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23年中考训练: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专练2(含解析)

2023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中考备考训练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专题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小丽得出如下结论,错误的是
A.燃烧时发光、放热 B.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C.蜡烛燃烧仅生成二氧化碳 D.燃烧时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2. 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组装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固体 D.氧气验满
3. 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
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4.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氢气和甲烷 分别点燃后观察颜色
B 鉴别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金属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 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 加足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5. 化学革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末英国和法国的一场深刻的化学学科的变革。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见图)。
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两个实验中,曲颈甑内汞的表面都变为黑色
C.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该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D.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
6. 下列有关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无色气体,但成分比例不同
B.呼出气体中仍有氮气
C.利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可比较二者的氧气含量
D.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相比,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
7. 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只剩二氧化碳 B.足量的蜡烛燃烧,完全消耗了瓶内氧气
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氧气含量最多 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8. 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A.探究人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了二氧化碳
B.研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C.探究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D.探究氧气的浓度是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9.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氯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 加入少量MnO2并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
B 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C 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煮沸或蒸馏
D 鉴别CO和CO2 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或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10. 下列各组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的除杂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A.Zn(Cu):过量稀硫酸 B.CaO(CaCO3):高温煅烧
C.Mg(Al):过量硝酸镁溶液 D.CO2(CO):点燃
11. 除去氧化铜中少量木炭粉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充分加热 B.在氧气充分灼烧
C.加入足量水 D.通入一氧化碳加热
12. 某实验小组研究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电压(v) 温度(℃) NaOH溶液浓度 H2体积(mL) 时间(s)
① 6 15 2% 20 54.0
② 6 15 5% 20 36.2
③ 6 30 2% 20 46.2
④ 6 30 5% 20 t
分析实验①②③的数据,推测实验④的时间t最有可能是
A.35.4 B.37.8 C.50.2 D.55.6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
13. 某同学使用量筒量取液体,开始俯视读数为 30mL,随后倒出一部分液体,仰视读数为 25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小于 5mL B.大于 5mL C.等于 5mL D.无法确定
14.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用水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三种固体
B.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末
C.用蒸发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泥沙
D.夜间闻到厨房有煤气的气味,立即开灯检查
15. 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
C.用氧气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D.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16.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NH4)2SO4和KNO3两种化肥 分别取少量化肥样品,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Cu中混有的少量CuO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将锌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D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aCl2 加入过量的Na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17.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图示中不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液体的倾倒
C.加热液体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
18. 现有两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请设计两种实验方案进行鉴别。
方案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1) 取少量的 分别倒入两个集气瓶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澄清石灰水 的是氧气。
(2) 将 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燃着的木条 是氧气,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 。
19. 下列A~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若电解18g水,则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质量为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2)B实验中的现象是 。
(3)C实验中,有 出现的是软水。
(4)D实验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20. 用下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过程及现象:①打开弹簧夹,通入N2,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红磷和白磷均不燃烧;②熄灭酒精灯,改通O2,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2)实验②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21. 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 。
(3)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⑤实验3中的气球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22. 氢能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是山西省推进能源革命的重点方向。某实验室提出一种煤制氢技术,其流程如图所示(其流程中得到的CO2可用于其它工艺):
资料1:水煤浆是由煤与水混合而成,经过气化器后转化为CO2和H2。
资料2:在气化器中发生了两个反应:,
(1)煤在进入气化器之前,需要将其粉碎与水充分混合成水煤浆,粉碎的目的是 。
(2)重整器的作用是 。
(3)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该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你认为该流程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是 (写一点)。
23. 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后发现进水量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2)图2是某同学设计的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实验图,此实验预计看到的现象是 ;
(3)图3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24. 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氨气这种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填微粒名称);
(2)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
(3)如图实验是“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根据伸入呼出气体中小木条先熄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25.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化学性质相差很大。
(1)小雅同学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姐妹,这是因为 (填序号);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C.它们都能与氧气反应
(2)小粤同学认为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不能用 (填序号);
A.闻气味 B.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点燃 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3)小新同学认为CO使人中毒的原因是CO与人体血液中 结合,阻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都可能产生CO,所以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要注意通风。
26. 某兴趣小组对氧化铜与过量碳粉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重新进行实验,以测定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铁架台等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
〖查阅资料〗①浓硫酸不与CO2反应,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
②碱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可吸收H2O和CO2。
〖供选药品〗
铜粉(含碳)样品、二氧化锰、碱石灰;浓硫酸、5%过氧化氢溶液、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I.在硬质玻璃管中加入质量为m的铜粉(含碳)样品,丁中装入药品后的质量为m1。
Ⅱ.控制甲中的装置,缓缓产生气体。
Ⅲ.点燃酒精灯,当玻璃管中的药品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
Ⅳ.继续通入气体,直到玻璃管冷却,称量丁的质量为m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方框内应选用下列装置中的 ,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戊的作用为 。
(3)样品中铜的质量的表达式为 。
(4)若无装置乙,会导致测得铜的质量分数 (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
27.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某气体的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若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则可对装置进行的改进是 。
(3)请你设计方案用该装置制取气体。
①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②该气体收集方法 ;
③简述该气体的检验方法 。
28. 某学习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检验某气体a的成分,a中含水蒸气、氯化氢、甲烷、氢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夹持仪器未画出,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
已知:Ⅰ、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蓝色。
Ⅱ、①②
(1)检验a中是否含水蒸气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2)用装置B检验a中是否含氯化氢,X试剂可选 (填数字序号)。
①AgNO3溶液②NaOH溶液③石蕊溶液④酚酞溶液
(3)装置C中的试剂是 ,它的作用是 。
(4)装置G的作用是 。
(5)若反应后装置E、F分别增重4.2g、4.4g,则a中一定含有 ;装置D中的现象是 ;写出装置F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9. 如图1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备收集的多种装置。
(1)写出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图中的 (填写装置字母编号)。
(3)某同学查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粉末,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如果在实验室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同时希望控制反应的速率,图1中应该选择的装置 (填写装置字母编号)。
(4)某同学选用如图2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结束后,如果俯视读数,则测得的氧气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值。
30. 铜制品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因锈蚀生成“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而使其表面变成绿色。
(1)小花同学根据铜绿成分做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了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了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填实验编号)。
A.B.
C. D.
(2)小花和同学们利用废旧品中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假设不含其他杂质)设计了两个方案回收铜。
〖查阅资料〗
a、
b、
〖分析评价〗
①X为碳的氧化物时,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步骤V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③以上两个方案中,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更优越并说明理由 (理由写一点)。
〖拓展探究〗
(3)氢气也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小红和小强各取12.0g氧化铜用氢气还原,反应一段时间后,两份固体均全部变红。小红和小强所得红色固体质量分别为9.8g和10.8g。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c、氢气还原氧化铜时也可产生氧化亚铜(Cu2O)。
d、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
分析推断:①小红得到的红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为 (填化学式)。
实验检验:②请设计简单实验检验小强得到的红色固体的成分 。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详解】A、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A正确;
B、蜡烛燃烧时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B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错误;
D、蜡烛燃烧时蜡烛会熔化,此过程发生物理变化,燃烧过程发生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C。
2. 【答案】B
【详解】A、组装仪器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手拿塞子,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水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答案】B
【详解】A、酒精灯内酒精的量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易使酒精洒出或者易引发火灾,所以正确.
B、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熄,会使火焰引燃灯内酒精,引起失火,所以错误.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易引起失火,所以正确.
D、不用时盖上灯帽,可以防止酒精挥发,一可节约酒精,二可防止酒精挥发后,灯芯上留有水分,下次用时不易点燃,正确.
故选B.
4. 【答案】D
【详解】A、氢气燃烧火焰颜色为淡蓝色,甲烷燃烧火焰颜色为蓝色,肉眼不太好区分,故A错误;
B、某固体物质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不一定是金属,一些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与稀盐酸反应也会产生气泡,故B错误;
C、锌与FeCl2和CuCl2都可反应,把主要物质和杂质都反应掉了,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
D、铜与稀盐酸不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纯铜,故D正确。
故选D。
5. 【答案】D
【详解】A、波义耳的实验装置右端直接与空气相通,没有密封,故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错误;B、曲颈甑内的汞会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变为红色的氧化汞,错误;C、波义耳的实验装置没有密封,如果计算消耗氧气的质量,则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符,错误;D、拉瓦锡的实验中,汞会消耗装置中的氧气,导致内外气压不一致,故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最终氧气耗尽后,液面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正确。故本题选D。
6. 【答案】C
【详解】A、都是无色气体,呼吸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成分比例不同,正确;
B、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因此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正确;
C、人体吸入和呼出的空气中含有氧气,但是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该用燃着的木条比较氧气含量,选项错误;
D、吸入空气后氧气被人体吸收并发生气体交换生成二氧化碳,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相比,氧气明显减少,二氧化碳明显增多,正确。
故选C。
7. 【答案】D
【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熄灭后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水蒸气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时,蜡烛熄灭,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含量最高的是氮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时,蜡烛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 【答案】B
【详解】A.将燃着的木条插入两个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继续燃烧,在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熄灭,说明人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此选项正确;
B.研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是通过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通过进入水的体积测消耗氧气的体积,若红磷是少量的不能够使氧气全部消耗完,则压强差会变小,进入水的体积会变小,从而使实验结果偏小,此选项错误;
C.没有加二氧化锰的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很慢,而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所以通过产生气泡速率的快慢可以探究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此选项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氧气中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且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所以可以说明氧气的浓度是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此选项正确;
故选B。
9. 【答案】A
【详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除去了氯酸钾又引入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用燃烧的木条进行检验,能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煮沸或蒸馏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分别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能使黑色粉末变红色的是一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二氧化碳;分别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一氧化碳;能一次鉴别出这两种气体,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0. 【答案】B
【详解】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入稀硫酸后,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锌能与稀硫酸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故A错误;
B、在高温情况下,碳酸钙会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无变化,符合除杂要求,故B正确;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加入的硝酸镁不会与铝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故C错误;
D、不能点燃二氧化碳中混合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助燃,不符合除杂要求,故D错误;
故应选B。
11. 【答案】B
【详解】A、混合物充分加热,氧化铜会与木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错误;
B、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氧化铜与氧气不能反应,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C、氧化铜和木炭粉都不溶于水,混合物加入足量水,不能除去杂质,错误;
D、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木炭与一氧化碳不能反应,混合物通入一氧化碳加热,不能除去木炭,却除去了氧化铜,错误。
故选B。
12. 【答案】A
【详解】①与②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NaOH溶液浓度越大,电解时间越短;①和③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电解时间越短;因此①②③与④比较,④中NaOH溶液浓度最大,温度最高,根据上述推断,所以④电解的时间应比②还少,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13. 【答案】A
【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开始时俯视读数为 30mL,说明实际液体体积小于30mL,倒出液体后,仰视读数为 25mL,说明实际液体体积大于25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小于30mL-25mL=5mL,故选A。
14. 【答案】AB
【详解】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可以鉴别,正确;
B、稀盐酸和铁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稀盐酸和木炭不反应,可以鉴别,正确;
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泥沙,应该使用过滤的方法,错误;
D、夜间闻到厨房有煤气的气味,不应立即开灯检查,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煤气引燃,甚至发生爆炸,错误。
故选AB。
15. 【答案】CD
【详解】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因而可用水来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故实验方法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一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后,溶液不变色,故实验方法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实验方法错误;
D、铁与稀盐酸反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用稀盐酸不能除去铜粉,故实验方法错误。
故选CD。
16. 【答案】AB
【详解】A、硫酸铵与熟石灰研磨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产生,则能鉴别硫酸铵和硝酸钾,该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
B、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洗涤、干燥能得到纯净的铜,该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
C、锌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锌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则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锌>银,但没有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该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D、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但过量的硫酸钠为新的杂质,该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AB。
17. 【答案】BC
【详解】A、闻药品气味的方法是,打开药品瓶塞,瓶口在前下方离鼻孔约 0.5米,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如图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如图所示,瓶塞正放会污染原试剂,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如图所示,试管内液体超过了试管的三分之一,加热时会造成液体飞溅伤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如图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C。
18. 【答案】 澄清石灰水 ; 二氧化碳; 没有浑浊 ; 燃着的木条 ; 燃烧更旺; 二氧化碳
【详解】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向两个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无变化的是氧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有助燃性,故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其中小木条燃烧更的气体是氧气,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9. 【答案】 H2 ; 2g ; 氢元素与氧元素;只有①中的烧杯变红色;大量泡沫;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详解】(1)电解水实验中在电源的正极产生氧气,在负极产生氢气,A中试管2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则其中的气体为H2;
设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
x=2g,则试管2中产生的氢气为2g;
电解水产生氢气与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证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烧杯①中溶液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剂变红色,该装置密闭氨分子不能运动到烧杯③中,则观察到实验B中现象为烧杯①溶液变红色;
(3)在肥皂水中加入硬水搅拌产生较少的泡沫,加入软水搅拌能产生较多的泡沫;实验C中若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则为软水;
(4)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20. 【答案】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 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详解】(1)由题文可知,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故填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2)实验①给白磷与红磷加热了,实验②虽然没有加热,但白磷与红磷的温度均高于室温,所以实验②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只能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填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1. 【答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④⑥
【详解】(1)实验1中,a与c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如果白磷和红磷靠近些,白磷先起火,红磷会随后着火,这是因为: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刻度1处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①实验1中的热水既起隔绝空气也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故错误;
②实验2中红磷不可以换成木炭,因为木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故正确;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故正确;
⑤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故错误;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故正确;
故填③④⑥。
22. 【答案】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除去氢气中混有的CO2和H2O;; CaO ; 将二氧化碳回收利用
【详解】(1)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CaO吸收H2O生成Ca(OH)2,可继续吸收CO2,最终均变为碳酸钙。目的是除去氢气中混有的CO2和H2O。
(3)煅烧炉中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
(4)该过程中氧化钙既有生成又有产出,所以CaO可重复利用。该流程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将二氧化碳回收利用。
23. 【答案】装置气密性不好(合理即可);B烧杯内溶液变红色,A烧杯内无明显变化;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详解】(1)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测定结果小于五分之一,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也可能是未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还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未完全消耗。故填装置气密性不好(合理即可);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在大烧杯内无规则运动,当部分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内后溶于蒸馏水,使得B烧杯内溶液呈碱性,能够使得酚酞试液变红色,可观察到B烧杯内溶液变红色,A烧杯内无明显变化。故填B烧杯内溶液变红色,A烧杯内无明显变化;
(3)铁在氧气中燃烧时会产生高温熔融物,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需要在底部放少量水。故填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24. 【答案】氨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详解】(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气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故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3)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剧烈,伸入呼出气体中小木条熄灭,伸入空气的小木条正常燃烧,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的氧气较少,即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25. 【答案】B;A;血红蛋白
【详解】(1)A、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它们分子构成不同,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C、O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氧气不反应,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无味的,闻气味无法区分,符合题意;
B、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一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O使人中毒的原因是CO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
26. 【答案】 c ; ; 避免丁装置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 m- ; 偏小
【详解】(1)该实验要测定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硬质试管中装有铜粉(含碳)样品,而碳只与氧化铜反应,不与铜反应,需将铜转化为氧化铜,氧气和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因此,甲装置产生气体为氧气,由供选药品可知,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产生氧气,反应不需要加热,但要控制反应速率,只有分液漏斗能控制反应速率,因此,发生装置选择带有分液漏斗的c装置,故填写:c;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产生氧气和水,故填写:;
(2)装置戊安装在丁装置碱石灰的后面,避免丁装置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使测定结果更准确,故填写:避免丁装置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3)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m2-m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则,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来自于铜粉(含碳)样品中碳,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m2-m1)××100%=(m2-m1),因为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样品中碳的质量为:(m2-m1),样品中铜粉的质量为:m-,故填写:m-;
(4)乙中装有浓硫酸,可以吸收甲中产生的氧气中的水蒸气,若无装置乙,水蒸气会被丁装置吸收,使反应后丁的质量比只吸收二氧化碳增加的多,导致m2-m1的值变大,从而导致计算出的碳粉质量增大,铜粉质量减小,会导致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故填写:偏小。
27. 【答案】长颈漏斗;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或注射器); ; 向上排空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或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 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若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或将气体点燃,观察火焰颜色是否为淡蓝色,并将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是否有水珠生成或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
(2)若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则可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3)①该装置也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装置也适用于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③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检验氢气:将气体点燃,观察火焰颜色是否为淡蓝色,并将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是否有水珠生成。
28. 【答案】A;①③; 浓硫酸 ;干燥气体;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F装置,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甲烷和氢气 ; 物质由黑色变成红色 ; 2NaOH+CO2=Na2CO3+H2O
【详解】(1)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则检验a中是否含水蒸气的装置是盛放无水硫酸铜的装置A,故填A。
(2)①AgNO3溶液与氯化氢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沉淀的生成说明a中含氯化氢,选项正确;
②NaOH溶液能够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现象,不能说明a中含氯化氢,选项错误;
③氯化氢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能够使石蕊溶液变红,能够说明a中含氯化氢,选项正确;
④氯化氢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不能够使酚酞溶液变色,不能说明a中含氯化氢,选项错误,故填①③。
(3)装置C中的试剂是浓硫酸,故填浓硫酸;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干燥气体,故填干燥气体。
(4)装置G中的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F装置,以免影响检测结果,故填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F装置,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5)装置E吸收装置D中生成的水,增重的质量为装置D中生成的水的质量,其中氢元素的质量=4.2g××100%≈0.47g,装置F吸收装置D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吸收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4.4g××100%=1.2g,甲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12:(1×4)=3:1,气体a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1.2g:0.47g<3:1,所以气体a中含有甲烷与氢气,故填甲烷和氢气;
装置D中的反应是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以及甲烷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二氧化碳和水,则观察到的现象是物质由黑色变成红色,故填物质由黑色变成红色;
装置F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写为:2NaOH+CO2=Na2CO3+H2O。
29. 【答案】锥形瓶;A;BE; ; 小于
【详解】(1)由图示可知,仪器X为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反应,所以其发生装置选择固体加热型,故选A;
(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反应,且要求能够控制反应速率,所以发生装置选择B装置;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易溶于水,且要求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所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则收集装置为E。故填BE;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对图2中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此时对量筒俯视读数时,读到的量筒刻度值小于实际刻度值,即测得的氧气体积小于实际体积。故填小于;
30. 【答案】BD; ;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 方案二,操作简单(节约能源等答案合理皆可); Cu、Cu2O ;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氨水振荡,红色固体部分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详解】(1)若需比较铜生锈除了水和氧气外还需要二氧化碳,如图,比较BD即可,B中铜接触水和氧气但是未生锈,而D中的铜既接触了水和氧气还接触了二氧化碳,根据控制变量法可以判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因此可以得出铜生锈必须有二氧化碳接触;
(2)分析评价
①X为碳的氧化物,能与氧化铜反应说明其具有还原性是一氧化碳,则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②根据步骤IV中加入过量的铁置换出铜外还有铁剩余,加入溶液Y后能除去铁说明Y是酸溶液,则酸和铁会反应生成亚铁盐和氢气,而铜不与酸反应,因此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③以上两个方案中,方案一需要加热而方案二在常温下即可进行,因此方案二优越,理由是操作简单(节约能源等答案合理皆可);
(3)①假设氧化铜完全反应只生成铜,根据12g氧化铜中铜的质量是:;假设完全生成的是氧化亚铜根据铜元素质量不变,则氧化亚铜的质量是:;根据题意固体均全部变红,小红同学得到的固体是9.8g>9.6g,说明小红同学得到的红色固体中还含有氧化亚铜,固体:
实验检验:②根据题意可知氧化亚铜可以与氨水反应得到蓝色溶液,而铜不与氨水反应,因此可以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氨水振荡,红色固体部分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2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和风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