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下列各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生锈 B.浓盐酸挥发 C.工业制氧气 D.空气液化
2.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下列物质的应用只取决于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用二氧化碳灭火 B.用铜做金属导线
C.用氧气供给病人呼吸 D.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3.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
B.蜡烛燃烧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D.双氧水制取氧气
4.要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又不产生新的气体,可以用燃烧法。下列物质最适合选用的是(  )
A.木炭 B.红磷 C.硫磺 D.铁丝
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浓烟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少量高锰酸钾溶于水,液体变成紫红色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固体
B.鼻子凑到瓶口闻酸液的气味
C.用浓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D.把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
7.有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
①向大试管中倒入稀盐酸.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石灰石.④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⑤将收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⑥收集二氧化碳.正确的实验顺序为(  )
A.②①③④⑤⑥ B.②③①⑥④⑤ C.③②①⑥④⑤ D.②①③⑥④⑤
8.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胆矾
C.吸取液体药品 D.氧气验满
9.NO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的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10.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如图装置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二、填空题(共计15分)
11.现有①冰水混合物;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氮;④碱式碳酸铜;⑤稀盐酸;⑥过氧化氢;⑦氢氧化钙;⑧大理石;⑨碳酸氢铵。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纯净物的是    。
12.(10分)无色气体A不可燃,不助燃。①A溶于水生成B,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B不稳定,受热后能生成C和气体A.③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D.写出A B C D四种物质的名称,并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A    B    C    D   有关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   ②   
③   
13.(3分)现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空气4瓶气体,请用简便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
(1)向4瓶气体中分别伸入     其中一瓶内(填现象)   说明该瓶气体是氧气; 其中一瓶内(填现象)   说明该瓶气体是空气; 其他两瓶气体产生现象相同。
(2)向另外2个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其中一瓶内(填现象)   说明该瓶气体是二氧化碳,另一瓶为氮气。
三、实验与探究题(15分)
14.(15分)实验室中,利用如图1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从上面装置中选填A~E),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则选择收集装置    ;(从上面装置中选填A~E)
(3)下列是乙同学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
b.先固定试管,后连接导管与胶皮管
c.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d.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4)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从如图1装置中选填A~E),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收集装置是    (从上面装置中选填A~E)。也可用如图2收集CO2,CO2从    (选填a或b)端通入。
(5)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从上面装置中选填A~E);收集较纯净的乙炔气体选用的装置是    (从上面装置中选填A~E)。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下列各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生锈 B.浓盐酸挥发 C.工业制氧气 D.空气液化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浓盐酸挥发,是挥发出氯化氢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工业制氧气,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分离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空气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下列物质的应用只取决于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用二氧化碳灭火 B.用铜做金属导线
C.用氧气供给病人呼吸 D.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用二氧化碳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既有物理性质,又有化学性质,故A错误;
B.用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
C.用氧气供给病人呼吸,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误;
D.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利用了高锰酸钾加热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3.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
B.蜡烛燃烧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D.双氧水制取氧气
【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蜡烛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 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要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又不产生新的气体,可以用燃烧法。下列物质最适合选用的是(  )
A.木炭 B.红磷 C.硫磺 D.铁丝
【分析】本题涉及混合物的分离的实验设计,使用化学方法分离混合时选用的化学试剂应只与混合物中杂质反应,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可以增加质量,不能减少质量;不得引入新杂质,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
【解答】解:A、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新的气体,故A错误;
B、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为固体,不会增加气体杂质,故B正确;
C、硫磺和氧气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硫;产生新的气体,故C错误;
D、铁丝和纯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铁丝在空气里是不会燃烧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及知道反应的生成物,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浓烟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少量高锰酸钾溶于水,液体变成紫红色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高锰酸钾溶于水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少量高锰酸钾溶于水,液体变成紫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固体
B.鼻子凑到瓶口闻酸液的气味
C.用浓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D.把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
【分析】A、取用块状石灰石固体要用镊子夹取;
B、根据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应注意的“三不”判断;
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分析;
D、根据实验室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进行判断。
【解答】解:A、取用块状石灰石固体要用镊子夹取,故A正确;
B、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应注意的“三不”是: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故B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导致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纯,故C错误;
D、根据实验室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可知将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做法错误,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7.有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
①向大试管中倒入稀盐酸.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石灰石.④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⑤将收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⑥收集二氧化碳.正确的实验顺序为(  )
A.②①③④⑤⑥ B.②③①⑥④⑤ C.③②①⑥④⑤ D.②①③⑥④⑤
【分析】制取气体的装置要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加入药品,注意先加固体药品,再加液体药品;最后收集、验满、盖好正方.
【解答】解: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要先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加入药品,注意先加固体药品,再加液体药品;所以先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石灰石,再①向大试管中倒入稀盐酸;最后⑥收集二氧化碳、④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⑤将收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所以正确的实验顺序为:②③①⑥④⑤。
故选:B。
【点评】固体和液体反应,添加药品时要先加入固体,再加入液体,防止液体溅出.
8.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胆矾
C.吸取液体药品 D.氧气验满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NO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的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分析】能够和空气中的物质反应的气体不能用排气法收集,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解答】解: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氮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不能用排气法收集。
故选:A。
【点评】考虑收集气体的方法时,应该从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有毒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最好的收集方法.
10.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如图装置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分析】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
故选:A。
【点评】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常考的实验题,也是一个难点,掌握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可以通过改变体系内的压强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计15分)
11.现有①冰水混合物;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氮;④碱式碳酸铜;⑤稀盐酸;⑥过氧化氢;⑦氢氧化钙;⑧大理石;⑨碳酸氢铵。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  ②⑤⑧ ;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③④⑥⑦⑨ 。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否则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①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②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③液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④碱式碳酸铜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⑤稀盐酸中含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⑥过氧化氢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⑦氢氧化钙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⑧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⑨碳酸氢铵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故答案为:②⑤⑧;①③④⑥⑦⑨。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12.(10分)无色气体A不可燃,不助燃。①A溶于水生成B,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B不稳定,受热后能生成C和气体A.③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D.写出A B C D四种物质的名称,并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A 二氧化碳  B 碳酸  C 水  D 碳酸钙 有关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 二氧化碳+水→碳酸 ② 碳酸水+二氧化碳 
③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分析】根据无色气体A不可燃,不助燃,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A是二氧化碳,D是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B是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C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无色气体A不可燃,不助燃,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A是二氧化碳,D是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B是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C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二氧化碳,B是碳酸,C是水,D是碳酸钙,
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碳酸;
②是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碳酸水+二氧化碳;
③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碳酸,水,碳酸钙,
①二氧化碳+水→碳酸;
②碳酸水+二氧化碳;
③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3.(3分)现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空气4瓶气体,请用简便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
(1)向4瓶气体中分别伸入  燃着的木条  其中一瓶内(填现象) 燃烧更旺的气体 说明该瓶气体是氧气; 其中一瓶内(填现象) 燃烧情况不变的气体 说明该瓶气体是空气; 其他两瓶气体产生现象相同。
(2)向另外2个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其中一瓶内(填现象) 溶液变浑浊 说明该瓶气体是二氧化碳,另一瓶为氮气。
【分析】根据各种气体不同的性质,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解答】解: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能使木条熄灭的是氮气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
(1)向4瓶气体中分别伸入 燃着的木条 其中一瓶内燃烧更旺的气体说明该瓶气体是氧气; 其中一瓶内燃烧情况不变的气体说明该瓶气体是空气; 其他两瓶气体产生现象相同。
(2)向另外2个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其中一瓶内溶液变浑浊说明该瓶气体是二氧化碳,另一瓶为氮气。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
(1)向4瓶气体中分别伸入 燃着的木条 其中一瓶内燃烧更旺的气体说明该瓶气体是氧气; 其中一瓶内燃烧情况不变的气体说明该瓶气体是空气; 其他两瓶气体产生现象相同。
(2)向另外2个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其中一瓶内溶液变浑浊说明该瓶气体是二氧化碳,另一瓶为氮气。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三、实验与探究题(15分)
14.(15分)实验室中,利用如图1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 铁架台 ;② 分液漏斗 ;
(2)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从上面装置中选填A~E),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则选择收集装置  D ;(从上面装置中选填A~E)
(3)下列是乙同学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  bc ;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
b.先固定试管,后连接导管与胶皮管
c.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d.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4)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B (从如图1装置中选填A~E),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收集装置是  D (从上面装置中选填A~E)。也可用如图2收集CO2,CO2从  a (选填a或b)端通入。
(5)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从上面装置中选填A~E);收集较纯净的乙炔气体选用的装置是  E (从上面装置中选填A~E)。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根据装置的特点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5)根据反应原理及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仪器①是铁架台,仪器②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铁架台;分液漏斗;
(2)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反应需要加热,采用A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较为干燥,选D,故答案为: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D;
(3)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正确;
b.将试管和导管与胶皮管连接起来在固定,错误;
c.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将导管伸入水槽中,后加热试管,错误;
d.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正确。
故选:bc;
(4)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在常温下进行,选择B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选则为D进行收集,用图2进行收集时,从a进,故答案为:B;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D;a;
(5)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反应在常温下进行,选择B作为发生装置,乙炔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因此采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故答案为:B;E。
【点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重点解决问题达标训练》(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无答案) 1

下一篇:2023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综合应用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