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宿迁卷)
(本卷共16小题,满分6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棉线织布 B.粮食酿酒
C.楠木制舟 D.沙里淘金
2.下列图示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制取H2 B.稀释浓硫酸
C.取用溶液 D.转移蒸发皿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2难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
B.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C.浓H2SO4具有强腐蚀性,在实验室中可作干燥剂
D.NaHCO3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4.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
①3S;②2Na+;③;④
A.①表示三个硫元素
B.②表示两个钠离子
C.③表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由④可知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Ba2+、Na+、 B.H+、Na+、
C.Na+、Cu2+、 D.、Na+、OH-
6.从中草药中提取的calebinA(化学式为C21H20O7)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下列关于calebin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为384g
B.calebinA中含48种元素
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20
D.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7.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常温下,pH<7的溶液显酸性,因此pH<7的雨水一定都是酸雨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0℃时,d点表示的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甲固体
C.恒温蒸发溶剂可将甲的d点溶液转化到a点
D.15℃时, 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稀释浓H2SO4 将水倒入浓H2SO4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取样,分别溶于水中,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C 除去NaCl固体中少量的NH4Cl 加入Ca(OH)2固体,研磨
D 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烧杯,观察现象
10.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
B.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可能是因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C.BC段,CO2与NaOH溶液反应基本停止
D.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此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比初始多
第II卷 (选择题 共40分)
二、填空、简答题(共2小题,第 11 题6分,第 12题 8分,计 14 分)
11.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常用的保鲜膜属于______(填“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
(2)厨房里的铁锅容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KIO3为常见的食盐添加剂,标出 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是小苏打,它的化学式是______。
(5)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6)水果和蔬菜富含的人体所需营养素是______,该营养素大多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12.MgSO4 7H2O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利用菱镁矿石(主要成分是MgCO3,并含有MnCO3、SiO2等杂质)制取MgSO4 7H2O的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①氧化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是MnSO4+NaClO+H2O=MnO2↓+NaCl+H2SO4;
②SiO2不溶于稀硫酸。
(1)酸浸时,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写出酸浸时MgCO3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过滤1得到的滤渣主要成分是______;
(4)过滤2得到的滤液在浓缩结晶后,要经过______、洗涤、干燥等步骤才可得到MgSO4 7H2O。
三、实验、探究题(共 小题,第 13 题6分,第 14 题8分,计 14 分)
13.如图为实验室常用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仪器①是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作用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想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填字母)。
(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气体收集满后,应将玻璃片_______面盖在瓶口上(选填“磨砂”、“光滑”)。
(4)某同学在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了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盐酸,老师看到后建议他采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法”来收集,所得气体纯度会明显提高。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在收集过程中能提高气体纯度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某同学在视频平台上看到氢气在氯气(Cl2)中燃烧的实验(如图F所示)。
查阅资料: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下列为该同学观看后整理的笔记,其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①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②该反应不一定放出热量
③燃烧过程中,瓶口出现白雾
14.茶垢是茶中的有机物经过系列变化形成的,不易清洗。使用茶垢清洁剂可以轻松将茶垢除去。小吴按照说明书将适量茶垢清洁剂放入有茶垢的杯子中,加入热水浸没茶垢,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冲洗茶杯,茶杯光亮如新。
【查阅资料】茶垢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Na2CO4)。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热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测定反应后溶液pH后,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1:只有Na2CO3;
猜想2:只有NaOH;
猜想3:既有Na2CO3又有NaOH。
【实验验证】小张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完成探究:稀盐酸、饱和Ca(OH)2溶液、CaCl2溶液、酚酞溶液、Ba(OH)2溶液。
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1: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______ 有气泡产生 溶液中一定有Na2CO3,猜想2不正确。
步骤2:另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CaCl2溶液 ______ 溶液中无NaOH,猜想3不正确,猜想1正确。
步骤3: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 ______
【交流与讨论】步骤2中选用CaCl2而不用Ca(OH)2的原因是______。
【总结提升】(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茶垢清洁剂应注意______。
(2)过氧化钠(Na2O2)常用作供氧剂,其与水反应的历程与过碳酸钠类似,最终生成氧气和一种碱。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四、推理、计算题(共2小题,第 15 题6分,第 16 题6分,计 12 分)
15.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我校某共青团员利用化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图案。图中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一”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A、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中的一种,其中A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B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E在农业上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1)D属于题中所述物质类别中的______。
(2)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F和G对应的物质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①水和氧气
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6.常温下,向盛有100.0gK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12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用pH计(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表: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60.0 80.0 100.0 120.0
烧杯中溶液的pH 13.7 13.3 7.0 0.7
(1)加入120g盐酸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种。
(2)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3)求该K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宿迁卷)
化学·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B B D B C B D
11.【答案】(1)合成材料;(2)氧气、水;(3);(4)NaHCO3;(5)使可燃物隔绝氧气;(6)维生素
12.【答案】(1)将菱镁矿粉碎;(2)MgCO3+H2SO4=MgSO4+H2O+CO2↑;(3)二氧化硅##SiO2;(4)过滤
13.【答案】(1)锥形瓶;(2) ;BC;(3)磨砂;(4);
(5)①③
14.【答案】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无色酚酞试剂 ;无明显现象; Ca(OH)2能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则无法验证原物质中是否含有NaOH;保持干燥 ;2Na2O2+2H2O=4NaOH+O2↑
15.【答案】(1)酸;(2);(3);(4)①②##②①
16.【答案】(1)两;(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3)11.2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版权声明
(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
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
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
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
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
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
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
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
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
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宿迁卷)
(本卷共16小题,满分6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棉线织布 B.粮食酿酒
C.楠木制舟 D.沙里淘金
【答案】B
【解析】A、棉线织布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粮食酿酒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楠木制舟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沙里淘金是物质的分离,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2.下列图示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制取H2 B.稀释浓硫酸
C.取用溶液 D.转移蒸发皿
【答案】C
【解析】A、制取H2时的长颈漏斗需要伸到液面以下,防止氢气逸出,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操作错误;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标签要对着手心,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倾倒,操作正确;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操作错误。故选C。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2难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
B.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C.浓H2SO4具有强腐蚀性,在实验室中可作干燥剂
D.NaHCO3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D
【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故A错误;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故B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可作干燥剂,故C错误;D、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能够与酸反应,所以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故D正确;故选D。
4.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
①3S;②2Na+;③;④
A.①表示三个硫元素
B.②表示两个钠离子
C.③表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由④可知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
【答案】B
【解析】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H可表示为3个氢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A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Na+可表示两个钠离子,故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该微粒中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铝离子,故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5,表示原子序数为25;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故D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Ba2+、Na+、 B.H+、Na+、
C.Na+、Cu2+、 D.、Na+、OH-
【答案】B
【解析】A、Ba2+与在溶液中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三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三种离子相互间不反应,能共存,溶液呈无色,故B正确;C、Cu2+的溶液呈蓝色,故C错误;D、、OH-在水中结合形成氨气和水,即三种离子在水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B。
6.从中草药中提取的calebinA(化学式为C21H20O7)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下列关于calebin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为384g
B.calebinA中含48种元素
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20
D.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D
【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选项错误;B. C21H20O7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选项错误;C.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0):(16×7)=5:28,选项错误;D.一个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21=252 ,氢元素的质量为1×20=20 ,氧元素的质量为16×7=112 ,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选项正确。故选D。
7.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常温下,pH<7的溶液显酸性,因此pH<7的雨水一定都是酸雨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答案】B
【解析】A、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但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也产生气泡,错误;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正确;C、常温下,pH<7的溶液显酸性,但pH<5.6的雨水才是酸雨,因为正常雨水中有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也为酸性,错误;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均一稳定,但是纯净物,错误;故选B。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0℃时,d点表示的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甲固体
C.恒温蒸发溶剂可将甲的d点溶液转化到a点
D.15℃时, 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A、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必须指明温度,选项中没有指明温度,则无法比较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故A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30℃时,d点在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则d点是乙的饱和溶液,是甲溶液的不饱和溶液,故还可以继续溶解甲固体,故B说法错误;C、由图可知,d点是30℃时甲的不饱和溶液,a点是30℃时甲的饱和溶液,则恒温蒸发溶剂可将甲的d点溶液转化到a点,故C说法正确;D、由图可知,15℃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选项中没有指明甲、乙两种溶液的状态,所以无法判断15℃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故D说法错误;故选C。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稀释浓H2SO4 将水倒入浓H2SO4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取样,分别溶于水中,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C 除去NaCl固体中少量的NH4Cl 加入Ca(OH)2固体,研磨
D 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烧杯,观察现象
【答案】B
【解析】A、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C、加入氢氧化钙固体,研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题意;D、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烧杯,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
B.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可能是因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C.BC段,CO2与NaOH溶液反应基本停止
D.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此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比初始多
【答案】D
【解析】A、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容器中气压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B、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可能是因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该选项说法正确;C、BC段气压不变,是因为CO2与NaOH溶液反应基本停止,该选项说法正确;D、不能说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比初始的二氧化碳的量多,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可能是因为反应放热,气体膨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
第II卷 (选择题 共40分)
二、填空、简答题(共2小题,第 11 题6分,第 12题 8分,计 14 分)
11.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常用的保鲜膜属于______(填“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
(2)厨房里的铁锅容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KIO3为常见的食盐添加剂,标出 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是小苏打,它的化学式是______。
(5)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6)水果和蔬菜富含的人体所需营养素是______,该营养素大多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答案】(1)合成材料;(2)氧气、水;(3);(4)NaHCO3;(5)使可燃物隔绝氧气;(6)维生素
【解析】(1)保鲜膜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合成材料;(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3)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KIO3中K为+1价,O为-2价,设I的化合价为x,则,则I为+5价,元素的化合价表示在该元素的正上方,则KIO3中I的化合价表示为;(4)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5)燃烧的三要素为: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燃烧;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达到灭火效果;(6)水果和蔬菜富含的人体所需营养素是维生素;维生素大多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12.MgSO4 7H2O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利用菱镁矿石(主要成分是MgCO3,并含有MnCO3、SiO2等杂质)制取MgSO4 7H2O的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①氧化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是MnSO4+NaClO+H2O=MnO2↓+NaCl+H2SO4;
②SiO2不溶于稀硫酸。
(1)酸浸时,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写出酸浸时MgCO3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过滤1得到的滤渣主要成分是______;
(4)过滤2得到的滤液在浓缩结晶后,要经过______、洗涤、干燥等步骤才可得到MgSO4 7H2O。
【答案】(1)将菱镁矿粉碎;(2)MgCO3+H2SO4=MgSO4+H2O+CO2↑;(3)二氧化硅##SiO2;(4)过滤
【解析】(1)将菱镁矿粉碎后反应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速率;(2)酸浸时将稀硫酸加入菱镁矿中,H2SO4能与其中的MgCO3反应生成硫酸镁、水与二氧化碳,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H2SO4=MgSO4+H2O+CO2↑;(3)酸浸时菱镁矿中的碳酸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水与二氧化碳,碳酸锰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水与二氧化碳,SiO2不能与H2SO4反应,则反应后为固体析出,故过滤1中的滤渣主要成分为SiO2;(4)过滤2得到的滤液在浓缩结晶后可以得到MgSO4 7H2O 晶体,则过滤可以将晶体与溶液分离,再将晶体洗涤、干燥后可到MgSO4 7H2O。
三、实验、探究题(共 小题,第 13 题6分,第 14 题8分,计 14 分)
13.如图为实验室常用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仪器①是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作用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想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填字母)。
(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气体收集满后,应将玻璃片_______面盖在瓶口上(选填“磨砂”、“光滑”)。
(4)某同学在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了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盐酸,老师看到后建议他采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法”来收集,所得气体纯度会明显提高。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在收集过程中能提高气体纯度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某同学在视频平台上看到氢气在氯气(Cl2)中燃烧的实验(如图F所示)。
查阅资料: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下列为该同学观看后整理的笔记,其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①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②该反应不一定放出热量
③燃烧过程中,瓶口出现白雾
【答案】(1)锥形瓶;(2) ;BC;(3)磨砂;(4);
(5)①③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是锥形瓶;(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C,故填:BC;(3)气体收集满后,应将玻璃片磨砂面盖在瓶口上,这样比较紧密,气体不易逸出;(4)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除去氯化氢,从而提高气体纯度,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①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符合题意;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燃烧一定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③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氯化氢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符合题意。故选①③。
14.茶垢是茶中的有机物经过系列变化形成的,不易清洗。使用茶垢清洁剂可以轻松将茶垢除去。小吴按照说明书将适量茶垢清洁剂放入有茶垢的杯子中,加入热水浸没茶垢,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冲洗茶杯,茶杯光亮如新。
【查阅资料】茶垢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Na2CO4)。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热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测定反应后溶液pH后,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1:只有Na2CO3;
猜想2:只有NaOH;
猜想3:既有Na2CO3又有NaOH。
【实验验证】小张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完成探究:稀盐酸、饱和Ca(OH)2溶液、CaCl2溶液、酚酞溶液、Ba(OH)2溶液。
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1: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______ 有气泡产生 溶液中一定有Na2CO3,猜想2不正确。
步骤2:另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CaCl2溶液 ______ 溶液中无NaOH,猜想3不正确,猜想1正确。
步骤3: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 ______
【交流与讨论】步骤2中选用CaCl2而不用Ca(OH)2的原因是______。
【总结提升】(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茶垢清洁剂应注意______。
(2)过氧化钠(Na2O2)常用作供氧剂,其与水反应的历程与过碳酸钠类似,最终生成氧气和一种碱。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答案】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无色酚酞试剂 ;无明显现象; Ca(OH)2能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则无法验证原物质中是否含有NaOH;保持干燥 ;2Na2O2+2H2O=4NaOH+O2↑
【解析】[实验验证]步骤1:该操作后得出结论为溶液中一定有Na2CO3,猜想2不正确,则溶液中不会只含有NaOH,一定含有Na2CO3;NaOH与HCl反应生成NaCl与H2O,Na2CO3能与HCl反应生成CO2,则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则可以证明溶液中含有Na2CO3,不会只有NaOH;
步骤2:实验结论为猜想一正确,则溶液中含有Na2CO3,Na2CO3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则另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CaCl2溶液,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步骤3:实验结论中没有NaOH;Na2CO3与过量的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与NaCl,NaCl与CaCl2的溶液呈中性,故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剂,酚酞不变色,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交流讨论]若步骤2中用Ca(OH)2来实验,Ca(OH)2能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则无法验证原物质中是否含有NaOH;[总结提升](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过碳酸钠能与水反应,导致变质,则保存时需要保持干燥;(2)过氧化钠(Na2O2)常用作供氧剂,与水反应后生成氧气和一种碱,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反应后物质由Na、O、H三种元素组成,则碱为NaOH,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四、推理、计算题(共2小题,第 15 题6分,第 16 题6分,计 12 分)
15.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我校某共青团员利用化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图案。图中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一”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A、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中的一种,其中A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B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E在农业上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1)D属于题中所述物质类别中的______。
(2)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F和G对应的物质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①水和氧气
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答案】(1)酸;(2);(3);(4)①②##②①
【解析】B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B是铁单质。C、E在农业上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分别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A、D分别为酸和氧化物。A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可以转化为铁单质,则推测A为铁的氧化物(FeaOb)、D为酸,56a:16b=70%:30%,a:b=2:3,则为Fe2O3。B铁能和C反应,则C是硫酸铜,则E是氢氧化钙。代入验证无误。(1)根据分析,D为酸。(2)A转化为B可以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其他合理即可。(3)B铁和C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4)①E氢氧化钙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氧气和氢气点燃生成水,可能;②E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可能;③E氢氧化钙不能一步转化为二氧化碳,不可能。故选①②。
16.常温下,向盛有100.0gK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12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用pH计(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表: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60.0 80.0 100.0 120.0
烧杯中溶液的pH 13.7 13.3 7.0 0.7
(1)加入120g盐酸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种。
(2)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3)求该K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两;(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3)11.2
【解析】(1)溶液pH=7时氢氧化钾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对应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则加入120g稀盐酸时盐酸过量,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钾,则含有氢离子和钾离子两种阳离子。(2)该反应反应前有氢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钾离子,反应后有水分子、钾离子、氯离子,则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3)解: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钾的质量为x
则K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K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2。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宿迁卷)
化学·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B B D B C B D
1.【答案】B
【解析】A、棉线织布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粮食酿酒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楠木制舟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沙里淘金是物质的分离,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A、制取H2时的长颈漏斗需要伸到液面以下,防止氢气逸出,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操作错误;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标签要对着手心,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倾倒,操作正确;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操作错误。故选C。
3.【答案】D
【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故A错误;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故B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可作干燥剂,故C错误;D、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能够与酸反应,所以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故D正确;故选D。
4.【答案】B
【解析】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H可表示为3个氢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A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Na+可表示两个钠离子,故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该微粒中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铝离子,故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5,表示原子序数为25;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故D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B
【解析】A、Ba2+与在溶液中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三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三种离子相互间不反应,能共存,溶液呈无色,故B正确;C、Cu2+的溶液呈蓝色,故C错误;D、、OH-在水中结合形成氨气和水,即三种离子在水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B。
6.【答案】D
【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选项错误;B. C21H20O7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选项错误;C.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0):(16×7)=5:28,选项错误;D.一个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21=252 ,氢元素的质量为1×20=20 ,氧元素的质量为16×7=112 ,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选项正确。故选D。
7.【答案】B
【解析】A、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但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也产生气泡,错误;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正确;C、常温下,pH<7的溶液显酸性,但pH<5.6的雨水才是酸雨,因为正常雨水中有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也为酸性,错误;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均一稳定,但是纯净物,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A、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必须指明温度,选项中没有指明温度,则无法比较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故A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30℃时,d点在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则d点是乙的饱和溶液,是甲溶液的不饱和溶液,故还可以继续溶解甲固体,故B说法错误;C、由图可知,d点是30℃时甲的不饱和溶液,a点是30℃时甲的饱和溶液,则恒温蒸发溶剂可将甲的d点溶液转化到a点,故C说法正确;D、由图可知,15℃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选项中没有指明甲、乙两种溶液的状态,所以无法判断15℃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故D说法错误;故选C。
9.【答案】B
【解析】A、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C、加入氢氧化钙固体,研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题意;D、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烧杯,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容器中气压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B、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可能是因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该选项说法正确;C、BC段气压不变,是因为CO2与NaOH溶液反应基本停止,该选项说法正确;D、不能说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比初始的二氧化碳的量多,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可能是因为反应放热,气体膨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
11.【答案】(1)合成材料;(2)氧气、水;(3);(4)NaHCO3;(5)使可燃物隔绝氧气;(6)维生素
【解析】(1)保鲜膜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合成材料;(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3)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KIO3中K为+1价,O为-2价,设I的化合价为x,则,则I为+5价,元素的化合价表示在该元素的正上方,则KIO3中I的化合价表示为;(4)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5)燃烧的三要素为: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燃烧;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达到灭火效果;(6)水果和蔬菜富含的人体所需营养素是维生素;维生素大多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12.【答案】(1)将菱镁矿粉碎;(2)MgCO3+H2SO4=MgSO4+H2O+CO2↑;(3)二氧化硅##SiO2;(4)过滤
【解析】(1)将菱镁矿粉碎后反应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速率;(2)酸浸时将稀硫酸加入菱镁矿中,H2SO4能与其中的MgCO3反应生成硫酸镁、水与二氧化碳,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H2SO4=MgSO4+H2O+CO2↑;(3)酸浸时菱镁矿中的碳酸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水与二氧化碳,碳酸锰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水与二氧化碳,SiO2不能与H2SO4反应,则反应后为固体析出,故过滤1中的滤渣主要成分为SiO2;(4)过滤2得到的滤液在浓缩结晶后可以得到MgSO4 7H2O 晶体,则过滤可以将晶体与溶液分离,再将晶体洗涤、干燥后可到MgSO4 7H2O。
13.【答案】(1)锥形瓶;(2) ;BC;(3)磨砂;(4);
(5)①③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是锥形瓶;(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C,故填:BC;(3)气体收集满后,应将玻璃片磨砂面盖在瓶口上,这样比较紧密,气体不易逸出;(4)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除去氯化氢,从而提高气体纯度,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①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符合题意;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燃烧一定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③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氯化氢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符合题意。故选①③。
14.【答案】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无色酚酞试剂 ;无明显现象; Ca(OH)2能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则无法验证原物质中是否含有NaOH;保持干燥 ;2Na2O2+2H2O=4NaOH+O2↑
【解析】[实验验证]步骤1:该操作后得出结论为溶液中一定有Na2CO3,猜想2不正确,则溶液中不会只含有NaOH,一定含有Na2CO3;NaOH与HCl反应生成NaCl与H2O,Na2CO3能与HCl反应生成CO2,则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则可以证明溶液中含有Na2CO3,不会只有NaOH;
步骤2:实验结论为猜想一正确,则溶液中含有Na2CO3,Na2CO3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则另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CaCl2溶液,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步骤3:实验结论中没有NaOH;Na2CO3与过量的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与NaCl,NaCl与CaCl2的溶液呈中性,故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剂,酚酞不变色,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交流讨论]若步骤2中用Ca(OH)2来实验,Ca(OH)2能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则无法验证原物质中是否含有NaOH;[总结提升](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过碳酸钠能与水反应,导致变质,则保存时需要保持干燥;(2)过氧化钠(Na2O2)常用作供氧剂,与水反应后生成氧气和一种碱,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反应后物质由Na、O、H三种元素组成,则碱为NaOH,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15.【答案】(1)酸;(2);(3);(4)①②##②①
【解析】B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B是铁单质。C、E在农业上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分别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A、D分别为酸和氧化物。A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可以转化为铁单质,则推测A为铁的氧化物(FeaOb)、D为酸,56a:16b=70%:30%,a:b=2:3,则为Fe2O3。B铁能和C反应,则C是硫酸铜,则E是氢氧化钙。代入验证无误。(1)根据分析,D为酸。(2)A转化为B可以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其他合理即可。(3)B铁和C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4)①E氢氧化钙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氧气和氢气点燃生成水,可能;②E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可能;③E氢氧化钙不能一步转化为二氧化碳,不可能。故选①②。
16.【答案】(1)两;(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3)11.2
【解析】(1)溶液pH=7时氢氧化钾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对应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则加入120g稀盐酸时盐酸过量,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钾,则含有氢离子和钾离子两种阳离子。(2)该反应反应前有氢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钾离子,反应后有水分子、钾离子、氯离子,则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3)解: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钾的质量为x
则K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K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2。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