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东片七校联考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二)(含解析)

金寨县东片七校中考联考信息交流卷(二)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共12题;共12分)
1.(1分)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捕捉室中NaOH溶液喷成雾状有利于吸收CO2
B.环节a中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过滤
C.反应过程中CaO和NaOH是可循环的物质
D.高温反应炉中的物质是
2.(1分)花青素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其化学式为C15H11O6.下列关于花青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宏观上看:花青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上看:1个花青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C.从类别上看:花青素属于有机物
D.从质量上看:花青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6
3.(1分)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开幕前夕,“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介绍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下列选项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球变“懒” B.趣味饮水
C.调头的扳手 D.点火发射
4.(1分)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Al、Cu、Ag的金属活动性
B.探究铁钉生锈时氩气是否参与反应
C.探究水的组成
D.探究CO2是否与水反应
5.(1分)《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焚炼”涉及分解反应
B.“石灰”指石灰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C.“以水沃之”涉及氧化钙与水的反应
D.“筛去石块”的目的是分离物质
6.(1分)布洛芬()是常见的消炎止痛药。下列关于布洛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由33个原子构成
C.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3:18:2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1分)对铁生锈与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②中铁丝生锈,④中铁丝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发生剧烈燃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比①②可知,接触水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B.对比①④可知,温度达到着火点是铁燃烧的条件之一
C.实验结束后,②中的小气球会胀大
D.④中的干沙可更换成水
8.(1分)2022年11月29日,搭载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准时发射升空,运载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铷元素位于第五周期 B.m的值是37,n的值是2
C.铷单质不具有导电性 D.氧化铷的化学式是RbO
9.(1分)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下列有关北京冬奥会中使用材料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制作的可生物降解的一次性饭盒,能有效减少废弃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
B.冰鞋的冰刀是由优质高碳钢和轻合金制造的,高碳钢与轻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
C.吉祥物“冰墩墩”使用的环保PVC高分子材料属于合成材料
D.颁奖礼仪服内胆添加了石墨烯,石墨烯是一种化合物
10.(1分)载人航天器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氧再生系统”处理宇航员排出的H2O和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排到舱外的物质是甲烷
B.反应器2中消耗和生成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器2中生成和的质量比为9:8
D.该系统在产生O2的同时降低了舱内CO2的浓度
11.(1分)下列对比实验的设计不能到达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 中 CO2的含量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探究 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探究氧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A.A B.B C.C D.D
12.(1分)在 MgSO4、H2SO4的混合溶液中先后加入 8%的 NaOH 溶液、BaCl2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当 NaOH 溶液滴加至 m 时,MgSO4、H2SO4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  )
A.a 点时溶液的 pH<7
B.m=150
C.BaCl2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3.4%
D.在 b 点溶液中加 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加入 BaCl2溶液已过量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32分)
13.(6分)氢燃料电池
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氢燃料电池对环境无污染,整个循环就是彻底的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过程。另外,氢燃料电池无噪声,运行安静,相当于人们正常交谈的水平;效率高,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这是由燃料电池的转换性质决定的,直接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的中间变换。
一般的内燃机,通常注入柴油或汽油,氢能汽车则改为使用氢气。推广氢能汽车需要解决三个技术问题:解决大量制取廉价氢气的方法,解决氢气的安全储运问题,解决汽车所需的高性能、廉价的氢供给系统。传统的电解方法价格昂贵,且耗费其他资源,无法推广。传统储氢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利用高压钢瓶(氢气瓶)来储存氢气,但钢瓶储存氢气的容积小,而且还有爆炸的危险;另一种方法是储存液态氢,但液体储存箱非常庞大,需要极好的绝热装置来隔热。目前常见的供给系统有三种,气管定时喷射式、低压缸内喷射式和高压缸内喷射式。
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1)(1分)氢燃料电池对环境无污染,整个循环就是彻底的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过程。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
(2)(2分)下列有关氢燃料电池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氢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的中间变换
B.氢燃料电池汽车已广泛应用,说明氢能汽车技术问题已解决
C.传统储氢方法都存在弊端
(3)(1分)高压钢瓶能用来储存氢气,其微观解释是   。
(4)(1分)写出汽车里常放的一种灭火器   ,其灭火原理是   。
14.(5分)实验室对含有MgCl2的粗盐进行提纯,步骤如图,请回答问题。
(1)(1分)步骤①中,称量5.0 g粗盐需补充的主要仪器是   。
(2)(1分)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1分)步骤③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
(4)(2分)步骤⑤中,为中和过量的NaOH,应滴加的“试剂a”是____(填字母)。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15.(6分)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1分)气体W的化学式为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2)(1分)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为   。
(3)(1分)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1分)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白色沉淀A,产生2.2g气体W。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   。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16.(8分)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重要原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他们在课外活动时对“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假设】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设计实验】
(1)(2分)小华同学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他认为,若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2)(2分)小明同学认为小华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小明同学用紫色石蕊试液将白色滤纸染成紫色,干燥后做成三朵紫色的小花,然后按图示进行实验,在A、B、C中分别观察到变色和不变色的两种现象。
小明同学认为,若   和   (填序号)中的紫色小花变成红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注意:若答对第(3)、(4)小题奖励4分,化学总分不超过40分。
(3)(2分)【反思交流】
小夏同学对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   。三位同学讨论后补充了一个实验,使探究活动获得了成功,你认为这个实验的操作是:   ,现象是:   。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4)(2分)【拓展延伸】
已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的相似,则将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7.(7分)某同学在用 MnO2作催化剂制取 O2的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困惑,通过老师点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小华将图像绘制在黑板上,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实验室用 KClO3和 MnO2的混合物制取 O2,其中 MnO2为2g,它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25%,求 KClO3完全反应后生成 O2 的质量。
(1)(1分)观点分享:b 曲线始终不变的原因是   。若纵坐标改为    ,则可以用 b 曲线表达其随时间变化情况。
(2)(5分)展示交流:结合黑板上的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写出解题过程(最后结果精确到0.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 捕捉室中NaOH溶液喷成雾状,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环节a中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过滤,实现了固液分离,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高温反应炉中的物质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会使反应更充分。
B、根据过滤能实现了固液分离分析。
C、在化学反应中,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D、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2.【答案】D
【解析】【解答】A. 从宏观上看: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花青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从微观上看:1个花青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从类别上看:花青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从质量上看:花青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B、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C、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分析。
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3.【答案】D
【解析】【解答】A. 水球变“懒”是物理现象,此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趣味饮水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调头的扳手是物理现象,此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点火发射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4.【答案】D
【解析】【解答】 【解答】A. 铝能与硫酸铜反应,可证明铝活动性比铜强,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证明铜活动性比银强,可探究Al、Cu、Ag的金属活动性,不符合题意;
B.左边试管中铁接触氧气和水,能生锈,右边试管铁不接触氧气不生锈,可探究铁生锈时氧气是否参与反应,不符合题意;
C. 通过电解水可探究水的组成 ,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都会使瓶内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该实验无法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金属能否与盐反应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
B、根据所给实验中铁生锈和不生锈与所给条件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分析。
5.【答案】B
【解析】【解答】A. “石灰”是指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而不是氢氧化钙,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以水沃之”是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筛去石块”是指分离出不反应的物质,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
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D、“筛去石块”是指分离出不反应的物质。
6.【答案】D
【解析】【解答】A.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化学式可知,布洛芬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
B. 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构成的,一个布洛芬分子是由13+18+2=33个原子构成,故B不符合题意;
C. 由化学式可知,布洛芬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3):(1×18):(16×2)=78:9:16≠3:18:2,故C不符合题意;
D. 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B、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构成的。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
C、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D、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7.【答案】C
【解析】【解答】A.①中的铁丝与氧气接触,②中的铁丝与氧气、水接触,实验中观察到①中的铁丝不生锈,②中的铁丝生锈,则对比得出水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
B.①中的铁丝只与氧气接触,④中的铁丝与氧气接触且有加热棒加热,试管中观察到④中的铁丝燃烧,①中的铁丝没有燃烧,则对比得出温度达到着火点是铁燃烧的条件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
C.②中的铁丝与氧气、水接触,则一段时间后铁丝生锈消耗装置中的氧气,瓶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则气球会变小,故C符合题意;
D.铁丝燃烧会产生高温的熔化物,为防止炸裂瓶底需要在瓶底放一些水或细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图片分析①②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B、根据图片分析①④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C、根据②中烧瓶内气压变化分析;
D、根据干沙的用途判断。
8.【答案】A
【解析】【解答】A. 铷原子核外五层电子,铷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符合题意;
B. 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m的值是37,n的值是1,不符合题意;
C. 铷单质为金属,具有导电性 ,不符合题意;
D. 铷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化铷的化学式是Rb2O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元素周期数即为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金属都有导电性,化合物化学式书写遵循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分析。
9.【答案】D
【解析】【解答】A、塑料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会对环境造成“白色污染”,因此制作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能有效减少废弃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
B、高碳钢与轻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冰墩墩”使用的环保PVC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D、石墨烯是碳单质,因此不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塑料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分析;
B、根据合金和纯金属为金属材料分析;
C、根据塑料为合成材料分析;
D、根据石墨烯为碳单质分析。
10.【答案】C
【解析】【解答】A. 由排到舱外的分子构成可知,排到舱外的物质是甲烷,不符合题意;
B. 由碳原子守恒可知,反应器2中消耗和生成的分子个数比为1:1 ,不符合题意;
C. 由氢原子守恒可知,反应器2中生成和的个数比为2:1,则质量比为36:16=9:4,符合题意;
D. 该系统二氧化碳为反应物,在产生O2的同时降低了舱内CO2的浓度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微观图示中各物质的粒子构成及反应过程,确定各反应器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由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确定分子个数比。
11.【答案】D
【解析】【解答】A、过程中,呼出气体使燃着的木条快速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高,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U型管右侧酚酞溶液先变红,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更快,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该实验不能探究氧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没有排除干扰,该选项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醋酸二氧化碳,来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来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来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来进行分析解答。
12.【答案】B
【解析】【解答】A、在MgSO4、H2SO4的混合溶液中先后加入8%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硫酸反应完之后,才会与硫酸镁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由图像可知,a点时,硫酸反应完全,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镁和硫酸钠,溶液呈中性,pH=7,故A不符合题意;
B、加入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然后加入氯化钡,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根据反应方程式:,
设50g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
设(m-50g)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
由图可知,沉淀的总质量=氢氧化镁沉淀质量+硫酸钡沉淀质量,即
解得,;故B符合题意;
C、根据反应方程式,生成硫酸钡的总质量=,
设参加反应氯化钡的质量为
由图可知,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350g-150g
则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C不符合题意;
D、b点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钡,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故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加入的氯化钡溶液已经过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首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至a点时,硫酸反应完全,剩余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氯化钡与溶液中的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应计算。
13.【答案】(1)
(2)B
(3)压强增大,氢分子间间隔减小
(4)二氧化碳灭火器;隔绝空气
【解析】【解答】(1)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整个循环就是彻底的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下列有关氢燃料电池说法错误的是:
A、由题知,效率高,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直接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的中间变换,该选项正确,不正确;
B、由题知,推广氢能汽车需要解决三个技术问题:解决大量制取廉价氢气的方法,解决氢气的安全储运问题,解决汽车所需的高性能、廉价的氢供给系统等问题,氢燃料电池汽车未广泛应用,该选项不正确,正确;
C、传统储氢方法都存在弊端
(3)氢气分子间有间隔,当压强增大时,氢分子间间隔减小,故可用高压钢瓶能用来储存氢气;故填:压强增大,氢分子间间隔减小;
(4)写出汽车里常放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填:二氧化碳灭火器;隔绝空气。
【分析】(1)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分析;
(2)根据氢能源的优点及不足分析;
(3)根据分子间隔随压强增大而减小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原理及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分析。
14.【答案】(1)托盘天平
(2)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3)除尽MgCl2杂质
(4)A
【解析】【解答】(1)步骤①中,称量5.0 g粗盐需补充的主要仪器是托盘天平,故填:托盘天平。
(2)步骤②是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故填: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3)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则步骤③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尽MgCl2杂质,故填:除尽MgCl2杂质。
(4)A、滴加稀盐酸,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A正确;
B、滴加稀硫酸,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引入新的杂质,故B不正确;
C、滴加稀硝酸,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引入新的杂质,故C不正确。
故填:A。
【分析】(1)根据托盘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溶解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3)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
(4)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15.【答案】(1);
(2)
(3)
(4);
【解析】【解答】(1)根据分析气体W是二氧化碳,化学式是:,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分析可知最终沉淀C是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银沉淀,故化学式为:;
(3)根据分析和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钠和硫酸钠,故化学式是:;
(4)根据分析可知加入氯化钡后生成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故化学式是:。
设碳酸钠质量为,硫酸钠质量为。
解得:
解得:
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是:
硫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是:
根据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硫酸钠中所含钠元素质量之和为,说明还含有含钠元素的物质,根据题意可能是氢氧化钠,硝酸钠和氯化钠,由计算得还含有的物质质量是:,
所含钠元素质量是:,
则混合物除碳酸钠、硫酸钠外所含物质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分别计算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硝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由于硝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符合结果,故还含有的物质是硝酸钠,化学式是。
【分析】根据框图分析,混合物加水溶解后加入稀盐酸,由于产生气体,根据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分析原混合物一定含有碳酸钠,继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A说明生成了不溶于酸的沉淀,根据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判断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由于反应过程中由氯化钠生成,故最后加入硝酸银反应,则生成的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C,则无法证明原物质中是否含有氯化钠,由反应过程中的现象无法推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和硝酸钠,据此解题。
16.【答案】(1)红
(2)A或C;C或A
(3)二氧化硫可能使干燥的纸花变成红色;将干燥的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干燥的纸花不变色
(4)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解答】(1)酸呈酸性,酸性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小华同学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他认为,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2)小涛的设计思路是:I喷稀醋酸小花变红可证明酸性溶液可使石蕊变红,Ⅱ喷水小花不变色可证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Ⅲ小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硫,若变红即可证明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生成了酸;若A和C中的紫色小花变成红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3)小夏同学对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SO2也可能使干燥的紫色小花变红。三位同学讨论后补充了一个实验,使探究活动获得了成功,你认为这个实验的操作是:将干燥的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现象是:干燥的纸花不变色;
(4)已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的相似,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将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分析】(1)酸性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生成了亚硫酸。
(3)根据实验方案,结合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的操作。
(4)根据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的相似,再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17.【答案】(1)没有加热、加热温度太低(合理即可);二氧化锰的质量
(2)解:KClO3的质量为:
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x
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2.35g。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图中曲线若表示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由于没有加热或加热温度太低,氯酸钾没有发生分解,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如b曲线所示,没有变化;
由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变化,所以若纵坐标改为二氧化锰的质量,则可以用b曲线表达其随时间变化情况;
【分析】(1)只有氯酸钾的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分解生成氧气。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
(2)用计算出固态混合物的总质量,然后再减去二氧化锰质量得到氯酸钾的质量。
写出氯酸钾分解的方程式,根据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即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高频考点突破——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含解析)

下一篇: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PDF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