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3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化学密押卷
一、单选题
1.(2016·济宁)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没有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家庭自酿葡萄酒 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
C.卤水点制豆腐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A、家庭自酿葡萄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卤水点制豆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016·聊城)下列对物质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A.蛋白质、维生素、金刚石都是有机物
B.四氧化三铁、氧气、水都是氧化物
C.不锈钢、青铜、生铁都是合金
D.塑料、石英砂、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
【答案】C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解:A、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不属于有机物,故A错;
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B错;
C、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青铜属于铜的合金、生铁属于铁的合金,故C正确;
D、石英砂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
故选C.
【分析】A、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不属于有机物;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C、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青铜属于铜的合金、生铁属于铁的合金;D、石英砂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有机物的判断方法,氧化物、合金的判断方法.
3.(2020九上·南岗月考)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酸的化学性质类似 酸是由离子构成,酸中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B 氯化钠溶解在水中 氯化钠分子不断运动到水分子间隔中
C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40L钢瓶中 氧分子变小了
D 有些宝石看起来绚丽多彩 很多宝石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酸、碱、盐的概念
【解析】【解答】A、酸的化学性质类似,但酸是由分子构成的,酸溶于水形成的酸溶液中含有离子,酸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A解释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解在水中,是因为钠离子和氯离子不断运动到水分子间隔中,B解释不符合题意;
C、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40L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解释不符合题意;
D、有些宝石看起来绚丽多彩,是因为宝石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而使宝石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光泽,D解释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酸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分析;
B、根据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分析;
C、根据气体压缩时分子间隔变小分析;
D、根据富有中含有金属离子分析。
4.(2018九上·雁塔月考)已知是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B.该离子为阴离子
C.x的值为2 D.该结构不是稳定结构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通过题意可知,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2x=8,得x=4,故该元素为镁元素,为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B、该离子为Mg2+,为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C、通过A知,x=4,不符合题意;
D、最外层电子为8,是稳定结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形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5.(2021九上·丰台期末)我国向世界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B.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C.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D.露天焚烧垃圾
【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B、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D、露天焚烧垃圾,有二氧化碳生成,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新技术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它产品、光合作用等都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露天焚烧垃圾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分析。
6.(2020·广州)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
B.过滤可除去水中杂质离子
C.活性炭可长期使用无需更换
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是( )纯水
【答案】A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A. 沉降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故符合题意;
B. 过滤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杂质离子是溶解在水中的,过滤的方式不能除去,故不符合题意;
C. 活性炭长期使用,它的吸附能力会下降,所以一定时候应该更换,故不符合题意
D. 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不是纯水,此时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钙、镁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常用的絮凝剂,如明矾。
B、 过滤是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
C、活性炭有一定吸附能力。
D、自来水厂处理过的水,还含有大量离子。
7.(2023·成都模拟)棉花是一种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纤维素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的
B.纤维素属于有机物
C.棉线与羊毛线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
D.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10∶5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解析】【解答】A. 纤维素由纤维素分子构成,纤维素分子由C、H、O三种原子构成,故错误,符合题意;
B. 纤维素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棉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气味不同,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化学式可知,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n:10n:5n=6:10:5,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纤维素由纤维素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的。
B、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分析。
C、棉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元素角码之比。
8.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胃液pH<7。有助于消化
B.幼儿及青少年缺少钙元素,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C.铁、锌、硒、钾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D.“皮革奶”是将皮革加工成蛋白质加入奶粉中对健康有害,应禁止销售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解答.人体中常量元素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有铁、铜、锰、锌、硒.
【解答】
A、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pH<7,有助于消化,说法正确;
B、钙是人体骨胳的重要组成元素,幼儿及青少年缺少钙元素,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说法正确;
C、钾是人体常量元素,故C说法错误;
D、“皮革奶”是将皮革加工成蛋白质加入奶粉中对健康有害,应禁止销售,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元素、食物中的的营养物质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2021·中江模拟)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可用于自来水生产中杀菌消毒
B.农业上常用 改良酸性土壤
C.反应中有2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 可由海水蒸发结晶、精制获得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解析】【解答】A. Cl2可用于自来水生产中杀菌消毒,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NaOH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转变为0价,水中部分氢元素由+1价转变0价,钠元素,氧元素化合价不改变,反应中有2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海水中存在NaCl,NaCl可由海水蒸发结晶、精制获得,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0.(2023·成都模拟)下列说法、方程式以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用赤铁矿石炼铁:-置换反应
B.溶洞的形成:CaHCO3=CaCO3↓+H2O+CO2↑-分解反应
C.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H2CO3-化合反应
D.用熟石灰处理盐酸厂的废水:Ca(OH)2+HCl=CaCl2+H2O-复分解反应
【答案】C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解答】A.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 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H2O+C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化学式书写不符合题意,故B不符合题意;
C. 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C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1、反应物与生成物是否遵守客观事实;2、反应条件是否正确;3、气体符号及沉淀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
11.(2023·成都模拟)甲酸(HCOOH)在热的浓硫酸催化下可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水。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添加甲酸
B.气球用于收集有害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C.硬质玻璃管内可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D.浓硫酸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长颈漏斗和注射器都可以用来添加液体药品,甲酸属于液体药品,故可以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添加甲酸,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用甲酸分解生成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后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这种有毒气体,可以在装置末端导管口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或在导管口系一个气球收集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甲酸分解生成的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黑色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单质,故硬质玻璃管内可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甲酸在热的浓硫酸催化下可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随着反应的进行会变为稀硫酸,反应后溶液质量会增加,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长颈漏斗和注射器都可以用来添加液体药品。
B、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
D、根据甲酸在热的浓硫酸催化下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
12.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钢不属于合金
B.金属银可与硝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C.炼铁的过程是把铁矿石变成纯净的氧化铁
D.“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Au)在高温条件下也很难与氧气反应
【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生铁和钢
【解析】【解答】A、钢是铁的合金,错误;
B、银在铜的后面,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错误;
C、炼铁的过程是把化合态的铁变成游离态的铁的过程,错误;
D、“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Au)在高温条件下也很难与氧气反应,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和冶炼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3.小明设计了下列四组物质,要求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其中错误的是( )
A.Na2CO3→NaCl→NaNO3→NaOH B.C→CO→CO2→Na2CO3
C.Cu→CuO→CuSO4→Cu(OH)2 D.CaCO3→CaO→Ca(OH)2→NaOH
【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钠转化为NaOH,假设能反应,生成物是硝酸盐和氢氧化钠,而硝酸盐是可溶性盐,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不能实现,故选项正确;
B、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故选项错误;
C、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所涉及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转化即可.
14.(2021·巴中)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C 鉴别固体(NH)2SO4和K2SO4 分别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氯化钙、氯化镁 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浸洗、过滤、干燥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
C、固体(NH)2SO4和熟石灰研磨,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K2SO4不会,可以鉴别,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钠不能再溶解到氯化钠饱和溶液中,而对于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还可以再溶解到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浸洗、过滤、干燥可以除去少量氯化钙、氯化镁,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和鉴别方法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物质的鉴别需加入物质后通过不同现象进行区分。
二、填空题
15.(2021·连山模拟)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清新的空气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洁净的饮用水经过了净化,在净化水过程中常用 吸附色素和异味。
(3)均衡的营养需要合理膳食。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食用水果蔬菜为人体补充的主要有机营养素是 。
(4)农作物生长对土壤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常用 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5)在考古挖掘出来的文物中,“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剂 与赤铁矿石反应;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 。
【答案】(1)混合物
(2)活性炭
(3)维生素
(4)pH试纸
(5)铁>铜>金;CO;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和干燥(合理即可)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清新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净化水过程中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填:活性炭;
(3)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食用水果蔬菜为人体补充的主要有机营养素是维生素,故填:维生素;
(4)农作物生长对土壤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常用pH试纸测定土壤的酸碱度,故填:pH试纸;
(5)金属活动性越强,越容易生锈,由“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可知铁最活泼,铜次之,金最不活泼,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铜>金;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剂CO把铁从赤铁矿石里还原出来;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和干燥或刷漆、涂油等,故填:铁>铜>金;CO;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和干燥(合理即可)。
【分析】(1)清新的空气属于混合物。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
(4)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5)根据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进行分析。
16.(2021九上·定西期末)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 、天然气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是较清洁的燃料,天然气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其目的是 。
(3)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依据微观反应的示意图可得到的信息: 。
(4)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
a.植树造林,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答案】(1)石油;不可再生
(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反应
(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4)a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煤、石油、天然气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是较清洁的燃料,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反应;
(3)①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加热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依据微观反应的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4)a.植树造林,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
b.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仍是当前人们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不能禁止使用,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充分反应。
(3)①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加热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
②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
(4)根据保护空气的措施,进行分析。
17.(2020九上·法库期末)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1)t1℃时,将30g氯化铵固体溶解在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g。
(2)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 (填“硝酸钾”或“氯化铵”)。
(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 。(填“序号”)
A 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 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 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 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5)将等质量硝酸钾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所得硝酸钾溶液质量 氯化铵溶液质量(填“>”“<”“=”)。
【答案】(1)70
(2)37.5%
(3)硝酸钾
(4)BCD
(5)<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 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g,因此将30g氯化铵固体溶解在50g水中,只有20g氯化铵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是50g+20g=70g。(2)由②可以看出,没有晶体析出,所以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因为升温到t2℃60gR能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硝酸钾。(4) A、①、②、③中,②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故不正确;
B、R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加水的方法,故正确;
C、①和②的溶液中,加入60g硝酸钾都无晶体洗出,故溶质质量相等,正确;
D、①③都是t1℃,①是不饱和溶液,③是饱和溶液,所以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故正确;
故答案为:BCD(5)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氯化铵明显,所以硝酸钾析出的晶体多,所以所得硝酸钾溶液质量<氯化铵溶液质量。
【分析】(1)根据 t1℃时, 氯化铵的溶解度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3)根据R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4)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转化关系分析
(5)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三、综合题
18.(2022·和县模拟)制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如图是制备高纯硅的一种工艺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的基本类型属于 。
(2)过滤所得粗硅应充分洗涤,以除去表面可能吸附的HCl和 (填化学式)。
(3)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Ⅱ要在无氧气环境中进行,原因是 (答出一种即可)。
(4)上述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答案】(1)置换反应
(2)MgCl2
(3);防止硅被氧化或防止发生爆炸
(4)HCl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根据分析,反应Ⅰ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
(2)因为盐酸过量,MgO和盐酸反应生成MgCl2和水,所以粗硅充分洗涤,是除去表面可能吸附的HCl和MgCl2;
(3)根据分析,反应Ⅱ为SiCl4与氢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硅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 Si+4HCl;因为反应物中有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故反应Ⅱ要在无氧气环境中进行,防止发生爆炸或防止硅被氧化;
(4)该制备流程中,反应中消耗盐酸,最后生成HCl,故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Cl。
【分析】根据制备高纯硅的一种工艺流程分析,反应Ⅰ是SiO2和Mg反应生成粗硅和MgO的反应,属于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置换反应;粗硅和MgO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稀盐酸后,MgO溶于稀盐酸生成MgCl2溶液,过滤后得到粗硅;粗硅和Cl2反应生成SiCl4;反应Ⅱ是SiCl4和H2反应生成Si和HCl的置换反应。
19.(2021·宁阳模拟)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C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E是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溶液为蓝色,F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C作为食品干燥剂的原因有 (答两条即可)。
(2)写出D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 。
(3)上述反应没有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答案】(1)价格低廉、无毒、与水反应的产物没有强腐蚀性
(2)
(3)分解反应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则A是铁,C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则C是氧化钙,E是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溶液为蓝色,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则E是硫酸铜,稀硫酸和氧化铜、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则B是稀硫酸,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氢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则D是氢氧化钙,F是氢氧化钠,因此A-F分别是铁、硫酸、氧化钙、氢氧化钙、硫酸铜、氢氧化钠。
(1)选择C(氧化钙)作为食品干燥剂的原因有价格低廉、无毒、与水反应的产物没有强腐蚀性。
(2)D转化为F,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AB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AE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BC反应(硫酸与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BD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B转化为E(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DE反应(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D转化为F(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EF反应(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属于复分解反应;C转化为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上述反应没有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20.(2016九下·西安开学考)实验装置的设计和组装是一个改进的过程,观察下列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实验室用KClO3与MnO2混合加热制O2,可选用上述 (填编号)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根据B 装置的适用条件改进后得到C装置.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此时发生装置选用B(或C)而不选用A的理由是 .下列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可选用上图中C、E作为制气装置的是(填编号) :
①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②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③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在加热的情况下制CH4
(3)F 装置从a、b中某一个接口进气,可以代替D、E 装置收集气体,
并且可以减少气体向空气中的逸出.为了检验F装置的气密性,某同学对F装置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处理.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b端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 ,再用 ,观察b端水中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现用A、F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连接A装置的应是 (选填“a”或“b”).
【答案】(1)A;2KClO3 2KCl+3O2↑
(2)CaCO3+2HCl=CaCl2+H2O+CO2↑;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块状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②
(3)用止气夹夹住a处的胶皮管;手捧着集气瓶的外壁;a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解:(1)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A;2KClO3 2KCl+3O2↑;(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块状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②;(3)检查F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b端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用止气夹夹住a处的胶皮管,再用手捧着集气瓶的外壁观察b端水中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现用A、F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连接A装置的应是长管,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用止气夹夹住a处的胶皮管;手捧着集气瓶的外壁;a;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检查F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b端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用止气夹夹住a处的胶皮管,再用手捧着集气瓶的外壁观察b端水中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现用A、F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连接A装置的应是长管,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21.(2023·成都模拟)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1)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 (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 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 (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
(3)【实验探究Ⅱ】
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NaCl、NaOH和Na2CO3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 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验证:取样,滴加 ,无气泡产生,猜想三不正确。
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pH在 范围内,溶液的颜色变红。
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 (填“一定”或“不一定”)变红。
(4)【实验探究Ⅰ】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 ,由此现象小李同学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小张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设计了下列3个对比实验:
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答案】(1)放热;低于
(2)H+、OH-
(3);三;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足量稀盐酸;8.2~14;不一定
(4)升高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实验探究Ⅰ]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因中和反应放热,可观察到溶液的温度升高;
(2)由图可知,实验①、实验②中,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温度都有上升,故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放热,结合实验③曲线,可以发现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低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3)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两种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分子放出热量的缘故,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离子符号分别是:H+、OH-。
(4)[实验探究Ⅱ]
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此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
实验验证:取样,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猜想三不正确,因为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气泡;(本题中用足量的稀硫酸、稀硝酸均可)
原因分析:由资料可知,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
【分析】(1)根据中和反应会放热分析。
(2)根据图可知,实验①、实验②中,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温度都有上升,结合实验③曲线,可以发现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低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分析。
(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4)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根据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如果碱性溶液的pH<8.2分析。
四、计算题
22.(2022·重庆市模拟)二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工业上利用二氧化氮、氧气与水化合制备硝酸实现了变“坏”为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现向288t水中通入二氧化氮和氧气,经测定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为32t,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NO2与O2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最终所得溶液中HNO3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将100t(2)中所得HNO3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HNO3溶液多少t?(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3:4
(2)解:设生成HNO3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NO2质量为y,
所得溶液中HNO3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0%;
(3)解:设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HNO3溶液质量为m,则有100t×50%+m×20%=(100t+ m)×25%,得m=500t;
答:所得溶液中HNO3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HNO3溶液质量为500t。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NO2与O2的质量比为(4×46):(16×2)=23:4,故填:23:4;
【分析】(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进行分析;
(2)先设未知数,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二氧化氮、生成硝酸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3)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分析。
四川省成都市2023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化学密押卷
一、单选题
1.(2016·济宁)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没有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家庭自酿葡萄酒 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
C.卤水点制豆腐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
2.(2016·聊城)下列对物质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A.蛋白质、维生素、金刚石都是有机物
B.四氧化三铁、氧气、水都是氧化物
C.不锈钢、青铜、生铁都是合金
D.塑料、石英砂、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
3.(2020九上·南岗月考)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酸的化学性质类似 酸是由离子构成,酸中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B 氯化钠溶解在水中 氯化钠分子不断运动到水分子间隔中
C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40L钢瓶中 氧分子变小了
D 有些宝石看起来绚丽多彩 很多宝石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
A.A B.B C.C D.D
4.(2018九上·雁塔月考)已知是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B.该离子为阴离子
C.x的值为2 D.该结构不是稳定结构
5.(2021九上·丰台期末)我国向世界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B.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C.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D.露天焚烧垃圾
6.(2020·广州)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
B.过滤可除去水中杂质离子
C.活性炭可长期使用无需更换
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是( )纯水
7.(2023·成都模拟)棉花是一种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纤维素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的
B.纤维素属于有机物
C.棉线与羊毛线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
D.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10∶5
8.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胃液pH<7。有助于消化
B.幼儿及青少年缺少钙元素,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C.铁、锌、硒、钾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D.“皮革奶”是将皮革加工成蛋白质加入奶粉中对健康有害,应禁止销售
9.(2021·中江模拟)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可用于自来水生产中杀菌消毒
B.农业上常用 改良酸性土壤
C.反应中有2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 可由海水蒸发结晶、精制获得
10.(2023·成都模拟)下列说法、方程式以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用赤铁矿石炼铁:-置换反应
B.溶洞的形成:CaHCO3=CaCO3↓+H2O+CO2↑-分解反应
C.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H2CO3-化合反应
D.用熟石灰处理盐酸厂的废水:Ca(OH)2+HCl=CaCl2+H2O-复分解反应
11.(2023·成都模拟)甲酸(HCOOH)在热的浓硫酸催化下可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水。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添加甲酸
B.气球用于收集有害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C.硬质玻璃管内可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D.浓硫酸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12.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钢不属于合金
B.金属银可与硝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C.炼铁的过程是把铁矿石变成纯净的氧化铁
D.“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Au)在高温条件下也很难与氧气反应
13.小明设计了下列四组物质,要求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其中错误的是( )
A.Na2CO3→NaCl→NaNO3→NaOH B.C→CO→CO2→Na2CO3
C.Cu→CuO→CuSO4→Cu(OH)2 D.CaCO3→CaO→Ca(OH)2→NaOH
14.(2021·巴中)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C 鉴别固体(NH)2SO4和K2SO4 分别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氯化钙、氯化镁 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浸洗、过滤、干燥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2021·连山模拟)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清新的空气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洁净的饮用水经过了净化,在净化水过程中常用 吸附色素和异味。
(3)均衡的营养需要合理膳食。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食用水果蔬菜为人体补充的主要有机营养素是 。
(4)农作物生长对土壤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常用 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5)在考古挖掘出来的文物中,“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剂 与赤铁矿石反应;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 。
16.(2021九上·定西期末)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 、天然气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是较清洁的燃料,天然气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其目的是 。
(3)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依据微观反应的示意图可得到的信息: 。
(4)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
a.植树造林,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17.(2020九上·法库期末)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1)t1℃时,将30g氯化铵固体溶解在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g。
(2)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 (填“硝酸钾”或“氯化铵”)。
(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 。(填“序号”)
A 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 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 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 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5)将等质量硝酸钾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所得硝酸钾溶液质量 氯化铵溶液质量(填“>”“<”“=”)。
三、综合题
18.(2022·和县模拟)制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如图是制备高纯硅的一种工艺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的基本类型属于 。
(2)过滤所得粗硅应充分洗涤,以除去表面可能吸附的HCl和 (填化学式)。
(3)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Ⅱ要在无氧气环境中进行,原因是 (答出一种即可)。
(4)上述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19.(2021·宁阳模拟)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C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E是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溶液为蓝色,F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C作为食品干燥剂的原因有 (答两条即可)。
(2)写出D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 。
(3)上述反应没有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0.(2016九下·西安开学考)实验装置的设计和组装是一个改进的过程,观察下列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实验室用KClO3与MnO2混合加热制O2,可选用上述 (填编号)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根据B 装置的适用条件改进后得到C装置.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此时发生装置选用B(或C)而不选用A的理由是 .下列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可选用上图中C、E作为制气装置的是(填编号) :
①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②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③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在加热的情况下制CH4
(3)F 装置从a、b中某一个接口进气,可以代替D、E 装置收集气体,
并且可以减少气体向空气中的逸出.为了检验F装置的气密性,某同学对F装置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处理.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b端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 ,再用 ,观察b端水中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现用A、F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连接A装置的应是 (选填“a”或“b”).
21.(2023·成都模拟)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1)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 (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 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 (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
(3)【实验探究Ⅱ】
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NaCl、NaOH和Na2CO3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 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验证:取样,滴加 ,无气泡产生,猜想三不正确。
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pH在 范围内,溶液的颜色变红。
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 (填“一定”或“不一定”)变红。
(4)【实验探究Ⅰ】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 ,由此现象小李同学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小张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设计了下列3个对比实验:
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四、计算题
22.(2022·重庆市模拟)二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工业上利用二氧化氮、氧气与水化合制备硝酸实现了变“坏”为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现向288t水中通入二氧化氮和氧气,经测定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为32t,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NO2与O2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最终所得溶液中HNO3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将100t(2)中所得HNO3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HNO3溶液多少t?(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A、家庭自酿葡萄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卤水点制豆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解:A、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不属于有机物,故A错;
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B错;
C、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青铜属于铜的合金、生铁属于铁的合金,故C正确;
D、石英砂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
故选C.
【分析】A、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不属于有机物;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C、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青铜属于铜的合金、生铁属于铁的合金;D、石英砂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有机物的判断方法,氧化物、合金的判断方法.
3.【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酸、碱、盐的概念
【解析】【解答】A、酸的化学性质类似,但酸是由分子构成的,酸溶于水形成的酸溶液中含有离子,酸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A解释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解在水中,是因为钠离子和氯离子不断运动到水分子间隔中,B解释不符合题意;
C、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40L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解释不符合题意;
D、有些宝石看起来绚丽多彩,是因为宝石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而使宝石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光泽,D解释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酸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分析;
B、根据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分析;
C、根据气体压缩时分子间隔变小分析;
D、根据富有中含有金属离子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通过题意可知,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2x=8,得x=4,故该元素为镁元素,为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B、该离子为Mg2+,为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C、通过A知,x=4,不符合题意;
D、最外层电子为8,是稳定结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形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5.【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B、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D、露天焚烧垃圾,有二氧化碳生成,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新技术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它产品、光合作用等都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露天焚烧垃圾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A. 沉降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故符合题意;
B. 过滤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杂质离子是溶解在水中的,过滤的方式不能除去,故不符合题意;
C. 活性炭长期使用,它的吸附能力会下降,所以一定时候应该更换,故不符合题意
D. 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不是纯水,此时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钙、镁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常用的絮凝剂,如明矾。
B、 过滤是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
C、活性炭有一定吸附能力。
D、自来水厂处理过的水,还含有大量离子。
7.【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解析】【解答】A. 纤维素由纤维素分子构成,纤维素分子由C、H、O三种原子构成,故错误,符合题意;
B. 纤维素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棉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气味不同,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化学式可知,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n:10n:5n=6:10:5,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纤维素由纤维素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的。
B、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分析。
C、棉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元素角码之比。
8.【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解答.人体中常量元素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有铁、铜、锰、锌、硒.
【解答】
A、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pH<7,有助于消化,说法正确;
B、钙是人体骨胳的重要组成元素,幼儿及青少年缺少钙元素,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说法正确;
C、钾是人体常量元素,故C说法错误;
D、“皮革奶”是将皮革加工成蛋白质加入奶粉中对健康有害,应禁止销售,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元素、食物中的的营养物质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答案】B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解析】【解答】A. Cl2可用于自来水生产中杀菌消毒,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NaOH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转变为0价,水中部分氢元素由+1价转变0价,钠元素,氧元素化合价不改变,反应中有2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海水中存在NaCl,NaCl可由海水蒸发结晶、精制获得,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0.【答案】C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解答】A.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 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H2O+C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化学式书写不符合题意,故B不符合题意;
C. 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C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1、反应物与生成物是否遵守客观事实;2、反应条件是否正确;3、气体符号及沉淀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
11.【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长颈漏斗和注射器都可以用来添加液体药品,甲酸属于液体药品,故可以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添加甲酸,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用甲酸分解生成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后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这种有毒气体,可以在装置末端导管口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或在导管口系一个气球收集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甲酸分解生成的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黑色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单质,故硬质玻璃管内可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甲酸在热的浓硫酸催化下可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随着反应的进行会变为稀硫酸,反应后溶液质量会增加,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长颈漏斗和注射器都可以用来添加液体药品。
B、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
D、根据甲酸在热的浓硫酸催化下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生铁和钢
【解析】【解答】A、钢是铁的合金,错误;
B、银在铜的后面,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错误;
C、炼铁的过程是把化合态的铁变成游离态的铁的过程,错误;
D、“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Au)在高温条件下也很难与氧气反应,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和冶炼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3.【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钠转化为NaOH,假设能反应,生成物是硝酸盐和氢氧化钠,而硝酸盐是可溶性盐,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不能实现,故选项正确;
B、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故选项错误;
C、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所涉及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转化即可.
14.【答案】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
C、固体(NH)2SO4和熟石灰研磨,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K2SO4不会,可以鉴别,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钠不能再溶解到氯化钠饱和溶液中,而对于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还可以再溶解到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浸洗、过滤、干燥可以除去少量氯化钙、氯化镁,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和鉴别方法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物质的鉴别需加入物质后通过不同现象进行区分。
15.【答案】(1)混合物
(2)活性炭
(3)维生素
(4)pH试纸
(5)铁>铜>金;CO;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和干燥(合理即可)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清新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净化水过程中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填:活性炭;
(3)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食用水果蔬菜为人体补充的主要有机营养素是维生素,故填:维生素;
(4)农作物生长对土壤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常用pH试纸测定土壤的酸碱度,故填:pH试纸;
(5)金属活动性越强,越容易生锈,由“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可知铁最活泼,铜次之,金最不活泼,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铜>金;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剂CO把铁从赤铁矿石里还原出来;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和干燥或刷漆、涂油等,故填:铁>铜>金;CO;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和干燥(合理即可)。
【分析】(1)清新的空气属于混合物。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
(4)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5)根据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进行分析。
16.【答案】(1)石油;不可再生
(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反应
(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4)a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煤、石油、天然气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是较清洁的燃料,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反应;
(3)①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加热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依据微观反应的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4)a.植树造林,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
b.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仍是当前人们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不能禁止使用,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充分反应。
(3)①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加热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
②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
(4)根据保护空气的措施,进行分析。
17.【答案】(1)70
(2)37.5%
(3)硝酸钾
(4)BCD
(5)<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 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g,因此将30g氯化铵固体溶解在50g水中,只有20g氯化铵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是50g+20g=70g。(2)由②可以看出,没有晶体析出,所以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因为升温到t2℃60gR能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硝酸钾。(4) A、①、②、③中,②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故不正确;
B、R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加水的方法,故正确;
C、①和②的溶液中,加入60g硝酸钾都无晶体洗出,故溶质质量相等,正确;
D、①③都是t1℃,①是不饱和溶液,③是饱和溶液,所以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故正确;
故答案为:BCD(5)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氯化铵明显,所以硝酸钾析出的晶体多,所以所得硝酸钾溶液质量<氯化铵溶液质量。
【分析】(1)根据 t1℃时, 氯化铵的溶解度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3)根据R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4)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转化关系分析
(5)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18.【答案】(1)置换反应
(2)MgCl2
(3);防止硅被氧化或防止发生爆炸
(4)HCl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根据分析,反应Ⅰ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
(2)因为盐酸过量,MgO和盐酸反应生成MgCl2和水,所以粗硅充分洗涤,是除去表面可能吸附的HCl和MgCl2;
(3)根据分析,反应Ⅱ为SiCl4与氢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硅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 Si+4HCl;因为反应物中有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故反应Ⅱ要在无氧气环境中进行,防止发生爆炸或防止硅被氧化;
(4)该制备流程中,反应中消耗盐酸,最后生成HCl,故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Cl。
【分析】根据制备高纯硅的一种工艺流程分析,反应Ⅰ是SiO2和Mg反应生成粗硅和MgO的反应,属于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置换反应;粗硅和MgO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稀盐酸后,MgO溶于稀盐酸生成MgCl2溶液,过滤后得到粗硅;粗硅和Cl2反应生成SiCl4;反应Ⅱ是SiCl4和H2反应生成Si和HCl的置换反应。
19.【答案】(1)价格低廉、无毒、与水反应的产物没有强腐蚀性
(2)
(3)分解反应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则A是铁,C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则C是氧化钙,E是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溶液为蓝色,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则E是硫酸铜,稀硫酸和氧化铜、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则B是稀硫酸,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氢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则D是氢氧化钙,F是氢氧化钠,因此A-F分别是铁、硫酸、氧化钙、氢氧化钙、硫酸铜、氢氧化钠。
(1)选择C(氧化钙)作为食品干燥剂的原因有价格低廉、无毒、与水反应的产物没有强腐蚀性。
(2)D转化为F,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AB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AE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BC反应(硫酸与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BD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B转化为E(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DE反应(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D转化为F(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EF反应(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属于复分解反应;C转化为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上述反应没有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20.【答案】(1)A;2KClO3 2KCl+3O2↑
(2)CaCO3+2HCl=CaCl2+H2O+CO2↑;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块状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②
(3)用止气夹夹住a处的胶皮管;手捧着集气瓶的外壁;a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解:(1)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A;2KClO3 2KCl+3O2↑;(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块状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②;(3)检查F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b端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用止气夹夹住a处的胶皮管,再用手捧着集气瓶的外壁观察b端水中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现用A、F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连接A装置的应是长管,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用止气夹夹住a处的胶皮管;手捧着集气瓶的外壁;a;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检查F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b端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用止气夹夹住a处的胶皮管,再用手捧着集气瓶的外壁观察b端水中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现用A、F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连接A装置的应是长管,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21.【答案】(1)放热;低于
(2)H+、OH-
(3);三;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足量稀盐酸;8.2~14;不一定
(4)升高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实验探究Ⅰ]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因中和反应放热,可观察到溶液的温度升高;
(2)由图可知,实验①、实验②中,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温度都有上升,故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放热,结合实验③曲线,可以发现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低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3)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两种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分子放出热量的缘故,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离子符号分别是:H+、OH-。
(4)[实验探究Ⅱ]
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此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
实验验证:取样,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猜想三不正确,因为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气泡;(本题中用足量的稀硫酸、稀硝酸均可)
原因分析:由资料可知,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
【分析】(1)根据中和反应会放热分析。
(2)根据图可知,实验①、实验②中,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温度都有上升,结合实验③曲线,可以发现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低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分析。
(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4)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根据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如果碱性溶液的pH<8.2分析。
22.【答案】(1)23:4
(2)解:设生成HNO3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NO2质量为y,
所得溶液中HNO3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0%;
(3)解:设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HNO3溶液质量为m,则有100t×50%+m×20%=(100t+ m)×25%,得m=500t;
答:所得溶液中HNO3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HNO3溶液质量为500t。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NO2与O2的质量比为(4×46):(16×2)=23:4,故填:23:4;
【分析】(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进行分析;
(2)先设未知数,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二氧化氮、生成硝酸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3)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