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2023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2023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3·内黄模拟)下列我国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变化与其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陶瓷 D.湿法治铜
2.(2023·内黄模拟)在天宫空间站工作的航天员需要通过航天食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下列食品富含蛋白质的是(  )
A.酱萝卜 B.面包 C.什锦罐头 D.金枪鱼
3.(2023·内黄模拟)主持测定锌、锗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新值的中国科学家是(  )
A.张青莲 B.徐光宪 C.于敏 D.侯德榜
4.(2023·内黄模拟)冬季封闭的公交车中,乘客感觉胸闷缺氧,则此时车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5% B.19% C.24% D.78%
5.(2023·内黄模拟)2022年6月,我国9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下列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氢能 B.风能 C.天然气 D.太阳能
6.(2023·内黄模拟)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类别、用途完全正确的是(  )
A.纯碱 NaCO3 盐 制玻璃
B.火碱 NaOH 碱 生产肥皂
C.食盐 NaCl 盐 除铁锈
D.生石灰 CaO 氧化物 补钙剂
7.(2023·内黄模拟)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测溶液的pH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蒸发食盐水
8.(2023·内黄模拟)宏观、微观相结合是化学重要的思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空气可以分离出氮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可以再分
D.水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9.(2023·内黄模拟)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乙酸中的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2:1
C.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D.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0.(2023·内黄模拟)下列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火灾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B.发生煤气中毒,应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C.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门窗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1.(2023·内黄模拟)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AgCl→AgNO3 B.Na2SO4→NaOH
C.Cu(OH)2→CuO D.H2SO4→HCl
12.(2023·内黄模拟)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B 检验NaOH是否完全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C 除去NaCl中的CaCl2、Na2SO4 加水溶解,再依次加入过量BaCl2溶液、Na2CO3溶液,然后过滤、蒸发
D 鉴别化肥KNO3和NH4Cl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13.(2023·内黄模拟)在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中加入等质量的锌、铁,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像中A表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情况
B.反应结束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C.反应结束时铁一定有剩余
D.反应结束时两种金属消耗的质量相等
14.(2023·内黄模拟)已知某种氧化铜样品中含有下列选项四种杂质中的两种,取8g样品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样品中一定含有(  )
A.Fe2O3 B.Cu C.Cu(OH)2 D.CaCO3
二、填空题
15.(2023·内黄模拟)水在实验室、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用途。
(1)自来水净化处理过程中,常利用   (填物质名称)除去水中异味。高铁酸钾(化学式K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实验室常用水作溶剂。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溶剂质量为   g,可能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之一是   。
16.(2023·内黄模拟)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有   现象;一段时间后得到同温度下的溶液乙;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   乙(填“>、<、=”)。
17.(2023·内黄模拟)用传感器测得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如图。
(1)当加入溶液质量是ag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   (填写化学符号);
(2)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18.(2023·内黄模拟)20℃时,将45g氯化钠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氯化钠质量/g 9 18 27 36 45
溶液质量/g 109 118 127 136 136
(1)所得溶液达到饱和状态的是实验   (填实验序号)。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
(3)将实验①所得溶液蒸发   g水,冷却到20℃时所得溶液恰好饱和。
19.(2023·内黄模拟)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醇与氧气的混合物共19.7g,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8.1g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比较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可得出让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   。
20.(2023·内黄模拟)如图是初中常见含碳元素物质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图,其中“→”表示生成。
(1)C→B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中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转化,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
三、综合题
21.(2023·内黄模拟)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
A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B 探究燃烧的条件
C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1)A中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为什么?   
(2)B中得出燃烧需要氧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3)C中试管③进行的实验内容是什么?   
22.(2023·内黄模拟)下图是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请将D框中的相关微粒补画完整   。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原因   。
23.(2023·内黄模拟)实验室用图A、B装置相连可制取多种气体。
(1)写出一个A装置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要控制制取气体的速率,应如何对上述装置进行改进?   
24.(2023·内黄模拟)某实验室废液中可能含有盐酸、硫酸钠、氯化镁、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开始时无明显现象,片刻后有沉淀生成。
(1)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请根据现象分析废液中的成分   。
25.(2023·内黄模拟)金属及合金有广泛的用途。
(1)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有关铝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铝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②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③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④金属铝化学性质活泼却较耐腐蚀。
(2)要证明Cu、Zn、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除了金属单质外,还至少需要一种溶液,用该溶液进行实验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向硝酸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观察到滤液为无色,请回答:
①要进一步确认此时所得滤渣的成分,请设计实验方案   。
②请分析并解释滤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相比如何变化   。
(4)某化学小组用如图徽型装置进行模拟冶铁的实验。(已知甲处反应生成CO)
①乙处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丁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
(5)若将10g赤铁矿样品用CO还原,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6g,请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参加反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烧制陶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湿法治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C、D属于化学变化,B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有本质的区别,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答案】D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酱萝卜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不符合题意;
B、面包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C、什锦罐头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金枪鱼是鱼肉类,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酱萝卜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
B.面包富含糖类;
C.什锦罐头富含维生素;
D.金枪鱼富含蛋白质。
3.【答案】A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中国科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锌、锗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新值,符合题意;
B、徐光宪是现代著名的化学家,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称为“稀土之父”,不符合题意;
C、于敏中国核物理学家,称为中国“氢弹之父”,不符合题意;
D、侯德榜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对制碱工业做出重大贡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4.【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空气中各组分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乘客感觉胸闷缺氧,说明氧气浓度有所下降,若其体积分数是5%,人类无法在如此低氧的环境中生存,故此时车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19%,
故答案为:B。
【分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冬季封闭的公交车中,乘客感觉胸闷缺氧,则氧气的体积分数应略小于21%。
5.【答案】C
【知识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风能、氢能、太阳能均是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C。
【分析】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6.【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为Na2CO3,物质类别属于盐,常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和日用化学工业,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物质类别属于碱,可生产肥皂,故B符合题意;
C.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Cl,物质类别属于盐,不能用于除铁锈,除铁锈可用稀盐酸、稀硫酸,故C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物质类别属于氧化物,氧化钙与水反应可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氧化钙不能做补钙剂,CaCO3可做补钙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属于盐,是制玻璃的原料;
C.食盐不与氧化铁反应,不能除铁锈;
D.氧化钙与水反应可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氧化钙不能做补钙剂。
7.【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将试纸伸入溶液中,故A符合题意;
B、过滤时要“一贴、二低、三靠”,故B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C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测溶液pH的方法:将pH试纸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同时应用玻璃棒搅拌,及时散热;
D.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8.【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夏天气温高,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由于温度升高使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叙述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叙述不符合题意;
C、空气可以分离出氮气和氧气,是利用两物质沸点不同而分离,此过程中分子的本身没有改变,叙述符合题意;
D、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叙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升温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B.金刚石和石墨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不同;
C.空气可以分离出氮气和氧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9.【答案】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乙酸化学式C2H4O2可知,乙酸中的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4:2=1:2:1,元素只讲种类不说个数,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乙酸化学式C2H4O2可知,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2=60,单位是“1”,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乙酸化学式C2H4O2可知,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24:4:32,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1个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C2H4O2。
10.【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解答】A、发生火灾时,有害气体和烟尘会向上飘,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发生煤气中毒,应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让病人吸入新鲜空气,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室内起火时,不能急于打开门窗,防止加大火势,此选项符合题意;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以防有害气体与烟尘进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
B.发生煤气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
C.打开门窗会因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1.【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AgCl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生成AgNO3,此选项符合题意;
B、 Na2SO4可与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生成NaOH,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Cu(OH)2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反应生成CuO,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H2SO4可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HCl,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AgCl是难溶物;
B.硫酸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C.氢氧化铜受热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和水;
D.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
12.【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铵态氮肥的检验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HCl均能反应,则不能用于除杂,该选项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检验,该选项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钡能除去硫酸钠,碳酸钠能除去氯化钙及过量的氯化钡,但过量的碳酸钠没有除去,仍有杂质,该选项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能鉴别,该选项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鉴别物质时,根据各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试剂,在鉴别过程中,各物质与所选试剂反应应出现不同的现象;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3.【答案】C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可知A表示Zn与稀硫酸反应,说法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可知稀硫酸完全反应完,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可知,消耗等质量的稀硫酸,产生等质量的氢气,生成的溶质ZnSO4、FeSO4的质量不相等,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相等,说法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可知消耗56份质量的铁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消耗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则产生等质量的氢气铁消耗的质量较少,锌的质量较多,则该反应中铁一定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或恰好完全反应,说法符合题意;
D、根据分析可知产生等质量的氢气铁消耗的质量较少,锌的质量较多,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而氢气全部来自于稀硫酸,所以稀硫酸完全反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则与相同质量的硫酸反应,铁消耗的质量要小,所以反应结束时,可能锌、铁都有剩余,也可能锌完全反应,铁有剩余。
14.【答案】A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100g×7.3%=7.3g。
设7.3g氯化氢和质量为n的氧化铜刚好完全反应
n=8g
设7.3g氯化氢和质量为x的氧化铁刚好完全反应
x≈5.33g
设7.3g氯化氢和质量为y的氢氧化铜刚好完全反应
y=9.8g
设7.3g氯化氢和质量为m的碳酸钙刚好完全反应
m=10g
铜不与盐酸反应,
某种氧化铜样品中含有下列选项四种杂质中的两种,取8g样品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含有的两种杂质与7.3g氯化氢反应时,一定一种多于8g,另一种少于8g。
则该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铁。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CuO+2HCl=Cu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Cu(OH)2+2HCl=CuCl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计算。
15.【答案】(1)活性炭;+6
(2)49;量取水时俯视(合理即可)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净水过程中吸收异味和色素;K2FeO4中钾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x+(-2)×4=0,则x=+6;
(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溶剂质量=50g×1-2%)=49g;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原因可能是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分析】(1)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
16.【答案】放热;=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水分,且放出热量,故填:放热;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有溶质析出,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原温度,由于消耗了水,有溶质析出,溶液仍饱和,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加入一定量CaO恢复至原温度得到的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填:=。
【分析】生石灰与水反应氢氧化钙,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
17.【答案】(1)OH-、Cl-
(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图像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随后pH逐渐减小,表明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的稀盐酸,故该实验是将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的过程,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加入溶液质量是ag时,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因此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为氯离子、氢氧根离子;故填:Cl-、OH-;
(2)该反应为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分析】(1)当加入溶液质量是ag时,溶液的pH大于7;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18.【答案】(1)④⑤
(2)36g
(3)75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④⑤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2)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3)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25g水最多溶解9g氯化钠,因此需要将实验①所得溶液蒸发75g水,冷却到20℃时所得溶液恰好饱和。
【分析】(1)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2)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19.【答案】;;足够多的氧气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乙醇与氧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乙醇与氧气燃烧生成CO、CO2、H2O,水中氢元素完全来自乙醇中氢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
设乙醇的质量为x
,x=6.9g
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
则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发生变化,则CO与CO2的质量和=19.7g-8.1g=11.6g;
设CO的质量为y,则CO2的质量为11.6g-y
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
y=2.8g,则CO的质量为2.8g,CO2的质量为8.8g
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19.7g-6.9g=12.8g
则反应中C2H6O、O2、CO、CO2、H2O的分子个数比=
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根据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比较可知,两个反应中乙醇与氧气的质量比分别为(23:48)、(69:64),则氧气的含量不足时会发生不完全燃烧,让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有足够多的氧气。
【分析】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0.【答案】(1)
(2)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B中的碳元素为+2价,是一氧化碳;C中的碳元素为+4价,是二氧化碳;C生成B的反应为:。
(2)图中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化学反应有:A→C: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A→B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B→C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这些属于化合反应;A→C碳与部分金属氧化物(比如氧化铜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分析】由图可知,A为C,B为CO,C为CO2,D为碳酸,E为碳酸盐。
21.【答案】(1)不能,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压强不变
(2)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接触空气的白磷燃烧
(3)将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压强不发生变化;
(2)B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对比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C实验中:①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②中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生锈;故③中铁钉应只与氧气接触,可以将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
【分析】A.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B.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铁和氧气、水同时接触时生锈。
22.【答案】(1)
(2)
(3)反应前后碳、氢、氧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则D框中还应补充2个氢分子,如图所示,故填:;
(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是因为反应前后碳、氢、氧原子种类、质量和个数都不变,故填:反应前后碳、氢、氧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分析】由图可知,A为甲烷,B为水,C为CO,D为氢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答案】(1)或
(2)将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或注射器)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装置A属于固、液常温型,在装置B中气体长进短出,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该组合适合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中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写:CaCO3+2HCl=CaCl2+H2O+CO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写:CaCO3+2HCl=CaCl2+H2O+CO2↑或↑。
(2))若要控制制取气体的速率,可把装置A中的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或注射器,通过控制滴加液体药品的速率,从而达到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或注射器)。
【分析】(1)装置A是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B是收集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气体;
(2)若要控制制取气体的速率,可以将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或注射器。
24.【答案】(1)或
(2)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镁,一定不含硫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钠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钡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而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开始时无明显现象,片刻后有沉淀生成,由于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但硫酸钠不能与盐酸反应,则说明废液中一定含有盐酸和氯化镁,一定不含硫酸钠,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废液中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镁,一定不含硫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钠。
【分析】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开始时无明显现象,片刻后有沉淀生成,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氢氧化钡不能和硝酸钠反应,开始时无明显现象,说明有盐酸,没有硫酸钠,因为有硫酸钠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片刻后有沉淀生成,说明一定有氯化镁;该实验无法判读是否存在硝酸钠。
25.【答案】(1);①④
(2)
(3)取少量滤渣,加稀盐酸,若有气泡则滤渣中含银、铜、锌,若无气泡则滤渣中含银、铜;锌与硝酸银发生反应,溶液中的硝酸银变为硝酸锌,溶液的质量减小
(4)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
(5)解:设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x
答: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铝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3,原子核外由三个电子层,由内到外有2、8、3个电子,故填: ;
①铝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正确;
②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不正确;
③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不正确;
④金属铝化学性质活泼,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防止反应进一步发生,正确;
故填:①④;
(2)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银和铜均不和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不能只用酸溶液鉴别金属活动性,想要通过金属单质和盐溶液反应得出结论,只用一种盐溶液,需要选择铜盐溶液,锌能反应而银不反应,以硫酸铜为例,锌和硫酸铜生成硫酸锌和铜,故填:Zn+CuSO4=ZnSO4+Cu;
(3)滤液为无色,说明铜还没有和硝酸银反应,滤渣中一定有没反应的铜和生成的银,需要确定锌粉是恰好完全反应还是过量,选择酸溶液与滤渣反应,滤渣如果能与酸反应产生气泡,说明有锌,如果无现象,说明没有锌,故填:取少量滤渣,加稀盐酸,若有气泡则滤渣中含银、铜、锌,若无气泡则滤渣中含银、铜;
根据分析,发生反应是硝酸银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消耗的硝酸银的质量大于生成的硝酸锌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减小,故填:锌与硝酸银发生反应,溶液中的硝酸银变为硝酸锌,溶液的质量减小;
(4)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有红棕色变为黑色,故填: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
氢氧化钠会和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吸收二氧化碳,并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收集在其中,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故填: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
(5)利用固体质量的差值可知是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代入可计算。
【分析】(1)铝的原子序数为13,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5)根据 计算。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2023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3·内黄模拟)下列我国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变化与其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陶瓷 D.湿法治铜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烧制陶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湿法治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C、D属于化学变化,B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有本质的区别,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2023·内黄模拟)在天宫空间站工作的航天员需要通过航天食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下列食品富含蛋白质的是(  )
A.酱萝卜 B.面包 C.什锦罐头 D.金枪鱼
【答案】D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酱萝卜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不符合题意;
B、面包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C、什锦罐头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金枪鱼是鱼肉类,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酱萝卜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
B.面包富含糖类;
C.什锦罐头富含维生素;
D.金枪鱼富含蛋白质。
3.(2023·内黄模拟)主持测定锌、锗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新值的中国科学家是(  )
A.张青莲 B.徐光宪 C.于敏 D.侯德榜
【答案】A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中国科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锌、锗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新值,符合题意;
B、徐光宪是现代著名的化学家,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称为“稀土之父”,不符合题意;
C、于敏中国核物理学家,称为中国“氢弹之父”,不符合题意;
D、侯德榜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对制碱工业做出重大贡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4.(2023·内黄模拟)冬季封闭的公交车中,乘客感觉胸闷缺氧,则此时车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5% B.19% C.24% D.78%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空气中各组分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乘客感觉胸闷缺氧,说明氧气浓度有所下降,若其体积分数是5%,人类无法在如此低氧的环境中生存,故此时车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19%,
故答案为:B。
【分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冬季封闭的公交车中,乘客感觉胸闷缺氧,则氧气的体积分数应略小于21%。
5.(2023·内黄模拟)2022年6月,我国9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下列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氢能 B.风能 C.天然气 D.太阳能
【答案】C
【知识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风能、氢能、太阳能均是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C。
【分析】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6.(2023·内黄模拟)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类别、用途完全正确的是(  )
A.纯碱 NaCO3 盐 制玻璃
B.火碱 NaOH 碱 生产肥皂
C.食盐 NaCl 盐 除铁锈
D.生石灰 CaO 氧化物 补钙剂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为Na2CO3,物质类别属于盐,常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和日用化学工业,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物质类别属于碱,可生产肥皂,故B符合题意;
C.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Cl,物质类别属于盐,不能用于除铁锈,除铁锈可用稀盐酸、稀硫酸,故C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物质类别属于氧化物,氧化钙与水反应可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氧化钙不能做补钙剂,CaCO3可做补钙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属于盐,是制玻璃的原料;
C.食盐不与氧化铁反应,不能除铁锈;
D.氧化钙与水反应可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氧化钙不能做补钙剂。
7.(2023·内黄模拟)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测溶液的pH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蒸发食盐水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将试纸伸入溶液中,故A符合题意;
B、过滤时要“一贴、二低、三靠”,故B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C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测溶液pH的方法:将pH试纸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同时应用玻璃棒搅拌,及时散热;
D.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8.(2023·内黄模拟)宏观、微观相结合是化学重要的思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空气可以分离出氮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可以再分
D.水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夏天气温高,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由于温度升高使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叙述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叙述不符合题意;
C、空气可以分离出氮气和氧气,是利用两物质沸点不同而分离,此过程中分子的本身没有改变,叙述符合题意;
D、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叙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升温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B.金刚石和石墨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不同;
C.空气可以分离出氮气和氧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9.(2023·内黄模拟)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乙酸中的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2:1
C.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D.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乙酸化学式C2H4O2可知,乙酸中的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4:2=1:2:1,元素只讲种类不说个数,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乙酸化学式C2H4O2可知,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2=60,单位是“1”,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乙酸化学式C2H4O2可知,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24:4:32,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1个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C2H4O2。
10.(2023·内黄模拟)下列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火灾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B.发生煤气中毒,应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C.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门窗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解答】A、发生火灾时,有害气体和烟尘会向上飘,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发生煤气中毒,应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让病人吸入新鲜空气,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室内起火时,不能急于打开门窗,防止加大火势,此选项符合题意;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以防有害气体与烟尘进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
B.发生煤气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
C.打开门窗会因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1.(2023·内黄模拟)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AgCl→AgNO3 B.Na2SO4→NaOH
C.Cu(OH)2→CuO D.H2SO4→HCl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AgCl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生成AgNO3,此选项符合题意;
B、 Na2SO4可与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生成NaOH,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Cu(OH)2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反应生成CuO,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H2SO4可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HCl,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AgCl是难溶物;
B.硫酸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C.氢氧化铜受热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和水;
D.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
12.(2023·内黄模拟)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B 检验NaOH是否完全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C 除去NaCl中的CaCl2、Na2SO4 加水溶解,再依次加入过量BaCl2溶液、Na2CO3溶液,然后过滤、蒸发
D 鉴别化肥KNO3和NH4Cl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铵态氮肥的检验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HCl均能反应,则不能用于除杂,该选项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检验,该选项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钡能除去硫酸钠,碳酸钠能除去氯化钙及过量的氯化钡,但过量的碳酸钠没有除去,仍有杂质,该选项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能鉴别,该选项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鉴别物质时,根据各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试剂,在鉴别过程中,各物质与所选试剂反应应出现不同的现象;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3.(2023·内黄模拟)在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中加入等质量的锌、铁,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像中A表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情况
B.反应结束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C.反应结束时铁一定有剩余
D.反应结束时两种金属消耗的质量相等
【答案】C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可知A表示Zn与稀硫酸反应,说法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可知稀硫酸完全反应完,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可知,消耗等质量的稀硫酸,产生等质量的氢气,生成的溶质ZnSO4、FeSO4的质量不相等,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相等,说法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可知消耗56份质量的铁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消耗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则产生等质量的氢气铁消耗的质量较少,锌的质量较多,则该反应中铁一定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或恰好完全反应,说法符合题意;
D、根据分析可知产生等质量的氢气铁消耗的质量较少,锌的质量较多,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而氢气全部来自于稀硫酸,所以稀硫酸完全反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则与相同质量的硫酸反应,铁消耗的质量要小,所以反应结束时,可能锌、铁都有剩余,也可能锌完全反应,铁有剩余。
14.(2023·内黄模拟)已知某种氧化铜样品中含有下列选项四种杂质中的两种,取8g样品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样品中一定含有(  )
A.Fe2O3 B.Cu C.Cu(OH)2 D.CaCO3
【答案】A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100g×7.3%=7.3g。
设7.3g氯化氢和质量为n的氧化铜刚好完全反应
n=8g
设7.3g氯化氢和质量为x的氧化铁刚好完全反应
x≈5.33g
设7.3g氯化氢和质量为y的氢氧化铜刚好完全反应
y=9.8g
设7.3g氯化氢和质量为m的碳酸钙刚好完全反应
m=10g
铜不与盐酸反应,
某种氧化铜样品中含有下列选项四种杂质中的两种,取8g样品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含有的两种杂质与7.3g氯化氢反应时,一定一种多于8g,另一种少于8g。
则该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铁。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CuO+2HCl=Cu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Cu(OH)2+2HCl=CuCl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计算。
二、填空题
15.(2023·内黄模拟)水在实验室、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用途。
(1)自来水净化处理过程中,常利用   (填物质名称)除去水中异味。高铁酸钾(化学式K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实验室常用水作溶剂。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溶剂质量为   g,可能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之一是   。
【答案】(1)活性炭;+6
(2)49;量取水时俯视(合理即可)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净水过程中吸收异味和色素;K2FeO4中钾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x+(-2)×4=0,则x=+6;
(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溶剂质量=50g×1-2%)=49g;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原因可能是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分析】(1)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
16.(2023·内黄模拟)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有   现象;一段时间后得到同温度下的溶液乙;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   乙(填“>、<、=”)。
【答案】放热;=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水分,且放出热量,故填:放热;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有溶质析出,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原温度,由于消耗了水,有溶质析出,溶液仍饱和,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加入一定量CaO恢复至原温度得到的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填:=。
【分析】生石灰与水反应氢氧化钙,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
17.(2023·内黄模拟)用传感器测得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如图。
(1)当加入溶液质量是ag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   (填写化学符号);
(2)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答案】(1)OH-、Cl-
(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图像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随后pH逐渐减小,表明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的稀盐酸,故该实验是将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的过程,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加入溶液质量是ag时,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因此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为氯离子、氢氧根离子;故填:Cl-、OH-;
(2)该反应为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分析】(1)当加入溶液质量是ag时,溶液的pH大于7;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18.(2023·内黄模拟)20℃时,将45g氯化钠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氯化钠质量/g 9 18 27 36 45
溶液质量/g 109 118 127 136 136
(1)所得溶液达到饱和状态的是实验   (填实验序号)。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
(3)将实验①所得溶液蒸发   g水,冷却到20℃时所得溶液恰好饱和。
【答案】(1)④⑤
(2)36g
(3)75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④⑤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2)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3)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25g水最多溶解9g氯化钠,因此需要将实验①所得溶液蒸发75g水,冷却到20℃时所得溶液恰好饱和。
【分析】(1)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2)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19.(2023·内黄模拟)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醇与氧气的混合物共19.7g,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8.1g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比较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可得出让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   。
【答案】;;足够多的氧气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乙醇与氧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乙醇与氧气燃烧生成CO、CO2、H2O,水中氢元素完全来自乙醇中氢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
设乙醇的质量为x
,x=6.9g
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
则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发生变化,则CO与CO2的质量和=19.7g-8.1g=11.6g;
设CO的质量为y,则CO2的质量为11.6g-y
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
y=2.8g,则CO的质量为2.8g,CO2的质量为8.8g
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19.7g-6.9g=12.8g
则反应中C2H6O、O2、CO、CO2、H2O的分子个数比=
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根据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比较可知,两个反应中乙醇与氧气的质量比分别为(23:48)、(69:64),则氧气的含量不足时会发生不完全燃烧,让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有足够多的氧气。
【分析】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0.(2023·内黄模拟)如图是初中常见含碳元素物质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图,其中“→”表示生成。
(1)C→B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中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转化,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
【答案】(1)
(2)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B中的碳元素为+2价,是一氧化碳;C中的碳元素为+4价,是二氧化碳;C生成B的反应为:。
(2)图中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化学反应有:A→C: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A→B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B→C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这些属于化合反应;A→C碳与部分金属氧化物(比如氧化铜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分析】由图可知,A为C,B为CO,C为CO2,D为碳酸,E为碳酸盐。
三、综合题
21.(2023·内黄模拟)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
A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B 探究燃烧的条件
C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1)A中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为什么?   
(2)B中得出燃烧需要氧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3)C中试管③进行的实验内容是什么?   
【答案】(1)不能,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压强不变
(2)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接触空气的白磷燃烧
(3)将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压强不发生变化;
(2)B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对比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C实验中:①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②中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生锈;故③中铁钉应只与氧气接触,可以将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
【分析】A.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B.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铁和氧气、水同时接触时生锈。
22.(2023·内黄模拟)下图是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请将D框中的相关微粒补画完整   。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原因   。
【答案】(1)
(2)
(3)反应前后碳、氢、氧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则D框中还应补充2个氢分子,如图所示,故填:;
(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是因为反应前后碳、氢、氧原子种类、质量和个数都不变,故填:反应前后碳、氢、氧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分析】由图可知,A为甲烷,B为水,C为CO,D为氢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023·内黄模拟)实验室用图A、B装置相连可制取多种气体。
(1)写出一个A装置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要控制制取气体的速率,应如何对上述装置进行改进?   
【答案】(1)或
(2)将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或注射器)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装置A属于固、液常温型,在装置B中气体长进短出,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该组合适合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中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写:CaCO3+2HCl=CaCl2+H2O+CO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写:CaCO3+2HCl=CaCl2+H2O+CO2↑或↑。
(2))若要控制制取气体的速率,可把装置A中的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或注射器,通过控制滴加液体药品的速率,从而达到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或注射器)。
【分析】(1)装置A是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B是收集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气体;
(2)若要控制制取气体的速率,可以将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或注射器。
24.(2023·内黄模拟)某实验室废液中可能含有盐酸、硫酸钠、氯化镁、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开始时无明显现象,片刻后有沉淀生成。
(1)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请根据现象分析废液中的成分   。
【答案】(1)或
(2)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镁,一定不含硫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钠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钡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而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开始时无明显现象,片刻后有沉淀生成,由于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但硫酸钠不能与盐酸反应,则说明废液中一定含有盐酸和氯化镁,一定不含硫酸钠,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废液中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镁,一定不含硫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钠。
【分析】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开始时无明显现象,片刻后有沉淀生成,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氢氧化钡不能和硝酸钠反应,开始时无明显现象,说明有盐酸,没有硫酸钠,因为有硫酸钠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片刻后有沉淀生成,说明一定有氯化镁;该实验无法判读是否存在硝酸钠。
25.(2023·内黄模拟)金属及合金有广泛的用途。
(1)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有关铝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铝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②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③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④金属铝化学性质活泼却较耐腐蚀。
(2)要证明Cu、Zn、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除了金属单质外,还至少需要一种溶液,用该溶液进行实验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向硝酸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观察到滤液为无色,请回答:
①要进一步确认此时所得滤渣的成分,请设计实验方案   。
②请分析并解释滤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相比如何变化   。
(4)某化学小组用如图徽型装置进行模拟冶铁的实验。(已知甲处反应生成CO)
①乙处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丁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
(5)若将10g赤铁矿样品用CO还原,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6g,请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参加反应)
【答案】(1);①④
(2)
(3)取少量滤渣,加稀盐酸,若有气泡则滤渣中含银、铜、锌,若无气泡则滤渣中含银、铜;锌与硝酸银发生反应,溶液中的硝酸银变为硝酸锌,溶液的质量减小
(4)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
(5)解:设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x
答: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铝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3,原子核外由三个电子层,由内到外有2、8、3个电子,故填: ;
①铝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正确;
②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不正确;
③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不正确;
④金属铝化学性质活泼,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防止反应进一步发生,正确;
故填:①④;
(2)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银和铜均不和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不能只用酸溶液鉴别金属活动性,想要通过金属单质和盐溶液反应得出结论,只用一种盐溶液,需要选择铜盐溶液,锌能反应而银不反应,以硫酸铜为例,锌和硫酸铜生成硫酸锌和铜,故填:Zn+CuSO4=ZnSO4+Cu;
(3)滤液为无色,说明铜还没有和硝酸银反应,滤渣中一定有没反应的铜和生成的银,需要确定锌粉是恰好完全反应还是过量,选择酸溶液与滤渣反应,滤渣如果能与酸反应产生气泡,说明有锌,如果无现象,说明没有锌,故填:取少量滤渣,加稀盐酸,若有气泡则滤渣中含银、铜、锌,若无气泡则滤渣中含银、铜;
根据分析,发生反应是硝酸银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消耗的硝酸银的质量大于生成的硝酸锌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减小,故填:锌与硝酸银发生反应,溶液中的硝酸银变为硝酸锌,溶液的质量减小;
(4)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有红棕色变为黑色,故填: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
氢氧化钠会和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吸收二氧化碳,并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收集在其中,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故填: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
(5)利用固体质量的差值可知是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代入可计算。
【分析】(1)铝的原子序数为13,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5)根据 计算。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下一篇: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都江堰市等5地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