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范县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3·范县模拟)生活中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紫铜拉丝制导线 B.海水蒸发制食盐
C.石油分馏制汽油 D.煤炭干馏制焦炭
2.(2023·范县模拟)下列措施不利于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的是(  )
A.焚烧垃圾 B.使用氢能 C.乘坐公交 D.植树造林
3.(2023·范县模拟)下列属于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  )
A.发出蓝紫色光 B.放出热量
C.产生大量白烟 D.生成二氧化硫
4.(2023·范县模拟)化肥的合理使用对粮食生产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
A.碳酸氢铵 B.过磷酸钙 C.磷酸二氢铵 D.硫酸钾
5.(2023·范县模拟)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氢气 C.氮气 D.氦气
6.(2023·范县模拟)水是重要的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可以鉴别食盐和烧碱
B.硬水软化就是要完全除去水中的Ca2+、Mg2+
C.活性炭净水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水变为水蒸气时,分子体积变大
7.(2023·范县模拟)如图所示实验,其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B.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C.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黄铜可在纯铜上刻下明显划痕,说明黄铜硬度比纯铜大
8.(2023·范县模拟)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徽粒,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D.在化合物及原子团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
9.(2023·范县模拟)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
B.将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降温到10℃其质量分数不变
C.20℃时分别将甲、乙的溶液蒸发相等质量的水,析出甲、乙的质量相等
D.10℃时用等质量的水中分别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得乙溶液质量大于甲溶液
10.(2023·范县模拟)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b B.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e
C.a与稀硫酸反应可生成d D.b、e被还原均可得到a
11.(2023·范县模拟)将m克的Zn粉加入一定质量的AgNO3、Fe(NO3)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浅绿色,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m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滤渣中可能有三种固体
B.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相等
C.取滤渣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取滤液滴加稀盐酸,一定没有沉淀产生
12.(2023·范县模拟)测得某溶液的pH=2,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猜想,下列合理的是(  )
A.K2CO3 、NaNO3、 CaCl2 B.HCl、MgCl2 、Na2SO4
C.NaCl 、ZnSO4、 KOH D.NaHCO3 、K2SO4 、NaCl
13.(2023·范县模拟)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的是(  )
A. 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加入稀硫酸
B. 一定温度下,在饱和硝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D. 向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得到的酸性废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14.(2023·范县模拟)某部分发生变质的氢氧化钙固体样品,测得其中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0:1,取一定质量该样品,加入75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
A.1.1g B.2.2g C.3.3g D.4.4g
二、填空题
15.(2023·范县模拟)用化学用语填空:
(1)构成硫酸铜的微粒   ;
(2)青少年缺乏时可能导致佝偻病的元素   。
16.(2023·范县模拟)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回答:
(1)“釜底抽薪”,运用的灭火原理是   。
(2)“河南熟,天下足。”我省重要粮食作物小麦主要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物质是   。
17.(2023·范县模拟)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空间站内利用物质的转化使O2和CO2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1)航天员呼吸所需的O2来自水的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航天员呼吸产生的CO2进行转化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反应物中的单质与生成物中的氧化物的质量比为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   (填“改变”或“不变”)。
18.(2023·范县模拟)镓和铟可组成一种可变形的液态合金。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1)镓的原子序数为   。
(2)镓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3)氮化镓(Ga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19.(2023·范县模拟)硫酸是生活生产、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
(1)取10mL98%的浓硫酸(密度1.84g/mL)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g。
(2)稀释浓硫酸的过程如图所示,a中盛放的物质是   。
(3)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综合题
20.(2023·范县模拟)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F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生成,“一”表示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已知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属于单质,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沉淀。
(1)E物质的名称是   。
(2)A→B的化学方程式是   。
(3)C→F的化学方程式是   。
21.(2023·范县模拟)请从微粒的观点解释:
(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什么?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2.(2023·范县模拟)如图所示装置,A中所加药品不同,C中所加药品相同,连接A、B、C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A装置补画完整。
(2)若实验时B中蜡烛熄灭,C中溶液变浑浊,请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A中产生的是氧气,则实验时B、C中分别观察到什么现象?
23.(2023·范县模拟)用下图装置进行模拟冶铁的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验证气体产物。其中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反应原理为:。
(1)B中Ca(OH)2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2)在点燃c装置的酒精喷灯之前,要先通一会儿CO,为什么?
24.(2023·范县模拟)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水并搅拌,烧杯内最终有固体剩余;
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过量稀硝酸并搅拌,烧杯内固体又有部分溶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
(2)请写出加入稀硝酸,部分固体溶解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简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25.(2023·范县模拟)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____。(填字母)。
A.纯碱属于碱
B.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用温度传感器测得温度变化如图。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时间40s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
(3)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氯化钙、硫酸镁等可溶性杂质,欲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可将样品溶解后进行下列操作:a.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b.加过量的Y溶液;c.过滤;d.加过量盐酸;e.蒸发结晶。
①加入Ba(OH)2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加入过量Y溶液的目的是   。
③c、e操作中均使用的玻璃仪器,在e操作中的作用是   。
④若交换c和d的顺序,会有什么后果?   。
(4)若20克氢氧化钠溶液与2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85%,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紫铜拉丝制导线,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海水蒸发制食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石油分馏制汽油,是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煤炭干馏制焦炭,生成新物质焦炭,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2.【答案】A
【知识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焚烧垃圾会生成可吸收颗粒物,会增大空气中PM2.5浓度,故A符合题意;
B、使用氢能不会生成可吸收颗粒物,会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故B不符合题意;
C、乘坐公交可以减少可吸收颗粒物,会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故C不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可吸收颗粒物,会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使用氢能、乘坐公交、植树造林均能减少可吸收颗粒物,焚烧垃圾会生成可吸收颗粒物。
3.【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A不符合题意;
B、燃烧会放出热量,故B符合题意;
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没有白烟,故C不符合题意;
D、生成二氧化硫是结论不是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答案】C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过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C、磷酸二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D、硫酸钾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5.【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 氢气是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 氮气是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B.氢气由分子构成;
C.氮气由分子构成;
D.氦气为单原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6.【答案】A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A、食盐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烧碱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用水可以鉴别食盐和烧碱,符合题意;
B、硬水软化不一定是要完全除去水中的Ca2+、Mg2+ ,也可以使水中的Ca2+、Mg2+ 含量较少即可,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净水是利用了其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体现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不是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水变为水蒸气时,分子间间隔增大,体积增大,分子体积没有变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食盐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烧碱溶于水放热;
B.降低水的硬度,要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并不是完全除去;
C.活性炭净水利用其吸附性;
D.水变为水蒸气时,分子间间隔增大。
7.【答案】C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中,使酚酞变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甲试管的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乙试管的铁钉只有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故B不符合题意;
C、白磷燃烧,红磷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符合题意;
D、黄铜可在纯铜上刻下明显划痕,说明黄铜硬度比纯铜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B.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时生锈;
C.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分金属。
8.【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无法确定中子数,故A不符合题意;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He和Mg,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He只有一个电子层,2个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故B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产生新物质,故C符合题意;
D、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原子团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不等于零,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原子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He和Mg;
C.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原子团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不等于零。
9.【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甲大,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蒸发结晶法提纯,不符合题意;
B、10℃时,乙的溶解度为20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将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降温到10℃,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在此过程中,溶质没有析出,溶剂质量不变,其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
C、20℃时分别将甲、乙的溶液蒸发相等质量的水,由于没有确定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所以不能确定析出甲、乙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D、1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用等质量的水中分别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得乙溶液质量小于甲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将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降温到10℃,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C.甲乙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
D.1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
10.【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a是铁单质,b是铁显+2价铁的氧化物,是氧化亚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生成氧化亚铁,不符合题意;
B、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e这种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显+3价,该物质是氧化铁,不符合题意;
C、a是铁单质,铁单质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其中铁元素显+2价,即可制得c而不是d,不符合题意;
D、b、e分别是氧化亚铁、氧化铁,与还原剂反应反应,被还原均可得到a(单质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图可知,a为铁单质,b为FeO,c为硫酸亚铁,d为硫酸铁,e为Fe2O3。
11.【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滤液呈浅绿色,说明含有硝酸亚铁,加入的锌全部反应,滤渣中含有银和铁,不含锌,故A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则溶液的质量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滤渣中含有铁,加入稀盐酸,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
D、综上分析,硝酸银全部反应,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锌,向滤液滴加稀盐酸,不反应,一定没有沉淀产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2.【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A、溶液pH=2,小于7,呈酸性,碳酸钾会和酸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氯化氢溶于水呈酸性,与另外的物质可以共存,B符合题意;
C、溶液呈酸性,不可能存在氢氧化钾,C不符合题意;
D、溶液呈酸性,不可能存在碳酸氢钠,会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pH为2的水溶液显酸性,不能存在大量碱性物质和与酸反应的物质。
13.【答案】D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A、根据化学方程式Mg+ H2SO4 = MgSO4 + H2↑、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可知,每24份质量镁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每18份质量铝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硫酸反应,铝生成的氢气质量更多,图像不能符合题意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不符合题意;
B、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一定温度下,在饱和硝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不断增加,图像不能符合题意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钙溶于水会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下降,溶液中的溶质变少,过一会儿后溶液温度恢复到室温其溶解度会恢复到原来的量,但由于氧化钙溶于水时消耗了水,所以溶液中的能溶解的溶质一定比原来要少,图像不能符合题意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得到的酸性废液中含有氯化钙和盐酸,此过程中碳酸先与盐酸反应,盐酸完全反应后,再与氯化钙反应,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pH由小于7逐渐升高,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pH不变,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pH升高,图像能符合题意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加入稀硫酸时,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最终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
B.在饱和硝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
C.氧化钙溶于水会放热。
14.【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均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x。
氯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为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0:1,则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为0.6g,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0.6g,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计算。
15.【答案】(1)Cu2+、或、Cu2+
(2)Ca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它们的离子符号分别为:Cu2+、;
(2)青少年缺乏时可能导致佝偻病的元素是钙元素,其元素符号是:Ca。
【分析】(1)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
(2)青少年缺乏钙元素可能导致佝偻病。
16.【答案】(1)清除可燃物
(2)糖类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2)小麦中富含淀粉,主要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物质是糖类。
【分析】(1)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小麦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17.【答案】(1)
(2)2∶9;改变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水电解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填:;
(2)反应物中的单质是乙氢气,生成物中的氧化物是丁水,图中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水,方程式为:,氢气和水的质量比=(4×2):(2×18)=2:9;反应前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存在在化合物中,如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氢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氢元素化合价改变,故填:2:9;改变。
【分析】(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2)由图可知,甲为二氧化碳,乙为氢气,丙为甲烷,丁为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答案】(1)31
(2)四或4
(3)-3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镓的原子序数为31;
(2)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与原子核电子层数在数值相等,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根据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镓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3)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根据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根据化合价规律,在化学反应中镓一般显+3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氮化镓(Ga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分析】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9.【答案】(1)71.76
(2)浓硫酸
(3)
【知识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1)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有:
10mL×1.84g/mL ×98%=(10mL×1.84g/mL+x)×20%
x=71.76g。
(2)如果把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导致危险。稀释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稀释浓硫酸的过程如图所示,a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2)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水中;
(3)亚华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20.【答案】(1)二氧化碳
(2)
(3)(合理即可)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E是二氧化碳;
(2)A→B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 + O2↑;
(3)C→F的反应可以是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分析】 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属于单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燃烧生成水,过氧化氢、水和氧气都含有氧元素,氧气属于单质,则A是过氧化氢,B是水,D是氧气;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改良酸性土壤,则C是氢氧化钙,C能转化为F,F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沉淀,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F是碳酸钙;D(O2)能转化为E,C(氢氧化钙)能与E反应,F(碳酸钙)与E能相互转化,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能生成二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
21.【答案】(1)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分子构成不同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析】(1)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导致两者化学性质不同。
22.【答案】(1)
(2)
(3)B中蜡烛燃烧更旺,C中溶液变浑浊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A装置是气体发生装置,为了使产生的气体只从而导气管导出,A长颈漏斗应插入溶液以下,如图:;
(2)若B中蜡烛熄灭,C中溶液变浑浊,则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3)若A中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实验时B、C中分别观察到B中蜡烛燃烧更旺,C中溶液变浑浊。
【分析】(1)A装置中长颈漏斗应插入溶液以下;
(2)若实验时B中蜡烛熄灭,C中溶液变浑浊,说明装置A中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氧气具有助燃性,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3.【答案】(1)证明原二氧化碳已被吸收完全
(2)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B中Ca(OH)2溶液的作用是证明原二氧化碳已被吸收完全,避免对气体产物的检验产生干扰;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当其中混合氧气(空气),在点燃或加热前易发生爆炸,在点燃c装置的酒精喷灯之前,要先通一会儿CO,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分析】(1)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2)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混合点燃会发生爆炸。
24.【答案】(1)硝酸钡、碳酸钠、硫酸钠
(2)
(3)取白色固体溶于水,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否则不含(合理即可)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硝酸钡、碳酸钠、硫酸钠;
(2)硫酸钡不与硝酸反应,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碳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分析可知,固体还有氢氧化钠,不能确定,由于已确定原混合物一定存在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都显碱性,碳酸钠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会产生干扰,因此在检验是否存在氢氧化钠时,应先用足量的中性溶液(如可溶性的钡盐、钙盐)检验碳酸钠存在,并完全除去碳酸钠,再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具体方法是:取白色固体溶于水,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否则不含。
【分析】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水并搅拌,烧杯内最终有固体剩余;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则一定存在硝酸钡;继续向烧杯中滴加过量稀硝酸并搅拌,烧杯内固体又有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25.【答案】(1)C
(2)放热;NaOH、NaCl
(3);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生成的沉淀又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物与氯化钠混在一起
(4)解:设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x
x=8%
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8%。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1)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故A不正确;
B、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Cl,故B不正确;
C、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所以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C正确;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C;
(2)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时间40s时,温度未达到最高,说明反应还没有结束,此时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
(3)①加入Ba(OH)2溶液时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Y溶液应为碳酸钠溶液,用来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
③c、e操作中均使用的玻璃仪器,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④先加入盐酸,盐酸会与碳酸钡、碳酸钙沉淀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钙、氯化钡与氯化钠混在一起;
【分析】(1)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
B.盐可能只含非金属元素,如硝酸铵;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①随反应进行,溶液温度升高,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时间40s时,温度还未达到最高,反应未完成;
(3)①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
②Y为碳酸钠,过量碳酸钠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
③过滤和蒸发结晶时玻璃棒用于搅拌;
④盐酸会与碳酸钡、碳酸钙沉淀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钙、氯化钡与氯化钠混在一起;
(4)根据NaOH+HCl=NaCl+H2O计算。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3·范县模拟)生活中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紫铜拉丝制导线 B.海水蒸发制食盐
C.石油分馏制汽油 D.煤炭干馏制焦炭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紫铜拉丝制导线,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海水蒸发制食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石油分馏制汽油,是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煤炭干馏制焦炭,生成新物质焦炭,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2.(2023·范县模拟)下列措施不利于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的是(  )
A.焚烧垃圾 B.使用氢能 C.乘坐公交 D.植树造林
【答案】A
【知识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焚烧垃圾会生成可吸收颗粒物,会增大空气中PM2.5浓度,故A符合题意;
B、使用氢能不会生成可吸收颗粒物,会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故B不符合题意;
C、乘坐公交可以减少可吸收颗粒物,会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故C不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可吸收颗粒物,会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使用氢能、乘坐公交、植树造林均能减少可吸收颗粒物,焚烧垃圾会生成可吸收颗粒物。
3.(2023·范县模拟)下列属于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  )
A.发出蓝紫色光 B.放出热量
C.产生大量白烟 D.生成二氧化硫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A不符合题意;
B、燃烧会放出热量,故B符合题意;
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没有白烟,故C不符合题意;
D、生成二氧化硫是结论不是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2023·范县模拟)化肥的合理使用对粮食生产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
A.碳酸氢铵 B.过磷酸钙 C.磷酸二氢铵 D.硫酸钾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过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C、磷酸二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D、硫酸钾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5.(2023·范县模拟)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氢气 C.氮气 D.氦气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 氢气是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 氮气是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B.氢气由分子构成;
C.氮气由分子构成;
D.氦气为单原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6.(2023·范县模拟)水是重要的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可以鉴别食盐和烧碱
B.硬水软化就是要完全除去水中的Ca2+、Mg2+
C.活性炭净水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水变为水蒸气时,分子体积变大
【答案】A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A、食盐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烧碱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用水可以鉴别食盐和烧碱,符合题意;
B、硬水软化不一定是要完全除去水中的Ca2+、Mg2+ ,也可以使水中的Ca2+、Mg2+ 含量较少即可,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净水是利用了其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体现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不是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水变为水蒸气时,分子间间隔增大,体积增大,分子体积没有变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食盐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烧碱溶于水放热;
B.降低水的硬度,要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并不是完全除去;
C.活性炭净水利用其吸附性;
D.水变为水蒸气时,分子间间隔增大。
7.(2023·范县模拟)如图所示实验,其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B.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C.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黄铜可在纯铜上刻下明显划痕,说明黄铜硬度比纯铜大
【答案】C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中,使酚酞变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甲试管的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乙试管的铁钉只有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故B不符合题意;
C、白磷燃烧,红磷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符合题意;
D、黄铜可在纯铜上刻下明显划痕,说明黄铜硬度比纯铜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B.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时生锈;
C.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分金属。
8.(2023·范县模拟)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徽粒,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D.在化合物及原子团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无法确定中子数,故A不符合题意;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He和Mg,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He只有一个电子层,2个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故B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产生新物质,故C符合题意;
D、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原子团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不等于零,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原子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He和Mg;
C.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原子团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不等于零。
9.(2023·范县模拟)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
B.将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降温到10℃其质量分数不变
C.20℃时分别将甲、乙的溶液蒸发相等质量的水,析出甲、乙的质量相等
D.10℃时用等质量的水中分别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得乙溶液质量大于甲溶液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甲大,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蒸发结晶法提纯,不符合题意;
B、10℃时,乙的溶解度为20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将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降温到10℃,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在此过程中,溶质没有析出,溶剂质量不变,其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
C、20℃时分别将甲、乙的溶液蒸发相等质量的水,由于没有确定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所以不能确定析出甲、乙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D、1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用等质量的水中分别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得乙溶液质量小于甲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将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降温到10℃,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C.甲乙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
D.1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
10.(2023·范县模拟)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b B.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e
C.a与稀硫酸反应可生成d D.b、e被还原均可得到a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a是铁单质,b是铁显+2价铁的氧化物,是氧化亚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生成氧化亚铁,不符合题意;
B、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e这种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显+3价,该物质是氧化铁,不符合题意;
C、a是铁单质,铁单质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其中铁元素显+2价,即可制得c而不是d,不符合题意;
D、b、e分别是氧化亚铁、氧化铁,与还原剂反应反应,被还原均可得到a(单质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图可知,a为铁单质,b为FeO,c为硫酸亚铁,d为硫酸铁,e为Fe2O3。
11.(2023·范县模拟)将m克的Zn粉加入一定质量的AgNO3、Fe(NO3)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浅绿色,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m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滤渣中可能有三种固体
B.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相等
C.取滤渣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取滤液滴加稀盐酸,一定没有沉淀产生
【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滤液呈浅绿色,说明含有硝酸亚铁,加入的锌全部反应,滤渣中含有银和铁,不含锌,故A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则溶液的质量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滤渣中含有铁,加入稀盐酸,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
D、综上分析,硝酸银全部反应,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锌,向滤液滴加稀盐酸,不反应,一定没有沉淀产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2.(2023·范县模拟)测得某溶液的pH=2,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猜想,下列合理的是(  )
A.K2CO3 、NaNO3、 CaCl2 B.HCl、MgCl2 、Na2SO4
C.NaCl 、ZnSO4、 KOH D.NaHCO3 、K2SO4 、NaCl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A、溶液pH=2,小于7,呈酸性,碳酸钾会和酸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氯化氢溶于水呈酸性,与另外的物质可以共存,B符合题意;
C、溶液呈酸性,不可能存在氢氧化钾,C不符合题意;
D、溶液呈酸性,不可能存在碳酸氢钠,会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pH为2的水溶液显酸性,不能存在大量碱性物质和与酸反应的物质。
13.(2023·范县模拟)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的是(  )
A. 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加入稀硫酸
B. 一定温度下,在饱和硝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D. 向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得到的酸性废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答案】D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A、根据化学方程式Mg+ H2SO4 = MgSO4 + H2↑、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可知,每24份质量镁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每18份质量铝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硫酸反应,铝生成的氢气质量更多,图像不能符合题意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不符合题意;
B、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一定温度下,在饱和硝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不断增加,图像不能符合题意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钙溶于水会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下降,溶液中的溶质变少,过一会儿后溶液温度恢复到室温其溶解度会恢复到原来的量,但由于氧化钙溶于水时消耗了水,所以溶液中的能溶解的溶质一定比原来要少,图像不能符合题意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得到的酸性废液中含有氯化钙和盐酸,此过程中碳酸先与盐酸反应,盐酸完全反应后,再与氯化钙反应,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pH由小于7逐渐升高,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pH不变,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pH升高,图像能符合题意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加入稀硫酸时,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最终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
B.在饱和硝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
C.氧化钙溶于水会放热。
14.(2023·范县模拟)某部分发生变质的氢氧化钙固体样品,测得其中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0:1,取一定质量该样品,加入75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
A.1.1g B.2.2g C.3.3g D.4.4g
【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均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x。
氯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为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0:1,则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为0.6g,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0.6g,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计算。
二、填空题
15.(2023·范县模拟)用化学用语填空:
(1)构成硫酸铜的微粒   ;
(2)青少年缺乏时可能导致佝偻病的元素   。
【答案】(1)Cu2+、或、Cu2+
(2)Ca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它们的离子符号分别为:Cu2+、;
(2)青少年缺乏时可能导致佝偻病的元素是钙元素,其元素符号是:Ca。
【分析】(1)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
(2)青少年缺乏钙元素可能导致佝偻病。
16.(2023·范县模拟)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回答:
(1)“釜底抽薪”,运用的灭火原理是   。
(2)“河南熟,天下足。”我省重要粮食作物小麦主要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物质是   。
【答案】(1)清除可燃物
(2)糖类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2)小麦中富含淀粉,主要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物质是糖类。
【分析】(1)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小麦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17.(2023·范县模拟)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空间站内利用物质的转化使O2和CO2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1)航天员呼吸所需的O2来自水的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航天员呼吸产生的CO2进行转化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反应物中的单质与生成物中的氧化物的质量比为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   (填“改变”或“不变”)。
【答案】(1)
(2)2∶9;改变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水电解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填:;
(2)反应物中的单质是乙氢气,生成物中的氧化物是丁水,图中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水,方程式为:,氢气和水的质量比=(4×2):(2×18)=2:9;反应前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存在在化合物中,如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氢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氢元素化合价改变,故填:2:9;改变。
【分析】(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2)由图可知,甲为二氧化碳,乙为氢气,丙为甲烷,丁为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2023·范县模拟)镓和铟可组成一种可变形的液态合金。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1)镓的原子序数为   。
(2)镓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3)氮化镓(Ga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答案】(1)31
(2)四或4
(3)-3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镓的原子序数为31;
(2)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与原子核电子层数在数值相等,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根据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镓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3)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根据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根据化合价规律,在化学反应中镓一般显+3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氮化镓(Ga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分析】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9.(2023·范县模拟)硫酸是生活生产、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
(1)取10mL98%的浓硫酸(密度1.84g/mL)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g。
(2)稀释浓硫酸的过程如图所示,a中盛放的物质是   。
(3)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71.76
(2)浓硫酸
(3)
【知识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1)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有:
10mL×1.84g/mL ×98%=(10mL×1.84g/mL+x)×20%
x=71.76g。
(2)如果把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导致危险。稀释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稀释浓硫酸的过程如图所示,a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2)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水中;
(3)亚华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三、综合题
20.(2023·范县模拟)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F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生成,“一”表示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已知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属于单质,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沉淀。
(1)E物质的名称是   。
(2)A→B的化学方程式是   。
(3)C→F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二氧化碳
(2)
(3)(合理即可)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E是二氧化碳;
(2)A→B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 + O2↑;
(3)C→F的反应可以是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分析】 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属于单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燃烧生成水,过氧化氢、水和氧气都含有氧元素,氧气属于单质,则A是过氧化氢,B是水,D是氧气;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改良酸性土壤,则C是氢氧化钙,C能转化为F,F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沉淀,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F是碳酸钙;D(O2)能转化为E,C(氢氧化钙)能与E反应,F(碳酸钙)与E能相互转化,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能生成二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
21.(2023·范县模拟)请从微粒的观点解释:
(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什么?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分子构成不同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析】(1)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导致两者化学性质不同。
22.(2023·范县模拟)如图所示装置,A中所加药品不同,C中所加药品相同,连接A、B、C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A装置补画完整。
(2)若实验时B中蜡烛熄灭,C中溶液变浑浊,请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A中产生的是氧气,则实验时B、C中分别观察到什么现象?
【答案】(1)
(2)
(3)B中蜡烛燃烧更旺,C中溶液变浑浊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A装置是气体发生装置,为了使产生的气体只从而导气管导出,A长颈漏斗应插入溶液以下,如图:;
(2)若B中蜡烛熄灭,C中溶液变浑浊,则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3)若A中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实验时B、C中分别观察到B中蜡烛燃烧更旺,C中溶液变浑浊。
【分析】(1)A装置中长颈漏斗应插入溶液以下;
(2)若实验时B中蜡烛熄灭,C中溶液变浑浊,说明装置A中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氧气具有助燃性,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3.(2023·范县模拟)用下图装置进行模拟冶铁的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验证气体产物。其中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反应原理为:。
(1)B中Ca(OH)2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2)在点燃c装置的酒精喷灯之前,要先通一会儿CO,为什么?
【答案】(1)证明原二氧化碳已被吸收完全
(2)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B中Ca(OH)2溶液的作用是证明原二氧化碳已被吸收完全,避免对气体产物的检验产生干扰;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当其中混合氧气(空气),在点燃或加热前易发生爆炸,在点燃c装置的酒精喷灯之前,要先通一会儿CO,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分析】(1)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2)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混合点燃会发生爆炸。
24.(2023·范县模拟)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水并搅拌,烧杯内最终有固体剩余;
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过量稀硝酸并搅拌,烧杯内固体又有部分溶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
(2)请写出加入稀硝酸,部分固体溶解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简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答案】(1)硝酸钡、碳酸钠、硫酸钠
(2)
(3)取白色固体溶于水,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否则不含(合理即可)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硝酸钡、碳酸钠、硫酸钠;
(2)硫酸钡不与硝酸反应,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碳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分析可知,固体还有氢氧化钠,不能确定,由于已确定原混合物一定存在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都显碱性,碳酸钠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会产生干扰,因此在检验是否存在氢氧化钠时,应先用足量的中性溶液(如可溶性的钡盐、钙盐)检验碳酸钠存在,并完全除去碳酸钠,再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具体方法是:取白色固体溶于水,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否则不含。
【分析】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水并搅拌,烧杯内最终有固体剩余;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则一定存在硝酸钡;继续向烧杯中滴加过量稀硝酸并搅拌,烧杯内固体又有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25.(2023·范县模拟)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____。(填字母)。
A.纯碱属于碱
B.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用温度传感器测得温度变化如图。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时间40s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
(3)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氯化钙、硫酸镁等可溶性杂质,欲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可将样品溶解后进行下列操作:a.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b.加过量的Y溶液;c.过滤;d.加过量盐酸;e.蒸发结晶。
①加入Ba(OH)2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加入过量Y溶液的目的是   。
③c、e操作中均使用的玻璃仪器,在e操作中的作用是   。
④若交换c和d的顺序,会有什么后果?   。
(4)若20克氢氧化钠溶液与2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85%,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C
(2)放热;NaOH、NaCl
(3);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生成的沉淀又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物与氯化钠混在一起
(4)解:设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x
x=8%
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8%。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1)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故A不正确;
B、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Cl,故B不正确;
C、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所以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C正确;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C;
(2)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时间40s时,温度未达到最高,说明反应还没有结束,此时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
(3)①加入Ba(OH)2溶液时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Y溶液应为碳酸钠溶液,用来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
③c、e操作中均使用的玻璃仪器,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④先加入盐酸,盐酸会与碳酸钡、碳酸钙沉淀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钙、氯化钡与氯化钠混在一起;
【分析】(1)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
B.盐可能只含非金属元素,如硝酸铵;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①随反应进行,溶液温度升高,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时间40s时,温度还未达到最高,反应未完成;
(3)①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
②Y为碳酸钠,过量碳酸钠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
③过滤和蒸发结晶时玻璃棒用于搅拌;
④盐酸会与碳酸钡、碳酸钙沉淀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钙、氯化钡与氯化钠混在一起;
(4)根据NaOH+HCl=NaCl+H2O计算。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