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
1.(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实验1:证明酸与碱发生了反应。
(1)稀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丽同学按图甲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她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实验2:测量酸与碱反应过程的pH、温度变化。取一定量的NaOH溶液,逐滴匀速滴加稀盐酸,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乙)。
(2)0~t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________。
(3)由图乙分析,酸与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ab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3:证明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
查阅资料: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小明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图丙所示的三个实验。
(4)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_________。
(5)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
(6)小芳认为实验丙不严密,还应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
2.(2021·福建三明·统考模拟预测)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1)如图1所示,将一定质量氧气封闭在注射器中,改变氧气的体积和温度,记录不同条件下注射器中氧气的压强大小,结果如表:
温度/℃ 20 20 20 20 20 25 30 35 40
体积/mL 12 11 10 9 8 12 12 12 12
压强/kPa 99.6 110.6 120.7 130.6 149.7 101.3 103.1 104.5 106.6
分析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不变:体积增大,气体压强______;温度升高,气体压强______。
(2)影响一定容积的氧气钢瓶内压强大小的因素是瓶内氧气的温度、______。
(3)如图2所示,收集三瓶CO2气体(均为大小相同的玻璃瓶),分别加入1/3体积的相应试剂,甲、乙立即塞紧瓶塞,丙敞口,均振荡一会儿。(水的挥发忽略不计)
①甲中气体压强变小的原因是______。
②振荡后,甲、乙、丙中气体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仿照乙画出此时甲中气体组成的微观示意图______。
3.(2022·江西赣州·统考模拟预测)小明发现家用电热水壶内胆标注“304”字样。为了解其含义及材质成分,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食品级304不锈钢是指含铬18%、镍8%以及其他金属和非金属的不锈钢。
②铬(Cr)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交流讨论】(1)“304不锈钢”属于是______(选填“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
(2)“304不锈钢”加入铬的目的是______。
【提出问题】铬、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如何?
【猜想与假设】猜想1:Cr>Fe>Cu;
猜想2:Fe>Cr>Cu;
猜想3:______。
【查阅资料】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进行实验】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再分别放入装有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的试管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铁片放入稀硫酸中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 猜想______成立
②将铬片放入稀硫酸中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为蓝色
③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 ______
【反思评价】
(1)比较金属与酸反应快慢,需控制的变量有______。(填序号)
A.金属片的质量 B.加入酸的时间
C.试管体积 D.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2022·江苏苏州·校考模拟预测)实验室有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其成分产生浓厚兴趣,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活动】
【初步结论】实验过程中没有温度变化,则该样品中没有______(填化学式)。
【提出问题】样品中究竟有哪些物质呢?同学们利用该固液混合物继续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
【结论与解释】根据上述现象,同学们得出固体样品中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你认为此结论______(填“正确”或“错误”)。其中氢氧化钙产生的原因是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深入交流】实验过程中细心的同学发现了这样的现象:边滴加稀盐酸边搅拌,溶液仍为红色时,固体表面没有气泡产生,但固体却减少了。针对此现象,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的______继续与稀盐酸在溶液中反应,而未与碳酸钙反应。
【分析评价】同学们根据整个过程的实验现象,又绘制了溶液中某离子数目的变化趋势图。请你结合图像分析:
Ⅰ、该离子应该是______(填序号);
①Ca2+ ②OH- ③Cl-
Ⅱ、在 b→c 的过程中,该离子数目减少的微观反应实质是:______(用文字说明)。
老师对同学们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可以尝试用更多的方法进行探究。
5.(2022·山西·九年级专题练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某农田小麦长势不好,当地农民正在施肥。为探究小麦长势不好的原因、所施加化肥的成分、用途,同学们开启了项目学习之旅。
【查阅资料】小麦适宜在pH范围是6.5~7.0的土壤中生长。植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大量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
任务一:探究小麦长势不好的原因
【提出猜想】农田里的土壤可能酸性或碱性较强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测量结果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农田里三份不同位置的土样,干燥后分别与蒸馏水按一定质量比在三个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 试样1:pH=4试样2:pH=4 试样3:pH=4 ___________,不适合小麦生长
步骤2: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三个烧杯中的上层清液滴加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任务二:探究所施化肥的成分
农作物生长需求量较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化肥,加足量_______,混合、研磨 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肥中含有
步骤2:取少量化肥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___________ 化肥中含有
【交流研讨】步骤1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反思评价】某同学对步骤2结论的可靠性提出疑问,理由是___________。
小组改进实验方案后,得出所施加的化肥的成分为(NH4)2SO4。
任务三:探究化肥的作用
【信息检索】几种化肥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
能使土壤呈酸性的肥料有硫酸铵、过磷酸钙;使土壤呈碱性的肥料有氨水、碳酸铵、钙镁磷肥;能使土壤呈中性的肥料有碳酸氢铵、硫酸钾。
【交流研讨】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建议向该麦田施加碳酸铵。向农田中施加碳酸铵的作用为___________。
【总结提升】任务完成后,小组同学提出使用化肥应该注意___________。
6.(2022·辽宁·统考二模)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BaCl2、CuSO4、Na2CO3、K2SO4中的几种混合而成,化学兴趣小组对此产生好奇,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1)据此得出,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
【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还含有什么成分?
(2)【猜想与假设】
猜想1:该白色粉末还含有Na2CO3;
猜想2:该白色粉末还含有K2SO4;
猜想3:该白色粉末还含有_______。
(3)【设计与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得到的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进行过滤 得到白色沉淀A,无色溶液B 据此推断A的成分可能有_______种
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_______ 结论:猜想1成立化学方程式: _______
(4)【实验结论】该白色固体混合物的成分是_______。
(5)【反思评价】兴趣小组继续探究无色溶液B的成分,取少量无色滤液B样品,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无现象,则滤液B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7.(2022·广东湛江·统考模拟预测)某化学实验小组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提出问题)影响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猜想)影响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可能有:盐酸的浓度、石灰石的颗粒大小等。
(进行实验)室温下,选用20mL不同浓度的盐酸与1g石灰石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处理数据)实验后获得的相关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盐酸的浓度(均取20mL) 石灰石固体形状(均取1g) 二氧化碳体积(mL)(均收集前30s的气体)
甲 4% 粉末状 64.0
乙 4% 块状 40.4
丙 6% 粉末状 98.2
丁 6% 块状 65.3
(2)要比较不同浓度的盐酸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_(写1组),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3)能否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进行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试说明原因:______。
(4)从上述实验中得出石灰石的颗粒大小对反应速率影响的结论是:石灰石的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______(填“快”或“慢”)。
(5)装置II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
(实验延伸)表是记录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和对应的时间的一组实验数据(每间隔4s读数一次):
时间/s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CO2体积/mL 16 22.2 29.4 39.3 50.4 57.6 62 64.7 66 66
(6)从上表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到20s后反应速率逐渐变______(填“快”或“慢”),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8.(2022·湖南·模拟预测)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碱盐的相关性质”时,做了如图1所示的两个实验,观察到试管①中红色恰好变成无色,试管②中出现白色沉淀。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2所示),观察到溶液呈红色,烧杯底部沉淀增多。为确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NaOH、NaCl;
猜想2:NaOH、NaCl和_______;
猜想3:NaOH、NaCl和Na2CO3。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_____溶液 _______ 猜想2正确
【交流与讨论】小红同学认为可以使用硝酸银溶液验证猜想2,她的观点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
【定量分析】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得1.97g。根据沉淀质量可计算实验中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g。
9.(2022·广西·一模)实验室有未知成分的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OH、K2SO4、Ba(NO3)2、FeSO4、Mg(NO3)2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小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CaCl2、Ca(NO3)2溶液均显中性;MgCO3微溶于水,不考虑为沉淀;FeSO4固体为白色。
【实验步骤】
【实验探究1】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滤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再滴加酚酞溶液,得到溶液C. ______ 原粉末中含有NaOH
【猜想假设】白色固体A可能有Mg(OH)2、BaSO4、BaCO3
【实验探究3】小红同学为验证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白色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HNO3,充分振荡。 有气泡产生,沉淀完全溶解 白色固体A中一定没有______;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向①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 ______ 白色固体A中有Mg(OH)2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验证,原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可能含有NaCl。
【反思与拓展探究】为探究原粉末中是否存在NaCl,小组同学取少量溶液C,滴加足量硝酸银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小组同学得出原粉末中有NaCl的结论。
【反思与评价】
(1)小鸿不赞同他们,他对上述【实验探究2】的实验步骤做稍微调整,其它操作不变,得出原粉末中有NaCl。则小鸿的调整方案是______。
(2)在【实验探究2】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理由______。
10.(2022·安徽合肥·模拟预测)酸的性质和用途是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某校学习小组以盐酸的性质和用途为项目进行如下研究。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盐酸进行相关探究。
活动一:初识盐酸的物理性质
(1)该瓶浓盐酸由于标签被腐蚀,无法看清药品名称,根据残留的部分信息,判断这瓶是浓盐酸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加水稀释成稀盐酸备用。
活动二:认识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2)取少量氧化铜粉末,加入少量稀盐酸,可观察到现象黑色固体溶解,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提出问题】稀盐酸中,哪种微粒与氧化铜固体溶解?
猜想①:H+;猜想②:_________ ;猜想③H2O
(3)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实验方案如右图所示,X溶液是_________ ,管甲中黑色固体溶解,试管乙中无明显现象,猜想①成立。
活动三:认识稀盐酸的用途
(4)稀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铁制品不能长时间浸没在酸中,原因_________ 。
活动四:稀盐酸加热后的浓度变化
【查阅资料】给盐酸进行加热时,HCl和水蒸气同时逃逸,但HCl气体和水蒸气逸出速度不同。
(5)小明同学取200mL1%的稀盐酸,测定其pH为1.3,煮沸并蒸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其pH为0.9,则稀盐酸经加热煮沸后浓度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小芳同学为进一步研究,取稀盐酸分成2份:①未经加热;②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后冷却,分别中和等量的氢氧化钠,消耗盐酸的量:_______ 。
结论:给稀盐酸进行加热时,浓度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
11.(2022·辽宁丹东·校考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硫酸的部分化学性质,使用氢氧化钠、碳酸钠、金属铝和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A 进行了相关实验。
(1)实验时观察到稀硫酸与 A 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则 A 物质是______。
(2)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
【提出问题】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硫酸试管中,振荡 溶液呈无色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向步骤①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呈无色
【分析讨论】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你的观点及理由是:______。
(3)该化学兴趣小组又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提出问题】②号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硫酸钠 猜想二:硫酸钠、硫酸 猜想三:______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用试管取适量②号试管中的无色溶液,加入一种试剂后,根据产生的现象推断出了②号试管中溶质的成分,该试剂是______。
【质疑反思】甲同学认为猜想三不能成立,因为①②号试管中溶液混合后烧杯中没有蓝色沉淀生成。
乙同学则认为猜想三是可以成立的,理由是______。
12.(2022·重庆·模拟预测)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巴川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Na2SO3易被氧气氧化为Na2SO4;
②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③SO2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Na2SO3;
④Na2SO3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
猜想3: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
【实验探究】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猜想1成立
乙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2成立
(1)你认为上述探究小组结论______(填“甲”“乙”或“都”)不正确,理由是______。
【实验结论】同学们在乙组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并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猜想3成立的结论。
【实验拓展】为测算样品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小周利用下图装置按步骤进行实验(注:装置气密性良好,每步反应均充分完全,且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①取a g样品于锥形瓶中,打开弹簧夹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弹簧夹K并称量装置A总质量为m1g;
②用注射器推入足量的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③再次打开弹簧夹K,缓缓鼓入足量的氮气,关闭弹簧夹K并称量装置A总质量为m2g;
④利用(m1g一m2g)计算出生成气体SO2的质量,并通过化学方程式求算出亚硫酸钠的质量及其质量分数。
【实验分析】
(2)在实验步骤③中再次鼓入足量氮气的作用是______。
(3)装置B在该实验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实验反思】
(4)为节约成本,小周提出将氮气改为空气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的改进会使测算样品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5)小周认为还可以通过称量装置B实验前后的质量变化得到气体SO2的质量,从而求算出亚硫酸钠的质量及其质量分数。小娜同学认为这种方法不可行。请你根据空气成分进行分析,用化学方程式帮助她解释原因:______。
13.(2022·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化学精灵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还有很多。某同学在做“稀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发现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他赶紧补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仍然为无色。于是他和同学们一起对烧杯内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______(填化学式);
猜想三:有NaCl和NaOH。
【分析与思考】根据已有的实验现象,小爱认为其中猜想______肯定不正确。
【进行实验】为进一步确认溶液的溶质成分,小荷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样,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______。
【得出结论】上述现象说明猜想二正确。
【反思与交流】小平认为,另选与小荷实验中不同类别的物质,如______(填一种物质名称即可),也能得到上述相同的结论。
14.(2022·山东济宁·校考模拟预测)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
(1)Ⅲ中为澄清溶液,则浑浊消失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取少量溶液缓缓加热,发现其很快变浑浊,说明的热稳定性比__________填“强”或“弱”。
【实验二】加入一定量溶液后加热锥形瓶,完全反应,瓶内出现浑浊且有气泡放出。
(1)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Ⅳ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在中烧杯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__________,说明还生成了。
【拓展】如实验二改加入过量溶液加热,则锥形瓶中有气泡放出且不变浑浊,其余现象与实验二相同,此时Ⅳ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5.(2022·江苏盐城·校考一模)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实验一:实验室模拟制备氢化钙。
【查阅资料】
①用氢气与钙加热的方法可制得氢化钙;
②钙遇水立即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③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④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实验设计】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所示(固定装置省略)。
(1)用酒精灯给玻璃管加热前要先向装置中通一会儿氢气,目的是______。
(2)装置C中制取氢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
实验二:取少量上述制得的CaH2样品加入到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小组同学对滤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的Na2CO3溶液 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2、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______ 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登山运动员用氢化钙作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优点是______。
【定量分析】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测量氢化钙(CaH2)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取5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100g水,待烧杯中不再有气泡产生,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4.8g(假设杂质与水不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______g。
(2)计算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16.(2022·广西河池·统考中考真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整理实验台时,发现有一瓶未盖瓶塞且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据老师回忆:可能是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中的一种。于是同学们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水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若 _____ 该溶液是NaOH溶液
2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若有气泡产生 该溶液是Na2CO3溶液
【交流讨论】
(1)小李认为方案1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 _____。
(2)写出方案2中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实验探究】
老师指出方案2也不够严谨。经讨论后,小组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滤液B;
(2)向滤液B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_____;滤液B中的溶质为 _____。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的原溶液是NaOH溶液,且溶质已部分变质。
【拓展延伸】
(1)取完药品后,应 _____。
(2)检验滤液B时,下列能代替酚酞溶液的有 _____(填序号)。
①氧化铜
②铁丝
③硫酸镁溶液
17.(2022·广西柳州·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贮存的镁条表面有一层灰黑色的物质,用砂纸打磨后发现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某化学实验小组对镁条表面的灰黑色物质产生了兴趣,并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镁条表面的灰黑色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根据空气的成分对镁条表面的灰黑色物质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是MgO
猜想二:是MgCO3
猜想三:是Mg(OH)2
猜想四:是Mg2(OH)2CO3
实验小组的小军同学认为灰黑色物质是氧化镁,但是遭到了其他同学的一致反对,
【设计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实验Ⅰ 取一定量的灰黑色物质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试管中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成的气体是 _____
实验Ⅱ 另取一定量干燥的灰黑色物质于试管中,加热,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和澄清石灰水 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灰黑色物质变为白色,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说明产物中一定有 _____
【结论与反思】
(1)写出实验Ⅰ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2)根据实验Ⅰ、Ⅱ的现象和结论,猜想 _____是正确的。
(3)写出实验Ⅱ中灰黑色物质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拓展与提升】
镁条表面的灰黑色物质是镁与空气中的氧气、_____共同作用,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的。为了防止镁条表面形成灰黑色物质,工业上往往将镁和铝制成合金。现有一块21g的镁铝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2g氢气,则这块镁铝合金中镁的质量是 _____g。
18.(2022·广东深圳·校考三模)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未盖瓶盖,同学们就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问题展开了讨论。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为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同学们设计了几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
B.取少量溶液滴加几滴无色酚酞
C.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CaCl2溶液(CaCl2溶液呈中性)
(3)通过实验,发现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为确定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同学们又补充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该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滴加足量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分层。 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少量CuCl2溶液。 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反思】通过实验,同学们建议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时应密封保存。
参考答案:
1. 烧杯中的液体由红色变成无色 NaOH+HCl=NaCl+H2O 溶液由碱性逐渐变成中性 溶液的pH逐渐减小,且到t1时溶液的pH等于7 中和反应放热 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 试管③中的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试管①②中的硅胶不变色 验证醋酸钠是否使变色硅胶变色
2. 减小 增大 气体质量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丙>甲>乙
3. 金属材料 防止304不锈钢锈蚀 Fe>Cu>Cr 1
铜片表面没有明显现象 AD Cr+H2SO4= CrSO4+H2↑
4. CaO 正确 氢氧化钙/Ca(OH)2 ② 酸解离出的氢离子与碱解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5. 土壤酸性较强 氮、磷、钾 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 产生白色沉淀 (或) 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或没有将化肥先加水溶解,白色沉淀可能是未溶解的化肥等,合理即可) 改良酸性土壤(或提供作物生长需要的氮元素)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合理即可)
6. BaCl2/氯化钡 CuSO4/硫酸铜 Na2CO3和K2SO4 3/三 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消失 BaCl2和Na2CO3 NaCl(或NaCl与BaCl2)
7. 甲丙/乙丁 其它条件一定时,盐酸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不能 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进行 快 防止CO2溶于水 慢 反应过程中不断消耗盐酸,盐酸浓度不断降低,因此反应速率降低
8. BaCl2/氯化钡 Na2CO3 产生白色沉淀 错误 因为AgNO3和NaCl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 1.06
9. 溶液变红 硫酸钡/BaSO4
产生白色沉淀 NaOH、Ba(NO3)2、Na2CO3、Mg (NO3)2 取一定量的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滴加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未完全溶解,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需排除其干扰
10. 相对分子质量为36.45/有刺激性气味/浓度为1.18g/cm3 Cl- NaCl/其他可溶性的盐酸盐 铁锈除去后,金属铁与盐酸会继续反应 增大 ①>② 稀盐酸加热时,水蒸气逸出速度大于HCl气体逸出速度
11. 氧化铜/CuO 可行,因为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向步骤①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硫酸钠、氢氧化钠 紫色石蕊试液 如果试管①中稀硫酸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如果被硫酸完全消耗,则无蓝色沉淀生成
12. 都 样品部分变质时同时含有Na2SO3和Na2SO4 将A装置内的二氧化硫排尽 吸收二氧化硫,减少空气污染 偏小
13. / 三 有气泡冒出 铁(或氧化铜或氢氧化铜等合理即可)
14. 弱 /二氧化碳 变蓝
15.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无明显现象 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 安全、携带方便 0.2 42%
设CaH2的质量为x
解得x=2.1g
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为42%
16. 溶液变蓝色 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Na2CO3+2HCl=2NaCl+H2O+CO2↑ 检验并除去碳酸钠 氯化钠、氯化钙、氢氧化钠 立即盖好瓶塞 ③
17. CO2/二氧化碳 水/H2O 四 水、二氧化碳 设:铝的质量是m,产生的氢气质量为x;则镁的质量是21g-m,产生氢气质量为y。
,,
则,解得:m=9g,则镁的质量=21g-9g=12g。
答:这块镁铝合金中镁的质量12g。
18.(1)CO2+2NaOH=Na2CO3+H2O
(2)AC
(3)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