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综合卷(含解析)--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复习综合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一、单选题
1.防治环境污染已成为保证人类健康生存、保障社会持续发展的全球性大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B.垃圾全是无用物质,为方便处理,全部焚烧去除
C.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D.废弃的聚乙烯塑料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
2.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吸取液体
B.闻气体气味
C.点燃酒精灯
D.稀释浓硫酸
3.下列物质不具有挥发性的是(  )
A.酒精 B.硫酸 C.食醋 D.盐酸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称量9.05g固体
C.测量pH值
D.量取9.5mL液体
5.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过滤粗盐 B.读取液体体积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氢氧化钠
A.A B.B C.C D.D
6.下列生活生产中的做法,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煮鸡蛋
C.用石灰浆吸收SO2防治酸雨
D.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7.下列图像与相应的文字描述相符的是(  )
A. 甲图表示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B. 乙图反映了某个化合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 丙图表示等质量的锌和铁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的反应
D. 丁图表示向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8.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中的成分以及对应的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雨水的 pH<7,形成了酸雨
B.空气中的氖气因为含量较低,所以没有什么用途
C.空气中的氧气能助燃,可以做燃料
D.空气中的氮气可以用作生产氮肥的原料
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都有气体生成,则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0.下列图6中的四个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动趋势与对应的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至完全分解
二、填空题
11.煤燃烧时会排放出    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其中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酸雨的危害是   (答一点即可)。
12.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的原因是   。
(2)正常雨水pH≈5.6 是由于空气中的   溶解在雨水中造成的。
(3)用铜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   性。
(4)小东用肥皂洗衣服时,发现水中有很多浮渣,则所用的水是   (填“硬水”或“软水”)。
(5)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A杯溶液逐渐变   色;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冬天暴露在空气中的水管冻裂了,这是因为   
14.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除铁锈后溶液的颜色变为   
15.李红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李红想从盐、碱两类物质中各选一种物质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盐的化学式是   ;用碱检验的化学方程式是   。
16.固体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同时吸收空气中的   而变质,变质所涉及的化学方程为   ,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   保存。
三、综合题
17.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如图1所示:
①该反应中涉及   种氧化物。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涉及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   种。
(2)如图2所示:
①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为   。
②从微观的角度说明该反应的实质是   。若想证明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可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试剂,该试剂是   (填字母)。
a.AgNO3溶液 b.酚酞溶液
c.石蕊溶液 d.Na2CO3溶液
18.胆矾(CuSO4·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50)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北宋《浸铜要略序》载“山麓又胆泉(硫酸铜溶液),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请用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   。
(2)某实验小组将25g胆矾放在坩埚内加热,固体质量与成分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
资料∶氧化亚铜,化学式 Cu2O,红色至红褐色结晶或粉末,不溶于水及有机溶剂,可溶于稀盐酸、稀硫酸等,在稀硫酸溶液中反应生成为二价铜和铜单质。
①加热至   ℃时,CuSO4开始分解。
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加热到1000℃以上固体产物中的物质可能是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为了检验氧化亚铜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实验小组的同学展开了实验:
方案1∶将反应后得到的Cu2O样品溶于足量稀硫酸。
②甲同学认为若溶液变为蓝色,则说明样品中含有CuO 杂质。乙同学认为此推论不合理,原因是   ;甲同学通过反思,认为将定性检验改为定量测定便能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CuO杂质。
方案2∶甲同学认为采用如下装置(所加药品均足量)进行实验,通过测定c装置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以及d(碱石灰)装置反应前后增重的质量(若氧化亚铜中混有氧化铜,则生成的水的质量不同),可计算,从而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氧化铜。
③为了使进入c装置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氢气,则装置a中所加的酸是   (填化学式),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④点燃装置c中酒精灯之前需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提示∶涉及到K1、K2的操作)。
⑤熄灭酒精灯c之后,仍需通一段时间H2至试管冷却,原因是   。
⑥加热至1000℃时,CuO开始分解,生成Cu2O与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该气体是   ,若CuO完全分解时产生该气体的质量是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
四、推断题
19.如图所示,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甲、乙、丙   (填“可能”或“不可能”)依次为Mg、NaOH、CO2。
(2)当甲为某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则甲的化学式为   。
(3)写出硫酸转化为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
五、实验探究题
20.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所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4)装置E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则装置E中盛放的试剂是   。
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1)【实验 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丽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 2】: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 2 所示的三个实验.
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   。
(3)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   
(4)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
(5)【实验 3】: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 pH、温度变化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 NaOH 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曲线如图3.
①0-t1 时间段(包括0及t1),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   。
②由图3分析,酸和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由此可见,化学反应   (“未必有”“一定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 废旧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随意丢弃会造成土壤、地下水的污染,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垃圾分类回收既能节约资源,又能缓解环境污染,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汽车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会造成酸雨,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很难自然降解,废弃的聚乙烯塑料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废旧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会造成土壤、地下水的污染。
B、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
C、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汽车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会造成酸雨。
D、大量的 塑料制品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
2.【答案】B
【解析】【解答】A. 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故不符合题意;
B. 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符合题意;
C.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不符合题意;
D.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时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根据正确闻气体的气味的操作,进行分析。
C、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
D、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3.【答案】B
【解析】【解答】A、酒精具有挥发性,不符合题意;
B、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符合题意;
C、食醋具有挥发性,不符合题意;
D、将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产生,这是因为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极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这一现象说明盐酸具有挥发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所给物质的物理性质分析。
4.【答案】C
【解析】【解答】A.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故不符合题意;
B. 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不能称量9.05g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C. 测量pH值,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图中操作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
D. 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量取9.5mL液体,应选择10mL的量筒,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根据托盘天平的精确度,进行分析。
C、根据测量溶液pH值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D、选取量筒时,根据需要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体积,选择越接近液体体积的量筒越好。
5.【答案】B
【解析】【解答】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天平的使用方法:左物右码,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过滤需用玻璃棒引流分析;
B、根据量筒读数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分析;
C、根据浓硫酸稀释要“酸入水”中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分析。
6.【答案】A
【解析】【解答】A、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B、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煮鸡蛋,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是中和反应;
C、用石灰浆吸收SO2防治酸雨,是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
D、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是干冰升华时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中和反应。
故答案为:A。
【分析】中和反应指的是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
7.【答案】D
【解析】【解答】A、一定温度(t℃)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减少,溶质析出,故溶质质量减小,A图不符合题意;
B、根据乙图可知,反应后反应物质量减小,生成物质量增大,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是化合反应,B说法不符合题意,;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排在铁前面,所以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铁的,所以在图像中锌的图像更靠近纵坐标;由金属反应的质量关系 、 可知,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多,故图像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因此pH逐渐变大;等硫酸反应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钠,等反应完成后,溶液的pH不变且等于7,当氢氧化钠过量后,pH逐渐变大,图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正确。
8.【答案】D
【解析】【解答】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雨水的pH<7,并接近5.6,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不能形成酸雨,A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氖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做不同用途的电光源,B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的氧气能助燃,但不具有可燃性,故不可以做燃料,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的氮气可以用作生产氮肥的原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酸雨pH小于5.6分析;
B、根据稀有气体的用途分析;
C、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D、根据氮气的用途分析。
9.【答案】C
【解析】【解答】A.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H2O和Ne两种粒子中均含有10个质子,故不符合题意;
B.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木炭和石墨混合而来的物质是只含有碳元素的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故符合题意;
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都有气体生成,则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还有可能是活泼金属,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分析。
B、根据单质的概念分析。
C、酸性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盐溶液。
D、碳酸盐、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会有气体生成。
10.【答案】B
【解析】【解答】A. 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等质量铁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不符合题意;
B.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容器内物质总质量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pH减小,但不会小于7,不符合题意;
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至完全分解 ,固体质量会因氧气生成而减小,但生成氯化钾仍是固体,所以固体减少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11.【答案】二氧化硫;;腐蚀大理石建筑(或破坏道路桥梁或腐蚀金属雕像或破坏森林,使植物枯萎死亡,农业减产或污染水源或危害水生动植物生存或危害人体健康)(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酸雨的危害主要有腐蚀大理石建筑,破坏道路桥梁,腐蚀金属雕像(制品),破坏森林,使植物枯萎死亡,农业减产,污染水源,危害水生动植物生存,危害人体健康等。
【分析】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根据酸雨的危害,进行分析。
12.【答案】(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二氧化碳或CO2
(3)导电
(4)硬水
(5)
【解析】【解答】(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反应,所以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
(2)正常雨水显酸性,是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雨水显酸性;
(3)用铜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4)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区分,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若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5)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3)根据金属的特性进行分析;
(4)根据硬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进行分析。
13.【答案】红;分子不断地运动;分子间隔增大
【解析】【解答】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一部分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氨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A杯溶液逐渐变红色;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分子不断地运动,冬天暴露在空气中的水管冻裂了,这是因为分子间隔增大的原因。
【分析】浓氨水有挥发性,使大烧杯内的酚酞溶液变红。分子的基本特征为: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4.【答案】;黄色
【解析】【解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用盐酸除去铁锈,是利用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溶液为氯化铁溶液,其颜色为黄色,故除锈后溶液的颜色为黄色。
【分析】根据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为黄色分析。
15.【答案】CaCl2(其它合理也可);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就是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氯化钙或氢氧化钙都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用于检验氢氧化钠变质(其它合理也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
【分析】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不共存,会生成沉淀。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16.【答案】二氧化碳或CO2;2NaOH+CO2=Na2CO3+H2O;密封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暴露于空气中,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会发生潮解。同时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从而导致氢氧化钠变质,方程式为,所以氢氧化钠需要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故填二氧化碳;;密封。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和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的性质分析。
17.【答案】(1)两;;两
(2)OH-;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c
【解析】【解答】(1)①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硫化氢,氧气、水、二氧化硫,硫化氢是由H、S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硫是由S、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涉及两种氧化物;
②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硫化氢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硫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2价,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故反应前后涉及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S、O两种元素;
(2)①氢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故甲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是:OH-;
②从微观的角度说明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a、硝酸银能与氯化钠、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无法证明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不正确;
b、无色酚酞试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不变色,如果盐酸过量,酚酞试液也不变色,无法证明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不正确;
c、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故加入石蕊试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恰好完全反应,正确;
d、碳酸钠与氯化钠、氢氧化钠均不反应,如果氢氧化钠过量,也无明显现象,故无法证明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不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硫化氢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酸和碱的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溶液呈中性分析。
18.【答案】(1)
(2)650;Cu2O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H2SO4;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d装置,使水的质量测定不准确;打开K1,关闭K2,通一段时间氢气后验纯,再打开K2,关闭K1;防止生成的铜单质在高温下又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铜,导致测定数据不准确;氧气或O2;解:设若CuO完全分解时产生该气体的质量是x x=0.8g答:若CuO完全分解时产生该气体的质量是0.8g。
【解析】【解答】(1)依据题中信息可知,其中包含的原理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反应方程式为。
(2)①由图可知,加热至650℃时,CuSO4的质量开始减少,即硫酸铜开始分解;
②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可知,Cu2O在稀硫酸溶液中反应生成为二价铜和铜单质,也会使溶液变为蓝色,所以推断不合理;
③为了使进入c装置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氢气,则装置a中所加的酸是稀硫酸,化学式是H2SO4,不能加稀盐酸,因为稀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氢气不纯,此实验d装置吸收水,可以测定生成水的质量,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d装置,影响水质量的测定;
④点燃装置c中酒精灯之前需检验氢气的纯度,验纯后应保持气体能通过d装置,使生成的水全部被d装置吸收,具体操作方法是:打开K1,关闭K2,通一段时间氢气后验纯,再打开K2,关闭K1;
⑤灼热的铜和氧气会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熄灭酒精灯后,仍需通一段时间H2至试管冷却是为了防止空气进入氧化生成的铜,使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⑥加热至1000℃时,CuO开始分解,生成Cu2O与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该气体是氧气,由图知,CuO的质量是8.0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氧气的质量,计算过程见答案。
【分析】(1)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分析;
(2)根据图示中所给数据, Cu2O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浓硫酸的吸水性,铜受热与氧气反应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分析。
19.【答案】(1)可能
(2)Ba(OH)2
(3) (或 )
【解析】【解答】(1)甲既能与硫酸铜反应又能和硫酸反应,甲可以是活泼金属也可以是碱,乙可以和硫酸铜反应并且氢氧化钙可以转化成乙,则乙可以是氢氧化钠,丙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也能与乙反应,若乙为氢氧化钠满足题意,故甲、乙、丙可能依次为Mg、NaOH、 ;
(2)当甲为某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则这两种沉淀为氢氧化铜和硫酸钡,故甲为氢氧化钡,化学式为 ;
(3)硫酸转化成硫酸铜可以是硫酸与氧化铜反应(或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或 )。
【分析】(1)根据镁、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分析;
(3)根据氧化铜或氢氧化铜等与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铜分析。
20.【答案】(1)锥形瓶
(2)A;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4)浓硫酸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C是向上排空法收集气体,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若用C装置来收集一瓶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4)因为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所以装置E中盛放浓硫酸试剂。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氯酸钾制氧气需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分析;
(3)根据氧气验满要用带火星木条放瓶口处检验分析;
(4)根据逍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21.【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NaOH+HCl=NaCl+H2O
(2)证明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都不能使硅胶变色
(3)防止空气中水蒸气对实验产生干扰
(4)①、②硅胶不变色,③硅胶由蓝色变红色
(5)酸性减弱;温度升高或pH发生改变;未必有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后,会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再加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可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 实验①、②是为了证明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都不能使硅胶变色。
(3)氢氧化钠易潮解,为防止空气中水蒸气干扰实验,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 。
(4) 通过①、②硅胶不变色,③硅胶由蓝色变红色可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
(5)①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盐酸呈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呈碱性,pH大于7,0-t1 时间段为二者反应的过 程,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②由图 3 分析,酸和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温度升高,pH发生变化,化学反应未必有明显实验现象。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但溶液酸碱性发生改变,碱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加入酸后,溶液红色会消失,氢氧化钠的潮解性及酸和碱反应时放热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综合卷(含解析)-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下一篇: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2021-2022度化学试题中考适应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