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3·东昌府模拟)聊城市茌平区的黑陶制作历史已有4300多年,选用红胶土为原料,经手工淘洗、拉坯、晾晒、雕绘、磨光、烧制等工艺而制成。其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拉坯 B.晾晒
C.磨光 D.烧制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拉坯的过程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晾晒的过程只是陶土中水分子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磨光的过程只是物质的外表被打磨光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烧制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2023·东昌府模拟)2023年环境日主题:“关爱自然,刻不容缓”、“自然为本(Time for Nature)”;中国主题:继续沿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B.为减少白色污染,购物时尽量少用塑料袋
C.为提高水的利用率,将工业污水用于农业浇灌
D.为保护环境,减少化石燃料燃料的使用
【答案】C
【知识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这一可再生清洁能源来发电。由于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空气污染。A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做法不符合题意;
B、塑料制品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所以减少使用塑料袋,就减少了白色污染,B为减少白色污染,购物时尽量少用塑料袋做法不符合题意;
C、将工业污水用于农业浇灌,将会造成新的污染。C为提高水的利用率,将工业污水用于农业浇灌做法符合题意;
D、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这样既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又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为保护环境,减少化石燃料燃料的使用做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风力发电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B.减少使用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
C.将工业污水用于农业浇灌,会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
D.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3.(2023·东昌府模拟)观察实验现象是科学探究的必要步骤,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紫色石蕊试液能使稀盐酸变成红色
B.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D.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口,会看到白色烟雾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紫色石蕊试液是酸碱指示剂,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变色的是指示剂的颜色而不是稀盐酸变成红色,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溶液变浑浊,故B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结论,故C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口,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在瓶口出现白雾,而不是白色烟雾,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C.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出现白雾。
4.(2023·东昌府模拟)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蒸发溶液
C.CO2验满 D.测溶液pH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蒸发与蒸馏操作;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实验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蒸发溶液时,为防止液体局部受热沸腾飞溅出,要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实验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验满,需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若木条马上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实验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把试纸直接浸入溶液内,会污染溶液且会浸泡掉试纸上的色素,导致结果不准确;正确的操作方法:将一小片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并滴在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实验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搅拌;
C.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
D.测定溶液的pH的正确操作为:将一小片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并滴在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5.(2023·东昌府模拟)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从化学视角对下列俗语,诗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利用灭火原理隔绝氧气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蔷薇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蔷薇花香,故不符合题意;
B、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符合题意;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即使高温金也不与氧气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B.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6.(2023·东昌府模拟)下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C.将t1℃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不变
D.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答案】D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二者溶解度相等,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D、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0g,则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00g)∶(100g)=1∶1,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相交;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0g。
7.(2022·菏泽)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使用了钛合金等复合金属材料做的“避火衣”,右图是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钛原子的中子数是22
B.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
C.x=2
D.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的质子数为22,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47.87-22≈26,不符合题意;
B、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单位是“1”,不是“g”,不符合题意;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22=2+8+10+x,得x=2,符合题意;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由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8.(2023·东昌府模拟)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类别 物质
A 碱 苛性钠、小苏打、纯碱
B 金属材料 生铁、硬铝、青铜
C 铵态氮肥 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
D 微量元素 铁、锌、碘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都属于盐,符合题意;
B、生铁是铁的合金,硬铝是铝的合金,青铜是铜的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均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且属于铵态氮肥,不符合题意;
D、铁、碘、锌等元素在人体中含量不超过0.01%,属于人体微量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纯碱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均属于盐;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C.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均含铵根离子,均为铵态氮肥;
D.铁、碘、锌等元素在人体中含量不超过0.01%,属于人体微量元素。
9.(2023·东昌府模拟)端午节时,民间有挂艾草的习俗,艾草性温其药用价值非常高。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C15H10O2),下列关于黄酮素说法正确的是(  )
A.黄酮素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黄酮素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则应该为:黄酮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符合题意;
B. 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每个黄酮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C. 化学式中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则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12×15)∶(1×10)=18∶1,故不符合题意;
D.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该元素的质量与组成物质的元素总质量之比,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黄酮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则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微观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B、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
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C、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D、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2022·瑶海模拟)某同学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①将Fe、Cu、Ag三种金属分别插入到稀硫酸中 ②将Cu片分别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③将Ag片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将铜片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 ④将Fe、Ag分别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其中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①将Fe、Cu、Ag三种金属分别插入到稀硫酸中,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氢前,铜、银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银排在氢后,说明铁比铜、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②将Cu片分别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③将Ag片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银与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将铜片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④将Fe、Ag分别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银与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故能达到目的的是②③④。
故答案为:B。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11.(2023·东昌府模拟)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E点对应的物质一定是Na2CO3
B.B点对应的物质与C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C.D点对应的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
D.A点对应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刚石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解析】【解答】A. E点对应的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物为+4价,对应的物质不一定是Na2CO3,也可能是K2CO3,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 B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碳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为一氧化碳;C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为二氧化碳;B点对应的物质与C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D点对应的物质属于酸,碳元素显+4价,对应的物质是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A点对应的物质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刚石,也可能是石墨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E点为碳元素的化合物为+4价的盐类,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B、根据B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碳元素显+2价;C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碳元素显+4价分析。
C、根据D点对应的物质属于酸,碳元素显+4价分析。
D、根据碳单质的种类分析。
12.(2023·东昌府模拟)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丁一定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乙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分析可知,四种物质中丁为反应物,甲和丙为生成物,乙为催化剂或者为与反应无关的物质,则由丁分解生成甲和丙,丁一定是化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分解反应的定义: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由A选项分析可知,该反应为丁分解生成甲和丙,则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生成甲、丙的质量之比=甲、丙的质量分数变化之比,结合分析可知,生成甲的质量分数=19%-17%=2%,生成乙的质量分数=41%-25%=16%,则生成甲、丙的质量之比=2%∶16%=1∶8,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由分析可知,乙为催化剂或者为与反应无关的物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分析】A、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分析。
B、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
C、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甲、丙的质量之比=甲、丙的质量分数变化之比。
D、根据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分析。
13.(2023·东昌府模拟)推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则能使紫色石蕊变蓝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酸能和某些金属反应放出气体,则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答案】B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 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碱溶液显碱性,但有些盐溶液也显碱性,例如碳酸钠溶液,则能使紫色石蕊变蓝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 单质为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故符合题意;
C.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而由于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 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也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显碱性的溶液可能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盐溶液。
B、根据单质的概念分析。
C、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分析。
D、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反应会生成气体分析。
14.(2023·东昌府模拟)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它们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属于有机物
B.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6:1
C.在该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2
D.在该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为1:3
【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据图可知,甲是乙醇,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据图可知,甲是乙醇,化学式为C2H5OH,所以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5+1):1=2:6:1。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据图可知,所以在该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7:44。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据图可知,,即该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为1:3。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15.(2023·东昌府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方法
A 铜粉(铁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B CO2(CO) 点燃
C NaCl(KNO3) 降温结晶
D CaO(石灰石) 加入足量稀盐酸,蒸发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 铁能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反应,则过滤即可得到铜,故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故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因此提纯氯化钠应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不符合题意;
D. 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以及氧化钙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因此无法除杂,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16.(2023·东昌府模拟)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A. 表示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B. 表示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C. 表示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D. 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 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氯化钾能继续溶解,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不能继续溶解,则溶液质量先增加后不变,但开始时溶液质量不为零,故A不符合题意;
B.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刚开始加入稀硫酸,因为稀硫酸的量少,产生的氢气质量由加入的稀硫酸质量决定,因此铁和锌产生的氢气质量是相等的,随着酸的过量,产生氢气的质量要根据金属的质量来算;根据、可知,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更多,故B符合题意;
C. 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反应时,镁被完全反应,氧气会有剩余,故C不符合题意;
D. 向一定量稀盐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氢氧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钡沉淀,两个反应同时发生,硫酸钡不溶于水且不与酸、碱反应,因此从原点开始沉淀质量在增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二、填空题
17.(2023·东昌府模拟)请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空白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2)标出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
(3)3个氮气分子   ;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答案】(1)Al
(2)
(3)3N2
(4)CH4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元素符号的书写: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化学符号为Al。
(2)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零,则其化学式为MgCl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写上该元素的化合价,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标出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3)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其化学式在元素符号右下方加上每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单质,氮气分子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则其化学式为N2;表示分子的个数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则3个氮气分子的化学符号为3N2。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碳元素显-4价,写在前,氢元素显+1价,写在后,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零,则其化学式为CH4。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大二小分析。
(2)元素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正上方写上该元素的化合价,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3)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4)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零分析。
18.(2023·东昌府模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因此必须守住良田沃土,保障粮食安全。
(1)土壤酸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要改良酸化土壤,可选用____。
A.KNO3 B.熟石灰 C.稀硫酸
(2)某农田改良后pH为7.35,该地区常见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如下:
农作物 茶树 油菜 水稻 萝卜
pH 5.0-5.5 5.8-6.7 6.0-7.0 7.0-7.5
该农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
(3)化肥和农药对农业增产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
B.磷酸二氢铵(NH4H2PO4)属于复合肥料
C.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答案】(1)B
(2)萝卜
(3)C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1)A、KNO3不与酸发生反应,不能改良酸性土壤,故不正确;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氢氧化钙可以和酸发生中和反应,可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
C、稀硫酸属于酸,溶液呈酸性,不能改良酸性土壤,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B。
(2)某农田改良后pH为7.35,根据表格可知,茶树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为5.0~5.5,油菜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为5.8~6.7,水稻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为6.0~7.0,萝卜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为7.0~7.5,故该农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萝卜。
(3)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草木灰为碱性物质,则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故不正确;
B、复合肥料是指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不正确;
C、为增加农作物产量,不能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否则会污染水源和环境,故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可改良酸性土壤。
(2)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
溶液的pH值=7,显中性;
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
(3)A、根据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分析。
B、根据复合肥料的概念分析。
C、根据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方法、注意事项分析。
19.(2023·东昌府模拟)水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
(1)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配制500g生理盐水的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2)水能与生石灰(CaO)反应,这一性质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水与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列举一条该反应的用途   。
(3)聊城某工厂采用了先进的超滤膜净水技术,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关于水的净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加入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C.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D.超滤膜可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1)DBCAE
(2)CaO+H2O=Ca(OH)2;制取熟石灰或做食品干燥剂(任写一条,答案合理即可)
(3)D
【知识点】水的净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1)A为量取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B为称取氯化钠的操作;C为把称量的氯化钠倒入烧杯;D为用药匙取出固体氯化钠准备进行称量;E则是搅拌溶解;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DBCAE。
(2)①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熟石灰,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②该反应的用途有:制取熟石灰或做食品干燥剂等(任写一条,答案合理即可)。
(3)A、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水中悬浮杂质沉降,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的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自来水中除了水,还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A为量取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B为称取氯化钠的操作;C为把称量的氯化钠倒入烧杯;D为用药匙取出固体氯化钠准备进行称量;E则是搅拌溶解;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DBCAE。
(2)① 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② 根据氧化钙的性质、用途分析。
(3)根据水的净化过程分析。
三、综合题
20.(2023·东昌府模拟)已知A、B、C、D、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为红棕色粉末,C由两种元素组成的酸,D是纯碱的主要成分,五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相连物质能向箭头所指一方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
(2)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和E反应的实质为   。
【答案】(1)Fe2O3
(2)Fe+2HCl=FeCl2+H2↑
(3)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的名称与俗名;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2)由分析可知,A是铁,C是盐酸,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3)由分析可知,C是盐酸,E是氢氧化钠,二者发生中和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实质为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分析】根据 A、B、C、D、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由两种元素组成的酸,D是纯碱的主要成分 ,所以推断C是盐酸,D 是碳酸钠;
根据B为红棕色粉末,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所以推断B 是氧化铁;
根据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会生成铁,铁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推断A 是铁;
根据E能与盐酸反应,E与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所以推断E是氢氧化钠。
21.(2023·东昌府模拟)下图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些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以选择   (用A~F填空)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   装置。
(3)有同学利用BF装置制取并验证CO2的化学性质,没有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分液漏斗
(2)B;;C
(3)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或澄清石灰水变质(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装置B作为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因为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观察,且容易含有杂质气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纯净,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因为这时排出的气体是纯净的氧气,则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盐酸易挥发,盐酸会和氢氧化钙反应;澄清石灰水变质,都会导致未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的现象,故可能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或澄清石灰水变质。
【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纯净。
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分析。
22.(2023·东昌府模拟)茶垢是茶中的有机物经过系列变化形成的,不易清洗,使用茶垢清洁剂可以轻松将茶垢除去,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说明书将适量茶垢清洁剂,放入有茶垢的杯子中,加入热水浸没茶垢,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冲洗茶杯,茶杯光亮如新。
【查阅资料】茶垢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Na2CO4)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对该气体的成分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1:只有O2;
猜想2:只有CO2;
猜想3:既有O2,又有CO2。
(1)【实验验证】小吴按图装置对猜想进行如下验证,
操作 现象 结论
检查气密性后,向A中加入热水,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B、C,向D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观察到B中   ,D中木条复燃。 猜想1正确。
(2)【拓展实验】小周改用冷水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锥形瓶中有持续的小气泡缓慢放出,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该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   。
(3)【交流与讨论】老师提示,茶垢清洁剂是利用过碳酸钠与水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活性氧,使茶垢分解、剥离、脱落。
【提出问题2】过碳酸钠与热水反应后所得溶液E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查阅资料后,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1:只有Na2CO3;猜想2:只有NaOH;猜想3:既有Na2CO3又有NaOH。
【实验验证】小施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完成探究:稀盐酸、饱和Ca(OH)2溶液、CaCl2溶液、酚酞溶液、Ba(OH)2溶液。
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1:取少量溶液E,滴加   。 有气泡产生 溶液中一定有Na2CO3,猜想2不正确。
步骤2:另取少量溶液E,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无NaOH,猜想3不正确,猜想1正确。
(4)【交流与讨论】步骤2中选用CaCl2而不用Ca(OH)2的原因是   。
(5)【总结提升】
①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加入温度较高的水,效果更好。
②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茶垢清清剂应注意   保存。
【答案】(1)无明显现象
(2)温度低时反应缓慢,氧气浓度过低
(3)稀盐酸;酚酞溶液
(4)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OH,会干扰后续NaOH的检验
(5)密封、防潮、避免高温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实验验证】为验证猜想一成立,该气体只有氧气,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向A中加入热水,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B、C,向D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则B、C装置中均为无明显现象,而装置D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拓展实验】改用冷水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锥形瓶中有持续的小气泡缓慢放出,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该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温度低时反应缓慢,氧气浓度过低。
(3)【实验验证】步骤1: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根据无有气泡产生,溶液中一定有Na2CO3。
步骤2:另取少量溶液E,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滴加氯化钙溶液过量,则完全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不变红,则溶液中无NaOH。
(4)【交流与讨论】步骤2中选用CaCl2而不用Ca(OH)2的原因是: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OH,会干扰后续NaOH的检验。
(5)【总结提升】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过碳酸钠能与水发生反应,保存茶垢清洁剂应注意密封、防潮、避免高温。
【分析】(1)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分析。
(2)根据温度低时反应缓慢分析。
(3)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4)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OH。
(5)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分析。
四、计算题
23.(2021·白银模拟)为测定某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50gCuSO4溶液平均分为三份,每一份中加未知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样品的质量/g 50 50 50
NaOH溶液的质量/g 20 40 60
沉淀的质量/g 4.9 9.8 9.8
(1)50gCuSO4溶液完全反应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   g。
(2)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9.8
(2)解:设50gCuSO4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2%。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CuSO4溶液会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Cu(OH)2沉淀,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9g,实验2和实验3生成沉淀的质量相同,说明实验2中硫酸铜已经完全反应,所以当50g CuSO4溶液完全反应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9.8g,故填:9.8;
【分析】(1)根据表格中数据,实验2和实验3生成沉淀的质量相同,说明实验2中硫酸铜已经完全反应,进行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氧化铜的质量,未知量是硫酸铜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3·东昌府模拟)聊城市茌平区的黑陶制作历史已有4300多年,选用红胶土为原料,经手工淘洗、拉坯、晾晒、雕绘、磨光、烧制等工艺而制成。其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拉坯 B.晾晒
C.磨光 D.烧制
2.(2023·东昌府模拟)2023年环境日主题:“关爱自然,刻不容缓”、“自然为本(Time for Nature)”;中国主题:继续沿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B.为减少白色污染,购物时尽量少用塑料袋
C.为提高水的利用率,将工业污水用于农业浇灌
D.为保护环境,减少化石燃料燃料的使用
3.(2023·东昌府模拟)观察实验现象是科学探究的必要步骤,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紫色石蕊试液能使稀盐酸变成红色
B.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D.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口,会看到白色烟雾
4.(2023·东昌府模拟)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蒸发溶液
C.CO2验满 D.测溶液pH
5.(2023·东昌府模拟)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从化学视角对下列俗语,诗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利用灭火原理隔绝氧气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6.(2023·东昌府模拟)下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C.将t1℃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不变
D.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7.(2022·菏泽)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使用了钛合金等复合金属材料做的“避火衣”,右图是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钛原子的中子数是22
B.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
C.x=2
D.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8.(2023·东昌府模拟)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类别 物质
A 碱 苛性钠、小苏打、纯碱
B 金属材料 生铁、硬铝、青铜
C 铵态氮肥 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
D 微量元素 铁、锌、碘
A.A B.B C.C D.D
9.(2023·东昌府模拟)端午节时,民间有挂艾草的习俗,艾草性温其药用价值非常高。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C15H10O2),下列关于黄酮素说法正确的是(  )
A.黄酮素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黄酮素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0.(2022·瑶海模拟)某同学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①将Fe、Cu、Ag三种金属分别插入到稀硫酸中 ②将Cu片分别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③将Ag片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将铜片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 ④将Fe、Ag分别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其中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2023·东昌府模拟)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E点对应的物质一定是Na2CO3
B.B点对应的物质与C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C.D点对应的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
D.A点对应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刚石
12.(2023·东昌府模拟)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丁一定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乙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13.(2023·东昌府模拟)推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则能使紫色石蕊变蓝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酸能和某些金属反应放出气体,则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14.(2023·东昌府模拟)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它们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属于有机物
B.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6:1
C.在该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2
D.在该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为1:3
15.(2023·东昌府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方法
A 铜粉(铁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B CO2(CO) 点燃
C NaCl(KNO3) 降温结晶
D CaO(石灰石) 加入足量稀盐酸,蒸发
A.A B.B C.C D.D
16.(2023·东昌府模拟)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A. 表示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B. 表示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C. 表示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D. 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二、填空题
17.(2023·东昌府模拟)请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空白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2)标出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
(3)3个氮气分子   ;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18.(2023·东昌府模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因此必须守住良田沃土,保障粮食安全。
(1)土壤酸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要改良酸化土壤,可选用____。
A.KNO3 B.熟石灰 C.稀硫酸
(2)某农田改良后pH为7.35,该地区常见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如下:
农作物 茶树 油菜 水稻 萝卜
pH 5.0-5.5 5.8-6.7 6.0-7.0 7.0-7.5
该农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
(3)化肥和农药对农业增产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
B.磷酸二氢铵(NH4H2PO4)属于复合肥料
C.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19.(2023·东昌府模拟)水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
(1)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配制500g生理盐水的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2)水能与生石灰(CaO)反应,这一性质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水与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列举一条该反应的用途   。
(3)聊城某工厂采用了先进的超滤膜净水技术,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关于水的净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加入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C.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D.超滤膜可降低水的硬度
三、综合题
20.(2023·东昌府模拟)已知A、B、C、D、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为红棕色粉末,C由两种元素组成的酸,D是纯碱的主要成分,五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相连物质能向箭头所指一方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
(2)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和E反应的实质为   。
21.(2023·东昌府模拟)下图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些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以选择   (用A~F填空)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   装置。
(3)有同学利用BF装置制取并验证CO2的化学性质,没有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
22.(2023·东昌府模拟)茶垢是茶中的有机物经过系列变化形成的,不易清洗,使用茶垢清洁剂可以轻松将茶垢除去,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说明书将适量茶垢清洁剂,放入有茶垢的杯子中,加入热水浸没茶垢,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冲洗茶杯,茶杯光亮如新。
【查阅资料】茶垢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Na2CO4)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对该气体的成分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1:只有O2;
猜想2:只有CO2;
猜想3:既有O2,又有CO2。
(1)【实验验证】小吴按图装置对猜想进行如下验证,
操作 现象 结论
检查气密性后,向A中加入热水,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B、C,向D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观察到B中   ,D中木条复燃。 猜想1正确。
(2)【拓展实验】小周改用冷水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锥形瓶中有持续的小气泡缓慢放出,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该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   。
(3)【交流与讨论】老师提示,茶垢清洁剂是利用过碳酸钠与水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活性氧,使茶垢分解、剥离、脱落。
【提出问题2】过碳酸钠与热水反应后所得溶液E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查阅资料后,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1:只有Na2CO3;猜想2:只有NaOH;猜想3:既有Na2CO3又有NaOH。
【实验验证】小施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完成探究:稀盐酸、饱和Ca(OH)2溶液、CaCl2溶液、酚酞溶液、Ba(OH)2溶液。
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1:取少量溶液E,滴加   。 有气泡产生 溶液中一定有Na2CO3,猜想2不正确。
步骤2:另取少量溶液E,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无NaOH,猜想3不正确,猜想1正确。
(4)【交流与讨论】步骤2中选用CaCl2而不用Ca(OH)2的原因是   。
(5)【总结提升】
①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加入温度较高的水,效果更好。
②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茶垢清清剂应注意   保存。
四、计算题
23.(2021·白银模拟)为测定某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50gCuSO4溶液平均分为三份,每一份中加未知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样品的质量/g 50 50 50
NaOH溶液的质量/g 20 40 60
沉淀的质量/g 4.9 9.8 9.8
(1)50gCuSO4溶液完全反应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   g。
(2)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拉坯的过程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晾晒的过程只是陶土中水分子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磨光的过程只是物质的外表被打磨光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烧制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知识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这一可再生清洁能源来发电。由于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空气污染。A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做法不符合题意;
B、塑料制品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所以减少使用塑料袋,就减少了白色污染,B为减少白色污染,购物时尽量少用塑料袋做法不符合题意;
C、将工业污水用于农业浇灌,将会造成新的污染。C为提高水的利用率,将工业污水用于农业浇灌做法符合题意;
D、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这样既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又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为保护环境,减少化石燃料燃料的使用做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风力发电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B.减少使用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
C.将工业污水用于农业浇灌,会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
D.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3.【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紫色石蕊试液是酸碱指示剂,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变色的是指示剂的颜色而不是稀盐酸变成红色,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溶液变浑浊,故B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结论,故C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口,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在瓶口出现白雾,而不是白色烟雾,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C.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出现白雾。
4.【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蒸发与蒸馏操作;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实验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蒸发溶液时,为防止液体局部受热沸腾飞溅出,要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实验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验满,需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若木条马上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实验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把试纸直接浸入溶液内,会污染溶液且会浸泡掉试纸上的色素,导致结果不准确;正确的操作方法:将一小片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并滴在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实验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搅拌;
C.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
D.测定溶液的pH的正确操作为:将一小片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并滴在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5.【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蔷薇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蔷薇花香,故不符合题意;
B、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符合题意;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即使高温金也不与氧气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B.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6.【答案】D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二者溶解度相等,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D、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0g,则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00g)∶(100g)=1∶1,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相交;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0g。
7.【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的质子数为22,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47.87-22≈26,不符合题意;
B、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单位是“1”,不是“g”,不符合题意;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22=2+8+10+x,得x=2,符合题意;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由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都属于盐,符合题意;
B、生铁是铁的合金,硬铝是铝的合金,青铜是铜的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均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且属于铵态氮肥,不符合题意;
D、铁、碘、锌等元素在人体中含量不超过0.01%,属于人体微量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纯碱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均属于盐;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C.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均含铵根离子,均为铵态氮肥;
D.铁、碘、锌等元素在人体中含量不超过0.01%,属于人体微量元素。
9.【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则应该为:黄酮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符合题意;
B. 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每个黄酮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C. 化学式中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则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12×15)∶(1×10)=18∶1,故不符合题意;
D.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该元素的质量与组成物质的元素总质量之比,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黄酮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则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微观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B、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
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C、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D、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①将Fe、Cu、Ag三种金属分别插入到稀硫酸中,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氢前,铜、银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银排在氢后,说明铁比铜、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②将Cu片分别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③将Ag片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银与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将铜片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④将Fe、Ag分别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银与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故能达到目的的是②③④。
故答案为:B。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11.【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解析】【解答】A. E点对应的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物为+4价,对应的物质不一定是Na2CO3,也可能是K2CO3,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 B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碳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为一氧化碳;C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为二氧化碳;B点对应的物质与C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D点对应的物质属于酸,碳元素显+4价,对应的物质是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A点对应的物质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刚石,也可能是石墨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E点为碳元素的化合物为+4价的盐类,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B、根据B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碳元素显+2价;C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碳元素显+4价分析。
C、根据D点对应的物质属于酸,碳元素显+4价分析。
D、根据碳单质的种类分析。
12.【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分析可知,四种物质中丁为反应物,甲和丙为生成物,乙为催化剂或者为与反应无关的物质,则由丁分解生成甲和丙,丁一定是化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分解反应的定义: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由A选项分析可知,该反应为丁分解生成甲和丙,则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生成甲、丙的质量之比=甲、丙的质量分数变化之比,结合分析可知,生成甲的质量分数=19%-17%=2%,生成乙的质量分数=41%-25%=16%,则生成甲、丙的质量之比=2%∶16%=1∶8,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由分析可知,乙为催化剂或者为与反应无关的物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分析】A、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分析。
B、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
C、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甲、丙的质量之比=甲、丙的质量分数变化之比。
D、根据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分析。
13.【答案】B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 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碱溶液显碱性,但有些盐溶液也显碱性,例如碳酸钠溶液,则能使紫色石蕊变蓝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 单质为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故符合题意;
C.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而由于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 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也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显碱性的溶液可能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盐溶液。
B、根据单质的概念分析。
C、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分析。
D、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反应会生成气体分析。
14.【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据图可知,甲是乙醇,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据图可知,甲是乙醇,化学式为C2H5OH,所以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5+1):1=2:6:1。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据图可知,所以在该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7:44。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据图可知,,即该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为1:3。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15.【答案】A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 铁能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反应,则过滤即可得到铜,故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故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因此提纯氯化钠应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不符合题意;
D. 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以及氧化钙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因此无法除杂,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16.【答案】B
【知识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 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氯化钾能继续溶解,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不能继续溶解,则溶液质量先增加后不变,但开始时溶液质量不为零,故A不符合题意;
B.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刚开始加入稀硫酸,因为稀硫酸的量少,产生的氢气质量由加入的稀硫酸质量决定,因此铁和锌产生的氢气质量是相等的,随着酸的过量,产生氢气的质量要根据金属的质量来算;根据、可知,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更多,故B符合题意;
C. 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反应时,镁被完全反应,氧气会有剩余,故C不符合题意;
D. 向一定量稀盐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氢氧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钡沉淀,两个反应同时发生,硫酸钡不溶于水且不与酸、碱反应,因此从原点开始沉淀质量在增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7.【答案】(1)Al
(2)
(3)3N2
(4)CH4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元素符号的书写: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化学符号为Al。
(2)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零,则其化学式为MgCl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写上该元素的化合价,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标出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3)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其化学式在元素符号右下方加上每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单质,氮气分子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则其化学式为N2;表示分子的个数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则3个氮气分子的化学符号为3N2。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碳元素显-4价,写在前,氢元素显+1价,写在后,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零,则其化学式为CH4。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大二小分析。
(2)元素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正上方写上该元素的化合价,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3)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4)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零分析。
18.【答案】(1)B
(2)萝卜
(3)C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1)A、KNO3不与酸发生反应,不能改良酸性土壤,故不正确;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氢氧化钙可以和酸发生中和反应,可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
C、稀硫酸属于酸,溶液呈酸性,不能改良酸性土壤,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B。
(2)某农田改良后pH为7.35,根据表格可知,茶树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为5.0~5.5,油菜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为5.8~6.7,水稻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为6.0~7.0,萝卜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为7.0~7.5,故该农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萝卜。
(3)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草木灰为碱性物质,则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故不正确;
B、复合肥料是指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不正确;
C、为增加农作物产量,不能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否则会污染水源和环境,故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可改良酸性土壤。
(2)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
溶液的pH值=7,显中性;
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
(3)A、根据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分析。
B、根据复合肥料的概念分析。
C、根据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方法、注意事项分析。
19.【答案】(1)DBCAE
(2)CaO+H2O=Ca(OH)2;制取熟石灰或做食品干燥剂(任写一条,答案合理即可)
(3)D
【知识点】水的净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1)A为量取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B为称取氯化钠的操作;C为把称量的氯化钠倒入烧杯;D为用药匙取出固体氯化钠准备进行称量;E则是搅拌溶解;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DBCAE。
(2)①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熟石灰,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②该反应的用途有:制取熟石灰或做食品干燥剂等(任写一条,答案合理即可)。
(3)A、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水中悬浮杂质沉降,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的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自来水中除了水,还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A为量取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B为称取氯化钠的操作;C为把称量的氯化钠倒入烧杯;D为用药匙取出固体氯化钠准备进行称量;E则是搅拌溶解;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DBCAE。
(2)① 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② 根据氧化钙的性质、用途分析。
(3)根据水的净化过程分析。
20.【答案】(1)Fe2O3
(2)Fe+2HCl=FeCl2+H2↑
(3)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的名称与俗名;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2)由分析可知,A是铁,C是盐酸,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3)由分析可知,C是盐酸,E是氢氧化钠,二者发生中和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实质为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分析】根据 A、B、C、D、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由两种元素组成的酸,D是纯碱的主要成分 ,所以推断C是盐酸,D 是碳酸钠;
根据B为红棕色粉末,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所以推断B 是氧化铁;
根据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会生成铁,铁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推断A 是铁;
根据E能与盐酸反应,E与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所以推断E是氢氧化钠。
21.【答案】(1)分液漏斗
(2)B;;C
(3)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或澄清石灰水变质(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装置B作为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因为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观察,且容易含有杂质气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纯净,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因为这时排出的气体是纯净的氧气,则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盐酸易挥发,盐酸会和氢氧化钙反应;澄清石灰水变质,都会导致未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的现象,故可能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或澄清石灰水变质。
【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纯净。
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分析。
22.【答案】(1)无明显现象
(2)温度低时反应缓慢,氧气浓度过低
(3)稀盐酸;酚酞溶液
(4)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OH,会干扰后续NaOH的检验
(5)密封、防潮、避免高温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实验验证】为验证猜想一成立,该气体只有氧气,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向A中加入热水,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B、C,向D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则B、C装置中均为无明显现象,而装置D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拓展实验】改用冷水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锥形瓶中有持续的小气泡缓慢放出,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该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温度低时反应缓慢,氧气浓度过低。
(3)【实验验证】步骤1: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根据无有气泡产生,溶液中一定有Na2CO3。
步骤2:另取少量溶液E,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滴加氯化钙溶液过量,则完全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不变红,则溶液中无NaOH。
(4)【交流与讨论】步骤2中选用CaCl2而不用Ca(OH)2的原因是: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OH,会干扰后续NaOH的检验。
(5)【总结提升】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过碳酸钠能与水发生反应,保存茶垢清洁剂应注意密封、防潮、避免高温。
【分析】(1)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分析。
(2)根据温度低时反应缓慢分析。
(3)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4)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OH。
(5)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分析。
23.【答案】(1)9.8
(2)解:设50gCuSO4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2%。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CuSO4溶液会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Cu(OH)2沉淀,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9g,实验2和实验3生成沉淀的质量相同,说明实验2中硫酸铜已经完全反应,所以当50g CuSO4溶液完全反应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9.8g,故填:9.8;
【分析】(1)根据表格中数据,实验2和实验3生成沉淀的质量相同,说明实验2中硫酸铜已经完全反应,进行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氧化铜的质量,未知量是硫酸铜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上海市崇明区2022~2023高三下学期二模测试化学试题

下一篇:甘肃省武威市2022-2023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