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01实验设计与评价③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泰州·统考模拟预测)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
A. 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2023·吉林长春·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用稀硫酸和Cu反应制取CuSO4溶液
B.只用水就可以鉴别NaOH、NaCl、NH4NO3三种白色固体
C.除去CaO中的CaCl2,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3.(2023·湖南株洲·统考二模)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软水和硬水 加入肥皂水
B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通入浓硫酸中干燥
D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4.(2023·河南安阳·统考一模)如图所示是教材中的两个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甲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其纯度
B.实验乙a、b两管上方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C.两个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5.(2023·江苏无锡·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黄铜片与铜片的硬度 取样,将它们互相刻画
B 区别羊毛、棉花、合成纤维 取样,分别灼烧后闻气味
C 鉴别KOH、HNO3、Na2SO4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石蕊试液
D 除去CO中的CO2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A.A B.B C.C D.D
6.(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一模)化学是实验的科学,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甲烷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D.验证分子运动实验
7.(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一模)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和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CO2中是否混有少量CO 点燃气体
B 鉴别硝酸钾和硝酸铵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分离铁粉和铜粉混合物 加稀硫酸反应,过滤
D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滴加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8.(2023·河南洛阳·统考一模)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CO2中的HCl B.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比较纯金属和合金的硬度 D.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A.A B.B C.C D.D
9.(2023·新疆乌鲁木齐·统考一模)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去除Fe2O3中混有的CuO 加入足量盐酸,过滤
B 去除CH4中混有的CO 点燃混合气体
C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
D 去除NaNO3固体中的NH4NO3 加适量的熟石灰研磨
A.A B.B C.C D.D
10.(2023·四川泸州·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或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或实验方案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B 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除去粗盐水中的Mg2+、Ca2+、,得到精盐水 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制取玻璃 选择石灰石、石英砂和纯碱作为原料
A.A B.B C.C D.D
11.(2023·广东梅州·统考一模)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一氧化碳和氢气 分别闻气味
B 鉴别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 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C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D 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 加入足量氧化铜,过滤
A.A B.B C.C D.D
12.(2023·四川广元·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NH4NO3、NaCl和NaOH固体 加水溶解
B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AgNO3,过滤
C 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D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罩一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3.(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科学的实验方案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探究Mg、Al的活动性顺序 取等量的Mg条Al粉与等量的酸反应,观察反应速率
B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若变红,则变质
C 除去CO2中的HCl 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D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可溶性杂质MgCl2、Na2SO4和CaCl2 依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14.(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对下列实验操作的原理或仪器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A.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固液接触和脱离
B.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
C.滴水后气球变大——溶解放热
D.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消耗氧气,压强减小
15.(2023·广东广州·模拟预测)下列鉴别和除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浓硫酸和浓盐酸 打开瓶塞,观察现象
B 鉴别氧化铜和碳粉 分别通入CO并加热,观察现象
C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加入足量的锌粉,搅拌,过滤
D 除去KCl固体中少量MnO2 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16.(2022·重庆九龙坡·统考一模)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的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
B.先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发生反应:C+CuOCO2+2Cu
C.炭粉具有还原性,在实验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
17.(2023·山东泰安·统考一模)检验、鉴别、除杂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鉴别NH4Cl和KCl 取样,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K2SO4杂质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D 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杂质 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8.(2023·山东泰安·统考一模)下列图中所示实验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
B.探究酸与指示剂作用
C.探究水对铁钉生锈的影响
D.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19.(2023·云南临沧·统考二模)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氧气对铁钉生锈的影响
C. 探究固体与液体反应是否生成了气体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二、多选题
20.(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a2SO4、BaSO4两种白色粉末 加水溶解,观察现象
B 除去CO中的CO2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浓硫酸
C 检验 NaOH 溶液是否变质 向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D 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铁丝、铜丝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21.(2023·湖南长沙·模拟预测)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小木条
B 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CuCl2 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
C 鉴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 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
D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硝酸钾和氯化钾都能溶液水,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故选项A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消耗了氧气,并且二氧化硫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B正确;
C、铁钉和氯化钠溶液不反应,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C错误;
D、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能够燃烧,烧杯底部的白磷与氧气隔绝,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和氧气接触,不能用于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A、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故A错;
B、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NaCl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温度不变,NH4NO3溶于水吸热,温度下降,能鉴别三种物质,故B对;
C、氯化钙溶于水,氧化钙与水反应,不符合除杂原理,故C错;
D、加入足量稀硫酸,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木炭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能分离出木炭,但无法分离出铁粉,故D错。
故选B
3.D
【详解】A、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B、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通过溶解、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然后蒸发结晶得到精盐,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氧气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氧气,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现象相同,无法区分,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其纯度,不符合题意;
B、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试管a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试管b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故实验乙a、b两管上方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不符合题意;
C、实验甲中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实验乙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D、实验甲中氢气燃烧生成水,实验乙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这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A、将黄铜片与纯铜片相互刻画,纯铜片上出现较深的划痕,黄铜片上的划痕较浅,说明黄铜的硬度较大,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灼烧后呈灰状且有烧纸味的是棉线,缩成小球的是合成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KOH、Na2SO4、HNO3分别显碱性、中性、酸性,分别取样,滴加石蕊试液,分别显蓝色、紫色、红色,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一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6.D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变化不大,烧杯中的水不能倒流,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气体,会散逸到空气中,导致质量减小,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H、O元素,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故甲烷中一定含氢元素,无法探究甲烷中是否含有碳元素,不符合题意;
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酚酞溶液处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观察到滤纸条由左向右依次变红,可以验证分子运动,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和熟石灰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硝酸铵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C、加入稀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过滤,可得到铜,达不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滴加适量稀盐酸,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虽然能除去氯化氢气体,但也能将二氧化碳气体反应掉,最终得不到二氧化碳气体,此选项符合题意;
B、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指针不发生偏转,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黄铜片在铜片上刻画,铜片上留有痕迹,说明黄铜片的硬度比铜片的硬度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铁片上附着一层红色固体,证明金属活动性为:铁>铜。银片上无现象,则银片没有与硝酸铜溶液反应,证明金属活动性为:铜>银,从而证明了铁>铜>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A、Fe2O3、CuO均能与HCl反应,则在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反应后原物质Fe2O3被消耗,则无法达到除杂的目的,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B、CH4与CO的混合气体中不含有助燃性气体,则无法点燃,不能通过点燃的方法达到除杂的目的,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C、将粗盐溶解后再过滤、蒸发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NH4NO3能与Ca(OH)2反应生成Ca(NO3)2、NH3与H2O,则在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熟石灰研磨反应后会引入新的杂质Ca(NO3)2,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故选C。
10.C
【详解】A、在肥皂水中加入软水搅拌能产生较多的泡沫,加入硬水搅拌能产生较少的泡沫,则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与硬水,故选项设计合理;
B、CaCO3为不溶物,CaCO3能与HCl反应生成CaCl2、H2O、CO2,则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除去HCl,故选项合计合理;
C、在粗盐的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BaCl2,充分反应后被除去,溶液中剩余Mg2+、Ba2+、Ca2+,再加入过量的Na2CO3充分反应后,Ba2+、Ca2+可以被除去,剩余Mg2+、;最后加入过量的NaOH,Mg2+被除去,剩余、OH-,过滤后、OH-还剩余在溶液中,无法得到精盐水,故选项设计不合理;
D、石灰石、石英砂和纯碱为制造玻璃的原材料,故选项设计合计。
故选C。
11.D
【详解】A、一氧化碳和氢气都是无味的气体,鉴别一氧化碳和氢气,分别闻气味,现象相同,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鉴别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滴加酚酞溶液,现象相同,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CaO中的CaC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混合物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最后氯化钙溶液,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硫酸能与过量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铜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B、硝酸银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氯化钠,混合物加入过量的AgNO3,过滤,最后得到硝酸钙、氯化钠和硝酸银,能除去杂质且也将主要物质消耗,同时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杂质,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D、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甲烷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3.D
【详解】A、探究Mg、Al的活动性顺序,取等量的Mg条和Al粉与等量的酸反应,观察反应速率,金属的状态不一样不能通过观察对比反应速率,故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钠变质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反应,不仅能除去杂质,也能除去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4.B
【详解】A、左边装置可通过捏下端,使固液接触,反应开始,放开,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右边装置可将固体置于多孔隔板上,关闭止水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固液接触,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固液接触,反应开始,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符合题意;
B、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符合题意;
C、滴水后,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均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变大,不符合题意;
D、左边装置中,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右边装置中,汞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反应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汞槽中液体体积减少,减少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C
【详解】A、鉴别浓硫酸和浓盐酸,打开瓶塞,浓硫酸无现象,浓盐酸瓶口出现白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A选项正确;
B、鉴别氧化铜和碳粉,分别通入CO并加热,碳粉不和一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氧化铜被还原为铜,黑色粉末逐渐变红,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选项正确;
C、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少量硫酸铜,加入足量的锌粉,金属活动性锌>铁>铜,锌会先与硫酸铜反应,后与硫酸亚铁反应,硫酸亚铁被反应掉,无法达到除杂目的,C选项错误;
D、除去固体中少量,加入适量水氯化钾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过滤除去二氧化锰,将滤液蒸发结晶,可以得到氯化钾晶体,D选项正确。
故选:C。
16.B
【详解】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先加热炭粉,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然后加热氧化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发生反应为:,符合题意;
C、炭粉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在该反应中,炭粉得到氧,具有还原性,发生了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有毒,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B
【详解】A、向某物质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产生气泡,则该物质中可能含有活泼金属,也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但不能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钠,故A不符合题意;
B、取样,分别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符合题意;
C、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过滤,能除去硫酸钾杂质,又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钾,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能除去氯化钙杂质,又引入新的杂质碳酸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B
【详解】A、实验过程中,试剂瓶塞没有倒放,溶解氯化钠时不能用量筒,应在烧杯中溶解,故A不符合题意;
B、滴加酸时,酚酞不变色,石蕊变红色,能探究酸与指示剂作用,故B符合题意;
C、铁生锈需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实验过程中,两边铁钉都不生锈,不能探究水对铁钉生锈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过程中,蘸水的玻璃棒不燃烧,蘸酒精的玻璃棒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不能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D
【详解】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该装置为密闭装置,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左边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右边铁只与水接触,左边铁钉生锈,右边不生锈,对比可探究氧气对铁钉生锈的影响,该选项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若固体和液体反应生成气体,则气球会鼓起,且始终为膨胀状态,该选项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应放在左盘上,且量筒量取液体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都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该选项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20.ABD
【详解】A、硫酸钠易溶于水,而硫酸钡难溶于水,所以溶于水观察现象可以鉴别,选项正确;
B、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而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在通过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得到干燥的一氧化碳,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碳酸钠,两者溶于水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无法鉴别,选项错误;
D、铁丝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而铜与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证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选项正确。
故选ABD。
21.CD
【详解】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熄灭不能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因为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还有很多,如氮气,选项错误;
B、锌既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锌,也能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锌,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C、碳酸钠溶液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选项正确;
D、高温煅烧将杂质碳酸钙通过高温煅烧变成氧化钙,除去碳酸钙,得到氧化钙,选项正确。
故选C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