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复习模拟检测2022——2023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2

期中综合复习模拟检测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用下列两种途径制取,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途径①:
途径②:
A.途径①的反应中体现了浓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B.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是可逆反应
C.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理论上各消耗时,均转移电子
D.途径②与途径①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因为途径②比途径①产生的污染少
2.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下图相符的是
A.
B.
C.
D.
3.化学与生产生活、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煤的气化、液化、干馏和石油的裂化、裂解、催化重整都是化学变化
B.从海水中可以得到,可电解熔融制备
C.“火树银花”焰火的实质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
D.酸雨主要是碳、氮、硫的氧化物大量排放引起的
4.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其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三种物质中B最稳定
C.A与C的能量差为 D.A→B的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
5.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石墨棒
C.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将稀硫酸换成乙醇,灯泡亮度不变
6.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H4+2O2CO2+2H2O
B.CH3CH2OHCH2=CH2↑+H2O
C.CH3CH2Br+NaOHCH3CH2OH+NaBr
D.CH3CH=CH2+HClCH3CH2CH2Cl
7.选用如图所示仪器中的两个或几个(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以验证木炭可被浓硫酸氧化成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气流从左向右流向,连接装置的正确顺序是A→F→E→C→D→B
B.丁中溶液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生成CO2
C.丙中品红溶液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生成CO2
D.丁和丙中溶液都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有CO2生成
8.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材料所属类别错误的是( )
A.蚕丝——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光导纤维——无机非金属材料
C.玻璃钢——金属材料 D.保鲜膜——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9.在不同条件下,用氧化一定浓度溶液的过程中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内,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
B.由曲线②和③可知,pH越大,的氧化速率越快
C.由曲线①和③可知,温度越高,的氧化速率越快
D.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
10.如图是产生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该装置适合于( )
A.用浓硝酸和Cu制取NO2
B.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
C.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Cl2
D.用NH4Cl溶液和Ca(OH)2制取NH3
11.某学生进行蔗糖的水解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他的操作如下:取少量纯蔗糖加适量的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溶液煮沸几分钟后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煮沸几分钟,实验结果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其原因是( )
A.蔗糖尚未水解
B.加热时间不够
C.煮沸后的溶液没有加碱
D.蔗糖水解的产物没有葡萄糖
12.已知反应:2NO(g)+2H2(g)=N2(g)+2H2O(g)生成N2的初始速率与NO、H2的初始浓度的关系为v=k cx(NO) cy(H2),k为速率常数。在800℃时测得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数据 初始浓度 生成N2的初始速率 /(mol·L-1·s-1)
c(NO)/(mol·L-1) c(H2)/(mol·L-1)
1 2.00×10-3 6.00×10-3 1.92×10-3
2 1.00×10-3 6.00×10-3 4.80×10-4
3 2.00×10-3 3.00×10-3 9.60×10-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关系式中x=1、y=2
B.800℃时,k的值为8×104
C.若800℃时,初始浓度c(NO)=c(H2)=4.00×10-3mol·L-1,则生成N2的初始速率为5.12×10-3mol·L-1·s-1
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速率常数将增大
13.医用外科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过滤层所用的材料是熔喷聚丙烯,具有阻隔部分病毒和细菌的作用。
下列关于医用外科口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防水层具有阻隔飞沫进入口鼻内的作用
B.熔喷聚丙烯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C.熔喷聚丙烯材料难溶于水
D.用完后应投入有标志的垃圾箱
14.下列关于S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O2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SO2和Cl2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一定能使红色褪色
C.SO2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的颜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D.二氧化硫的排放会导致酸雨的产生
15.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
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3+
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D.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
二、计算题
16.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物质。
(1)形成酸雨的原理之一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酸雨的_______(填“”“”或“”)。
②D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③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可用来将氮的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现有某溶液能完全吸收由和组成的大气污染物。
①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_。
②若所得溶液中c():c()=1:9,则原混合气体中和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
③用含n和m的代数式表示所得溶液中和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c():c()=____。
17.恒温恒容下,将2molA气体和2molB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2D(s),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molB,并测得C的浓度为1.2mol·L-1。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
(2)x=__。
(3)下列各项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__。
A.压强不再变化
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C.A的消耗速率与B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D.A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三、实验题
18.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在一支50 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 mL NO,然后吸入5 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 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 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观察现象,然后再振荡注射器
现象 _______ _______,振荡后_______气体体积变_______
(2)结论:在一定条件下,NO与NO2可以相互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NO→NO2:_______;
②NO2→NO:_______ (工业制取硝酸)。
19.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拟用定量的方法测定Al、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H2的快慢,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检查图Ⅰ所示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
(2)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
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Na2SO4固体
(3)甲装置中的稀盐酸可选用_______代替(填序号)。
A.浓硫酸 B.稀硝酸 C.浓硝酸 D.稀硫酸
(4)若要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可以测定相同时间段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也可以测定_______。
(5)实验测得铝丝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图中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四、原理综合题
20.氮氧化物(用NOx表示)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根据NOx的来源和性质特点,已开发出多种化学治理其污染的方法。
(1)汽车尾气中的NO2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日光照射下,NO2发生一系列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反应,从而不断产生O3,加重空气污染。反应过程为①2NO2→2NO+2O,②2NO+O2→2NO2,③O+O2→O3。下列关于该反应过程及生成物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NO2起催化作用
B.NO起催化作用
C.NO2只起氧化作用
D.O3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
(2)汽车尾气中的CO来自于____,NO来自于____。
(3)汽车尾气中的CO、NOx可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工业尾气中氮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NO2被烧碱溶液吸收时,生成两种钠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1molNO2被完全吸收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为____。
21.恒温下,将amolN2与bm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
(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t(N2)=13mol,nt(NH3)=6mol,计算a的值_______。
(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标准状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计算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_______。
(4)原混合气体中,a:b=_______。
(5)达到平衡时,n(N2):n(H2):n(NH3)=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途径①中,硫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到+6,硫作还原剂,则硝酸表现现出强氧化性,但没有表现出酸性,A项错误;
B.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该反应为可逆反应,B项正确;
C.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相同,故理论上各消耗时,均转移电子,C项正确;
D.途径①制取硫酸时会产生氮的氧化物,污染空气,而途径②各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理论上均能达到100%,故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D项正确;
故选:A。
2.D
【详解】A.题图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吸热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A项错误;
B.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
C.物质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项错误;
D.为铵盐与碱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D项正确;
故选:D。
3.D
【详解】A.煤的气化、液化、干馏和石油的裂化、裂解、催化重整都是伴随着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海水晒盐得到NaCl,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NaCl制取金属钠,故B正确;
C.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则节日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故C正确;
D.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但二氧化碳不会引起酸雨,故D错误;
故选D。
4.D
【详解】A.A的能量小于B的能量,说明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的能量大于C的能量,说明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
B.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C的能量最低最稳定,B错误;
C.A与C的能量差为,C错误;
D.A→B为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氯化铵晶体和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该原电池中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石墨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
B.Zn失去的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石墨棒,B正确;
C.该装置为原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
D.乙醇为非电解质,若将稀硫酸换成乙醇,不能构成原电池,灯泡不亮,D错误;
故答案选B。
6.C
【解析】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详解】A.选项中的反应为甲烷的氧化反应,A不符合题意;
B.选项中的反应为乙醇的消去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选项中的反应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符合题意;
D.选项中的反应为烯烃的加成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7.A
【分析】甲为反应发生装置,发生反应为C+2H2SO4(浓)CO2↑+2SO2↑+2H2O,KMnO4可氧化SO2,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若不褪色可确认SO2已除干净,在排除SO2干扰的条件下,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认CO2的存在。
【详解】A.根据分析,按气流从左向右流向,以上装置的顺序为甲→丁→丙→乙,气体长进短出,装置中接口的连接正确顺序是A→F→E→C→D→B,故A正确;
B.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丁装置用酸性KMnO4溶液除SO2,若丁中溶液褪色,SO2可能没除尽,若丙中品红褪色,则乙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甲中反应生成了CO2,故B错误;
C.若丙中品红溶液褪色,则说明SO2没有除尽,SO2也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无法证明甲中有CO2生成,故C错误;
D.丁和丙都褪色,说明SO2没有除尽,SO2干扰CO2的检验,不能根据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判断甲中生成了CO2,故D错误;
答案选A。
8.C
【详解】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玻璃钢是以玻璃纤维做增强体、合成树脂做基体的复合材料,不是金属材料,C项错误,符合题意;
D.保鲜膜属于塑料,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A.由题图中曲线可知,内,随着时间的延长,的氧化率逐渐增大,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曲线②和③可知,当温度相同时,pH越小,的氧化率越大,相同时间内的氧化速率越快,B项错误,符合题意;
C.由曲线①和③可知,温度越高,的氧化速率越快,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A.二氧化氮会与水发生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不合适;
B.分液漏斗中盛放双氧水,圆底烧瓶中为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可以催化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氧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B合适;
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需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故C不合适;
D.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且氢氧化钙与溶于水时放出的热量较少,无法蒸出氨气,故D不合适;
故答案为B。
11.C
【详解】
蔗糖水解的实验的步骤为:取少量纯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至中性或弱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煮沸几分钟。由于水解完毕生成还原性糖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发生氧化反应时需在碱性条件下,所以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没有加碱中和至碱性,加热,其实验结果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蔗糖水解产物的检验,易错点:由于水解在酸性条件下进行,而醛基的检验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进行结束,冷却后的溶液中要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至中性或弱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煮沸几分钟,否则酸会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
12.A
【详解】A.将3组实验数据代入v=k cx(NO) cy(H2),中有:
(2.00×10-3)x×(6.00×10-3)y=1.92×10-3,
(1.00×10-3)x×(6.00×10-3)y=4.80×10-4,
(2.00×10-3)x×(3.00×10-3)y=9.60×10-4,
解得:x=2,y=1,故A错误;
B.由A解得800℃时,k=8×104,故B正确;
C.结合B,生成N2的初始速率V=8×104×c2( NO)·c( H2),所以800℃时,初始浓度c(NO)=c( H2)=4.00×10-3mol·L-l,生成N2的初始速率=8×104×(4.00×10-3)2×(4.00×10-3)=5.12×10-3mol/(L·s),故C正确;
D.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N2的初始速率与k成正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则k增大,故D正确;
故选A。
13.D
【详解】A.由医用外科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防水层具有阻隔飞沫进入口鼻内的作用,A项正确;
B.熔喷聚丙烯通过丙烯加聚反应制得,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B项正确;
C.熔喷聚丙烯材料通过丙烯加聚反应制得,属于烃类无亲水基,难溶于水,C项正确;
D.口罩用完后属于有害物质,所以用完后应不能投入有标志的垃圾箱,D项错误;
答案选D。
14.D
【详解】A. SO2与NaOH反应,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或消失,红色褪去,说明S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A不正确;
B. SO2和Cl2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若二者刚好完全反应,则红色不褪去,B不正确;
C. SO2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溴水的颜色褪去,说明SO2具有还原性,C不正确;
D. 二氧化硫的排放会使雨水的pH>5.6,从而导致酸雨的产生,D正确;
故选D。
15.D
【详解】A. 脱氧过程是放热反应,可吸收氧气,延长糕点保质期,A不正确;
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B不正确;
C. 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C不正确;
D. 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铁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其最终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电子转移总量为0.06mol,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0.015mol,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336mL,D正确。
故选D。
16. <
【详解】(1)由题给转化关系可知,A为,B为,C为,D为。正常雨水的,酸雨的。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意此反应是可逆反应,应用可逆符号连接。故答案为:<;; ,
(2)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无污染物质是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中N的化合价由降低到0,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中N的化合价由升高到0,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故答案为:;;。
(3)①因产物,中,故,。②和的混合气体与溶液的反应可以认为先后发生如下反应:
当时能完全吸收,所以,得。③。
故答案为:;;
17. 0.6mol·L-1·min-1 3 BD
【分析】由题意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详解】(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由三段式数据可知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mol·L-1·min-1,故答案为:0.6mol·L-1·min-1;
(2)由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1:x=0.4mol/L:1.2mol/L,解得x=3,故答案为:3;
(3) 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气体压强均不会变化,则压强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B.该反应是气体质量减小的、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中气体密度减小,则气体密度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故正确;
C.A的消耗速率与B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不能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D.A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故正确;
BD正确,故答案为:BD。
18.(1) 无明显现象 气体颜色逐渐变红,体积变小 气体红色变浅或消失 小
(2)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详解】(1)NO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所以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当吸入空气后,NO会与氧气自发的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看到的现象为:气体颜色逐渐变红,体积变小,再次振荡试管后,二氧化氮与水充分接触,两者发生反应会生成NO,导致气体体积变小,颜色变浅直至无色;
(2)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及现象可知,一氧化氮可与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氮,其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二氧化氮溶于水会形成硝酸和NO,其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19.(1)用手捂热锥形瓶,观察乙中长导管内的液面上升,则气密性良好
(2)D
(3)D
(4)产生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5)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增大 盐酸浓度不断减小使反应速率减小
【分析】根据实验目的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拟用定量的方法测定Al、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H2的快慢,甲装置为气体的发生装置,乙为气体的收集装置,丙为排出水体积测量装置,以此来解析;
(1)
化学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使装置内外的压强不相等,基本方法是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该装置利用不漏气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有空气从导管口逸出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以用手握住锥形瓶,使瓶内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若气密性良好,则会观察到乙中长导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2)
A.改变盐酸的浓度,反应速率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改变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改变温度,反应速率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加少量Na2SO4固体,对反应无影响,则Al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D符合题意;
故选D。
(3)
A.铁铝与浓硫酸会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反应不能得到氢气,A不符合题意;
B.铁铝与稀硝酸反应会生成硝酸盐一氧化氮水,不能产生氢气,B不符合题意;
C.铁铝与浓硝酸会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反应不能得到氢气,C不符合题意;
D.铁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可以替代盐酸,D符合题意;
故选D。
(4)
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还可以测定产生相同的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5)
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影响反应的速率,温度越高,反应的速率越快,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小,图中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增大,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浓度不断减小使反应速率减小;
20. AD 汽油的不完全燃烧 N2与O2在汽车气缸内高温环境下的反应 2CO+2NON2+2CO2 2NO2+2OH-=NO3-+NO2-+H2O 0.5mol NaNO2
【分析】(1)A. 由①+②+③可得总反应:3O2=2O3,说明氮的NO2起催化作用,NO是反应中间体;
(2)汽车尾气中的CO来自于汽油燃料的不完全燃烧;NO来自于高温(或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N2与O2反应;
(3)CO被NO氧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CO2,本身被还原为N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配平方程式;
(4)NO2被烧碱溶液吸收时,生成两种钠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说明NO2发生歧化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O2+2OH-=NO3-+NO2-+H2O,以此解答。
【详解】(1)A. 由①+②+③可得总反应:3O2=2O3,说明氮的NO2起催化作用,NO是反应中间体,故A正确,B、C错误;O3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故选AD;
(2)汽车尾气中的CO来自于汽油燃料的不完全燃烧;NO来自于高温(或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N2与O2反应;
(3)CO被NO氧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CO2,本身被还原为N2,化学方程式:2CO+2NON2+2CO2;
(4)NO2被烧碱溶液吸收时,生成两种钠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说明NO2发生歧化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O2+2OH-=NO3-+NO2-+H2O;反应中2mol NO2反应转移1mol电子,则1mol NO2被完全吸收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 NO与NO2物质的量之比1:1,可以看成是N2O3,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亚硝酸盐,化学式为NaNO2。
21. 16 8mol 5:4 2:3 3:3:2
【详解】(1)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a-13)mol:6mol=1:2,解得a=16;
(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716.8L÷22.4L/mol=32mol,其中NH3的物质的量为32mol×25%=8mol;
(3)
平衡时,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所以8mol/[12mol+(b-12)mol+8mol]×100%=25%,解得b=24,所以平衡混合气的组成为:氮气12 mol,氢气12 mol,氨气为8 mol,则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n(始):n(平)=40mol:32mol=5:4;
(4)由(1)知a=16mol,由(3)b=24mol,所以a:b=16mol:24mol=2:3;
(5)由(3)可知,氮气12 mol,氢气12 mol,氨气为8 mol,故比值为 3∶3∶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甘肃省陇南市礼县联考2021-2022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下一篇: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Unit5 Revealing nature Starting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拓展练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