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宁强期末)“扫扬尘”“穿新衣”“放烟花”“贴春联”是中国年的传统“味道”,以上“年味”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扫扬尘 B.穿新衣 C.放烟花 D.贴春联
2.(2023·龙凤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验证氢气的可燃性
B.干燥CO2
C.除去CO中的CO2
D.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3.(2023·龙凤模拟)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镁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B.将燃着的木炭伸入到氧气中,产生二氧化碳,放出热量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D.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
4.(2023·龙凤模拟)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试管、漏斗、坩埚都是玻璃仪器
B.面粉、食盐、蔗糖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
C.氧化铝、氧化镁、四氧化三铁都是白色固体
D.尿素、硫酸铵都是氮肥
5.(2018·衡阳)下列叙述符合实际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NaOH+HCl=NaCl+H2O
B.碳酸钠溶液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Na2CO3+Ca(OH)2=2NaOH +CaCO3↓
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H2O2 H2↑+O2↑
D.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 Fe2O3+3CO Fe+3CO2
6.(2023·龙凤模拟)一些食物的pH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清和牛奶显酸性
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碱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碱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7.(2023·龙凤模拟)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P点时的溶液呈酸性
B.N点时的溶液呈红色
C.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D.M→P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
8.(2023·龙凤模拟)下列曲线能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其中正确的有( )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②表面生锈的铁钉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③相同质量的稀硫酸与一定量的金属ab反应,由图像可知,金属b比a金属活泼
④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2023·淮阳模拟)氮化镁(Mg3N2)是高强度钢冶炼的添加剂。若保存不当,氮化镁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一种气体,这种气体是( )
A.N2 B.NH3 C.H2 D.SO2
10.(2023·涵江模拟)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11.(2023·龙凤模拟)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下列关于化学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CO(NH2)2属于复合肥料
B.大量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会降低肥效
D.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可以检测氨态氮肥
12.(2023·佳县模拟)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2O3→Fe→Ag B.Na2CO3→NaCl→MgCl2
C.Na2CO3→Na2SO4→BaSO4 D.C→CO2→H2CO3
13.(2023·卫滨模拟)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Ba(NO3)2、NH4Cl、KCl B.NaCl、KOH、Na2CO3
C.AgNO3、FeCl2、HNO3 D.K2SO4、NH4NO3、CuSO4
14.(2022九上·吴江月考)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药品
Ⅰ 块状大理石、10%、 H2SO4溶液
Ⅱ 块状大理石、7%、HCl溶液
Ⅲ 大理石粉末、7%、HCl溶液
A.实验Ⅲ对应的如图变化曲线为甲
B.实验Ⅱ和Ⅲ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固体的颗粒大小
C.实验Ⅰ和Ⅱ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酸的浓度
D.实验Ⅱ和Ⅲ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等的
15.(2023·龙凤模拟)用如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氧化铁,已知甲酸(HCOOH)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生成H2O和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制取CO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CO↑+H2O
B.a处发生了置换反应
C.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说明a处发生了反应
D.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40:21
16.(2023·龙凤模拟)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物质,向其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产生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的X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不符合图像的选项是( )
选项 烧杯中盛放的物质 X溶液
A 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B 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C 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 硝酸银溶液
D 表面锈蚀的铁制品 稀硫酸
A.A B.B C.C D.D
17.(2023·龙凤模拟)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重要的思维方法。
①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②电解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则水蒸发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③金刚石与石墨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则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其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④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则具有导电性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⑤Na+、Ca2+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所以离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⑥酸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以上推理错误的个数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8.(2023·龙凤模拟)某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一种或者几种:Na+、Cl﹣、Ca2+、Ba2+、、,现取两份等质量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第二份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一定存在Na+ B.可能存在Ba2+
C.一定存在Cl﹣ D.可能存在Ca2+
19.(2023·龙凤模拟)检验、鉴别、除杂是研究及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B 除去粗盐中的MgCl2 加入适量的KOH溶液
C 鉴别NH4NO3和KCl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KNO3溶液中有少量NaCl,提纯KNO3 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20.(2023·龙凤模拟)向一定质量的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沉淀不再生成时,改为滴加稀盐酸,沉淀的质量与加入试剂总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只发生
B.b→c过程中加入了稀盐酸,沉淀中BaSO4的质量减小
C.d点时溶液一定显酸性
D.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的质量一直是增加的
二、填空题
21.生活中处处都是化学,请根据你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制作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 。
(3)用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污属于溶解现象,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其作用为 。
(4)食盐中加 元素是为了预防甲状腺肿大(写元素名称)。
(5)推广使用铁锅可给人体补充铁元素从而预防 病。
(6)生活中通过 的方法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消毒杀菌。
(7)小红家的农作物出现倒伏现象,需要施用 (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8)塑料袋、纯棉毛巾、玻璃茶杯中,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22.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成果显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Rb)原子钟。如图为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m= ,铷位于第 周期。
(2)如图2中A~D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铷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如图中 (填标号)的化学性质相似;Rb的硫酸盐的化学式为 。
23.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b点对应M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表达式是
(2)t2℃时,将M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到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
(3)将t1℃时,M和N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0℃,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液n。则溶剂质量:m n(填“>”“<”或“=”)。
三、综合题
24.金属材料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金属的回收及污染防治非常重要。
(1)实验室所用的石棉网中有铁丝,垫着石棉网给容器加热可达到均匀受热的目的,这主要利用了铁的 性。石棉网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中的铁丝容易生锈,可用稀盐酸除去,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2)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Mg(NO3)2和Cu(NO3)2
C.与原溶液相比,滤液的质量可能增大
D.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白色沉淀出现
(3)回收含铜废料(主要成分为Cu)中的铜,部分实验流程如图:
①“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还原”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有几个写几个)
②滤渣Y的成分是 。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纯净的铜,还要对滤渣Y进行的操作是 。
(4)现有碳酸氢钠样品10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7.6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
25.(2022·邵阳)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物质,可帮助消化;B、C、E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D、E为氧化物,F为固体。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是 ;
(2)物质F的用途是 (任写一种即可);
(3)若物质D为红棕色固体,请写出D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6.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1)【实验一】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装置C作发生装置,夹紧弹簧夹反应停止后,液面应位于 (填“1”、“2”或“3”)处。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m”或“n”)端进入。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3)用装置E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时,证明氧气收集已满。小红同学用此方法收集了一瓶氧气,测得氧气的纯度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 b.收集气体后,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c.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立刻收集
27.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老师安排同学们开展系列实验探究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小明做完铝条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后,将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以下简称:待测溶液)倒入有水的废液缸中时,发现有白色沉淀析出的“异常现象”。小明设计实验开展了如下探究。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发现问题】小明取一滴管未倒完的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依然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像牛奶一样)。
【提出问题】待测溶液注入水中为什么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1)【查阅资料】
①AlCl3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极易与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Al(OH)3而产生白色沉淀;
②CuCl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l﹣的溶液中;CuCl中Cu的化合价为 。
(2)【提出猜想】
猜想一:白色沉淀是Al(OH)3 猜二:白色沉淀是CuCl 猜想三:
(3)【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一滴管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 二试管体积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 无明显实验现象 猜想 正确
② 取约2mL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插入 足量洁净的Al条,充分反应 有红色固体析出
③ 取一滴管实验②后的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 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 无明显实验现象
(4)【结论与反思】
上述实验表明,Al和CuCl2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生成CuCl,第二步CuCl继续和Al反应生成Cu。请分别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一步: ,第二步: 。
(5)待测溶液中含有大量CuCl,为什么它没有以白色沉淀的形式存在?请说明原因 。
(6)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 。
【启示与拓展】
通过对Al和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使我们认识到,我们不少的传统认识远没有做到细致入微,特别是当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于是就贸然断定这个反应是个简单的、一步完成的置换反应。实际上还要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经过无数次实验证明,有些化学反应看似一步完成,实际上是分步进行的。
四、计算题
28.(2023·龙凤模拟)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边加边振荡,溶液红色褪去时,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g 锥形瓶+氢氧化钠溶液/g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g
质量/g 35.5 60.5 110.5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该瓶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小建用pH试纸测得小明实验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4,则小明测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实际浓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扫扬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穿新衣,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放烟花,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 贴春联,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检验氢气的可燃性时,应收集一试管氢气进行检验,直接在发生装置中检验,如果氢气不纯净可能会发生爆炸,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干燥装置中的长管进入瓶中,使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该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除去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时,将气体从长管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广口瓶中,使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符合题意;
D、金不与氧气反应,且金的价格较贵,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用能够与氧气反应的铜作除氧剂,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是白色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木炭燃烧时并不能看到产生的是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红棕色的氧化铁在高温下会被一氧化碳还原成黑色的铁粉,此选项符合题意;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铝前面,铜不能与硫酸铝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D.铜不能和硫酸铝反应。
4.【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坩埚不是玻璃制品,故A不符合题意;
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故C不符合题意;
D.尿素、硫酸铵都含氮元素,都是氮肥,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常见仪器的分类、材料分析。
B、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
C、根据氧化物的状态分析。
D、根据化学肥料的分类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不符合题意;
D、该方程式没有配平,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一看是否遵循客观事实;二是看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三看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四看是否注明条件。
6.【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 鸡蛋清pH值大于7,显碱性,牛奶pH值小于7,显酸性,故符合题意;
B. 苹果汁和葡萄汁的pH值都小于7,显酸性,故不符合题意;
C. 苹果汁的pH值比葡萄汁的pH值小,所以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故不符合题意;
D. 苹果汁和葡萄汁都显酸性,因此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
溶液的pH值=7,显中性;
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
7.【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 P点时溶液的pH<7,显酸性,故符合题意;
B. N点时溶液pH=7,显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故不符合题意;
C. M点时溶液的pH>7,显碱性,M→N过程中,pH不断减小,则碱性逐渐减弱,故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N点时表示恰好反应,则M→P过程中硫酸钾钠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P点时溶液的pH<7,显酸性分析。
B、根据N点时溶液pH=7,显中性,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分析。
C、根据M点时溶液的pH>7,显碱性,N点时溶液pH=7,M→N过程中,pH不断减小分析。
D、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N点时表示恰好反应。
8.【答案】B
【知识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①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氯酸钾才开始分解,因此开始一段时间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随着反应进行,氧气逸出,固体总质量不断减小,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也不再变化,故①选项符合题意;
② 将表面生锈的铁钉中加入足量稀盐酸,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氧化铁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过程中不生成氢气;当氧化铁完全反应时,铁开始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此时氢气开始产生,且随着反应进行质量不断增加,当铁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达到最大值,随后保持不变,故②符合题意;
③ 相同量的稀硫酸与一定量的金属ab反应,由图像可知相同时间内金属a比金属b产生的氢气多,可知金属a比b金属活泼,反应速率快,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 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碱性会减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9.【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若该生成物为氮气,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该方程式无法配平,所以这种气体不是N2,故A不符合题意;
B. 由分析可知,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氮元素,若为氨气,该反应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故B符合题意;
C. 由分析可知,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氮元素,不可能是氢气,故C不符合题意;
D. 由分析可知,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氮元素,不可能是二氧化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A.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且无气体参与或生成,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符合题意;
B. 氯化钠溶于水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C.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气参与了反应,且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D.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氧气是气体,会散逸到空气中,导致质量减小,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有气体生成或者参加的化学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在密闭环境中进行。
11.【答案】C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铵态氮肥的检验
【解析】【解答】A. 复合肥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尿素CO(NH2)2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
B. 应合理使用化肥不能大量使用,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水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C. 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产生氨气,会降低肥效,故符合题意;
D. 氨态氮肥能分解出氨气,氨气为碱性气体,遇到湿润的红色湿润试纸变蓝,因此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可以检测氨态氮肥,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复合肥的概念分析。
B、应合理使用化肥不能大量使用。
C、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产生氨气,草木灰显碱性分析。
D、根据氨态氮肥的性质分析。
12.【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等还原剂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物质的转化能一步实现,故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稀盐酸或氯化钙等反应生成氯化钠,根据盐的性质,氯化钠不能和含镁离子的盐或碱或是镁单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镁,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故符合题意;
C、碳酸钠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硫酸钠与氯化钡或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物质的转化能一步实现,故不符合题意;
D、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物质的转化能一步实现,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各选项中物质的性质分析,由物质性质确定各步转化是否能实现。
13.【答案】A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解答】A. 三种物质在pH=2的溶液中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大量共存,且均是无色溶液,故符合题意;
B. 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氢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银能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亚铁,不能大量共存,且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故不符合题意;
D. 三种物质在pH=2的溶液中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大量共存,但是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就不能共存。
根据在pH=2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分析。
14.【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且大理石是粉末状的,反应的速率最快,所以实验Ⅲ对应的如图变化曲线为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Ⅱ和Ⅲ中选择酸都是7% HCl溶液,Ⅱ中是块状大理石,Ⅲ中是大理石粉末,实验Ⅱ和Ⅲ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固体的颗粒大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实验Ⅰ和Ⅱ中所用酸的种类不同,没有可比性,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由图象可知,实验Ⅱ和Ⅲ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等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控制变量法,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度越快分析。
15.【答案】B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解析】【解答】A. 甲酸(HCOOH)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生成H2O和CO。所以制取CO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CO↑+H2O。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a处CO与氧化铁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由于反应物中没有单质,所以a处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a处CO与氧化铁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说明a处发生了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160:84=40:21。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甲酸(HCOOH)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生成H2O和CO。
B、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
C、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16.【答案】C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
【解析】【解答】A.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一开始无气体生成,后生成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符合图像,不符合题意;
B.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待硫酸完全反应后,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一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符合图像,不符合题意;
C.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硝酸银和盐酸、氯化钙均能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且氯化银难溶于水,故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故不符合图像,符合题意;
D. 向表面锈蚀的铁制品中加入稀硫酸,氧化铁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待氧化铁完全反应后,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一开始无气体生成,后生成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符合图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分析。
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待硫酸完全反应后,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C、硝酸银和盐酸、氯化钙均能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D、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待氧化铁完全反应后,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17.【答案】C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① 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氢气由氢元素生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氢气与二氧化碳混合后含有多种因素,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② 水蒸发后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适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错误;
③ 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都有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但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可燃性,即其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
④ 具有导电性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还可能是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的酸、碱或盐的水溶液,故错误;
⑤ 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都是8,如锂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错误;
⑥ 酸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故正确,
即以上推理错误的个数有5个;
故答案为:C。
【分析】① 根据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分析。
② 所有化学反应适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③ 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分子构成不同,即其化学性质不相同。
④ 具有导电性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还可能是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
⑤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1层的,电子数为2,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为1层的,并且最外层电子数为8,也是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⑥ 酸性溶液的pH<7,酸性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盐溶液。
18.【答案】A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A. 因为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则溶液中不可能存在钡离子与钙离子,只有钠离子是阳离子,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离子,故符合题意;
B. 某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不能共存,则不可能存在Ba2+,故不符合题意;
C. 向第一份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氯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D. 某溶液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不能共存,则一定不存在Ca2+,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离子与银离子、硫酸根离子反应会生成沉淀,所有推断可能含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
(2)第二份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能溶于水、稀硝酸;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二氧化碳和水,所有推断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一定不含有钡离子、钙离子,那么一定含有钠离子。
19.【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现象不明显,不能检验CO2是否存在,故A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B. 加入适量的KOH溶液,MgCl2能和K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KCl,除去MgCl2的同时,会引入新杂质KCl,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C. NH4NO3和氢氧化钙混合研磨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而KCl和氢氧化钙不反应无气体生成,该方法可以鉴别二者,故C选项实验方案合理,符合题意;
D. KNO3溶液中有少量NaCl,由于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因此提纯KNO3应选用降温结晶法,故D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20.【答案】C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 氯化钡既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也能够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a点时两个反应同时发生,故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b点时生成沉淀最多,即碳酸钠与硫酸钠都完全反应,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只与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与稀盐酸反应,硫酸钡的质量保持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d点时,溶液中的稀盐酸过量,溶液一定显酸性,故符合题意;
D. 加入的氯化钡与碳酸钠、硫酸钠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反应中氯化钡和硫酸钡的质量比为208:233,在该反应进行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可能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碳酸钡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
21.【答案】(1)CH4
(2)糖类
(3)乳化作用
(4)碘
(5)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6)煮沸
(7)钾肥
(8)塑料袋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2)糯米富含淀粉,淀粉属于营养素中的糖类,故填糖类。
(3)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够乳化油污,故填乳化。
(4)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食盐中加碘元素是为了预防甲状腺肿大,故填碘。
(5)推广使用铁锅可给人体补充铁元素,从而预防贫血病,故填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6)煮沸既能够使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固体从水中沉降下来降低水的硬度,还能够杀死水中的有害微生物,所以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消毒杀菌,故填煮沸。
(7)小红家的农作物出现倒伏现象,说明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差,缺少钾元素,需要施用钾肥,故填钾肥。
(8)塑料袋、纯棉毛巾、玻璃茶杯中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塑料袋。
【分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主食中富含糖类。
(3)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4)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
(5)推广使用铁锅可给人体补充铁元素。
(6)煮沸既能够使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固体从水中沉降下来降低水的硬度,还能够杀死水中的有害微生物。
(7)根据钾肥的作用分析。
(8)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2.【答案】(1)85.47;37;五或5
(2)三或3;D;Rb2SO4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元素信息图最下方的数字是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8,故填85.47;
元素信息图左上角的数字是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图可知,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原子序数等于原子的质子数,由图可知,m=37,故填37;
由图可知,铷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铷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五周期,故填五或5。
(2)由图2可知,A~D所示粒子中,B、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则A~D所示粒子属于三种元素,故填三或3;
由图可知,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与粒子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铷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如图中D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D;
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Rb的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b2SO4,故填Rb2SO4。
【分析】(1)元素信息图最下方的数字是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左上角的数字是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
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元素周期数。
(2)根据盐酸的概念,分子构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
23.【答案】(1)
(2)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3)<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表达式为:,故b点对应M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表达式是:;
(2)将不饱和溶液转成饱和溶液的方法包括加溶质、蒸发溶剂等,故t2℃时,将M溶液的状态白a点转化到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3)t1℃时,M溶解度大于N,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更少,故mn。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4.【答案】(1)导热;6HCl+Fe2O3=2FeCl3+3H2O
(2)B;D
(3);Fe+CuSO4=FeSO4+Cu和Fe+H2SO4=FeSO4+ H2↑;铁和铜或Fe和Cu;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合理即可)
(4)解: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100g 87.6g=12.4g设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x=33.6g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100g×23%÷×100%=84g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100%=40%答: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40%。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石棉网中有铁丝,垫着石棉网给容器加热可达到均匀受热的目的,这主要利用了铁的导热性,故填导热;
可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是因为稀盐酸能够与铁锈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6HCl+Fe2O3=2FeCl3+3H2O。
(2)A、铁、银、铜、镁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镁、铁、铜、银,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不能与硝酸镁反应,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即硝酸铜有剩余,则滤渣中不含铁,加入稀盐酸后不会产生气泡,故不正确;
B、由A可知,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不能与硝酸镁反应,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Mg(NO3)2和Cu(NO3)2,故正确;
C、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参加反应的硝酸银与生成的硝酸亚铁的质量比为340:180,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NO3)2=Fe(NO3)2+Cu,参加反应的硝酸铜与生成的硝酸亚铁的质量比为188:180,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则反应后滤液与原溶液相比,滤液的质量减小,故不正确;
D、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即硝酸铜有剩余,溶液中可能有硝酸银有剩余,则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硝酸银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可能会有白色沉淀出现,故正确,
故填BD。
(3)①“酸溶”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灼烧生成的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O+H2SO4=CuSO4+H2O;
酸溶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后的滤液中含有生成的硫酸铜和过滤的稀硫酸,还原中加入过量的铁,发生的反应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还有铁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 H2↑,故填Fe+CuSO4=FeSO4+Cu和Fe+H2SO4=FeSO4+ H2↑;
②还原中加入过量的铁,发生的反应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还有铁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过滤后得到的滤渣Y的成分是铁和铜,故填铁和铜或Fe和Cu;
滤渣Y的成分是铁和铜,铁能够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则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纯净的铜,还要对滤渣Y进行的操作是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故填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分析】(1)根据铁的导热性分析。
稀盐酸能够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2)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优先原则,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的,越容易反应。
(3)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铁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25.【答案】(1)HCl
(2)做燃料
(3)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胃酸的主要成为为盐酸,则A是氯化氢;C、E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D、E为氧化物,F为固体,而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则D为金属氧化物、C为二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F为碳;又由于盐酸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且B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则B为氢气。
(1)A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
(2)F是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可用于做燃料和冶炼金属等。
(3)D为金属氧化物,E为一氧化碳,若物质D为红棕色固体,则为氧化铁,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先由胃液中的酸为盐酸及题中所给物质的类别、转化关系推导出各物质,然后按要求进行填空。
26.【答案】(1);3;m
(2)催化作用
(3)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AD
【知识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2HCl=CaCl2+H2O+CO2↑;
用装置C作发生装置,夹紧弹簧夹,固体与稀盐酸继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中的气体增加,压强增大,试管中的液面下降,最后与多孔塑料板上的固体分离,液面降至3处,反应停止,故填3;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长管,即m端进入瓶中,故填m。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作用。
(3)装置E为排水法收集气体,用装置E收集氧气,当观察到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证明氧气收集已满,故填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
A 、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瓶中含有空气,最终收集的氧气的纯度偏低,故正确;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气体后,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故不正确;
C 、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不影响收集的氧气的纯度,故不正确;
D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此时的气体多为原装置中的空气,立刻收集氧气,收集的气体中含有空气,导致收集的氧气的纯度偏小,故正确,
故填AD。
【分析】(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长管分析。
(2)根据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析。
(3)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27.【答案】(1)+1价
(2)白色沉淀是Al(OH)3和CuCl的混合物
(3)二
(4);
(5)CuCl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l﹣的溶液中,铝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是含有一定浓度Cl﹣的溶液,因此CuCl没有以白色沉淀的形式存在
(6)证明沉淀中不含氢氧化铝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查阅资料} Cu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Cu的化合价为+1价,故填+1价。
(2){提出猜想}猜想一是白色沉淀是Al(OH)3,猜二是白色沉淀是CuCl,则猜想三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故填白色沉淀是Al(OH)3和CuCl的混合物。
(3){实验探究}① 取一滴管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无明显的实验现象,说明待测液中的物质易溶于氯化钠溶液中,
② 取约2mL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插入足量洁净的Al条,充分反应,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待测液中含有铜元素的微粒,待测液呈无色,说明铜元素的微粒不是铜离子,是亚铜离子,
③ 取一滴管实验②后的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亚铜离子完全反应,且氯化铝在水中没有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从而证明白色沉淀是CuCl,即猜想二正确,故填二。
(4){结论与反思}Al和CuCl2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是铝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铜和氯化铝,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Al+3CuCl2=AlCl3+3CuCl;
第二步反应是铝与氯化亚铜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Al+3CuCl=AlCl3+3Cu。
(5)CuCl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l﹣的溶液中,铝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是含有一定浓度Cl﹣的溶液,因此CuCl没有以白色沉淀的形式存在,故填CuCl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l﹣的溶液中,铝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是含有一定浓度Cl﹣的溶液,因此CuCl没有以白色沉淀的形式存在。
(6)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与①对比,证明沉淀中不含氢氧化铝,故填证明沉淀中不含氢氧化铝。
【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
(2)根据猜想一、猜二分析猜想三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3)根据待测液中的物质易溶于氯化钠溶液中,待测液中含有铜元素的微粒,待测液呈无色,说明铜元素的微粒不是铜离子,是亚铜离子,氯化铝在水中没有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分析。
(4)铝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铜和氯化铝;
铝与氯化亚铜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铜。
(5)根据CuCl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l﹣的溶液中,铝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是含有一定浓度Cl﹣的溶液,因此CuCl没有以白色沉淀的形式存在分析。
(6)根据对比实验③、①分析。
28.【答案】(1)16.0%
(2)偏大;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溶液变为无色时滴加的盐酸已过量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解:盐酸的用量为:110.5g-60.5g=50g;
设氢氧化钠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x。
解得x=16.0%
答:该瓶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0%。
(2)小建用pH试纸测得小明实验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4,则小明测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实际浓度偏大,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溶液变无色时,滴加盐酸的已过量。
【分析】(1)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氯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盐酸的质量,未知量是氢氧化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2)根据小建用pH试纸测得小明实验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4,则小明测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实际浓度偏大分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宁强期末)“扫扬尘”“穿新衣”“放烟花”“贴春联”是中国年的传统“味道”,以上“年味”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扫扬尘 B.穿新衣 C.放烟花 D.贴春联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扫扬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穿新衣,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放烟花,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 贴春联,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2023·龙凤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验证氢气的可燃性
B.干燥CO2
C.除去CO中的CO2
D.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检验氢气的可燃性时,应收集一试管氢气进行检验,直接在发生装置中检验,如果氢气不纯净可能会发生爆炸,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干燥装置中的长管进入瓶中,使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该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除去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时,将气体从长管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广口瓶中,使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符合题意;
D、金不与氧气反应,且金的价格较贵,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用能够与氧气反应的铜作除氧剂,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2023·龙凤模拟)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镁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B.将燃着的木炭伸入到氧气中,产生二氧化碳,放出热量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D.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是白色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木炭燃烧时并不能看到产生的是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红棕色的氧化铁在高温下会被一氧化碳还原成黑色的铁粉,此选项符合题意;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铝前面,铜不能与硫酸铝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D.铜不能和硫酸铝反应。
4.(2023·龙凤模拟)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试管、漏斗、坩埚都是玻璃仪器
B.面粉、食盐、蔗糖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
C.氧化铝、氧化镁、四氧化三铁都是白色固体
D.尿素、硫酸铵都是氮肥
【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坩埚不是玻璃制品,故A不符合题意;
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故C不符合题意;
D.尿素、硫酸铵都含氮元素,都是氮肥,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常见仪器的分类、材料分析。
B、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
C、根据氧化物的状态分析。
D、根据化学肥料的分类分析。
5.(2018·衡阳)下列叙述符合实际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NaOH+HCl=NaCl+H2O
B.碳酸钠溶液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Na2CO3+Ca(OH)2=2NaOH +CaCO3↓
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H2O2 H2↑+O2↑
D.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 Fe2O3+3CO Fe+3CO2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不符合题意;
D、该方程式没有配平,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一看是否遵循客观事实;二是看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三看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四看是否注明条件。
6.(2023·龙凤模拟)一些食物的pH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清和牛奶显酸性
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碱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碱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 鸡蛋清pH值大于7,显碱性,牛奶pH值小于7,显酸性,故符合题意;
B. 苹果汁和葡萄汁的pH值都小于7,显酸性,故不符合题意;
C. 苹果汁的pH值比葡萄汁的pH值小,所以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故不符合题意;
D. 苹果汁和葡萄汁都显酸性,因此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
溶液的pH值=7,显中性;
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
7.(2023·龙凤模拟)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P点时的溶液呈酸性
B.N点时的溶液呈红色
C.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D.M→P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
【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 P点时溶液的pH<7,显酸性,故符合题意;
B. N点时溶液pH=7,显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故不符合题意;
C. M点时溶液的pH>7,显碱性,M→N过程中,pH不断减小,则碱性逐渐减弱,故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N点时表示恰好反应,则M→P过程中硫酸钾钠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P点时溶液的pH<7,显酸性分析。
B、根据N点时溶液pH=7,显中性,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分析。
C、根据M点时溶液的pH>7,显碱性,N点时溶液pH=7,M→N过程中,pH不断减小分析。
D、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N点时表示恰好反应。
8.(2023·龙凤模拟)下列曲线能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其中正确的有( )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②表面生锈的铁钉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③相同质量的稀硫酸与一定量的金属ab反应,由图像可知,金属b比a金属活泼
④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①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氯酸钾才开始分解,因此开始一段时间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随着反应进行,氧气逸出,固体总质量不断减小,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也不再变化,故①选项符合题意;
② 将表面生锈的铁钉中加入足量稀盐酸,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氧化铁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过程中不生成氢气;当氧化铁完全反应时,铁开始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此时氢气开始产生,且随着反应进行质量不断增加,当铁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达到最大值,随后保持不变,故②符合题意;
③ 相同量的稀硫酸与一定量的金属ab反应,由图像可知相同时间内金属a比金属b产生的氢气多,可知金属a比b金属活泼,反应速率快,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 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碱性会减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9.(2023·淮阳模拟)氮化镁(Mg3N2)是高强度钢冶炼的添加剂。若保存不当,氮化镁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一种气体,这种气体是( )
A.N2 B.NH3 C.H2 D.SO2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若该生成物为氮气,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该方程式无法配平,所以这种气体不是N2,故A不符合题意;
B. 由分析可知,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氮元素,若为氨气,该反应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故B符合题意;
C. 由分析可知,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氮元素,不可能是氢气,故C不符合题意;
D. 由分析可知,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氮元素,不可能是二氧化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10.(2023·涵江模拟)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A.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且无气体参与或生成,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符合题意;
B. 氯化钠溶于水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C.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气参与了反应,且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D.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氧气是气体,会散逸到空气中,导致质量减小,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有气体生成或者参加的化学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在密闭环境中进行。
11.(2023·龙凤模拟)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下列关于化学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CO(NH2)2属于复合肥料
B.大量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会降低肥效
D.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可以检测氨态氮肥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铵态氮肥的检验
【解析】【解答】A. 复合肥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尿素CO(NH2)2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
B. 应合理使用化肥不能大量使用,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水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C. 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产生氨气,会降低肥效,故符合题意;
D. 氨态氮肥能分解出氨气,氨气为碱性气体,遇到湿润的红色湿润试纸变蓝,因此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可以检测氨态氮肥,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复合肥的概念分析。
B、应合理使用化肥不能大量使用。
C、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产生氨气,草木灰显碱性分析。
D、根据氨态氮肥的性质分析。
12.(2023·佳县模拟)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2O3→Fe→Ag B.Na2CO3→NaCl→MgCl2
C.Na2CO3→Na2SO4→BaSO4 D.C→CO2→H2CO3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等还原剂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物质的转化能一步实现,故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稀盐酸或氯化钙等反应生成氯化钠,根据盐的性质,氯化钠不能和含镁离子的盐或碱或是镁单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镁,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故符合题意;
C、碳酸钠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硫酸钠与氯化钡或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物质的转化能一步实现,故不符合题意;
D、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物质的转化能一步实现,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各选项中物质的性质分析,由物质性质确定各步转化是否能实现。
13.(2023·卫滨模拟)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Ba(NO3)2、NH4Cl、KCl B.NaCl、KOH、Na2CO3
C.AgNO3、FeCl2、HNO3 D.K2SO4、NH4NO3、CuSO4
【答案】A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解答】A. 三种物质在pH=2的溶液中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大量共存,且均是无色溶液,故符合题意;
B. 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氢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银能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亚铁,不能大量共存,且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故不符合题意;
D. 三种物质在pH=2的溶液中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大量共存,但是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就不能共存。
根据在pH=2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分析。
14.(2022九上·吴江月考)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药品
Ⅰ 块状大理石、10%、 H2SO4溶液
Ⅱ 块状大理石、7%、HCl溶液
Ⅲ 大理石粉末、7%、HCl溶液
A.实验Ⅲ对应的如图变化曲线为甲
B.实验Ⅱ和Ⅲ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固体的颗粒大小
C.实验Ⅰ和Ⅱ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酸的浓度
D.实验Ⅱ和Ⅲ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等的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且大理石是粉末状的,反应的速率最快,所以实验Ⅲ对应的如图变化曲线为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Ⅱ和Ⅲ中选择酸都是7% HCl溶液,Ⅱ中是块状大理石,Ⅲ中是大理石粉末,实验Ⅱ和Ⅲ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固体的颗粒大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实验Ⅰ和Ⅱ中所用酸的种类不同,没有可比性,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由图象可知,实验Ⅱ和Ⅲ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等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控制变量法,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度越快分析。
15.(2023·龙凤模拟)用如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氧化铁,已知甲酸(HCOOH)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生成H2O和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制取CO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CO↑+H2O
B.a处发生了置换反应
C.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说明a处发生了反应
D.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40:21
【答案】B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解析】【解答】A. 甲酸(HCOOH)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生成H2O和CO。所以制取CO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CO↑+H2O。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a处CO与氧化铁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由于反应物中没有单质,所以a处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a处CO与氧化铁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说明a处发生了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160:84=40:21。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甲酸(HCOOH)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生成H2O和CO。
B、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
C、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16.(2023·龙凤模拟)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物质,向其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产生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的X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不符合图像的选项是( )
选项 烧杯中盛放的物质 X溶液
A 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B 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C 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 硝酸银溶液
D 表面锈蚀的铁制品 稀硫酸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
【解析】【解答】A.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一开始无气体生成,后生成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符合图像,不符合题意;
B.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待硫酸完全反应后,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一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符合图像,不符合题意;
C.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硝酸银和盐酸、氯化钙均能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且氯化银难溶于水,故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故不符合图像,符合题意;
D. 向表面锈蚀的铁制品中加入稀硫酸,氧化铁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待氧化铁完全反应后,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一开始无气体生成,后生成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符合图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分析。
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待硫酸完全反应后,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C、硝酸银和盐酸、氯化钙均能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D、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待氧化铁完全反应后,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17.(2023·龙凤模拟)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重要的思维方法。
①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②电解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则水蒸发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③金刚石与石墨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则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其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④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则具有导电性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⑤Na+、Ca2+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所以离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⑥酸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以上推理错误的个数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答案】C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① 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氢气由氢元素生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氢气与二氧化碳混合后含有多种因素,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② 水蒸发后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适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错误;
③ 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都有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但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可燃性,即其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
④ 具有导电性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还可能是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的酸、碱或盐的水溶液,故错误;
⑤ 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都是8,如锂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错误;
⑥ 酸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故正确,
即以上推理错误的个数有5个;
故答案为:C。
【分析】① 根据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分析。
② 所有化学反应适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③ 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分子构成不同,即其化学性质不相同。
④ 具有导电性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还可能是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
⑤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1层的,电子数为2,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为1层的,并且最外层电子数为8,也是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⑥ 酸性溶液的pH<7,酸性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盐溶液。
18.(2023·龙凤模拟)某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一种或者几种:Na+、Cl﹣、Ca2+、Ba2+、、,现取两份等质量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第二份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一定存在Na+ B.可能存在Ba2+
C.一定存在Cl﹣ D.可能存在Ca2+
【答案】A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A. 因为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则溶液中不可能存在钡离子与钙离子,只有钠离子是阳离子,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离子,故符合题意;
B. 某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不能共存,则不可能存在Ba2+,故不符合题意;
C. 向第一份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氯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D. 某溶液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不能共存,则一定不存在Ca2+,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离子与银离子、硫酸根离子反应会生成沉淀,所有推断可能含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
(2)第二份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能溶于水、稀硝酸;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二氧化碳和水,所有推断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一定不含有钡离子、钙离子,那么一定含有钠离子。
19.(2023·龙凤模拟)检验、鉴别、除杂是研究及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B 除去粗盐中的MgCl2 加入适量的KOH溶液
C 鉴别NH4NO3和KCl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KNO3溶液中有少量NaCl,提纯KNO3 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现象不明显,不能检验CO2是否存在,故A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B. 加入适量的KOH溶液,MgCl2能和K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KCl,除去MgCl2的同时,会引入新杂质KCl,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C. NH4NO3和氢氧化钙混合研磨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而KCl和氢氧化钙不反应无气体生成,该方法可以鉴别二者,故C选项实验方案合理,符合题意;
D. KNO3溶液中有少量NaCl,由于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因此提纯KNO3应选用降温结晶法,故D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20.(2023·龙凤模拟)向一定质量的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沉淀不再生成时,改为滴加稀盐酸,沉淀的质量与加入试剂总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只发生
B.b→c过程中加入了稀盐酸,沉淀中BaSO4的质量减小
C.d点时溶液一定显酸性
D.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的质量一直是增加的
【答案】C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 氯化钡既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也能够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a点时两个反应同时发生,故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b点时生成沉淀最多,即碳酸钠与硫酸钠都完全反应,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只与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与稀盐酸反应,硫酸钡的质量保持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d点时,溶液中的稀盐酸过量,溶液一定显酸性,故符合题意;
D. 加入的氯化钡与碳酸钠、硫酸钠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反应中氯化钡和硫酸钡的质量比为208:233,在该反应进行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可能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碳酸钡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
二、填空题
21.生活中处处都是化学,请根据你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制作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 。
(3)用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污属于溶解现象,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其作用为 。
(4)食盐中加 元素是为了预防甲状腺肿大(写元素名称)。
(5)推广使用铁锅可给人体补充铁元素从而预防 病。
(6)生活中通过 的方法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消毒杀菌。
(7)小红家的农作物出现倒伏现象,需要施用 (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8)塑料袋、纯棉毛巾、玻璃茶杯中,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答案】(1)CH4
(2)糖类
(3)乳化作用
(4)碘
(5)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6)煮沸
(7)钾肥
(8)塑料袋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2)糯米富含淀粉,淀粉属于营养素中的糖类,故填糖类。
(3)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够乳化油污,故填乳化。
(4)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食盐中加碘元素是为了预防甲状腺肿大,故填碘。
(5)推广使用铁锅可给人体补充铁元素,从而预防贫血病,故填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6)煮沸既能够使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固体从水中沉降下来降低水的硬度,还能够杀死水中的有害微生物,所以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消毒杀菌,故填煮沸。
(7)小红家的农作物出现倒伏现象,说明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差,缺少钾元素,需要施用钾肥,故填钾肥。
(8)塑料袋、纯棉毛巾、玻璃茶杯中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塑料袋。
【分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主食中富含糖类。
(3)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4)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
(5)推广使用铁锅可给人体补充铁元素。
(6)煮沸既能够使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固体从水中沉降下来降低水的硬度,还能够杀死水中的有害微生物。
(7)根据钾肥的作用分析。
(8)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2.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成果显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Rb)原子钟。如图为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m= ,铷位于第 周期。
(2)如图2中A~D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铷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如图中 (填标号)的化学性质相似;Rb的硫酸盐的化学式为 。
【答案】(1)85.47;37;五或5
(2)三或3;D;Rb2SO4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元素信息图最下方的数字是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8,故填85.47;
元素信息图左上角的数字是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图可知,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原子序数等于原子的质子数,由图可知,m=37,故填37;
由图可知,铷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铷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五周期,故填五或5。
(2)由图2可知,A~D所示粒子中,B、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则A~D所示粒子属于三种元素,故填三或3;
由图可知,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与粒子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铷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如图中D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D;
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Rb的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b2SO4,故填Rb2SO4。
【分析】(1)元素信息图最下方的数字是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左上角的数字是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
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元素周期数。
(2)根据盐酸的概念,分子构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
23.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b点对应M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表达式是
(2)t2℃时,将M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到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
(3)将t1℃时,M和N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0℃,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液n。则溶剂质量:m n(填“>”“<”或“=”)。
【答案】(1)
(2)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3)<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表达式为:,故b点对应M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表达式是:;
(2)将不饱和溶液转成饱和溶液的方法包括加溶质、蒸发溶剂等,故t2℃时,将M溶液的状态白a点转化到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3)t1℃时,M溶解度大于N,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更少,故mn。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三、综合题
24.金属材料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金属的回收及污染防治非常重要。
(1)实验室所用的石棉网中有铁丝,垫着石棉网给容器加热可达到均匀受热的目的,这主要利用了铁的 性。石棉网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中的铁丝容易生锈,可用稀盐酸除去,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2)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Mg(NO3)2和Cu(NO3)2
C.与原溶液相比,滤液的质量可能增大
D.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白色沉淀出现
(3)回收含铜废料(主要成分为Cu)中的铜,部分实验流程如图:
①“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还原”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有几个写几个)
②滤渣Y的成分是 。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纯净的铜,还要对滤渣Y进行的操作是 。
(4)现有碳酸氢钠样品10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7.6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导热;6HCl+Fe2O3=2FeCl3+3H2O
(2)B;D
(3);Fe+CuSO4=FeSO4+Cu和Fe+H2SO4=FeSO4+ H2↑;铁和铜或Fe和Cu;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合理即可)
(4)解: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100g 87.6g=12.4g设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x=33.6g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100g×23%÷×100%=84g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100%=40%答: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40%。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石棉网中有铁丝,垫着石棉网给容器加热可达到均匀受热的目的,这主要利用了铁的导热性,故填导热;
可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是因为稀盐酸能够与铁锈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6HCl+Fe2O3=2FeCl3+3H2O。
(2)A、铁、银、铜、镁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镁、铁、铜、银,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不能与硝酸镁反应,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即硝酸铜有剩余,则滤渣中不含铁,加入稀盐酸后不会产生气泡,故不正确;
B、由A可知,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不能与硝酸镁反应,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Mg(NO3)2和Cu(NO3)2,故正确;
C、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参加反应的硝酸银与生成的硝酸亚铁的质量比为340:180,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NO3)2=Fe(NO3)2+Cu,参加反应的硝酸铜与生成的硝酸亚铁的质量比为188:180,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则反应后滤液与原溶液相比,滤液的质量减小,故不正确;
D、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即硝酸铜有剩余,溶液中可能有硝酸银有剩余,则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硝酸银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可能会有白色沉淀出现,故正确,
故填BD。
(3)①“酸溶”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灼烧生成的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O+H2SO4=CuSO4+H2O;
酸溶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后的滤液中含有生成的硫酸铜和过滤的稀硫酸,还原中加入过量的铁,发生的反应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还有铁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 H2↑,故填Fe+CuSO4=FeSO4+Cu和Fe+H2SO4=FeSO4+ H2↑;
②还原中加入过量的铁,发生的反应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还有铁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过滤后得到的滤渣Y的成分是铁和铜,故填铁和铜或Fe和Cu;
滤渣Y的成分是铁和铜,铁能够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则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纯净的铜,还要对滤渣Y进行的操作是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故填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分析】(1)根据铁的导热性分析。
稀盐酸能够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2)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优先原则,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的,越容易反应。
(3)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铁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25.(2022·邵阳)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物质,可帮助消化;B、C、E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D、E为氧化物,F为固体。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是 ;
(2)物质F的用途是 (任写一种即可);
(3)若物质D为红棕色固体,请写出D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HCl
(2)做燃料
(3)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胃酸的主要成为为盐酸,则A是氯化氢;C、E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D、E为氧化物,F为固体,而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则D为金属氧化物、C为二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F为碳;又由于盐酸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且B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则B为氢气。
(1)A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
(2)F是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可用于做燃料和冶炼金属等。
(3)D为金属氧化物,E为一氧化碳,若物质D为红棕色固体,则为氧化铁,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先由胃液中的酸为盐酸及题中所给物质的类别、转化关系推导出各物质,然后按要求进行填空。
26.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1)【实验一】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装置C作发生装置,夹紧弹簧夹反应停止后,液面应位于 (填“1”、“2”或“3”)处。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m”或“n”)端进入。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3)用装置E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时,证明氧气收集已满。小红同学用此方法收集了一瓶氧气,测得氧气的纯度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 b.收集气体后,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c.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立刻收集
【答案】(1);3;m
(2)催化作用
(3)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AD
【知识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2HCl=CaCl2+H2O+CO2↑;
用装置C作发生装置,夹紧弹簧夹,固体与稀盐酸继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中的气体增加,压强增大,试管中的液面下降,最后与多孔塑料板上的固体分离,液面降至3处,反应停止,故填3;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长管,即m端进入瓶中,故填m。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作用。
(3)装置E为排水法收集气体,用装置E收集氧气,当观察到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证明氧气收集已满,故填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
A 、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瓶中含有空气,最终收集的氧气的纯度偏低,故正确;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气体后,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故不正确;
C 、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不影响收集的氧气的纯度,故不正确;
D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此时的气体多为原装置中的空气,立刻收集氧气,收集的气体中含有空气,导致收集的氧气的纯度偏小,故正确,
故填AD。
【分析】(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长管分析。
(2)根据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析。
(3)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27.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老师安排同学们开展系列实验探究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小明做完铝条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后,将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以下简称:待测溶液)倒入有水的废液缸中时,发现有白色沉淀析出的“异常现象”。小明设计实验开展了如下探究。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发现问题】小明取一滴管未倒完的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依然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像牛奶一样)。
【提出问题】待测溶液注入水中为什么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1)【查阅资料】
①AlCl3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极易与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Al(OH)3而产生白色沉淀;
②CuCl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l﹣的溶液中;CuCl中Cu的化合价为 。
(2)【提出猜想】
猜想一:白色沉淀是Al(OH)3 猜二:白色沉淀是CuCl 猜想三:
(3)【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一滴管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 二试管体积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 无明显实验现象 猜想 正确
② 取约2mL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插入 足量洁净的Al条,充分反应 有红色固体析出
③ 取一滴管实验②后的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 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 无明显实验现象
(4)【结论与反思】
上述实验表明,Al和CuCl2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生成CuCl,第二步CuCl继续和Al反应生成Cu。请分别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一步: ,第二步: 。
(5)待测溶液中含有大量CuCl,为什么它没有以白色沉淀的形式存在?请说明原因 。
(6)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 。
【启示与拓展】
通过对Al和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使我们认识到,我们不少的传统认识远没有做到细致入微,特别是当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于是就贸然断定这个反应是个简单的、一步完成的置换反应。实际上还要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经过无数次实验证明,有些化学反应看似一步完成,实际上是分步进行的。
【答案】(1)+1价
(2)白色沉淀是Al(OH)3和CuCl的混合物
(3)二
(4);
(5)CuCl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l﹣的溶液中,铝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是含有一定浓度Cl﹣的溶液,因此CuCl没有以白色沉淀的形式存在
(6)证明沉淀中不含氢氧化铝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查阅资料} Cu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Cu的化合价为+1价,故填+1价。
(2){提出猜想}猜想一是白色沉淀是Al(OH)3,猜二是白色沉淀是CuCl,则猜想三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故填白色沉淀是Al(OH)3和CuCl的混合物。
(3){实验探究}① 取一滴管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无明显的实验现象,说明待测液中的物质易溶于氯化钠溶液中,
② 取约2mL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插入足量洁净的Al条,充分反应,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待测液中含有铜元素的微粒,待测液呈无色,说明铜元素的微粒不是铜离子,是亚铜离子,
③ 取一滴管实验②后的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亚铜离子完全反应,且氯化铝在水中没有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从而证明白色沉淀是CuCl,即猜想二正确,故填二。
(4){结论与反思}Al和CuCl2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是铝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铜和氯化铝,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Al+3CuCl2=AlCl3+3CuCl;
第二步反应是铝与氯化亚铜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Al+3CuCl=AlCl3+3Cu。
(5)CuCl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l﹣的溶液中,铝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是含有一定浓度Cl﹣的溶液,因此CuCl没有以白色沉淀的形式存在,故填CuCl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l﹣的溶液中,铝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是含有一定浓度Cl﹣的溶液,因此CuCl没有以白色沉淀的形式存在。
(6)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与①对比,证明沉淀中不含氢氧化铝,故填证明沉淀中不含氢氧化铝。
【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
(2)根据猜想一、猜二分析猜想三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3)根据待测液中的物质易溶于氯化钠溶液中,待测液中含有铜元素的微粒,待测液呈无色,说明铜元素的微粒不是铜离子,是亚铜离子,氯化铝在水中没有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分析。
(4)铝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铜和氯化铝;
铝与氯化亚铜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铜。
(5)根据CuCl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l﹣的溶液中,铝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是含有一定浓度Cl﹣的溶液,因此CuCl没有以白色沉淀的形式存在分析。
(6)根据对比实验③、①分析。
四、计算题
28.(2023·龙凤模拟)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边加边振荡,溶液红色褪去时,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g 锥形瓶+氢氧化钠溶液/g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g
质量/g 35.5 60.5 110.5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该瓶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小建用pH试纸测得小明实验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4,则小明测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实际浓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 。
【答案】(1)16.0%
(2)偏大;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溶液变为无色时滴加的盐酸已过量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解:盐酸的用量为:110.5g-60.5g=50g;
设氢氧化钠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x。
解得x=16.0%
答:该瓶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0%。
(2)小建用pH试纸测得小明实验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4,则小明测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实际浓度偏大,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溶液变无色时,滴加盐酸的已过量。
【分析】(1)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氯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盐酸的质量,未知量是氢氧化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2)根据小建用pH试纸测得小明实验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4,则小明测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实际浓度偏大分析。