜,而不是铁,错误;
D、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除去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在较高的温度下加水充分溶解后,降温结晶,而不是蒸发结晶,错误。
故选B。
3.A
【详解】A、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和醋酸不反应,现象不同,则能鉴别,该选项方法能达到预期目的;
B、棉和羊毛无法通过闻气味的方法鉴别,应通过灼烧闻气味,该选项方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C、浓硫酸和稀硫酸均能溶于水,不能根据溶解现象,可根据溶解时的放热现象,该选项方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D、真假黄金均为黄色,不能通过颜色鉴别,该选项方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故选A。
4.D
【详解】A、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收集满氢气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朝下,立即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只听到很微弱的噗噗的声音,则说明氢气纯净,选项错误;
B、点燃某气体后,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只能证明该气体中含有碳、氢元素,选项错误;
C、单独二氧化碳是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选项错误;
D、a、b实验的变量为是否与氧气接触,a中的铁钉生锈,b中的铁钉没生锈,则证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选项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只有二氧化碳,例如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将燃着的木条某气体中,木条熄灭,不能说明该气体使二氧化碳,也有可能是氮气,故A错误;
B、将某物质加入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中不一定含钙元素,例如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镁,该白色沉淀中不含有钙元素,故B错误;
C、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不能说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钙,也可能是碳酸钠、活泼金属等,故C错误;
D、向某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有红色出现,说明该溶液显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A、氯化钾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滴入蒸馏水、稀盐酸、氯化钠溶液中,现象分别为不变色、变红色、不变色,所以可以排除水分子、氯离子的作用,可以验证盐酸中的H+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钡溶液会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溶液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二者均可以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7.B
【详解】A、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有小水珠出现的是甲烷,可以鉴别,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与氮气不反应,没有除去杂质,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该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加过量NaOH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分别向所得固体和滤液加过量盐酸,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蒸发结晶,能进行分离,故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的变质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加足量CaCl2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如果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不变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如果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A、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欲证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可通过证明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点燃蜡烛待其燃烧旺盛时用干而冷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烧杯壁上有液滴,说明生成了水,空气中有氧气而没有氢气,所以氢元素来自蜡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向二氧化碳中加水后,拧紧瓶塞振荡,瓶子变瘪,但不能说明一定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不易挥发,无法探究分子运动,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A、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固体五氧化二磷),实验①②③中磷与氧气的反应均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则都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该选项分析正确;
B、①中水的作用为降温和吸收有害物质,②中水的作用为隔绝空气和提供热源,水的作用不同,该选项分析不正确;
C、实验②中a处白磷燃烧,而c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a处白磷与氧气接触,c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该选项分析不正确;
D、由于红磷燃烧放热,则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气球变大,此时称量时会由于浮力的影响而天平不平衡,该选项分析不正确。
故选A。
10.B
【详解】A、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加入适量的水,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B、将镁条和铜丝分别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镁表面析出黑色固体,是因为镁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铁,铜表面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铜不能和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镁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选项正确;
C、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无法证明盐酸的消失,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错误;
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除去氯化钾固体中的少量二氧化锰,目的是得到氯化钾固体,应该加水溶解,过滤,再蒸发结晶,选项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A、不能用淬火后的缝衣针做鱼钩,因为淬火后的缝衣针韧性减弱,不能弯曲,该选项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能腐蚀叶肉,则可用于制作叶脉书签,该选项能达到预期目的,不符合题意;
C、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用柠檬酸、果汁、小苏打、白糖、水等可制汽水,该选项能达到预期目的,不符合题意;
D、用空塑料瓶子、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可制作简易净水器,该选项能达到预期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D
【详解】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点燃,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氯化镁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镁,加入氢氧化钾溶液,除去杂质,但也引入新的杂质,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除去二氧化碳还有氮气等,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不可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与二氧化锰不能反应,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气泡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水,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3.C
【详解】A、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而不是伸入燃着的木条,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各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均会变混浊,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C、黄铜中的铜灼烧会生成氧化铜,取样,分别于空气中灼烧,无明显现象的是黄金,表面逐渐变黑的是黄铜,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固体,先加水溶解,再降温结晶,分离出硝酸钾,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故选C。
14.B
【详解】A、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分别能除去氯化氢气体、水蒸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生成,无论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加入硝酸银都会产生沉淀,因此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不能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故B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MgSO4能与适量的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MgCl2,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Zn能和CuSO4反应置换出Cu,证明了金属活动性Zn>Cu,Ag不能和CuSO4反应置换出Cu,说明了金属活动性Cu>Ag,因此可以确定金属活动性Zn>Cu>Ag,故D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15.C
【详解】A、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铁粉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分别取样加入适量的水,搅拌,难溶于水的是CaCO3,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硝酸按,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K2CO3能与过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6.B
【详解】A、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的红磷改成木炭,虽然木炭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但生成物二氧化碳也是气体,占据了原来氧气占据的体积,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出氧气的含量。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固体加硫酸铜反应放热量较大,使反应混合物升温,同时产生氮气气体的冒泡和溶液的起泡现象,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硫酸铜反应放热量较小,同时产生的沉淀可以通过观察外观和沉淀形态来区分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故B正确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Ca(OH)2会引入新的杂质,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工业炼铁不能将一氧化碳改为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将氧化铁还原为铁,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D
【详解】A、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热水里的白磷也不燃烧,无法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木炭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不会造成压强差,水不能倒流,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该图中长颈漏斗与外界连通,没有形成密封体系,加热试管后,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无法检查装置气密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浓氨水具有碱性,不断运动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8.C
【详解】A、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该组探究有两个变量,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该实验没有控制变量,因此无法比较,故A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从而导致装置内的压强不变,进一步导致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实验过程中,右侧试管在蒸馏水中的铁钉不能生锈,说明只与水接触不能使铁钉生锈,左侧试管在氧气和蒸馏水中的铁钉能够生锈,通过比较说明铁钉生锈需要氧气参加,故C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D、实验过程中,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通过比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都和氧气接触,不能得出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故D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9.D
【详解】A、①号试管中的白磷温度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②号试管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可以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说法错误;
B、由图示可知⑤、⑥号试管中的变量是氧气,对比⑤、⑥号试管中的现象,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说法错误;
C、白磷燃烧会发光发热,铁丝生锈属于缓慢氧化,不发光,说法错误;
D、若将实验二中的弹簧夹打开,④⑤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⑤⑥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也能够达到实验目的,说法正确;
答案:D。
20.B
【详解】A、该实验中,温度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锡铅合金是锡和铅的合金,温度相同,可以探究合金及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的熔点高低,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左边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无法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A
【详解】A、镁条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结果偏小其原因是扩散到空气中的氧化镁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说法错误;
B、拉瓦锡用汞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共用时12天,汞有毒,因此该实验的缺点是汞有毒且用时过长,说法正确;
C、玻璃棒或pH试纸不干燥时,稀释了盐酸,使溶液的酸性减弱,测得pH偏大,说法正确;
D、配制6%6%的氯化钠溶液,用量筒量水仰视读数,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说法正确。
故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01实验设计与评价③(含解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